① KHVD(一种鱼塘里只导致鲤鱼死亡的病)怎么解决
khv是锦鲤疱疹病毒。传染性极强,死亡率极高,属于二类疫病,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养殖场发现要及时上报,封锁发病区域,全部扑杀的。以免形成疫情,造成区域巨大损失。
② 请问大师现在疱疹病毒有什么最好的治疗办法和药物吗
切记不要吃鸡蛋鲤鱼韭菜等。不然真的很难好。如果复发的可以用番薯叶和冰片捣烂敷
③ 细菌和病毒引起鲤鱼烂鳃的区别和防治方法
一、细菌性烂鳃病和病毒引起鲤鱼烂鳃病的主要症状
细菌引起的烂鳃分慢性烂鳃和急性烂鳃。慢性烂鳃的鳃丝大面积轻微溃烂,外观鳃丝完整,表面似一层均匀的灰白色坏死,特别是下颌部位更严重,同时鳃丝表面粘液明显比正常鱼多很多。鲤鱼发生慢性细菌性烂鳃以后只是吃食不积极,一般不引起死亡,但是由于鳃丝粘液多,气体交换不通畅,发病鱼更容易在凌晨缺氧浮头;急性细菌性烂鳃鳃丝粘液增多,大面积的鳃丝都严重溃烂,一般鳃丝不完整,有时鳃盖内缘表皮也出血和溃烂,急性细菌性烂鳃往往死亡量较大。
而由锦鲤疱疹病毒引起的烂鳃鳃丝呈局部性溃烂,一般只有少部分鳃丝严重溃烂,不溃烂处的鳃丝外观正常,习惯上称“花鳃”或“黑鳃”。同时病鱼还有其它典型的症状,如头部皮肤和眼睛内陷,有的病鱼在水中明显体表出现花斑,解剖见脾脏肿大,发黑;肾脏肿大;肝脏颜色鲜艳,出血或是淤血;肠道内壁呈均匀的大面积出血,肠内有黄色脓状物。
二、细菌性烂鳃病和病毒引起鲤鱼烂鳃病的流行特点
细菌性烂鳃一般发生在高温期,水温越高发病越严重,特别是水质突然恶化,水色浑浊,投喂量过大,不经常调水、改底的池塘。细菌性烂鳃病发生以后外用消毒剂能减轻病情和减少死亡,结合调节水质容易治疗。
而锦鲤疱疹病毒病引起的烂鳃发生在水温18℃-28℃之间,水温太高、太低都不发病,在东北地区每年有两个发病阶段,一是6月初-7月末,大约2个月时间,二是约8月25日-9月30日。在适宜水温死亡量大,当水温达到30℃以后,不论是发病初期,还是发病高峰期的池塘死亡量马上大幅度下降,烂鳃也很快自愈。只有养殖的鲤鱼发病,同池套养的鲢、鳙等不发病。6、7月份以2龄鱼为主,即成鱼池发病严重。8、9月份以当年鱼种为主,2龄成鱼发病轻。病毒性烂鳃病外用消毒剂和内服抗菌药无效,由于病鱼抗应激能力非常差,如果外用消毒剂、杀虫剂和刺激性大的中药制剂,都会加重患病鱼死亡,甚至外用任何药物或调水剂都会增加死亡。
三、细菌和病毒引起鲤鱼烂鳃的诊断
根据两种烂鳃病的流行特点和发病鱼的症状对两种原因引起的烂鳃病进行诊断。细菌引起的烂鳃主要以鳃丝大面积溃烂为主,一般眼睛不内陷,特别是发病初期。肠道不发红,用适量消毒剂外泼以后死亡下降。而锦鲤疱疹病毒引起的烂鳃,发病鲤鱼具有明显的眼睛内陷、鳃丝呈局部溃烂、肠道出血,并用抗菌药物无效等特点,同时池塘只有鲤鱼发病,其它种类的鱼不发病,发病水温在18-28℃,在当前锦鲤疱疹病毒高发病率的情况下就可以初步确诊为锦鲤疱疹病毒引起的烂鳃,按照锦鲤疱疹病毒病来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四、细菌和病毒引起鲤鱼烂鳃的防控
细菌性烂鳃和病毒性烂鳃都是传染病,在发病期防传染十分关键,特别是锦鲤疱疹病毒传染性更强,严防水源、网具、病死鱼的传染。细菌性烂鳃的预防要注意保持水体稳定,经常调水、改底,发病后通过外泼消毒剂和内服抗菌药物治疗。锦鲤疱疹病毒在发病期要减料,采取内服提高免疫力、加大增氧、保持环境稳定、减少应激等防病措施。发病后减料并在饲料中添加免疫调节剂和清热解毒的中药,对提高抗病能力效果明显。严禁外用消毒剂、杀虫剂和刺激性大的中药制剂,否则都会加重患病鱼死亡,后期内服抗菌药物,少量外泼刺激性小的消毒剂如聚维酮碘,防止细菌继发感染。
④ 锦鲤身上出现红点是什么病毒如何防治
锦鲤身上出现有红点是水质不好引起的,通常是患了出血病,该病是由内于水质不好引容起的病毒性鱼病,称为疱疹病毒。患有该病的锦鲤体表发黑无光泽,口腔、肌肉、各种鳍条基部都充血,有时鳃盖、头部、腹部也有充血现象,鳃丝呈鲜红的点状或斑块状充血,严重的病鱼其他器官组织大量充血,是鳃失血而成苍白,表现出“白鳃”。病鱼食欲不振,行动迟缓、常离群独游或回旋漫游,体质消瘦、肌肉萎缩,以致死亡。该病一般多发在6到9月,水温正好在25到30度时比较流行,患有该病的锦鲤死亡率也是很高的。因此,我们要控制好水质,才能尽量避免锦鲤患有疾病。至于防治方面,我们可以让锦鲤充分照射阳光,降低水温,一般25度左右即可,切记要逐渐降温,每天降温不可超过3度,这样持续十天左右,可见疗效。还可以通过盐浴的方法来治疗,就是用1%的食盐水洗浴,持续一周即可。也可以用大黄和枫香树叶来治疗,还可以通过敌菌灵来治疗。
⑤ 请教一个鲤鱼得了疱疹病毒的防治方法求大神指教谢了
这个还是去问专家好些,兽医专家或者动物医学专家。
⑥ 疱疹用什么方法能治好
疱疹是由水痘病毒引发的,得了疱疹可以及时到皮肤科医院来检查治疗。
⑦ 鱼塘鲤鱼疱疹病毒怎么治疗
出处:三友渔救星 作者: 水产养殖网 2016-06-13 14:33:00
近几年来在四川及周边地区,发生鲤鱼暴发性死亡,经过对多口池塘走访,确诊为鲤鱼急性鳃坏死,由于不少技术员和渔民从未见过该病,按照寄生虫病和细菌性烂鳃来治疗,造成更大的损失,笔者现将4年来的经历和经验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病原
锦鲤疱疹病毒(疱疹病毒Ⅲ型)。
二、流行病学
该病最早发现在北方地区,目前多省都见报道,最适水温23--27℃,其发病水温24--28℃,当水温超过30℃不在发病。
三、病症
刚开始发病,池塘出现鲤鱼零星死亡,未见任何症状,很容易被忽视,有些塘套养有叉尾鮰,鱼死后,鳃被叉尾鮰吃掉,更不容易被发现,有些药店和养殖户以为是寄生虫或细菌性引起,使用杀虫剂消毒剂后出现大量死亡,当发现池塘进水口和浅水处有鲤鱼慢游时,就开始暴发死亡,鱼种塘从发病2—3天死亡率可达80%以上,发病急,死亡量大,具有专一性,只危害鲤鱼和锦鲤,同塘的其他品种均不发病,病鱼眼球凹陷,头部萎缩,头和背部发黑,尤其头部最明显,体表无其它病症,发病初期,鳃部粘液增多,和正常鳃没多大区别,眼睛凹陷也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眼睛凹陷明显,鳃片局部坏死呈白色,多在鳃丝根部和最里层的鳃片上,要仔细观察,解剖鱼,多有脂肪肝,肝脏有出血点,肠道发红
⑧ 请问这条鲤鱼身上为什么有红点
这是出血病 。
⑨ 如何防治鱼类烂鳃病
鲤鱼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养殖种类之一,前几年成鱼价格始终在养殖成本边缘徘徊,但自今年以来,价格开始企稳向好。鲤鱼今年上半年的出塘价格同比上涨24.51%,达到了近年高位,由于价格高,养殖户养殖热情高涨,但随着激烈竞争的加剧,鲤鱼饲料的营养水平也随之提高,特别是饲料中的脂肪含量上升明显,这势必会造成肝脏负担的加重,另外,养殖户还面临着鲤鱼急性鳃出血等疾病导致的鲤鱼大面积死亡的问题,给养殖户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这两个问题是当下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1、饲料脂肪水平不断提高
适当增加饲料油脂的使用量,可以显著提高水产动物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效率。当前我国北方地区养殖鲤鱼配合饲料脂肪水平在8-9%,而前些年只是5-6%,可以看出饲料中油脂的添加水平呈上升趋势。有研究表明,随着饲料中油脂添加水平的提高,鲤鱼的肝体比有上升的现象,这表明随着饲料油脂水平的提高,肝脏中脂肪的积累也随之提高。脂肪具有构成细胞膜、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协助脂溶性物质吸收等多方面的功能,是鲤鱼饲料中不可或缺的养分之一。另一方面,生产实践中也发现,油脂的使用不当会引发养殖鲤鱼脂肪性肝病、脂质代谢紊乱、抗应激能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2、急性烂鳃病
鲤鱼急性烂鳃病(俗称疱疹病毒病)是近几年北方地区养殖鲤鱼的多发病,一般发病初期死亡率不高,但是一旦经过药物刺激、水质变化、天气变化,都会导致鲤鱼死亡数量出现大幅度上升,甚至“全军覆灭”。该病主要在高产精养池塘,发病鱼开始在池边慢游,第二天可见有死亡。病鱼体表无明显症状,鳃部发紫,眼眶有凹陷,肝脏嗜血,胆囊肿大,肠道充血无食,从发病到大批死亡仅需一周时间,如不及时对症用药,后果相当严重。
池塘老化、水质恶化、滥用药物和不合理的投饲管理是引起鲤鱼急性烂鳃病的原因。在防治该疾病时,养殖户都采用水质消毒、内服药物等防治方法,而内服药物大多采用投喂添加有抗生素和保肝护胆的药饵料。
随着申报国家新饲料添加剂的成功,胆汁酸在防治鱼类各种肝胆疾病方面的效果越来越得到广大客户的认可。针对在鲤鱼养殖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胆汁酸不仅可以起到保肝护胆的作用,而且还对解决急性烂鳃病起到很好的缓解效果。
很多学者的研究表明,胆汁酸可以预防脂肪肝,这主要是因为胆汁酸可以参与脂肪代谢,降低肝脏中脂肪的含量,从而避免脂肪肝的发生。另外,胆汁酸促进血清中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合成,加速肝脏中的脂肪向各组织的转运,从而防治鱼类脂肪性肝病。在军曹鱼上的研究表明,肝脏脂肪质量分数和肝体比随着饲料胆汁酸添加量的上升而降低,这就说明了胆汁酸降低了脂肪在肝脏中的沉积,减少了脂肪肝发生的可能性。
已有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可显著降低鲤鱼血清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这表明胆汁酸修复了肝脏损伤。当水产动物发生细菌性疾病时,会使用抗生素防治疾病,细菌被抗生素杀灭后会产生大量的内毒素,内毒素可引起肝脏的损伤。胆汁酸通过结合或分解肠道内的内毒素,阻止内毒素通过肠粘膜屏障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减少肠道对内毒素的吸收,防止内毒素对肝脏乃至整个鱼体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