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芒果宁波地区可以种吗
芒果宁波地区可以种。芒果生长环境条件:
1、温度
芒果性喜温暖,不耐寒霜。温度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低于20℃生长缓慢,低于10℃叶片、花序会停止生长,近成熟的果实会受寒害。世界芒果生产区年均温在20℃以上,最低月均温大于15℃。中国能正常生长结果的产区年均温为19.8-24.1℃,但以年均温21-22℃,最冷月大于15℃,几乎全年无霜的地区为多。芒果生长的有效温度为18-35℃、枝梢生长的适温为24-29℃、坐果和幼果生长需大于20℃的日均温。
温度不足,授粉受精不良,甚至花序枯死或种胚败育死亡。气温高于37℃时,小花和果实产生日灼,低于10℃,新梢及花穗停止生长,5℃以下,幼苗、嫩梢和花穗受寒,0℃左右幼苗地上部、成年树的花穗和嫩梢、外围叶片都会受害,严重时枯死。-3℃以下幼树冻死,大树严重受冻。
2、光照
芒果为喜光果树,充足的光照可促进花芽分化、开花坐果和提高果实品质,改善外观。通常树冠的阳面或空旷环境下的单株开花多,坐果率高;枝叶过多、树冠郁闭、光照不足的芒果同开花结果少,果实外观和品质均差。可通过整形修翦,改善园内、树内的光照条件以提高产量和延长盛产期。
3、水分
芒果在年雨量700-2000毫米的地区生长良好,华南地区年雨量分布不均常对生长发育带来影响。花期和结果初期如空气过分干燥,易引起落花落果;雨水过多又导致烂花和授粉受精不良;夏季降雨过于集中,常诱发严重的果实病害;采收后的秋旱多影响秋梢母枝的萌发生长。
4、土壤
芒果对土壤要求不苛,在海拔600米以下的地区均可栽培芒果。但以土层深厚,地下水位低于3米以下,排水良好,微酸性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好。
宁波气候特征:
宁波地处宁波平原,纬度适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宁波市的多年平均气温16.4℃,平均气温以七月份最高,为28.0℃,一月份最低,为4.7℃。宁波市无霜期一般为230天至240天。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80毫米左右,五至九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850小时。
宁波四季分明,冬夏季长达4个月,春秋季仅约2个月。若以平均气温0>22℃为夏季、0<10℃为冬季、10~22℃为春秋两季这一标准划分一般是3月第六候入春,6月第一候进夏,9月第六候入秋,11月第六候入冬。
作物生长期300天。多年平均降水量1480mm,山地丘陵一般要比平原多三成,主要雨季有3~6月的春雨连梅雨和8~9月的台风雨和秋雨,主汛期5~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60%。
㈡ 冬青树病虫害求助
名称: 构骨 别名: 鸟不宿、猫儿刺、枸骨冬青 学名: Ilex cornuta 科: 冬青科 属: 冬青属 产地分布 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各地,生于山坡、谷地、溪边杂木林或灌丛中,山东青岛、济南有栽培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4米,最高可达10米以上。树皮灰白色,平滑不裂;枝开展而密生。叶硬革质,矩圆形,长4-8厘米,宽2-4厘米,顶端扩大并有3枚大尖硬刺齿,中央一枚向背面弯,基部两侧各有1-2枚大刺齿,表面深绿而有光泽,背面淡绿色;叶有时全缘,基部圆形,这样的叶往往长在大树的树冠上部。花小,黄绿色,簇生于2年生枝叶腋。核果球形,鲜红色,径8-10毫米,具4核。花期4-5月;果9-10(11)月成熟 生物特征 喜光,稍耐荫;喜温暖气候及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之微酸性土壤,耐寒性不强;颇能适应城市环境,对有害气体有较强抗性。生长缓慢;萌蘖力强,耐修剪。可用播种和扦插等法繁殖。扦插一般多在梅雨季用软枝带踵插。移栽可在春秋两季进行,而以春季较好。移时须带土球。因枸骨须根稀少,操作时要特别防止散球,同时要剪去部分枝叶,以减少蒸腾,否则难以成活。常有红蜡蚧为害枝干。 园林特征 枝叶稠密,叶形奇特,深绿光亮,入秋红果累累,经冬不凋,鲜艳美丽,是良好的观叶、观果树种。宜作基础种植及岩石园材料,也可孤植于花坛中心、对植于前庭、路口,或丛植于草坪边缘。同时又是很好的绿篱(兼有果篱、刺篱的效果)及盆栽材料,选其老桩制作盆景亦饶有风趣。果枝可瓶插,经久不凋。 繁殖培育 播种繁殖容易,也可扦插繁殖。幼苗须遮荫。可修剪造型培育各种树形。移植需带土球,应重修剪以确保成活。栽植时要注意雌、雄株的配植。以利结果。在阴处种植时,红蜡蚧虱危害严重并产生煤污,须注意防治 无刺枸骨 拉丁名:Ilex cornuta varfortunei 科属:冬青科冬青属 用途:四季常绿,叶片光亮,园林绿化可修剪成球形灌木或小乔木。 类型:常绿小乔木 形态特征 是冬青属枸骨的自然变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种枝繁叶茂,叶形奇特,浓绿有光泽。树冠圆整,4-5月开黄绿色小花,核果球形,初为绿色入秋成熟转红,满枝累累硕果,鲜艳夺目,经冬不凋直至来年春季,经修枝整形可制作成大树形,球形及树状盆景,是良好的观果观叶观形的观赏树种。 生长习性 光,喜温暖,湿润和排水良好的酸性和微碱性土壤,有较强抗性,耐修剪。在零下8-10℃气温,生长良好。适应性强,最适宜长江流域生长,耐修剪。 养护方法 (l)浇水 生长旺盛时期需勤浇水,一般需保持盆土湿润、不积水,夏季需常向叶面喷水,以利蒸发降温。 (2)施肥 一般春季每2周施一次稀薄的饼肥水,秋季每月追肥一次,夏季可不施肥,冬季施一次肥。 (3)修剪 无刺枸骨萌发力很强,很耐修剪,对成景的作品,平时可剪去不必要的徒长枝、萌发枝和多余的芽,以保持一定的树型。对需加工的树材,可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枝条,以利加工造型。 (4)翻盆 无刺枸骨盆景通常2~3年翻盆一次,常于春季2~3月进行,也可在秋后树木进人体眠期时进行。翻盆时可修去部分老根,施足基肥,保留1/2旧土,重新上盆。 (5)病虫害防治 无刺枸骨病虫害很少,有时枝于因生木虱而引起煤污病,可在梅雨季节前4~5月,每10天喷洒一次波尔多液或石硫合剂。或于早春喷洒50%乐果乳油剂2000倍液,毒杀越冬木虱,每周一次,连续3次即可防治木虱的危害。偶见介壳虫危害时,可用砷酸铅喷杀即可。 (6)养护场所 无刺枸骨耐阴,宜放于阴湿的环境中 龟甲冬青 拉丁名: Ilex crenata cv.Convexa Makino 别名: 豆瓣冬青 科名: 冬青科 属名: 冬青属 产地:原产日本及中国广东、福建等地,现华北地区也有栽培。 适应地区: 长江下游至华南 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区(主要城市:武汉、沙市、黄石、宜昌、南昌、景德镇、九江、吉安、井冈山、赣州、上海、长沙、株洲、岳阳、怀化、吉首、常德、湘潭、衡阳、邵阳、桂林、温州、金华、宁波、重庆、成都 、都江堰、绵阳、内江、乐山、自贡、攀枝花、贵阳、遵义、六盘水、安顺、昆明、大理)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主要
㈢ 新闻调查吉利(悬赏30分)
以下为全部内容:
央视《新闻调查》吉利相关内容
简 介:
受金融危机影响,汽车工业在全球范围内遭遇“寒流”,各大厂商的整车销售业绩普遍下滑。但是,中国的民营企业吉利汽车却呈现出需求井喷、逆风飞扬的喜人局面。新闻调查记者走近吉利汽车,采访了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安聪慧等人,对吉利汽车的成功之道进行探寻。吉利人以其在“战略调整、升级管理、技术和服务”等各方面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取得的成果,为我们勾画了一条充满坎坷但前景光明的民企造车路。
演播室:2008年年底的那些日子,对世界各国的汽车行业来说都是一个让人难以释怀的严冬。国际金融危机一步步逼向实体经济,美国汽车行业的“三巨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在破产的边缘挣扎,日本的丰田汽车销量大幅度下滑,德国大众也遭到几十年罕见的危机。在国内汽车市场,增势明显放缓。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估计,2008年我国汽车产销950万辆左右,比上年增长8%左右,这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7年来增长速度最为缓慢的一年。前不久,国内80%的汽车生产企业根据市场情况,纷纷准备降低2009年的销售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家在中国土生土长的汽车制造厂,一位名声并不十分响亮的民营企业家,却创造出了一个在同行业逆势而上的奇迹。他,以及他的汽车厂会带给人们哪些启示呢?
【第一部分】
解说:距离春节只有一个星期了,在吉利宁波生产基地的工厂里,仍然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自去年12月以来,总装车间一直满负荷运行,可是,门口等待提车的运输车辆一直络绎不绝。
吉利集团董事长 李书福:别以为现在丰田很厉害,但真正中国汽车工业崛起以后,这些都不在话下。我认为,没有什么太神秘的东西,只要真正地在人才上下功夫,在创新上下功夫。我们中国的服装 、鞋帽 、纺织品已经做得那么好, 那么便宜了,包括中国的模具 、塑料(9225,35.00,0.38%)、 橡胶(13505,250.00,1.89%),凝聚在一起,它就是一部汽车。
解说:李书福,吉利集团董事长,1963年出生于浙江省台州市;其创立的吉利集团是中国第一家生产轿车的民营企业。 李书福曾先后荣获 “中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十大领军人物”、 “中国汽车品牌自主创新功勋人物”。李书福告诉我们,车市寒冬,唯有研发才能抢占先机。在吉利,一项激励自主研发的技术吸引了我们,据说,这项被称为BMBS的爆胎检测与安全控制系统,能够化解爆胎造成的危险。这项技术真的可靠吗?记者亲自在现场做了一次试验。
采访:
记者:这个装置是做什么用的呢?
潘巨林(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这是自动模拟爆胎(设备)的一个系统,瞬间就把气放掉了,在模拟(轮胎)炸掉的一个过程。
记者:我能够亲自体验一下吗?
潘巨林:行。
解说:据统计,行驶中汽车轮胎爆炸引发的交通事故占到了事故总量的70%,爆胎事故造成的车毁人亡事故常常让人怵目惊心。吉利的这项新技术真的可以让人放心吗?
采访:
记者:我看看哪个胎。
潘巨林:就在这边,右边这个胎。
记者:是这个胎爆了是吧。
潘巨林:对对对。
记者:等于说通过这项技术的话,就完全可以避免在爆胎的时候所发生的一些包括侧翻,包括其他的一些交通的隐患,是吧。
潘巨林:是的,是的,完全是的。
记者:其实刚开始在汽车爆胎的那一刹那我还是有些紧张的,但是在车内行使的这样一个感受是摸着这个方向盘的时候几乎不会感到有太大的震动,但是我们踩到刹车之后,发现踩的整个刹车已经完全失效了,进入了自动控制系统,也就是说你即使由于紧张的状态不能够操控汽车的时候,汽车也能够平稳地停了下来,这项技术还是让我感觉到非常的惊讶的。
解说:原来,当汽车安装了BMBS之后,如果汽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胎压胎温异常,BMBS监测系统就会自动报警,在爆胎发生的瞬间,BMBS还会以快于人体反应的时间接替驾驶员对车辆进行自动操控,使车辆平稳减速直至驾驶员能够安全操控,从而避免了爆胎后发生的侧翻引起的车毁人亡事故。
采访:
李书福:其实这个发明还不是吉利发明的,是一个律师在路上(遇到)轮胎爆炸,车翻得一塌糊涂,有的脚断了,有的头扁了,他还好。他就问那个司机,那个司机也活着,说怎么回事啊,那个司机说没有办法,轮胎爆炸就是这样的。律师他思考的是法律问题,但是后来慢慢地,跟大家在讨论的过程中,他就发现有一个技术是可以解决,这个轮胎爆炸以后的安全问题。他就朦朦胧胧有这个想法,然后就让人家给他搞试验。当然这个试验做下来,效果是不错的。他也去找过丰田,也找过本田,也去找过国内所有的这些自主品牌,大家都不理他。后来郭孔辉院士带着这个人来找我,我一听,我说可以,我们可以试 。
记者:为什么吸引不了别的厂家,反而会吸引你?
李书福:既然有这个好创意,可以呀。如果真的是这样,真的能够化解轮胎爆炸导致的车毁人亡事故的话,为什么我们不去下功夫,去研究这件事情呢。好了,然后我就跟他谈合作。我们也花了几千万块钱,把这个技术给买下来,然后放在我们的研究院。好几年了这个事情,放在我们研究院,我们对这个东西进行研究 。
解说:在去年的北美车展上,观众对吉利“不怕爆胎的汽车”显示出浓厚的兴趣,当地专家认为,吉利的这项简称为BMBS的汽车安全技术,是一项保障汽车安全的重大发明,并为此颁发“发明创新实践特别贡献奖”。
解说:在全球正在经受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之时,吸引我们来到吉利的原因并不仅仅是这项已经成熟运用到整车的安全技术,更重要的是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2008年,吉利集团实现销量22.18万辆,仅仅上半年就实现净利润2.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7%。预计全年利润增幅全行业第一。面对全球金融海啸对实体经济的拖累,吉利是如何出招应对的呢?
采访:
记者:这段(时间)很多家媒体都在报道,吉利在整个金融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反而出现了逆风上扬的,这样一种态势,但是很多人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你知道什么反应吗?惊讶。你看到这个消息了吗 ?
李书福:不是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而来的吗。(2007年)我们从数据来看,就是整个经济它已经沸腾了,无论是利润,无论是销售额,整个市场,全世界都沸腾了。那是很多企业家愿意看到的场面,但是这个时间不会太长,因为沸腾的时间是不会太长的。
记者:当时吉利企业整个的运营形势怎么样?
李书福:我们自身感觉到有压力。
原料在涨价,那个时候铜、铁、铝各种原料都在涨价,而且(汽车)都在降价,这样一降一涨的话,那这个压力很大。
记者:当时这样的压力在市场上有显现吗?对于吉利汽车上而言。
李书福:这个我们市场上是没有显现的,很好啊,卖得也不错,各方面都可以,但是我们自己明白,这条路走下去,那就是死亡。
尹大庆(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肯定是走不下,因为中国整个汽车产业在刚开始还是很低水平的,手工做的锤锤打打的产品,你只要卖便宜一点还是有人要的,但是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用户用车水平的提高,那就不行了,如果不与时俱进,你那就被淘汰。像吉利这样的企业的话,你如果发生问题,你还得要靠自己去想办法,所以这个就没有什么退路。
解说:2007年5月,正是汽车行业普遍欢呼春天到来的时候,也正是吉利汽车走俏的当口,作为吉利集团掌门人的李书福提出吉利汽车必须转型,必须改变吉利自诞生以来就祭出的低档低价的大旗,走出一条转型新路。
采访:
李书福:原来是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现在转型以后是什么使命,我提出来的就是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但是战略转型提出来这个口号很容易,真正的实施起来的话,对一个企业而言,我知道它是一种巨大的改变,是啊,
那也是有风险的,大家都没有底呀。
记者:你心里有底吗?
李书福:我自以为有底嘛,不过话又讲回来,你就是没有底,也必须得这么做。问题是,
就是说原来的那条路,打价格战的那条路,已经明显地发现百分之一百地走不下了,这一点我是很清楚了。那么转型以后能不能做成功,那就很难说 。
解说:对于一家只有不到十年造车历史的民营企业,这样的转型意味着什么呢?李书福的早年造车给他带来了怎样的遗憾呢?
【第二部分】
解说:李书福与车的亲密接触缘于他曾经是个很成功的摩托车制造商,然而就在1996年吉利摩托车卖得最红火的时候,从没有接触过汽车制造的李书福却提出了他要造汽车。
采访:
李书福:我觉得,作为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个像样的自主品牌的汽车,中国我想还称不上一个大国。但是想叫外国公司来帮我们的忙,提升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我想这个是不现实的。因为本来就是竞争对手,所以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工业还必须得靠自身的努力,而且必须要崛起。
解说:那时正值中国汽车界合资浪潮汹涌澎湃,缺少资金缺少人才缺少技术缺少设备的李书福竟然要靠一己之力创自主品牌!
采访:
记者:话虽这么说,但真正进入研发阶段的话,你要造这个车,第一辆车怎么造?
李书福:比如第一辆车的话,我用红旗的前后桥,用红旗的动力总成,用红旗的转向制动系统。前后大灯就是就是买奔驰的,前脸也是买奔驰的,买过来,方向盘我记得也是买奔驰的,差一点出点笑话了。
记者:什么笑话?
李书福:这个奔驰的方向盘的话,它不是里面有(安全)气囊吗,这个气囊如果搞得不好的,它要爆出来的,所以拆这个气囊,我们非常怕。
记者:那谁来总协调呢?
李书福:总协调是我,我总协调,我是总工程师。
记者:但你也没造过车呀。
李书福:我是没有造过车,但是我有我的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你要先知道,步骤一步一步是怎么做,这个不能完全把它看成是一种简单的造车,而是一种创新,是一种创造。
记者:在造第一辆车的这个过程中,你整个的状态是怎样的,每天都在忙着这件事儿吗 ?
李书福:是啊,每天都在忙着这个事儿。比方说,我们有时候研究的时候,弄到晚上一点钟或者两点钟,去睡觉,我睡睡睡,大概睡个一两个小时,其实没睡着,后来想起来了,哎呀 ,这个问题可以解决了,马上跑回来,我就来看,跟我睡觉的时候想得一样不一样。有时候就是不一样,其实睡觉的时候想得挺好,去一看不行 。
记者:在外人看来会不会觉得李书福有点不正常了?那样的一种状态。
李书福:人到一定程度就是这样了,如果不继续走下去,对我来讲非常没有面子,无论对内还是对外,人家总觉得我这个决策是错误,那以后我的讲话人家也不听了。
记者:你是为了面子来造这辆车吗?
李书福: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我认为,既然我决定要搞这个事情,而且我认为是能成的,最后失败了,那我以后怎么做事情,所以我一定要把它做成。
记者:为了这个面子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值吗?
李书福:这个东西,世界上所有的奇迹的产生,往往都是在大部分人认为不可能的时候,它可能了,它实现了。
解说: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李书福终于攒成了一辆车,他把这辆红旗和奔驰的结合体自豪地命名为吉利一号。
采访:
记者:你还记得第一次这个吉利一号开出来的情景吗?
李书福:记得,我自己开,非常自豪,到处开,很兴奋。那么好了,到处开的时候就碰到一个问题了,这个方向自动回正不行,就是汽车打方向打过去,(应该)它自己回来,方向盘你手拿掉以后,它应该是正的,只要路是直的。一开始我们造出来的话,方向打这边它就在这边,打那一边就在那边,它不会回来。
记者:这样的车你也敢开上路?
李书福:那我当然了,因为我知道,我自己开没问题。
解说:这时候的李书福已经被家乡人称作汽车疯子,因为他竟然投资五亿元做起了汽车厂的老板,还要把这样的汽车批量生产卖出去。1998年8月8日,李书福精心挑选的一个好日子,吉利第一款大规模生产并面市的豪情车在浙江临海下线。
采访:
记者:当时生产设备的水平呢?
李书福:那当初的话都是很简单的,我们的模具都是我们自己,就是用钢板焊出来的;我们的涂装线也是比较低水平的。所以这就精度很难保证,基本上是靠手工,来进行质量的控制。
记者:有人说第一批豪情车是用榔头敲出来的,能这么说吗?
李书福:确实存在这个问题,有榔头敲的,有些地方由于模具的设计不到位,叫整形我们叫,通过榔头把它整过来。
记者:那就是汽车制造业最低端的一种制造水平。
李书福:就相当于一个修理厂。
解说:在这样的修理厂生产出来的汽车质量可想而知,1998年,吉利一共就生产了100多台豪情车,却一辆也没卖出去。
采访:
记者:最初生产出来这批没有卖出去的车怎么处理?
李书福:那时候我们也烧了,烧、压、敲。(烧汽车照片 音乐)因为那个时候主要还是靠手工,靠钣金工,在这个情况下,质量主要还是靠人来把握的,所以对人的要求是很高的。
记者:心疼吗?
李书福:心疼,那你说心疼怎么心疼啊,因为这个本来就不行了,就是说这种损失它所带来的效益是远远大于这个损失的本身。
记者:你当时想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告诉员工什么?
李书福:那就是质量意识,就是质量不合格,那我们就不能出厂,出厂了也得拿回来。
记者:很多媒体或者舆论也会认为企业在作秀。
李书福:作秀,你说作秀,我想也有作秀的成份。
记者:你不否认?
李书福:有时候形式是很重要的。它这个就差一两毫米,它那个主要几个原因,一个就是本身它自身的问题,还有它里面安装的支架,它里面的支架,还有这个,你看这边大概有个两毫米左右,这边就没有了,零点五 ,挤紧了,这个事情就这样的话,肯定就不行了。
解说:对于质量的重视李书福至今也没有改变,在拍摄期间,我们偶然拍摄了这样一组画面(一段李书福检查车的纪实段落)。吉利人告诉我们,李书福只要到车间来,总是要挑些毛病才会走。
解说:20世纪末,几乎所有著名的跨国汽车集团全部进入中国,各种品牌的外国车通过“中国造”挤满大街小巷,中高端轿车的领地没有吉利的容身之处,同时人才和技术因素也制约着吉利有更大的作为。李书福决定从低端产品入手,策划了吉利汽车低档低价的市场战略,“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使吉利迅速找到了细分市场的缝隙,赢得了发展空间。
采访:
李书福:我们不能和这样的企业开展面对面的竞争,也不能和国际上具有相当实力的汽车公司开展面对面的竞争,我们是国有大型汽车企业的一种补充。国有大型汽车工厂不愿意生产的车,我们控制成本,可以讲是咬紧牙齿,没有什么人情,也没有什么任何余地,定下来的价格就是价格 。
记者:它的价格当时出厂多少钱?
李书福:一开始我们是五万多块钱,豪情。
记者:当时市场上的同级别的汽车的价格?
李书福:同级别大概七八万。
记者:有两万多空间。
李书福:对,靠价格战,我们价格就是比较便宜。
解说:1999年,吉利以5万元的价格将产品推向市场,1600多辆吉利汽车销售一空,2000年,吉利汽车的销量跃升至一万辆,此后一路攀升不止,被合资企业有意无意忽视的低端车的潜在市场,爆发性地出现在人们面前。
李书福:我们叫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而不是让全世界的汽车走遍全中国,就是这么样一个想法,因为当初的时候是全世界的汽车在全中国跑,而不是中国的汽车在全世界跑,那我们认为通过努力的话,是不是可以改变这样一个局面。
解说:虽然低档低价确实开启了吉利的市场,吉利汽车似乎成为了“廉价汽车的代言人”。
但是随之而来的负面效应也挥之不去:吉利车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技术水平、工艺水平、产品质量不高的印象。这样低质低价的路能走多远呢?未雨绸缪的李书福首先把目光投向了管理体制。
解说:和浙江的很多民营企业家一样,吉利集团从成立之初就烙下了深深的家族印记,当年和李书福一起打拼的哥哥弟弟们都是吉利的创始人,是否要把家族企业转制为现代企业,这是李书福在2000年最苦恼的事情,也是他至今都感到压力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