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柑如何分布
芸香科柑橘亚科柑橘属常绿果树,小乔木。学名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起源和分布
中国是柑的起源中心,因品种不同,原产地各异。
温州蜜柑Satsuma)C.unshiuMarc.原产浙江温州一带。1450年左右中国明代中期,日本僧人智惠到浙江天台山朝拜,回国时带回温州地方的柑橘种子,据推测是台州和温州一带的广橘,在鹿儿岛播种,以后由实生树中选育出很多品系,约200余种,成为日本的主栽品种。目前中国栽培的温州蜜柑品系又都是从日本引回或由引进品系中产生的变异类型。中国最早引进日本温州蜜柑品系最多的是在1908年,由浙江瑞安县“务农会”引入苗木。其后有可靠资料依据的则是1916~1937年共有5次引种,包括山田系和尾张系共10个类型,1950年后由浙江黄岩柑橘研究所繁殖向浙江及全国推广,经长期栽培产生了一些变异,并从山田系中选出元红温州。1965年中国又从日本引入温州蜜柑共12个品系:早熟的有宫川早生、兴津、松山、立间;早中熟的有米泽、向山、南柑20号;中熟的有南柑4号、林温州;晚熟的有伴野、上田、石川。1978~1982年,浙江又从日本引入一些品系。温州蜜柑在世界上分布很广,南至澳大利亚、新西兰,北达苏联黑海沿岸。其中以日本栽培最多,是日本(南部)最适宜的柑橘良种,目前日本70%左右的柑橘是温州蜜柑,成为世界上温州蜜柑产量最多的国家。温州蜜柑在中国分布很广,南起广东、福建,北至江苏、陕西、山东;以湖南、浙江、湖北、广西、陕西、江西栽培较多。
蕉柑
福建称桶柑,台湾叫招柑。是椪柑与甜橙的天然杂种。原产中国广东汕头市。据明代郭青螺《潮中杂记》记载,至少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以广东、台湾、福建、广西等省(区)栽培较多,是广东省的主栽品种,约占总产量1/2左右,达30万吨。湖南、浙江、四川亦有少量栽培。
黄柑(C.vesscosa)又名肿皮柑、玛瑙柑、泡柑、皱皮柑。为橘橙的天然杂交种,历史悠久,现仍处于原始栽培状态。分布于四川、湖南、湖北和陕西汉中。
瓯柑
原产浙江温州,是中国古老品种之一。只有浙江省一带有少量栽培。
沙柑
原产中国广西及越南。浙江温州及黄岩也有栽培。
特征与特性
小乔木,有刺或无刺。叶片先端凹口模糊。单花或丛生花,绝不形成花序,花径多在3厘米以上。成熟果实中果皮与内果皮分离,果皮海绵层比橘厚,剥皮稍难,中心柱多开裂,瓣易分离,种子中胚为淡绿色。各品种形态与特性如下:
温州蜜柑树冠呈不整齐的圆头形,较矮小开张。枝梢长软披垂,无刺。叶较大,长椭圆形,主侧脉明显,叶柄较长,翼叶狭长。花大,达3.5厘米,白色,花瓣反卷,花单生或丛生,花粉退化或间有花粉。单性结实。果卵球至扁圆形,果实大小因品系而差异较大;橙黄至橙红色,油泡粗大;囊瓣8~13,易分离,囊壁较厚韧,果心空,汁泡橙黄至橙红色,柔软多汁,风味酸甜,品质优良。9月下旬至12月下旬成熟。无核,偶有2~3核,多胚,淡绿色。囊瓣形状好,汁泡排列紧密整齐,全脱囊衣后不易松散,色泽好,是制糖水罐头的良好品种。温州蜜柑比较耐寒,是北亚热带的主要柑橘品种,在年平均气温15℃以上,最低月(1月)平均5℃以上,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5℃的地区均可栽培,生长最适温是23~29℃,以26℃为中心,13℃以下和37℃以上就会显著地抑制生长。各品系间对年平均温度要求和绝对低温忍受力不同。日本近来提出普通温州以年平均15.5~16.5℃为宜,早熟温州约低0.5℃。早熟种收获后树势比晚熟种容易恢复,要提前着色,需要秋季气温很快降低。据安徽宿松县观察,1980年1月31日低温极值-10.5℃持续3小时,10个品系中伴野、山田达一级冻害,石川达二级冻害,米泽表现最耐寒。1983~1984年春低温极值-6.6℃,持续时间长,17个品系中以兴津、宫川、龟井、米泽、尾张、南柑4号耐寒性强。温州蜜柑耐旱性比甜橙强,也高于柚类。
蕉柑树冠圆头形,稍矮小,树势中等。骨干枝开张,略下披垂。近无刺。叶狭小,长椭圆形,两端尖。果实高扁圆形或圆球形,重100~150克,两端较平,近对称;果皮橙黄至深橙黄色,韧、紧贴果肉,尚易剥皮,油泡密生,较突出,果心小,8~13瓣,果心较空,汁泡柔软,瓤囊皮薄,细嫩,汁中等;化渣,风味浓甜(图1)。每100毫升果汁含糖10~11克,含酸0.5~0.6克,可溶性固形物11~15%,品质优良。种子少或无,尖卵形,发育饱满,多胚,淡绿色或白色。成熟期12月至翌年1月,果实耐贮藏运输。结果能力强,往往形成“果球”,表现早结果,丰产。
蕉柑对年积温要求较高,年积温在6000~9000℃为宜,耐寒性强,能耐-7℃的低温,但在偏北地区(广东韶关以北)种植,果少、皮厚、汁少渣多,酸而味淡,皮青不能转橙黄色,品质差且低产。在年平均气温21~22℃,冬季气温极少降至-1~-2℃以下的地区种植,最能发挥丰产性和优良品质。
图1黄柑为小乔木。枝短缩。叶小,叶柄短。果大,黄色,有光泽,果面粗糙,味酸,有苦味及药味,易剥皮与分瓣。
瓯柑树冠圆头形,树势强,树姿开张。枝条细长,凌乱披散。叶椭圆形或倒卵形,较小,叶脉稀,叶翼线形。果大扁圆,果肉柔软多汁,稍带苦味,耐贮藏。
沙柑果大,扁圆形,风味好。
主要品种
温州蜜柑中最早栽培的品种称再来温州,以后通过芽变、珠心苗选种等途径,由再来温州进一步分化出几个新的品种和品系,即平温州、早熟温州(如青江早生)、池田温州、伊木力温州、尾张温州(又称改良温州),温州蜜柑的品种演变过程(图2)。
依其品种成熟早晚分为:
早熟系
①兴津。又名兴津温州、兴津早生、兴津2号。日本兴津园艺场用宫川为母本,枳作父本授粉,从珠心系后代中选出,是日本70年代的推广良种。中国引种试种成功,现在四川、浙江、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广西、广东、云南、河南、江苏、陕西、甘肃等省(自治区)栽培。果较大,高扁圆形,果顶部宽而广凹,柱点中大,果基部圆或较狭,形状似宫川。果面较粗糙,鲜橙红色,油泡大而凸出,果皮中等厚,0.25~0.4毫米,囊瓣8~13,较整齐,果肉深橙红色。每100毫升果汁中含糖11.33克,柠檬酸0.73克,维生素C35.46毫克。糖酸俱高,风味浓,微香,囊壁薄,细嫩化渣,品质优良,无核。10月上、中旬成熟。②宫川。日本1905年从尾张中选出的芽变品种。中国于1924年起多次从日本引进,现在全国柑橘产区均有栽种。果较大,平均单果重120克以上,圆锥状扁圆形,顶部宽广,柱点附近平或微凹,基部圆或较狭,蒂周有环形瘤状隆起。油泡大而突出,果面光滑,凹点少而不明显,沙囊粗短,细嫩多汁,甜酸适度,风味稍淡,品质中上,无核。10月中、下旬成熟。③宫川(66)早生。中国1966年引进。比老系各方面性状均较佳,尤以品质超过老系甚多。④立间。中国1966年从日本引进,果较大,横径6.87厘米,纵径5.30厘米,果形指数1.29,单果平均重153克,卵球至扁圆形,顶部圆或平圆,柱点大,多开裂呈脐状,基部平,萼凹生。果面橙色,鲜艳,富光泽,皮薄,光滑,油泡小,微凸或平生,皮厚0.2~0.3厘米,海绵层很薄。8~13瓣,较整齐,中心柱开裂呈芒状,果肉深橙色。每100毫升果汁中含糖10.14克,柠檬酸0.55克,维生素C36.29毫克。糖高酸少,风味甜浓,汁胞柔软,囊壁厚,细嫩化渣,品质上。10月上、中旬成熟。⑤松山早生。日本爱媛北宇和郡立间地方,从尾张枝变中选出。果较大,扁圆形,很扁;顶部平,柱点大,多开裂,呈脐状,果基不突起,并有4~5条放射沟。果面橙色鲜艳,富光泽;油泡大而突出,略显粗糙,皮薄、囊壁薄,果肉鲜橙色。每100毫升果汁中,含糖9.61克,柠檬酸0.65克,可溶性固形物11.4%。风味淡,糖酸较少,品质中。成熟期较宫川早约一周,为仅次于宫川的优良品系。已引进的早熟系品种还有龟井早生,青江早生,以及从松木早生中选出的隆回73-01优良株系等。
图2①米泽。日本从普通温州中选出的芽变品种,中国1966年引入,四川、湖南、浙江有栽培。果实大,扁圆形,果顶部平,柱点大。果基部亦平,蒂周有明显的放射沟。油泡大而稀,凸出明显,果面凹点较多,皮较粗糙,深橙色,较薄,肉色橙红,无核,风味比普通温州稍淡,品质中等。11月上旬成熟。②山田。中国曾先后两次从日本引入浙江,1924年引入温州,流传较广,以浙江栽培较多,其他省也有栽培。果实扁圆形,顶端广,蒂端狭,果实中大,较均匀,单果平均重约100克。果皮较厚,橙色,油泡大,凸出,表面鲜而亮,富光泽,外观美,白皮层较厚。每100毫升果汁中,全糖9.52克,酸1.08克。可溶性固形物13%。风味甜浓,但囊壁厚,不化渣,鲜食品质中上。囊瓣大小均匀,深橙红,汁胞较细长,排裂紧密,加工性能较好。成熟期比宫川、龟井稍迟,较尾张早,丰产稳产,果形美观,商品价格高,贮藏性能好。③南柑20号。中国1966年引入。丰产、质优。每100毫升果汁中,全糖9.1克,总酸1克,可溶性固形物12%。品质好,唯囊壁较厚。11月上旬成熟。中早熟系中还有浙江选出的元红温州、长桥等。
中熟系
①尾张。又名改良温州。是中国引进温州蜜柑中最早的品系之一。1916年起多次引进。在湖南、湖北、浙江、四川、广西、广东、江西等柑橘产区大面积栽培,是中国70年代以前主要温州蜜柑品系。果实中大,平均约95克,最大可达160克,扁圆形,较整齐,两端较对称,果顶圆钝,柱点附近平或微凹,基部宽广平坦,蒂部微凹,具放射沟。皮深橙色,稍光滑,油泡小而密,表面凹点较多,汁泡细长,排列紧密,柔软多汁,风味最浓,甜酸适度,无核,品质中上。11月中、下旬成熟。②林温州。1966年引进,在四川、湖南、浙江有栽培。果中小,纵横径6.61厘米×4.96厘米,单果平均重97.9克,扁球形,顶圆钝,柱点区微凹,柱点大,基部狭平,两肩斜削,萼附近隆状突起。果面橙色,有光泽,油泡明显,有凹点大而稀,皮厚0.3~0.4厘米,囊瓣8~13,大小整齐,沙囊深橙色。每100毫升果汁中,全糖9.07克,柠檬酸0.85克,维生素C31.21毫克。风味浓,囊皮厚。本品系树势强,产量高,枝叶密茂,日灼与裂果均少。③南柑4号。果中大,横径5.76厘米,纵径4.82厘米,单果重111.5克,扁圆形,顶部圆钝,柱点区平或微凹,柱点中大;基部平圆,萼凹入,四周隆起。果面光滑间有凹点散布,油泡中大,凸出,皮中厚,质地致密,包着较紧,皮厚0.3~0.4厘米,囊瓣8~13,果肉深橙色。每100毫升果汁含全糖9.71克,柠檬酸0.88克,维生素C23.24毫克。本品系生长旺,丰产稳产,果小适于加工要求。此外尚有伴野、浙江的元红温州、小叶温州、俊成、杉山等。
晚熟系
主要有青岛晚熟温州。在四川栽培。果大美观,扁平,肉细嫩,较化渣。12月中旬成熟。单果重165.5克,纵径5.4厘米,横径7.3厘米,果皮厚0.37毫米,可溶性固形物10.8%。是晚熟系中的优良者之一。各地已选出的温州蜜柑优良品系,主要有国庆1号、宜红1号、涟源73696号、隆回3号、元红、茶山和梧田。
蕉柑是广东、福建、台湾等省的栽培种,一般有早熟系、中熟系、晚熟系3个品系。早熟种11月上旬成熟。中熟种12月上旬至1月下旬成熟。晚熟种3月至4月成熟。
广东汕头蕉柑主产区80年代推广的优良株系新一号,果实近圆球形,果形端正,果顶平,平均单果重123克,横径6.28厘米,纵径5.58厘米,果形指数1.13。果皮橙红色,较光滑,皮厚0.24厘米;平均每果正常种子少于1粒,可食部分占全果的75.8%;囊瓣10,果心0.57厘米,汁多,出汁率为50.6%。每100毫升果汁含全糖10.46克,柠檬酸1.018克,维生素C32.76毫克,可溶性固形物13.5%;糖酸比10.3∶1。果肉橙红色,囊壁及肉质柔软化渣,有微香,甜酸适中,风味浓,品质上。12月下旬至1月上旬成熟。具早结果、丰产、稳产性状,3~5年生每公顷产量达22.5~37.5吨。
晚熟系果皮较粗,味淡,成熟时果皮仍为青绿色,尚未推广。广东省选育的大果系蕉柑有南山2号和新兰1号,新兰1号种子偏多。
台湾的蕉柑:①年柑。属低身系统。因在农历新年上市,故名年柑。果实扁平,果皮细腻,食味良好。②大春系。从广东引入。属无核系统。果实大,果皮厚,可溶性固形物9.5~10.0%,几乎不含柠檬酸,食味欠佳,但因其无核,果大,仍适宜输出。③海梨系。果实美观,果皮细腻,果味甜,几乎无酸味。
栽培技术要点
温州蜜柑主要用嫁接繁殖。最好的砧木是枳壳,枳砧可以早结果,矮化,适于密植,但30~40年生后衰退。日本多在后期以香橙靠接换砧,避免早衰。红橘砧结果迟,不宜作矮化栽培。广西和广东部分地区用酸橘作砧木曾相继发生青枯病。温州蜜柑较好的结果母枝长度为30~35厘米,因此夏季短截修剪较其他柑橘类要重。其他柑橘类均以摘除夏梢保果,温州蜜柑则以摘除春梢营养枝或摘心保果。丰产稳产栽培技术措施与其他柑橘类相似。
蕉柑用嫁接繁殖,最适宜的砧木是酸橘、红柠檬和江西红橘。广东汕头地区的橘农在长期的栽培实践中创造一套能使蕉柑早结果、丰产的经验,定植后第三年结朱,母公顷产量达15吨以上,5~6年每公顷达45~52.5吨,最高达75吨。其主要经验是:①适当密植,一般每公顷1200~1800株。②控梢整形,培育矮干、分枝多、枝干分布均匀、密集波浪式圆头形树冠。③加强土壤管理,培养强大根系。水田柑在种植时,采用筑墩定植,进入结果期后,采用深沟“龟背形”畦的培土方式,降低地下水位,以利根系生长;山地柑种植时要开1米宽、0.6米深的壕沟,分层压青,以后逐年深翻压青改土至全园改土完毕。④科学使用肥水。在肥料使用上,采用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相结合,土壤施肥与根外追肥相配合,关键季节重施与其他物候期追肥相结合,以及重点树适当补施的原则;在水分管理上,根据物候期结合季节性雨量变化情况掌握春湿、夏排、秋灌、冬控的原则。⑤结果柑树,采用夏季和冬季短截修剪,以更新树冠,提高生产能力;对封行柑园采用隔年轮流篱式修剪改善光照条件和复壮树势。
经济价值
蕉柑果肉柔软多汁,化渣,浓甜,有香气,酸甜适度,尚易剥皮,种子少,耐贮运,是鲜食的优良品种,台湾用蕉柑制柑瓣罐头,品质超过日本产温州蜜柑瓣罐头,价格又较低,输往加拿大,很受欢迎。温州蜜柑果实成熟时,除可调节市场鲜果供应外,还是制橘瓣罐头的好原料。
2. 陈焕然的人物经历
毕业于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美容外科专业博士
性癖病及性别畸形医学博士
陈焕然
1963年出生,安徽宿松孚玉镇人,1987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1990年7月考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师从国内外著名整形外科专家陈宗基教授。1995年获整形外科专业医学博士学位,是中国专门研究易性癖病(变性手术)和性别畸形的医学博士。
专门从事面部五官的整体设计与手术和体型雕塑手术,以及各类手术术后效果不佳的再修整。多年来陈焕然博士在整形美容外科领域所做的工作,帮助了成千上万的求美者实现了美丽梦想,并得到了求美者和社会的广泛肯定。他被香港凤凰卫视誉为“神州美丽制造第一刀”,被央视CCTV誉为“中国整形第一刀”,接受国内外100多家媒体采访;多次做客新浪、网易、TOM和三九、搜狐等网站,阐述他对美的理解;其所著的《美丽无所畏?》一书中,陈焕然博士在研究中国历代的审美和黄金分割定律基础上首次提出了“三庭五眼,四高三低,‘丰’字形审美标准”这己经成为中国现在评价“美女”的统一标准。
整形专家陈焕然做客湖南卫视披露行业“内幕”,不少读者由此对美丽“望而却步”。整形美容真有这么可怕—— 整容绝对上瘾、每拉一次皮面部表情就损失15%……日前,著名整形外科医生陈焕然做客湖南卫视《网络全说》栏目,向观众揭示整形美容行业的种种“内幕”。节目播出后,不少成都读者致电本报,称陈焕然的观点听起来“毛骨悚然”,“整形美容是否真的有这么可怕?”昨日,中国名医理事会常务理事、四川米兰美容外科医院院长吴开泉公开叫板,针对陈焕然在《网络全说》中的一些说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