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关于皮肤病的医书
简明中医抄皮肤病学》赵炳南
《赵炳南学术经验集》
《朱仁康学术经验集》
《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张志礼
《徐宜厚学术经验集》
《张作舟学术经验集》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皮肤病中医治疗学》徐宜厚
《临诊一得集》
《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皮肤病》天津长征医院
《疡科心得集》
《张志礼临床经验集》
《中医皮科临床经验集》欧阳恒
《中医外科心得》夏少农
《中西医结合疮疡证治》
《龙振华经验集》
❷ 这手皮肤病,一年多,擦了好多药也不见好,去医院看了好多次,都不见好转,求谁见过类似这种皮肤病
手上长这个看着来是皮肤源病。好像是手癣 这个病很顽固 你是去医院好多次了都没见过好转吧 你可以找个专门治疗皮肤科的医生。他们会有祖传的药膏。其实皮肤病不是花高价就能治疗好的。有时候便宜的药膏和药片都能治疗好
❸ 皮肤一大片红色很痒
可能是过来敏引起的皮炎源也可能是你接触到某种物质或者是吃到了某种食物引起机体的过敏反应,但是建议不要用手去抓,以免发生感染。也可以去医院做个过敏源测定,确定病因,好针对治疗。不要吃发物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有的时候也会因为过敏体质,对酒精,以及生活中的一些食物或者其他花粉等过敏,建议你可以服用一些抗过敏的药物进行治疗。
皮肤瘙痒怎么办
皮肤瘙痒很多时候是由于干燥惹的“祸”表现为皮肤干燥,而干燥更易导致皮肤的瘙痒。内调:解决皮肤瘙痒从养肺入手,还是分很多种。不同体质的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1、风热型,由感冒发热引起,病毒破坏组织,导致皮肤瘙痒。
2、湿热型,如喜欢吃冰凉食物,导致湿热下行,引发腿部瘙痒。可根据自己的体质适当用一些清热祛湿的东西。可达到缓解皮肤瘙痒的目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少吃凉性食物。等等
有的人皮肤好,有的人皮肤,我们都知道多吃点水果,多点做运动,身陈代谢就自然好,身陈代谢好了皮肤就自然好。如果遇到皮肤问题实在处理不了的,还是建议去看医生,及早处理,不要拖到最后,并且平时也要多多预防,预防胜于治疗。
❹ 御纂医宗金鉴外科乾隆版
《医宗金鉴》这部书是乾隆皇帝钦定书名的一部医书,被《四库全书》收录。自成书以来,这部御制钦定的太医院教科书就被一再的翻刻重印,广为流传。据我所知道光,同治,光绪年间均有再版重印。《医宗金鉴》逐步成为当时全国医学教与学的必读书。由于广泛之需求,政府与商家刻本印刷十分频繁,至今其版本流传已有50余版,平均4-5年即有一次新版本问世,因此存世量极大,故市场价值不高。
这类东西有价无市。您这类藏品我建议您到各地老药堂去看看或者到专门的拍卖公司寻求帮助。请您知晓。
❺ 古代医书有治皮肤病的吗,是什么书
医宗金鉴,外科正宗,外科全生集。
❻ 急!!!!!御纂医宗金鉴外科(广益书局)版的价值
12000左右
❼ 光绪九年御纂医宗金鉴外科一套12本,16卷,完整无缺损,价值多少,请行家评价
看成色,10K左右
❽ 皮肤病的问题,求求您进来看看吧
胆碱能性荨麻疹不能根治,因为你自身在分泌胆碱类物质,给你开的都是一些抗过敏和抗胆碱的药,只能缓解症状,需要调理。
我支持一楼的说法,还是去医院吧,你在这里问,我们只能根据你描述的症状去猜测,没办法确诊。
我们给你的只是理论上的答案。
别拖了,抽个时间去医院检验下,对症下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你会康复的,你这样问只会加重自己的恐惧和紧张,得不偿失。
祝你早日恢复健康。
如果你已经确诊了,确实是胆碱能性荨麻疹,给你一些资料。
胆碱能性荨麻疹的治疗
【一般治疗】
目前西医对荨麻疹尚无特效疗法,多采用以内服抗组胺药物 , 皮质激素类药物临时抑制为多,如口服西药 , 口服激素 , 外用溶液洗剂、乳剂、泥膏、油剂、软膏、乳剂、涂膜剂、酊剂及硬膏等。长时间或大剂量外用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会成瘾导致药物依赖性 , 最常见的是用药后病情好转,一旦停药后,用药部位原发病变加重。当重新用激素后,上述病情好转或消失;如再停药,反跳性再发,而且比以前更严重。
患者为了避免停药后的痛苦,完全依赖于激素。会皮肤明显变薄,毛细血管扩张,有时出现紫癜等,特别是在面部可出现更深的持续性红斑。用激素时间越长、产生反跳性过敏也就越重。可使皮肤变薄、脆弱、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紫癜、真菌感染、痤疮样皮炎等。变得易受损伤;还可出现轻度多毛、多汗、皮下出血和伤口愈合困难等。 尤其是一些皮肤病更不适宜使用激素类制剂。
如果长期或短时间大剂量注射或内服地塞米松、康宁克通、强的松等皮质类激素药物治疗,还可引起肥胖、多毛、痤疮、血糖升高、高血压、水肿、血钾降低、月经紊乱、骨质疏松、无菌性骨质坏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并发症。对肾脏也可造成一定损害,如加重肾小球疾病蛋白尿、加重肾小球硬化、易致肾钙化或结石,诱发或加重肾脏感染性疾病、引起低钾性肾病等。还会引起机体糖、蛋白质、脂肪及水电解质等一系列物质代谢紊乱,破坏机体的防卫系统和抑制免疫反应能力。
如果有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并对激素产生了的依赖性,停药后原发病变反跳加重与继发的副作用,可使患者产生很大的痛苦,患者家属应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对激素的作用及副作用要有充分的认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在正确选择治疗药物和逐渐减量直至撤除停用皮质激素的情况下,选用对抗以上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方法与中药。达到安全彻底治愈疾病的目的。
因为这个病一般发于青春期以及青年期,所以以前没有得并不奇怪,很多人都是中学或者大学之后才得,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减轻症状直到痊愈,根据个人情况不同会有所区别。
治疗方法:目前没有特效药
控制以下3个问题 病情可有教大缓解
一:控制自己情绪不要出现大的波动,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遇事不要急噪。
二:勤换衣服勤洗澡,保持身体卫生,以及毛孔清洁。
三:不要吃过多油腻的食物,忌辣忌酒。
❾ 瘙痒症有什么金方
瘙痒症是指仅有瘙痒症状,而无原发皮损的一种皮肤病。中医称之为风瘙痒。可发于任何季节、任何年龄,但更好发于老年人,更多见于冬季。临床表现以皮肤瘙痒而无原发皮损为特征,或瘙痒局限,如肛门、阴囊、女阴和小腿等,或逐渐扩展至身体大部或全身。瘙痒时发时止,夜间尤甚,影响睡眠,多伴抓痕、血痂或继发感染。常反复发作。
(一)内治方【方一】四物汤【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当归(酒浸炒)、川芎、白芍药、熟干地黄(酒洒蒸)各等份。
【功效】养血润肤。
【制法】为粗末。
【用法】每服9克,水煎去渣,空腹食前热服。
【方二】养血定风汤【来源】《外科证治全书》【组成】生地黄15克,当归9克,赤芍、天门冬、麦门冬、生僵蚕各6克,鲜首乌15~21克,牡丹皮4.5~6克,川芎1.5克。
【功效】养血润肤,滋阴生津。
【用法】水煎温服,或为丸服。
【方三】养血润肤饮【来源】《外科证治全书》【组成】生地黄、熟地黄、当归、黄芪、天花粉、黄芩各9克,天门冬、麦门冬、桃仁各6克,升麻3克。
【功效】养血润肤,滋阴生津。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四】黄芪化毒汤【来源】《外科大成》【组成】生黄芪15克,连翘6克,防风、当归、何首乌、白蒺藜各3克。
【功效】益气养血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五】地黄饮子【来源】《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组成】生地黄、熟地黄、当归、玄参、牡丹皮、红花、白蒺藜、首乌各9克,僵蚕、生甘草各6克。
【功效】养血滋阴,熄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六】扶脾坚表汤【来源】《疮疡经验录》【组成】金银花、黄芪、防风、桔梗、苍术、白术、甘草、怀山药、车前子各12克。
【功效】疏风清热利湿。
【用法】水煎,每日1剂。
【方七】除湿饮【来源】《揣摩有得集》【组成】苍术、白术、地骨皮、白鲜皮、白附子、五加皮、僵蚕、秦艽、连翘、白芷、羌活、防风、生甘草各3克,蝉蜕9克。
【功效】燥湿清热,祛风止痒。
【用法】加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1剂。
【方八】救割全生汤【来源】《石室秘录》【组成】人参15克,当归45克,荆芥5克。
【功效】益气和血祛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九】荆防生地汤【来源】《不知医必要》【组成】荆芥、防风各30克,赤芍、生地黄、金银花各24克,甘草9克。
【功效】凉血疏风,利湿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止痒永安汤一【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麻黄、薄荷、独活、赤芍、桃仁、甘草、当归尾各6克,白芷、蝉蜕、天麻、荆芥穗、僵蚕各9克,藏红花(另冲服)4克。
【功效】祛风活血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一】止痒永安汤二【来源】《常见皮肤病中医疗法》【组成】麻黄、防风、荆芥、僵蚕、薄荷、苍术、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甘草。
【功效】疏风活血,调和营卫。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二】新消风散【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全蝎、僵蚕、牛蒡子各9克,薄荷、苦参、荆芥、防风各6克,生地黄15克,蝉衣4克,甘草3克。
【功效】祛风清热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麻黄、大枣、生姜、甘草、僵蚕、蝉蜕各6克,连翘、杏仁、钩藤各9克,赤小豆、桑白皮各15克。
【功效】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四】苍柏饮【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苍术、黄柏各6克,蒲公英、茵陈各15克,山栀子9克,苦参片、茯苓皮、地肤子各12克,生甘草3克。
【功效】清热利湿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五】止痒熄风汤【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生地黄30克,牡丹皮、赤芍、丹参、玄参、白鲜皮、刺蒺藜各9克,煅龙牡各10克,生甘草9克。
【功效】凉血滋阴,消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六】养血熄风方【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黄芪15克,当归、白芍、红花、玄参、荆芥、白蒺藜各9克,川芎、甘草各6克。
【功效】养血滋阴,消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七】首乌七花汤【来源】《名医奇方秘术》【组成】何首乌、生地黄、熟地黄、钩藤、杭菊各10克,防风、凌霄花、槐花、红花、玫瑰花、白扁豆花、鸡冠花各6克。
【功效】养阴疏表,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八】麻桂各半汤【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桂枝、杏仁各6克,麻黄3克,赤芍9克,生姜3克,大枣6克。
【功效】疏风散寒,调和营卫。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九】二地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熟地黄、生地黄、赤芍药、女贞子、枸杞子、玉竹、麦门冬、菟丝子、浮萍、防风、防己、枳壳各10克,当归10~12克,川芎6~9克,生黄芪、何首乌、刺蒺藜、白鲜皮各15~30克。
【功效】滋阴养血润肤,疏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当熟养血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当归、熟地黄、鸡血藤、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荆芥、防风各9克,川芎、何首乌、甘草各6克。
【功效】养血安神,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一】当黄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当归12~15克,熟地黄、黄芪、白蒺藜、川芎、荆芥、白芍药各10~12克,何首乌30克,防风、甘草各6克。
【功效】益肾补肝,养血疏风,润肤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湿热重者加黄柏、黄芩、薏苡仁;风盛者加蝉蜕、白鲜皮。
【方二十二】首乌养血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当归12克,熟地黄、制何首乌、山药各15克,生地黄、黄精、天门冬、麦门冬、防风各10克,蝉蜕、炙甘草各6克。
【功效】养血祛风,滋阴生津。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冬季瘙痒加重者加桂枝;夏季瘙痒加重者加玄参;瘙痒顽固者加全蝎。
【方二十三】皮肤瘙痒症专效方【来源】《中医专病专效方》【组成】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白鲜皮、荆芥、生地黄、紫草、赤芍药各9克,蝉蜕6克,甘草5克。
【功效】疏风清热凉血。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血热盛者加牡丹皮;病久血虚者加当归、熟地黄。
【方二十四】消风散加减【来源】《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生地黄、生石膏各15克,苦参、苍术、胡麻仁、牛蒡子、知母各9克,荆芥、防风各12克,蝉蜕、甘草各6克。
【功效】清热凉血,疏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五】润肤汤加减【来源】《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玄参、麦门冬、钩藤、赤芍药、牡丹皮、白鲜皮各10克,当归、蝉蜕各6克,白蒺藜12克。
【功效】养阴润燥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六】凉血消风汤加减【来源】《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生地黄、生石膏、白茅根各30克,玄参、知母、牛蒡子、荆芥、防风各9克,白芍药12克,金银花15克,甘草6克,升麻3克。
【功效】凉血清热,解毒祛风。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七】龙胆泻肝汤加减【来源】《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龙胆草、黄芩、炒山栀子、车前子、六一散、柴胡各9克,甘草、升麻各3克,防风、蝉蜕各6克。
【功效】清肝泄热,利湿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八】人参健脾汤【来源】中医杂志,1983:(5)
【组成】党参、黄芪各12克,土炒白术、陈皮、防风各10克,茯苓皮12~15克,荆芥、砂仁(后下)、炒枳壳、玫瑰花、甘草各6克,炒黄连1~5克,广木香9克。
【功效】益气健脾,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九】润肤汤【来源】湖北中医杂志,1991:(4)
【组成】红枣20枚,绿豆100克,猪脂1匙,冰糖适量。
【功效】益气健脾,祛风止痒。
【制法】水煮至绿豆开花。
【用法】分2次服,日1剂。
【方三十】全蝎止痒汤【来源】安徽临床中医杂志,1998:(5)
【组成】全蝎、皂刺各9克,蛇床子15克,生地黄、熟地黄、防风各30克,当归、丹参、白鲜皮、白蒺藜、首乌各20克。
【功效】养血滋阴,熄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一】养血润肤饮二【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6)
【组成】党参、黄芪、生地黄、熟地黄、麦门冬、当归、赤芍、白芍、防风、浮萍各10克,丹参、鸡血藤、苦参、地肤子各15克,夜交藤、刺蒺藜各30克。
【功效】养血润肤,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二】天麻丸【来源】《太平圣惠方》【组成】天麻、枳壳(麸炒微黄去瓤)、赤茯苓、牛蒡子(微炒)、麦门冬(去心,焙)、羌活、秦艽各9克,防风、人参、羚羊角屑、犀角屑、黄芩各15克,乌蛇肉(酒浸,炙)、麻黄各30克,苦参3克。
【功效】祛风燥湿,凉血止痒。
【制法】捣筛为末,炼蜜和捣,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不计时服,温浆下20丸。
【方三十三】枳壳羌活丸【来源】《圣济总录》【组成】羌活、枳实、人参各45克,防风、枳壳、芍药、白茯苓、白芷各60克,细辛、当归、生甘草各30克,牡丹皮75克,川芎90克。
【功效】益气养血,活血祛风。
【制法】上药捣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大弹子大。
【用法】每日服1丸。
(二)外治方【方一】防风浴汤【来源】《太平圣惠方》【组成】防风、羊桃根、苦参各90克,蒴藋1升,石楠、秦艽、川升麻、茵芋、白蒺藜、蛇床子、白矾、枳壳各30克。
【功效】疏风止痒。
【制法】细锉,以水7斗,煎至5斗,去滓。
【用法】于暖室中洗浴。
【方二】蛇床子汤【来源】《老中医经验学术选编》【组成】蛇床子18克,艾叶9克,苍术、黄柏、苦参各15克。
【功效】燥湿止痒。
【用法】水煎薰洗局部,日3次。
【方三】止痒浴剂【来源】《皮肤科外用药物手册》【组成】枯矾、川椒各120克,朴硝500克,野菊花250克。
【功效】燥湿止痒。
【制法】加水15~20斤,煎煮3沸。
【用法】滤过乘热洗浴,至微出汗为度,日1次。
【方四】粉身方【来源】《太平圣惠方》【组成】川芎、藿香各60克,麻黄根、白芷各90克,藜芦45克,雷丸150克。
【功效】疏风止痒。
【制法】捣罗为散,入英粉150克,相和匀。
【用法】粉身。
【方五】三黄洗剂【来源】《外伤科学》(广州中医学院)
【组成】大黄、黄柏、黄芩、苦参各等份。
【功效】燥湿止痒。
【制法】共为细末,上药10~15克,入蒸馏水100毫升,医用碳酸1毫升。
【用法】用时摇匀,棉签蘸药液搽患处,日4~5次。
【方六】香木水洗剂【来源】《中医皮肤科诊疗学》【组成】木贼草、香附、地肤子各30克,细辛9克。
【功效】燥湿杀虫,止痒。
【制法】研细末加水混匀。
【用法】用毛刷外涂患处。
【方七】蛇床子洗剂【来源】《张志礼皮肤病医案选萃》【组成】威灵仙、蛇床子、当归尾、土大黄、苦参各15克,缩砂壳9个、老葱头7个。
【功效】祛风止痒。
【制法】水煎2次,混合倒入浴盆。
【用法】坐浴,每次20分钟,日1次。
❿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是怎么阐述洗涤类方的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在各类方中有洗涤类方,认为“洗涤之法,乃疡科溃腐,而无壅滞也。凡肿在四肢者,溻渍之;在腰腹脊背者,淋之;在下部者,浴之。”
在儿科杂病心法要诀中对初生婴儿用五枝汤浴之,免于日后生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