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海南岛环岛徒步旅游怎么走
海南必去景点——蜈支洲岛
蜈支洲岛古称“古崎洲”,又名情人岛。距离三亚市东北部海岸2.7公里的海面上,是海南岛周围为数不多的有淡水资源和丰富植被的小岛,海水能见度极高。
蜈支洲岛地貌美丽而有层次。岛的中部坡地逶迤,藤蔓缠结,是一片热带植物林,西部及北部形成一弯路玉带状的白色沙滩,沙质均匀细腻,海水颜色明丽动人,能见度高,层次分明。
蜈支洲岛上以休闲和海上、海底娱乐为主,有极具特色的各类度假别墅、木屋及酒吧、网球场、海鲜餐厅等配套设施, 也开展了包括潜水、半潜观光、海钓、滑水、帆船、帆板、摩托艇、香蕉船、独木舟、拖曳伞、蹦跳船、沙滩摩托车、水上降落伞、沙滩排球、沙滩足球等30余项海上和沙滩娱乐项目,带给游客原始、静谧、浪漫和动感时尚的休闲体验。
海南必去景点——亚龙湾
亚龙湾位于中国最南端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三亚市东南28公里处,是海南最南端的一个半月形海湾,全长约7.5公里,是海南名景之一。这里沙粒洁白细软,海水澄澈晶莹,年平均气温25.5°C,海水温度22-25.1°C,终年可游泳,被誉为“天下第一湾”。
海南必去景点——天涯海角
出三亚市沿海滨西行26公里,到达马岭山下,便是“天涯海角”奇景。游客至此,似乎到了天地之尽头。 这里碧水蓝天一色,烟波浩渺,帆影点点,椰林婆娑,奇石林立,那刻有“天涯”、“海角”、“南天一柱”“海判南天”等巨石雄峙海滨,使整个景区如诗如画,美不胜收。天涯海角留下了许多凄美的爱情故事,如今这里成了人们寄情思古的胜地。
海南必去景点——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
南山,面朝南海,坐落在中国唯一的热带滨海城市——三亚市的西南20公里处,是中国最南端的山。
南山历来被称为吉祥福泽之地。据佛教经典记载,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为了救度芸芸众生,发了十二大愿,其中第二愿即是“常居南海愿”。唐代著名大和尚鉴真法师为弘扬佛法五次东渡日本未果,第五次漂流到南山,在此居住一年半之久并建造佛寺,传法布道,随后第六次东渡日本终获成功。日本第一位遣唐僧空海和尚也在此登陆中国,驻足传法。中国传扬千古的名句“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则更道出了南山与福寿文化的悠久渊源。
海南必去景点——南湾猴岛
南湾猴岛位于海南省陵水县南约14公里的南湾半岛,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唯一的岛屿型猕猴自然保护区。岛上除了有热带植物近400种,动物近百种,原始的自然环境和2500多只家国二类保护动物猕猴外,现居住着21群千余只猕猴,因此人们称之为“猴岛”,是我国唯一的岛屿型猕猴自然保护景区。现在的猴岛景区已经变成了一个极具特色和充满欢乐的著名生态旅游区,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内容给众多国内外游客带来了难忘的旅游享受和体验。
海南必去景点——海棠湾
海棠湾风景迷人,由于被预留为城市远景发展备用地,海棠湾的资源环境因此得到了完好保护 。
海棠湾位于海南省三亚市东北部海滨,距三亚市区28公里,南面与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毗邻。早在建省初期的三亚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中,海棠湾即被列为一个独立的组团,规划用地面积100平方公里,当时的定位是以发展科研、国际交流、旅游度假及热带田园观光为主的生态城市组团。
海南必去景点——兴隆热带植物园
兴隆热带植物园占地 600亩,植物品种1200多个,划分为六大展区:热带香料饮料作物、热带名优果树、热带经济林木、热带园艺植物、热带药用植物、热带珍稀植物,汇集有咖啡、胡椒、香草兰、可可等热带经济作物,以及榴莲、山竹等特产果树,保存有见血封喉等野生植物的珍稀物种,特种资源丰富、园林景观优美。
⑵ 电影飞驰人生中插曲我是真的爱你这个版本是谁演唱的有没有听歌链接
张过年唱的 暂时搜不到
⑶ 赛龙舟是什么节日,有什么习俗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 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习俗:
划龙舟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预《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
扒龙船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隐隐可与古代鸟舟相对应)。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无非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
龙池竞渡
唐、宋、元、明、清各代的帝王,均有临水边观看龙舟的娱乐,也属于游戏之类:
《旧唐书》中记载:穆宗、敬宗,均有“观竞渡”之事。
《东京梦华录》卷七,记北宋皇帝于临水殿看金明池内龙舟竞渡之俗。其中有彩船、乐船、小船、画舱、小龙船,虎头船等供观赏、奏乐,还有长之四十丈的大龙船。除大龙船外,其他船列队布阵,争标竞渡,作为娱乐。
宋张择端《金明池夺标图》即描绘此景。
明代帝王,在中南海紫光阁观龙舟,看御射监勇士跑马射箭。
清代则在圆明园的福海举行竞渡,乾隆、嘉庆帝等均往观看。
在划龙船时,又多有唱歌助兴的龙船歌流传。如湖北秭归划龙船时,有完整的唱腔,词曲根据当地民歌与号子融汇而成,唱歌声雄浑壮美,扣人心弦,即“举揖而相和之”之遗风。又如广东韶关市南雄县的龙船歌,是在四月龙船下水后唱到端午时止,表现内容十分广泛。
挂艾草与菖蒲
菖蒲
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们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艾草
“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就像贴上一道灵符,可以趋利避害。过端午,一般会将艾草绑成一束,然后插在门楣上,或是在门楣两端分别插上一根艾草。
艾草代表招百福,插在门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体健康。艾草也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从中国古代开始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也是因为它具备医药功能而来。
艾叶是一味芳香化浊的中药,有较强的驱毒除瘟作用,悬挂艾叶及燃烧艾叶可以杀菌消毒、预防瘟疫流行。艾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能,临床上多数外用,如艾灸、煎水外洗等,成药方子较少,如伤寒论中的“胶艾汤”等用到了艾叶。
挂艾草、菖蒲、榕枝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
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端午食粽
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端午浴兰仪式
一直到如今,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并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沐兰汤
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或草药,有香气,可煎水沐浴。《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
在广东,则用苦草麦药或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放风筝
日本端午鲤鱼幡
在中国南方一带,端午节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佩豆娘
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清嘉录》引《唐宋遗纪》云:“江谁南北,五日钗头彩胜之制,备极奇巧。凡以缯销翦制艾叶,或攒绣仙、佛、合、乌、虫、鱼、百兽之形,八宝群花之类。绉纱蜘蛛,绮榖凤麟,茧虎绒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蝉蝎,又葫芦瓜果,色色逼真。加以幡幢宝盖,绣球繁缨,钟铃百状,或贯以串,名曰豆娘,不可胜纪。”
栓五色丝线
五色丝线
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在端午这一天,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保安康。因而,端午节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
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采茶、制凉茶
北方一些地区,喜于端午采嫩树叶、野菜叶蒸晾,制成茶叶。广东潮州一带,人们去郊外山野采草药,熬凉茶喝。这对健康也有好处。
画额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却病延年。”
躲端午
是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此俗宋代似已形成,陆游《丰岁》诗有“羊腔酒担争迎妇,遣鼓龙船共赛神”之句。《嘉靖隆庆志》亦记云:“已嫁之女召还过节”。又,《滦州志》:“女之新嫁者,于是月俱迎以归,谓之‘躲端午’”。[18]
佩长命缕
五色长命缕
端午节时厌胜佩饰。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此类节物的形制大体有五:简单的以五色丝线合股成绳,系于臂膀;在五彩绳上缀饰金锡饰物,挂于项颈;五彩绳折成方胜,饰于胸前;五彩绳结为人像戴之;以五彩丝线绣绘日月星辰乌兽等物,敬献尊长。此俗始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以后相沿成习,直至近、现代。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记当时风俗:“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续罗制成小虎及粽子、壶卢、樱桃、桑葚之类,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其中唐宋时,更有宫廷赐大臣此种节物之事。史载唐代宗兴元元年端节,宫廷曾赐百索一轴。又《宋史·礼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缕延寿带、彩丝续命缕分赐百官。节日戴以入。”
戴香包
端午节配戴香囊、香包、香袋(3张)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戴香包颇有讲究。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竿、斗鸡赶兔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讲究,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别致的香包,赶在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小伙子戴着心上人送给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围男女的评论,直夸小伙的对象心灵手巧。
避五毒
五毒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
采药
这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后魏《齐民要术·杂记》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记载,亦是制药用。后来有不少地区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如江苏于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制作中药蟾酥;杭州人还给小孩子吃蛤蟆,说是可以消火清凉、夏无疮疖。还有在五日于蛤蟆口中塞墨锭,悬挂起来晾干,即成蛤蟆锭,涂于脓疮上可使消散。这种捉蛤蟆制药之俗,源于汉代“蟾蜍辟兵”之传说。又如湖北监利于端午“采百草”,亦采药草之俗。采药是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15]
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
雄黄酒
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荆楚岁时记》:“以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地下有淡红色根茎,叶子形状像剑,肉穗花序。根茎可做香料,也可入药)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明谢肇淛《五杂咀》:“饮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黄入酒饮之。”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此俗流传较广。
至今,如广西宾阳,逢端午时便有一包包的药料出售,包括雄黄、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另外有的地区还用雄黄酒末在小孩额上画“王”字,使小孩带有虎的印记,以用虎辟邪。这些活动,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也颇有益。[15]
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
端午雨
端阳无雨是丰年。端午日雨,鬼旺人灾。五月五日哨,人曝药,岁无灾。雨则鬼曝药,人多病。
民间岁时占验习俗。俗言端午节下雨,不吉;反之则吉。此种俗信在很久以前即已存在。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提要录》云:“五月五日哨,人曝药,岁无灾。雨则鬼曝药,人多病。此闽中谚语。”又许月卿《次韵蜀人李施州芾端午》自注云:“临川人谓端午日雨,鬼旺人灾。清赵怀玉诗自注亦引有“端阳无雨是丰年”的谚语。
跳钟馗、闹钟馗:自晋代以来跳钟馗、闹钟馗,赐福镇宅就是端午节和春节的重要内容。悬挂钟馗画:最早的钟馗画,据说出自画圣吴道子之手。
据北宋沈括《梦溪补笔谈》记载:唐明皇患疾近一月,忽梦二鬼。小鬼窃得皇上玉笛及杨贵妃之紫香囊奔逃,大鬼乃捉小鬼刳其目,然后擘而啖之。大鬼道:“臣为钟馗,即武举不捷之士也,誓与陛下除天下之妖孽。”唐明皇醒后,即病愈,便召画工吴道子,嘱其按梦中情景画钟馗捉鬼图,道子挥笔即成,明皇见后,竟与所梦一模一样,惊叹不已。后来,钟馗画渐渐走入民间,绘制钟馗画大都作于五月端午节这一天,或者端午节的前后几天。到了清代,江南苏、浙一带的居民大都在农历五月于大门或堂中挂钟馗图一月,以期驱邪除害、祛凶引福。
斗草
清 金廷标 群婴斗草图轴
汉以前不见斗草之戏(《历代社会通俗事物考·尚秉和》)。起源无考,普遍认为与中医药学的产生有关。远古先民艰苦求存,生活单调,暇余以斗虫、斗草、斗兽等为戏自娱,及至传说的“神农尝百草”形成中医药学后,每年端午节群出郊外采药,插艾门上,以解溽暑毒疫,衍成定俗;收获之余,往往举行比赛,以对仗形式互报花名、草名,多者为赢,兼具植物知识、文学知识之妙趣;儿童则以叶柄相勾,捏住相拽,断者为输,再换一叶相斗。白居易《观儿戏》诗云:“弄尘或斗草,尽日乐嬉嬉。”
《物原》云:“始于汉武”。据梁朝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云:"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草之戏。"《年华记丽》:“端午结庐蓄药,斗百草,缠五丝。”
南北朝时称“踏百草”,唐代称“斗草”或“斗百草”。《刘宾客嘉话》云:“唐中宗朝,安乐公主五日斗百草。”宋代扩展至平日随时可斗。历代文人作品中对此多有描述。
其他习俗
打马球
打马球:端午有射箭之戏,《金史·礼志》:“金因辽俗,重五日插柳去地约数寸,削其皮而白之。先以一人驰马前导,后驰马以无羽横簇箭射之。既断柳,又以手接而弛去者为上。断而不能接去者次之。每射必发鼓以助其气。”至明代,是把鸟雀贮于葫芦中射之。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唐代长安,有宽大的球场,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马球。章怀太子墓中《马球图》,画出了唐代马球的兴盛:画上,二十多匹骏马飞驰,马尾扎结起来,打球者头戴幞巾,足登长靴,手持球杖逐球相击。
游天坛:此外,北京还有游天坛风俗。《帝京景物略》卷二:“五月五日之午前,群入天坛,日避毒也。过午后,走马坛之墙下。无江城系丝段角黍俗,而亦为角黍。无竞渡俗,亦竞游耍。”上海还有钟馗赛会,由一男子饰成钟馗,手挥宝剑,前举一纸糊蝙蝠,作“喝福来迟”状;跟随全副仪仗,穿行街市,以作驱祟。另外端午期间还有马戏、抢鸭活动。
特色饮食
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孝武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
《风土记》:“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同时又有另一种端午节食,称为“龟”也只在晋朝昙花一现,随即销声匿迹。只有《风土记》中称为“角黍”的粽子,因为附会在屈原的传说上,千百年来,成为最受人欢迎的端午节食。
粽籺
粽籺:古称“角黍”,真正有文字记载的粽子见于晋周处的《风土记》;而流传有序,历史最悠久的粽子则是西安的蜂蜜凉粽子,载于唐韦巨源《食谱》。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19]
雄黄酒
雄黄酒: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
五黄
五黄: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此外浙北端午节还有吃豆腐的习俗。五黄指黄瓜、黄鳝、黄鱼、鸭蛋黄、雄黄酒。也有其他说法,咸鸭蛋可以用黄豆替代。
打糕
打糕: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捶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20]
煎堆
煎堆: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煎成。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⑷ 求一篇小学冰雪活动感受,急急急,谢谢各位了。
东北的冰雪与他们的二人转一样,在大江南北都拥有大批的爱好者和追随者––这个冬天到来之前,让我们先带您进入这样一个冰雪玲珑的童话世界。
置身冰封大地,品味林海雪原、玉树琼枝的惊艳。
冬日的长白山,是北国大地上的水墨画:山峰、池水、森林、草地都覆盖着白雪,清新、素雅;是世人瞩目的神奇之地,素有“千年积雪万年松,直指人间第一峰”的美誉。雪裹的山色、陡峭的群峰、热情的温泉、变幻的天气使长白山神秘莫测,吸引着无数旅游者和探险者:
放眼望去,茫茫林海,银装素裹,北风吹来,万树银花,洁白的雪浪此起彼伏。在堆满积雪的树冠下,不时闪出几枝翠绿的松叶,分外生动。不经意间,你会发现这里是梦寐而求的心灵乐土,无瑕的白雪,洗尽你周遭的疲备,乐而忘返。
踏雪而至长白山天文峰顶,更让人惊叹的便是群峰环拥下洁白的天池,如玉盘翠珠一般。间或,瑞雪点点片片,给人一种“白山少女白衫湿”的素美境界,令人如痴如狂……
吉林雾凇是畅游冬日北国又一个不可或缺的理由,它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同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雾凇之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垂柳苍松凝霜挂雪,戴玉披银,晶莹剔透,如玉菊怒放,似雪莲盛开,人在其中,犹入仙境,正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拥抱温馨暖阳,难得快意滑雪、浪漫雪趣的放纵。
吉林冰雪旅游资源丰富,被誉为是冬日里的滑雪天堂:冬季平均气温零下15℃,温度适宜,雪期长、雪质好、雪场多、距中心城市近,增加了滑雪的舒适度,减少了冬季户外活动的时间限制,可谓“只有雪趣而无冰冷之苦”,充分享受雪国的浪漫与激情!
无论你是男、女、老、幼,均可以在雪场寻觅到属于你的轻松与愉快:赏雾凇、观冰雪、泡温泉滑雪、滑冰、雪橇、打雪圈、雪滑梯、雪地摩托、滑道、冰帆、索道、雪地高尔夫、放河灯、看冬捕……体验冬日旅游的多姿多彩。
站在高高的山上,看着湛蓝的天空,四周皑皑的白雪,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然后撑起雪杖,让眼前美好的一切随着你在雪道上的飞驰动起来……惊险、优美、自如、动感、魅力、激情!追逐时尚的足音,去冰天雪地中狂舞,还等什么呢?
感受“泡冬”激情,游走冰雪美景、圣山温泉间的交错。
长白山是我国温泉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长白山温泉群仅水温大于40℃的露温泉179个,最热泉眼可达82度,放入鸡蛋,顷刻即熟。它们地势不一,水量不等,温度不同,近的就在山顶天池附近喷涌,远的则在几百公里之外涌出,是长白山的一奇。
“温泉水滑洗凝脂”,长白温泉有“神水”之称。据专家介绍,长白温泉水中含有对人体有益元素数十种,而且,水流量、水温、水质常年恒定,是非常理想的洗浴用水,可舒筋活血,驱寒祛病,特别对医治关节炎,皮肤病等疗效十分显著,许多游人都以此为人生乐事。
走进温泉区,热气扑面而来,只见泉水从岩石的裂隙汩汩涌出,喷出口大者如碗口,水声响亮,小者粗如手指,细流涓涓。由于温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硫化氢气体,使得温泉周围的青灰色火山岩染上了一层层厚厚的泉华,呈现出金黄、湛蓝、殷红、翠绿等色彩,深浅不一,在氤氲的水气中,闪烁着五光十色的光芒,神秘莫测,壮观非凡。
温泉底部常有无数气泡向上翻涌,并发出像开锅似的响声,近看如沸珠跃空,远看望则雾气腾腾。淙淙泉水在斑斓多彩的岩石缝中跳跃,呈现出一派欢腾而热烈的气氛。
长白山温泉最让人们眼界大开的首选冬日里露天温泉浴,泉外白雪飘飘,冷风习习,水中热气缭绕、笑声阵阵,一冷一热对比分明,真是人生难得的奇妙经历。
参与多彩的冰雪旅游节庆,体验关东民俗的诱惑。
吉林省冰雪资源丰富,冬季旅游多姿多彩。依托吉林省独特的雾凇冰雪资源,以城市为单位举办冰雪旅游节已有近十年的历史了,如中国·长春冰雪旅游节暨净月潭瓦萨国际越野滑雪节、中国·吉林国际雾凇冰雪旅游节、中国·吉林查干湖冰雪捕鱼旅游节、延边长白山冰雪旅游节等。热情好客的吉林人把赏凇、玩雪、滑雪与传统的东北民俗编织成丰富多彩的冰雪旅游节庆活动,把冰雪文化与冰雪旅游有机结合,使吉林省的冰雪旅游进入了产业发展阶段。
中国长春冰雪旅游节创办于1998年,现已成功举办了八届。由创办之初的单一滑雪,发展成集冰雪旅游、冰雪体育、冰雪艺术、冰雪文化、冰雪经贸等综合性、群众性、娱乐性于一体的大型节庆活动。尤其是瓦萨国际越野滑雪节的引入,确定了“冰雪旅游––长春与世界的桥梁”的主题,大大提升了长春市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吸引各国越来越多的旅游爱好者和滑雪爱好者。
中国·吉林国际雾凇冰雪旅游节以吉林雾凇为载体,自1991年开始举办,现已成为国内较大城市重要的大型节庆活动之一。雾凇冰雪节期间,围绕“雾凇奇观”、“滑雪天堂”两大旅游品牌和东北惟一一条不冻的松花江开展各种冰雪娱乐活动和经贸活动,不仅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而且成为东北旅游的热点城市。近年来,为提高雾凇的观赏性,吉林市新开发了松江中路、滨江公园、松江东路、雾凇岛、雾凇长廊、五家哨、北大湖、莲花山等十几处雾凇观赏点,您可以尽情领略大自然造物的神奇。
⑸ 红领巾广播稿500-600字,适合小学生的
此节源于美国芝加哥城工人大罢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二十一万六千余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第二国际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向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
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龙的节日,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恶日,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
夏至,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入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兑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纪念女诗人秋瑾: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并且喜欢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在策划起义时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后人为敬仰她的诗,哀悼她的忠勇事迹,于是,与诗人节合并来纪念她,而诗人节又是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编辑本段]【端午节别称】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 、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等等。
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阳重人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棕节,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菖蒲节,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邢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武帝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风土记》:“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同时又有另一种端午节食,称为“龟”也只在晋朝昙花一现,随即销声匿迹。只有《风土记》中称为“角黍”的粽子,因为附会在屈原的传说上,千百年来,成为最受人欢迎的端午节食。
从《风土记》中记载的作法看来,当时的粽子是以黍为主要原料,除了粟子以外,不添加其余馅料。但在讲究饮食的中国人巧手经营之下,今天能看到的粽子,不论是造型还是内容,都有五花八门的变化。
先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锥形、枕头形、小宝塔形、圆棒形等。粽叶的材料则因地而异。南方因为盛产竹子,就地取材以竹叶来缚粽。一般人都喜欢采用新鲜竹叶,因为干竹叶绑出来的粽子,熟了以后没有竹叶的清香。北方人则习惯用苇叶来绑粽子。苇叶的叶片细长而窄,所以要用两三片重叠起来使用。粽子的大小也差异甚巨,有达二、三斤的巨型兜粽,也有小巧玲珑,长不及两寸的甜粽。
就口味而言,粽子馅荤素兼具,有甜有咸。北方的粽子以甜味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料的内容,则是最能突显地方特色的部分。
北平的粽子大约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纯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蒸熟以蘸糖吃;另一种是小枣粽,馅心以小枣、果脯为主;第三种是豆沙粽,比较少见。华北地区另有一种以黄黍代糯米的粽子,馅料用的是红枣。蒸熟之,只见黄澄澄的粘黍中嵌著红艳艳的枣儿,有人美其名为“黄金裹玛瑙”。
浙江的湖州粽子,米质香软,分为咸甜种。咸的以新鲜猪肉,浸泡上等酱油,每只粽子用肥瘦肉各一片作馅。甜粽以枣泥或豆沙为馅,上面加一块猪板油,蒸熟,猪油融入豆沙,十分香滑适口。嘉兴“五芳斋”出品的粽子尤其著名,馅料都经过专人选择,有八宝粽、鸡肉粽、豆沙粽、鲜肉粽等,各具特色。
四川的椒盐豆粽也别具特色。先将糯米、红豆浸泡半日,加入花椒面、川盐及少许腊肉丁、包成四角的小粽。以大火煮三个小时,煮熟再放在铁丝网上用木炭烤黄。吃起来外焦里嫩,颇具风味。
汉族端午节食品,流行于甘肃、宁夏一带。把发面做成扇子状,有数层,每层间撒有熟胡麻粉,表面捏有各式花纹,蒸制而成,并涂上五彩。亦作为馈赠的礼品。 流行于甘
广东的中山芦兜粽,特点是圆棒形、粗如手臂。配料也分甜咸两种。甜的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有咸肉、烧鸡、蛋黄、甘贝、冬菇、绿豆、叉烧等。
闽南的粽子分碱粽、肉粽和豆粽。碱粽是在糯米中加入碱液蒸熟而成。兼具粘、软、滑的特色。冰透加上蜂蜜或糖浆尤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卤肉、香菇、蛋黄、虾米、笋乾等。以厦门的肉粽最为出名。豆粽则盛行於泉州一带,用九月豆混合少许盐,配上糯米裹成。蒸熟,豆香扑鼻,也有人沾上白糖来吃。
[编辑本段]【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的佩饰
健人,旧时江浙一带端五时妇女的一种饰物。一般用金银丝或铜丝金箔做成,形状为小人骑虎,亦有另加钟、铃、缨及蒜、粽子等的。插在妇女发髻,也用以馈送。《清嘉录》云:“(五月五日)市人以金银丝制为繁缨、钟、铃诸状,骑人于虎,极精细,缀小钗,贯为串,或有用铜丝金箔者,供妇女插鬓。又互相献赉,名曰健人。”健人一说与艾人同意,只是以帛易艾,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云:“杭俗,健人即艾人,而易之以帛,作骆虎状,妇人皆戴之,”似此则当有驱邪辟疫之作用;一说即古时的步摇,纯为妇女装饰品(蔡云《吴献》注)。
豆娘,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清嘉录》引《唐宋遗纪》云:“江谁南北,五日钗头彩胜之制,备极奇巧。凡以缯销翦制艾叶,或攒绣仙、佛、合、乌、虫、鱼、百兽之形,八宝群花之类。绉纱蜘蛛,绮榖凤麟,茧虎绒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蝉蝎,又葫芦瓜果,色色逼真。加以幡幢宝盖,绣球繁缨,钟铃百状,或贯以串,名曰豆娘,不可胜纪。”
艾虎,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我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风俗通》云:“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噬食鬼魅,……亦辟恶”。故民间多取虎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节的艾虎为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端午节饰戴艾虎的风习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宋陈元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端午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王沂公《端午帖子》诗:‘钗头艾虎辟群邪,晓驾祥云七宝车’。”又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绫罗制成小虎及粽子……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古诗云:‘玉燕钗头艾虎轻’,即此意也。” 画额
画额,时端午节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却病延年。”
长命缕,时端午节厌胜佩饰。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别称“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此类节物的形制大体有五:简单的以五色丝线合股成绳,系于臂膀;在五彩绳上缀饰金锡饰物,挂于项颈;五彩绳折成方胜,饰于胸前;五彩绳结为人像戴之;以五彩丝线绣绘日月星辰乌兽等物,敬献尊长。此俗始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以后相沿成习,直至近、现代。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记当时风俗:“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续罗制成小虎及粽子、壶卢、樱桃、桑葚之类,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其中唐宋时,更有宫廷赐大臣此种节物之事。史载唐代宗兴元元年端节,宫廷曾赐百索一轴。又《宋史·礼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缕延寿带、彩丝续命缕分赐百官。节日戴以入。” 香袋
龙舟竞渡与祭祀屈原、曹娥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隐隐可与古代鸟舟相对应)。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有的直接在河边祭龙头,杀鸡滴血于龙头之上,如四川、贵州等个别地区。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群婴斗草图》,其玩法大抵如下:比赛双方先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楼兰案:多为车前草,车前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路边、沟 旁、田埂等处。无茎,具多数细长之须根;叶自根际丛出,薄纸质,具五条主叶脉,全缘或波状,或有疏钝齿,长达15—30厘米;具绿白色疏生花,花冠四裂,雄蕊四枚;果实成熟后会如盖子般掀开,释出四至六颗棕黑色种子,其长长的花轴,用来斗草的好材料。)然后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并各自用劲拉扯,以不断者为胜。
这种以人的拉力和草的受拉力的强弱来决定输赢的斗草,被称为“武斗”。王建《宫词》,吟咏斗草游戏的情状:“水中芹叶土中花,拾得还将避众家,总待别人般数尽,袖中拈出郁金芽”斗草除有“武斗”外,还有“文斗”。所谓“文斗”,就是对花草名,《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宝玉生日那天,众姐妹们忙忙碌碌安席饮酒做诗。各屋的丫头也随主子取乐,薛蟠的妾香菱和几个丫头各采了些花草,斗草取乐。这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个说我又罗汉松。突然豆官说,我有姐妹花,这下把大家难住了,香菱说,我有夫妻穗。豆官见香菱答上了不服气地说:“从来没有什么夫妻穗!”香菱争辩道:“一枝一个花叫‘兰’,一枝几个花叫‘穗’。上下结花为‘兄弟穗’,并头结花叫‘夫妻穗’,我这个是并头结花,怎么不叫‘夫妻穗’呢?”豆官一时被问住,便笑着说:“依你说,一大一小叫:‘老子儿子穗’,若两朵花背着开可叫‘仇人穗’了。薛蟠刚外出半年,你心里想他,把花儿草儿拉扯成夫妻穗了,真不害臊!”说得香菱满面通红,笑着跑过来拧豆官的嘴,于是两个人扭滚在地上。众丫鬟嬉戏打闹,非常开心。这时,宝玉也采了些草来凑热闹。
端午节其他的游艺娱乐活动
端午有射箭之戏,《金史·礼志》:“金因辽俗,重五日插柳去地约数寸,削其皮而白之。先以一人驰马前导,后驰马以无羽横簇箭射之。既断柳,又以手接而弛去者为上。断而不能接去者次之。每射必发鼓以助其气。”至明代,是把鸟雀贮于葫芦中射之。
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唐代长安,有宽大的球场,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马球。章怀太子墓中《马球图》,画出了唐代马球的兴盛:画上,二十多匹骏马飞驰,马尾扎结起来,打球者头戴幞巾,足登长靴,手持球杖逐球相击。《析津志》记辽国把打马球作为节日的传统风俗,于端午、重九击球。《金史·礼志》也记金人于端午击球。宋代有“打球乐”舞队。至明代,马球仍流行。《续文献通考·乐考》记载明成祖曾数次往东苑击球、射柳。明《宣宗行乐图》长卷中绘有宣宗赏马球之场面。当时的官员王直写的端午日观打球的诗:“玉勒千金马,雕文七宝球。鞚飞惊电掣,伏奋觉星流。炎页过成三捷,欢传第一筹。庆云随逸足,缭绕殿东头。”北京白云观前也有群众骑马击球之典。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近年西安市又出现了仿古马球运动,使这一古老的体育运动在绝迹多年后重又出现在中华大地上。
此外,北京还有游天坛风俗。《帝京景物略》卷二:“五月五日之午前,群入天坛,日避毒也。过午后,走马坛之墙下。无江城系丝段角黍俗,而亦为角黍。无竞渡俗,亦竞游耍。”上海还有钟馗赛会,由一男子饰成钟馗,手挥宝剑,前举一纸糊蝙蝠,作“喝福来迟”状;跟随全副仪仗,穿行街市,以作驱祟。另外端午期间还有马戏、抢鸭活动。
屈原故里的三个端午节
在屈原故乡秭归有三个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头端阳”,五月十五为“大端阳”,五月二十五为“末端阳”。秭归人从农历四月底就开始忙碌――泡糯米,杀鸡鸭、扫庭院,备锣鼓,修龙舟……到了五月初五头端阳这天,人们开始包粽子、煮鸡蛋、吃大蒜、喝雄黄酒,还采来白艾和菖蒲用红纸条扎成束后悬于门前。到了农历五月十五这天,各家各户备下佳肴接女儿、女婿回家同享,俗称“过大端阳”,这期间的重头戏包括划龙舟、投粽子、办诗会,这种热闹的节日气氛一直持续到农历五月二十五日也就是“末端阳”,前后长达20天。
各地的端午节习俗
〔河北省〕 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山东省〕 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布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省〕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陕西省〕 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甘肃省〕 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江苏省〕 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仪征县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高邮的端午较为特殊,有系百索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习俗,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就是挑好看的鸭蛋装在彩线结成的络子中,挂在胸前。
〔四川省〕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敲锣打鼓,街游行。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字子”的习俗。是日,成都人皆买李子,于城东南角城楼下,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光绪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掷李与外国传教士发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乐山、新津等地端午赛龙舟时,还举行盛大商品交易会。
〔浙江省〕 桐卢县乡塾之学童,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衣丝”。医家则于午时采药,相传此日天医星临空。
〔江西省〕 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新昌县以雄黄、丹砂酒中饮之,称之“开眼”。
〔湖北省〕 黄冈市端午节巴河镇迎傩人,花冠文身,鸣金逐疫。宜昌县端午竞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省〕 攸县端午,孕妇家富者用花币酒食,贫者备鸡酒,以竹夹楮钱,供于龙舟之龙首前祈求安产。岳州府竞渡以为禳灾、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称为“送瘟”。
〔福建省〕 福州端午旧俗,媳妇于是日以寿衣、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建阳县以五日为药王晒药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酱。上杭县端午用小艇缚芦苇作龙形戏于水滨,称为竞渡。仙游县端午竞渡后,献纸于虎啸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继光于此溺兵。邵武府端午节前,妇女以绛纱为囊盛符。又以五色绒作方胜,联以彩线,系于钗上。幼女则悬之于背,称为“窦娘”。
〔广东省〕 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新兴县端午,人家各从其邻近庙宇鼓吹迎导神像出巡。巫师并以法水、贴符驱逐邪凡魅。石城县端午,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海南省) 每逢端午,海南各处都会如中原一般举办龙舟竞渡等活动。在如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县治城垣定安,五百年历史的明成化古城门洞内,仍有两个石阶叠架着两条鲜艳、修长、昂扬的龙舟。海岛先人,端午时节,扛起龙舟,奔向大河,挥汗于南渡江中竞渡……历史就从一个个古色端午,时光交错着流淌到了今朝。素有“椰乡”之称的文昌,是宋庆龄的祖居地,临海傍河。自古以来,当地沿海沿河居民每逢端午,都会举办赛龙舟的活动,祈福求安。海南除了与内地相同的赛龙舟、吃粽子、挂菖蒲和艾草,还有一个海岛百姓都熟知的内容,就是洗龙水和洗草药澡。
[编辑本段]【国外端午节】
日本的端午节
日本的端午节又称儿童节,是男孩子的节日。这一天有男孩子的家庭,竖起鲤鱼旗,吃粽子和柏叶饼来祝贺。竖鲤鱼旗是希望孩子像鲤鱼那样健康成长,有中国“望子成龙”的意思。从下面看鲤鱼旗,浮现在蓝天下的鲤鱼很像在水中健壮地游。另外,为了避邪,把菖蒲插在屋檐下,或将菖蒲放入洗澡水中洗澡。说到避邪,还有着这么一段传说:从前,有个叫平舒王的君主,诛杀了一个不忠之臣,这个奸臣死后化为一条毒蛇,不断害人。有个有智谋的大臣,头戴红色的蛇头,身上洒满菖蒲酒与之激战,最终制服了毒蛇。从此,在端午节时,插菖蒲、熏艾叶、喝菖蒲酒,就流传开来,成为传统的风俗,日本人称“艾旗招百福,蒲剑斩千邪”。 端午的习惯是在日本的平安时代以后由中国传入日本的。到现在,与中国的意义大不相同了。中国是在阴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为纪念屈原而吃粽子和举行赛龙舟活动的;在日本,主要是为了避邪而吃粽子和柏叶饼。菖蒲因为叶子的形状像剑,被用来避邪的。其实依我看,菖蒲是中药,能够消除病魔倒是真的。在日语中“菖蒲”和“尚武”是谐音,因此日本端午节又渐渐地变成了男孩子的节日。至于为什么端午节定在5月5日,老板也说不上,或许是从中国传过来变了样也未可知。 虽说中日两国的端午节意义已不相同了,但中日两国的文化还是源远流长。就说端午节吧,中国有插艾蒿避邪风俗,日本有插菖蒲避邪之说;中国有鲤鱼跳龙门的故事,日本有挂鲤鱼旗的风俗。所以我们在日本过端午节嚼“粽子”,也是越嚼越有味。
菩萨蛮 【宋】陈与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编辑本段]【端午节谚语】
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未食五月粽,破裘毋甘放。未食五月粽,寒衣勿入栊。未食五月粽,寒衣未入栊。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杠,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未食五月粽,寒衣不入栊,食过五月粽,不够百日又翻风
⑹ 海南环岛骑行什么时间去最佳,用时多长时间每天需骑行多少公里沿途住宿、游玩等费用大概多少求攻略
对于骑车人来说,海南无疑是个不可多得的骑行圣地,海风、沙滩、椰林,如图画的风景,加上强度难度适中的线路,让越来越多的人奔向这天涯海角,感受丰富多彩的轮上之旅… 一般时间5、6月最佳10、11月也可以但是月多雨慎行
海南岛如画椰林
海南骑行有三条路线:东线、中线和西线。这本条线路的起为和终点都是海口和三亚,分别行经海南岛的东部、中部和西部。
东线北起海口,途经文昌、琼海、万宁、陵水至三亚,全长大约420公里,一路上大多依着海岸线走,集中了椰风海韵的精魂,荟萃了海南悠信的人文胜迹。沿途有较多景点,旅游设施也开发得比较完善。
西线北起海口,经儋州、昌江、东方、崖城到三亚。全长大约450公里。途经地区稍荒凉一些,但其自然风光比起东线毫不逊色,未经修饰的原始风味给人另外一番感受,也能领略到更多当地的人文风俗。
中线途经五指山,跨保亭、通什、琼中、屯昌四市县,经济相对较落后,主要聚居黎族、苗族同胞,基本上没有被汉化,保留着本民放的风情和生活习惯。全长约300公里,山区路段体力消耗经较大。较少人选择骑行这条线路。以上三条线路每条需要4~6天时间。
环岛骑行线路:
D1海口——灵山——三江——大致坡——潭牛——文昌——清澜镇(117公里)
海口开始骑行。今天的目的地是高隆湾,海口经琼山至灵山,是通往美兰机场的干道(属223国道)地形平坦,路况较好,水泥路面,有专门的慢车道。刚刚出发,要注意控制速度,不要骑得太快。灵山——三江——大致坡——潭牛——文昌段是15省道,双车道沥青路,地形略有起伏,一路都是林荫道。在文昌路分为去往西南方向的迈号和去往东南方向的清澜两条,走去往东南方向的路。从文昌到清澜镇约11公里,路况很好,有路灯。清澜镇离高隆湾很近,晚上可以去高隆湾露营,路的尽头就是细细的沙滩,旁边是高耸的椰子树,混着轻拍的海浪声入睡。清澜附近的景点有东郊椰林和红树林保护区。以20~25公里时速骑行,骑行时间约6小时。
游玩、食宿:东郊椰林门18票元,从清澜渡口乘轮到东椰林,价格是8元/人,快艇则是40元。
今天行程比较紧张,中午饭可以在路边小镇上随便解决一下。晚上就可以在海边吃海鲜大餐了。住宿方面,如果不露营,当地的私旅馆很便宜,20~30元就能住下。推荐在沙滩上露营,感受大海的气息,尤其是对面东郊椰林风景区的日出,一定会谋杀你的胶卷和存储卡的。
红树林保护区:清澜渡口附近有一大片看不到尽头的红树林保护区,渡船在红树林外缓缓行驶,各种飞鸟在树林内翩然起舞、自由飞翔沿红树林边放养着整齐的渔排,连绵不糨,一派自然和谐的景象,令人赏心悦目。
东郊椰林:位于文昌市东郊镇,与著名的清澜港相邻,这里是椰树的王国,身处其中时,不管把视线投到哪里,都能看到高矮不等、斜直各异、婆娑多姿的树林。这里有50多万株椰树,有红椰、青椰、良种矮椰、高椰、水椰等。椰子水被当地人称为天水,清甜甘美。
D2清澜——迈号——会文——长坡——琼海——博鳌(85公里)
从清澜出来不必原路返回到文昌,往回骑行大概5公里有路口左转可到迈号镇,路上不时可见到富有热带风光的河谷,会文到长坡一面路距离少边很近,可以看以一望无际的大海和海滨椰林,从琼海到博鳌约22公里,是很漂亮的沥青路面,某些路段会让人产生极品心车的赛道的感觉。
万泉河:是海南岛第三大河,发源于五指山,全长162公里。上游两岸峰峦起伏,河谷狭窄,水流湍急,下游河面开阔,两岸都是椰林和蕉园夹岸。河水流经琼海市境内81公里,在河心形成一个沙洲岛,附近还有著名的官塘温泉和负光秀丽的白石岭风景区。万泉河景色最美的地方是出海口,这里集江河、绿岛、海港、沙堤等景观于一地,被认为是世界上河流出海口中自然风景保存最好的地方之一。
食宿:中午可以在琼海“昌隆饭店”吃加积鸭、文昌鸡、胡椒猪肚汤,品尝真正的海南风味。晚上一定要在博鳌旁边找一个可以露营的涨鲜档吃海鲜。镇子东边有大片适合扎营的海滩,如果吃饭的时候和海鲜档的经理搞好关系的话,直接在海鲜档旁边的沙滩上露营也是可以的。晚上在海滩上数星星,看月亮。个人认为这是海南骑行的独特乐趣。
D3博鳌——龙滚——万宁——兴隆温泉(93公里)
从博鳌到龙滚可以先原路返回20公里到琼海,再沿223国道向龙滚方向骑行。也不两条近路可走:第一是在博鳌过桥,跨过万泉河,到九曲江镇上223国道,再往龙滚方向骑;第二是乘坐渡轮过万泉河口到对面小镇上,然后骑上223国道。前一条路是新修的路,路面情况很好;后一条路可以把万泉河看个透,有兴趣的朋友还可以亲手抚摩一下温柔的万泉河水。过了渡,直接往山根镇方向限制,码头就在博鳌会展中心旁边,和游船是一个码头,开船时间是大概9:30~10:00,人满即开。但是游客特别多的时候,可能就不能准时,要临时调渡。从龙滚经山根、乐来、万宁、牛漏、兴隆,到兴隆温泉走223国道,路况比15国省稍好一点。主要是冲积平原,地势平坦,途经良田万亩,以田园风光为主。
兴隆温泉:地处万宁东郊的兴隆华侨农场内,那里风景秀丽,侨乡风情浓郁。该温泉共有十几个泉眼,水温长年保白云在60度左右,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蒸腾的水气带有淡淡的清香。沐浴其中,对皮肤病、关节炎和神经衰弱症等有治疗作用。在兴隆和温泉齐名的还有咖啡,该咖啡是归侨从国外引进的小粒种,冲出来的咖啡浓香扑鼻。
兴隆热带植物园:占地有600多亩,种有咖啡、胡椒、香草兰、可可等热带经济作物以及榴莲、山竹子等热事水果1200多种,还保存着不少珍稀的野生植物资源,在里面可以识到许多闻所未的奇花异树,建议看看去!
D4兴隆——陵水——英州——亚龙湾(120公里)
从温泉出来要先回到兴隆镇,继续沿223国道骑行,从兴隆到陵水之间要翻越一个名为牛岭的山口。盘山路下坡时要注意安全,进入弯道前先减速,不能急刹。陵水——英州——藤桥——林旺。路况都比较好,平坦而宽阔,而且一路顺风,可以尽情飞驰。过了林旺又要翻过一个高差130米左右的山口,这段路四面环山,一丝一毫海的影子都看不着,实际上与亚龙湾仅隔一个山头而已。过山口再骑行5公里左右有一左手的路口可到亚龙湾,路口到亚龙湾还有15公里左右的路程。如里不去亚龙湾的话,直走就到三亚了。
食宿:兴隆的咖啡是海南最好的咖啡,早餐一定要在旧城区路边的咖啡店喝咖啡,全部是新鲜的咖啡豆刚磨出来的。当地人只喝纯咖啡,咖啡训也只提供糖,不过咖啡味道很浓,也很香,如果喝不惯的话只有自已加奶。当地有摩托车修理店,陵水是西瓜的集散地,如果是在收获的季节,在接近市区的路边很多西瓜档,骑行累了热了买个西瓜坐在路边吃,非常爽。亚龙湾酒店不和,沙滩的最东边有海鲜在排档,也呆参这里的沙滩上扎营。 提示:1、由于下天安排的路程并不长,可以中午以后再出发,上午就可以在亚龙湾感受下潜水。
2、如果时间充裕的话,这天的路可以分成两天来走,过了陵水、三才、新村之后有一个南湾猴岛与新村隔海相望,有索道连接两岸。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惟一的岛屿型猕猴自然保护区,如果去看的话则当天晚上不能到达亚龙湾,岛上有酒店可当天晚上住宿,也可扎营。第五天再经林旺到亚龙湾,时间充裕,经过林旺的时候还可以顺便去蜈支洲岛看看。
D5亚龙湾——三亚——天涯(60公里)
今天上午可以尽情戏水,下午从亚龙湾出来,原路返回223国道路口,到三亚的路段是水泥路面,平整宽阔,而且一路下坡,很快就能到达三亚。三亚是海南最重要的旅游城市,各种设施都很完备,也是补充物资、休整的好地方。
如果继续骑行西线,可以不进三亚市区,往羊栏、天涯方向继续前进。介从三亚开始正式进入西线225国道路段。西线公路和铁路是交叉并行的,经过海岸线风景很漂亮,少了东线的喧闹和人为建筑。三亚到羊栏镇依然是宽阔的水泥路,有路灯,但过了羊栏之后就是普通的双车道沥青路面了。到达天涯镇之前会经过著我听天涯海角景区,俗是俗点,但可以试试。
食宿:天涯镇的住宿条件不太好,实际上西线的镇子住宿条件都不太好,都没有热水供应的,当地人没有洗热水澡的习惯。
D6天涯——崖城——黄流——板桥(107公里)
这一天简直像乘坐悠闲的牛车和古老蒸气机车,抒写着缓慢古老的节奏。
一直沿着225国道骑行,虽然也是普通的沥青路面,但路面比较平整,地势平坦,骑得比较爽快。这一带是蔬果产区,镇子都是蔬菜集散地,相没繁忙。每个镇子都有各自的特产,有些是黄瓜、有些是茄子。路上可以见到不少牛车,拉着蔬菜一颠一颠地从眼前从容走过。
食宿:板桥是个非常小的镇子,住宿和饭馆都很少。春节期间要做好吃干粮的准备。
D7-8板桥——东方——太坡——昌江(89公里)——雅星——儋州(79公里)
离开海岸线,进入山区丘陵地带,骑行比较辛苦。板桥到东方路段依然是沿着海岸行走,过了东方市,公路就转向东走,渐渐离开海岸线,进入山区丘陵地带了。从东方到昌江这段路可能是环线路途最累的,不断的上坡、下坡,虽然每个坡的高差不算很大,但骑上去都能把人累得够呛。山区路段的景色不错,山坡植被颜色富于变化,还有美丽的河流峡谷。这段路比较荒凉,最好多人结伴同行较为安全。
石碌是昌江的县城,离开国道向东约6公里。这个小小的县城十分整洁,感觉会与前边路上的小镇大为不同。从昌江到儋州依然是山路,有连续十几个上下坡,体力消耗比较大,但比起上一天的行程稍好一些。儋州是西线仅有的几个城市之一,城区不算小,但繁华的街道只有一小段。
住宿:午饭还是在路边小镇,第七天住宿可以在昌江宾馆,汽车站对面的宾馆条件也不错,第八天在儋州可往邮政宾馆。
D9儋州——福山——海口(130公里)
过了儋州,地势也逐渐于平坦,一路林阴大道。
儋州——和舍——多文——福山,一路的林阴大道,骑行很舒服。过了福山,随着与海口距离的接近,路旁的房子也多起业了,白莲到海口一段,感觉都是在城市郊区似的,不再看到田野风光。
注意事项:
1、一路上都是沿海,环境很潮湿。特别是晚上,停下来一两小时,自行车、装备上就会小一层水雾,衣服晾在室外只会越晾越湿。
2、不要赶夜路,公路上都没有路灯,夜行危险。
3、早些出发,趁清晨凉快多骑一些。中午12:00到14:30太阳辐射最强的时段最好停下休息,否则容易晒伤。
4、国道往往不进城市的市区,而是在郊外经过。在路口要注意路标,不要走错方向。
骑行海南装备:
1、头盔、手套、骑行短裤是必备的基本装备;
2、稍厚的外套、少滩鞋、游泳裤、太阳镜;
3、气筒、简单的修车工具、防晒霜、车灯或头灯;
4、双层帐篷、薄或抓绒睡袋、防潮垫、充气枕等露或装备;
5、中暑药等常用药品;
6、软锁、捆物胶带,自行车后架。(没有驮包可用背包代替,捆紧就可以,只是骑车重就没有这么稳了,也不方便取东西)
骑行海南安全守则:
1、不逆行、不上快车道及人行道、不闯红灯。
2、注意速度不要过快;
3、在平缓路面骑行中,前后车距1~2米;
4、若骑行队伍中有人离开或受伤,应通知其他队员,并把车放在路旁醒目的地方;
5、在队伍中骑行时遇有中面不平、有石头,前旗应及时向身后的队友依次传达;
6、骑行动作要照顾身后队友,尽量避免突然晃动、急刹车等行为;
7、下坡时呈单列骑行,保持足够前后车距,严禁下坡时超车;
8、尽量不走夜路。
⑺ 海南值得游玩的地方有哪些
对于骑车人来说,海南无疑是个不可多得的骑行圣地,海风、沙滩、椰林,如图画的风景,加上强度难度适中的线路,让越来越多的人奔向这天涯海角,感受丰富多彩的轮上之旅。
海南骑行有三条路线:东线、中线和西线。这本条线路的起为和终点都是海口和三亚,分别行经海南岛的东部、中部和西部。
东线北起海口,途经文昌、琼海、万宁、陵水至三亚,全长大约420公里,一路上大多依着海岸线走,集中了椰风海韵的精魂,荟萃了海南悠信的人文胜迹。沿途有较多景点,旅游设施也开发得比较完善。
西线北起海口,经儋州、昌江、东方、崖城到三亚。全长大约450公里。途经地区稍荒凉一些,但其自然风光比起东线毫不逊色,未经修饰的原始风味给人另外一番感受,也能领略到更多当地的人文风俗。
中线途经五指山,跨保亭、通什、琼中、屯昌四市县,经济相对较落后,主要聚居黎族、苗族同胞,基本上没有被汉化,保留着本民放的风情和生活习惯。全长约300公里,山区路段体力消耗经较大。较少人选择骑行这条线路。以上三条线路每条需要4~6天时间。
D1海口--灵山--三江--大致坡--潭牛--文昌--清澜镇(117公里)
11:00到海口,下船立即购买回程票,然后开始骑行。今天的目的地是高隆湾,海口经琼山至灵山,是通往美兰机场的干道(属223国道)地形平坦,路况较好,水泥路面,有专门的慢车道。刚刚出发,要注意控制速度,不要骑得太快。灵山 --三江--大致坡--潭牛--文昌段是15省道,双车道沥青路,地形略有起伏,一路都是林荫道。在文昌路分为去往西南方向的迈号和去往东南方向的清澜两条,走去往东南方向的路。从文昌到清澜镇约11公里,路况很好,有路灯。清澜镇离高隆湾很近,晚上可以去高隆湾露营,路的尽头就是细细的沙滩,旁边是高耸的椰子树,混着轻拍的海浪声入睡。清澜附近的景点有东郊椰林和红树林保护区。以20~25公里时速骑行,骑行时间约6小时。
游玩、食宿:东郊椰林门18票元,从清澜渡口乘轮到东椰林,价格是8元/人,快艇则是40元。
今天行程比较紧张,中午饭可以在路边小镇上随便解决一下。晚上就可以在海边吃海鲜大餐了。住宿方面,如果不露营,当地的私旅馆很便宜,20~30元就能住下。推荐在沙滩上露营,感受大海的气息,尤其是对面东郊椰林风景区的日出,一定会谋杀你的胶卷和存储卡的。红树林保护区:清澜渡口附近有一大片看不到尽头的红树林保护区,渡船在红树林外缓缓行驶,各种飞鸟在树林内翩然起舞、自由飞翔沿红树林边放养着整齐的渔排,连绵不糨,一派自然和谐的景象,令人赏心悦目。
东郊椰林:位于文昌市东郊镇,与着名的清澜港相邻,这里是椰树的王国,身处其中时,不管把视线投到哪里,都能看到高矮不等、斜直各异、婆娑多姿的树林。这里有50多万株椰树,有红椰、青椰、良种矮椰、高椰、水椰等。椰子水被当地人称为天水,清甜甘美。
D2清澜--迈号--会文--长坡--琼海--博鳌(85公里)
从清澜出来不必原路返回到文昌,往回骑行大概5公里有路口左转可到迈号镇,路上不时可见到富有热带风光的河谷,会文到长坡一面路距离少边很近,可以看以一望无际的大海和海滨椰林,从琼海到博鳌约22公里,是很漂亮的沥青路面,某些路段会让人产生极品心车的赛道的感觉。
万泉河:是海南岛第三大河,发源于五指山,全长162公里。上游两岸峰峦起伏,河谷狭窄,水流湍急,下游河面开阔,两岸都是椰林和蕉园夹岸。河水流经琼海市境内81公里,在河心形成一个沙洲岛,附近还有着名的官塘温泉和负光秀丽的白石岭风景区。万泉河景色最美的地方是出海口,这里集江河、绿岛、海港、沙堤等景观于一地,被认为是世界上河流出海口中自然风景保存最好的地方之一。
食宿:中午可以在琼海“昌隆饭店”吃加积鸭、文昌鸡、胡椒猪肚汤,品尝真正的海南风味。晚上一定要在博鳌旁边找一个可以露营的涨鲜档吃海鲜。镇子东边有大片适合扎营的海滩,如果吃饭的时候和海鲜档的经理搞好关系的话,直接在海鲜档旁边的沙滩上露营也是可以的。晚上在海滩上数星星,看月亮。个人认为这是海南骑行的独特乐趣。
D3博鳌--龙滚--万宁--兴隆温泉(93公里)
从博鳌到龙滚可以先原路返回20公里到琼海,再沿223国道向龙滚方向骑行。也不两条近路可走:第一是在博鳌过桥,跨过万泉河,到九曲江镇上223国道,再往龙滚方向骑;第二是乘坐渡轮过万泉河口到对面小镇上,然后骑上223国道。前一条路是新修的路,路面情况很好;后一条路可以把万泉河看个透,有兴趣的朋友还可以亲手抚摩一下温柔的万泉河水。过了渡,直接往山根镇方向限制,码头就在博鳌会展中心旁边,和游船是一个码头,开船时间是大概9:30~10:00,人满即开。但是游客特别多的时候,可能就不能准时,要临时调渡。从龙滚经山根、乐来、万宁、牛漏、兴隆,到兴隆温泉走223国道,路况比15国省稍好一点。主要是冲积平原,地势平坦,途经良田万亩,以田园风光为主。
兴隆温泉:地处万宁东郊的兴隆华侨农场内,那里风景秀丽,侨乡风情浓郁。该温泉共有十几个泉眼,水温长年保白云在60度左右,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蒸腾的水气带有淡淡的清香。沐浴其中,对皮肤病、关节炎和神经衰弱症等有治疗作用。在兴隆和温泉齐名的还有咖啡,该咖啡是归侨从国外引进的小粒种,冲出来的咖啡浓香扑鼻。
兴隆热带植物园:占地有600多亩,种有咖啡、胡椒、香草兰、可可等热带经济作物以及榴莲、山竹子等热事水果1200多种,还保存着不少珍稀的野生植物资源,在里面可以识到许多闻所未的奇花异树,建议看看去!
D4兴隆--陵水--英州--亚龙湾(120公里)
从温泉出来要先回到兴隆镇,继续沿223国道骑行,从兴隆到陵水之间要翻越一个名为牛岭的山口。盘山路下坡时要注意安全,进入弯道前先减速,不能急刹。陵水--英州--藤桥--林旺。路况都比较好,平坦而宽阔,而且一路顺风,可以尽情飞驰。过了林旺又要翻过一个高差130米左右的山口,这段路四面环山,一丝一毫海的影子都看不着,实际上与亚龙湾仅隔一个山头而已。过山口再骑行5公里左右有一左手的路口可到亚龙湾,路口到亚龙湾还有15公里左右的路程。如里不去亚龙湾的话,直走就到三亚了。
食宿:兴隆的咖啡是海南最好的咖啡,早餐一定要在旧城区路边的咖啡店喝咖啡,全部是新鲜的咖啡豆刚磨出来的。当地人只喝纯咖啡,咖啡训也只提供糖,不过咖啡味道很浓,也很香,如果喝不惯的话只有自已加奶。当地有摩托车修理店,陵水是西瓜的集散地,如果是在收获的季节,在接近市区的路边很多西瓜档,骑行累了热了买个西瓜坐在路边吃,非常爽。亚龙湾酒店不和,沙滩的最东边有海鲜在排档,也呆参这里的沙滩上扎营。
提示:1、由于下天安排的路程并不长,可以中午以后再出发,上午就可以在亚龙湾感受下潜水。
2、如果时间充裕的话,这天的路可以分成两天来走,过了陵水、三才、新村之后有一个南湾猴岛与新村隔海相望,有索道连接两岸。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惟一的岛屿型猕猴自然保护区,如果去看的话则当天晚上不能到达亚龙湾,岛上有酒店可当天晚上住宿,也可扎营。第五天再经林旺到亚龙湾,时间充裕,经过林旺的时候还可以顺便去蜈支洲岛看看。
D5亚龙湾--三亚--天涯(60公里)
今天上午可以尽情戏水,下午从亚龙湾出来,原路返回223国道路口,到三亚的路段是水泥路面,平整宽阔,而且一路下坡,很快就能到达三亚。三亚是海南最重要的旅游城市,各种设施都很完备,也是补充物资、休整的好地方。
如果继续骑行西线,可以不进三亚市区,往羊栏、天涯方向继续前进。介从三亚开始正式进入西线225国道路段。西线公路和铁路是交叉并行的,经过海岸线风景很漂亮,少了东线的喧闹和人为建筑。三亚到羊栏镇依然是宽阔的水泥路,有路灯,但过了羊栏之后就是普通的双车道沥青路面了。到达天涯镇之前会经过着我听天涯海角景区,俗是俗点,但可以试试。
食宿:天涯镇的住宿条件不太好,实际上西线的镇子住宿条件都不太好,都没有热水供应的,当地人没有洗热水澡的习惯。
D6天涯--崖城--黄流--板桥(107公里)
这一天简直像乘坐悠闲的牛车和古老蒸气机车,抒写着缓慢古老的节奏。
一直沿着225国道骑行,虽然也是普通的沥青路面,但路面比较平整,地势平坦,骑得比较爽快。这一带是蔬果产区,镇子都是蔬菜集散地,相没繁忙。每个镇子都有各自的特产,有些是黄瓜、有些是茄子。路上可以见到不少牛车,拉着蔬菜一颠一颠地从眼前从容走过。
食宿:板桥是个非常小的镇子,住宿和饭馆都很少。春节期间要做好吃干粮的准备。
D7-8板桥--东方--太坡--昌江(89公里)--雅星--儋州(79公里)
离开海岸线,进入山区丘陵地带,骑行比较辛苦。板桥到东方路段依然是沿着海岸行走,过了东方市,公路就转向东走,渐渐离开海岸线,进入山区丘陵地带了。从东方到昌江这段路可能是环线路途最累的,不断的上坡、下坡,虽然每个坡的高差不算很大,但骑上去都能把人累得够呛。山区路段的景色不错,山坡植被颜色富于变化,还有美丽的河流峡谷。这段路比较荒凉,最好多人结伴同行较为安全。
石碌是昌江的县城,离开国道向东约6公里。这个小小的县城十分整洁,感觉会与前边路上的小镇大为不同。从昌江到儋州依然是山路,有连续十几个上下坡,体力消耗比较大,但比起上一天的行程稍好一些。儋州是西线仅有的几个城市之一,城区不算小,但繁华的街道只有一小段。
信宿:午饭还是在路边小镇,第七天住宿可以在昌江宾馆,汽车站对面的宾馆条件也不错,第八天在儋州可往邮政宾馆。
D9儋州--福山--海口(130公里)
过了儋州,地势也逐渐于平坦,一路林阴大道。
儋州--和舍--多文--福山,一路的林阴大道,骑行很舒服。过了福山,随着与海口距离的接近,路旁的房子也多起业了,白莲到海口一段,感觉都是在城市郊区似的,不再看到田野风光。
注意事项:
1、一路上都是沿海,环境很潮湿。特别是晚上,停下来一两小时,自行车、装备上就会小一层水雾,衣服晾在室外只会越晾越湿。
2、不要赶夜路,公路上都没有路灯,夜行危险。
3、早些出发,趁清晨凉快多骑一些。中午12:00到14:30太阳辐射最强的时段最好停下休息,否则容易晒伤。
4、国道往往不进城市的市区,而是在郊外经过。在路口要注意路标,不要走错方向。
骑行海南装备:
1、头盔、手套、骑行短裤是必备的基本装备;
2、稍厚的外套、少滩鞋、游泳裤、太阳镜;
3、气筒、简单的修车工具、防晒霜、车灯或头灯;
4、双层帐篷、薄或抓绒睡袋、防潮垫、充气枕等露或装备;
5、中暑药等常用药品;
6、软锁、捆物胶带,自行车后架。(没有驮包可用背包代替,捆紧就可以,只是骑车重就没有这么稳了,也不方便取东西)
骑行海南安全守则:
1、不逆行、不上快车道及人行道、不闯红灯。
2、注意速度不要过快;
3、在平缓路面骑行中,前后车距1~2米;
4、若骑行队伍中有人离开或受伤,应通知其他队员,并把车放在路旁醒目的地方;
5、在队伍中骑行时遇有中面不平、有石头,前旗应及时向身后的队友依次传达;
6、骑行动作要照顾身后队友,尽量避免突然晃动、急刹车等行为;
7、下坡时呈单列骑行,保持足够前后车距,严禁下坡时超车;
8、尽量不走夜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