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艾灸痤疮灸哪个穴位
艾灸可以灸背部肺腧和心腧以及相关的魄门和膏肓等穴,不过只能起到缓解作用,我就是艾灸和药食配合,六七年的痘痘现在已经好了,下面这文章帮助蛮大的
痤疮的辨证施治与研究
中医药研究概述
在传统肺热、风热、血热、湿热等痤疮发病理论的基础上,部分医家提出冲任不调、肾阴不足、血瘀痰结等观点。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中医面疱可以归类为一种多发性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痤疮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多发性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因素复杂,主要与雄激素水平升高、皮脂分泌增加、毛囊皮脂腺腺管过度角化、痤疮丙酸杆菌及炎症等有关,相当于中医的“粉刺”、“肺风粉刺”、“痤痱”、“酒刺”、“面疱”等。因有碍面容,使患病者心身健康受到影响,为损容性皮肤病。
一、在中医古籍中早有相关记载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记载:“汗出见湿,乃生痤痱。”“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诸病源候论·面皰候》中记载:“面皰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皰,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也。”《外科正宗·肺风粉刺酒齄鼻》中记载:“肺风、粉刺、酒齄鼻三名同种,粉刺属肺,齄鼻属脾,总皆血热郁滞不散。”《外科启玄》中记载:“肺气不清,受风而生,或冷水洗面,热血凝结而成。”《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肺风粉刺》中记载:“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日久皆成白屑,形如黍米白屑。”由此可见,先人对该病已从病因病机、临证表现上有所认识。
二、近代中医对痤疮病因病机的研究
在传统肺热、风热、血热、湿热等发病理论的基础上,部分医家先后提出冲任不调、肾阴不足、血瘀痰结等观点,进一步补充、完善了痤疮的发病机理。
先天不足,肾阳亏损,同源之肝脏疏泄失于条达,致冲任不调。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则血海满盈不得时,月经前后见虚火上炎之象,痤疮加重。
肾为先天之本,主司人体生长、发育、生殖之功,若原本肾阴不足,其阴阳平衡失调,会导致女子二七、男子二八相火亢盛,天癸过旺,早期发育,面生粉刺。
素体阳盛,易热易火,灼伤津液;肾阴不足,阴液失于濡养,日久炼液为痰,痰凝气结,血瘀不通,发为结节、囊肿。
三、痤疮的分型
各医家以己对该病的认识,或从肺经风热、脾胃湿热以两型辨证;或从肺经风热、脾胃湿热、气滞血瘀以三型辨证;或从肺经风热、脾胃湿热、肝郁化热、冲任不调以四型辨证;或从肺热、心火、肝郁、脾湿、血瘀以五型辨证;或从肺热、胃热、血热、毒热、痰凝、冲任不调以六型辨证;或从肺经风热、脾胃湿热、肝郁气结、瘀血阻滞、痰湿凝结、热毒蕴结、冲任不调以七型辨证。此外,还有从肺胃、从脾胃、从肝脾、从肝胆、从肝肾、从血、从痰湿、从瘟病等单一证型以分辨者。
四、痤疮的治疗方法
(一)内治法
1.辨证治疗
依据所分证型,从肺胃、脾胃、肝郁、痰湿、血瘀、冲任不调、毒热等以清热、凉血、解表、散结、祛湿、益气、活血、解毒、补益、泻下、通调、养阴等治则选用经方加减,或经验方进行治疗。常用药:生地、丹皮、赤芍、枇杷叶、桑白皮、黄芩、知母、生石膏、大黄、金银花、连翘、公英、地丁、虎杖、夏枯草、浙贝、陈皮、红花、莪术、海藻、桃仁、苡米仁、茵陈、黄连、土茯苓、苦参、茯苓、扁豆、白术、益母草、旱连草、当归、女贞子、香附、柴胡等。
2.单方化裁
依所辨证型,守一方据临证而加减用药。多以经方或经验方或合方论治。
3.中成药
根据其药性、药效、功能主治分选对证的成药进行治疗。常用黄连上清丸、栀子金花丸、连翘败毒丸、防风通圣丸、清热暗疮片、丹参酮、新癀片、散结灵、清开灵等。
(二)外治法
1.外用药
单味或组方制成溶液,用于湿敷、薰洗、涂擦等。也可鲜品直接外用。常用药:芦荟、马齿苋、姜黄、金银花、野菊花、枇杷叶、苦参、龙胆草、丹皮、大青叶、地肤子、公英、菟丝子、丹参等。
单味或组方制成搽剂,直接涂擦患处,多为内部制剂,据各家经验而制。常选药:黄连、大黄、姜黄、丹参、虎杖、芦荟、苦参、鱼腥草、白芨、白芷、僵蚕、茯苓等。
2.中药倒膜面膜
中药倒膜面膜在痤疮的治疗中应用较早、较普遍。此方法是集中药、按摩、理疗于一体的外治法,具有清洁、消炎的作用,且经透皮促进药物的吸收。常用单味或组方药物:石膏、黄连、黄芩、黄柏、白芷、僵蚕、苦参、当归、侧柏、公英、白芨、丹参、浮萍、珍珠层粉等单味或组方而用。
3.针灸治疗
在痤疮治疗中应用广泛:针法、灸法、耳穴、穴位注射、挑治、放血、埋药等,可一种方法也可内服、外治联合使用。常用穴位中体穴有:足三里、曲池、合谷、迎香、印堂、三阴交、血海、肺俞、胃俞;大椎、委中、夹脊等;耳穴有:内分泌、肾上腺、皮质下、神门、肺、肾、脾、大肠。
此外,还可应用推拿按摩手法等进行治疗。
五、痤疮的调养
痤疮多是青春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诊疗时在注意心理辅导与用药并举的同时,日常维护也很重要。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清洁:
患处皮肤的清洁要保持,注意掌握正确的洁面方法。温水洗涤,用含有硫黄、石碳酸等成分的药皂较好,保留数分钟后冲洗,每日洗脸不要超过3次。
(二)减少人为刺激:
对所生包块儿切勿自行压挤、抓抠,容易继发感染或落疤。
(三)精神状态:
调整好心理负担过重的状态。有部分女性患者但见面部长一小包儿,均不能忍受,用手抠抓,从而在颞、颊、下颏、口鼻周围部位发生炎性丘疹、表皮剥失等损害,这种表现称为人工痤疮或表皮剥脱性痤疮。另有部分患者工作时间精力高度集中,紧张而繁忙,在特定部位亦可出现破后溢乳酪色分泌物的小脓肿,故注意精神状态的调整,对缓解压力,减少患病及减轻患病程度有很重要的相关性。
(四)起居:
对于工作强度较大的人来说,规律的生活尤为重要。劳逸结合,定时起居、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心身健康,对疾病的抵抗力就会增强。
(五)环境:
湿度、温度高的地区和季节,大量、剧烈的运动往往促进皮脂腺功能活跃,已患痤疮的患者,皮疹炎症更趋严重。要注意到环境对本病的影响因素,对可避免的情况,尽量不使其发生。
(六)化妆品:
进入青少年以后,部分女性开始注重外在的美,护肤是其中当然一项。但选择了不恰当的化妆品使用后,有人会因肤质与品质不匹配,粉质、油性强的护肤品堵塞毛囊,影响皮脂腺的正常代谢而生痤疮,即化妆品性痤疮。为消除由此带来的痛苦,要了解自己的肤质适合用何种类型的化妆品,再作打算。
(七)饮食:
重视食膳,营养配餐,一直被中医界推崇。痤疮患者的复发或病情加重均与饮食得当是否具有相关性。一般来讲,油炸的、甜腻的、动物脂肪类、辛辣刺激类,冷食饮料类,例如各种煎炸物、糖果、巧克力、冰淇淋、羊肉、肥肉、蟹、乳酪、牛油、咖喱、辣椒、酒、部分坚果都会不同程度刺激皮脂腺的分泌,如嗜食无度,必加重病情。
提倡平时注意蔬菜、水果的摄入,如芹菜、菠菜、白菜、黄瓜、冬瓜、丝瓜、西红柿、胡萝卜、菜花、绿豆芽、黄豆芽、柿子椒、菜心、苦瓜等,水果如苹果、葡萄、梨、草莓、柑、橙、香蕉、西瓜、山楂、柠檬及适量的坚果,补充身体必须的营养及维生素甲、乙、丙等,是预防痤疮的重要环节。
② 请问艾灸治疗皮肤病需取哪些穴位
您好,一般可以选择能活血祛风,除湿的穴位:肺俞、脾俞、膈俞、委中、天枢,曲池,支沟,足三里,丰隆等。有热证的时候可以用拔罐的方式进行。
③ 艾灸可以直接用于面部吗
艾灸理论上是可以直接用于面部,但最好不要在面部直接灸,因为直内接在面部容艾灸,可能会在面部形成瘢痕,影响人的外貌美观。
(3)脸上皮肤病艾灸哪个部位图解扩展阅读:
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
艾灸的禁忌: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参考资料:网络-艾灸
④ 艾灸脸部哪些穴位可以起到美容效果
炙疗不但可以防病保健,还可以美容健美。女性只要正确地掌握了灸疗的方法与版穴位,每年在月经间歇期抽时间权灸上半个小时的时间,连续灸20次左右,就可以长葆青春的容颜。 【中医好轻松艾灸疗法】 取穴:关元、归来、足三里、太冲、肾俞、命门、肝俞。 灸法:可用艾条温和灸,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1次,连续灸20次;或用温灸器灸,把温灸盒置于腹部和背部穴位上施灸30分钟,背部和腹部穴位交替使用,每日灸1次,连续灸20次;还可以用隔姜灸,取枣核大的艾炷施灸,每穴灸3~5壮,隔日灸1次,连续灸20次,也可用隔附子饼灸,取枣核大的艾炷施灸,每穴灸5~7壮,隔日灸1次,连续灸20次。
⑤ 艾灸用于面部的作用
增强血液循环。
⑥ 艾灸哪个穴位可以治疗脸红
用灸法综合调理。脸上,身上都灸。
⑦ 哪些部位不能艾灸
我给你一个脾胃不好的点穴疗法,你可以点穴位,也可以艾灸、拔罐等都行----点穴位。每天一次,每次每穴三分钟。祝你早日康复!!!
一 梁丘 “梁”指穴在膝盖上方,如在山梁之上,“丘”指丘陵,故名梁丘。
位置:位于膝盖外上缘直上2寸,当伸直下腿则出现一个凹陷处。
主治:胃痉挛性疼痛、膝关节肿痛、乳痈、下肢瘫痪。
二 足三里 “里”指居即集会,通达的意思;“三”指犊鼻穴下三寸,故名足三里。
位置:位于犊鼻穴直下3寸(四横指)距胫骨约1横指处。
主治:胃痛、腹胀、消化不良、呕吐、肠鸣、便秘、痢疾、头痛、高血压、失眠、头晕、下肢瘫痪、乳少等。
三 中脘 “中”意指中间,正中而言;“脘”指胃府,是胃的“募穴”,故名中脘。
位置:肚脐上4寸(一个手掌宽)。
主治:胃痛、腹痛、肠鸣、呕吐、泄泻、痢疾、脾胃虚弱等。
四 内关 “内”手之内侧,近于侯脉之“关”位,故名内关。
位置:腕横纹中点上2寸(三横指)。
主治:急性胃肠炎、心脏病、消化不良、癫痫、胃痛、胸胁胀痛、肘臂痛、失眠、精神病、神经衰弱、小儿惊风等。
五 三阴交 “交”指交会处,该穴是足三阴经交会穴,故名三阴交。
位置:位于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后缘。
主治:肾绞痛、消化不良、肠鸣腹泻、腹胀腹痛、月经不调、脾胃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难产、阳痿、遗精、尿潴留、水肿、失眠等。
头面部位 一般而言头面部位不建议进行艾灸,特别是直接灸、瘢痕就是绝对禁止在头面部位进行的,因为这样很可能会留下疤痕影响美观。 重要脏器体表部位 在艾灸的时候要注意避开身体重要脏器相对应的体表部位,因为在这些部位艾灸,艾灸的热力可直达脏腑,可能会对脏腑的生理功能造成影响。
如心口、眼睛等位置。 肢体末端 在肢体末端,一些神经分布多,直接灸会很痛,有可能引起脏器的异常活动的穴位,这些部位不建议进行艾灸,如:隐白穴。 女性石门穴 是最早记录在案禁灸穴位之一,见于《针灸甲乙经》石门“女子禁不可灸刺”;如果灸了“女子终身孕不成”。
妊娠女性腰骶部 孕期妇女进行艾灸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妊娠期间,小腹部依旧腰骶部是禁止艾灸的,否则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利。 其他禁忌部位 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不能艾灸;皮薄、肌少、大血管以及筋肉结聚处(如腋窝、颈动脉处、委中穴等)也不宜进行直接艾灸。
⑧ 如何用艾灸面部
最方便的最便宜的方法还是 直接用艾条 离脸部隔着一定距离来温灸,人不要躺着,防止火灰掉到自己脸上(此距离是根据你脸部舒服为适宜)
方法是先左后右,每个地方10到15分钟
⑨ 面部单纯疱疹艾灸哪个部位
艾灸神阙 关元 三阴交 足三里 加灸面部疱疹处。脸上皮肤薄,艾灸要控制好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