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媳妇身上之前有过银屑病小豆豆,最近喝的当归生地黄芪白蒺藜的汤药,严重了,有什么好的药物治疗吗谢
去医院 看医生 医生最专业 不要自己瞎鼓捣
2. 瘙痒症有什么金方
瘙痒症是指仅有瘙痒症状,而无原发皮损的一种皮肤病。中医称之为风瘙痒。可发于任何季节、任何年龄,但更好发于老年人,更多见于冬季。临床表现以皮肤瘙痒而无原发皮损为特征,或瘙痒局限,如肛门、阴囊、女阴和小腿等,或逐渐扩展至身体大部或全身。瘙痒时发时止,夜间尤甚,影响睡眠,多伴抓痕、血痂或继发感染。常反复发作。
(一)内治方【方一】四物汤【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当归(酒浸炒)、川芎、白芍药、熟干地黄(酒洒蒸)各等份。
【功效】养血润肤。
【制法】为粗末。
【用法】每服9克,水煎去渣,空腹食前热服。
【方二】养血定风汤【来源】《外科证治全书》【组成】生地黄15克,当归9克,赤芍、天门冬、麦门冬、生僵蚕各6克,鲜首乌15~21克,牡丹皮4.5~6克,川芎1.5克。
【功效】养血润肤,滋阴生津。
【用法】水煎温服,或为丸服。
【方三】养血润肤饮【来源】《外科证治全书》【组成】生地黄、熟地黄、当归、黄芪、天花粉、黄芩各9克,天门冬、麦门冬、桃仁各6克,升麻3克。
【功效】养血润肤,滋阴生津。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四】黄芪化毒汤【来源】《外科大成》【组成】生黄芪15克,连翘6克,防风、当归、何首乌、白蒺藜各3克。
【功效】益气养血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五】地黄饮子【来源】《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组成】生地黄、熟地黄、当归、玄参、牡丹皮、红花、白蒺藜、首乌各9克,僵蚕、生甘草各6克。
【功效】养血滋阴,熄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六】扶脾坚表汤【来源】《疮疡经验录》【组成】金银花、黄芪、防风、桔梗、苍术、白术、甘草、怀山药、车前子各12克。
【功效】疏风清热利湿。
【用法】水煎,每日1剂。
【方七】除湿饮【来源】《揣摩有得集》【组成】苍术、白术、地骨皮、白鲜皮、白附子、五加皮、僵蚕、秦艽、连翘、白芷、羌活、防风、生甘草各3克,蝉蜕9克。
【功效】燥湿清热,祛风止痒。
【用法】加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1剂。
【方八】救割全生汤【来源】《石室秘录》【组成】人参15克,当归45克,荆芥5克。
【功效】益气和血祛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九】荆防生地汤【来源】《不知医必要》【组成】荆芥、防风各30克,赤芍、生地黄、金银花各24克,甘草9克。
【功效】凉血疏风,利湿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止痒永安汤一【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麻黄、薄荷、独活、赤芍、桃仁、甘草、当归尾各6克,白芷、蝉蜕、天麻、荆芥穗、僵蚕各9克,藏红花(另冲服)4克。
【功效】祛风活血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一】止痒永安汤二【来源】《常见皮肤病中医疗法》【组成】麻黄、防风、荆芥、僵蚕、薄荷、苍术、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甘草。
【功效】疏风活血,调和营卫。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二】新消风散【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全蝎、僵蚕、牛蒡子各9克,薄荷、苦参、荆芥、防风各6克,生地黄15克,蝉衣4克,甘草3克。
【功效】祛风清热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麻黄、大枣、生姜、甘草、僵蚕、蝉蜕各6克,连翘、杏仁、钩藤各9克,赤小豆、桑白皮各15克。
【功效】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四】苍柏饮【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苍术、黄柏各6克,蒲公英、茵陈各15克,山栀子9克,苦参片、茯苓皮、地肤子各12克,生甘草3克。
【功效】清热利湿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五】止痒熄风汤【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生地黄30克,牡丹皮、赤芍、丹参、玄参、白鲜皮、刺蒺藜各9克,煅龙牡各10克,生甘草9克。
【功效】凉血滋阴,消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六】养血熄风方【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黄芪15克,当归、白芍、红花、玄参、荆芥、白蒺藜各9克,川芎、甘草各6克。
【功效】养血滋阴,消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七】首乌七花汤【来源】《名医奇方秘术》【组成】何首乌、生地黄、熟地黄、钩藤、杭菊各10克,防风、凌霄花、槐花、红花、玫瑰花、白扁豆花、鸡冠花各6克。
【功效】养阴疏表,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八】麻桂各半汤【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桂枝、杏仁各6克,麻黄3克,赤芍9克,生姜3克,大枣6克。
【功效】疏风散寒,调和营卫。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九】二地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熟地黄、生地黄、赤芍药、女贞子、枸杞子、玉竹、麦门冬、菟丝子、浮萍、防风、防己、枳壳各10克,当归10~12克,川芎6~9克,生黄芪、何首乌、刺蒺藜、白鲜皮各15~30克。
【功效】滋阴养血润肤,疏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当熟养血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当归、熟地黄、鸡血藤、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荆芥、防风各9克,川芎、何首乌、甘草各6克。
【功效】养血安神,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一】当黄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当归12~15克,熟地黄、黄芪、白蒺藜、川芎、荆芥、白芍药各10~12克,何首乌30克,防风、甘草各6克。
【功效】益肾补肝,养血疏风,润肤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湿热重者加黄柏、黄芩、薏苡仁;风盛者加蝉蜕、白鲜皮。
【方二十二】首乌养血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当归12克,熟地黄、制何首乌、山药各15克,生地黄、黄精、天门冬、麦门冬、防风各10克,蝉蜕、炙甘草各6克。
【功效】养血祛风,滋阴生津。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冬季瘙痒加重者加桂枝;夏季瘙痒加重者加玄参;瘙痒顽固者加全蝎。
【方二十三】皮肤瘙痒症专效方【来源】《中医专病专效方》【组成】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白鲜皮、荆芥、生地黄、紫草、赤芍药各9克,蝉蜕6克,甘草5克。
【功效】疏风清热凉血。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血热盛者加牡丹皮;病久血虚者加当归、熟地黄。
【方二十四】消风散加减【来源】《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生地黄、生石膏各15克,苦参、苍术、胡麻仁、牛蒡子、知母各9克,荆芥、防风各12克,蝉蜕、甘草各6克。
【功效】清热凉血,疏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五】润肤汤加减【来源】《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玄参、麦门冬、钩藤、赤芍药、牡丹皮、白鲜皮各10克,当归、蝉蜕各6克,白蒺藜12克。
【功效】养阴润燥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六】凉血消风汤加减【来源】《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生地黄、生石膏、白茅根各30克,玄参、知母、牛蒡子、荆芥、防风各9克,白芍药12克,金银花15克,甘草6克,升麻3克。
【功效】凉血清热,解毒祛风。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七】龙胆泻肝汤加减【来源】《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龙胆草、黄芩、炒山栀子、车前子、六一散、柴胡各9克,甘草、升麻各3克,防风、蝉蜕各6克。
【功效】清肝泄热,利湿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八】人参健脾汤【来源】中医杂志,1983:(5)
【组成】党参、黄芪各12克,土炒白术、陈皮、防风各10克,茯苓皮12~15克,荆芥、砂仁(后下)、炒枳壳、玫瑰花、甘草各6克,炒黄连1~5克,广木香9克。
【功效】益气健脾,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九】润肤汤【来源】湖北中医杂志,1991:(4)
【组成】红枣20枚,绿豆100克,猪脂1匙,冰糖适量。
【功效】益气健脾,祛风止痒。
【制法】水煮至绿豆开花。
【用法】分2次服,日1剂。
【方三十】全蝎止痒汤【来源】安徽临床中医杂志,1998:(5)
【组成】全蝎、皂刺各9克,蛇床子15克,生地黄、熟地黄、防风各30克,当归、丹参、白鲜皮、白蒺藜、首乌各20克。
【功效】养血滋阴,熄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一】养血润肤饮二【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6)
【组成】党参、黄芪、生地黄、熟地黄、麦门冬、当归、赤芍、白芍、防风、浮萍各10克,丹参、鸡血藤、苦参、地肤子各15克,夜交藤、刺蒺藜各30克。
【功效】养血润肤,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二】天麻丸【来源】《太平圣惠方》【组成】天麻、枳壳(麸炒微黄去瓤)、赤茯苓、牛蒡子(微炒)、麦门冬(去心,焙)、羌活、秦艽各9克,防风、人参、羚羊角屑、犀角屑、黄芩各15克,乌蛇肉(酒浸,炙)、麻黄各30克,苦参3克。
【功效】祛风燥湿,凉血止痒。
【制法】捣筛为末,炼蜜和捣,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不计时服,温浆下20丸。
【方三十三】枳壳羌活丸【来源】《圣济总录》【组成】羌活、枳实、人参各45克,防风、枳壳、芍药、白茯苓、白芷各60克,细辛、当归、生甘草各30克,牡丹皮75克,川芎90克。
【功效】益气养血,活血祛风。
【制法】上药捣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大弹子大。
【用法】每日服1丸。
(二)外治方【方一】防风浴汤【来源】《太平圣惠方》【组成】防风、羊桃根、苦参各90克,蒴藋1升,石楠、秦艽、川升麻、茵芋、白蒺藜、蛇床子、白矾、枳壳各30克。
【功效】疏风止痒。
【制法】细锉,以水7斗,煎至5斗,去滓。
【用法】于暖室中洗浴。
【方二】蛇床子汤【来源】《老中医经验学术选编》【组成】蛇床子18克,艾叶9克,苍术、黄柏、苦参各15克。
【功效】燥湿止痒。
【用法】水煎薰洗局部,日3次。
【方三】止痒浴剂【来源】《皮肤科外用药物手册》【组成】枯矾、川椒各120克,朴硝500克,野菊花250克。
【功效】燥湿止痒。
【制法】加水15~20斤,煎煮3沸。
【用法】滤过乘热洗浴,至微出汗为度,日1次。
【方四】粉身方【来源】《太平圣惠方》【组成】川芎、藿香各60克,麻黄根、白芷各90克,藜芦45克,雷丸150克。
【功效】疏风止痒。
【制法】捣罗为散,入英粉150克,相和匀。
【用法】粉身。
【方五】三黄洗剂【来源】《外伤科学》(广州中医学院)
【组成】大黄、黄柏、黄芩、苦参各等份。
【功效】燥湿止痒。
【制法】共为细末,上药10~15克,入蒸馏水100毫升,医用碳酸1毫升。
【用法】用时摇匀,棉签蘸药液搽患处,日4~5次。
【方六】香木水洗剂【来源】《中医皮肤科诊疗学》【组成】木贼草、香附、地肤子各30克,细辛9克。
【功效】燥湿杀虫,止痒。
【制法】研细末加水混匀。
【用法】用毛刷外涂患处。
【方七】蛇床子洗剂【来源】《张志礼皮肤病医案选萃》【组成】威灵仙、蛇床子、当归尾、土大黄、苦参各15克,缩砂壳9个、老葱头7个。
【功效】祛风止痒。
【制法】水煎2次,混合倒入浴盆。
【用法】坐浴,每次20分钟,日1次。
3. 白癜风有什么金方
白癜风是一种限局性色素脱失性皮肤病,表现为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限局性白色斑片,以多发于面、颈、手背以及对称性分布为重要特点。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和神经因素等有关。中医称之为白驳风、斑白、斑驳、白癜、白驳、白蚀等。
本病的临床表现为:多见于青壮年。任何部位皮肤均可发生,但好发于易受光照及摩擦损伤部位,如颜面部、颈部、躯干部和四肢等。口唇、阴唇、龟头及包皮内侧黏膜亦可累及。大部分白色斑对称分布、亦有部分患者白斑沿神经节段分布。皮损为局限性色素脱失斑,乳白色,自指甲至钱币大小,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白斑处毛发也可变白。在进展期,脱色斑向正常皮肤移行,发展较快,并有同形反应,即压力、摩擦、外伤后可形成继发白癜风。病程慢性迁延,可持续终身,亦有自行缓解的病例。
(一)内治方【方一】验方一【来源】《奇难杂症》【组成】白花蛇15克,蝉蜕12克,僵蚕18克,露蜂房12克,当归12克,赤芍15克,川芎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三棱18克。
【功效】活血祛风,理气化湿。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验方二【来源】《奇难杂症》【组成】熟地黄30克,淮山18克,女贞子18克,牡丹皮15克,茯苓18克,首乌30克,僵蚕18克,白蒺藜16克,蝉蜕12克。
【功效】养血祛风,滋阴补肾。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验方三【来源】《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功劳叶、槟榔各15克,白蒺藜、补骨脂各12克,生甘草4.5克。
【功效】补肾清热,消积杀虫。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四】验方四【来源】《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党参、白芷、苍术各10克,何首乌、鸡血藤、夜交藤、丹参各15克,红花、路路通、麻黄各6克,全蝎1~2个。
【功效】养血祛风,通经活络。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五】验方五【来源】《皮肤病百种疗法》【组成】新鲜马齿苋50克。
【功效】清热解毒,乌发散血。
【制法】将鲜马齿苋洗净,放入砂锅中,加清水适量煎煮,每剂煎二次,药液混合。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六】验方六【来源】《皮肤病百种疗法》【组成】当归、防风、补骨脂、赤芍、红花、陈皮、川芎各10克,鸡血藤、黄芪、黑豆皮各15克,白蒺藜30克。
【功效】清热祛风,活血养血。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服20剂后将上药共为细末,每次服10克,每日2次。
【方七】验方七【来源】《皮肤病百种疗法》【组成】当归9克,川芎9克,牡丹皮9克,桂枝9克,乌梢蛇9克,白鲜皮9克,地肤子9克,豨莶草9克,赤芍15克。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祛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八】验方八【来源】《皮肤病百种疗法》【组成】当归9克,川芎6克,赤芍9克,白芍15克,红花5克,何首乌15克,拘杞10克,生地黄15克,黄芪20克,白芷7克,白蒺藜7克,桂枝6克。
【功效】滋补肝肾,活血益气。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九】乌金煎【来源】吉林中医药,1988:(2)
【组成】黑豆衣120~180克,羌活6~12克,独活、荆芥各12克,蜂蜜30克,酒少许。
【功效】补肾荣肤,祛风胜湿。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消斑汤【来源】山西中医,1988:4(2)
【组成】桔梗、郁金、独活、防风、桃仁各10克,何首乌、黑芝麻、旱莲草、苍耳子各18克,红花60克,苦参15克,白附子6克,苍术12克,黄芪20克。
【功效】祛风除湿,益气固表,活血消斑。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一】白癜风消饮一【来源】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8(8)
【组成】柴胡、白芷、川芎、桔梗各9~12克,丹参、首乌各10~15克,郁金、桃仁、防风、荆芥、龙胆草、补骨脂、白术、陈皮各6~10克,当归12~25克。
【功效】疏肝活血,健脾除湿,祛风清热。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二】白癜风消饮二【来源】《难证奇方妙用》【组成】柴胡9~12克,白芍9~12克,川芎9~12克,桔梗9~12克,郁金6~10克,桃仁6~10克,红花6~10克,防风6~10克,荆芥6~10克,龙胆草6~10克,补骨脂6~10克,白术6~10克,陈皮6~10克,当归12~25克。
【功效】活血祛瘀,消风润肤。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三】祛白消斑汤【来源】湖南中医杂志,1989:5(5)
【组成】当归、川芎、赤芍、白芍、红花、何首乌、枸杞子、生地黄、黄芪、白芷、白蒺藜、桂枝、防风。
【功效】活血养血,祛风益气。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四】玄机汤【来源】《奇效良方集成》【组成】草河车、浮萍、丹参各50克、川芎15克,紫草、刘寄奴、牡丹皮、威灵仙各15克,琥珀、地龙、土鳖虫各10克。
【功效】补血活血,通络祛风。
【用法】水煎服,日1剂。小儿酌减,孕妇忌服。1个月为1疗程。
【方十五】通窍活血汤加减【来源】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4(10)
【组成】川芎、赤芍、红花、老葱白、鲜姜、防风、苍耳子各9克,桃仁12克,红枣(去核)7枚,桔梗、黄芪各15克,麝香(冲服)0.1克(若无麝香可用白芷20克代替),黄酒120克,桂枝5克,浮萍15克。
【功效】活血化瘀,祛风解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六】一贯煎加味【来源】《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女贞子、覆盆子、防风、当归、川楝子、枸杞子各10克,沙参、麦门冬各15克,生地黄30克。
【功效】滋补肝肾,养血祛风。
【制法】上药水煎取汁。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七】七零八方加减【来源】《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生地黄、熟地黄各15克,当归、白芍、紫草、姜黄、茜草各10克,黑芝麻、白鲜皮、何首乌各12克。
【功效】调和气血,驱风通络。
【制法】上药水煎取汁。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八】消风饮【来源】《民间治病小绝招》【组成】粉牡丹皮10克,广郁金10克,草红花10克,炒白蒺藜10克,紫草10克,黑豆10克,制何首乌15克,生石决明15克,生地榆15克。
【功效】活血祛风,养血祛癜。
【制法】上药共入砂锅内,加清水1升,浸泡30分钟,上火煎煮30分钟,滤渣取汁,二煎加水适量,煎煮20分种,滤液混合。
【用法】分3次温服,每日1剂。
【备注】同时用蛇皮50~100克剪碎,放瓦上煅为炭,研细末,醋调如糊,外涂患处,1日3次。
【方十九】凉血地黄汤加减【来源】中医杂志,1993:34(3)
【组成】生地黄30克,赤芍、丹参、当归尾、川芎、桃仁泥、黄芩、地榆、荆芥、防风、豨莶草、白鲜皮、地肤子、乌梢蛇各9克,生甘草3克。
【功效】凉血活血,清热祛风。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味【来源】中医杂志,1993:34(3)
【组成】生地黄熟地黄各15克,当归、赤芍、白芍、山萸肉、仙茅、枸杞子、仙灵脾、川芎、桂枝、白蒺藜、白鲜皮、防风、炙地龙、桃仁泥各9克,生甘草3克。
【功效】滋补肝肾,补益气血。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一】苏木着色汤【来源】《难证奇方妙用》【组成】苏木10克,茺蔚子10克,蝉蜕10克,赤芍10克,白蒺藜15克,何首乌20克,大枣6枚。
【功效】补益精血,养肝安神,乌须祛风。
【用法】水煎服,日1剂,每10剂间隔2~3日。
【备注】应用上方时,白斑局部配合日光浴,每次20~30分钟,每日2~3次,或使白斑多接触日光,但避免暴晒。
【方二十二】双藤桂枝汤加减【来源】《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组成】鸡血藤15克,首乌藤30克,生黄芪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桂枝5克,防风10克,苍术10克,紫苏梗10克,旱莲草15克,生甘草6克。
【功效】调和气血,疏散风邪。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三】柴胡疏肝汤合桃红饮加减【来源】《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组成】生蒲黄10克,五灵脂10克,丹参10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赤芍、白芍各10克,香附10克,炒荆芥10克,防风10克,蝉蜕5克,枳壳10克,柴胡5克。
【功效】疏肝解郁,活血祛风。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四】六味地黄丸合四物汤加减【来源】《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组成】潼蒺藜、女贞子、生地黄、熟地黄、何首乌、黑芝麻、白蒺藜各15克,覆盆子、枸杞子、赤芍、白芍、当归、川芎各10克。
【功效】滋补肝肾,养血祛风。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五】右归饮加减【来源】《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组成】制附子10~15克,肉桂1克,干姜10克,党参15克,桑寄生15克,丹参15克,白蒺藜15克,补骨脂10克,当归10克,何首乌15克,豨莶草15克。
【功效】温补脾肾,活血祛风。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六】消癜丹【来源】湖南中医杂志,1995:11(6)
【组成】赤芍10克,丹参30克,当归10克,川芎12克,防风12克,麻黄10克,钩藤12克,柴胡12克,桃仁12克,红花8克,僵蚕8克,蝉蜕10克,苍耳子20克,紫草20克,甘草4克。
【功效】疏风宣肺,疏肝活血,通经消斑。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七】阿胶熟地丸【来源】湖北中医杂志,1985:(6)
【组成】阿胶、熟地黄、当归各600克,胡麻仁450克,川芎、赤芍、苦参各350克,肉桂、威灵仙各250克,防风300克,附子150克,薄荷200克。
【功效】滋养肝肾,温阳益气,祛风通络。
【制法】上方制成蜜丸。
【用法】1次15克,日3次,淡盐汤送服。
(二)外治方 【方一】验方一【来源】《太平圣惠方》【组成】桑柴灰2斗。
【功效】清热解毒,祛风止痒。
【制法】将桑柴灰于大甑内蒸灰气溜。
【用法】取釜中汤淋汁热洗。
【方二】验方二【来源】《皮肤病百种疗法》【组成】马齿苋20克(鲜品加倍),红糖10克,醋7毫升。
【功效】清热解毒,乌发散血。
【制法】上药混合后煮沸,过滤,置有色瓶内备用。或将鲜马齿苋洗净,切碎,捣烂,拧出汁液,瓶装。
【用法】以棉签蘸液涂患部,每日1~2次(最好在睡前涂1次)。配合患部日光浴,从每天10分钟开始,逐日增加至每天1~2小时。
【方三】验方三【来源】《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雄黄、硫黄、密陀僧、朱砂各240克,雌黄60克,白芨360克,白附子600克,冰片36克。
【功效】祛风通络,杀虫消斑。
【制法】共研细末。
【用法】以生黄瓜蘸此药粉涂擦白斑。
【方四】验方四【来源】《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白附子、硫黄等量。
【功效】祛风通络。
【制法】研末。
【用法】姜汁调匀外搽。
【方五】验方五【来源】《皮肤病百种疗法》【组成】枯矾、防风各等量。
【功效】祛风利湿,清热解毒。
【制法】共为细面备用。
【用法】以鲜黄瓜片蘸药面擦患处。
【方六】验方六【来源】《皮肤病百种疗法》【组成】雄黄、硫黄、黄丹、密陀僧、生南星等份。
【功效】祛风杀虫,消斑祛瘀。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
【用法】取一生姜剖开,以其剖面蘸药粉擦患处,擦后患处变黑,次日再擦,至黑退便愈。
【备注】治疗中忌食鱼腥和酒类。
【方七】验方七【来源】《久病难症必效单方》【组成】硫黄、密陀僧、轻粉各3克,麝香0.015克。
【功效】温经散寒,杀虫通络。
【制法】共研成细末,用清水加姜汁数滴调匀。
【用法】外搽患处,每日4~6次。
【方八】验方八【来源】《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肉桂30克,补骨脂90克。
【功效】温阳散寒,活血通络。
【制法】以水酒各半混匀后浸药1周。
【用法】外搽患处。
【方九】验方九【来源】《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菟丝子25克(碎),50%酒精75毫升。
【功效】滋补肝肾,活血消斑。
【制法】浸泡7天。
【用法】外搽患处。
【方十】验方十【来源】《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生山栀子25克,50%酒精75毫升。
【功效】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制法】浸泡7天。
【用法】外搽患处。
【方十一】验方十一【来源】《皮肤病百种疗法》【组成】姜黄300克,黑矾300克,密陀僧90克,雄黄30克,补骨脂150克,轻粉30克,75%乙醇5000毫升。
【功效】祛风杀虫,收敛消斑。
【制法】先将前五味药浸泡于乙醇中,置七天后,滤除药渣,加入轻粉即成酊剂。
【用法】用药前用切片生姜用力涂擦患处,以皮肤发红为度,再用新毛笔蘸此酊剂涂患处。每日2次,直至病愈。
【方十二】验方十二【来源】《皮肤病百种疗法》【组成】无花果叶,烧酒各适量。
【功效】解毒行气,活血化瘀。
【制法】无花果叶细切浸酒7天。
【用法】以酒擦患处,每日3次。
【方十三】验方十三【来源】《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露蜂房、凌霄花、踟躅花各30克,附子、川乌头、防风各60克。
【功效】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制法】上药研细末,用猪脂1500克煎炼,看药焦黄,去渣。
【用法】外搽患处。
【方十四】验方十四【来源】《是斋百一选方》【组成】草乌15克,巴豆3克。
【功效】驱风除湿,通络散瘀。
【制法】草乌、巴豆,并切细上用米醋和湿,以布裹。
【用法】浴罢擦之,频浴为佳。
【方十五】验方十五【来源】《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细辛6克,雄黄,白芷各8克。
【功效】温经散寒,杀虫通络。
【制法】研细末。
【用法】醋调搽。
【方十六】验方十六【来源】《久病难症必效单方》【组成】细辛6克,白芷3克,雄黄3克。
【功效】温经散寒,杀虫通络。
【制法】将上药研末后放陈醋搅拌均匀。
【用法】涂擦患部,每日1~2次。
【方十七】验方十七【来源】《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硫黄、密陀僧、腻粉、乳香、白僵蚕、杏仁各30克。
【功效】收敛杀虫,祛风散结。
【制法】各研细末,和研匀,酥油调膏。
【用法】外搽患处。【方十八】白癜康【来源】北京中医,1993:(2)
【组成】黄芪、何首乌、白鲜皮各30克,姜黄、丹参、自然铜、补骨脂各15克,白蒺藜、防风各10克。
【功效】益气补血,活血祛风。
【用法】水煎外洗,1日3~4次,3个月为1疗程。
【方十九】密陀僧散【来源】《外科正宗》【组成】硫黄、雄黄、蛇床子各6克,石黄、密陀僧各3克,轻粉1.5克。
【功效】祛风,杀虫,止痒。
【制法】上药共为细面。
【用法】直接外扑或用醋调搽患处,日1~3次。
【方二十】消斑酊【来源】《难证奇方妙用》【组成】乌梅60克,补骨脂30克,毛姜10克。
【功效】清热收敛,杀虫通络。
【制法】将上药放入80%~85%酒精(按照药物1份,酒精3份比例配制)内浸泡两周后滤去渣。
【用法】使用时用棉球或纱布蘸药涂患处,每日次数不限,每次1~5分钟,擦时用力要匀,觉患处皮肤发热为度。连续涂搽数日,直至白斑消除为止。
【方二十一】前胡防风补骨脂方【来源】《皮肤病百种疗法》【组成】前胡20克,防风10克,补骨脂30克,75%酒精100克。
【功效】温阳祛斑,活血祛风。
【制法】以上前三味研为细末,加入75%酒精中浸泡7天,过滤取汁,备用。
【用法】用棉签蘸药液涂擦患处,每次5~15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
【方二十二】荆芥川椒补骨脂方【来源】《皮肤病百种疗法》【组成】紫荆芥皮15克,川椒15克,补骨脂15克,75%酒精100克。
【功效】发表祛风,理血杀虫。
【制法】以上前三味研为细末,加入75%酒精中浸泡7天,过滤取汁,备用。
【用法】用棉签蘸药液涂擦患处,每次5~15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
【方二十三】补骨脂酊【来源】《古今名方》【组成】补骨脂120克,旱莲草60克。
【功效】调和气血,活血通络。
【制法】上药研碎放入75%酒精500毫升内,浸泡7天,过滤去渣,瓶装备用。
【用法】用棉球蘸药涂于患处。并摩擦5~10分钟。
【方二十四】博落回姜醋方【来源】《皮肤病百种疗法》【组成】博落回30克,陈醋90克,老生姜适量。
【功效】解毒杀虫通络。
【制法】以上前一味切碎,装入瓶中,加入陈醋浸泡10天,备用。
【用法】先将老生姜切开,用断面擦患处皮肤至微红,再用棉签蘸药涂擦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
4. 请帮忙鉴别下以下这味治疗荨麻疹的方子:熟地 、当归 、白芍、川芎、荆芥、防风、蝉衣、白蒺藜各10克
病情分析:
你好,可用上述中药治疗的。
指导意见:
慢性荨麻疹有时治疗比较困难,需要从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入手,应尽量避免外界环境的不良刺激。
5. 黄芪,当归,生地,白蒺藜泡水喝能治疗牛皮癣吗
牛皮癣属于慢性皮肤病,属于真菌感染,恢复比较慢,建议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吃上氟康唑或者伊曲康唑,再抹上癣药膏或者癣湿药水进行治疗,期间注意不要吃鸡蛋,海鲜类食物。
6. 当归 生地 赤芍 川芎 荆芥 防风 黄芪 何首乌 白蒺藜 甘草 蝉蜕 白鲜皮 白术 地肤子 蛇床子 能喝吗 皮肤病
这个方子确实是对抄皮肤病有效的,肯定可以喝,只要配伍(重量)不是特别出格,多喝点也不会出什么问题。
没有重量很难判断开方人的主治思路,只能告诉你,方子思路是在“凉血、抗风”,是针对
至于加减,还要看四诊参合来确定,没有四诊谁说现在就给你加减,基本上就是胡说
7. 防风 黄芪 白蒺藜泡水喝,能治疗什么,可以久服吗
有益气祛风止痒的作用。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选择药物的,是否可以久服根据身体状态决定。
8. 荨麻疹有什么金方
荨麻疹是常见过敏性皮肤病,内因禀赋不耐,人体对某种外来物质过于敏感而发生的一种皮肤病。中医称之为瘾疹、风疹块等。可因食物、药物、生物制品、感染等导致,或因精神因素、内分泌系统疾病、外界寒热刺激等诱发。临床表现:皮肤突然出现风团,鲜红或苍白或皮肤颜色,大小不一,可相互融合,时隐时现,此起彼伏,消退后不留痕迹。伴剧痒、烧灼感。本病常因季节、体质、接触物质、发生部位不同而表现不同。严重者呼吸道、消化道黏膜也可被累及,出现咽喉发堵、胸闷;腹痛、腹泻或便秘等,甚至出现窒息或过敏性休克表现。病程长短不一,部分反复发作,变为慢性。(一)内治方【方一】桂枝麻黄各半汤【来源】《伤寒论》【组成】桂枝9克,芍药、生姜、炙甘草、麻黄各6克,大枣4枚,杏仁6克。
【功效】疏风解表。
【制法】先煮麻黄去上沫,再入余药同煎。
【用法】日1剂,分3次服。
【方二】麻黄加术汤【来源】《金匮要略》【组成】麻黄(去节)9克,桂枝(去皮)6克,甘草(炙)3克,杏仁(去皮尖)6个,白术12克。
【功效】发汗解表,除寒祛湿。
【制法】上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
【用法】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方三】补中益气汤【来源】《脾胃论》【组成】黄芪、炙甘草各15克,人参、白术各9克,当归身6克,陈皮、升麻、柴胡各6~9克。
【功效】升阳益气。
【制法】为细末。
【用法】水煎去渣,食远稍热服。
【方四】当归饮子【来源】《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组成】当归、白芍、川芎、首乌、黄芪、荆芥、防风、白蒺藜各9克,熟地黄12克。
【功效】养血熄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五】四物消风饮【来源】《外科证治全书》【组成】生地黄12克,当归身、赤芍各6克,荆芥、薄荷、蝉蜕各4.5克,柴胡、川芎、黄芩各3.6克,生甘草3克。
【功效】养血祛风清热。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六】清痒汤【来源】《仙拈集》【组成】黄芪、防风、荆芥、苦参、蝉蜕、蒺藜、僵蚕、当归、生地黄、赤芍药、川芎、何首乌各1.5克。
【功效】益气养血,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频繁服之,每日1剂。
【方七】荨麻疹汤【来源】《临证医案医方》【组成】生地黄15克,牡丹皮9克,白茅根30克,赤芍9克,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当归尾3克,山栀子9克,苍耳子9克,薏苡仁15克,谷芽15克,麦芽15克,白鲜皮15克。
【功效】凉血清热,活血祛风。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八】疏风清热饮【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荆芥、防风、牛蒡子、白蒺藜、丹参、赤芍、山栀子、黄芩、金银花、连翘各9克,蝉衣4.5克,生地黄15克,生甘草各6克。
【功效】疏风清热。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九】消风清热饮【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荆芥、防风、浮萍、蝉衣、赤芍、当归、大青叶、黄芩各9克。
【功效】疏风清热。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十】祛风胜湿汤【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荆芥、防风、羌活、茯苓皮、金银花各9克,蝉衣、陈皮、甘草各6克。
【功效】祛风胜湿。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十一】止痒永安汤【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荆芥、防风、桂枝、羌活、当归、赤芍、桃仁、红花各9克,麻黄、白芷、蝉衣各6克。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和营。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十二】固卫御风汤【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炙黄芪、防风、炒白术、桂枝、赤芍、白芍各9克,生姜3片,大枣7枚。
【功效】调营固卫。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十三】活血祛风汤【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荆芥、白蒺藜各9克,薄荷、甘草各6克。
【功效】活血祛瘀,和营消风。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十四】凉血消风散【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生地黄、生石膏各30克,当归、荆芥、苦参、白蒺藜、知母各9克,甘草、蝉蜕各6克。
【功效】凉血清热,消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十五】养血消风散【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熟地黄15克,当归、荆芥、白蒺藜、苍术、苦参、麻仁各9克,甘草6克。
【功效】养血滋阴,消风止痒。
【制法】为粗末。
【用法】每服6克,水煎服。
【方十六】搜风流气饮【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荆芥、菊花、僵蚕、当归、赤芍、乌药各9克,防风、白芷、川芎、陈皮各6克。
【功效】疏风达邪,和营理气。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十七】健脾祛风汤【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陈皮6克,茯苓、苍术、泽泻、乌药、荆芥、防风、羌活各9克,木香3克,生姜3片,大枣5枚。
【功效】健脾理气,祛风散寒。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十八】乌蛇驱风汤【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组成】乌梢蛇、荆芥、防风、羌活、黄芩、金银花、连翘各9克,黄连、蝉蜕、白芷、甘草各6克。
【功效】搜风清热,败毒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十九】薄荷牛蒡汤【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牛蒡子、焦马勃、焦山栀子、炒僵蚕、连翘壳各9克,京玄参、西赤芍药、薄荷叶、大青叶各12克,板蓝根15克,玉桔梗6克。
【功效】疏风清热凉血。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二十】麻黄蝉蜕汤【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麻黄、槐花各6克,蝉蜕、浮萍各9克,黄连、甘草各3克。
【功效】祛风散寒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二十一】浮萍地肤汤【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浮萍、地肤子、白僵蚕、白蒺藜、豨莶草、白鲜皮各9克,净麻黄、净蝉蜕、生甘草各2克,苦参片、粉牡丹皮各4克。
【功效】疏风散寒,祛湿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二十二】加味四物汤【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川芎、当归各31克,熟地黄、黄芩、怀山药、白术、首乌各15克,白芍、浮萍各12克,红枣6克。
【功效】清营健脾,养血消风。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二十三】蚕砂饮【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蚕砂、丹参各31克,重楼15克,白鲜皮、地肤子、蝉蜕各9克。
【功效】祛风除湿,化瘀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二十四】麻黄方【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麻黄、干姜皮、浮萍各3克,杏仁4.5克,白鲜皮、丹参各15克,陈皮、牡丹皮、白僵蚕各9克。
【功效】开腠理,和血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二十五】荆防方【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芥穗、防风、僵蚕、紫背浮萍各6克,金银花12克,牛蒡子、牡丹皮、干地黄、黄芩各9克,薄荷、蝉蜕各4.5克,生甘草6克。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二十六】多皮饮【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地骨皮、五加皮、大腹皮、粉牡丹皮、川槿皮各9克,桑白皮、白鲜皮、赤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各15克,干姜皮6克。
【功效】健脾除湿,疏风和血。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二十七】止痒合剂【来源】《简明中医皮肤病学》【组成】防风、当归各9克,苦参、首乌藤、白鲜皮、刺蒺藜各30克。
【功效】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方二十八】通腑祛风汤【来源】《古今名方》【组成】柴胡、黄芩、半夏、生大黄(后下)、炒枳壳、薤白、荆芥、防风、白芷各9克,赤芍药、蝉蜕各12克,白蒺藜15克,苦参18克,全瓜蒌24克。
【功效】通腑泻热,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九】养血祛风汤【来源】《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皮肤病》【组成】生地黄15克,当归、川芎、白芍、防风、荆芥、苍术、黄柏各9克,甘草6克。
【功效】疏风养血,燥湿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永安止痒汤【来源】《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皮肤病》【组成】麻黄、僵蚕、防风、荆芥、薄荷、甘草各6克,苍术、桃仁、当归尾、赤芍、红花各9克。
【功效】疏风活血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一】徐长卿煎剂【来源】《皮肤科外用药物手册》【组成】徐长卿根或全草(阴干)10~15克。
【功效】疏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二】黄参芍桂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炙麻黄10克,桂枝、炙甘草、五味子各6克,白芍药、代赭石、制何首乌各20克,麦门冬、党参、当归、黄芪各12克。
【功效】辛温解表,益气固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三】十味羌活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生地黄、羌活各10克,防风、炒苍术、川芎、白芷、炒黄芩、甘草各6克,北细辛1.5克,生姜2片、葱白头3枚。
【功效】辛温发汗解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四】紫银汤一【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紫草根、金银花、土茯苓、赤小豆各15克,连翘、白鲜皮、赤芍药各9克,荆芥7克,蝉蜕5克,甘草3克。
【功效】疏风清热,和营理湿。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五】四皮饮一【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地骨皮、白蒺藜、蝉蜕各6克,桑白皮、茯苓、夏枯草、连翘、牛蒡子各10克,地肤子6克,生地黄、赤芍药各12克,生姜皮3克。
【功效】泻热消疹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反复发作者加地龙、蜈蚣、全蝎;并发胃肠道症状者加白芍药、白术、蒲公英、厚朴。
【方三十六】浮萍蝉防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浮萍20克,蝉蜕、防风各20克,白鲜皮、胡麻仁各15克,甘草10克。
【功效】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偏风热者加牛蒡子、苦参、连翘;偏风寒者加麻黄、桂枝;奇痒难忍发作频繁者加地龙、苍耳子、白蒺藜。
【方三十七】多味大补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黄芪、地肤子各30克,熟地黄15克,肉桂、制附子各6克,党参2克,白术、茯苓、白芍药、赤芍药、当归各12克,川芎、乌梢蛇、炙甘草各9克。
【功效】益气养血,祛风止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八】复方蝉蜕丸【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蝉蜕6克,生地黄炭12克,牡丹皮12克,白芷9克,白蒺藜9克,当归6克,赤芍药9克,大力子9克,桑白皮15克,党参9克,荆芥、麻黄、防风、薄荷各4.5克,紫花地丁9克,川黄连3克,黄芩9克,蒲公英15克,黄芪9克,淡豆豉12克。
【功效】祛风解表,清热凉血,益气养血。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十九】葛麻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葛根12克,麻黄6~9克,生姜5~9克,桂枝、甘草、白芍药各6克,大枣4~6枚。
【功效】解肌发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四十】升阳益胃汤【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黄芪12克,半夏、人参、羌活、白芍药、防风、白术、独活、茯苓、泽泻各9克,陈皮、柴胡各6克,炙甘草、黄连各3克。
【功效】益气健脾。
【用法】水煎服,日1剂。
(二)外治方【方一】茺蔚浴汤【来源】《外台秘要》【组成】茺蔚、蒺藜、杨桃、蒴藋草、漏芦蒿各500克,盐1500克。
【功效】疏风止痒,祛湿。
【制法】水3石同煮取2.5石,去滓。
【用法】纳盐待温入浴。
【方二】百部洗方【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百部、苦参各120克,蛇床子60克,雄黄15克,狼毒75克。
【功效】疏风止痒,祛湿。
【制法】研粗末。
【用法】以纱布溻洗,或溻洗后再热水浸浴。
【方三】楮桃叶洗剂【来源】《简明中医皮肤病学》【组成】楮桃叶500克,水5升。
【功效】疏风止痒。
【制法】煮沸30分钟。
【用法】溻洗,浸浴。
【方四】茵陈甘草汤【来源】赤脚医生杂志,1976:(11)
【组成】茵陈、地肤子各30克,黄柏15克,甘草12克。
【功效】清热利湿,透疹止痒。
【制法】上药用水1.5升,煎至1升,过滤。
【用法】盛于干净盆内温洗全身。日1剂,每日1~2次。
【方五】交藤鲜皮散【来源】中医杂志,1983:(2)
【组成】夜交藤200克,苍耳子、白蒺藜各100克,白鲜皮、蛇床子各50克,蝉蜕20克。
【功效】疏风透疹,解毒利湿。
【制法】加水7大碗(约5升),煎开20分钟。
【用法】乘热先熏,候温用旧巾布浸药液外洗患处。
【方六】苦参外洗汤【来源】云南中医杂志,1986:(1)
【组成】蛇床子20克,明矾12克,花椒6克,土茯苓30克,白鲜皮15克,苦参30克,荆芥12克,食盐30克。
【功效】疏风透疹,燥湿止痒。
【制法】上药加水2毫升煎至1升。
【用法】将药液倾入盆内加适量温水,然后将小儿泡入盆内浸浴,用毛巾边擦边洗,尤其有疹块须多擦洗,至药液渐凉为度。洗后小儿身体不必用清水洗净,以保持药力。每日1次。
【方七】浮萍蚕沙散【来源】广西中医药,1988:(1)
【组成】紫背浮萍150克(鲜品加倍),蚕砂100克。
【功效】活血透疹。
【制法】上药包煎至沸后约10分钟取药汁3~5升。
【用法】待温度能耐受时,用干净毛巾蘸药汁,从头部向下肢搽洗,日1~2次,每次10~15分钟。
【方八】百部酒【来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百部180克,75%酒精或白酒360克。
【功效】疏风止痒杀虫。
【制法】浸泡7天,过滤去渣。
【用法】用棉棒或刷蘸涂。
【方九】徐长卿酊【来源】《皮肤科外用药物手册》【组成】徐长卿(研细)适量,75%酒精适量。
【功效】疏风止痒。
【制法】调为糊状。
【用法】涂敷患处,日2~3次。
【方十】止痒灵【来源】《皮肤病方剂药物手册》【组成】蛇床子30~60克,白酒或75%酒精360克。
【功效】燥湿止痒。
【制法】浸泡7天过滤去渣。
【用法】外涂。
【方十一】参桃酊【来源】北京中医,1987:(5)
【组成】苦参、鲜桃叶、胆矾、冰片各6克。
【功效】利湿解毒,凉血止痒。
【制法】制成酊剂。
【用法】每日涂患处4次。
【方十二】枳实膏【来源】《幼幼新书》【组成】枳实30克,茺蔚子、防己各37.5克,升麻45克,竹叶40克,石膏60克,芒硝90克。
【功效】泻热疏风止痒。
【制法】上药用麻油1.2升,煎四五沸,去渣。
【用法】涂患处。
【方十三】羌活散【来源】《证治准绳·疡医》【组成】羌活、独活、明矾、白鲜皮、硫黄、狼毒各30克,轻粉7.5克,白附子、黄丹、蛇床子各15克。
【功效】祛风燥湿止痒。
【制法】为细末,油调成膏。
【用法】敷用。
9. 当归 生地 赤芍 川芎 荆芥 防风 黄芪 何首乌 白蒺藜 甘草 蝉蜕 白鲜皮 白术 地肤子 蛇床子
问题分析:
当归生地抄赤芍川芎荆芥防风黄芪何首乌白蒺藜甘草蝉蜕白鲜皮白术地肤子蛇床子这几个药在一起治皮肤病会又副作用吗克数都在5-10克或者有些药可以去一两个我是网络搜的自己加了点我不是专业人士但是这些药的功效略知一二不要叫我去医院哦叫医生开哦要不然不会来这里问谢谢
意见建议:
你好!建议这些药不要在一起使用,治疗皮肤病急性期先把黄芪去下为好!祝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