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医辨证浑身痒是什么原因
皮肤瘙痒是指自觉皮肤瘙痒的症状,中医称之为风瘙痒。多因风邪外袭,或因血热内扰,或血虚失养、生活饮食失节、吸烟嗜酒或食辛辣刺激食物,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使湿热内蕴,又外感湿热邪,内外两邪相博,充于腠理,浸淫肌肤所致。常见于各种皮肤疾病,以及食物过敏、药物过敏、经前隐疹、妊娠风疹、阴痒等病。临床对以皮肤瘙痒为主症的病种尚未确定时,可以皮肤瘙痒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论治:
1.风寒外袭证:瘙痒多发于暴露部位,天气寒冷或气温急骤变化时可诱发或加重,或夜间解衣卧床时亦甚,皮肤干燥,恶寒、微发热,舌质淡白,苔薄白,脉浮紧。用药宜疏风散寒、调和营卫。
2.风热郁滞肌肤证:瘙痒好发于夏秋季节,气温干燥时可诱发或加重,或夜间卧床时加重,身热,微恶风寒,口渴,出汗,大便干结,小便色黄,舌质红,苔薄黄或干,脉浮数。用药疏风清热、调和营卫。
3.湿毒蕴结肌肤证:瘙痒好发于肛门周围、阴囊及女阴部位,痒时难以控制,引起过度搔抓,抓后局部可有抓痕、红肿,日久则肥厚、苔藓化,汗出,摩擦及食物刺激等可诱发或加重,妇人可伴有带下腥臭,口苦口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用药宜清热除湿止痒。
4.血热风盛证:周身瘙痒剧烈,肌肤灼热,抓破出血,遇热痒剧,得凉则安,身热心烦,口燥咽干,多见于青壮年,春夏好发,舌质红苔黄干,脉数。用药宜清热凉血、消风止痒。
5.血虚风燥证:多见于年老羸弱者,皮肤瘙痒,发无定处,夜间尤甚,难以入眠,周身皮肤干燥脱屑,抓痕累累,经久不愈,冬重夏轻,伴倦怠无力,大便艰涩,面色无华,舌质淡,苔薄,脉细无力。用药宜养血润燥、祛风止痒。
6.肝郁血虚证:皮肤瘙痒多因情绪激动时产生,精神抑郁,面容憔悴,叹息,心烦,口苦,妇女月经失调或闭经,唇甲色淡,舌质淡或暗,苔薄,脉细涩。用药宜疏肝解郁、养血祛风。
可能有些人认为皮肤瘙痒是小毛病,但是它也会给我们造成极大的不适,皮肤痒了就会产生搔抓的欲望,一点儿不搔抓是不现实的,但是过度搔抓会加重症状。许多人为图一时痛快,用力搔抓皮肤瘙痒处,直抓到皮肤出血为止:结果是越抓越痒,越痒越抓,形成恶性循环。长期反复搔抓,可致使皮肤上出现抓痕、血痂、皲裂、色素沉着甚至出现苔藓样变或湿疹样改变,导致皮肤变厚、粗糙,甚至抓破后引起继发皮肤感染等。皮肤瘙痒不仅会造成我们生理上的伤害,而且还会损害我们的心理。皮肤瘙痒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工作、休息和心情,导致人烦燥、焦虑、失眠,长期不得安眠,会有头晕、精神忧郁、食欲不振等神经衰弱的症状。皮肤瘙痒可不是小问题,切误忽视,当人体自身功能异常时,或许就会表现出以皮肤瘙痒为主症的问题,此时我就应该早诊断,早治疗。因此在关爱肌肤的同时,更要关注的身体健康!
❷ 中医中如果皮肤瘙痒是什么原因
皮肤瘙痒总体来说是过敏,由于血小反凝聚放热,皮肤散热不畅所致。这属于回中医的血答热范畴,治疗一般以凉血泄热为主。有一种生物引起的皮肤瘙痒,则以燥湿杀虫为主。真菌引起的治疗则以清热燥湿外洗为主
。一种西医不能诊断的瘙痒症,就是中医所说的血虚风燥症,治疗则以养血润燥为主,西医无治法。
❸ 皮肤突然痒中医辨证怎么治疗
可考虑是由于来神经性皮炎引源起的,像这种慢性皮肤病最好还是去看中医比较好,中医认为皮肤病的发生属于全身功能障碍引起的,会从人体机能出发。治疗期间,避免用手直接抓挠患处,导致患处扩大,规律的作息、均衡的饮食是要注意的一项。
❹ 从中医的角度解释皮肤瘙痒
中医认为急性瘙痒症多由于风、湿、热所致,故以清热去风为治疗原则,采用荆防清热汤治之。慢性病人,除部分病人由风、湿、热引起外,多由血虚生风,或血淤气滞所致,故以养血去风,或以养血去风兼活血化淤为治则,采用永安止痒方、痒疹方或血燥方治之。阴囊瘙痒症和女阴瘙痒症中医认为多由肝胆湿热引起,选用龙胆泻肝汤效果较佳。
老年人患病,病程迁延,正气不足,卫气虚弱,腠理疏松,外邪易侵,营卫失和,肌肤失养,故瘙痒反复发作。 养血活血,祛风邪为主。
冬季皮肤干燥发痒,春暖消失,为冬季瘙痒病。肛门周围瘙痒常为蛲虫所致。女性阴部瘙痒,则可能有阴道滴虫或霉菌感染。全身性的瘙痒,要注意检查有无糖尿病、甲状腺机能减退等疾病。
全身性皮肤瘙痒中医称为“风瘙痒”、“痒风”,若抓破皮肤,血痕累累称“血风疮”,局限性皮肤瘙痒称“阴痒”、“肛门作痒”。
中医文献中关于痒的论述很多。《内经》中即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痛为实,诸痒为虚”的记载。《诸病源候论》认为瘙痒多与风邪相关,“风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腠理,与血气相搏,而俱往来于皮肤之间。邪气微,不能冲击为痛,故但瘙痒也。”清《外科证治全书》指出,“痒风,遍身瘙痒,并无疮疥,搔之不止。”并提出了病机及治疗禁忌为“肝家血虚,燥热生风,不可忘投风药。”该书还有阴痒、肛门作痒等局限性瘙痒症的记载,认为“阴痒,三虫在肠胃,因脏虚蚀阴,微则痒,甚则痛……”此症亦有肝脾亏损,湿热下注而痒者。
总之,中医认为全身性皮肤瘙痒多因肝旺血虚所致,肝旺则风从内生,血虚则肌肤失养,风胜血燥,风动作痒。
❺ 为什么皮肤老是痒_看中医来解释皮肤瘙痒的原因
皮肤瘙痒症是属于皮肤疾病很常见的一种,但是皮肤瘙痒症它只是无原发皮疹,与瘙痒不一样,有些皮肤痒是某些皮肤疾病引起的,瘙痒症是属中医中“痒风”的范畴。那么,皮肤瘙痒的原因有哪些呢?由长沙中医专家来为大家解惑: 一、血虚风燥证 此症状一般出现在年老羸弱者身上,会出现皮肤瘙痒,但发无定处,夜间尤甚,难以入眠,周身皮肤干燥脱屑,抓痕累累,经久不愈,冬重夏轻,伴倦怠无力,大便艰涩,面色无华,舌质淡,苔薄,脉细无力。用药宜养血润燥、祛风止痒。 二、肝郁血虚证 皮肤瘙痒多因情绪激动时产生,精神抑郁,面容憔悴,叹息,心烦,口苦,妇女月经失调或闭经,唇甲色淡,舌质淡或暗,苔薄,脉细涩。用药宜疏肝解郁、养血祛风。 三、风热郁滞肌肤证 瘙痒好发于夏秋季节,气温干燥时可诱发或加重,或夜间卧床时加重,身热,微恶风寒,口渴,出汗,大便干结,小便色黄,舌质红,苔薄黄或干,脉浮数。用药疏风清热、调和营卫。 四、风寒外袭证 瘙痒多发于暴露部位,天气寒冷或气温急骤变化时可诱发或加重,或夜间解衣卧床时亦甚,皮肤干燥,恶寒、微发热,舌质淡白,苔薄白,脉浮紧。用药宜疏风散寒、调和营卫。 五、湿毒蕴结肌肤证 瘙痒好发于肛门周围、阴囊及女阴部位,痒时难以控制,引起过度搔抓,抓后局部可有抓痕、红肿,日久则肥厚、苔藓化,汗出,摩擦及食物刺激等可诱发或加重,妇人可伴有带下腥臭,口苦口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用药宜清热除湿止痒。 六、血热风盛证 周身瘙痒剧烈,肌肤灼热,抓破出血,遇热痒剧,得凉则安,身热心烦,口燥咽干,多见于青壮年,春夏好发,舌质红苔黄干,脉数。用药宜清热凉血、消风止痒。 皮肤瘙痒不仅会造成我们生理上的伤害,而且还会损害我们的心理。一般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大部分人都会忍不住去抓来解痒,但是长期的反复搔抓,会导致皮肤上出现抓痕、血痂、皲裂、色素沉着甚至出现苔藓样变或湿疹样改变,导致皮肤变厚、粗糙,甚至抓破后引起继发皮肤感染等,使皮肤变得更差。 所以出现皮肤瘙痒,而且持续不断,小编建议您赶紧上医院看看,这么老是痒还不赶紧治,不是自己给自己增加痛苦吗? ★★如果您对以上的问题还有任何疑惑,可以点击专家在线咨询,如果您需要来我院就诊,可以直接在网上预约,还可以得到更多优惠,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在此,祝您身体健康,快乐每一天!★★
❻ 中医如何看皮肤瘙痒症
本病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痒风”相类似。如《外科证治全书》记述:“遍内身瘙容痒,并无疮疥,搔之不止”。说明本病为单以瘙痒为主,无原发皮疹的疾病。又如《诸病源候论》风瘙痒候记载:“风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腠理,与血气相搏,而俱往来,在皮肤之间。邪气微,不能冲击为痛,故但瘙痒也。”
外阴瘙痒症:中医称谓阴痒。如《诸病源候论》阴痒候记载:“妇人阴痒是虫食所为其虫作势,微则痒,重者痛”。
肛门瘙痒症:中医称谓谷道痒。如《诸病源候论》谷道痒候记载:
“谷道痒者,由胃弱肠虚,则蛲虫下侵谷道,重者食于肛门,轻者但痒也,蛲虫状极细微,形如今之蜗虫状也”。又如《外科证治全书》肛门作痒记载:“肛门作痒或兼赤肿微痛者,虫蚀也。
❼ 从中医角度来说这种皮肤瘙痒是什么原因
从你所复述看,从中医角度制来说是血虚风燥引起的,食疗方法:中医认为,莲藕有清热凉血的作用,无论凉拌、榨汁、清炒都可以,此外雪梨、苦瓜、苦菜、丝瓜、鲜芦笋、螃蟹、鸭肉也是凉血之物。
中药滋补:一般多喝点菊花水就可以了,必要时可加点丹皮一起泡水,西瓜皮、绿豆汤,也可用凉血药物,如生地10克、丹皮6克、白茅根6克、芍药6克,煎水喝。
❽ 中医如何看老年皮肤瘙痒
1 基本介绍
老年皮肤瘙痒症中医称之为风瘙痒,临床将只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者称之为瘙痒症。属中医“痒风”的范畴。 老年皮肤瘙痒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病之一,分全身性和局限性两种,多见于老年人。局限性皮肤瘙痒症发生于身体的某一部位,常见的有肛门痞痒症、阴囊瘙痒症、女阴瘙痒症、头部瘙痒症等。皮肤瘙痒症患者忌过多食用辛辣鱼腥酒类等,以免皮肤瘙痒加剧。皮肤瘙痒不断搔抓不仅可使皮肤增厚,而且皮质变厚后反过来又加重了皮肤瘙痒,因此会形成愈抓愈痒、愈痒愈抓的恶性循环。此外,此病患者不宜烫洗患处,因为烫洗的方法只能起到暂时的作用,不仅没有治疗效果,而且会使病情加重。
2 临床表现
老年皮肤瘙痒症发生于老年人,往往以躯干最痒;冬季瘙痒症出现于寒冷的季节由于寒冷而诱发,病人常在脱身睡觉时开始感觉股前侧内侧小腿等部位剧烈瘙痒,越抓越痒而越痒越抓,直至局部出血为止。病人全身各处皆有瘙痒的感觉,但不是全身同时发痒,往往由一处移到另一处,发痒的程度不尽相同,病人虽然觉得皮肤发痒,但仍可忍受,有的病人觉得全身奇痒,需用刷子刷皮肤或用热水洗烫,直至皮肤出血而感觉疼痛及灼痛时痒感才暂时减轻,往往以晚间痒重,患者因发痒而失眠或不能安眠,由于剧烈瘙痒不断搔抓,可以出现抓痕血痂或条状的抓伤,有时有湿疹样改变,苔藓样变或色素沉着,抓伤的皮肤也容易感染而发生疖肿或毛囊炎。
3 发病原因
老年皮肤瘙痒症常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这与老年人的生理有关。老年人体内固有水分和细胞中的水分逐渐减少,出现了慢性生理性失水现象,引起皮肤干燥、皱纹增多。皮肤易受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刺激,因此易诱发瘙痒发生。其典型的症状是大腿发痒,逐渐蔓延到小腿,甚至周身。 年人冬老年皮肤瘙痒症的产生,还与生活习惯有关。有的老年人爱用很烫的热水洗澡,而且洗澡的次数过于频繁,再加上使用碱性大的肥皂或苭皂,使本来就枯燥的皮肤失去了皮脂的滋润。因此,冬季老年人洗澡次数不要过多,—般每周1次为宜,水温不宜太高,应保持在50摄氏度左右,不要使用碱性大的肥皂或苭皂,应选择中性护肤浴皂。
4 疾病治疗
老年皮肤瘙痒症的治疗方法:1.全身性原发者,最初仅局限于一处,逐渐扩展至身体大部或全身。局限性者,发生于身体的某一部位,以肛门、阴囊及女阴等处多见。 2.无原发性皮炎,由于搔抓可引起皮肤上出现抓痕、丘疹、血痂、色素沉着、湿疹样变及苔藓样变。3.阵发性剧烈瘙痒,瘙痒发作常有定时的特点。此外,尚有烧灼、虫爬及蚁行等感觉。4.感情冲动、环境温度变化及衣服摩擦等刺激,都可引起瘙痒发作或加重,因此了解病因针对性治疗是关键。皮肤瘙痒症的病因尚不明了,多认为与某些疾病有关,如糖尿病、肝病、肾病等;同时还与一些外界因素刺激有、关,如寒冷、温热、化纤织物等。
皮肤瘙痒症有泛发性和局限性之分,泛发性皮肤瘙痒症患者最初皮肤瘙痒仅限局限于一处,进而逐渐扩展至身体大部或全身,皮肤瘙痒常为阵发性尤以夜间为重,由于不断搔抓,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及苔藓样变化等继发损害。局限性皮肤痞痒症发生于身体的某一部位,常见的有肛门痞痒症、阴囊瘙痒症、女阴瘙痒症、头部瘙痒症等。皮肤瘙痒症患者忌过多食用辛辣鱼腥酒类等,以免皮肤瘙痒加剧。不断搔抓不仅可使皮肤增厚,而且皮质变厚后反过来又加重了皮肤瘙痒,因此会形成愈抓愈痒、愈痒愈抓的恶性循环。此外,患者不宜烫洗患处,因为烫洗的方法只能起到暂时的作用,不仅没有治疗效果,而且会使病情加重。
专家认为,老年皮肤瘙痒症为湿热热于肌肤,不得宣泄所致;或血虚肝旺,以致生风生燥,肌肤失氧而成。通过对一百多味中草药的精心筛选、配伍组成系列方药,有效促进局部和周身的循环,能改善局部组织和全身的机能,能疏通经络,打通汗道,促使皮肤功能恢复。同时方药中含有解毒杀菌,消肿止痒功效,新陈代谢旺盛,将有毒物质排除体外,并通过皮肤的渗透和吸收,发挥全身的药理效应,对瘙痒症疗效显著。
5 疾病预防
1、洗澡要讲究:老年人洗澡次数不宜过多,水温不宜过高,一般以35-40摄氏度为宜,不要用热水烫澡,洗澡时间不宜过长,以15-20分钟最好,洗澡时不宜用碱性较大的肥皂,因为这种肥皂去脂效力太大,会增加皮肤干燥度,故应用中性肥皂。
2、要用护肤用品:老年人油脂分泌少,皮肤干燥,故需要经常擦些护肤用品,如:护肤膏、护肤霜、护肤油、烊速消等,使皮肤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滋润度,有利于防止皮肤瘙痒。
3、饮食嗜好要有利于健康:老年人平日营养要充分,膳食调配要适当,饮食宜清淡,不要吃得太咸、太腻,少吃或不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的黄绿色蔬菜,不喝酒,少饮或不饮浓茶和浓咖啡。
4、生活要规律:皮肤瘙痒在生活不规律、睡眠不佳、休息不好、心情不舒畅时加重。故老年人必须注意生活规律,睡好觉,不要过度劳累,保持大便通畅。
6 注意事项
1、首先应去除病因,如因风寒或暑热而致者,应调适寒温,避免暑热及寒冷刺激;
2、如对食物诱发者,当忌油腻酒酪、鱼虾海味等。
3、瘙痒处应避免过度搔抓、摩擦、热水洗烫等方式止痒,不用碱性强的肥皂洗浴。
4、内衣应柔软松宽,以棉织品为好。避免羽绒、尼龙及毛织品衣服贴身穿戴。
5、阴痒患者,应保持局部清洁卫生,切忌搔抓不洁。
6、不滥用强刺激的外涂苭物。
7、同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防患于未然。
8、平时情绪逸怡,忌忧思恼怒,精神力求欣快。
抄于网络
❾ 中医是如何辩证皮肤瘙痒症的
湿疹的原因主要由于皮肤受损,而导致皮肤炎症的一种皮肤疾病。从中医的角度治专疗就是属健脾祛湿,反复发作,奇痒难耐为主要特征。
想止痒的话建议:
1、冰敷止痒
做法:将牛奶倒入一杯冰块中静置3分钟,再将牛奶倒在纱布垫或是薄棉布上敷在瘙痒处2~3分钟。
2、野菊花熏洗
野菊花全草250克,陈石灰粉适量。野菊花全草切碎置锅中,加水2000毫升,小火煎至800毫升,过滤,变温后熏洗患处15分钟,立即用洁净的陈石灰粉扑之,每日2次,清热解毒、缓解瘙痒。
3、泡个温水澡
温水泡澡能减少感染的机会,并有助于软化皮肤。但应避免过热或过冷的水。用温水泡澡不等于热敷,泡澡时间不能过长。
去除湿疹的话建议你可外涂纯中草药的蕴矶霜来改善,每天两次,长期如此就会好转的。
❿ 中医是怎样来治疗皮肤瘙痒的
1.血虚风燥主证:皮肤干燥、脱屑,秋末冬初发病。瘙痒昼轻夜重,心烦难寐,手足心热。皮损干燥、抓痕、血痂。病程较久,情绪波动可加重瘙痒。舌淡苔薄,脉弦细数或弦数。
治法:养血润肤,疏风止痒。
选方:养血润肤饮加减(《外科证治全书》)。
药物:生熟地各10g、当归10g、黄芪15g、二冬各10g、花粉10g、何首乌10g、白蒺藜10g、防风8g、苦参15g、荆芥8g。
加减:心烦急躁,难以入睡者加丹皮、栀子、竹叶、莲子心;大便燥结加火麻仁、郁李仁、莱菔子;瘙痒难忍加乌梢蛇、蝉蜕。
2.风湿蕴阻主证:皮损粗糙,肥厚,久治不愈,继发感染或苔藓样变。舌体胖,舌质暗,苔白或腻,脉缓。
治法:祛风除湿,润肤止痒。
选方:全虫方加减(《赵炳南经验方》)。
药物:全虫3g、皂刺10g、猪牙皂角10g、刺蒺藜10g、炒槐花10g、枳壳10g、苦参10g、荆芥8g、蝉蜕5g、咸灵仙10g。
加减:皮肤抓后渗液,胃纳呆滞者加法夏、陈皮、茯苓;四肢酸软,疲乏无力加防杞、桑枝、宣木瓜。
3.风邪外袭主证:皮肤瘙痒,抓痕明显。风寒痒风则遇寒痒剧,得热减轻,或感恶寒,苔薄白,脉浮紧;风热痒风则遇热痒剧,稍凉减轻,或有身热,苔黄,脉浮数。
治法:疏散风邪为主。
选方:桂枝汤(《伤寒论》)加减。
药物:桂枝10g后下、芍药10g、生姜5片、炙甘草5g、大枣5个、羌活10g、由蒺藜12g、荆芥穗8g。
加减:恶寒发热重,加麻黄、防风;热重不恶寒,加生石膏、黄芩、蒲公英、栀子等。
中医特效治疗
目前治疗多以外用烊速消为主,烊速消为纯中药制剂,独家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结合纯中药配方研制而成的特效产品,每次取烊速消适量直接涂抹于患处,轻轻按摩使乳霜吸收,使用更方便,成分更安全,效果更显著。如还有相关问题请咨询皮肤病专家,祝您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