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斑岩-矽卡岩型——河南省栾川县南泥湖-三道庄钼矿
1.矿区地质特征
南泥湖-三道庄超大型钼钨矿床位于栾川县南部,处于华北地台西南边缘的坳陷带内,东秦岭钼多金属成矿带的东端。东秦岭钼矿带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与东秦岭造山带相接的地带,钼矿带西起陕西省的金堆城地区,东至河南省方城县,发育南泥湖-三道庄钼钨矿床和上房沟钼(铁)矿床两个超大型矿床,外围尚有马圈、石宝沟、鱼库、黄背岭等斑岩型、矽卡岩型中-小型钼矿床(图2-4)(潘磊,2012)。
图2-4 南泥湖- 三道庄区域地质图
(据毛景文等,2009)
1—新元古界陶湾群碳酸盐岩、碎屑岩;2—新元古界栾川群碎屑岩、碳酸盐岩及粗面岩;3—中元古界官道口群含燧石条带大理岩;4—中元古界宽坪群大理岩及基性火山岩;5—早白垩世花岗岩;6—晚侏罗世花岗斑岩;7—晚侏罗世花岗岩;8—断裂;9—斑岩-矽卡岩型钼(钨)矿;10—脉状或沿层充填的铅锌矿;11—矽卡岩型硫铁矿
2.矿体特征
该矿床因占地面积大而被人为地划分为南泥湖和三道庄两个矿区,在成因上,南泥湖属于斑岩型钼钨矿床,而三道庄属于矽卡岩型钼钨矿床(图2-5)。栾川群分布于矿田中部,为一套碎屑岩-碳酸盐岩-粗面质火山岩夹基性火山岩,自下而上分别为白术沟组、三川组、南泥湖组和煤窑沟组,其中三川组和南泥湖组为主要赋矿层位。矿体主要呈似层状产于南泥湖岩体内外接触带上,其中南泥湖矿区矿体主要赋存于南庄口-三道庄岭箱状背斜南翼及其向西的倾伏端和南泥湖向斜的东端翘起部分,矿石主要赋存于花岗斑岩体和角岩化的南泥湖组中;三道庄矿区矿体主要赋存于该箱状背斜轴部及其两翼,矿石则主要赋存于矽卡岩化和角岩化的三川组中。
图2-5 南泥湖-三道庄钼(钨)矿横9勘探线剖面图
(据向君峰等,2012)
1—南泥湖组角岩化二云母片岩和石英岩;2—三川组黑云母斜长石角岩;3—三川组透辉石斜长石角岩;4—三川组含石榴子石硅灰石大理岩;5—三川组矽卡岩化大理岩;6—三川组矽卡岩;7—中生代花岗岩;8—中生代正长岩;9—断层
经野外观察,结合镜下鉴定,角岩型矿石主要呈细粒变晶结构、粒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块状构造;主要由石英和斜长石组成,含少量黑云母、透辉石等;黑云母长英角岩的层理比较细密,而交代形成的透辉石斜长石岩层理明显宽疏,岩石被石英黄铁矿脉和辉钼矿脉裂隙切割,显示了明显的充填作用。矽卡岩型矿石主要具鳞片变晶结构、粒状结构,条带状构造、纹层状构造、块状构造;主要由透辉石、斜长石、石榴子石、硅灰石、石英和少量钙铁辉石等组成;可见星点状辉钼矿矿化,在条带状矽卡岩中,可见浸染状辉钼矿化,显示了明显的交代作用。
3.成因模式
南泥湖-三道庄钼矿床属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与同熔型(I型)花岗斑岩有关的斑岩型-矽卡岩型钼(钨)矿床,是斑岩-矽卡岩过渡型钨钼矿床(潘磊,2012;翁纪昌等,2010)。在矿床成因上,潘磊(2012)认为斑状花岗岩侵位于三川组和南泥湖组中,形成角岩和钙矽卡岩,随之而来的成矿流体在钙矽卡岩中以交代方式形成钼钨矿化,在角岩和斑状花岗岩中主要形成以充填为主的钼矿化,成矿元素钼钨和硫主要来源于岩浆,而热流体为岩浆水和雨水的混合液(图2-6)。
4.矿床系列标本简述
2012年,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和围岩蚀变等特征,采用GPS定位捡块法采集了南泥湖矿区和三道庄矿区标本共33块(表2-2)。其中在南泥湖矿区及三道庄采场顶部重点采集反映在南泥湖岩体作用下蚀变过程的标本23块,岩性包括辉钼矿化黑云母长英质角岩、绿帘石石榴子石透辉石矽卡岩、透辉石矽卡岩、黑云母石英角岩、矽卡岩化黑云母石英角岩、辉钼矿化含黑云母石英角岩、黑云母石英片岩、似斑状钾长花岗岩、矿化似斑状钾长花岗岩和基性岩。在三道庄矿区重点采集反映从三川组灰岩蚀变为含矿矽卡岩整个过程的标本10块,岩性包括辉钼矿化石榴子石矽卡岩、黄铁矿黄铜矿矿石、含石榴子石方解石脉大理岩、含方解石石榴子石脉(条带)大理岩、石榴子石硅灰石矽卡岩、透辉石矽卡岩、透辉石石榴子石矽卡岩和透辉石化石英角岩。本次采集的标本反映出了矿床的地质特征及不同岩石类型在矿床中的分布情况。由于是热液填充的矿体,方解石脉和含辉钼矿薄脉无法采集。标本采样位置见图2-7。
图2-6 东秦岭地区钼铅锌成矿模式图(据毛景文等,2009)
表2-2 南泥湖-三道庄钼矿采集标本
续表
注:表中Mo2-B代表南泥湖-三道庄标本,Mo2-b代表该标本薄片编号,Mo2-g代表该标本光片编号。
图2-7 南泥湖-三道庄钼矿标本采样位置图
1—渣石堆;2—透辉石长英角岩,局部含纹层状透辉石斜长石矽卡岩;3—矽卡岩;4—黑云母长英角岩;5—条带状石榴子石硅灰石矽卡岩;6—大理岩;7—石英岩;8—纹层状透辉石斜长石矽卡岩;9—透辉石化大理岩;10—透辉石化黑云母长英角岩;11—石榴子石矽卡岩;12—花岗岩
5.图版
(1)标本照片及其特征描述
Mo2-B01
辉钼矿化黑云母长英质角岩。岩石呈灰—深灰色,细粒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和长石,少量黑云母,矿物颗粒细小,呈他形细粒—微细粒结构。长石、石英和暗色矿物黑云母组成灰白相间的条带。岩石中见辉钼矿,铅灰色,金属光泽,可污手,他形细粒结构,星点状分布,另可见浸染状细脉,含量<1%。岩石中可见星散状微量黄铜矿和黄铁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02
绿帘石石榴子石透辉石矽卡岩。岩石呈绿—灰绿色,鳞片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透辉石,次为石榴子石。透辉石,浅灰绿色,隐晶质,块状集合体,条带状分布。石榴子石,浅肉红色,油脂光泽,半自形—他形细粒结构,条带状分布。岩石中可见黑色条带,可能为未完全交代蚀变的黑云母角岩残存。岩石中见有少量黄铁矿和微量黄铜矿,他形细粒结构,多沿岩石裂隙分布呈细脉状或细脉浸染状,含量1%~2%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03
绿帘石石榴子石透辉石矽卡岩。岩石呈绿—灰绿色,细小鳞片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透辉石,次为石榴子石。透辉石,浅灰绿色,隐晶质,块状集合体。石榴子石,浅肉红色,油脂光泽,半自形—他形,细粒结构。岩石中可见黑色条带,可能为未完全交代蚀变的黑云母角岩残存。岩石中见有少量黄铁矿和黄铜矿,沿岩石裂隙分布,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黄铁矿含量略高,达5%左右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04
黑云母石英角岩。岩石呈深灰色,细小鳞片变晶结构,条带状、纹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次为黑云母。石英,微细粒结构,无色透明,含量约70%。黑云母,棕褐色,鳞片状,含量约25%。石英和黑云母组成灰白相间条带,条带具褶皱现象,显示热力变质与动力变质共同作用。岩石中见有细脉状黄铁矿化和辉钼矿化,黄铁矿含量约1%,辉钼矿含量<1%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05
矽卡岩化黑云母石英角岩。岩石呈深灰—黑灰色,鳞片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次为黑云母。石英,无色透明,他形细粒结构,含量30%~35%,黑云母,黑褐色,细小鳞片状,含量约25%。蚀变矿物为肉红色和灰绿色透辉石,均呈他形细粒结构,分布无规律,含量约20%。岩石中见黄铁矿化,呈细脉状或浸染状分布,含量3%~4%,细脉中晶体较大,可达3~5mm,浸染状颗粒细小。与黄铁矿伴生的多见硅化石英。岩石裂隙中偶见辉钼矿化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06
矽卡岩化黑云母石英角岩。岩石呈灰—褐灰色,细粒变晶结构,纹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次为黑云母。石英,无色透明,他形粒状,含量约60%。黑云母,鳞片状,含量25%~30%。蚀变矿物可见石榴子石,肉红色,油脂光泽,含量约5%。岩石中发育硅化石英脉,伴随有黄铁矿化和辉钼矿化。黄铁矿,亮黄色,细粒状,含量约2%。辉钼矿,铅灰色,微细粒结构,云雾状分布,含量1%~2%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07
透辉石矽卡岩。岩石呈灰色—绿灰色,鳞片变晶结构,条带状、纹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透辉石,次为黑云母。透辉石,绿色—浅绿色,他形粒状结构,含量约60%。黑云母,棕褐色,鳞片状,可见黑色条带或纹层,含量约30%。岩石中普遍具黄铁矿化,星点状分布,细脉状多伴随有硅化,含量约5%。岩石中还见有辉钼矿化,主要呈细脉状沿裂隙分布,脉宽1~2mm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08
透辉石矽卡岩。岩石呈绿灰—灰绿色,鳞片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透辉石,次为黑云母。透辉石,绿色,他形细粒结构,条带状分布,含量约50%。黑云母,棕褐色,层状,含量约30%。透辉石与黑云母形成浅绿色、黑色相间条带,具褶皱现象。少量石英,无色透明,他形粒状,含量约10%。岩石裂隙中普遍见有黄铁矿化,含量1%~2%,偶见辉钼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09
矽卡岩化黑云母石英角岩。岩石呈灰色—深灰色,鳞片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次为黑云母。石英,无色透明,他形细粒状,含量30%~40%。黑云母,棕褐色,细小鳞片状,含量约20%。蚀变矿物为透辉石,绿色—浅灰绿色,含量约20%。浅色石英和透辉石与黑云母组成的条带呈相间分布。可见辉钼矿化和黄铁矿化,沿裂隙分布,含量约1%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10
辉钼矿化含黑云母石英角岩。岩石呈灰黄色,粒状变晶结构,条带状—纹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次为黑云母。石英,无色透明,他形细粒结构,含量约85%。黑云母,棕褐色,细小鳞片状,含量约10%。岩石中可见辉钼矿和少量黄铁矿沿裂隙分布。辉钼矿,铅灰色,污手,金属光泽,细—中粒自形晶,粒径2~3mm,含量1%~2%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11
黑云母石英片岩。岩石呈深灰色—黑灰色,粒状—鳞片变晶结构,条带状—纹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次为黑云母。石英,无色透明,他形细粒结构,含量约60%。黑云母,棕褐色,细小鳞片状,另可见黑云母斑晶,粒径2~3mm,含量约30%。石英和黑云母形成纹层或条带。岩石中可见3组方解石石英细脉,宽1~6mm,辉钼矿在脉中呈星点状断续分布,含量<1%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12
黄铁矿黄铜矿矿石。矿石呈黄色,他形粒状结构,稠密浸染状构造、条带状构造。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和黄铜矿。黄铁矿,黄白色,他形细粒结构,金属光泽,含量约50%。黄铜矿,亮黄色,他形细粒结构,沿裂隙分布呈细脉状,脉宽约1mm,与黄铁矿共生呈浸染状,含量约5%。脉石矿物主要为辉石和绿泥石。辉石,浅灰绿色,他形粒状结构,含量约20%。绿泥石,绿黑色,他形粒状结构,由辉石蚀变而成,含量约20%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13
辉钼矿化石榴子石矽卡岩。岩石呈灰褐色,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榴子石和透辉石。石榴子石,棕褐色—褐红色,半自形—他形细粒结构,油脂光泽,粒径<1mm,含量约70%。透辉石,绿色—浅灰绿色,他形细粒结构,玻璃光泽,含量约20%。少量黑云母。辉钼矿,铅灰色,金属光泽,细粒结构,浸染状、团窝状分布,含量约1%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14
含石榴子石方解石脉大理岩。岩石呈白色,中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次为石榴子石。方解石,白色—无色透明,自形—半自形中粒结构,解理发育,滴稀盐酸剧烈起泡,含量达90%。石榴子石,褐红色,半自形—他形粒状,粒径2~5mm,主要与方解石组成条带,条带中石榴子石含量可达30%~40%。另可见少量细粒白云母,含量1%~2%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15
含方解石石榴子石脉(条带)大理岩。岩石呈白色—淡青色,中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石榴子石。方解石,白色—无色透明,半自形—他形粒状,滴稀盐酸强烈起泡,含量达95%。石榴子石,棕黄—浅绿色,半自形—他形粒结构,粒径1~2mm,呈脉状分布,脉宽约1cm,含量1%~2%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16
石榴子石硅灰石矽卡岩。岩石呈灰白—肉红色,中—细粒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硅灰石,次为石榴子石。硅灰石,白—浅灰白色,细—微晶结构,肉眼不易区分,含量约40%。石榴子石,棕黄—浅肉红色,他形细粒结构,油脂光泽,含量约30%。另含少量大理石、方解石,含量约30%。浅色硅灰石、大理石与棕黄色石榴子石相对集中分布,组成白-黄相间的条带,形成条带状构造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17
石榴子石透辉石矽卡岩。岩石呈绿灰色—灰黄色,细粒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透辉石,次为石榴子石和方解石。透辉石,浅绿—灰绿色,他形细粒结构,含量约60%。石榴子石,棕黄—浅肉红色,油脂光泽,他形细粒结构,含量约20%±,呈条带状分布。方解石,含量约20%,部分透辉石化与绿泥石化。岩石中可见星点状、浸染状辉钼矿化,含量约1%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18
矽卡岩化石英角岩。岩石灰色,细粒状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和透辉石,少量石榴子石和白云母。石英,无色透明,他形细-微细粒结构,含量约60%。透辉石,灰绿色、绿黑色,他形细粒结构,含量约30%,条带状分布。石榴子石,斑点状分布,黄褐色,油脂光泽,斑点为石榴子石聚斑,含量约5%。深色透辉石与浅色石英组成细条带相间分布。岩石中含细小石英辉钼矿细脉和稀疏浸染状辉钼矿化,以细小石英辉钼矿化为主,含量<1%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19
石榴子石硅灰石矽卡岩。岩石呈浅灰白—肉红色,中—细粒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硅灰石,次为石榴子石、透辉石。硅灰石,白色,玻璃光泽,呈细小鳞片状、纤维状放射状,自形—半自形晶,含量约50%。石榴子石,棕褐色—浅肉红色,油脂光泽,他形中粗粒结构,条带状分布,部分与硅灰石共生,含量约30%。透辉石,浅绿色—鲜绿色,他形粒状,含量约20%。岩石中发育一条与条带斜切的石英-石榴子石细脉,脉宽3~6mm,脉中零星分布有辉钼矿化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20
透辉石矽卡岩。岩石灰绿色,细粒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透辉石,次为方解石。透辉石,浅绿—深绿色,自形—他形粒状结构,粒径相差悬殊,为0.2~10mm,含量约70%。方解石,白—无色,滴稀盐酸起泡,含量约20%。岩石中发育两条脉,一条为白色石英脉,脉宽5~10mm,另一条为肉红色石榴子石脉,脉宽2~3mm。两种脉中均伴有星点状辉钼矿化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21
黑云母石英角岩。岩石呈灰色,鳞片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次为黑云母。石英,细—微细粒状,无色透明,含量约70%。黑云母,棕褐—红褐色,细小鳞片状,含量约25%。浅色石英和暗色黑云母组成浅色-深色条带相间分布,带宽1~2mm。岩石中发育与纹层斜交的细小石英黄铁矿脉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22
透辉石化黑云母石英角岩。岩石呈灰—绿灰色,鳞片变晶结构,条带状-纹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次为黑云母和透辉石。石英,无色透明,他形细粒结构,含量约50%。黑云母,褐色,片状,组成暗色条带,含量约30%。透辉石,绿色—灰绿色,他形微细粒结构,含量约20%。岩石中发育一组斜切纹层或条带的石英脉,脉中见有微量黄铁矿化和辉钼矿化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23
透辉石石榴子石矽卡岩。岩石呈灰—灰黄色,细粒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榴子石和透辉石。石榴子石,棕色,他形细粒结构,组成棕褐色条带,含量约50%。透辉石,绿色—浅灰绿色,多为块状,非晶质,含量约50%。岩石中含有星点状黄铁矿和辉钼矿,呈稀疏浸染状或细脉状分布,含量<1%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24
似斑状钾长花岗岩。岩石呈肉红色,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石英和少量斜长石、黑云母。钾长石,肉红色,自形—半自形晶,粒径5~7mm,含量约60%。石英,无色透明,他形粒状,粒径3~8mm,含量约30%。斜长石,白色—浅灰白色,细粒结构,粒径3~5mm,含量约8%。基质成分与斑晶相同,只是粒径明显偏小。岩石中见微量星散状黄铁矿化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25
石英岩。岩石呈白色,细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细—微细粒状,无色透明,油脂光泽,含量>95%。岩石中发育一条石英辉钼矿细脉,脉宽约1mm。另在岩石裂隙面上见有零星黄铁矿化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26
矿化似斑状钾长花岗岩。岩石呈肉红色,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石英和少量斜长石、黑云母。岩石中见多条硅化石英脉,脉宽2~10mm,各脉交叉分布,互相交切。岩石黄铁矿化和辉钼矿化多沿硅化石英脉分布,部分沿岩石裂隙分布,黄铁矿含量约2%。辉钼矿含量<1%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27
石榴子石透辉石矽卡岩。岩石呈灰绿色,粒状变晶结构,纹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透辉石、石榴子石。透辉石,鲜绿色—灰绿色,他形粒状,含量约60%。石榴子石,棕褐色,他形粒状结构,呈条带状分布,与透辉石的暗色条带纹层相间分布,含量约20%。岩石中可见黄铁矿化和辉钼矿化,多沿石英脉分布,部分沿裂隙分布,黄铁矿含量2%~3%,辉钼矿含量<1%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28
基性岩。岩石呈深灰—黑灰色,细晶—微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辉石,次为长石。辉石,绿黑色,他形细粒结构,含量50%~60%。长石,白色,半自形—他形细粒结构,有时呈斑晶形式出现,含量约30%。少量黑云母,部分蚀变为绿泥石。岩中含有浸染状黄铁矿,并见有沿裂隙或细小石英脉分布的黄铁矿和辉钼矿化,黄铁矿含量2%~3%,辉钼矿含量<1%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29
矽卡岩化黑云母角岩。岩石呈黑灰—绿灰色,细粒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次为黑云母和透辉石。石英,无色透明,他形细粒结构,含量约40%。黑云母,棕褐色,含量约30%。透辉石,黑绿色,他形细粒结构,含量约20%。浅色石英与黑绿色透辉石组成深浅相间的条带。岩石中可见微量黄铁矿化和辉钼矿化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30
石榴子石硅灰石矽卡岩。岩石呈浅灰白色,棕褐色,粒状变晶结构,块状—似条带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硅灰石,次为石榴子石、透辉石。硅灰石,白色,自形—半自形晶,集合体呈片状、放射状,含量约40%。石榴子石,棕—褐色,中—细粒结构,油脂光泽,略具定向排列,含量约30%。透辉石,绿—鲜绿色,他形细粒结构,含量约20%。岩石中发育稀疏浸染状辉钼矿化,辉钼矿含量<1%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31
透辉石石榴子石矽卡岩。岩石呈灰黄色,中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榴子石,次为透辉石。石榴子石,棕褐色—红褐色,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粒径2~5mm,含量约70%。透辉石,绿色—灰色,他形粒状结构,含量约20%。可见少量石英和硅灰石。岩石中发育硅化石英脉,伴有星点状辉钼矿化,脉宽约5mm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32
含黑云母石英角岩。岩石呈白—浅灰白色,细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无色透明,他形细粒结构,含量达95%。黑云母,褐黑色,细小鳞片状,含量2%~3%。岩石中发育石英脉,脉宽约5mm,脉体平直延续性好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33
透辉石化石英角岩。岩石灰绿色,粒状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次为透辉石。石英,无色透明,油脂光泽,半自形—他形细粒结构,含量约65%。透辉石,灰绿色,半自形—他形粒结构,含量约30%。石英和透辉石形成白色—灰绿色相间条带。岩石中发育有与条带平行分布的黄铁矿化石英脉和与条带斜交的辉钼矿化石英脉,硫化物总量<1%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2)标本镜下鉴定照片及特征描述
Mo2-b02
透辉石矽卡岩。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透辉石(Di,约45%)、绿帘石(Ep,约30%)、石榴子石(Gr t,约15%)和少量斜长石(约5%)。透辉石,呈他形粒状结构,具不规则裂纹,显均质体,颗粒粒径约0.5mm。斜长石,呈长板状,负低突起,双晶发育明显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03
黑云母长英角岩。粒状变晶结构,角砾状构造。石英(Qz),呈他形粒状,按粒径大小分为两组,大颗粒粒径约为0.5mm,小颗粒粒径约0.05mm,石英和黑云母(Bt)呈定向排列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06
角闪透辉石长英岩。鳞片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透辉石(Di,约35%)、角闪石(Amp,约25%)、斜长石(Pl,约20%)和石英(Qz,约10%)。透辉石呈他形粒状,干涉色较高,正高突起,颗粒粒径约0.1mm。角闪石呈薄板状,长轴长0.5mm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08
黑云母长英角岩。鳞片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Qz,约35%)、斜长石(Pl,约35%)和黑云母(Bt,约25%)。黑云母,呈片状,一组极完全解理,多色性明显,平行消光,长约0.1mm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12
石榴子石辉石矽卡岩。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榴子石(Grt,约55%)、透辉石(Di,约30%)、斜长石(Pl,约5%)和少量的不透明金属矿物。变斑晶为石榴子石,正高突起,显均质体,粒径约3mm,内部呈筛状结构,有透辉石包体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18
条带状石榴子石透辉石矽卡岩。粒状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榴子石(Grt,约40%)、透辉石(Di,约30%)和斜长石(Pl,约25%)。变斑晶为石榴子石,正高突起,粒径约4mm,内部呈筛状结构,有透辉石包体。透辉石,干涉色较高,正高突起,消光角为30º(<40º)。斜长石,负低突起,发育聚片双晶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22
石榴辉石岩。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榴子石(Grt,约45%)、透辉石(Di,约45%)和少量斜长石(约5%)。变斑晶为石榴子石,粒径约4mm,内部呈筛状结构。透辉石,呈短柱状,无多色性,干涉色较高,正高突起,粒径0.2~0.5mm。斜长石发育聚片双晶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25
似斑状云母花岗岩。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Pl,约35%)、石英(Qz,约35%)和白云母(Ms,约25%)。斜长石,呈半自形板状,负低突起,发育聚片双晶,颗粒粒径约0.5~1mm。白云母呈纤柱状集合体产出,闪突起,一组解理,干涉色为Ⅱ级顶部至Ⅲ级,鲜艳夺目,近平行消光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27
黑云绿帘石英岩。鳞片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Qz,约50%)、绿帘石(Ep,约30%)和黑云母(Bt,约15%)。石英,无色透明,表面光滑,正低突起,无解理和双晶。绿帘石,正高—正极高突起,干涉色Ⅱ级蓝。黑云母,呈片状,一组极完全解理,多色性明显,平行消光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b29
硅灰石石榴子石矽卡岩。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榴子石(Grt,约35%)、硅灰石(Wo,约35%)和斜长石(Pl,约25%)。石榴子石,呈筛状结构,内部有很多包体,颗粒粒径约3mm。硅灰石,呈柱状,三斜晶系,正中突起,最高干涉色为Ⅰ级橙红,解理发育,颗粒粒径约0.4mm。斜长石斑晶双晶发育,并具有环带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g11
主要金属矿物有磁黄铁矿和黄铜矿。磁黄铁矿(Po)含量约95%,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粒径0.05~0.3mm,主要集中在0.15mm左右,呈尖角状交代透明矿物,透明矿物呈交代残余结构。黄铜矿(Ccp)含量约5%,呈不规则粒状结构分布,粒径0.05~0.8mm,局部被压碎呈压碎结构;呈不规则状交代透明矿物,使得透明矿物呈港湾状结构;局部与磁黄铁矿呈共结边结构。
矿物生成顺序:磁黄铁矿(黄铜矿)→黄铜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Mo2-g12
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和辉钼矿。黄铁矿(Py)含量约75%,粒径0.025~1mm,呈不规则状充填在透明矿物的裂隙中,集合体呈脉状构造,少量半自形—他形颗粒呈串珠状分布,呈尖角状交代黄铜矿,交代透明矿物呈孤岛状结构。黄铜矿(Ccp)含量约15%,与黄铁矿密切伴生,呈不规则状或他形粒状结构充填于透明矿物的裂隙中,粒径0.02~0.1mm,被黄铁矿交代。辉钼矿(Mot)含量约10%,颗粒呈长板状结构,分布于透明矿物中呈星点状,粒径0.1~0.6mm,主要被黄铁矿和透明矿物交代呈交代残余结构。
矿物生成顺序: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
中国典型矿床系列标本及光薄片图册.钨钼铜矿
『贰』 这是什么岩石 英文叫Felcite 查不到
不知道楼主说的那个英文单词是不是确定那样拼的。根据我的个人判断,会不会是霏细斑岩呢?
1、首先霏细岩的英文跟你提供的很相近,只差一个字母,霏细岩(felsite)这个用网络词典,或者查询地质大辞典即可知道。
2、由于没有具体的手标本,根据个人经验,斑晶应该为长石,结合地质大辞典对霏细岩的解释,可推测为霏细斑岩。
对于您的问题,我也只是做一个推测性的判断,由于野外认识过程中,没有碰到过,所以不是太确定。关于您的这个问题,我也在我的博客上面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如果楼主或者大家对此有什么不同的看法,也可以来我的博客交流。(由于网络限制问题,我将我的博客用图片发给你大家)
大家也可以加我的QQ群交流!综合地质交流群:183736312
『叁』 红格尔金矿
红格尔金矿床也是通过本次工作新发现的一个小型金矿床,尽管矿床的规模较小,但该矿床的发现是中蒙边境地区金矿床一个重要突破,打破了前人认为该区不能形成金矿的认识。因此,对该矿进行研究有助于在指导区域进一步找矿工作的部署和开展。
矿区位于研究区西北部,西距中蒙边境仅1000m左右。行政区划属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红格尔苏木乌日尼勒图嗄查管辖,面积61.05km2,地理坐标东经111°35༼″~111°40༼″,北纬44°38༼″~44°44༼″,矿区南距二连浩特市130km,有专用边防公路通往二连浩特市,交通较为方便。
(一)区域地质背景
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晚古生代板块增生岛弧带上,原属古生代南蒙古洋中的南蒙古板块南部。在中生代时,由于受太平洋板块NNW斜向俯冲作用影响,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形成一系列NE—NEE向构造-岩浆隆起带及火山断陷带,构成本区独特的大地构造环境。
区域地层为古生界泥盆系、石炭-二叠系、奥陶系,岩性为变质砂岩,板岩,结晶灰岩等;中生界侏罗系,岩性为酸性火山岩,晶屑、玻屑凝灰岩。
区域构造复杂,在晚古生代末期,发生强烈的褶皱构造运动,产生轴向为NEE向的乌日尼勒图褶皱构造及断裂构造,构成二连浩特-东乌旗复背斜的一部分。断裂构造为二连浩特-贺根山、查干敖包-阿荣旗NE向超岩石圈大断裂,阿巴嘎旗NW向深断裂。
区域岩浆活动强烈,发育多旋回不同期次侵入的花岗杂岩体。有华力西期多次侵入的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燕山期早期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等。呈NE向展布,产状为岩基、岩株,面积20至几百平方千米。脉岩种类繁多,从酸性到基性都有发育。主要有花岗斑岩脉、霏细斑岩脉、闪长岩脉、辉绿岩脉等。
区域物化探、重砂异常,集中分布在查干敖包-阿荣旗早华力西期构造-岩浆岩活动带及二连浩特-贺根山晚华力西期构造-岩浆岩活动带上,区内金背景值较高,成矿上表现以金为主要形式产出,其他有色金属与金成伴生形式产出,华力西期和燕山期花岗岩体内重砂金矿物较多,重砂异常规模大,强度高。
区域矿产有金、铜、铁、铅、石膏、萤石及放射性稀有稀土矿,分布在华力西期花岗杂岩体或与围岩接触带上。
(二)矿区地质特征
1.地层
区内仅见华力西期及燕山期花岗杂岩体,岩体外接触带分布泥盆系下统石英砂岩。主要矿物成分为长英质,变质矿物为绢云母、绿泥石。岩层走向10°~40°,倾向SE,倾角50°~66°,厚约2km。与岩体呈侵入接触,接触带未见蚀变矿化。
2.构造
区内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极其发育,总体均属压扭性断裂,主要有近NS、NE和近EW向3组压扭性断裂,区内主要含金石英脉均充填于这3组断裂中。其次为NW、NNW及NEE向3组断裂构造,亦充填部分石英脉和脉岩。
NS向断裂:在该区规模大,分布于普查区中部,属压扭性断裂,沿走向呈“S”型展布,长一般500~1000m,构造活动强烈,岩石较破碎,常有石英脉沿断裂贯入破碎带中,本区内以近NS向断裂对成矿最为有利,含矿以金为主要形式产出。5号脉的5号矿体即充填于近NS向断裂中。
NE向断裂:分布于该区的南部,规模不大,一般200~300m,属压扭性断裂,沿走向呈雁行排列。石英脉带沿断裂局部充填,规模小,品位较富,构成小而富的金矿体,如13号脉13号矿体。
EW向断裂:分布于矿区南部,规模不大,一般延长200~300m,呈雁行排列,常充填石英脉,含矿性较好,构成小而富的金矿体,如18号脉。
NW向断裂:分布于矿区西部,规模一般,亦属压扭性断裂,常充填石英脉及闪长岩脉,辉绿岩脉,常错断NE向霏细斑岩脉、花岗斑岩脉,属晚期断裂。
NNW向断裂:分布于矿区北部及西部,规模大,延长600~1000m,整体被石英脉充填,断裂沿走向展布较笔直,岩石遭受破碎蚀变较强,石英脉含矿性较好,有1~4个工程连续见矿,如22、27号脉。
NEE向断裂:该断裂规模在该区最大,长逾千米至几十千米,宽十几米至几十米,有的有脉岩赋存其中,有的呈挤压破碎带形式展布,构造活动强烈,岩石破碎蚀变明显,有硅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局部有褐铁矿化、孔雀石化、方铅矿化。有金矿化显示,但未构成金矿体,如9、40号脉。
3.岩浆活动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而强烈,具有多期次活动特点,主要有华力西期(石炭纪)、燕山期(侏罗纪)花岗杂岩体。华力西期岩体为花岗闪长岩、闪长岩,两者呈渐变过渡接触关系。呈岩基产出,面积几百平方千米,遍布全区。
燕山期花岗岩体呈岩株侵入于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闪长岩中,形成穹窿构造,从而在华力西期花岗杂岩中形成放射状线性密集断裂。含金热液均在线性压扭性断裂中运移、沉淀,形成石英脉型金矿床。岩体则构成了金矿的成矿母岩。
区内脉岩发育,种类繁多,密集分布,呈反演化系列脉岩组展布,早期为基性辉绿岩脉,渐次为闪长岩脉、闪长玢岩脉、花岗斑岩脉、花岗质岩脉、霏细斑岩脉、石英脉。以闪长岩脉和霏细斑岩脉、花岗质岩脉与成矿关系较为密切。矿脉有时赋存于脉岩两侧,有时追踪脉岩分布,有时穿切脉岩。
4.变质作用
区内无变质岩类分布,只是个别断裂两侧受充填热液影响蚀变破碎较强,如5、9、13号脉等,蚀变以硅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为主,金属矿化为褐铁矿化、黄铁矿化、方铅矿化,该蚀变与金矿化关系密切,是良好的找矿标志之一。
(三)矿床地质特征
1.矿体(脉)特征
本区发现含金地质体40条,一般为石英脉型,个别为石英脉-蚀变岩复合型。控矿构造为压扭性断裂,脉体产于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及闪长岩体内及岩体外接触带泥盆系变质砂岩中,呈近NS、NE、NW、NWW、NNW、NEE向分布。含金较好的脉体一般走向呈近NS、NE及近EW向,并与脉岩相伴,石英脉厚度普遍较窄,厚度一般为0.20~0.80m,但延长连续,品位变化很不均匀。个别脉体(如6号脉)含金量最高达292.27×10-6,构成小而富的金矿体。部分脉体还发现明金。以5号脉含金性最好,规模较大,为该矿区主脉,主要矿脉特征如下。
(1)5号脉:产于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闪长岩中,属石英脉-蚀变岩复合型。走向近NS向,倾向E,倾角70°~80°,脉体长近1000m,真厚度0.19~1.18m,矿脉风化面褐红色,新鲜面烟灰色,碎裂结构,蜂窝状构造、块状构造。发育硅化、绿泥石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方铅矿化、孔雀石化。在石英脉微裂隙中可见明金。
(2)6号脉:产于华力西期闪长岩中,属石英脉型。总体走向350°,倾向NEE,倾角35°~60°,矿脉长1200m,水平厚0.20~0.90m。石英脉呈灰白色,碎裂结构,块状构造,发育硅化、碳酸盐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方铅矿化,局部地段石英脉微裂隙发育,可见明金。
(3)13号脉:产于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中,属石英脉型。走向45°,倾向SE,倾角35°~48°,脉体长300m,水平厚0.15~0.80m。石英脉风化面褐红色,新鲜面烟灰色,碎裂结构,块状构造、蜂窝状构造,发育硅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
(4)18号脉:产于华力西期闪长岩中,属石英脉型。总体走向近EW向,倾向S,倾角38°~43°,矿脉长500m,水平厚0.10~0.81m。石英脉呈灰白色—烟灰色,碎裂结构,块状构造,发育绿泥石化、黄铁矿化,方铅矿化,石英脉微裂隙发育,偶见明金。
(5)22号脉:产于华力西期闪长岩体中,属石英脉型。走向330°~350°,倾向NE,倾角60°~80°,石英脉长600m,水平厚度0.10~0.80m。石英脉风化面呈红褐色,新鲜面灰白色,碎裂结构,块状构造,局部蜂窝状构造,发育绿泥石化、黄铁矿化、方铅矿化。
(6)24号脉:产于华力西期闪长岩中,属石英脉型。走向20°,倾向SE,倾角45°,控制脉长600m,厚0.20~0.80m。石英脉风化面褐红色,新鲜面灰白色,发育硅化、绿泥石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
(7)27号脉:产于华力西期闪长岩中,属石英脉型。位于岩体内接触带,走向340°,倾向NE,倾角60°~80°,长约2000m,宽0.5~1.6m。石英脉呈灰白色夹褐红色,碎裂结构,块状构造。发育绿泥石化、碳酸盐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孔雀石化,局部可见明金。其他脉体特征见表3-9。
表3-9 红格尔矿区脉体特征
续表
2.部分脉体高密度电法测量结果
配合本项目工作,2006年在红格尔5、6、24号脉之间及9号脉开展了高密度电法测量工作。在5号脉上共测量8条剖面,剖面方位105°,线距160m,点距15m,剖面长度600m。其特征如图3-20和图3-21。
80、96、112、128线的电阻率断面图电性界面较复杂,每条剖面上有2~3个电阻率相对高阻到相对低阻的变化梯度带或相对低阻带,4条剖面的充电率异常的出现位置规律性不强,电性界面复杂反映了异常是由多条地质构造或脉体相互作用引起。
64、48、32线的电阻率异常形态相对较为简单,但相邻测线的异常形态连续性较差,反映地质构造或脉体的规模小或物性差异小。充电率异常较为连续,但异常值不高,基本上低于20ms,反映金属硫化物含量不高。
16线的电阻率和充电率断面形态与其他相邻测线的差异较大。
5号脉上的高密度电法测量结果结合地质资料得出初步结论:各剖面电阻率异常不连续,反映5号脉的规模较小或电阻率差异较小,脉体在走向上连续性较差,在64线以北脉体出现分支。充电率异常值不高,反映硫化物含量较低,该带贫硫。
在9号脉上共测量3条剖面,剖面方位0°,点距15m,剖面长度600m。
9号脉上的3条高密度测量结果显示,电阻率出现明显的低阻异常带,异常带规模较大,各条剖面上异常连续性好,异常带向S倾斜,倾角较缓。反映9号脉规模大,连续性好,产状向S倾斜,倾角缓。
9号脉上各剖面的充电率异常普遍较低,3条剖面的充电率异常值均低于20ms,反映9号脉上硫化物含量低,贫硫。9-3线上脉体位置没有出现充电率异常,9-1、9-2线上在深部出现充电率值升高的趋势,反映在深部可能有硫化物富集的趋势。
3.矿石特征
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矿石结构为粒状结构及碎裂结构;矿石构造以块状构造、蜂窝状构造、条纹状构造为主;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褐铁矿、黄铜矿、方铅矿,局部见明金;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方解石、绿泥石;载金矿物主要为石英、黄铁矿和褐铁矿;金矿物多以粒状、脉状、树枝状产于石英及黄铁矿的晶隙裂隙中,载金矿化一般为半自形—他形晶,裂隙发育。矿石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碳酸盐化。矿石的矿化主要有褐铁矿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方铅矿化、孔雀石化。
矿体围岩主要为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斜长石、角闪石,岩石裂隙发育。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矿化主要有褐铁矿化、黄铁矿化,黄铁矿以细脉状、团块状分布其中。围岩与矿体蚀变矿化特征相似,两者呈渐变过渡接触关系。矿体中夹石有害组分含量低,对矿石的采、选、冶构不成影响。
图3-20 红格尔矿区5、6、24号脉电阻率及充电率图
图3-21 红格尔矿区9号脉电阻率及充电率图
(四)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1.S同位素根据红格矿区1号脉和8号脉两件样品硫化物同位素测定结果,方铅矿δ34S值为-0.1‰,而
黄铁矿δ34S值为3.2‰,均位于陨硫值附近,反映热液硫主要为深部岩浆源。
2.H、O同位素红格尔矿区部分脉体矿石石英H、O同位素组成测试结果见表3-10。表中均一温度是按样品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值求得的平均值。从表3-10中可以看出,本矿床成矿温度变化在234~313℃范围内,较为稳定,表现典型的中温特征,H、O同位素组成变化也很稳定,其中O同位素变化为2.95‰~6.26‰,H同位素变化为-105‰~-122‰。位于岩浆水的范围内或其下方,反映成矿流体主要源于岩浆。
表3-10 红格尔矿区主要矿脉矿石石英包裹体H、O同位素组成
注:δ18O水值按分馏方程1000lnα石英-水=3.38×106T-2-3.40(Claytonetal.,1972)计算。
3.流体包裹体成分
红格尔矿区矿石石英流体包裹体气液相成分见表3-11。总体来看,不同矿脉流体包裹体的成分组成基本相似,气相部分以CO2和H2O为主要成分,此外还含有一定量的CH、C2H2+C2H4、C2H6等烃化物。具有显著特征的是N2和CO、O2的含量也很高。在液相成分中,以富含Na+、Ca2+、F-、Cl-、SO2-4等为主,部分样品中含有K离子。从这个角度看,其与巴彦温都尔有一些相似之处,可能也表明了具有多期成矿作用存在。
表3-11 红格尔金矿区矿石石英流体包裹体气液相成分ρ(B)/10-6
根据上述特征,并结合矿体的形态、产状、矿体与其他地质体的关系、围岩蚀变等初步认为该矿床属岩浆热液成因的石英脉型金矿床,控矿因素主要为压扭性断裂,其次为脉岩因素,它与矿体在空间上有一定的伴生关系。如闪长岩脉、霏细斑岩脉的一侧常有矿脉追踪。
根据矿区矿化地质特征,矿床的找矿标志主要有:
(1)地表出露的石英脉是直接找矿标志;
(2)区内压扭性断裂构造是主要的控矿构造,为重要的找矿标志;
(3)区内出露的闪长岩脉、霏细斑岩脉与矿化关系密切,也是找矿标志之一;
(4)硅化、褐铁矿化与黄铁矿化、方铅矿化相叠加部位有利矿化,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肆』 玢岩和斑岩的区别
斑岩
porphyry
以钾长石、副长石或石英为斑晶的喷出岩、浅成岩和超浅成岩侵入岩的统称。
斑岩一词源于希腊语porphyry,即紫红色之意,原指具斑晶的任何火成岩。最早用于一种从埃及采到的紫红色的具有碱性长石斑晶的岩石。有人以为与玢岩为同义语。通常指以碱性长石为斑晶、基质为细粒或隐晶质的喷出岩和浅成岩。
一般指以碱性长石或石英为斑晶的喷出岩和浅成岩,基质为细粒或隐晶—玻璃质。喷出岩可分为流纹斑岩、粗面斑岩、白榴斑岩等;浅成岩可分为石英斑岩、花岗斑岩、正长斑岩等。斑岩一词原指具有斑晶或具有斑状结构的火成岩;按基质成分可描述为花岗斑岩、闪长斑岩等。
斑状结构指岩石中可明显分出粗粒的斑晶矿物和细粒或隐晶质的基质两部分;以石英和碱性长石为斑晶的中,酸性岩石为主,如石英斑岩、花岗斑岩等;以暗色矿物,如黑云母、角闪石等为斑晶的基性或超基性脉岩称为煌斑岩(1amprophyre);以斜长石为斑晶的中、基性浅成岩称为玢岩(porphyrite)。斑岩和玢岩是岩浆分两个阶段结晶的产物;斑晶为岩浆早阶段在地下较深部位结晶形成,基质为晚阶段地壳浅部结晶的产物。因此,斑岩和玢岩属浅成侵入岩;多以岩脉、岩墙或岩株状产出。与斑岩和玢岩有成因关系的矿产有铜、钼、钨、铁等矿床。
『伍』 霏细斑岩
1.岩体分布及岩相学特征
在矿区北东部出露霏细斑岩(υπ),呈岩墙状产出在三排岩体中,长1200 m,宽100 m,倾向西,倾角35°~63°。岩石呈肉红色,风化后为灰白色,少斑结构,基质为霏细结构,块状构造。斑晶小于15%,主要由石英、长石组成;基质占75%,成分为长石、石英和黑云母,粒径在0.001~0.05 mm。
2.地球化学特征
(1)主元素及岩石化学分类
主量元素成分见表5-1。SiO2含量较高,集中在 77.64%~78.27%之间,w(Al2O3)=12.34%~12.92%,w(FeO)=0.45%~0.52%,w(Fe2O3)=0.39%~0.64%,w(MgO)=0.28%~0.32%,w(CaO)=0.1%~0.2%,(K2O)=3.39%~4.88%,w(Na2O)=0.07%~0.09%,w(P2O5)=0.01%~0.02%,总碱含量Na2O+K2O为3.46%~4.97%,K2O/Na2O值为48.43~60.28,远大于1,Mg#为38.02~40.27。在SiO2-(Na2O+K2O)图上两者均位于亚碱性系列区(图5-4),岩石的组合指数σ在0.34~0.7,为钙碱性岩。在K2O-SiO2图(图5-5)上显示为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2.13~3.20,A/NK=2.27~3.41,属强过铝质岩。
(2)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
微量和稀土元素数据见表2-2,稀土元素总量ΣREE集中在131.4×10-6~185.26×10-6,(La/Yb)N=0.91~1.07,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δEu=0.05~0.07,具有很强的负Eu异常。在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解上(图5-7d),样品表现为海鸥型,Eu处呈现“V”形谷,这与源区缺乏斜长石或发生过明显的斜长石分离结晶作用相关。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图5-7c),富集Rb,Th,U,K,Pb,Sm,Tb等,强烈亏损Ba,Eu,Ti,Sr,P等,轻微亏损Nb,Zr等,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表现为较明显的Ti,P槽,显示岩浆陆壳成因的特点。Rb/Sr和Rb/Ba值(表5-2)远高于原始地幔的相应值(分别为0.029和0.088,Hofmann,1988),反映出岩浆经历了较高程度的分异演化或者源区中低等的部分熔融。
『陆』 ASTER在斑岩铜矿与低温热液型金矿勘查中的应用
一、内容概述
ASTER是“先进的星载热发射和热反射辐射仪”的英文缩写,它与MODIS于1999年共同搭载在由NASA、日本与加拿大的航空机构联合发射的Terra卫星上。设计的ASTER具有:可见光近红外3个波段,空间分辨率15 m;短波红外6个波段,空间分辨率30 m;热红外5个波段,空间分辨率90 m。同时在近红外区间还有一个波段,以提供沿航迹方向的立体功能。幅宽60 km,时间分辨率小于16d。ASTER的出现,意味着因此获得了对蚀变系统中的矿物分带及石英出露点进行填图的能力。这就将遥感从模糊的“TM异常”年代提升到了从太空对矿物进行填图的年代。
从矿产勘查的角度来看,太空遥感的进步主要表现在ASTER和MODIS传感器的发射。ASTER传感器提供VNIR、SWIR和TIR范围内的多光谱数据,而MODIS提供VNIR和TIR范围内相对较低空间分辨率的数据,后者可以给ASTER产品的精确校正提供大气水蒸气信息。从矿产勘查角度来说,ASTER 之所以十分重要,是因为它系第一个提供SWIR和TIR多光谱数据的太空传感器,SWIR可用来识别热液蚀变矿物,而TIR可用来识别硅酸盐矿物,尤其是石英。此外,与其他数据比较,ASTER从成本上与陆地卫星相当,并保存了大量数据,便于使用。
自从ASTER出现以后,相关的信息处理和技术分析方法发展很快,大大促进了ASTER数据在矿产勘查中的广泛运用。近年来用于从ASTER数据中提取光谱信息的主要算法有4种(A.B.Pour et al.,2012):基于波段比值、指数和逻辑算子的方法;基于主成分与图像增强的方法,比如主成分分析(PCA)和最小噪声分离(MNF);基于拟合形态的算法,如光谱角制图(SAM)、匹配滤波(MF)和混合像元调谐匹配滤波(MTMF);混合像元部分分解方法,比如线性光谱分解(LSU)与强迫能量最小化。
典型斑岩铜矿具有明显的蚀变分带现象,如二长岩模式自内向外依次为石英绢云母化、泥化与青磐岩化。绢云母化蚀变矿物组合有绢云母、伊利石等,泥化蚀变矿物组合有高岭石、蒙脱石、地开石等,而青磐岩化蚀变矿物常见绿泥石、绿帘石和方解石。这些矿物有一个共同点,即它们在2.15 ~2.35 μm区间具有很陡的光谱吸收特征,从而可以根据ASTER影像进行直接识别。与斑岩系统有关的低温热液型金矿也常常出现上述蚀变及相应的矿物组合。
二、应用范围及应用实例
ASTER数据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报道最多的就是斑岩铜矿与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STER数据在这两种具有成因联系的矿床勘查时是最成功的。实践表明,基于逻辑算子的算法尤其适合于热液蚀变矿物填图,包括与斑岩铜矿化有关的绢英岩化与黏土化蚀变带(区域上)。而基于形态拟合和混合像元分解的算法,在探测矿区内热液蚀变带中特定矿物或矿物组合时十分有用,并且可靠。因此,在金矿与铜矿勘查的踏勘阶段,综合使用基于形态拟合和混合像元分解以及基于逻辑算子的算法,可以获取全面而精确的区域和矿区尺度的信息。
Crosta et al.(2009)用ASTER数据在阿根廷Patagobia北部开展了低温热液型金矿勘查。首先用Crosta技术对ASTER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用不同波段组合进行矿物填图。即用ASTER1、3、5、7波段填明矾石,1、3、5、6波段填伊利石,1、4、6、9波段填高岭石和蒙脱石,1、4、6、7波段填高岭石。最后用ACORNTM软件经大气校正后,进行矿物填图。结果分别填出了上述矿物,从而为进一步勘查提供了依据。
三、资料来源
Amin B P,Mazlan H.2012.The application of ASTER remote sensing data to porphyry copper and epithermal gold deposits.Ore Geology Reviews,44:1~9
Crosta A P,Ducart D F.2009.Carlos Roberto De Souza Filho.Mineral exploration for epithermal gold in northern Patagonia,Argentina:From regional to deposit⁃scale prospecting using Landsat TM and terra ASTER.Society of Economic Geologists,Reviews in Economic Geology,16:97~108
『柒』 斑岩的简介
斑岩是具有斑状结构的火成岩,比较坚固,可用于做建筑材料。斑晶一般由碱性长石或石英组成,基质为细粒或隐晶(玻璃体)。
以钾长石、副长石或石英为斑晶的喷出岩、浅成岩和超浅成岩侵入岩的统称。
斑岩一词源于希腊语porphyry,即紫红色之意,原指具斑晶的任何火成岩。最早用于一种从埃及采到的紫红色的具有碱性长石斑晶的岩石。有人以为与玢岩为同义语。通常指以碱性长石为斑晶、基质为细粒或隐晶质的喷出岩和浅成岩。
一般指以碱性长石或石英为斑晶的喷出岩和浅成岩,基质为细粒或隐晶—玻璃质。喷出岩可分为流纹斑岩、粗面斑岩、白榴斑岩等;浅成岩可分为石英斑岩、花岗斑岩、正长斑岩等。斑岩一词原指具有斑晶或具有斑状结构的火成岩;按基质成分可描述为花岗斑岩、闪长斑岩等。
斑状结构指岩石中可明显分出粗粒的斑晶矿物和细粒或隐晶质的基质两部分;以石英和碱性长石为斑晶的中,酸性岩石为主,如石英斑岩、花岗斑岩等;以暗色矿物,如黑云母、角闪石等为斑晶的基性或超基性脉岩称为煌斑岩(1amprophyre);以斜长石为斑晶的中、基性浅成岩称为玢岩(porphyrite)。斑岩和玢岩是岩浆分两个阶段结晶的产物;斑晶为岩浆早阶段在地下较深部位结晶形成,基质为晚阶段地壳浅部结晶的产物。与斑岩和玢岩有成因关系的矿产有铜、钼、钨、铁等矿床。斑岩与玢岩只在国内作区分,在国外是没有区分的。
『捌』 论文摘要翻译成英文,帮一下忙
通常认为阿尼玛卿古特提斯洋于260Ma开始向北俯冲,230Ma洋盆已经闭合。前人对俯冲阶段岩浆活动已经有较多研究,但对洋盆关闭后的岩浆活动的研究还极其薄弱。
It is commonly believed that Paleotethys in the A'nyemaqen region starts diving northward in 260Ma and the oceanic basin has been closed in 230Ma. Predecessors have made a relative number of researches about the magma activity at the diving period, while researches about the magma activity after oceanic basin were closed are still exceedingly feeble.
本文对出露于阿尼玛卿缝合带莫格通地区的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岩相学、主-微量元素和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hronology of lithofacies, pivot-microelement and zircon LA-ICPMS U-Pb exposed in the suture zone Mogetong Area of A'nyemaqen Region.
花岗闪长斑岩主体由中粒花岗闪长斑岩组成,含少量细粒花岗闪长斑岩。中粒莫格通花岗闪长斑岩为似斑状结构,斑晶矿物phenocryst mineral为斜长石、黑云母,含少量角闪石、石英斑晶,基质为显微晶质结构,细粒花岗闪长斑岩为似斑状结构,斑晶为斜长石、黑云母和少量石英,基质为显微晶质结构。岩石富含暗色微粒包体,呈似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斜长石、黑云母和少量石英斑晶组成,基质为显微晶质结构。
The principal part of granitic diorite porphyry is composed of medium-grain granitic diorite with granule granitic diorite. The Mogetong medium-grain granitic diorite is of analogous porphyritic structure, its phenocryst mineral is plagioclase and biotite with a small quantity of amphibole and quartz phenocryst, the groundmass of which is of micro-crystalline structure; the granule granitic diorite is of porphyritic structure, its phenocryst is plagioclase, biotite and a small quantity of quartz, of which the groundmass is of micro-crystalline structure.
莫格通花岗闪长斑岩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埃达克质岩石,具有富硅(SiO2=65.81~68.54%)、高Sr(≥470ppm)、低的Y(≤15.8ppm)和Yb(≤1.9ppm)的特点,并亏损高场强元素和具弱的负Eu异常。与典型埃达克岩相比,其Mg#值较高(Mg#=48~56和略微高钾(K2O=2.65~3.41%)。
The geochemistry characteristic of the Mogetong granitic diorite is similar to Aidake rock, provid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ich silicon (SiO2=65.81~68.54%), high strontium (Sr≥470ppm), low yttrium (Y≤15.8ppm) and ytterbium (Yb≤1.9ppm).
中粒与细粒花岗闪长斑岩之间多数主量元素含量差别不大、稀土元素分配形式相似,但后者的Mg#值、FeOT(FeOT=Fe2O3×0.8998+FeO)、Ni、Gr和重稀土元素含量较低,显示它们为同源岩浆演化不同阶段的产物。
The contents of most of the major elements between medium-grain and granule granitic diorite porphyry are not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very obviously, the forms of distribution of the rare earth elements are similar, however, of the later the contents of Mg# value, FeOT (FeOT=Fe2O3×0.8998+FeO), Ni, Gr and heavy rare earth element are low, as reveals the result that they are the evolution of homologous magmas at various stage.
锆石U-Pb定年显示,花岗闪长斑岩的形成时间为215.1±1.7Ma,于晚三叠世侵入巴颜喀拉山群地层中,此时东昆仑造山带处于后碰撞伸展环境。
Zircon U-Pb's dating shows that the forming period of the granitic diorite porphyry was 215.1±1.7Ma, and intruded upon the stratum of the Bayan Har Mountains at Triassic Period, when the orogenic belt of the east Kunlun Mountains were in an outspread condition of upper-collision.
结合阿尼玛卿缝合带的地质背景、区域构造分析,本文提出印支期东昆仑区域岩石圈增厚、晚三叠世拆沉下地壳熔融并同地幔组分相互作用形成了莫格通富镁埃达克质花岗闪长斑岩。
Combining with the terra background in the suture zone of A'nyemaqen Region and area formation and making an analysis on it, this paper advances that the lithosphere of the east Kunlun Mountains grew thick ring Indosinian, the earth's crust melted under its removing and sinking at late Triassic Period, which interacted with mantle's components and formed the Aidake granitic diorite porphyry of Mogetong rich magnesium.
(译者注:埃达克——找不到相关的英文资料,只好用汉语拼音Aidake 标出,请查实改正)
『玖』 霏细斑岩与流纹岩有什么区别,搞工程的可以将两种岩性合并吗
霏细岩,酸性喷出岩的一类。
酸性喷出岩中,通常存在斑状结构,斑晶为正长石(流纹岩)、石英(石英斑岩)或斜长石(英安岩)。但也有的无斑状结构,全部由隐晶质构成,即称为霏细岩。霏细岩的定义应该为:无斑或少斑的隐晶质流纹岩,具霏细结构。霏细岩如具有长石斑晶,则称为霏细斑岩。
常见的如无斑的流纹岩,即为一种霏细岩。
流纹岩是一种火成岩,是火山的酸性喷出岩石,其化学成分与花岗岩相同,由于形成时冷却速度较快使矿物来不及结晶,二氧化硅含量大于69%,其斑晶主要为钾长石和石英组成,晶体形状为方形板状,有玻璃光泽,但有节理。岩石为灰色、粉红色或砖红色,有斑状结构和流纹状结构。流纹岩是一类SiO2含量大于65%、富含长石石英矿物的酸性喷出岩,在全球广泛分布。
霏细斑岩与流纹岩不可以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