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红斑雀斑 > 红斑羚的英文

红斑羚的英文

发布时间:2021-03-19 15:36:19

① 黑斑羚的英文是什么

impala

红斑羚跑得快吗

这位朋友,复您好!

中文学制名:红斑羚 中文别名:赤斑羚、红山羊 红青羊、红斑羚,属于牛科,学名为: Naemorhes cranbrooki。

我国是1979年发现赤斑羚的。体长95—105厘米,肩高60~70厘米。雌雄均具一对黑色角。四肢
粗壮,蹄较大。体型与斑羚相似,但头部、颈、体背以及四肢(除外侧上段污白色外)均为红棕色,腹面黄褐色,体侧稍显浅淡。上、下唇灰白色。尾褐黑色,长度不超过10厘米。

是典型的林栖动物,多生活在海拔1500~4000米林内较空旷处或林缘多巨岩陡坡的地方活动。

红斑羚 - 分布范围
范围较固定,性机警,步履轻盈,受惊后迅速窜入附近躲藏。多成对或集群活动,早晨和午后
觅食,主要以植物的嫩芽、绿叶为食。冬季为繁殖期,6~8月份产仔,每胎1~2仔。数量极稀少。
产于云南西部及西藏东南部。

总之,红斑羚跑起来的步伐轻盈、速度很快~!

希望以上回答能够帮助到您,祝好~!

③ 羚羊水温表下面显示英文字母

1、水温表:用来指示发动机内部冷却水温度,是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工作正常与否的重要指标。

2、水温表如何看?
水温是从C—H,C表示60度,只要水温表指针一到C说明水温已经达到60度;H红格表示的温度是110度。指针始终保持在中间位置为宜,当指针进入红色区域则水温过高。长时间水温过高会出现“开锅”,也就是发动机冷却液沸腾了,会造成水箱胀裂,发动机过热受损的问题。

3、工作原理
感器中装有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其 电阻 值 会 随温 升 高 而减小。
当电源开关接通时,电流由蓄电池正极→ 电源开关→ 电阻R→ 线圈 L2 → 分两路(一路流经热敏电阻 1;另一路流 经线圈 L1 )→ 搭铁→ 蓄电池负极构成回路。
当水温低时,传感器中热敏电阻的阻值大,流经线圈 L1 与 L2的电流相差不多,但由于 L1 的 匝数 多,产 生的 磁场 强,带 指针 的衔铁 3 会向左偏转,使表针指向低温刻度;当水温增高时,热敏电阻阻值减小,分流作用增强,流经 L1 的电流减小,磁场力 减弱,衔铁向右偏转,表针指向高温刻度。

4、水温表检查
检查电磁式温度传感器和水温指示表时,可拆下传感器上的接线,测量传感器输入端与搭铁之间的电阻。 若室 温下热敏 电阻的阻 值为 100Ω 左右,则表明传感器良好;另用一 阻值为 80-100Ω 的电阻代替传感器直接 搭铁,当接 通电 源时,如 果 水温 指示 表的 表针 指 在 60-70之间,则表明水温指示表良好。

④ 臧羚羊的英文

藏羚羊(Pantholops hodgsoni)

藏羚羊简介
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
英文名:Tibetan antelope或Chiru
中文别名:藏羚羊、长角羊 藏名译音:Zu
分 类:偶蹄目、牛科、藏羚属。形似黄羊,但大得多。
肩 高:80—85厘米(雄) 70—75厘米(雌)
体 重:35—40公斤(雄) 24—28公斤(雌)
形 态:四肢匀称、强健。尾短小、端尖。通体被毛丰厚绒密,毛形直。
特殊性:每个鼻孔内还有1个小囊,其作用是为了帮助在空气稀薄的高原上进行呼吸。
毛 色:雄羊头、颈、上部淡棕褐色,夏深而冬浅,腹部白色,额面和四条腿有醒目黑斑记,雌羊纯黄褐,腹部白色。
角 长:成年雄性角长笔直,角尖微内弯,50—60厘米(雌性无角)
寿 命:一般不超过8岁
习 性:集成十几到上千只不等的种群,生活在海拔4300米到5100米(最低3250米,最高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上,早晚觅食,善奔跑。

夏季雌性沿固定路线向北迁徒,6—7月产仔之后返回越冬地与雄羊合群,11—12月交配,每胎1仔。有少数种群不迁徙。 分 布:只限青藏高原,以羌塘为中心,南至拉萨以北,北至昆仑山,东至西藏昌都地区北部和青海西南部,西至中印边界,偶尔有少数由此流入印度境内拉达克。

数 量:少于75000只(1999年估计,据夏勒博士) 保护级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藏羚羊和其它青藏高原特有的珍稀动物,国家于1983年成立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成立羌塘自然保护区,1995年成立可可西里省级自然保护区,1997年底上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0年成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藏羚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CITES公约:即《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是一个有100多个成员国参加的、国际性政府间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协议,秘书处设在瑞士,各国都设有CITES管理委员会,每个成员国都有责任遵守CITES保护稀有野生动植物的协议,违约时要受到处罚。除了一个成员国之外,CITES的142个成员国或地区进口藏羚羊毛或称"沙图什"都是违法的。藏羚羊(chiru),背部呈红褐色,腹部为浅褐色或灰白色。 成年雄性藏羚羊脸部呈黑色,腿上有黑色标记,头上长有竖琴形状的角用于御敌。 雌性藏羚羊没有角。 藏羚羊的底绒非常柔软。 成年雌性藏羚羊身高约75厘米(30英寸)、体重约25-30公斤(55-66磅)。 雄性身高约80-85厘米(32-33英寸)、体重约35-40公斤(77-88磅)。
自然发展历史
藏羚羊生活在中国青藏高原(西藏、青海和新疆),有少量分布在印度拉达克地区。 藏羚羊的栖息地海拔3,250-5,500米(10,662-18,045英尺),更适应海拔4,000米左右的平坦地形。这些地区年平均温度低于零度,生长季节短。

藏羚羊的活动很复杂,某些藏羚羊会长期居住一地,还有一些有迁徙习惯。 雌性和雄性藏羚羊活动模式不同。 成年雌性藏羚羊和它们的雌性后代每年从冬季交配地到夏季产羔地迁徙行程300公里。 年轻雄性藏羚羊会离开群落,同其它年轻或成年雄性藏羚羊聚到一起,直至最终形成一个混合的群落。

藏羚羊群的构成和数量根据性别和时期不同会有所变化。 雌性藏羚羊在1.5到2.5岁之间达到性成熟,经过7-8个月的怀孕期后一般在2-3岁之间产下第一胎。 幼仔在6月中下旬或7月末出生,每胎一仔。 交配期一般在11月末到12月之间,雄性藏羚羊一般需要保护10-20只雌性藏羚羊。

藏羚羊善于奔跑,最高时速可达80公里(50英里),寿命最长8年左右。

1990年藏羚羊的数量大约为100万只,1995年下降到 7.5万只。 以往可以发现1.5万只以上的藏羚羊群,现在数量大为减少。

状况
藏羚羊1996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易危物种。2000年列为濒危物种。藏羚羊从1979被列入CITES附录I。藏羚羊同时受到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一级重点保护,在没有许可情况下禁止狩猎和贸易。在印度,除寨模和克什米尔地区外特殊情况外,根据印度野生动物(保护)法,藏羚羊贸易也是明令禁止的。

http://www.77ew.com/article/zqsw/200605/article_5219.html

⑤ 〈斑羚飞渡〉中2级保护动物的斑羚为什么会被捕杀

由于近年来的动物保护政策,使得一些动物得以大量繁殖。
为了使其不至于过多而破坏生回态平衡,国家一般答会不定期或定期
实行有偿猎杀政策,即允许猎人进入保护区猎杀指定数量保护动物
这在国际上是通用的方法。
现在我国这项政策还不对国人开放,得到猎杀许可的都是外国人。

⑥ 所有动物的英文

所有动物的英文翻译是:all animals 想要掌握英语快速学习技巧或者知识,推荐报班跟着外教学英语,高频学习效果好,一节课不到20元。

体验免费试听课:【点击领取欧美外教一对一免费试听课】试听完之后,外教老师会做英语水平测试结果,把报告发给你,抓住提供的免费试听课机会。

阿卡索的外教都是来自于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老师是可以固定的,课程的价格不贵,一节课才20块钱左右,其实上课过程中很多学员表示外教老师很专业,不是随便拉来的老外。

希望可以帮到你啦!

想要找到合适英语培训机构,网络搜下“阿卡索vivi老师”即可。

网络搜下“阿卡索官网论坛”免费获取全网最齐全英语资源。

⑦ 斑羚简介

斑羚广泛地分布于中国和亚洲东部、南部等地,属于高山动物,常置身于孤峰悬崖之上。善于跳跃和攀登,在悬崖绝壁和深山幽谷之间奔走如履平川,也能纵身跳下10m 余深的深涧而安然无恙。但是,斑羚虽有肌肉发达的4 条长腿,极善跳跃,但也有极限。在水平方向,一般健壮的雄兽最多能跳出5m多远,而雌兽、幼仔和老年个体只能跳出4m左右。
中文学名: 斑羚
拉丁学名: Naemorhes goral
别称: 青羊、山羊、野山羊、岩羊、青山羊
二名法: Goral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哺乳纲
目: 偶蹄目
科: 牛科
亚科: 羊亚科
属: 斑羚属
分布区域: 东北、华北、西北、华南及西南诸省区

目录[隐藏]

外形特征
分布范围
生活环境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种群现状
致危因素
保护级别
亚种简介中华斑羚
赤斑羚
自然保护区
沈石溪《斑羚飞渡》外形特征
分布范围
生活环境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种群现状
致危因素
保护级别
亚种简介
中华斑羚 赤斑羚自然保护区沈石溪《斑羚飞渡》

[编辑本段]外形特征
体型大小如山羊,但无胡须。体长110~130厘米,肩高70厘米左右,体重40~50千克。眼睛大,向左右突出,没有眶下腺,耳朵较长。雌雄均具黑色短直的角,较短小,长15~20厘米,最长的记录为23.2厘米。角的基部靠得很近,相距仅有1~2厘米,自额骨长出后向后上方倾斜,角尖向后下方略微弯曲。角尖尖锐、光滑,其余部分具有10多个横棱,数目与年龄相关,横棱之间有浅而细的纵沟,但不割裂横棱。雌兽的角稍细,头部较狭而短,面部较宽,吻鼻部裸露区域较大,向后延伸到鼻孔以后。没有鬣毛,但从头部沿脊背有一条黑褐色背纹,喉部有白色或黄色的浅喉斑。四肢短而匀称,蹄狭窄而强健,有蹄腺。毛色随地区而有差异,一般为灰棕褐色,背部有褐色背纹,喉部有一块白斑。体毛厚密、松软且蓬松,通常呈灰褐色,但针毛的毛尖为黑褐色,远观时似有若隐若现的麻点,所以也有“麻羊”之称。尾巴短,鼠蹊部污白、棕白色。鼠鼷部有2对乳头,但没有鼠鼷腺。
[编辑本段]分布范围
在我国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南及西南诸省区;国外尚见于尼泊尔、印度、缅甸以及原苏联的西伯利亚。Ellerman和Morrison-Scott(1951)曾将斑羚分为 7个亚种,后Gloves和Grubb(1985) 将caudatus从中分出,成为一有效的种。斑羚 总起来说,在中国有分布的有(Wang,S. et al., 1966; Shackleton, 1997):华南亚种 N. g. arnouxianus (=N. caudatus griseus) 分布于中国中部地区,包括陕西南部、安徽南部、浙江南部、福建北部、江西东部、湖北、湖南、广东北部、贵州大部分地区和广西(Luo et al. 1985)西南亚种 N. g. griseus(=N. c. griseus) 分布于西藏高原东部边界的高原和中国西南地区,包括西藏东南部、青海东南部、甘肃东南部和陕西东南部、四川西部、湖北西部和云南东部。华中亚种 N. g. caudatus(= N. caudatus raddeanus) 分布于宁夏、山西、河北北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喜马拉雅亚种 N. g. goral(= N. g. hodgsoni) 仅分布于西藏南部边境的狭窄地带。
[编辑本段]生活环境
为典型的林栖兽类,栖息生境多样,从亚热带至北温带地区均有分布,斑羚可见于山地针叶林、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和山地常绿阔叶林,但未见于热带森林中。常在密林间的陡峭崖坡出没,并在崖石旁、岩洞或丛竹间的小道上隐蔽。一般数只或10多只一起活动,其活动范围多不超过林线上限。它栖居的山地一般都有林密谷深、陡峭险峻的特点。性情孤独,喜欢单独活动,或者结成2~3只的小群。冬天大多在阳光充足的山岩坡地晒太阳,夏季则隐身于树荫或岩崖下休息,其他季节常置身于孤峰悬崖之上。
[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生活于山地森林中,单独或成小群生活。多在早晨和黄昏觅食活动,一般在固定的范围内。极善于跳跃、攀登,在悬崖绝壁和深山幽谷之间奔走如履平川,即使纵身跳下10余米高的深涧也安然无恙。视觉、听觉极为灵敏,叫声似羊。受惊时常摇动两耳,以蹄跺地,发出“嘭,嘭”的响声,嘴里还发出尖锐的“嘘,嘘”声。如果危险临近,则迅速飞奔而逃。以各种青草和灌木的嫩枝叶、果实以及苔藓等为食。
[编辑本段]生长繁殖
斑羚于秋末冬初发情交配,雄兽之间以角相抵或用后肢站立、前肢搏击,争夺雌兽。雌兽的怀孕期为6~8个月左右,每胎产1仔,有时产2仔。哺乳期为2个月。1.5~2岁时性成熟。寿命为15~17年。由于乱捕滥猎,斑羚的数量日趋下降。斑羚 人工繁殖: 斑羚性怯胆小,属神经质型动物,从野外捕获而进行人工驯养具有一定难度。湖北十堰市某动物园近几年来先后从野外获得成年斑羚6只,经过驯化成活2只(1公1母),并自1998年开始繁殖,至今已成功繁殖5胎。
[编辑本段]种群现状
迄今对斑羚种群的现状尚未作过专项调查,全国储量难以估计。但据目前零星资料,获悉四川省在过去几十年间平均年产毛皮8000张(施白南、赵尔宓,1980),其中四川西部横断山区及川北为其重点产地,估计过去野生种群至少有2~3万只。目前西藏自治区约有2485只±629只(尹秉高、刘务林,1993);广西东北部山区的斑羚,其种群数量均十分稀少(全国强、李思华,1988);本种曾记载于广东北部山地,但从50年代始的历次考察中均未获过标本,说明数量十分稀少(徐龙辉、吴屏英等,1989)。浙江和安徽地区也已难见到。至于东北和华北地区的种群数量情况迄今不详。 据初步统计,现有20余处的自然保护区栖居着斑羚,它们可值此得到较好的保护: 1、华南亚种在佛坪保护区(陕西)得到较好的保护,另外在至少十个保护区有其踪迹,包括,九连山保护区和武夷山保护区(江西);花坪保护区、千家洞保护区、寿城保护区、西岭山保护区和银锭山保护区(广西);梵净山保护区(贵州);太白山保护区(陕西)等。斑羚 2、灰斑羚出现在墨脱和Xiaca保护区(西藏);白水江和头二三滩保护区(甘肃);白河、蜂桶寨、黄龙寺、九寨沟、喇叭河、马边大风顶、塘家河铁布、王朗、卧龙和小寨子沟保护区(四川);神农架保护区(湖北);哀牢山、白马雪山、大围山、大雪山、高黎贡山、黄连山、南滚河、铜壁关和玉龙哈巴雪山保护区(云南)等。 3、华中亚种在其分布区的大部分保护区都可见到,例如镜泊湖和茂山保护区(黑龙江);长白山和左家保护区(吉林)等。 4、喜马拉雅亚种在与尼泊尔交界的边境的珠峰保护区得到保护。
[编辑本段]致危因素
斑羚栖于森林中,由于过去的林木被大量砍伐、导致适宜栖息地不断丧失,生存空间日益缩减、分割,这是主要的致危因素。自1962年起,国家主管野生动物的有关部门已把斑羚列为保护动物,但因宣传教育不够,当地猎民为获取其肉、皮和制药的原料而大量捕杀,这是造成野生种群日渐稀少的另一原因。例如每年仅陕西省就收购灰斑羚的皮毛1,200元~1,300元/张(Zhen, 1984),自60年代到80年代,本种一直被列为受保护的种类,但执法不力。
[编辑本段]保护级别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一级 生效年代:1989年 CITES濒危等级:附录I 生效年代:1997年 IUCN濒危等级:未列入 生效年代:1996年 IUCN濒危等级: 生效年代:2003年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易危 生效年代:1996年 现为国家2级保护动物
[编辑本段]亚种简介
中华斑羚
别名 青羊、山羊 学名 Naemorhes goral 英文名 goral 牛科 Bovidae 分布 东北、华北、西南、华南等地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体大小如山羊,但无胡须。体长110-130厘米,肩高70百米左右,体重40-50千克。雌雄均具黑色短直的角,长15-20厘米。四肢短而匀称,蹄狭窄而强健。毛色随地区而有差异,一般为灰棕褐色,背部有褐色背纹,喉部有一块白斑。 生活于山地森林中,单独或成小群生活。多在早晨和黄昏活动,极善于在悬崖峭壁上跳跃、攀登,视觉和听觉也很敏锐。以各种青草和灌木的嫩枝叶、果实等为食。秋末冬初发情交配。孕期6个月左右,每胎1仔,有时产2仔。
赤斑羚
别名:红青羊、红山羊、红斑羚 学名:Naemorhes cranbrooki 英文名: red goral 分类:牛科(Bbvidae)、斑羚属 分布范围:赤斑羚在国外分布于缅甸和印度的阿萨姆邦,我国境内直至1973年才发现,分布于西藏波密、易贡、察隅、米林、墨脱、林芝和云南贡山等地。 外形特征:体长95~105厘米,肩高60~70厘米,体重为20千克左右。四肢粗壮,蹄子较大。雌雄均具一对黑色角,短而圆,向上后方倾斜,基部有环棱。体型与斑羚相似,但头部、颈、体背以及四肢(除外侧上段污白色外)均为红棕色,腹面黄褐色,体侧稍显浅淡。上、下唇灰白色。尾巴较短,褐黑色,长度不超过10厘米。 生活习性:赤斑羚为典型的林栖动物,终年栖息于海拔1500~4000米之间的高山、亚高山常绿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内,喜欢在山势险峻、水急林密、巨岩陡坡的深山峡谷地区活动,宽大的蹄子适于攀登,能在悬崖峭壁上奔跑跳跃,如履平地。早晨和下午活动较多,一般成对或几只结成小群,外出觅食和饮水,主要以草本植物和树叶等为食。中午大多在隐蔽的石板上休息。性情机警,活动前先要在四处窥探,确认没有危险才慢步前进,一旦受惊便立即窜入附近的隐蔽处躲藏起来,很少作长距离的奔逃。 生长繁殖:赤斑羚一般在11~12月份发情,雌兽的表现为活动迟钝,愿意接受雄兽的嗅闻,高潮时每天接受爬跨10~15次。雌兽的怀孕期为6个月左右,此时乳房开始膨大,周围的被毛变稀,喜欢休息。分娩大多在翌年5~6月份,时间需要1个小时左右。幼仔出生后即可站立、吃奶,100天以后能够独立生活。 保护级别:目前,我国的赤斑羚总数仅有1500只左右,但是因为赤斑羚肉味鲜美、毛色艳丽和皮质柔软,1980年后每年猎杀的赤斑羚就高达150只以上,所以亟待加强宣传教育和积极保护,使乱捕滥猎的现象得以控制。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编辑本段]自然保护区
林芝东久赤斑羚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动物类型,面积2.3万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赤斑羚等珍稀动物及生态系统。保护区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背后,位于川藏公路干线上,距拉萨500公里,距林芝地区行署驻地八一镇约97公里。林芝东久赤斑羚自治区 以保护赤斑羚等野生动物及其生态环境为目的的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端,加拉白垒峰北坡,东久河流域南岸。1985年建立,保护区属高山峡谷地貌,山高谷深,水流湍急,森林茂密,有冰峰雪岭,也有溪流瀑布,具有完整的山地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平均坡度50°以上,坡面物质移动强烈,局部地区山崩、雪崩、滑坡、泥石流等物理地质现象频繁发生。冰川类型为海洋性冰川。年降水量达900毫米以上,年均相对湿度70%左右,年均温8.5℃。特有的自然地理和气候环境造就了保护区茂密的原始森林植被,垂直分布系列明显。海拔2500米左右河谷为植被基带,有部分通麦栎和西藏箭竹等组成的常绿阔叶林带;海拔2500~3500米是以林芝云杉林为主的地带;海拔3500~4100米之间分布了急尖长苞冷杉林;海拔4100米以上是高山灌丛草甸带,由雪层杜鹃、藏十柳等矮灌丛组成;海拔4500~4800米多流石滩,主要有雪莲花属、矮垂头菊等;海拔5200米以上为雪线。保护区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动物的垂直分布呈现古北界与东洋界并存的现象。除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赤斑羚外,还有云豹、熊猴、黑熊、小熊猫、小爪水獭、大灵猫、麝、岩羊、大绯胸鹦鹉、藏马鸡等。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0种,二级保护动物40种,珍稀植物5种。赤斑羚是珍稀保护动物之一,1973年在西藏首次发现,其分布区域十分狭小,西藏境内赤斑羚总数不足1500只。因此,该保护区已成为赤斑羚的保护基地。
[编辑本段]沈石溪《斑羚飞渡》
我们狩猎队分成好几个小组,在猎狗的帮助下,把七八十只斑羚逼到戛洛山的伤心崖上。 伤心崖是戛洛山上的一座山峰,像被一把利斧从中间剖开,从山底下的流沙河抬头往上看,宛如一线天,其实隔河对峙的两座山峰相距约六米左右,两座山都是笔直的绝壁。斑羚虽有肌腿发达的四米长腿,极善跳跃,是食草类动物中的跳远冠军,但就像人跳远有极限一样,在同一水平线上,健壮的公斑羚最多只能跳出五米远的成绩,母斑羚、小斑羚和老斑羚只能跳四米左右,而能一跳跳过六米宽的山洞的超级斑羚还没有生出来呢。斑羚 开始,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蹿跳。有一只老斑羚不知是老眼昏花没测准距离,还是故意要逞能,竟退后十几步一阵快速助跑奋力起跳,想跳过六米宽的山涧,结果在离对面山峰还有一米多的空中哀咩一声,像颗流星似的笔直坠落下去,好一会儿,悬崖下才传来扑通的落水声。 过了一会儿,斑羚群渐渐安静下来,所有的眼光集中在一只身材特别高大、毛色深棕油光水滑的公斑羚身上,似乎在等候这只公斑羚拿出使整个种群能免遭灭绝的好办法来。毫无疑问,这只公斑羚是这群斑羚的头羊,它头上的角像两把镰刀。镰刀头羊神态庄重地沿着悬崖巡视了一圈,抬头仰望雨后湛蓝的苍穹,悲哀地咩了数声,表示自己也无能为力。 斑羚群又骚动起来。这时,被雨洗得一尘不染的天空突然出现一道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另一头飞越山涧,连着对面那座山峰,就像突然间架起了一座美丽的天桥。斑羚们凝望着彩虹,有一头发黑色的母斑羚举步向彩虹走去,神情飘渺,似乎已进入了某种幻觉状态。也许,它们确实因为神经高度紧张而误以为那道虚幻的彩虹是一座实实在在的桥,可以通向生的彼岸。 灰黑色母斑羚的身体已经笼罩在彩虹炫目的斑斓光谱里,眼看就要一脚踩进深渊去,突然,镰刀头羊“咩——咩”发出吼叫,这叫声与我平常听到的羊叫迥然不同,没有柔和的颤音,没有甜腻的媚态,也没有绝望的叹息,音调虽然也保持了羊一贯的平和,但沉郁有力,透露出某种坚定不移的决心。 事后我想,镰刀头羊之所以在关键时刻想出那么一个挽救种群生存的绝妙办法,或许就是受了那道彩虹的神秘启示,我总觉得彩虹那七彩光斑似乎与后来发生的斑羚群的飞渡有一种美学上的沟通。 随着镰刀头羊的那声吼叫,灰黑色母斑羚如梦初醒,从悬崖边缘退了回来。 随着镰刀头羊的那声吼叫,整个斑羚群迅速分成两拨,老年斑羚为一拨,年轻班羚为一拨。在老年斑羚队伍里,有公斑羚,也有母斑羚;在年轻斑羚队伍里,年龄参差不齐,有身强力壮的中年斑羚,有刚刚踏进成年行列的大斑羚,也有稚气未脱的小斑羚。两拨分开后,老年斑羚的数量比年轻斑羚那拨少十来只。镰刀头羊本来站在年轻斑羚那拨里,眼光在两拨斑羚间转了几个来回,悲怆地轻咩了一声,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老年斑羚那一拨去了。有几只中年公斑羚跟随着镰刀头羊,也自动从年轻斑羚那拨里走出来,归进老年斑羚的队伍。这么一倒腾,两拨斑羚的数量大致均衡了。 就在这时,我看见,从那拨老斑羚里走出一只公斑羚来。公斑羚朝那拔年轻斑羚示意性地咩了一声,一只半大的斑羚应声走了出来。一老一少走到伤心崖,后退了几步,突然,半大的斑羚朝前飞奔起来,差不多同时,老斑羚也扬蹄快速助跑,半大的斑羚跑到悬崖边缘,纵身一跃,朝山涧对面跳去;老斑羚紧跟在半大斑羚后面,头一勾,也从悬崖上蹿跃出去;这一老一少跳跃的时间稍分先后,跳跃的幅度也略有差异,半大斑羚角度稍偏高些,老斑羚角度稍偏低些,等于是一前二后,一高一低。我吃了一惊,怎么,自杀也要老少结成对子,一对一对去死吗?这只半大斑羚和这只老斑羚除非插上翅膀,否则绝对不可能跳到对面那座山崖上去!突然,一个我做梦都无法想象的镜头出现了,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老斑羚的跳跃能力显然要比半大斑羚略胜一筹,当它的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蹄下时,刚好处在跳跃弧线的最高点,就像两艘宇宙飞船在空中完成了对接一样,半大斑羚的四只蹄子在老斑羚宽阔结实的背上猛蹬了一下,就像踏在一块跳板上,它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奇迹般的再度升高。而老斑羚就像燃料已输送完了的火箭残壳,自动脱离宇宙飞船,不,比火箭残壳更悲惨,在半大斑羚的猛力踢蹬下,像只突然断翅的鸟笔直坠落下去。这半大斑羚的第二次跳跃力度虽然远不如第一次,高度也只有地面跳跃的一半,但足够跨越剩下的最后两米路程了。瞬间,只见半大斑羚轻巧地落在对面山峰上,兴奋地咩叫一声,钻到磐石后面不见了。 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在山洞上空画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 山洞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比较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死亡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为自己调换位置。 它们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通一条生存的道路。 绝大部分老斑羚,都用高超的跳跃技艺,帮助年轻斑羚平安地飞渡到对岩的山峰,只有一头衰老的母斑羚,在和一只小斑羚空中衔接时,大概力不从心,没能让小班羚精确地踩上自己的背,结果一老一小一起坠进深渊。 我没想到,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群竟然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我没想到,老斑羚们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 我看得目瞪口呆,所有的猎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连狗也惊讶地张大嘴,长长的舌头拖出嘴外,停止了吠叫。 伤心崖上最后只剩下那只成功地指挥了这群斑羚集体飞渡的镰刀头羊。这群斑羚不是偶数,恰恰是奇数,镰刀头羊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既没有年轻的斑羚需要它做空中垫脚石飞到对岸去,也没有谁来帮它飞渡。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 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⑧ 斑羚百科

斑羚
网络名片
斑羚广泛地分布于中国和亚洲东部、南部等地,属于高山动物,常置身于孤峰悬崖之上。善于跳跃和攀登,在悬崖绝壁和深山幽谷之间奔走如履平川,也能纵身跳下10m 余深的深涧而安然无恙。但是,斑羚虽有肌肉发达的4 条长腿,极善跳跃,但也有极限。在水平方向,一般健壮的雄兽最多能跳出5m多远,而雌兽、幼仔和老年个体只能跳出4m左右。

中文学名: 斑羚
拉丁学名: Naemorhes goral
别称: 青羊、山羊、野山羊、岩羊、青山羊
二名法: Goral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哺乳纲
目: 偶蹄目
科: 牛科
亚科: 羊亚科
属: 斑羚属
分布区域: 东北、华北、西北、华南及西南诸省区

目录

外形特征
分布范围
生活环境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种群现状
致危因素
保护级别
亚种简介中华斑羚
赤斑羚
自然保护区
沈石溪《斑羚飞渡》外形特征
分布范围
生活环境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种群现状
致危因素
保护级别
亚种简介
中华斑羚 赤斑羚自然保护区沈石溪《斑羚飞渡》展开

编辑本段外形特征
体型大小如山羊,但无胡须。体长110~130厘米,肩高70厘米左右,体重40~50千克。眼睛大,向左右突出,没有眶下腺,耳朵较长。雌雄均具黑色短直的角,较短小,长15~20厘米,最长的记录为23.2厘米。角的基部靠得很近,相距仅有1~2厘米,自额骨长出后向后上方倾斜,角尖向后下方略微弯曲。角尖尖锐、光滑,其余部分具有10多个横棱,数目与年龄相关,横棱之间有浅而细的纵沟,但不割裂横棱。雌兽的角稍细,头部较狭而短,面部较宽,吻鼻部裸露区域较大,向后延伸到鼻孔以后。没有鬣毛,但从头部沿脊背有一条黑褐色背纹,喉部有白色或黄色的浅喉斑。四肢短而匀称,蹄狭窄而强健,有蹄腺。毛色随地区而有差异,一般为灰棕褐色,背部有褐色背纹,喉部有一块白斑。体毛厚密、松软且蓬松,通常呈灰褐色,但针毛的毛尖为黑褐色,远观时似有若隐若现的麻点,所以也有“麻羊”之称。尾巴短,鼠蹊部污白、棕白色。鼠鼷部有2对乳头,但没有鼠鼷腺。
编辑本段分布范围
在我国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南及西南诸省区;国外尚见于尼泊尔、印度、缅甸以及原苏联的西伯利亚。Ellerman和Morrison-Scott(1951)曾将斑羚分为 7个亚种,后Gloves和Grubb(1985) 将caudatus从中分出,成为一有效的种。 斑羚
总起来说,在中国有分布的有(Wang,S. et al., 1966; Shackleton, 1997):华南亚种 N. g. arnouxianus (=N. caudatus griseus) 分布于中国中部地区,包括陕西南部、安徽南部、浙江南部、福建北部、江西东部、湖北、湖南、广东北部、贵州大部分地区和广西(Luo et al. 1985)西南亚种 N. g. griseus(=N. c. griseus) 分布于西藏高原东部边界的高原和中国西南地区,包括西藏东南部、青海东南部、甘肃东南部和陕西东南部、四川西部、湖北西部和云南东部。华中亚种 N. g. caudatus(= N. caudatus raddeanus) 分布于宁夏、山西、河北北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喜马拉雅亚种 N. g. goral(= N. g. hodgsoni) 仅分布于西藏南部边境的狭窄地带。
编辑本段生活环境
为典型的林栖兽类,栖息生境多样,从亚热带至北温带地区均有分布, 斑羚
可见于山地针叶林、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和山地常绿阔叶林,但未见于热带森林中。常在密林间的陡峭崖坡出没,并在崖石旁、岩洞或丛竹间的小道上隐蔽。一般数只或10多只一起活动,其活动范围多不超过林线上限。它栖居的山地一般都有林密谷深、陡峭险峻的特点。性情孤独,喜欢单独活动,或者结成2~3只的小群。冬天大多在阳光充足的山岩坡地晒太阳,夏季则隐身于树荫或岩崖下休息,其他季节常置身于孤峰悬崖之上。
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生活于山地森林中,单独或成小群生活。多在早晨和黄昏觅食活动,一般在固定的范围内。极善于跳跃、攀登,在悬崖绝壁和深山幽谷之间奔走如履平川,即使纵身跳下10余米高的深涧也安然无恙。视觉、听觉极为灵敏,叫声似羊。受惊时常摇动两耳,以蹄跺地,发出“嘭,嘭”的响声,嘴里还发出尖锐的“嘘,嘘”声。如果危险临近,则迅速飞奔而逃。以各种青草和灌木的嫩枝叶、果实以及苔藓等为食。
编辑本段生长繁殖
斑羚于秋末冬初发情交配,雄兽之间以角相抵或用后肢站立、前肢搏击,争夺雌兽。雌兽的怀孕期为6~8个月左右,每胎产1仔,有时产2仔。哺乳期为2个月。1.5~2岁时性成熟。寿命为15~17年。由于乱捕滥猎,斑羚的数量日趋下降。 斑羚
人工繁殖: 斑羚性怯胆小,属神经质型动物,从野外捕获而进行人工驯养具有一定难度。湖北十堰市某动物园近几年来先后从野外获得成年斑羚6只,经过驯化成活2只(1公1母),并自1998年开始繁殖,至今已成功繁殖5胎。
编辑本段种群现状
迄今对斑羚种群的现状尚未作过专项调查,全国储量难以估计。但据目前零星资料,获悉四川省在过去几十年间平均年产毛皮8000张(施白南、赵尔宓,1980),其中四川西部横断山区及川北为其重点产地,估计过去野生种群至少有2~3万只。目前西藏自治区约有2485只±629只(尹秉高、刘务林,1993);广西东北部山区的斑羚,其种群数量均十分稀少(全国强、李思华,1988);本种曾记载于广东北部山地,但从50年代始的历次考察中均未获过标本,说明数量十分稀少(徐龙辉、吴屏英等,1989)。浙江和安徽地区也已难见到。至于东北和华北地区的种群数量情况迄今不详。 据初步统计,现有20余处的自然保护区栖居着斑羚,它们可值此得到较好的保护: 1、华南亚种在佛坪保护区(陕西)得到较好的保护,另外在至少十个保护区有其踪迹,包括,九连山保护区和武夷山保护区(江西);花坪保护区、千家洞保护区、寿城保护区、西岭山保护区和银锭山保护区(广西);梵净山保护区(贵州);太白山保护区(陕西)等。 斑羚
2、灰斑羚出现在墨脱和Xiaca保护区(西藏);白水江和头二三滩保护区(甘肃);白河、蜂桶寨、黄龙寺、九寨沟、喇叭河、马边大风顶、塘家河铁布、王朗、卧龙和小寨子沟保护区(四川);神农架保护区(湖北);哀牢山、白马雪山、大围山、大雪山、高黎贡山、黄连山、南滚河、铜壁关和玉龙哈巴雪山保护区(云南)等。 3、华中亚种在其分布区的大部分保护区都可见到,例如镜泊湖和茂山保护区(黑龙江);长白山和左家保护区(吉林)等。 4、喜马拉雅亚种在与尼泊尔交界的边境的珠峰保护区得到保护。
编辑本段致危因素
斑羚栖于森林中,由于过去的林木被大量砍伐、导致适宜栖息地不断丧失,生存空间日益缩减、分割,这是主要的致危因素。自1962年起,国家主管野生动物的有关部门已把斑羚列为保护动物,但因宣传教育不够,当地猎民为获取其肉、皮和制药的原料而大量捕杀,这是造成野生种群日渐稀少的另一原因。例如每年仅陕西省就收购灰斑羚的皮毛1,200元~1,300元/张(Zhen, 1984),自60年代到80年代,本种一直被列为受保护的种类,但执法不力。
编辑本段保护级别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一级 生效年代:1989年 CITES濒危等级:附录I 生效年代:1997年 IUCN濒危等级:未列入 生效年代:1996年 IUCN濒危等级: 生效年代:2003年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易危 生效年代:1996年 现为国家2级保护动物
编辑本段亚种简介
中华斑羚
别名 青羊、山羊 学名 Naemorhes goral 英文名 goral 牛科 Bovidae 分布 东北、华北、西南、华南等地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体大小如山羊,但无胡须。体长110-130厘米,肩高70百米左右,体重40-50千克。雌雄均具黑色短直的角,长15-20厘米。四肢短而匀称,蹄狭窄而强健。毛色随地区而有差异,一般为灰棕褐色,背部有褐色背纹,喉部有一块白斑。 生活于山地森林中,单独或成小群生活。多在早晨和黄昏活动,极善于在悬崖峭壁上跳跃、攀登,视觉和听觉也很敏锐。以各种青草和灌木的嫩枝叶、果实等为食。秋末冬初发情交配。孕期6个月左右,每胎1仔,有时产2仔。
赤斑羚
别名:红青羊、红山羊、红斑羚 学名:Naemorhes cranbrooki 英文名: red goral 分类:牛科(Bbvidae)、斑羚属 分布范围:赤斑羚在国外分布于缅甸和印度的阿萨姆邦,我国境内直至1973年才发现,分布于西藏波密、易贡、察隅、米林、墨脱、林芝和云南贡山等地。 外形特征:体长95~105厘米,肩高60~70厘米,体重为20千克左右。四肢粗壮,蹄子较大。雌雄均具一对黑色角,短而圆,向上后方倾斜,基部有环棱。体型与斑羚相似,但头部、颈、体背以及四肢(除外侧上段污白色外)均为红棕色,腹面黄褐色,体侧稍显浅淡。上、下唇灰白色。尾巴较短,褐黑色,长度不超过10厘米。 生活习性:赤斑羚为典型的林栖动物,终年栖息于海拔1500~4000米之间的高山、亚高山常绿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内,喜欢在山势险峻、水急林密、巨岩陡坡的深山峡谷地区活动,宽大的蹄子适于攀登,能在悬崖峭壁上奔跑跳跃,如履平地。早晨和下午活动较多,一般成对或几只结成小群,外出觅食和饮水,主要以草本植物和树叶等为食。中午大多在隐蔽的石板上休息。性情机警,活动前先要在四处窥探,确认没有危险才慢步前进,一旦受惊便立即窜入附近的隐蔽处躲藏起来,很少作长距离的奔逃。 生长繁殖:赤斑羚一般在11~12月份发情,雌兽的表现为活动迟钝,愿意接受雄兽的嗅闻,高潮时每天接受爬跨10~15次。雌兽的怀孕期为6个月左右,此时乳房开始膨大,周围的被毛变稀,喜欢休息。分娩大多在翌年5~6月份,时间需要1个小时左右。幼仔出生后即可站立、吃奶,100天以后能够独立生活。 保护级别:目前,我国的赤斑羚总数仅有1500只左右,但是因为赤斑羚肉味鲜美、毛色艳丽和皮质柔软,1980年后每年猎杀的赤斑羚就高达150只以上,所以亟待加强宣传教育和积极保护,使乱捕滥猎的现象得以控制。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编辑本段自然保护区
林芝东久赤斑羚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动物类型,面积2.3万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赤斑羚等珍稀动物及生态系统。保护区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背后,位于川藏公路干线上,距拉萨500公里,距林芝地区行署驻地八一镇约97公里。 林芝东久赤斑羚自治区
以保护赤斑羚等野生动物及其生态环境为目的的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端,加拉白垒峰北坡,东久河流域南岸。1985年建立,保护区属高山峡谷地貌,山高谷深,水流湍急,森林茂密,有冰峰雪岭,也有溪流瀑布,具有完整的山地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平均坡度50°以上,坡面物质移动强烈,局部地区山崩、雪崩、滑坡、泥石流等物理地质现象频繁发生。冰川类型为海洋性冰川。年降水量达900毫米以上,年均相对湿度70%左右,年均温8.5℃。特有的自然地理和气候环境造就了保护区茂密的原始森林植被,垂直分布系列明显。海拔2500米左右河谷为植被基带,有部分通麦栎和西藏箭竹等组成的常绿阔叶林带;海拔2500~3500米是以林芝云杉林为主的地带;海拔3500~4100米之间分布了急尖长苞冷杉林;海拔4100米以上是高山灌丛草甸带,由雪层杜鹃、藏十柳等矮灌丛组成;海拔4500~4800米多流石滩,主要有雪莲花属、矮垂头菊等;海拔5200米以上为雪线。保护区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动物的垂直分布呈现古北界与东洋界并存的现象。除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赤斑羚外,还有云豹、熊猴、黑熊、小熊猫、小爪水獭、大灵猫、麝、岩羊、大绯胸鹦鹉、藏马鸡等。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0种,二级保护动物40种,珍稀植物5种。赤斑羚是珍稀保护动物之一,1973年在西藏首次发现,其分布区域十分狭小,西藏境内赤斑羚总数不足1500只。因此,该保护区已成为赤斑羚的保护基地。
编辑本段沈石溪《斑羚飞渡》
我们狩猎队分成好几个小组,在猎狗的帮助下,把七八十只斑羚逼到戛洛山的伤心崖上。 伤心崖是戛洛山上的一座山峰,像被一把利斧从中间剖开,从山底下的流沙河抬头往上看,宛如一线天,其实隔河对峙的两座山峰相距约六米左右,两座山都是笔直的绝壁。斑羚虽有肌腿发达的四米长腿,极善跳跃,是食草类动物中的跳远冠军,但就像人跳远有极限一样,在同一水平线上,健壮的公斑羚最多只能跳出五米远的成绩,母斑羚、小斑羚和老斑羚只能跳四米左右,而能一跳跳过六米宽的山洞的超级斑羚还没有生出来呢。 斑羚
开始,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蹿跳。有一只老斑羚不知是老眼昏花没测准距离,还是故意要逞能,竟退后十几步一阵快速助跑奋力起跳,想跳过六米宽的山涧,结果在离对面山峰还有一米多的空中哀咩一声,像颗流星似的笔直坠落下去,好一会儿,悬崖下才传来扑通的落水声。 过了一会儿,斑羚群渐渐安静下来,所有的眼光集中在一只身材特别高大、毛色深棕油光水滑的公斑羚身上,似乎在等候这只公斑羚拿出使整个种群能免遭灭绝的好办法来。毫无疑问,这只公斑羚是这群斑羚的头羊,它头上的角像两把镰刀。镰刀头羊神态庄重地沿着悬崖巡视了一圈,抬头仰望雨后湛蓝的苍穹,悲哀地咩了数声,表示自己也无能为力。 斑羚群又骚动起来。这时,被雨洗得一尘不染的天空突然出现一道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另一头飞越山涧,连着对面那座山峰,就像突然间架起了一座美丽的天桥。斑羚们凝望着彩虹,有一头发黑色的母斑羚举步向彩虹走去,神情飘渺,似乎已进入了某种幻觉状态。也许,它们确实因为神经高度紧张而误以为那道虚幻的彩虹是一座实实在在的桥,可以通向生的彼岸。 灰黑色母斑羚的身体已经笼罩在彩虹炫目的斑斓光谱里,眼看就要一脚踩进深渊去,突然,镰刀头羊“咩——咩”发出吼叫,这叫声与我平常听到的羊叫迥然不同,没有柔和的颤音,没有甜腻的媚态,也没有绝望的叹息,音调虽然也保持了羊一贯的平和,但沉郁有力,透露出某种坚定不移的决心。 事后我想,镰刀头羊之所以在关键时刻想出那么一个挽救种群生存的绝妙办法,或许就是受了那道彩虹的神秘启示,我总觉得彩虹那七彩光斑似乎与后来发生的斑羚群的飞渡有一种美学上的沟通。 随着镰刀头羊的那声吼叫,灰黑色母斑羚如梦初醒,从悬崖边缘退了回来。 随着镰刀头羊的那声吼叫,整个斑羚群迅速分成两拨,老年斑羚为一拨,年轻班羚为一拨。在老年斑羚队伍里,有公斑羚,也有母斑羚;在年轻斑羚队伍里,年龄参差不齐,有身强力壮的中年斑羚,有刚刚踏进成年行列的大斑羚,也有稚气未脱的小斑羚。两拨分开后,老年斑羚的数量比年轻斑羚那拨少十来只。镰刀头羊本来站在年轻斑羚那拨里,眼光在两拨斑羚间转了几个来回,悲怆地轻咩了一声,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老年斑羚那一拨去了。有几只中年公斑羚跟随着镰刀头羊,也自动从年轻斑羚那拨里走出来,归进老年斑羚的队伍。这么一倒腾,两拨斑羚的数量大致均衡了。 就在这时,我看见,从那拨老斑羚里走出一只公斑羚来。公斑羚朝那拔年轻斑羚示意性地咩了一声,一只半大的斑羚应声走了出来。一老一少走到伤心崖,后退了几步,突然,半大的斑羚朝前飞奔起来,差不多同时,老斑羚也扬蹄快速助跑,半大的斑羚跑到悬崖边缘,纵身一跃,朝山涧对面跳去;老斑羚紧跟在半大斑羚后面,头一勾,也从悬崖上蹿跃出去;这一老一少跳跃的时间稍分先后,跳跃的幅度也略有差异,半大斑羚角度稍偏高些,老斑羚角度稍偏低些,等于是一前二后,一高一低。我吃了一惊,怎么,自杀也要老少结成对子,一对一对去死吗?这只半大斑羚和这只老斑羚除非插上翅膀,否则绝对不可能跳到对面那座山崖上去!突然,一个我做梦都无法想象的镜头出现了,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老斑羚的跳跃能力显然要比半大斑羚略胜一筹,当它的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蹄下时,刚好处在跳跃弧线的最高点,就像两艘宇宙飞船在空中完成了对接一样,半大斑羚的四只蹄子在老斑羚宽阔结实的背上猛蹬了一下,就像踏在一块跳板上,它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奇迹般的再度升高。而老斑羚就像燃料已输送完了的火箭残壳,自动脱离宇宙飞船,不,比火箭残壳更悲惨,在半大斑羚的猛力踢蹬下,像只突然断翅的鸟笔直坠落下去。这半大斑羚的第二次跳跃力度虽然远不如第一次,高度也只有地面跳跃的一半,但足够跨越剩下的最后两米路程了。瞬间,只见半大斑羚轻巧地落在对面山峰上,兴奋地咩叫一声,钻到磐石后面不见了。 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在山洞上空画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 山洞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比较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死亡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为自己调换位置。 它们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通一条生存的道路。 绝大部分老斑羚,都用高超的跳跃技艺,帮助年轻斑羚平安地飞渡到对岩的山峰,只有一头衰老的母斑羚,在和一只小斑羚空中衔接时,大概力不从心,没能让小班羚精确地踩上自己的背,结果一老一小一起坠进深渊。 我没想到,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群竟然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我没想到,老斑羚们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 我看得目瞪口呆,所有的猎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连狗也惊讶地张大嘴,长长的舌头拖出嘴外,停止了吠叫。 伤心崖上最后只剩下那只成功地指挥了这群斑羚集体飞渡的镰刀头羊。这群斑羚不是偶数,恰恰是奇数,镰刀头羊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既没有年轻的斑羚需要它做空中垫脚石飞到对岸去,也没有谁来帮它飞渡。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 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⑨ 羚羊车仪表右边的红色英文指示灯常亮

指示灯常亮
The indicator light is always on.

阅读全文

与红斑羚的英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整形医师严新 浏览:466
水泡茶花 浏览:53
下巴整形手术后 浏览:171
激素皮炎的红血丝 浏览:564
舒淇皮肤过敏照片 浏览:13
专科整形整容医院 浏览:352
治疗荨麻疹的药物图片 浏览:193
大连皮肤病医院招聘信息 浏览:661
美容院解压 浏览:26
武汉整形医院艺星 浏览:208
男性生殖疱疹吃什么药 浏览:355
神经性皮炎偏方不复发 浏览:362
水泡不挑破多久好 浏览:674
肛门边疱疹 浏览:177
美容院怎么弄芦荟鲜汁 浏览:497
大都会美容美发民生大街店 浏览:894
生完宝宝皮肤特别黑 浏览:252
1祛黄褐斑的方法 浏览:977
闭口粉刺和螨虫的区别 浏览:661
水泡边框 浏览: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