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鉴別精品绿端砚
端砚(ān yàn)诞生在唐代初期广东肇庆(古称端州),古来已十分名贵,更因几大名坑砚材枯竭封坑,砚资源越来越少。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好的端砚,无论是酷暑,或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古人有"呵气研墨"之说。
绿端砚如何鉴别:
一,是“看材料”,主要看砚台材质,品相,工艺和铭文。
二,“摸他的身体,”好砚台,抚摸着,给人润滑细腻的感觉,就像一个孩子的皮肤。此外,一个好的砚台会给人凉爽的感觉。
三,“权衡自己的体重,”手的重量掂掂砚,砚台相同尺寸,重量与手的承受重量刚刚好。
四,“听他的声音,”用手指,轻轻拍打砚台有清脆的“镗镗镗”金属声是首选的轻弹,以竹音为佳,如果发出金属声,那是下品。
五,在墨石洗,恢复其本来面目“洗自己的墨水”这里指的是磨痕,很容易看是否有损坏或修理烟台场景。
⑵ 如何分辨端砚
一、看颜色
端砚中,石色紫中带蓝是最好的,在阳光下或放在水中看石色最为明显突出,其次是紫带青和紫带赤。除紫色外,还有白、青、绿等颜色。
二、观石质
一般选购端砚先由质开始,好的端砚石质可永远保值,石质细润、坚实的为佳。
三、感重量
端石为沉积岩轻重适中,上手时有滋润之感;若感到太轻或太沉重,有枯燥之感觉,均有伪品之嫌。
四、听声音
端砚叩之声音较小且闷哑,不像其他石砚叩之声音带脆带响。
五、用指按
用手指按砚台1秒钟,端砚上就会有“水汽”形成的手指痕迹。
六、哈气
靠近端砚哈一口气,砚上就会凝聚一薄水层,用指一摸可见凝聚水的多寡。
⑶ 方端砚和歙砚是什么
端砚,由来就是中国"文房四宝"中的极品。它的历史悠久,石质优良,雕刻精美。
中国古代四大名砚之一。
在唐代初期广东肇庆(古称端州)东郊羚羊峡栏柯山的端溪一带,就出现了依靠采砚石、生产端砚为生的劳动者。这里,滚滚东流的西江水,穿峡而过,直奔南海。夹岸丛山峻岭,气势磅礴,重岩叠翠。端砚名坑中的水岩(老坑)、坑仔岩、麻子坑、朝天岩、古塔岩、宣德岩......就错落的分布在这风景如画的环境中。生产的端砚慢慢地成了肇庆独有的工艺美术品;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并得到达官贵人和帝王将相的赏识。宋朝开始把端砚列为“贡品”,蜚声中外。
端砚之所以名贵,除了石质特别幼嫩、纯净、细腻、滋润、坚实、严密,制成的端砚具有呵气可研墨、发墨不损毫、冬天不结冰的特色外。还与其开采、制作的艰辛有关。一方端砚的闻世,要经过从探测、开凿、运输、选料、整璞、设计、雕刻、打磨、洗涤、配装等十多种艰辛而精细的工序。采砚石无法用机械化操作,只能以手工为主。历代采石工人都是按石脉走向,顺其自然向深层采掘,从接缝处下凿。采出来的砚石如能有三、四成可用,已属难得。坑道向下倾斜、曲折蜿蜒,工人进出要下蹲弯腰,有些地段仅能容一人裸体匍匐爬行。古人云:“老坑匍匐仔坑斜,采石人同隔世赊。刈取紫云烦镂削,千金一砍未为奢。”
加上历代制砚艺人的精雕细作,使其造型式样多姿多彩,由初唐的实用型逐渐提高到明清时期的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高度,步入了民族工艺美术的行列。现在已成为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闻名遐迩。使来肇庆观光的中外游客无不以拥有一方工艺精湛、多姿多彩的端砚为荣。
歙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是砚史上与端砚齐名的珍品。以砚石在古歙州府治加工和集散而得名。歙砚始于唐代。北唐积<<歙州砚谱>>载:婺源砚在“唐开元中,猎人叶氏逐兽至长城里,见叠石如城垒状,莹洁可爱,因携之归,刊出成砚,温润大过端溪。”自此以后,歙砚名闻天下。据史料记载,盛唐时歙砚已大盛。1976年合肥出土的唐开成五年箕形歙砚,石质细润,色泽清纯,是早期歙砚的珍贵遗存。南唐时期,歙砚大受宠遇,中主李景精意翰墨,宝重歙石,专门在歙州设置了砚务,选砚工高手李少微为砚务官;后主李煜对歙砚极为的推崇,把歙砚、澄心堂纸、李廷硅墨三者称为天下之冠。宋代,歙砚又获得很大发展,歙石开采规模扩大,歙砚精品不断涌现,名色之多、质地之细、雕镂之工,为诸砚之冠。1953年歙县宋代窑藏出土17块歙砚,石质与造型各异,制作巧妙,展现了歙石精美绝伦的面貌。据砚谱记载,宋时歙石名目有眉子纹7种,外山罗纹13种,水玄金文厥状10种,各种纹色灿然烂漫,诚如宋代书法家蔡君漠所赞:“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相如闻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诗中将歙砚与卞和玉相媲美,认为歙石价值连城。元代以后,歙石开采时断时续,但成砚依然大量涌现,成为明清宫廷和士绅之家赏鉴流连的珍品。歙石石质优良,莹润细密,素有“坚、润、柔、健、细、腻、洁、美”八德。嫩而坚,润而不滑,扣之有声,抚之若肤,磨之如锋,宜于发墨,兼以纹理灿烂,色拟碧天,长久使用,砚上残墨陈垢,入水一濯即莹洁,焕然如新。歙石纹色有罗纹、眉子、金星和银星几大类。尤以罗纹、眉子之奇特者为上品。罗纹中的犀角纹、鳅背纹、细罗纹、暗罗纹,都是莹润发墨,呵之水出的精品,历来为赏鉴家所宝重。此外,歙砚在雕刻、养护、砚史著录等方面均有自己的特点。现代的歙砚生产,无论开采矿坑,还是制砚工序、雕刻技术,都有很大恢复与发展,历史上绝迹的一些花纹品种,被重新发掘出来,同时增加了若干新品种,为闻名遐耳的歙砚制作又添新的风采。
⑷ 怎样识别好的端砚
如果你是想收藏,在商店里买的肯定比不上古玩市场的真货。
但只是用于实用,就可以按以下方法看看砚好不好用
一
:好的的端砚要看细腻度、密度与砚石的石品。
二:看砚台的墨锈,端砚的墨锈是一种不规则的麻点,而作伪的麻点是用锐器敲打砚面出来的,是有规律的;
三
:看包浆
四
:
看它是否发墨。而发墨的关键,在砚石的石质.
五
:
端砚以紫色为基调,但各名坑砚石色泽有差异。观察、比较、分辨端砚石色时,一定要以水浸石(最好是沉水观之)才能看得清楚、准确。比如拿一块优质老坑砚石湿水之后观察,就会发现它的色泽是以紫蓝色为砚石的主要色调,在紫蓝色的基调上可以观察到老坑砚石色采斑澜、富有变化,纹理清晰、明净、纯洁。而其色彩又好像是从砚石里透出来,而不是浮在表面的。因此给人一种实的而不是虚的,凝重浑厚的而不是单薄轻浮的感觉。
六
:听石声:优质砚材根据砚坑不同有的“无声”,有的有“木声”,而也有如同“泥声”的石材。
手感:用手抚摸砚堂,慢慢抚摸到砚池,如果是佳石,手感细腻滋润,有抚摸婴儿肌肤的感觉。
七
:
欣赏雕刻:端砚雕刻题材广泛,但通过雕刻能掩藏砚石瑕疵,或者凸出优质花纹,比如在大的石眼附近刻上浮云,营造出云绕朗月的诗境。在一些流传下来的名砚上雕刻的砚铭内容丰富,也是鉴赏端砚的重要内容之一,有些出自书法名家之手,使砚台增色不少。
以上均是比较专业的角度来鉴别端砚。你在新华书店买的商品,当然有许多地方不能满足以上的要求。因为它毕竟不是用于收藏,而主要是实用价值。只要你的砚不掉漆,不吸水、储墨时间长,且不干墨,不臭墨。那么这个砚台就很实用了。
⑸ 如何鉴别端砚
一、端砚是什么
端砚石是古端州(即今广东省肇庆市)端溪砚坑一带产的砚石。端砚始于唐朝武德年间,已逾1300多年,其石质柔润、发墨不滞、三日不涸,被尊为中国四大名砚之首。
二、特点
石质细腻、滋润,发墨不损毫,呵气能研墨,石品花纹丰富多彩,研出的墨汁油润发亮,层次丰富,虫蚁不蛀等特点名列中国石砚之首。硬度适中;端砚石硬度为摩氏(2.8至3.5),比墨条的硬度(2.2至2.4)稍硬,但比刻刀的硬度(约5)低1倍左右。致使端砚下墨快、易雕刻。不吸水;端砚石显孔隙率小、饱和吸收率低,说明砚石的矿物细、粒间间隙小,开型或小开型裂隙不发育,使砚石蓄水不涸。
三、分类
端砚石分紫端、绿端、白端三种,其中紫端石为富铝、钾、铁的硅酸盐类岩石。绿端石和白端石为富钙、镁的碳酸盐类岩石。紫端石和绿端石形成于同一个泥盆纪。白端石形成于比紫端石晚7000万年石炭纪。
四、如何鉴别端砚
端砚要丛质地、颜色、品种和做工四方面来鉴赏。
石质:端砚是古人磨墨的工具,故古人鉴赏端砚,首先看它是否发墨。而发墨的关键,在砚石的石质。
石色:端砚以紫色为基调,但各名坑砚石色泽有差异。观察、比较、分辨端砚石色时,一定要以水浸石(最好是沉水观之)才能看得清楚、准确。比如拿一块优质老坑砚石湿水之后观察,就会发现它的色泽是以紫蓝色为砚石的主要色调,在紫蓝色的基调上可以观察到老坑砚石色采斑澜、富有变化,纹理清晰、明净、纯洁。而其色彩又好像是从砚石里透出来,而不是浮在表面的。因此给人一种实的而不是虚的,凝重浑厚的而不是单薄轻浮的感觉。
石声:优质砚材根据砚坑不同有的“无声”,有的有“木声”,而也有如同“泥声”的石材。
手感:用手抚摸砚堂,慢慢抚摸到砚池,如果是佳石,手感细腻滋润,有抚摸婴儿肌肤的感觉。
欣赏雕刻:端砚雕刻题材广泛,但通过雕刻能掩藏砚石瑕疵,或者凸出优质花纹,比如在大的石眼附近刻上浮云,营造出云绕朗月的诗境。在一些流传下来的名砚上雕刻的砚铭内容丰富,也是鉴赏端砚的重要内容之一,有些出自书法名家之手,使砚台增色不少。
⑹ 砚台上雕刻有蝙蝠上面还一点一点的不知道是 金还是铜的物质至少300年以上是什么砚台啊重8.8斤
希望对你有帮助。
石品
鱼脑冻的色泽是白中有黄而略带青,也有白中微带灰黄色的,是砚石中最细腻、最幼嫩之处。最佳的鱼脑冻应是洁白如晴云,白中带
淡青色或白中带淡紫色,色泽清晰、透彻。刻砚艺人,一般都把鱼脑冻完整地保留在墨堂之中。有鱼脑冻的砚石,质地高洁,石质特别细
腻、幼嫩、滋润。
蕉叶白又称蕉白,其特点如蕉叶初展,一片娇嫩,白中略带青黄色,最佳的蕉叶白呈含露欲滴、成片(即成半圆形)状。
青花是自然生长在砚石中的青蓝色的微小斑点,一般要水湿方能显露,青花以细者、活者、沉者佳,粗者、枯者、露者次之。而以如
细尘掩明镜、墨沈濡纸者为绝品。有青花的端砚石质地细腻、幼嫩、滋润。
火捺也称火烙,以其似火烙或灼伤的肌肉色泽得名。一般以老、嫩区分;老者紫中带黑,嫩者紫中带微红。细分则有胭脂晕火捺、马尾纹火捺、猪肝冻、金钱火捺等。
天青如秋雨乍晴、蔚蓝无际,在端砚石中色青微带灰白,纯洁无瑕。
翡翠在端砚石中呈翠绿色的圆点、或椭圆点,或条状,并有翡翠纹、翡翠斑、翡翠点、翡翠条和翡翠冻之别。
金银线恰似线条状横斜或竖立在砚石之中。黄色者为金线,白色者为银线。金银线是水岩砚中独有的一种石品花纹(麻子坑、坑仔岩偶然也有发现)。
冰纹有如悬崖的瀑布,一泻千尺。白中有晕,向两边融化开去,似线非线,似水非水。冰纹是水岩独有的一种石品花纹(坑仔岩、麻子坑偶有发现,但极少)。
鹧鸪斑也称麻雀斑,是呈椭圆形的小斑点,疏密不一的洒落在砚石上,斑点有白中带黄色,黄中带褐色或青中带黑色,恰似鹧鸪或麻雀身上毛色的斑点,故名。
石眼
石眼是端溪砚中天然生长的如鸟兽眼睛状的“石核”。端砚石眼呈翠绿、黄绿、米黄、黄白或粉绿等色,大小不一,3-5毫米不等,个别大于7-10毫米
⑺ 砚台如何鉴赏
砚除实用以外,尚有艺术性的鉴赏价值,很可惜的是,能「用」、「赏」合一的诇水平名砚,市面上难得见到,但我们对鉴赏、品现的知识,是必须要充实的。欣赏砚须从石质、色彩、文彩、雕饰及石眼等几方面去看,这也是一种专门学问,我们也只能从古人及今之好砚者的著述,取其要点,作简略介绍。
1.石质
各地砚石,因地球造山运动,地质不同,所含成份大异,石质也就有各自特点。例如端砚石之山为辉绿凝灰岩,歙砚为水成岩类中的灰绿千松岩,夹青灰千层板状砂岩、石英岩、黑色板岩等,就是同一地方、同一期凝结、同一坑位,也有许多变化,这也许就是砚的石质变异值得欣赏的理由。
砚石有燥、润、粗、细、涩、滑、温、冷等,可由人感觉到的不同,如砚的石质标准,也全凭感觉,没有一定的科学数据,大抵石顽则光滑,而磨墨不快,石粗则粘墨而渗渍难涤,唯粗罗纹理不疏,细罗纹石不嫩者为佳;此为歙砚石的品评。下面为公认最好的石砚--端溪水坑砚石的石质,或可作为评判石质优劣的准则。
●锋铓强,长期使用不易磨灭。
●砚上锋铓的粒子均匀分布,易发墨。
●硬度不太坚硬,但相同硬度多分布均一。
●石之比重适度,无过重难持之弊。
●质温润,不干渴,有小儿肌肤之滑腻感。
●因系泉生石中,而非石生泉中,故石极滋润。
●色彩极美。
2.色彩
欣赏砚的单一颜色或复合色彩,也是一件乐事,如歙砚的苍墨、青绿、紫红、透绿。端砚的紫带微I紫带赤、黄紫带青、青紫、灰苍等等。
欣赏砚色应在不同光线、不同场所、不同情况,分段比较,例如在微暗的室内,见到一青黑色的石砚,拿到日光下看,会变成微青紫色;如沈入水中,则青色隐浮水中,只见到鲜明的淡紫色,这是很有趣的。
另外,在欣赏色彩的同时,要分辨不同色彩的配置,斑纹的存在,色的强弱,远近的绘画效果,复色重迭之立体变化,及独有的眼、斑等特殊色彩。
3.斑、彩、纹
斑为石斑,为大小形状不同之斑点。彩为文彩,各色兼备,有综合性的美。纹为石纹,长如玉带,细如冰纹,并金线、银线、及色泽差异。
欣赏歙砚之文彩,应注意砚上的眉子、金星、及各种罗纹。欣赏泰山的燕子石砚,应注意它三叶虫化石,如燕如蝠的飞翔感。欣赏苴却砚,应注意它如夜空耀眼的碧玉星点。
而斑纹最多,变化最大的,仍以端砚为首,其主要者为:
青花--为青色花斑之意,有谓「青花为石之精华」,砚沉水中,青花可如苹藻之浮动,并且名目繁多,有微尘青花,鹅毛青花、蚁脚青花、玫瑰紫青花、雨霖墙青花、苹藻青花、鱼仔队青花……,由其名称,大约可猜出花纹之形。
翡翠纹--有深纹、淡绿二色,为不定形点、条、斑等翡翠嵌入石中。
火捺--为端砚特有之纹,一名火黯,或熨斗焦,如火烧焦的颜色,有胭脂晕火捺、金钱火拻、马尾纹、火焰青,铁捺等名目,皆因色泽及形状而得名,质硬,如在砚堂中则损墨,可能为含有铁质的矿石熔浆喷散入石层中所成。
鱼脑冻--如鱼脑之透明白色石斑,如冻之四周为火捺者,白度更明,如沉砚入水,则白冻如池中浮月,更美。
蕉叶白--古人说像芭蕉叶上降霜尚未干的样子,以淡青(也有微青红、淡紫)为基本所混入的白色,轮廓不明显,与鱼脑冻的白底、透明,轮廓明显为其区别。
黄龙纹--为金黄色如龙飞腾的活泼纹。
鹧鸪纹--一名麻雀斑,为带褐黄色、及白黄色不完全椭圆形的斑点。
虫蛀--为端石凝结时,有不纯物进入,年久溶解脱出的不整齐石面,留存砚之侧面或底部,有自然的虫蛀姿态,有特殊风韵。
其它尚有松皮纹,油涎光、玉点、横间纹、青问纹、玉带、水线、银线、金线、泥气、天青等多种斑纹。
4.眼
端砚有眼为一大特色,在岩石学上,为石连虫之化石,因化石种类不同,乃有不同形状的眼,其不同之点为:
a.轮纹数量的不同。
b.轮纹色泽的不同。
c.眼瞳颜色的差异。
d.全体形状的差异。
眼的存在部位,为石砚加工者所左右,如与石纹、青花等相配得宜,则为高价值的艺术品,因此古人对端砚眼的有无,甚为看重:但古人也有以眼为石病,死眼及混杂无光采者,不如无眼。眼的种类有:
鸲鹆眼--有黄、碧、绿色晕八、九重,瞳为银白色或黑色,在椭圆形的横断中部,正圆之中心有直径约一糎的瞳仁(或称瞳子),异常明显,古来被认眼之第一位,视为绝品。
鹦哥眼--也称了哥眼,与鸲鹆极相似,为翠绿层环轮八、九重,中心为黑瞳子。
珊瑚鸟眼--层数不多,其特点为有青绿晕中,其瞳子为朱赤色。小眼最可爱为上品,宋端砚多此眼,有名的太史砚,背面有数十个此种眼柱。
鸡翁眼--因似公鸡之眼而得名,黄晕、绿晕,加上大的外廓与大黑色瞳子,使感觉特别强烈。
雀眼--眼细小,也有晕数重。
猫眼--有晕数重,中间的瞳子如猫眼的纵长形。
象眼--有晕数重,外廓如象眼之细长,中为卵形。
象牙眼--近于白色之晖数重,瞳为黑或褐色。
绿豆眼--无多晕,为有绿色的小眼。
瞎眼--为不完全化石,眼开无瞳子。
怒眼--如怒兽状大眼,人多不喜,故量少。
泪眼--为不完整之眼,如泪之流,也有瞳子好似被泪光所遮。
翳眼--眼崩裂不明显,但在非常漂亮的翠绿晕中,见此翳眼,显得色彩非凡。
盲眼--为有晕无瞳之大眼。
死眼--内外焦黄有瞳无晕,谓之死眼。
活眼--为有瞳有晕,鲜明轮环各种眼之总括称呼。
.雕饰
唐、宋以前的好砚,都不着重砚上的雕饰,大约明以后,端、歙产砚地区,官吏为诗好贵人,乃将不甚好的砚石命工镂琢星宿海,珊瑚岛,龙虎风云,赤云捧日,及山水日月等状,常为爱砚者所厌。其工俗者,称为「石灾」,雕工优良者,后人多视为砚的另一种艺术;重在欣赏而不在乎实用了。雕花有三边雕、池头雕、天然雕、随意雕等不同部位。
⑻ 端砚的收藏价值
中华传统工艺大师钟创荣谈端砚的收藏价值
端砚收藏价值要分六部分来谈一)端砚形成、二)端砚的历史评价、三)端砚坑种材质、四)石品花纹、五)历史价值、六)艺术价值。
一)端砚的形成
唐代初期广东肇庆(古称端州)东郊羚羊峡栏柯山的端溪一带,就出现了依靠采砚石、生产端砚为生的劳动者。这里,滚滚东流的西江水,穿峡而过,直奔南海。夹岸丛山峻岭,气势磅礴,重岩叠翠。端砚名坑中的水岩(老坑)、坑仔岩、麻子坑、朝天岩、古塔岩、宣德岩......就错落的分布在这风景如画的环境中。生产的端砚慢慢地成了肇庆独有的工艺美术品;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并得到达官贵人和帝王将相的赏识。宋朝开始把端砚列为“贡品”,蜚声中外。端砚之所以名贵,除了石质特别幼嫩、纯净、细腻、滋润、坚实、严密,制成的端砚具有呵气可研墨、发墨不损毫、冬天不结冰的特色外。还与其开采、制作的艰辛有关。一方端砚的闻世,要经过从探测、开凿、运输、选料、整璞、设计、雕刻、打磨、洗涤、配装等十多种艰辛而精细的工序。采砚石无法用机械化操作,只能以手工为主。历代采石工人都是按石脉走向,顺其自然向深层采掘,从接缝处下凿。采出来的砚石如能有三、四成可用,已属难得。坑道向下倾斜、曲折蜿蜒,工人进出要下蹲弯腰,有些地段仅能容一人裸体匍匐爬行。古人云:“老坑匍匐仔坑斜,采石人同隔世赊。刈取紫云烦镂削,千金一砍未为奢。
二)端砚的历史评价,由来就是中国"文房四宝"中的极品。它的历史悠久,石质优良,雕刻精美。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及东南亚地区收藏者对端砚艺术价值的认可,使其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进一步得到认可。近年来,随着端砚文化节的举办,端砚市场不断升温,"文房四宝"界、收藏界、艺术界以及更多的爱好者越来越重视端砚,对端砚的工艺价值愈加青睐,使端砚的收藏与投资价值与日俱增。如1993年4月在香港举办的一场拍卖会上,一对清代长方带眼松树端砚(长34.1厘米)就被人以36.8万港元高价买走。明朝的金家刻铭端砚和海水纹端砚,曾拍出22万和10.58万港元的高价,清代麒麟型端砚则以15.5万元成交。近年来,端砚拍卖价格持续上升,如一方"端州八景"的老坑端砚卖出98万元;在端砚文化节时,一方"中华九龙宝砚"则以200万元天价成交。 古端砚价值很高,但现在一掷千金而求一砚的买家毕竟少数,对于大多数收藏者和投资者来说,那些目前价格不太高、制作精良的现代端砚会成为首选。只要认真从石质石材、石品花纹和雕刻工艺方面研究,择优购入,必将获得较大的升值空间。
端砚之所以名贵,其一是因为材质优良。其坑种有老坑(也称水岩)、坑仔岩、麻子坑、宋坑为端砚的四大名坑等几十种之多。除了石质特别幼嫩、纯净、细腻、滋润、坚实、严密,制成的端砚还具有呵气可研墨,磨墨细无声,贮水不损耗,发墨不伤毫,冬天不结冰的特点。唐刘禹锡《唐秀才赠端州紫石砚以诗答之》诗赞曰:"端州石砚人间重。"在文人墨客眼里,端砚被视为珍宝。苏东坡云:"我生无田食破砚。"所谓"墨砚精良,人生一乐",说明人们对砚台的重视和珍爱。除了"终身以俱"以外,还把名砚作为珍藏和传世之作。
其二是石品花纹丰富多姿。端石具有独特、丰富的石品,端砚问世之初即以其砚石中天然生成的绚丽石品花纹倾倒了世人。唐代诗人李贺的《青花紫石砚歌》,其标题就点出了端砚的珍贵石品"青花"。端砚的珍罕石品大都集中于老坑、坑仔岩、麻子坑这三大名坑上。除青花之外,还有××眼、冰纹、鱼脑冻、蕉叶白、天青、金银线等。端石石品花纹的丰富,可谓"文斑绚丽、玉德金声"。
其三是雕刻工艺精湛。古今端砚的艺术价值均体现在构图设计与刀法琢工之上,制砚技术是我国民族雕刻中的一种独特形式。砚的造型,体现着雕刻、绘画、书法、篆刻以及文字等方面的修养。既要随石赋形,因材施艺,又要兼顾实用,依据研磨和贮墨的需要进行设计。由于雕刻工艺的精湛,加上绚丽的紫色天然端石材,使得端砚奇巧而有灵气。李贺诗曰:"端州砚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至于砚石的某种缺陷或石疵,能工巧匠会施以繁美华丽的雕饰或独特造型,取得掩瑕为瑜的效果,使古人视为石疵的砚石变为难得的端砚特有石品,反而增值。
三)、坑种材质。端砚产于古称端州的今广东肇庆市,始于唐初兴盛于宋,地下稳居中国四大名砚之首,历代坑种皆有兴废。清嘉道时期,坑种“不下七十种”(清何传瑶《宝砚堂砚辨》)。但迄今尚存和有遗址可考,可供采集石样标本以作鉴别的,有老坑(也称水岩)、坑仔岩、麻子坑、宋坑、典水梅花坑、北岭梅花坑、端溪绿端、北岭绿端、古塔岩、朝天岩、(音:嵌)罗蕉、宣德岩、白线岩、小湘坑、旧苏坑、七星岩白端等,这与出土和传世遗留下来的古端砚坑种材质基本吻合。尽管清道光何传瑶说当时坑种达七十之多,然其《宝砚堂砚辨》记载也只32种。能够留传下来的都是珍贵的名坑,但其间的品位与价格亦有差距。如开采于唐代中后期的最著名的老坑,石质特别高洁细润,却量少难采,极其艰巨,且属官方皇岩,有记载的明清五百多年间开采不足20次。又因坑洞深延河底终年积水,古人采石只能旱冬汲水两月余,采石也只得三月余。河水春汛一至,洞中水满再无法汲干无法采凿,所获极有限。其所成“去尽包络精美者仅掌许,欲求盈尺完璧之品绝不可得,即五六寸者亦千百片中一二片耳。”(清孙森《砚辨》)故古端砚中的老坑实属凤毛麟角,历代价格也只升不降居高不下,一般都是10倍以上坑仔岩与麻子坑。而坑仔岩与麻子坑又5倍以上于其他各坑。但已绝产的坑种也价格不菲,如绝产于清初的明代宣德年间开坑的宣德岩坑,等同于坑仔岩与麻子坑,有时甚至略高一点。例如笔者所见一方清早期太极图端砚,虽然块头上宋坑大砚是宣德岩小砚的数倍,但价格上宣德岩小砚却是宋坑大砚的数倍。
四)、石品花纹。端砚问世之初,即以其砚石中天然生成的多姿多彩的绚丽石品花纹倾倒了世人。我国第一首赞美端砚的诗歌、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青花紫石砚歌》,其标题就点出了端砚的珍罕石品“青花”。有趣的是,端砚的珍罕石品几乎全部集中于老坑、坑仔岩、麻子坑这三大名坑上。除青花之外,还有鸲鹆眼、冰纹、鱼脑冻、蕉叶白、天青、金银线等。其中青花又分微尘青花、鹅毛绒青花、雨淋墙青花等等,鸲鹆眼之外也有鹦歌眼、雄鸡眼、象牙眼等等,在此仅略说其贵。青花以微细如尘若隐若现为贵,鸲鹆眼以形圆色碧晕多瞳清为贵,冰纹如春天冰河化解融线似蛛丝为贵,鱼脑冻如白色云团或如水中月影为贵,蕉叶白如蕉叶沾霜一片娇白为贵,天青如秋雨乍晴之蔚蓝天幕为贵,金银线以色泽鲜活姿态优美为贵。另还有见于较多坑种的火捺,以紫红形如古铜钱为贵;翡翠斑,以翠绿浓艳如真玉为贵。以及玉带、黄龙、麻雀斑、朱砂斑、虫蛀、玉点等等。古人所说的许多石疵,今人已逐渐视为难得的端砚特有的石品,其出现均可带来不同程度的增值。而名坑的珍罕石品的出现,其增值更以原砚价的倍数计。
五)、历史价值。古端砚作为文物古董,亦遵循着历史年代长短与经济价值大小成正比的,这个古玩市场一般性的价值规律。也就是说,历史年代越久远的越具经济价值,其价格也越高,反之亦然。但古今端砚皆重石质坑种与天然的石品花纹。石质与石品的介入,使得古端砚价格的评估变得比较复杂和灵活。例如一方清末的老坑大西洞端砚,要比明代甚至元代一方普通坑种端砚价高;如果该方老坑大西洞端砚上有鸲鹆眼青花冰纹鱼脑冻等,更要比有“周鼎宋砚”之誉的宋代普通坑种端砚值钱。一方绝产与琢制于明末清初,至今坑洞尚存有史迹可查的宣德岩端砚,也比一方琢制于元末明初或元初,但难断坑种无法采集标准石样进行鉴别的杂坑端砚,价格也高出许多。如此等等,表现出古端砚只能在坑种石质、石品花纹,甚至雕工铭刻等处于同档次水平,其历史价值的对比才有意义。
六)、艺术价值。古今端砚的艺术价值均体现在构图设计与刀法琢工之上,即一方砚台的整体砚雕技艺。技艺精绝的,可以化石材上的瑕疵为妙品,弥补石质石品的先天不足。故也有其越精妙价越高的普遍价值规律。不但是同一历史年代同一档次坑种石材如此,在三大名坑以下的诸档群坑中,就是年代稍逊一些,坑种石材档次稍低一些,只要是匠心独运,因石构图因材施艺,立意高远曼妙,题材新颖独到,各种刀法巧夺天工,其经济价值也随艺术价值遥遥领先。但端砚毕竟有其特殊性。当遇到一方清代不作任何雕饰的、仅为平板一块的老坑大西洞平板端砚,砚中珍罕石品花纹十分优美,则其经济价值要比同样是清代的、任何坑种的最精雕细琢的端砚都要高。也如明清遗传下来的,石色皎洁如白玉的白端砚,其硬度比紫石端砚大(古人用以磨朱砂等故也称朱砚),多见工艺简单粗疏。但因产自端州北郊著名的风景区七星岩,历代禁采岩石,故存世比较稀少。特别是其中玉屏岩所产上品白端,与老坑古端一样凤毛麟角,其价格也仅比老坑略低一点。而普通白端古砚,则等同坑仔岩与麻子坑古砚价。
此外,古端砚价格的评估,还要受到名人铭刻、佳人芳泽、完整程度、同档次体积的大小等等因素的影响。我们进行投资收藏,勿忘其价格的特殊性和多样性。
从上面六点就可以看到端砚的价值在那。从而知道怎么样去收藏端砚。让端砚爱好者买的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