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美容养生 > 福太子养生馆

福太子养生馆

发布时间:2021-03-19 19:09:34

❶ 秉承中华文化(超高分)

你可以就我们最近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来说,然后加上一点个人的看法就可以了,继承传统文化就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要有中国特色,但也不能盲目西化。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儒家的思想世代相传,现在改革开放,很多外来思想入侵,但是我们还应该发扬自身优势,然后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和生产力来发展自己。

今天是端午节,昨日记者走访我市部分商场发现,礼品包装的粽子出乎意料地成了热销商品,6个粽子售价198元。(6-11《重庆时报》)

端午节该怎么过?多数人恐怕只剩下吃粽子的一种习俗,端午的一些习俗已经远离我们而去。前不久看见新闻说中国将拿端午节去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不过我实在无法将吃粽子和文化遗
产联系在一起。

五千年的历史留给了我们许多东西,传统习俗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习俗除了是一种习惯之外,更代表着文化文明和民族的认同。但遗憾的是,现代国人在越来越熟悉西方节日的同时,也以更惊人的速度遗忘着自己的历史。

南京某中学叶海露老师向记者讲述了一个真实故事:上周,初一年级某班的音乐课上,叶老师问同学:知道屈原的请举手?全班30个同学中只有三个人举手。第一位同学回答说,屈原是个歌手,他唱过《离骚》;第二位同学回答说:屈原是个厨师,他发明了粽子;第三位同学说:屈原是个医生,大家都管他叫大夫。(6月10日《现代快报》)

这种回答是令人遗憾的,中国的中学生不知道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而且可以断定这种无知并非个别,而是普遍存在的。这就更令人担忧了,不管这种结果是洋文化入侵的结果,还是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必然,但却少有人想过,作为中国人我们自己又对保护传统文化习俗做过什么?

比如传统文化意义上的真正的端午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

一说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也是关于端午节流传最广的说法,端午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屈原是战国时代楚国的三闾大夫,眼见国家处于危难之中,却无法挽救,日夜忧愁,最终投汨罗江而亡。楚国民众闻后十分哀伤,驾舟奋力营救,为了不让水中的鱼虾把屈原的身体吃掉,他们就在江上划着龙舟、敲锣打鼓,希望能将鱼虾赶跑;还用粽叶包米饭作成粽子,投到江喂给鱼虾吃,希望屈原的身体不要受到伤害。年年岁岁,这个习俗流传下来,这就是端午节划龙舟、包粽子的由来。

二说是为了“除瘟去病”。端午节源于古人对“恶日”的禁忌,这是比纪念屈原更古老的的说法。因为端午节正值农历五月,天气渐热,各种蚊虫开始出没,容易引发疾病,所以五月又有“恶月”之称。所以《礼记.月令》上有“仲夏,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止声色,嗜欲”的记载。古人在五月以安息静养为养生原则。有的地方还用“天中五瑞”即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山丹五种植物来祛毒,其中即有蓄兰沐浴和悬挂菖蒲避邪之意。“除瘟去病”是中国普通百姓过端午的一大主题。

三说是为了“祈雨”。端午时节正是水稻生长的旺盛时节,而此时雨水常稀少,因此人们要借此机会求雨。粽叶又称“菰叶”,把它握好后内为中空,而中空的东西在中国都是“阴”的象征;装入米后捏起尖尖的角,则是“阳”的象征。粽子包好后,自然就是阴阳交合了。而中国古文化中,下雨被理解为阴阳之气在交合,说穿了其实就是冷暖空气相遇,“云雨之情”一说也就是这么来的。所以,人们包粽子,正是为了引诱天公下雨。另外端午这天赛龙舟也是为了求雨,人们搅得水面天翻地覆,就是为了不让龙王躲在水底下,要把“真龙”引出来。

由此看来,一个端午节包含了如此多的中国传统文化,这种文化不但不会过时,而且它的科学智慧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与时俱进。如我们的祖先讲究“天人合一”,要根据自然万物的变化以及节气的不同,去相应的适应自然。这充分体现了古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做法,而各式各样的民间习俗也不但丰富着人们的生活,也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由此看来,把包含着那么多的传统文化内容的端午节变成粽子节是对文化的割裂。因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源,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血脉和延续基因。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受到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猛烈冲击和强有力挑战。在这种文化的交锋和挑战中,任何盲目崇洋的心态和割裂文化传统的心态都是不可取的。

面对祖先遗留的历史文化,作为后人我们至少应该怀者一种敬畏之心,就像我们过端午不会不知纪念屈原一样。如果对无知的孩子我们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对于那些见利忘义的商家我们除了鄙视,还应从制度上加以约束和规范。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只知金钱,不知文化的悲剧再现。

任何基于传统意义上的文化活动,其生命力都是顽强的,其精神影响也是巨大的。不能单从经济观点来继承传统文化,或认为传统文化是封建落后的迷信加以简单否定。所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民族民间文化具有巨大感召力和凝聚力,是民族认同的象征和载体,也是培养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的最好教材。如果我们能够在端午节让孩子们知道这些,我们的文化传统将会生生不息的延续下去。

悠悠文化长河源远流长
忽忽亿年银河转眼一瞬
逛逛浩如烟海的古文化
孔孟思想一路慷慨走来
多少空前绝后哲学思想
被多少子乎者拦腰斩断
本来是宝被割裂成凄草
妄将梦中呓语误导为宝
我们对古代经他人翻译成现代文的传统文化,不能一味的迷恋,要有自己的鉴别能力。尤其对孔孟等优秀思想的作品,我们应找来原著,多研究,多思考,不能仅凭一两部后来人翻译成什么,我们就吸收什么,这样达不到发扬国萃的目的。如果,一味的只想走捷径,我们有时势必要走入歧途,误将译者思想当为先哲;这就好比武师练功,急于求成,将前人的真传或内功心法通过第二、第三等人误传,没有鉴别地将传者曲意当大师精髓而勤加练习,定成走火入魔之势,这样不仅害已害人。
我们所生活这个时代,是新旧交替的夹缝,各类科学文化知识的丰富变革是巨大的,如果我们不加强学习,势必我们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盲;学习好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然,有些读者古文学得不好,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我们只能从有关译者著作中理解,这并不等于,我们就要象海绵一样完全的吸收。这时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文化(古文)的学习,在学习中,注重边学习边提问,多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并将这些问题及时的消化掉,做到精华接受,糟粕剔除;如果译者不能把先哲的真金传承,我们也要坚绝抵制这些伪思想、伪文化,让他们没有真正的市场。
说到抵制,并不是抵制真正的传统文化,连我们先哲的心血也要焚烧掉,这肯定是不行了,历史的车轮,就会倒步,没有了思想的理想信仰,人心不稳,社会就会动荡。我们好多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脊梁,是国家的福源,是走向世界舞台的资本;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底蕴优秀传承,只能滋长愤怒的暴政,或被其他略性民族或国家所吞并,秦始皇的焚书残政,绝迹了多少优秀传统文化呀!也伤了天下读书人的心,这是导致农民揭竿起义根本之所在;这样的例子,中外的历史上上演得太多了,这里就不一一聱述。

❷ 对曾国潘的评价

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❸ 高分:求一段文言文的解释,

文言翻译:光武帝每天天亮就上朝处理政务,黄昏才下朝。经常同文武大臣讲论典籍和事理,到了深夜才就寝。皇太子见皇帝如此勤政丝毫也不怠慢,趁皇帝闲暇时谏言说:“陛下您有禹汤的明德,但是却没有享受黄老的养性休生之福。您应当休养生息,生活得悠闲自在。”光武帝答道:“我以勤于政务为乐,不觉得这是令人疲惫的事啊。”

LZ既然要演讲,可以不必原文全文翻译,我设计了一段演讲稿,LZ有兴趣可以借鉴下:

同学们想必都听过乐此不疲这个成语,其实它是有典故的。后汉书里就记载了,这个大名鼎鼎的光武帝每天天不亮就上朝,对政务一处理就是一天啊。他还经常把把他的这些臣子们聚在一起,谈事论理,探讨问题。夜深了才睡觉。同学们您看啊,这光武帝可比现在的高三学生还辛苦还勤奋啊,何况人家还是皇帝。所以啊,他儿子就心疼了。也就是太子,有一次趁他有空的时候就给他提意见了,他说,父皇您的明德堪比三皇五帝,就是尧舜禹唐那些圣君啊。可是您光顾着勤政爱民了,一点也不珍惜自己的身体,不懂得养生休息。你看咱现在的老人家,都旅旅游、溜溜鸟啊什么的,活的多惬意啊。可是光武帝怎么说的呢?他回答啊:我就以此为乐,才不觉得疲惫呢!这,就是乐此不疲的来历。

讲故事的时候语气可以调侃些,语调抑扬顿挫些。
LZ如果觉得有帮助的话,请给最佳。呵呵,爱学习的孩子最可爱啦,祝你演讲顺利啦!

❹ 清朝中出现的不同官位,朝珠与珠质的不同,具体什么等级,什么佩带呢

中国古玉器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玉器不仅有着8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有着丰富多彩的品种,而且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也是玉器之所以成为历代官吏显示身份地位的随葬品、古玉器之所以成为重要的文物、之所以构成中国玉文化体系的原因。
中国古玉器的文化内涵不仅包括设计艺术、碾琢工艺、文字记载等,而且还包括古玉器的丰富的价值、礼仪功能。宗教功能、经济价值和装饰功能。
古玉器的政治价值表现在古玉器是社会等级制的物化,是古代人们道德和文化观念的载体。出土的玉器基本上出自有身份和地位的大中型墓葬中,春秋战国就有“六瑞”的使用规定,6种不同地位的官员使用6种不同的玉器,即所谓“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壁、男执蒲壁”;从秦朝开始,皇帝采用以玉为玺的制度,一直沿袭到清朝;唐代明确规定了官员用玉的制度,如玉带制度。
在古代,玉象征着伦理道德观念中高尚的品德,儒家有“君子比德于玉”的用玉观;东汉关于“玉、石之美者,有五德”的说法,就是将玉石的五种物理性质比喻为人的五种品德:“仁、义、智、勇、洁”。古玉器的礼仪功能一直占据中国古玉器的主流,“六器”是封建社会礼仪用玉的主干,即用六种不同形制的玉器作为祭祀、朝拜、交聘、军旅的礼仪活动的玉器,这就是《周礼大宗伯》所记载的“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磺礼北方”。
古玉器的宗教功能体现古人在图腾崇拜中的用玉,在佛教和道教中的用玉。玉器的经济价值从古到今不减。大中型墓葬中出土较多的古玉器,除了表征墓主的身份和地位外,也是财富的象征;商代至春秋战国时期,有以玉作币、以玉作交换和贡品的做法;清朝有“古铜旧玉无身价”的说法。
玉器的装饰功能始终是玉器的主要功能。包括玉珠串、手镯、玉佩等人体装饰用玉;玉剑饰、玉带钩、玉带扣等服饰装饰用玉;玉山子、玉制瓶、玉制炉熏等陈列装饰用玉等。
在中国玉器上述五种功能中,经济价值和装饰功能是玉器的自然属性,现代玉器仍然具有这两种功能。其他三种价值和功能则是人为赋予的,是古玉器不同于现代玉器的特有的功能。

玉 意 详 解

中国人自古就有佩玉的习惯,有的是出自爱好,有的是出自心中美好的祝愿。近年来佩带玉牌更成为消费者追求的时尚。面对市场上各种体裁的玉佩,消费者感到无从选择。其实在和田玉的题材当中,大多都有明确的主题,这些主题可能出自一个点故,一个传说并寄托着人们丰富的思想和情感。
挂件上丰富的纹饰,多取长寿、祝福、快乐之寓意,一般的纹饰有人物、动物、花草、文字和其他一些图案。常见的有:
佛、观音:挂件中的佛,常取大肚弥勒佛的造型。它实际上是由一个叫契比和尚的形象塑造出来的。据史书记载,契比是五代时期明州(今浙江宁波人)人,经常手持锡杖,上挂一布袋,出入于市镇乡村游化行乞,故人们称他为“布袋和尚”。相传他身形肥大,衣着随便,言行不拘小节能预测吉凶,知晴雨,神秘莫测。后来梁祯明三年,契比坐化,后人认为他是弥勒转世,造塔供奉。因此其成为解脱一切烦恼的化身。而观音则被视为救苦救难之神,被视为慈悲的化身。观音菩萨在中国民间受到最普遍、最广泛的敬仰。人们佩戴此类的纹饰挂件是为了借佛、神的力量来保佑自身,祈求平安快乐。
寿星:以南极仙翁托桃为纹饰,寓意幸福长寿。寿星是我国长寿的化身,现代玉雕常以其为素材,用来寄托人们对健康长寿的向往。
童子:以古代儿童为纹饰,祝愿多子多福之意。
龙、凤:龙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吉祥神兽,凤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吉祥神鸟。寓意吉祥。传说凤在中国民间代表女性,龙代表男性。他们搭配在一起寓意婚配吉祥。
鱼:“鱼”与“余”谐音,表示富裕。比如:年年有余(鱼)、吉庆有余(鱼)等。
蝠:“蝠”与“福”谐音,寓意幸福。例如:福在眼前(蝙蝠带一串铜钱)等。
蟾:自古以来代表财富。常见的刘海戏金蟾,寓意财源兴旺,幸福美好。
猴:“猴”与“侯”谐音。马和猴在一起,寓意马上封侯,封官进爵的意思。还有两只猴在一起,指“辈辈封侯”。
十二生肖:生肖也称属象挂件,视为护身符可保佑平安、快乐。
植物纹饰:植物纹饰常与动物纹饰相结合,产生丰富的图案和寓意,比如:连年有余,松鹤延年等。也有单独的植物纹饰,如:竹子,代表节节高;花,代表花开富贵;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代表人的气节性格。
文字和图案纹饰:常用的文字和图案纹饰有寿、福、禄、喜、长命百岁等字样,及阴阳八卦卜吉纹饰等。寓意吉祥,平安。

玉器与玉文化

建国以来,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不同历史时期的玉质制品证明:我国制造、生产和使用玉器的历史源远流长。
关于玉器的概念,自古以来即歧见纷呈。不同学科的人有不同的诠解,同一学科的人也往往有不同的见解。作为文博部门的从业人员,首先强调的必须是它的历史文物价值。就是说在确定一件玉器的基本质料之后(古代玉的范围广杂,今人则较为严格),其时代属性至关重要。属于古代或近代的,我们视之为历史文物范畴,是我们研究的对象。我们可以针对一件件具体物品,详加评述其价值、意义、文化内涵;而对于现今生产的玉器,是工艺品或具有某种专门用途的物品,则不应该是我们研究的对象或重点。因为涉及到工艺创新领域,不是文博部门的职责。其次,什么是玉的问题,也是我们要关注的。现代矿物学把玉分成硬玉和软玉两大类,硬玉即翡翠,而软玉却有许多种。翡翠在中国是一个比较晚才出现的类型,大概明朝末年才开始在中国流行,中国古代的玉器史主要是使用软玉和各种彩石的历史。再次是古今中国人对什么是玉的认识各不相同,或指其色泽、结构物质、湿润程度等等。现代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专业人员谈玉,如文博人员、玉雕工人、收藏家等,通常定玉的性质比较窄,往往以和田玉为主。而古人用玉,就像当今大多数“爱玉一族”一样,因时而异往往把水晶、石英、玛瑙、滑石、琥珀、珊瑚、松石、岫玉蛇纹石等当作装饰材料,有的还在自然矿产缺乏时,人工制造琉璃、料器以代替(类似今日和田玉材稀少,用激光沁色或其它材质冒充)。据故宫博物院杨伯达等一批专家研究,“玉石不分”在古代中国曾持续了很长时间。所以像《山海经》上记载产玉之山有250多个,《说文解字》中有玉、类玉、美石的文字多达几百个。最后还有要重视之点是从玉制品的形态及其功能上区分。古人制造使用玉器,离不开生产、生活、宗教、祀仪四个方面。

玉器的生产制造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仅在认识玉料方面有一个从不自觉的发现、使用到有意识地寻找、选择的过程;而且在制造技术、形态选择上也都有觉悟、提高、进步的痕迹,涉及到人类知识不断丰富、完善的许多方面。比如在选料上,与矿物学、矿藏学、采矿学发生联系;在琢磨技术上,玉器受打制石器、磨制石器早期琢玉工具的影响;在形态及造型上,玉器受同时代的易于制造的诸如陶器、石器、骨角、牙蚌、木器以及“肖生”形状的制约。所以一件玉器制品的产生,不是孤立的现象,在它的身上可以折射出古代社会物质生产与意识形态的许多信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玉料的稀少和制器材料的硬度一般较高(摩氏硬底6度以上),再由于工艺技术的失传等原因,我们今天除对那些精美绝伦、巧夺天工的玉器表示叹服以外,并不能搞清楚它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事实上,玉器制作的不易,也体现在科技含量要比一般的陶器、石器多的多。因此我们可以说,材料的稀少、品质的优秀、工艺难度大这三个方面,是它在中国古代社会深受贵族统治阶级喜爱、欢迎的主要原因,也是古人把这种具有材质坚硬、品质稳定、色泽温润的自然物质视为天地之“精”、之“英”,并进而根据稳定社会、稳定礼制、推行礼制的需要,产生了“比德于玉”的社会观念。

玉器的制作,由于受材料和加工方式的制约,所以史前及各历史时期的玉器生产不可能像模制化的产品(仿玉料器除外)那么多。显然,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同一件玉器。因为每一件玉器,即使是相同的类型、同一质地、同一个工匠琢磨,也不会完全相同。它们在尺寸大小、重量多少、玉质干润、色泽深浅、加工技艺等方面总会显现出某些差别来。这种差别的存在,既是形成玉器史上区域和时代风格争奇斗艳、繁花似锦的格局,也是今天的研究人员可以进行断代鉴定、综合分析的基本线索。只有真正把握了时代、区域玉作业的工艺特点,玉器鉴定和玉器功能的揭示工作才会有一个可靠的基础。但玉器的时代风格与特点,不是不稳定的,多变的。恰恰相反,由于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使得玉器制作尤为不易,只有制玉的加工方式发生大的变革时候,玉器上的时代特征才会发生大的变化。玉器的时代风格一旦形成之后,在通常“改朝换代”的时候,如果制玉技术没有变化,新王朝的玉器一般不会发生大的质变,这就是中国历代王朝虽更迭交替,却没影响到玉文化变化的原因。在田野考古发掘的汉墓中固然可以有战国玉器的流传,但是更多的是属于战国风格的玉器。现在往往把这种影响归结为战国时代,也不一定妥当。像新石器至夏商,西周至春秋,汉迄南北朝的玉器,往往难以分辨,这种大时代的更迭证明玉器时代风格有一定的滞后性。

关于玉器的收藏,在我国也有悠久的历史。像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湖北石家河新石器文化的玉器,就可以视为商代王室对古玉的收藏。像历代王权更替,将前朝旧物收藏于国库等等,都是一种自发性的行为,可能仅仅因为其价值或纪念性质,与今天有意识地收藏应有一定的距离。收藏古玉,在宋代时形成一个高潮,是当时古物收藏金石学的重要品类。素有“宋画第一”的李公麟曾在朝廷上辨别鉴定过秦朝古玉,他也收藏了十多件秦汉古玉。宋元以后,收藏古玉蔚然成风。这说明,玉器不仅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化遗物之一,同时在收藏界、学术界对它的关注也是由来已久,至今也是文博界可以移动的六大门类之一。我们如果从玉器的起源、发展到自成体系的收藏活动考察,结合当今的爱玉、藏玉的形势,明确地提出建立一门有关玉文化学科的设想,应该不是梦想吧?

那么,我们应该把玉器这门学问如何定位才是最适当的呢?首先,古玉器是一种历史遗物,它应是考古学的范畴。考古学现在已是国家的一级学科,在其下面有不少分支学科,像陶瓷学、钱币学、青铜器、金石学等等,都是考古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与这些分支学科相比,它们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以及被收藏、研究的历史,均不可与玉器相比。既然它们都可以独立成为一门学科,玉器为什么就不能呢?显然,玉器学或玉文化如果作为考古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在目前已经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地步了,可以呼之欲出。

而且玉器成为一门学科的重要性还不止于此。从铜器上升到铜器学或青铜文化、青铜文明,从陶瓷上升到陶瓷学、陶瓷文化、陶瓷文明,人们看到的还只是物质文化史的上升,围绕着物质文化打圈圈。比如像商周青铜器,其雄浑厚重和花纹装饰的神秘气氛,使人觉得它的礼器功能、祭祀功能突出。可是人们不要忘记,铜礼器在宗教祭祀时不过是一种合乎制度的用具(器具)而已,它的宗教性质要比玉祀器差的远。玉器上升到玉器学或玉文化,虽然也有玉料的物质成分,但更多的却是精神的内涵。因为玉器所具有的“通神”的功能,是其它物质的器物所不具备的。铜器在祭祀时是用具,陶瓷器多为生活之用,只有玉器是“通神”的崇拜物,是偶像。玉器在宗教、礼仪功能上比铜器要有更直接的作用,更深邃的内涵。甚至一直到现代,玉器身上所拥有的种种社会观念,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富有魅力的文化现象。

再就文献记载上看,我们对先秦两汉的诸子百家、史书进行了较全面的检索,发现除了记述政治、思想、军事、邦交方面的内容外,对物质文化的发明与作用评述是极其稀少的,可以说大都语焉不详。只有独独在玉器文献上,不惜笔墨,是个特例。在古籍《论语》、《管子》、《说文解字》、《说苑》、《荀子》等秦汉文中阐明玉有“十一德”、“九德”、“六德”、“五德”多种,提倡“比德于玉”《诗经》、《春秋左传》等先秦文献中用玉形容品格高尚的人(君子),把玉作为立朝为官、处世为人的标准,用作祭祀、礼仪、财货、信盟,这种对玉的高度评价和用途之广泛,我们至今还没有发现其它哪一种自然物质可与之相比,这种充满着人文精神和伦理道德的玉文化,是商周社会对史前玉神观念的继承,又是世俗社会对高尚人格的要求。如果我们把它称之为儒教社会所树立的道德、人格“标准”,那么与历史的真实会相甚远吗?

玉 意 详 解

如今社会上有一种风气,就是不论什么都可以冠之以“文化”二字,诸如“吃文化(食)”、“喝文化(酒、茶)”、“睡文化(枕、床)”……“文化”如此多地涌现固然不是坏事,但在这一片“文化”声中,到底有几许人无浮躁之心,能说出个子丑寅卯呢?

前些时候,与几位上了年纪的琢玉工匠聊起了玉文化,谈及当前玉文化中的种种“化”,感觉其中颇有些新意,现整理出来,供关心玉文化者参考。

一曰“神秘化”。玉的神秘是古已有之的。远古人类即有石崇拜,认为石是神灵之物,尤其是作为石之美者的“玉”,其“硬、美、润”一直为人称颂。利用玉本身固有的许多特点,人为地为它罩上种种光环,把玉奉为万物主宰、天地之精……从古至今有关玉的说法日益神奇,充满了浓郁的神奇、隐秘色彩。正是由于其神秘,才更加诱人探寻,引人遐思,成为博大精深的文化现象。凡此种种,都为玉文化增添了无限乐趣,众多的人把玉与文化相勾兑,寄托其精神情感,这也许正是玉文化的神奇之所在。玉文化就在这神秘中存在发展。

二曰“庸俗化”。在埋头于玉文化的研究中,不乏极为有益的成果,遗憾的是,近几年喧闹声中掺进了一些不那么和谐的音符,玉堂里混入了一些市井之徒。比如用玉片连缀成枕,标榜能医治各种疾病;把水晶握在手中,立即能浑身舒畅通络导气等等,不一而足。如果说古人由于科技不发达,对于玉的种种解释和运用,还有着些许社会进化的积极意义的话,那么对于在如今的信息科技时代,还生出这种种误说,无疑是招摇过市,庸俗蒙事。研究玉文化是严肃的科学,千万不要将其导入庸俗化的误区。

三曰“虚无化”。玉文化是中国的本土文化,有着与中华民族文明共起始的优良传统,在世界文化宝库中载有重要的篇章。在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史的玉文化研究中,有人贬低她的价值,以至全盘否认“石器时代”的存在。事实上,关注玉文化,决不应仅仅从经济价值出发,而应该是全方位、多角度地去研究探讨。

四曰“追潮化”。在玉文化研究中,有附庸风雅者,有追随大流者,更有钻营图利者。在玉器市场上,充斥着越来越多的“假”东西,这种假,不是以次充好、以今充古,而是用树脂混合粉调颜色模压出翡翠样的玉坠、手镯,用料石充玉戒面,把玛瑙打眼掏膛后注进水当水胆等。在玉器火燥的当今,不出现假冒伪劣品是不可能的,但是假没什么可怕,从来是真金不怕火炼,市场上假货越多,就越能衬托出真物的珍贵,更何况人们可以在辨别真假中增长知识,学会去伪存真。

“试玉要烧三日满,识人须待十年期”。最值得注意的往往是一些腰中别块假翡翠、假充玉专家的所谓“宝玉石鉴定大师”,利用某些特殊的条件,到处为人盖章收费,其意欲何?我们还是小心慎重为妙。

免祸保平安

玉可以免祸保平安,这也是由来已久,至今仍有许多人笃信的一种观念。 《玉纪》作者陈原心讲:某年游晴川阁,从三层楼掉下来,幸亏因佩带了太公璜,得以不死。
又刘大同在《古玉辨》中专门有一小节讲“古玉防险之见闻”,记述了他的好几则见闻:
一是有位姓胡的瓦匠,在河中淘到一只玉铲,即用作烟荷包坠石。后他为姓赵的人家盖房,正在上梁时,忽然失足落地,但人毫无损伤,而腰中玉坠崩裂了好几处。这是他亲眼所见者。
再一是他在上海澡塘洗澡,役工见他左臂佩玉,就告诉他日前有一八十老翁在此洗澡,出浴时晕倒在地,在场的人大惊,急忙扶起老人,但老人却安然无恙,只是左臂上的玉镯跌得粉碎。老人痛惜地说:这是三代的玉镯,没有它就危险了。当场把粉碎的玉捡起来,藏好才去。这是他亲耳听到的。
其他还有他年轻时听说的族兄鹤峰坠马于石崖、老仆杨桂醉落于桥下,都因为身上佩有古玉,所以未受危险云云。
诸如此类的故事,我们可以听到或讲出很多,因而玉保平安得到了相当一部分人的认可。
也许,今天的研究者认为这是迷信,不可相信。其实,剔除掉其中的迷信成分,也还是有一定的道理。这就是赵汝珍在《古玉辨》里所分析的:“岂知此乃精神贯注之结果,并非无理性之言也。盖古人视玉极重,佩之宛同载祖播迁。其一举一动,必特别小心。必视而后动,虑而后行。若是,则必少生是非,少遭意外。即偶遭意外,因心志有可靠之保护,必有意外之幸运。因之遂造谣生非,谓旧玉可以护身。是在古时确然,而在今日则不可能矣。”这就是说,因为视玉极重,所以精神极其贯注,即使偶遭意外,可能会因为心志集中,而有意外之幸运。
总之,因佩玉而免遭意外之祸,这可能纯粹出于偶然,也可能确有心理因素在起作用;不管怎么样,玉保平安作为一种信念,起码反映了人类共同的愿望。

富贵的宣示
玉器在古代就作为贵族身分、等级和财富的标志,不同的等级,佩带不同色质和形制的玉佩。
据《礼记 .玉藻》记载:“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绶,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绶,世子佩瑜玉而綦组绶,士佩瓀纹而缦组绶。”这里,什么样的身份等级佩什么样色质的玉,以及配什么样颜色的绶带,都有明确的规定:天子佩带白玉而用赤黑色的丝绶带,公侯佩带有山玄纹的玉而用红色丝绶带,大夫佩带有水苍纹的玉而用黑色丝绶带(纯为缁,黑色),世子佩带美玉而用杂色丝绶带,士则佩带一种叫瓀玟的次等玉石而用赤黄色丝绶带,其等级标志不可谓不森严。
这种等级制度延续下来,对后世影响很大。《晋书 .服志》亦记载着:“皇太子金玺龟纽......佩于瑜玉”、“贵人、夫人、贵嫔是为三夫人......佩于窴玉(即于阗玉)”、“皇太子妃......佩山玄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玉佩成了人们等级身分的一种标志,这种标志虽然随时代而异,但每个时代都有明确严格的规定,以避免等级的混乱。
此外,不同形制和大小的玉也是一种身分和等级的标志。《周礼.冬官考工记.玉人》和《续文献通考》中就分别有古代天子至伯,明代皇帝至郡王以上所用玉圭的不同尺寸的严格规定。从一定意义上说,用料的大小比色质更容易区分等级的高低,因而当我们今天收藏到一块大尺寸的玉佩时,就须格外注意,因为尺寸越大,就越可能出自当年的达官贵人之手。
玉不仅是身分高贵的标志,而且还是财富的一种炫示。通常我们用“金玉满堂”来形容一个富贵家庭,像《红楼梦》里写到的贾家,第四回“护官符”上对它的形容就是“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以白玉为堂,黄金作马,其富有可以想见。还有历史上有名的石崇、王恺斗富,晋武帝是王恺外甥,赏赐给王恺一株高二尺许的珊瑚树,帮助他斗富。王恺向石崇炫耀,谁知石崇看后用铁如意击个粉碎。王恺以为对方是嫉恨自己的宝贝,“声色甚历”,但石崇轻巧地说了一句:“不足恨,今还卿。”当场命令左右拿出了六七株高三尺四尺的珊瑚树,像王恺那样大小的更多,王恺当即“惘然自失”。珊瑚历来属于传统玉材,以珊瑚树斗富,可见珊瑚的宝贵稀有。
今天,起码在一部分佩玉者眼里,玉也是一种富贵的标志,它表明佩带者身分和富有。虽然今天已完全取消了以佩玉区别官位大小的制度,但佩玉作为一种大户人家出身的标志,作为一个“大款”的气派,仍具有相当的魅力。

德 行 操 守

在我国自古就有“君子于玉比德”的传统,所以“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礼记玉藻》)佩玉成了君子有德的象征。
君子又如何“比德于玉”呢?(《礼记聘义》)中记载了孔子的一段话,大概是有关这个问题最全面的回答。
“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慎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这段话从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一共11个方面对玉的道德内涵作了分析,虽未免玄了些,但它代表了古人对于玉的认识和看法,强调了玉的可在外在的美,而在其内涵与人的精神世界彼此相通并息息相关。
此外又有“五德”之说,也许是对上述认识的更为简要的概括。许慎(《说文解字》)中有:“玉乃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也。鲤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也。其声舒扬远闻,智也,不挠而折,勇也。廉而不技,洁也。”大意与《礼记》所载大同小异。
玉不全被赋予如此丰富的道德内涵,因则君子必须佩带它,而且佩带以后,行走时玉佩发出声音,君子走路时就势必温文尔雅,没有丝毫的邪念。由于玉佩只有在不快不慢、富有节奏的步伐下,才会发出韵律、悦耳动听的声音,这声音不仅集中了君子的注意力,同时也告诉周围的人们:君子来去光明正大,从不偷看偷听别人的言谈举动,这便又成为君子行动光明磊落的标志。所以“古人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宫羽,趋以采齐,行以肆夏,周还中规,折还中矩,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故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是以非辟之心,无自入也。”(《礼记玉藻》)意思是君子出入进退俯仰之间,玉佩都会发出声音,因此“非辟之心,无自入也”。
今天,虽然德操以玉的风气大大淡化,佩玉者多数已说不出玉有那么多的道德内涵,但佩玉作为一种有道德修养和文化品位的象征,依然为一部分人所认同。特别是“君子于玉比德”的传统,在我们今天的日常生活中依然随处可见。

佩带玉石可养生

我国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古人视玉如宝。据传,朝朝代代,帝王嫔妃养生不离玉;嗜玉成癖如宋徽宗;含玉镇暑如杨贵妃;持玉拂面如慈禧太后……祖国古籍称: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无毒。各流派的气功大师一致认为,人身有“精、气、神”三宝,“气”的使用尤为突出,而玉石是蓄“气”最充沛的物质。
有些人在研究玉石养生的机理后认为,玉石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锌、镁、铁、铜、铬、锰、钴等,佩带玉石可所含微量元素被人体皮肤吸收,产生特殊的“光电效应”聚焦蓄能,形成相当于电子计算机中谐振器似的电磁场,与人体发生谐振,从而使各项生理机能更加协调地运转。
某些玉石尚有白天吸光,晚上放光的奇妙的物理特性。有人认为,当光点对准人体的某个穴位时,能刺激经络、疏通脏腑,有明显的治疗保健作用。位于人手腕背侧有“养老穴”,常佩戴玉镯,可以得到长期的良性按摩,不仅能祛除老人视力模糊之疾,且可蓄元气,养精神。
嘴含玉石,借助唾液所含营养成分与溶菌酶的协同作用,能生津止渴,除胃中之热,平烦懑之气,滋心肺,润声喉,养毛发,不失为玉石养生的又一途径。玉在山而草木润,玉在河则河水清,由此可见玉石养生有益无损。

吉祥终身伴随

玉器在古代作为一种礼器,原本就有着祈求吉祥的寓义。古人对自然界的不测风云、人世间的旦夕祸福无法理解和抵御,便只能求助于神灵的保佑,而玉便是沟通与神灵的联系、祈求吉祥如意的一种瑞物。
我国古代很早就视玉为祥瑞之物,《周礼》中所谓“以玉作六瑞”,便是指六种礼玉。后世几乎每个朝代都把玉的出现和贡献看作是一种祥瑞的征兆,史书上有大量这方面的记载。如《汉书 .文帝本纪》上记载着:“十六年九月,得玉杯,刻曰:‘人主延寿’。令天下大酺,明年改元。”又《魏书 .灵徵志》记载:北魏高宗和平三年四月,河内人张超于坏楼所城北故佛图处获玉印以献。印方二寸,其文曰:'富乐日昌,永保无疆;福禄日臻,长享万年。'玉色光润,模制精巧,百僚咸曰:'神明所,非人为也'。诏天下大酺三日。”又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开元元年,内中因雨过,地润徵裂,至夜有光。宿卫者记其处所,晓乃奏之。上今凿其地,得宝玉一片,如拍板样,上有古篆‘天下太平 '字。百僚称贺,收之内库。”诸如此类的记载,虽其事实未必可信,但它反映了古人对于玉作为一种吉祥之物的迷信。
后世以玉祈求吉祥,往往通过刻于玉上的吉祥语或吉祥图案体现出来,比如著名的流双龙“长乐”谷纹璧,就是以吉祥语“长乐”和吉祥图案双龙一起来加以表现的。明代以后,各种吉祥图案的玉佩和玉饰尤其普遍,诸如“龙凤呈祥”、“吉祥如意”、“喜报三元”、“三羊开泰”、“喜上眉梢”、“马上封侯”、“官上加官”、“长命百岁”、“松鹤延年”、“玉堂富贵”、“鱼跃龙门”、“福寿双全”等等,或形象,或抽象,或直接表现或象征暗喻,都反映了人们祈求吉祥的共同愿望。
与人类祈吉愿望联系在一起的,是驱邪避凶。吉凶祸福都是相对的,能避免凶险灾祸,本身

❺ 介绍一下淮南王。百度百科就行。

淮南王
网络名片
淮南王“淮南王”封号始于西汉,有异姓诸侯得之,更有宗室之人受封。今查《二十五史》、《资政通鉴》 、《辞海》及有关野史对历代淮南王进行考证,并就有关历史予以整理,以窥其发展轨迹。历史上史实可信的淮南王至少有20位,自封及不愿就封、史实不够充分的“淮南王”7位,合计至少达27位。

、最知名的淮南王——刘安
淮南王墓
人物简介
刘安(公元前179--前122),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文帝8年(公元前172年),刘长被废王位,在旅途中绝食而死。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文帝把原来的淮南国(在今寿县)一分为三封给刘安兄弟三人,刘安以长子身份袭封为淮南王,时年十六岁。 刘安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潜心治国安邦,著书立说。刘安爱贤若渴,礼贤下士,淮南国都寿春成了文人荟萃的文化中心。刘安和众门客著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淮南子》有《内篇》21篇、《外篇》33篇、《道训》2篇,20余万字。又著诗歌《淮南王赋》82篇、《群臣赋》44篇、《淮南歌诗》4篇、《淮南杂星子》19卷、《淮南万毕术》。内容涉及政治学、哲学、伦理学、史学、文学、经济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农业水利、医学养生等领域,包罗万象。这些著作中集中体现了道家思想。 刘安好黄白之术,召集道士、儒士、郎中以及江湖方术之士炼丹制药,最著名的有苏非、李尚、田由、雷被、伍被、晋昌、毛被、左吴,号称“八公”,在寿春北山筑炉炼丹,偶成豆腐。刘安因之被尊为豆腐鼻祖,八公山也因此而得名。 刘安的制国思想是“无为而治”,对道家思想加以改进,不循先法,不守旧章,遵循自然规律制定了一系列轻刑薄赋、鼓励生产的政策,善用人才,体恤百姓,使淮南国出现了国泰民安的景象。 尽管刘安的治国政策得到百姓的拥护,可是在那独尊儒术的时代,他所奉行的道家思想,屡遭谗言。汉武帝元狩年(公元前122年),武帝以刘安“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叛逆事”等罪名派兵入淮南,刘安被迫自杀。
人物生平
武帝非常欣赏刘安的才情,但他强力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统治思想,却和刘安推崇的“无为而治”的道家学说南辕北辙,而父亲刘长之死更成了刘安心中的一个“死结”。因此,刘安在广置门客进行“学术研讨”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积蓄力量,为有朝一日的谋反做着准备。 不过,和自己的父亲一样,刘安的谋反还没有来得及实施,便由于门客雷被的告状,以及门客伍被、孙子刘建的告密而划上了句号。 刘安
在刘安招募的数千门客中,有8个人最具才华,他们分别是苏非、李尚、左吴、陈由、伍被、毛周、雷被和晋昌,这8个人号称是淮南王府上的“八公”。其中雷被是一位剑艺精湛的剑客,他在与淮南王太子刘迁的一次比试中,失手击中了刘迁,从此惹怒太子,后来更是被逼得在淮南国里待不下去了。雷被于是向刘安请求:跟随大将军卫青去打匈奴。没想到刘安听后,反倒认为雷被起了叛心,并将其免了职。心怀怨恨的雷被索性逃出淮南王府,跑到长安城状告起刘安来。根据汉律,凡阻挠执行天子诏令者,应被判弃市死罪。此时正忙着“削藩”的汉武帝,早已对刘安的所作所为有所耳闻,因此雷被这一状正好告对了时候,汉武帝顺水推舟,剥夺了刘安的封地。 “八公”中的另外一位门客伍被,在得知刘安准备谋反时,曾经多次进行劝阻,但刘安不仅不听,还总是拿出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成功的例子来反唇相讥。伍被见自己的谏言得不到采纳,也决定反戈一击,将刘安谋反一事密报给了朝廷。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刘安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的孙子刘建又跳了出来,朝自己爷爷的心窝上狠狠地“捅了一刀”。刘建的父亲刘不害因为是庶出,很少得到刘安的宠爱,长期心存怨言。此时,他那个“没长脑袋”的儿子刘建,竟然也跑到了长安城告起状来。刘建的目的原本是想陷害太子刘迁,让自己的父亲当上淮南王的继承人。只是他没有想到,这一状恰恰将自己的爷爷送上了黄泉路。 如此一来,雷被告状在前,伍被、刘建告发在后,汉武帝遂派有名的酷吏张汤前来办案,结果认定刘安谋反属实。公元前122年(汉元狩元年),汉武帝以刘安“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叛逆事”等罪名,派兵进入淮南,从刘安家中搜出了准备用于谋反的攻战器械,和用来行诈而伪造的玉玺金印,自知罪无可赦的刘安被迫自杀,而与他串通一气的衡山王刘赐闻讯后,也自杀而亡。
淮南谋反
汉王朝的创立者高祖刘邦共生有8个儿子,刘安的父亲刘长是他最小的一个儿子。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败亡后,刘邦在楚王韩信、韩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敖和燕王臧茶等诸侯王的“劝进”下,由“汉王”摇身一变而成了汉王朝的“皇帝”,完成了由秦到汉的历史性过渡。汉王朝建立后,西汉中央政权与各诸侯王的矛盾很快便浮出水面,各诸侯王纷纷举兵叛乱。公元前196年7月,淮南王英布率兵反汉,年老体弱的刘邦抱病亲率大军迎战,并最终将英布击败。此后,在大大小小一系列针对诸侯王的平叛战争中,刘邦得出了一条“经验教训”———各诸侯王之 淮南王陵-前殿中央
所以会与中央政权离心背德,关键的原因就在于他们都不姓“刘”。于是,刘邦开始将诸侯王分封给刘氏的宗室子弟,到他于公元前195年去世时,总共有9位刘氏子弟被封为诸侯王,其中刘长“接”了英布的“班”,被父亲立为淮南王。淮南国共领有九江、衡山、庐江和豫章4郡,都城在寿春,也就是今天的寿县。 不过后来历史的发展却表明,刘邦总结出的这条“经验教训”实在是荒唐透顶得很,被他亲自册封为诸侯王的刘氏子弟,随着羽翼的丰满和势力的膨胀,又很快走上了英布等异姓诸侯王的老路,他们不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甚至公然与朝廷分庭抗礼、“叫起板”来。汉文帝即位没多久,济北王刘兴居便举兵反叛;公元前174年,被汉文帝刘恒“待以兄弟之礼”的淮南王刘长也起了叛心。 刘长的生母赵姬原是赵王张敖的姬妾,当年刘邦伐秦经过赵国时,赵王将赵姬献给了刘邦,赵姬在和刘邦一番巫山云雨之后竟有了身孕。后来张敖叛乱,赵姬受牵连被捕,她在生下刘长后愤而自杀。由于有了这样的出身,刘长从小便养成了不太正常的心理,在被立为淮南王后,他更是将这种变态的心理发展到了极致,平素为人傲慢,骄横无比。到汉文帝时,刘邦的儿子们大多已不在人世了,剩下的只有汉文帝和刘长,因此,刘长做起事来更是骄纵妄法,无视朝廷的各种典章制度。比如他因为怨恨大臣辟阳侯当初没有替生母赵姬辩白,甚至用袖中藏着的一把铁锥,亲手将辟阳侯杀死。刘长不仅在淮南国内不用汉法,而且还自己任命起各级官员来,小小的淮南国,俨然成了不在汉王朝统治下的“世外桃源”。 公元前174年,刘长暗地里派人与太子奇等勾结,并打算联合闽越人和匈奴人联手叛乱。很显然,像刘长这样的“公子哥儿”,要想成就一番大事并非轻而易举的事,他的密谋很快便被朝廷发觉,他本人也被捉拿到了京城。汉文帝因念及兄弟之情,并未依法处刘长极刑,而是将他废爵流放蜀郡。刘长在发配途中绝食而死,年仅25岁,死后被谥为淮南厉王。刘长死后,淮南国被取消,收归中央管理。 两年后,汉文帝又想起了刘长这个自杀了的弟弟,越想心里越不是滋味,便下诏将刘长4个年仅七八岁的儿子都封了侯;到公元前164年,汉文帝再次下诏,将原来的淮南国一分为三(淮南、衡山和庐江),分别封给刘长的3个儿子,其中长子刘安承袭了父亲的爵位,出任淮南王 “死结”带来的祸端 寄望于幼年便惨遭丧父之痛的刘安能对汉王朝忠心耿耿,这显然是痴人说梦。事实上,刘安的一生,始终就是在对朝廷的不满、怨恨和异心频起之中度过的。 刘安不同于自己骄横无比的父亲,他喜欢交游宾客,在做淮南王时,他招募的宾客和术士最多时竟达到了几千人。这些宾客在淮南王府不仅从事讲学、炼丹之事,而且还经常与他进行为政、治学以及做人的讨论。刘安也不同于一般的皇室子弟,他从小就不太喜欢骑马、打猎,而是爱好读书、学艺、弹琴,尤其热衷于道家黄老之术。由于天资聪明,加上勤奋好学,到汉武帝时,刘安已“流誉天下”,成了国内颇有名气的学者,在各诸侯王中也享有很高的声誉。汉武帝对他这位才华出众的皇叔很是欣赏,曾专门召他来长安撰写《离骚传》。据说汉武帝清晨下达了诏令,刘安中午就把《离骚传》给写好了,汉武帝看过后连声称赞。 淮南王与豆腐
然而,尽管汉武帝非常欣赏刘安的才情,但他强力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统治思想,却和刘安推崇的“无为而治”的道家学说南辕北辙,而父亲刘长之死更成了刘安心中的一个“死结”。因此,刘安在广置门客进行“学术研讨”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积蓄力量,为有朝一日的谋反做着准备。 不过,和自己的父亲一样,刘安的谋反还没有来得及实施,便由于门客雷被的告状,以及门客伍被、孙子刘建的告密而划上了句号。 在刘安招募的数千门客中,有8个人最具才华,他们分别是苏非、李尚、左吴、陈由、伍被、毛周、雷被和晋昌,这8个人号称是淮南王府上的“八公”。其中雷被是一位剑艺精湛的剑客,他在与淮南王太子刘迁的一次比试中,失手击中了刘迁,从此惹怒太子,后来更是被逼得在淮南国里待不下去了。雷被于是向刘安请求:跟随大将军卫青去打匈奴。没想到刘安听后,反倒认为雷被起了叛心,并将其免了职。心怀怨恨的雷被索性逃出淮南王府,跑到长安城状告起刘安来。根据汉律,凡阻挠执行天子诏令者,应被判弃市死罪。此时正忙着“削藩”的汉武帝,早已对刘安的所作所为有所耳闻,因此雷被这一状正好告对了时候,汉武帝顺水推舟,剥夺了刘安的封地。 “八公”中的另外一位门客伍被,在得知刘安准备谋反时,曾经多次进行劝阻,但刘安不仅不听,还总是拿出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成功的例子来反唇相讥。伍被见自己的谏言得不到采纳,也决定反戈一击,将刘安谋反一事密报给了朝廷。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刘安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的孙子刘建又跳了出来,朝自己爷爷的心窝上狠狠地“捅了一刀”。刘建的父亲刘不害因为是庶出,很少得到刘安的宠爱,长期心存怨言。此时,他那个“没长脑袋”的儿子刘建,竟然也跑到了长安城告起状来。刘建的目的原本是想陷害太子刘迁,让自己的父亲当上淮南王的继承人。只是他没有想到,这一状恰恰将自己的爷爷送上了黄泉路。 如此一来,雷被告状在前,伍被、刘建告发在后,汉武帝遂派有名的酷吏张汤前来办案,结果认定刘安谋反属实。公元前122年(汉元狩元年),汉武帝以刘安“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叛逆事”等罪名,派兵进入淮南,从刘安家中搜出了准备用于谋反的攻战器械,和用来行诈而伪造的玉玺金印,自知罪无可赦的刘安被迫自杀,而与他串通一气的衡山王刘赐闻讯后,也自杀而亡。 刘安死后,朝廷严厉追究此事,因此而受牵连被杀者多达数千人。此后,汉武帝下诏废除了淮南国,将淮南故地改为九江郡,收归中央,淮南王宗族至此覆亡。
“无为”的经典之作
淮南王刘安带着满腹的怨恨和遗憾,匆匆走上了不归之路,但这位博学之士却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被近代学人梁启超称誉为“汉人著述中第一流”的划时代巨著《淮南子》。 《淮南子》又被称为《淮南鸿烈》或《鸿烈》,是刘安在做淮南王时,“招致宾客方士数千人”撰写而成的。此书虽为多人合作完成,但“为人好书”、“善为文辞”的刘安,则被公认为是名副其实的“主编”,《淮南子》中必定有他亲自撰写的文章,这本书也大体上反映出了他本人的思想。 《淮南子》原为鸿篇巨制,共有“内书”21篇、“外书”33篇和“中书”8卷,全书以道家思想为主轴,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到政治学、哲学、伦理学、史学、文学、经济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农业水利、医学养生等多个领域,是汉代道家学说最重要的一部代表作。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流传至今的《淮南子》仅仅只剩下“内书”21篇了。 《淮南子》吸取了《老子》、《庄子》,特别是《黄老帛书》的思想资料,成为集黄老学说之大成的理论著作,它不仅对“道”、“天人”、“形神”等问题提出了独特见解,同时又在继承春秋时的“气”说与战国中期稷下黄老之学的“精气”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元气论”的概念和系统的宇宙生成论。作为西汉时期一部影响巨大的社会网络全书,《淮南子》所蕴含的史学研究价值和丰富的精神智慧,仍有待我们后人去进一步挖掘。 另外很有趣的是,明朝罗颀在《物原》中提到前汉书刘安做豆腐的记载。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说:"豆腐之法,始于前汉淮南王刘安。
编辑本段淮王鱼
简介
“淮王鱼”是我国珍贵食用鱼类,入馔鲜美胜过远近驰名的淮河鲤鱼,素有“淮上筵席之珍”的美誉。“淮王鱼”又叫鳇鱼,学名“长吻”,肉质细腻,富有营养价值。只因西汉时期的淮南王刘安最爱食此鱼,人们便送它一个“淮王鱼”的别称。 刘安在寿春(今寿县)为政清廉,颇有声望。有一天他巡游黑龙潭,正碰上当地一家佟姓财主娶小老婆。佟财主趁机把刘安请到家里以盛宴款待王爷。满桌尽是鸡鸭肉蛋,可是刘安偏偏想吃当时很有名气的鲜嫩清香的“八公山豆腐”。这还真难住了佟财主。哪想到菜上五味,酒过三巡时,忽听门子来报有人献豆腐来了。
典故由来
淮南王大喜,忙唤进来。只见一个白发如霜,挽裤赤脚的老渔民端上一碗香气扑鼻的白汤,并不像豆腐。刘安一尝,觉得又像豆腐,只是味道更鲜美。他一边连说“好吃,好吃”,一边吩咐重赏银子。参加盛宴的人,无不惊奇呢。可是渔翁不要银子,而要申诉冤情。原来,老人世代在淮河上打鱼。他身边只有一个小女玉春,长得花一样可爱,就快要与捕鱼的小伙耿成成婚了。不料这个佟财主起了歹心,硬是抢走了玉春。耿成去佟府要人,也被打得死去活来。这时,坐在一旁的佟财主不等渔翁说完,就喊:“王爷,这个老刁民端来的是鱼,却冒充豆腐欺骗王爷!该治他不敬之罪呀。”因为这鱼实在太鲜美,刘安只是不住地吃,也不理佟财主。过一会儿才问:“这鱼是你捕的?在哪儿捕的?”老头儿说:“恳求王爷放了我的孩子,我请王爷到黑龙潭边,亲眼看我捕鱼。” 刘安立时吩咐放出玉春和耿成,狠狠惩罚了佟老财,又跟着老渔翁来到黑龙潭边。老渔翁从潭中起出一张木床,在木床的草窝里藏着成群肥嫩嫩的鱼。他说:“此鱼栖于水底,喜欢钻洞,故用此法来捕。”淮南王刘安听了,吩咐把残害渔民的佟恶霸,推下黑龙潭喂鱼,并让耿成和玉春成了家。此后,两夫妻每月都捕鱼送给王爷。刘安常在宴客中称道此鱼味美无比。此后,人们就把此鱼称为“淮王鱼”了。“淮王鱼”有“鲜、嫩、滑、爽”四大特点。清蒸、白煮、红烧、片炒无不美妙。清蒸更佳,肉质有如豆腐般细腻,汁水如鸡汤般鲜美,真是别具风味。
制作方法

❻ 朱元璋的驸马纳妾上百,竟然活了九十多岁,为何说长寿方法令人恶心

朱元璋是历史上出了名的冷血皇帝,只要是他不喜欢的人,不论是妻子还是孩子,是大臣还是百姓,他都能统统一杀了之。可是他却也有例外对待的人,那就是他最小的女儿,宝庆公主。宝庆公主不仅被朱元璋疼爱,也被他的儿子朱棣疼爱,还在她十九岁时给她找了个帅气的驸马。最让人感叹的是,宝庆公主只活到四十岁就去世了,而她的驸马赵辉却活到了九十多岁。据说,赵辉的长寿秘诀是喜欢吃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比如喝女人的月露之水。

但是民间有许多传闻,称他之所以能如此高寿,是因为赵辉拥有着非常特殊的癖好,或者说是他有自己的一套长寿秘诀。其一就是他特别喜欢饮用女子的月露之水,这也可能是他为什么要娶那么妾室的原因,方便就地取材吧。其二呢他喜欢吃新鲜的紫河车,这应该也跟他要娶这么多妾室有关,孩子多了自然紫河车也多。其三是他还喜欢吃一些奇虫怪兽,例如地龙这样的东西。

光是听着这些名字,就已经够让人恶心的了,赵辉却是经常食用的,其实懂点医学的人都清楚,这第一种和第三种物体里面根本没有什么营养物质,更是细菌的滋生地。只有第二种物品有些微的蛋白质等微量元素,但是靠吃肉类食品完全可以代替。所以也不知道是赵辉的身体实在是太好,还是他运气太好,竟然能靠吃这几样东西活到九十多岁。

❼ 深圳粤菜有特色的、好吃的在哪,谁家

深圳前十名的粤菜,你看看吧

陶源酒家 陶源酒家陶源素有“鲍鱼世家”之称,是一流的商务宴请场所。性情保守点的人,在这里与女孩子约会是很不错的选择。虽然说一点都不“后现代”,也一点都不“小资”,但是那种大气会打动不少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女子。退一万步说,地址:深圳市罗湖区人民路金光华广场L7 道 008 号商家主页>>82611822

其他商家
凯逸酒家凯逸酒家 深圳的高档粤菜酒楼。环境“好”,服务“热情周到”。东西“做得很好”,价钱“稍贵”,“适合商务应酬”。一般的日子可以“去喝茶”,茶点“有创新”,做工也“较精细”。“坐在落地窗边”,聊天,吃点心,很惬意。地址:福田区红荔西路7002号第一世界广场4楼商家主页>>0755-82969898

迎海渔港迎海渔港 稻香集团出品的迎海渔港,只要知道稻香的江湖背井的人就知道两点:第一出品不会差,第二价格一定划算。划算不一定贵,纵然是贵,也一定让你心服口服。地址:罗湖区嘉宾路4051号金威大厦2-3楼商家主页>>25586300

假日私房菜假日私房菜 假日私房菜会馆,以全新视角解读私房菜的神秘元素,关注现代人的饮食健康,打造成以养生汤为特色,新派粤菜为主打的中高档会馆,营造一种集养生、美味、舒适为一体的餐饮享受。此刻,如果您坐在我们装潢雅致的会馆内地址:南山区龙珠五路城市假日花园一楼(北环入龙珠大道第三个路商家主页>>26784679

胜记胜记 胜记餐饮集团成立于1989年3月9日,又最初的面积不足30平方米员工7人,发展到现在旗下发展到三大餐饮品牌,六家酒楼,餐位3300多个,员工1200人,经营面积一万四千平方米。地址:深圳市福田区八卦一路鹏盛村1栋商家主页>>82491222

新梅园总裁饭店新梅园总裁饭店 新梅园总裁店于2004年12月正式开业,是深圳市新梅园饮食策划管理有限公司在深圳全资投资经营的第五家分店,新梅园总裁店地处深圳政治文化中心新金融区福田区车公庙,是新梅园集团展现在您面前的又一个新的品牌形象,地址:福田区车公庙泰然工业区泰然六路商家主页>>0755-83573338 82977118

濠景海鲜酒楼濠景海鲜酒楼 “比较高档次”的酒楼,“有散位、卡座、包房”,环境“自然不用说”。出品“典型的粤菜”,海鲜“新鲜”,味道“很不错”,价格“比较高”,适合“讲排场和面子”的宴请。不过也有“便宜的吃法”,和自家人去的话,地址:南山区太子路1号新时代广场2楼商家主页>>0755-26889288 26889299

和兴客家王和兴客家王 和兴客家王以纯正的乡土客家菜而名震客家菜派,菜式以正宗客家菜、万绿湖河鲜为主,又结合创新的粤菜、生猛海鲜、粤式炖汤,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提供了一个品尝美味佳肴的饮食好去处。地址:南山区红花路8号南山豪庭1楼商家主页>>0755-86211808

美庐轩酒楼美庐轩酒楼 美庐轩酒楼座落于深圳市福田区商报东路振业景洲大厦一、二楼裙楼,全店营业面积约3千平方米。一楼是典雅、时尚的大堂;二楼是气派、华丽的厅房。厅房有近30间,最大的可同时筵开十围酒宴,是您婚礼庆典、公司联欢、地址:福田区商报东路北端振业景洲大厦1-2楼商家主页>>0755-83523411

深圳福青龙大酒楼深圳福青龙大酒楼 深圳福青龙大酒楼有限公司经深圳市政府招商局批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的一家大型中外合作酒楼。是深圳目前最具规模的以湘菜为主,潮粤菜为辅的多元化经营的大酒楼。酒楼地处深圳彩田南路中深花园大厦,毗邻皇岗口地址:深圳彩田南路2018号中深花园大厦5楼商家主页>>

❽ 古文翻译

这是一篇游记,里面许多词语用字翻译了就韵味大减。
试译如下:
马架山,在光福镇西面,和铜井(后那个井可能是并)并排而列。山中的人以种梅、茶、桑为生。(后面三句不好理解,可能是对三种生计的评价,确定没有错别字?)名字叫光福,幽静绚丽奇绝的地方。
我进了山,和各位同行者治着邓尉所说的树阴前行了几十步远,才有了平原。弯弯曲曲的涧水迂回地游趟,清澈见底倒影着我们的影子,心里稍稍有喜欢(高兴)。这时,游客架车的,骑马的,徒步的络绎不绝。等到了山底,看到的景色就更奇特了。一个个短畦为界,种着一丛丛的竹子,竹影斑驳。勉强能通过小驴,坐车的就不能走了,他们都放下车步行上山。前前后后的梅花多过上百株,香气迷漫,落下的花瓣随风飘扬,(人其中者,应为入其中中)在里面的人,迷恋着不肯出去。稍舟向北往山上走,看到半山几十个大石,有的仰立,有的平躺。小的可以做几,大的可以席,这大概就是尔雅里所说的署吧。于是我们过去,站于石间,左顾右盼,只见漫山遍野,白的像雪,没有一处不是梅花的。再加上有几朵轻云相印衬,青烟缭绕,(左澄湖以为镜,左应该是有,与下句对仗)又有清澈的湖水做镜子,有清翠的高山做屏风。水天交接,苍翠交错。就算邓尉、玄墓他们,也未必真正欣赏到此山的奇妙(这句凭感觉了)。
可惜,这里大山又深又远,没有人在山里修房子,所以不能在随心在这里住宿,以览尽此山的幽静与变化,这是我的遗憾,马架山没有记载于县志中,也许是因为它又叫朱华山。
一起游览的人有,刘天叙、潘爽,我的门人句容王介石和他的儿子王筠。

❾ 妈妈反对素食十斋日怎么办

施主应该是信佛之人吧,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疑惑,后来专门问了净空法师才明白!
能够完全不吃荤,固然很好。如果实在为难,可以暂时吃三净肉,和花斋。花斋有好几种吃法,每月的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及月底的三天吃斋,叫作十斋。而每月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及月底的两天吃斋,叫作六斋。这是最普通的两种吃斋日期,你可以随意选择一样。
有很多的所谓“酒肉和尚”,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那是高人参透佛的境界,我们一般的人还是要靠持素来磨练自己的意志和品质以求成佛!
养生之道,饮食固然是很重要,可是比饮食更重要的是清净心。
经上常讲:“心清净,则身清净。”身心清净,境界就清净,所谓是“心净则佛土净”,这才是第一个因素。饮食也选择清净,那是非常好的助缘。人能够持六斋、十斋都好,偶尔跟亲戚朋友这些聚会,随缘。随缘里面要观机,最好在随缘里面都能够劝化大众,你就功德无量
这是一种精神上的信仰,信则有,不信则无啊!你的母亲反对可能是以科学的营养观点去看待佛门的持素,随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只要心无杂念,得罪人是不可能的,心怕则人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说了这么多,希望对您有帮助,满意请+++分

❿ 瑞染是个谁

庄子
①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战国时代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史记》用寥寥几行字介绍了庄子,说他著书十余万言,大抵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渔父》、《盗跖》、《胠箧》等篇,都是用来攻击孔子的学说,从而辨明老子的主张的。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
庄子看起来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他生活在战国时期,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约比孟轲的年龄略小,曾做过漆园小吏,生活很穷困,却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请,在道德上其实是一位非常廉洁、质直,有相当棱角和锋芒的人。
虽然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则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从他哲学有着退隐、不争、率性的表象上,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爱恨的人。
正因为世道污浊,所以他才退隐;正因为有黄雀在后的经历,所以他才与世无争;正因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所以他才强调率性。庄子是以率性而凸显其特立的人格魅力的。正因为爱得热烈,所以他才恨得彻底,他认为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其实就是对现实情形过于黑暗污浊的一种强烈的觉醒与反弹。
庄子是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的,所以在形体上,他也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赖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种逍遥自在境界;庄子是主张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质,人融入于万物之中,从而与宇宙相终始;庄子提倡护养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顺从自然的法则,要安时而处顺;庄子要求重视内在德性的修养,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种自足的精神的力量。
庄子所持的宇宙与人的关系是“天人合一”的,是物我两忘的,所以他有着通达的生死观;庄子认为是道给了我们的形貌,天给予了我们形体,我们要做的是不要因为好恶而损害自己的本性。他以人的完整生命为起点来思考人应当度过一个怎样的生活旅程。
他超越了任何知识体系和意识形态的限制,站在天道的环中和人生边上来反思人生,他的哲学是一种生命的哲学,他的思考也具有终极的意义。
“仁义”二字被视为儒家思想的标志,“道德”一词却是道家思想的精华。庄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而不是人为的残生伤性的。
在庄子的哲学中,“天”是与“人”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
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
在庄子看来,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导什么,规定什么,而是要去掉什么,忘掉什么,忘掉成心、机心、分别心。既然如此,还用得着政治宣传、礼乐教化、仁义劝导?这些宣传、教化、劝导,庄子认为都是人性中的“伪”,所以要摒弃它。
作为道家学派始祖的老庄哲学是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唯一能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学说分庭抗礼的古代最伟大的学说。它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的地位绝不低于儒家和佛家。
在知识分子的心目中,老庄,尤其是庄子的哲学是最为适应创造力的需要,最贴合他们内心深处隐微的部分的。它在儒家的规矩严整与佛家的禁欲严峻之间,给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块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它是率性的,是顺应自然的,而反对人为的束缚的,它在保全自由“生命”的过程中,竭尽了最大的心力。
庄子在中国哲学史上既是一位有着鲜明特色的伟大哲学家,又富于诗人的气质,在他的著作中,用生动形象而幽默诡异的寓言故事来阐述自己的思想,这种寓言的方式使庄子的思想和想象具有着水一般的整体性。
庄子的文章结构,很奇特。看起来并不严密,常常突兀而来,行所欲行,止所欲止,汪洋恣肆,变化无端,有时似乎不相关,任意跳荡起落,但思想却能一线贯穿。句式也富于变化,或顺或倒,或长或短,更加之辞汇丰富,描写细致,又常常不规则地押韵,显得极富表现力,极有独创性。
庄子文字的汪洋恣肆,意象的雄浑飞越,想象的奇特丰富,情致的滋润旷达,给人以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他的文章体制已脱离语录体形式,标志着先秦散文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可以说,《庄子》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
后人在思想、文学风格、文章体制、写作技巧上受《庄子》影响的,可以开出很长的名单,即以第一流作家而论,就有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曹雪芹等,由此可见其影响之大。
后世道教继承道家学说,经魏晋南北朝的演变,老庄学说成为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庄子其人并被神化,奉为神灵。唐玄宗天宝元年(724)二月封“南华真人”。所著书《庄子》,诏称《南华真经》。宋徽宗时封“微妙元通真君”。

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吏、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视权贵如腐鼠

《庄子·秋水》载: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想去见见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报告惠子,道:“庄子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惠子很慌恐,想阻止庄子,派人在国中搜了三日三夜。哪料庄子从容而来拜见他道:“南方有只鸟,其名为凤凰,您可听说过?这凤凰展翅而起。从南海飞向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这时,有只猫头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好凤凰从头顶飞过。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仰头视之道:‘吓!’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

宁做自由之龟

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是贫穷,不是潦倒

《庄子·山木》载:一次,庄子身穿粗布补丁衣服,脚着草绳系住的破鞋,去拜访魏王。魏王见了他,说:“先生怎如此潦倒啊?”庄子纠正道:“是贫穷,不是潦倒。士有道德而不能体现,才是潦倒;衣破鞋烂,是贫穷,不是潦倒,此所谓生不逢时也!大王您难道没见过那腾跃的猿猴吗?如在高大的楠木、樟树上,它们则攀缘其枝而往来其上,逍遥自在,即使善射的后羿、蓬蒙再世,也无可奈何。可要是在荆棘丛中,它们则只能危行侧视,怵惧而过了,这并非其筋骨变得僵硬不柔灵了,乃是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现在我处在昏君乱相之间而欲不潦倒,怎么可能呢?”

巧论三剑,一言兴邦

战国时代,赵国的赵文王特别喜欢剑术。投其所好的剑士们纷纷前来献技,以至宫门左右的剑士达三千人之多。他们日夜在赵文王面前相互拚杀。每年为此而死伤的人数以百计,但赵文王仍兴趣不减、好之不厌。于是,民间尚剑之风大盛,侠客蜂起,游手好闲之徒日众,耕田之人日益减少,田园荒芜,国力渐衰。其他诸侯国意欲乘此机会攻打赵国。

太子赵悝为此忧虑不已,召集左右大臣商量道:“如此下去,必将国破家亡,为别国所制。诸位大臣中,如有既能悦大王之意,又能止剑士相斗者?吾将赏赐千金。”左右异口同声说:”庄子可担此任。”太子问:“庄子是什么人?”一大臣答:“庄子是个隐士。其才足可经邦,其能足可纬国,其辩可以起死回生,其说可以惊天动地。如能请他前来,定能顺大王之意,又能救民于水火。”于是,太子便派使者带上千金去请庄子。

庄子见了使者,听明来意,说道:“此事何难,竟值千金之赏?”坚辞不收千金,而偕使者一道去见太子,问太子道:“太子赐我庄周千金大礼,不知有何指教?”太子道:“闻先生神明,特奉上千金作为您的学生们一路上来的开销。先生不收下,我赵悝还敢说什么呢?”庄子说:“听说太子想要用我庄子的地方,是欲绝弃大王的癖好。倘若臣上劝大王而逆大王之意。则下有负太子,我也会受刑而死,要千金何用?假使臣既能上讨大王之欢心,下又使太子称心,我在赵国何求而不得呢?”

三天后,庄子身穿儒服来见太子。太子便带他去见赵文王。文王长剑出鞘,白刃相待。庄子气宇轩昂,神色萧然。入殿门不趋,见大王不拜。大王道:“太子介绍您来,欲以什么教给寡人?”庄子道:“臣闻大王好剑,故特以剑术拜见大王。”王说:“您的剑术有何特长?”庄子说:“臣之利剑锋利无比,臣之剑技天下无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文王听了,大为欣赏,赞道:“天下无敌矣!”道:“夫善舞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大王给机会,让我得以一试。”文王道:“先生且休息几天,在馆舍待命,等我安排好后,再请先生献技比剑。”于是,赵文王以比剑选择高手,连赛七天,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位佼佼者。便让他们持剑恭候于殿下,请庄子来一决雌雄。庄子欣然前来,赵文王下令:“此六人都是高手,望您大显身手,一试锋芒。”庄子答道:“盼望好久了!”

赵文王问:“不知先生要持什么样的剑?长短何如?”庄子答:“臣持什么剑都可以。不过臣有三剑,专为大王所用。请允许我先言后试。”大王点头,道:“愿闻三剑究竟何样?”庄子道:“此三剑分别是: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大王好奇相问:“天子之剑何样?”庄子道:“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国、泰山为愕,以晋、卫两国为背,以周、宋两国为首,以韩、魏两国为把,包以四夷,裹以四时、绕以勃海,系以恒山,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以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按之无下,挥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维。此刻一出,匡正诸侯,威加四海,德服天下。此即我所谓天子剑也。”

文王听后,茫然若失。又问:“诸侯之剑何如?”庄子道:“诸侯之剑,以智勇之士为锋,以清廉之士为愕,以贤良之士为背,以忠圣之士为首,以豪杰之士为把。此剑直之亦不见前,举之亦不见上,按之亦不见下,挥之亦不见旁。上效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效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动,四海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此乃诸侯剑也。”文王听了,频频点头。

文王接着问:“庶人之剑又如何?”庄子道:“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浓眉长须者所持也。他们衣服前长后短,双目怒光闪闪,出语粗俗不堪,相击于大王之前,上斩脖颈,下刺肝肺。此庶人之比剑,无异于斗鸡,—旦不慎,命丧黄泉,于国事无补。今大王坐天子之位却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深感遗憾!”赵文王听了,马上起身牵庄子双手上殿。命厨师杀鸡宰羊,好酒好菜款待庄子。赵文王绕桌三圈。庄子见了,道:“大王且请安坐定气,臣剑事已奏完毕了。”文王坐下,沉思良久。

赵文王自听庄子畅论三剑后,三月未出宫门。自此戒绝好剑之痛,一心治理国家。那些剑土自觉再无出头之日,个个心怀忧惧,不久都纷纷逃散或自杀了。

人生本如是迷茫吗

一天,庄子靠椅而坐,仰天而叹,沮丧得如失魂落魄一样。弟子侍立在旁,说:“先生为何嘘叹?人之形体真可以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吗?今之靠椅而坐者,不是昔之靠椅而坐者吗?”庄子道:“问得好。而今我丧失了自我,你可明白?”弟子道:“自我是什么?弟子愚钝,实不明白。”庄子道:“天下万物,都是彼此相对。故没有彼就没有此,没有你就没有我,这就是相反相成,可不知是谁使成这样的?是冥冥之中的道吗?道又是什么样子?骨骼、五腑六脏,遍存于一身,自我究是什么?我与谁亲近些呢?都喜欢它们,还是有所偏爱?如此,则百骨九窍、五腑六脏彼此有臣妾关系吗?如果皆是臣妾,这些臣妾之间到底是相互制约呢?或是轮流为君臣呢?难道其中真有主宰者吗?唉,人生一旦接受精气,成就形体,不知不觉中精力就耗尽了。天天与外物争斗摩擦,精神耗尽象马飞奔一样,而自己却不能制止,不亦太可悲了?终身忙碌而不见成功,颓然疲役而不知归宿,可不哀邪!虽说身体不死,有何益处?心神也随身体消亡,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时,本来就这样茫然吗?亦或只我独觉迷茫而别人都不迷茫吗?”

齐一万物,莫强分别

弟子问:“人与天地相比,谁大谁小,谁贵谁贱?”庄子道:“人成形于天地,受气于阴阳,立于天地之间,犹如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一般,实在太渺小了,又凭什么自尊自大?计四海之位于天地之间,不似蚁穴之在大漠中乎?计中国之在海里,不似小米粒之在大仓库中吗?天地万物无数,人不过是其中之一;人与万物相比,不似毫毛之在马体乎?”

弟子似有所悟,道:“先生的意思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吧?”庄子说:“有这方面的意思。”弟子问:“那么我以天地为大、以毫末为小,可以吗?”

庄子道:“不可!任何物体,从度量上讲无法穷尽,从存在的时间上讲又无休无止;可以无限地分割下去,来无始,去无终。因此,大智大慧的人对待远近的看法是:小而不以为少,大而不以为多,知量上各无穷也。他博通古今:远古虽遥不可及,但不感困惑;近虽伸手可及,亦不踮脚去取,知时间上各无起止也。他知天道有盈虚消长、得失存亡,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他明白天道坦荡,故生而不悦,死而无憾,知终始之变化也。计人之所知的东西,远不如其所不知的东西多;其生之时,不如其未生之时长久。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如此则迷乱而无所获世。由此观之,又怎能知道毫末就足以定为至小至细的界限呢?又怎能知道天地就足以穷尽至大之域呢?”

弟子道:“我明白了。先生您是说:大中有小,不要以大为大;小中有大,不要以小为小。”庄子道:“似不确切。不如说:大上有大,小下有小。大无穷,小亦无穷。”

弟子问:“那物里物外,怎样来分别贵贱,怎样去区别小大?”庄子道:“站在道的立场去看,万物无责无贱;站在物的立场来看,自贵而相贱;以世俗的观点来看,贵贱不在自己本身,都以外在的荣辱毁誉作标准。以外在的差别去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如果懂得天地如同株米,毫末如同丘山,则无所谓大小之别也。古时候诊尧、舜相禅让而称帝,但子之与燕王哈相禅让而亡国;商汤王、周武王相争而称帝,但白公争夺王位却自取灭亡。由此观之,争让之礼、尧梁之行,贵贱有时,不一定常贵常贱。大柱可以撞破城门却不能塞住洞口,用途不同也;骐骥一日奔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猫,技能有别也;猫头鹰夜能抓蚤,明察毫末,但白天即使双目圆睁却不见丘山,性能有限也。帝王禅接有不同的方式,或同姓相传,或传给他姓;三代间继承的方式也不同,或父子相继,或兴兵讨伐。但如不合时宜,有背世俗。则称之为篡夫。如合其时,顺其俗,则称之为义士。可见贵贱有时,不由自主也。我说弟子,你怎能了解贵贱之门、小大之家?”

真人行世,入火不热,沉水不溺

弟子问:“怎样才算了解大道的人呢?”庄子道:“了解道的人必定通达于理,通达于理的人必定明白权变,‘明白权变的人才不会因外物而害累自己。有至德的人,入火不觉热,沉水不能溺,寒暑不能害,禽兽不能伤。这是因为他能明察安危,安于祸福,谨于去就,故没有什么东西能损害他。”

弟子问:“世士真有至德之人吗?”庄子说:“孔子即是。”弟子问:“何以见得?”庄子道:“孔子周游列国,推行仁义,虽到处碰壁,仍坚持不懈。其忧国忧民之心,可敬可佩、可歌可泣也。一次,孔子游说到匡地,被卫国人层层包围时,仍弹琴高歌,满不在乎。路人见孔子,问道:‘老师您有什么可乐的呢?’孔子说:‘过来!我告诉你吧:我早就忌讳贫穷。仍难免潦倒,命运所制也;我也早就向往腾达,仍未得富贵,时运所限也。当尧舜之时而天下无穷人,非智得也;当继纣之时而天下无通达者,亦非智失也。时势使然也。行于水中不避蚊龙,此是渔夫之勇;行于陆上不避狮虎,此乃猎人之勇;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此乃烈士之勇;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仲由,你且坐下。我的命运自有老天安排!’不一会儿,有身披销甲的人走过来,向孔子道歉:‘很对不起先生!我们以为是阳虎,故包围起来。现在才明白误认先生了,我们马上撤退!’孔子可谓通达权变的至德之人啊!”

利害唯己,谁贵谁贱

弟子又问:“先生说,以道观之。无贵无贱,无大无小。那么有没有一定的是非标准呢?也就是说,先生您知道万物有一个共同认可的真理吗?”庄子说:“我怎么知道?”“那您知道您所不知道的原因吗?”庄子说:“我怎么知道?”“那么万物就不可知了吗?”庄子说;“我怎么知道?即使如此,我不妨尝试着说说。怎么知道我所谓知不是不知呢?又怎么知道我所说的不知不是知呢?我且试着问你几个问题:人睡在湿地上则会腰痛,泥鳅会这样吗?人在树上则心惊胆战,猿猴会这样吗?这三者谁知真处?人喜欢吃蔬菜肉食,廖鹿吃草,蜈蚣爱吃蛇,猫头鹰嗜鼠,人、兽、虫、鸟这四者谁知真味?狙爱雌猿,糜爱与鹿交,鳅爱同鱼游。毛嫱、丽姬,人认为美;可鱼见之则深入于水,鸟见之则高飞于天,糜鹿见之则远逃于野,这四者谁知真正的美色?在我看来,仁义之端,是非之途,或对我有利,或对彼有害,利害各有其标准,我怎能搞清其中的区别?”

弟子问:“您不知利害,那至人也不知利害吗?”庄子说:“至人可神了!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冻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象这样的人,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对待生死尚且无动于衷,何况利害之端呢?”

逞能辩论,终于徒劳

弟子问:“辩论可否确定是非?”庄子答道:“假使我与你辩论,你胜了我,你就果真是,我就一定非吗?我胜了你,我就一定是,你就一定非吗?我俩有一个是,有一个非吗?亦或都是,亦或都非吗?我与你无法判断,则人各执己见,有所不明也。那我们请谁来订正呢?请意见与你相同的人来裁判,既与你相同了,怎能判定呢?请意见与我相同的人来裁决,既与我相同了,怎能判决呢?请意见与我你都不同的人来裁决,既与你我都不同,又怎能断定你我究竟谁是谁非呢?请意见与你我都相同的人来裁决,既与你我都相同了,又怎能裁定?那么我与你与人都不能确定谁是谁非,再又靠谁来判定呢?”

弟子深感困惑苦恼,问:“那怎么对待是非问题呢?”庄子道:“事物皆有两面。从彼方面看,无不是彼,从此方面看,无不是此。自彼方看问题看不清楚,自此方看问题则很明白。故彼出于此,因彼而有此,彼此并生也。既然这样,那么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因此圣人不拘泥于是非之途,而明照于天道。此亦彼也,彼亦此也。彼亦有一是非,此亦有一是非,果真有彼此吗?果真无彼此吗?如彼此俱空,是非两幻,彼此不对立而互为偶,则道存于其中了。这就叫道枢。执道枢而立于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以道言之,是无定是,非无定非。照之以自然之明,而不固执我见,则无是非之说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路,物称之而有名。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因此,粗与细,丑与美,正与斜,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有旷达者知通为一!”

方今之时,仅免刑焉

一天,庄子偕弟子穿行在崇山峻岭之中。时值秋冬之际,万木凋零,枯草遍野,黄叶漫卷,乌鸦哀号。庄子破帽遮头,旧衣裹身,脚穿烂麻草鞋,踩着崎岖的山路,迎着萧瑟的秋风,望着惨淡的夕阳,不禁仰天长啸、放声高歌道: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

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

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方今之时,仅免刑焉!

福轻干羽,莫之知载;

祸重于地,莫之知避。

已乎,已乎!临人以德。

殆乎,殆乎!画地而趋。

迷阳迷阳,无伤吾行。

吾行却曲、无伤吾足。

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弟子不解,问道:“先生一向乐观大度,今日为何悲歌哀叹?”庄子道:“天下有至乐的国土吗?有可以养生全身的诀窍没有?身处当今乱世,干什么正当,不干什么无凶?住在哪儿为安,逃向哪儿无险?依就什么可靠,舍弃什么无忧?喜欢什么合理,厌恶什么无祸?”。弟子道:“天下人所尊崇的,是富贵、长寿、美丽;所喜好的,是身安、厚味、美色、美服、音乐;所鄙弃的,是贫贱、病夭、丑陋;所苦恼的,是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昧、身不得美服、眼不得好色,耳不得好音乐。以上不就是常人的好恶避就、养生全身的道理吗?先生还有何高见?”

庄子道:“倘若不能如愿,则大忧而惧,其对待生命的态度,岂不是很愚蠢?想那贪富者,辛苦劳作,积财很多而木能用尽,其养身之法是知外而不知内;想那求责者,夜以继日,思虑好坏,其养身之法是知疏而不知密。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昏昏,久忧不死,何苦呢?其养生之法是知远而不知近。”弟子道:“先生之意,是说富贵、长寿等都是外在的东西,都不足以真正地养生。对吧?”

庄子点点头,又道:“烈士是为天下所称赞的人,未足以保全己身。你说烈士是该称善还是不该称善?若以为善,不能保全自己;若不以为善,却能保全他人。古人道:忠谏不听,则闭口莫争。伍子胥忠谏强争,结果被吴王害了性命;如不争,伍子胥又难成忠臣之名。你说怎样作才算善行?”

弟子似有所悟:“先生是说:名可害生,追求美名并非养生之道?”

庄子未置可否,继续说:“今世俗之所作与所乐者,我也不知其乐果真是乐,果真不乐?我看世俗之所乐,不过是举世群起追赶时髦,蜂涌向前如被鞭之羊,洋洋自得而不知何求,都自以为乐,我也不知是否真乐。不过,我视无为恬淡方是真乐,而世俗却不以为然,以为是大苦。”

弟子道:“我明白了。先生认为: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庄子道:“对,对!无乐方为至乐,无为方可保命。天下是非果未定也,不过,无为可以定是非。至乐活身,唯有无为可以保命。为何这么说呢?你想:天无为而自清,地无为而自运。此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生。恍恍炮炮,不知所由;恍恍惚惚,不知所出;万物纷纭,皆从无为而生。因此,天地无为而无不为,人谁能体会到无为的益处呢?”

无用之用,方是大用

庄子与弟子,走到一座山脚下,见一株大树,枝繁叶茂,耸立在大溪旁,特别显眼。但见这树:其粗百尺,其高数千丈,直指云霄;其树冠宽如巨伞,能遮蔽十几亩地。庄子忍不住问伐木者:“请问师傅,如此好大木材,怎一直无人砍伐?以至独独长了几千年?”伐木者似对此树不屑一顾,道:“这何足为奇?此树是一种不中用的木材。用来作舟船,则沉于水;用来作棺材,则很快腐烂;用来作器具,则容易毁坏;用来作门窗,则脂液不干;用来作柱子,则易受虫蚀,此乃不成材之木。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寿。”

听了此话,庄子对弟子说:“此树因不材而得以终其天年,岂不是无用之用,无为而于己有为?”弟子恍然大悟,点头不已。庄子又说:“树无用,不求有为而免遭斤斧;白额之牛,亢曼之猪,痔疮之人,巫师认为是不祥之物,故祭河神才不会把它们投进河里;残废之人,征兵不会征到他,故能终其天年。形体残废,尚且可以养身保命,何况德才残废者呢?树不成材,方可免祸;人不成才,亦可保身也。”庄子愈说愈兴奋,总结性地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

一龙一蛇,与时俱化

师徒二人出了山,留宿于庄子故友之家。主人很高兴,命儿子杀赝款待。儿子问:“一赝能鸣,一赝不能鸣,请问杀哪只?”主人道:“当然杀不能鸣的。”第二天,出了朋友之家,没走多远,弟子便忍不住问道:“昨日山中之木,因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赝,因不材被杀。弟子糊涂,请问:先生将何处?”庄子笑道:“我庄子将处于材与木材之间。材与木材之间,似是而非,仍难免于累……”庄子欲言又止,弟子急待下文:“那又怎处世呢?有材不行,无材也不行,材与木材间也不行,究竟如何是好?”

庄子沉思

阅读全文

与福太子养生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整形医师严新 浏览:466
水泡茶花 浏览:53
下巴整形手术后 浏览:171
激素皮炎的红血丝 浏览:564
舒淇皮肤过敏照片 浏览:13
专科整形整容医院 浏览:352
治疗荨麻疹的药物图片 浏览:193
大连皮肤病医院招聘信息 浏览:661
美容院解压 浏览:26
武汉整形医院艺星 浏览:208
男性生殖疱疹吃什么药 浏览:355
神经性皮炎偏方不复发 浏览:362
水泡不挑破多久好 浏览:674
肛门边疱疹 浏览:177
美容院怎么弄芦荟鲜汁 浏览:497
大都会美容美发民生大街店 浏览:894
生完宝宝皮肤特别黑 浏览:252
1祛黄褐斑的方法 浏览:977
闭口粉刺和螨虫的区别 浏览:661
水泡边框 浏览: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