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肺癌
局部晚期肺癌的症狀:
胸腔是個非常復雜的空間,肺表面四分之三的區域被胸壁環繞,它是由一薄層內膜(壁層胸膜)、脂肪、肌肉、肋骨及皮膚按不同比例構成的。腫瘤侵及以上任一部分均會引起疼痛。因而大多數已發生胸內區域性播散的肺癌患者均有胸痛之症狀。
包繞肺的頂端--即肺尖的地方,形成了胸壁的一個特殊區域。來自頸部、支配上肢的感覺和運動的神經纖維均經此區進入上肢。因而,若腫瘤侵至此區往往會感到受累側上肢的疼痛、乏力。這種所謂"潘科斯特癌",或稱上溝癌作為肺癌的一種常以肩痛為主要症狀。這種疼痛往往需要鎮痛劑才能得以緩解。通常這類患者極易被送給整形外科醫生或神經科醫生處理,從而喪失了早期診斷的機會。
近四分之一的肺表面與所謂「縱隔」相鄰。「縱隔」這個詞意味著「胸的中部分」,它代表一個含有一系列生命器官的空間。縱隔位於胸骨正後方,在非專業領域被認為是"中心地帶"。氣管、主支氣管經過縱隔。食管緊貼氣管後方經此下行。心臟及其大血管、某些有關生命的大神經也經過此區。若癌症侵及縱隔,可能發生以下症狀:
●聲嘶是最常見症狀。控制左側發音功能的喉返神經由頸部下行至胸部,繞過心臟的大血管返行向上至喉,從而支配發音器官的左側。因此,若腫瘤侵及縱隔左側,使喉返神經受到壓迫,聲嘶便產生了,但卻無咽痛及上呼吸道感染的其它症狀;
●在縱隔右側有上腔靜脈,它將來自上肢及頭頸部的靜脈血輸回心臟。若腫瘤侵及縱隔右側壓迫上腔靜脈,最初會使頸靜脈因迴流不暢而怒張,最後還會導致面、頸部水腫,這需要得以及時診斷和處理;
●最終,發生區域性擴散的肺癌患者幾乎都有不同程度的氣促。由肺和心肌產生的正常組織液由胸正中的淋巴結回液。若這些淋巴結被腫瘤阻塞,這些組織液將積聚在心包內形成心包積液或積聚在胸腔內形成胸腔積液。以上兩種情況均可導致氣促。然而,因許多吸煙患者合並不同程度的慢性肺病,這給氣促的鑒別帶來一定困難。此外,由於一部分肺組織因長有腫瘤而喪失呼吸功能,從而使正個呼吸功能受損而產生呼吸不適,這種不適感起初只在運動時產生,最終連休息時也可感覺到。
以上症狀均提示肺癌處於進展期。遺憾的是,它們的出現使預後相對較差。
廣泛轉移肺癌之症狀:
因為肺癌極易在早期發生遠處轉移,因而與遠處轉移有關的症狀往往是醫生或患者發現的首發症狀。若病灶轉移到腦,則可產生持續性頭痛、視朦。繼續發展可能導致意識模糊甚至癲癇。這種頭痛的性質與普通的緊張性頭痛無明顯差別,因此極易被人們忽視。視力模糊主要表現為讀報或看電視感到困難。因為大多數肺癌患者為老年人,他們往往誤以為自己只需更換眼鏡罷了,而其關鍵卻在於視力性質的改變。最初對意識和視力的改變是非常敏感的。
若癌症轉移到骨,則會導致骨質破壞,當破壞到一定程度時,骨痛也隨之產生。若外層堅硬的骨皮質發生破壞,則可使骨質結構極不穩定。發生於肋骨的可有不適感,但若發生於負荷較大的長骨如股骨或肱骨,則日常活動中也極易發生骨折。
最後,也是最棘手的,即肺癌已發生脊柱的轉移。在大多數患者,發生脊柱轉移可引起疼痛。但問題在於,癌症可進一步轉移至脊髓。這將首先表現為背痛,繼之傳至下肢,可有下肢無力、大小便失禁,最終可導致轉移點以下部位癱瘓。因此,重度吸煙患者若出現背痛也應引起足夠重視。
然而,最常見的遠處轉移或全身轉移症狀是乏力、消瘦。發生遠處轉移的患者都有不明原因的消瘦,這往往發生於食慾下降之前,且即使增加食慾也無濟於事。
肺癌患者如何進補
問:肺癌患者經過手術和化療,現在身體非常虛弱。很想補一補身體,但又怕營養太好了,癌細胞可能會加速生長。請問肺癌患者到底應該如何進補?
答:當肺癌患者身體逐漸恢復健康,全身免疫功能、抗癌能力都比較強後,就可以反過來有效地抑制癌細胞生長。從這個角度來說,增加營養不會加速腫瘤細胞的生長。而中醫強調辨症施食,比如說,病人的舌苔是膩的,黃膩或白膩,就應該吃健脾化濕的食物,比如:米仁、扁豆等,而甲魚肯定是不能吃的,因此,實行食療應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而定。
肺癌病人的飲食調理
肺癌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癌症,在我國惡性腫瘤死亡率中排第二位。一般肺癌的全身症狀並不明顯,早期可有咳嗽、氣急、痰中帶血等炎似結核的症狀,晚期病人可有發燒、消瘦、乏力、甚至出現惡液質。
早中期的肺癌病人,其消化系統功能是健全的,在臨床診斷後,應抓緊時間給機體補充營養,以提高身體素質,增強抵抗力,防止或延緩惡液質的出現。如果在臨床治療以前營養素被充的較充分,機體狀況較好的病人對化療、放療的耐受力較強,治療效果赤較好;同樣機體狀況較好的病人較營養狀況較差的病人更接愛手術治療並能較快的康復。所以早中期肺癌病人在消化吸收能力允許的條件下應盡快可能補充各種營養素,如優質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無機鹽和多種維生素。
針對肺癌病人咳嗽、咳血等症狀,祖國醫學有許多養陰潤肺和止咳止血、收斂的葯方和食方,例如有養陰潤肺功有和食物有杏仁海蜇、百合、荸薺等,而藕節、蓮子、柿子、鴨梨、山葯、百合、白木耳等都有止咳、收斂止血的作用。根據民間的驗方,肺癌病人還可以吃蛤蚧、龜板膏、龜肉、糯米等滋陰補養的食品。
同消化道腫瘤比較,肺癌病人的飲食應是比較好解決的。除上述中醫中葯的滋補食品外,肺癌病人宜選用牛奶、雞蛋、瘦肉、動物肝臟、豆製品、新鮮的蔬菜水果等等。可以盡量增加病人的進食量和進食次數。要注意:肺癌病人應忌腥油膩食物,禁忌辛辣和煙、酒等刺激性食物。
肺癌術後患者宜服芪杞茶
黃芪又名獨根,具有延緩人體衰老、增強和調節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尤其它富含微量元素硒,是一味治癌良葯。黃芪和枸杞同用,有較強的提高機體抗病能力的作用。
肺癌術後的患者,可堅持以芪、杞茶代茶飲,可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方法如下:每日上午取黃芪、枸杞各15克人杯,人沸水沖泡或稍加煮沸更好,半小時後可飲用,一日數次。繼續煮開或溫喝都行,至晚上睡覺前,最好能將黃苠和枸杞子吃光;每日一劑,堅持服用,長期服用效果更好。
肺癌病人康復期間應注意些什麼?
當肺癌病人經過手術切除、放射治療或中西醫抗癌葯物 治療,病情達到完全緩解或部分緩解之後,應在促進康復方 面加以注意。
主要應做到:
(1)完全禁止吸煙。不論什麼時候 戒除,都為時不晚。
(2)作氣功鍛煉特別是增強呼吸功能的 氣功,以使提高肺部功能。
(3)經常注意環境中的空氣新鮮, 多到自然環境中去鍛煉或活動。
(4)不要到人多的或空氣污 濁的公共場所去,避免外感和呼吸道感染。
(5)少吃刺激性食物及生痰傷肺之物如辣椒、生蔥蒜、肥肉等物;多吃 富含維生素A及C的食物及清肺潤肺食物如胡蘿卜、葡萄、百 合、慈菇、炒杏仁、白果、核桃仁、蘆筍、羅漢果、枇把、 梨等。
(6)堅持定期復查及服用益氣補肺、清熱抗癌的中葯數年。如果是部分緩解,則應在醫生密切觀察下作必要的中西 醫綜合治療,以爭取長期緩解。
心理康復的重要性在哪裡?
在我國古代醫學家就已經注意到精神因素在腫瘤和其它 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
七情(喜、怒、哀、思、悲、。 恐、驚)的太過或不及均可導致人體內氣血運行的紊亂,如怒 則氣上、思則氣結、恐則氣下等。古代醫學家也早就指出乳 腺癌發病與婦女長時間的情志不遂、抑鬱心情有關;噎嗝病與暴憂有關。一旦發現患癌症之後,病人的思想上受到大的 打擊,恐懼、氣憤、失望等情緒接踵而生,在整個治療過程 中,嚴重影響治療效果。
在臨床工作中,我們看到在同樣的 醫療條件下,一些病人「想得開」,有著與疾病作再爭的堅 強意志,往往比那些被癌症嚇得不知所措的病人治療效果要 好得多。如果精神上被摧垮,即使再好的治療也是枉然。當 然,正確地及時地診斷和治療,在取得效果的情況下,又會 反過來使病人對康復充滿信心,增強鬥志。
情緒既可「致 癌」,也可「治癌」。所以腫瘤病人除了積極地進行臨床醫 療之外,還應當及早地重視病人精神、心理康.
肺癌的主要症狀是咳嗽,咯血或血痰,胸痛,發熱,胸悶,氣急,甚至全身疲乏、消瘦、貧血、食慾不振等。臨床常用的有效偏方主要如下。
[方一]
丹皮、生地各12克,魚腥草、蒲公英各30克,丹參、王不留行、野菊花各12克,五味子9克,夏枯草、海藻、海帶,各15克。水煎服,日l劑,早晚服。
本方滋陰清熱,化瘀散結,對肺癌治療有效。
[方二]
甜杏仁10枚,牛乳100毫升,大棗5枚,粳米50克,桑白皮10克,生薑3克。杏仁用水浸泡,去皮尖,加入牛乳絞取汁液,大棗去核,生薑切片,備用。先煮桑白皮、姜棗,煎取湯液,加米煮粥,臨熟時點入杏仁汁,再繼續煮至粥成,每日2次。
本方止咳平喘,補中養胃,防癌抗癌。本葯膳可作為呼吸道癌症、肺氣腫、肺心痛患者的輔助食品。
[方三]
魚腥草30克,瓜蔞皮、八月札各15克,生苡仁、石上柏、白花蛇舌草、石見穿各30克,山豆根15克,生牡蠣、夏枯草各30克,赤芍12克,龍葵15克。水煎服,每日1劑。
本方為肺癌的有效方,功能軟堅化痰,解毒散結。
[方四]
夏枯草、海藻、海帶、生牡蠣、石見穿、徐長卿各30克,丹皮9克,瓜蔞15克,生地、野菊花、王不留行子、鐵樹葉、蜀羊泉、望江南、魚腥草、蒲公英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劑。
本方功能清熱解毒,化瘀散結。
[方五]
垂盆草、白英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劑。
本方功能抗癌消腫,對肺癌有效。
[方六]
紫草根60克,人工牛黃10克,七葉一枝花60克,前胡30克,魚腥草印克。將紫草根、七葉一枝花、魚腥草、前胡製成浸膏,乾燥後粉碎,加入人工牛黃和勻。每次15克,日服3次。
本方清熱解毒,對肺癌有效。
[方七]
仙鶴草、蟾蜍、人參若干。將葯製成片劑,每片合生葯O.4克,每次6片,每日3次,可連服數月至1年。
本方功能補氣扶正,解毒消癌,對肺癌有效。
[方八)
核桃樹枝60克,草河車、女貞於、白花蛇舌草、淡竹葉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劑。
本方解毒抗癌,對肺癌有療效。
[方九]
當歸、赤芍、川芎、枳殼、橘梗、桃仁、紅花、牛膝、三棱、莪術各12克,生地、浙貝母、百部各15克,蚤休30克,柴胡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
本方功能行氣活血,化瘀散結,適用於肺癌。
[方十]
白花蛇舌草、貓爪草各20克,黃芩15克,豬芩、大薊、小薊各20克,三七6克(沖服),元胡、黃芪、黨參、薏苡仁、生半夏各20克,守宮2條(為末沖服)。水煎服,每日1劑。
本方功能扶正解毒,散結消癌,適用於肺癌。
[方十一]
紅參、田三七各200克,菟絲子400克,穿山甲、浙貝母、淫羊藿、射干各200克,破故紙、龜板、黃芪、茯苓、巴戟天、威靈仙、金櫻子各400克,生半夏300克,生南星100克,七葉一枝花300克,天竹黃、海馬、五味子、陳皮各100克。將葯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10克,每次1丸,日3次。
本方功能解毒化痰,散結,適用於肺癌。
[方十二]
炙黃芪、柴胡、清半夏各15克,西洋參、香附、神曲各10克,瓜蔞、色腥草、川貝母 各20克,白蔻、陳皮、升麻、白及各6克,三七參、炙甘草各4克,九香蟲、桑葉、炒菜菔子各10克,燈草、竹葉為引。水煎服,每日1劑,30天為1療程。
本方功能補氣托毒,化痰散結,適用於肺癌。
[方十三]
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各50克,蜂房25克,魚腥草50克,山豆根12克,山慈菇20克,地丁、苡米各、海藻、昆布各30克,大貝、瓜蔞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劑。
本方清熱消痰,解毒散結,適用於肺癌。
[方十四]
生黃芪30克,生白術12克,北沙參30克,天冬12克,石上柏、石見穿、白花蛇舌草各30克,蟬衣、山豆根、夏枯草、海藻各15克,昆布12克,生南星30克,瓜萎皮15克,生牡蠣30克。水煎服,日1劑。
本方益肺養陰,抗癌散結,適用於肺癌。
[方十五]
半枝蓮、白毛藤各45克,白花蛇舌草30克,沙參15克,麥冬、雙花、雲苓、黨參各9克,懷山葯6克,甘草4.5克。水煎服,日1劑,早晚服。
本方補氣養陰,解毒抗癌,適用於肺癌。
[方十六]
老母雞1隻,蟾蜍4隻。把蟾蜍切碎喂雞,如雞不吃就用手往雞嘴裡填食。4-5日後雞呈嗜睡狀即殺雞,去五臟加食鹽燉熟,吃肉喝湯。
本方功能扶正解毒,適用於肺癌。
[方十七]
大蒜20瓣,木瓜、百部各9克,艾葉18克,陳皮、生薑、甘草各9克。水煎服,日1劑。
本方功能祛痰止咳,健胃止嘔,適用於肺癌咳嗽劇烈,胸疼氣短,略膿樣痰者。
[方十八]
七葉一枝花30克,半枝蓮15克,赤白芍各、白花蛇舌草各10克,龍葵30克,三棱、莪術、茵陳、當歸、丹參、鬱金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
本方清熱解毒,化瘀祛濕,適用於原發性肺癌。
[方十九]
雄黃15克,乳香、沒葯各7.5克,石膏5克,甲珠7.5克,蜈蚣3條,蝸牛10克,全蟲15克,血竭、輕粉各2.5克,硃砂、冰片、蟾蜍、硼砂各10克,大黃15克,白芷5克,麝香0.5克。先將硃砂、冰片、輕粉及麝香共研細末,再將其他葯物研成細末混合,用麵粉作粘合劑,調製成丹。口服,每次2——3克。每日 1次,飯後服。先從小劑量開始,漸加至常用量。服葯期間忌蔥、蒜、韭菜、辣椒等。
本方功能化痰解毒,軟堅散結,適用於肺癌。
[方二十]
雪梨250克,魚腥草60克,食糖適量。生雪梨洗凈,連皮切碎、去核。用冷水800毫升將魚腥草浸透先用旺火燒開,再用文火煮30分鍾,去渣取上清液500毫升,將梨置入葯液內加入適量食糖後用文火燒煮,待梨完全煮爛即可食用。
本方潤肺清心,清熱解毒,適用於肺癌患者。
[方二十一]
南北沙參各、天冬、麥冬各30克,瓜蔞皮、大貝、桑白皮各15克,仙鶴草、魚腥草、 白花蛇舌草各30克,小薊炭10克,半枝蓮20克。水煎服,日1劑。
本方功能養陰清熱,軟堅散結,適用於肺癌陰虛內熱型。
[方二十二]
(1)干蟾皮、藤梨根、魚腥草、銀花各30克,沙參、天冬、麥冬、百部、夏枯草各15克。
(2)芙蓉花15克,白茅根60克,紫草根、公英、海藻、昆布各30克,橘核9克。
(3)卷柏30克,地榆15克,生地30克,熟地15克,半枝蓮30克,澤蘭10克,全蟲9克,蜂房30克,五味子9克。
上三方交替使用,水煎服,日1劑。
本方功能滋陰清熱,軟堅化痰,適用於肺癌。
[方二十三]
(1)槐木、並頭草各30克。
(2)紫河車、生地、熟地、茯苓、豬苓、澤蘭、紫貝齒、首烏、生龍骨各12克,當歸、白芍、女貞子、公丁香、白術、神曲、麥芽、山楂、內金、阿膠、生玳瑁、蘆薈、貝母、麥冬各9克,余糧石、牡蠣各30克,砂仁、人參、硃砂、琥珀、甘草各3克。
水煎服,每日1劑,每方連服7天後交替使用。
本方功能補氣養血,抗癌,對肺癌有一定療效。
[方二十四]
生地、五味子、北沙參、王不留行子、麥冬、公英、石見穿、百部、徐長卿、地骨皮、南沙參、望江南、野菊花、懷山葯、白花蛇草、煅牡蠣、夏枯草、海藻、海帶、元參、花粉、丹參、川貝、炙山甲、制鱉甲、蜀山羊、丹皮、魚腥草、紫花地丁各100克。水煎服,每日1劑。
本方功能養陰清熱,軟堅散結,適用於原發性支氣管肺,苗。
[方二十五]
I號方:葶藶子、炙目部、川楝子、炒枳殼、茯苓、赤芍各20克,馬兜鈴、本通各15克,麥冬、澤瀉、制大黃各25克,懷牛膝135克,半枝蓮、石見穿、側柏葉、仙鶴草、苦參各75克,蒲公英、龍膽草各45克,北五味、全瓜蔞各18,克,橘梗、元胡、石斛各24克。
Ⅱ號方:龜板60克,全蠍、白花蛇舌草、地鱉蟲各45克,蜈蚣16條,活腹蛇1條,活癩蛤蟆4--6隻,活甲魚1隻。
Ⅲ號方:石見穿、半枝蓮、七葉蓮各t00克,降香屑6克,大麥冬、大貝母、玄參各30克,香附子、陳皮、茯苓、秦艽、生薏苡仁、熟薏苡仁各10克,丹參、冬蟲夏草各15克,蚤休60克,紅棗3枚。
I號方水煎代茶飲,每劑服2天。Ⅱ號方加水煨至甲魚爛為度,每劑濃汁服2--4天。甲魚肉可吃。Ⅲ號方水煎服,每日1劑。
本方功能扶助正氣,解毒抗痼,適用於中央型肺癌患者。
[方二十六]
三棱、莪術、丹參各15克,桃仁12克,王不留行15克,大黃廖蟲丸12克(包),石見穿30克,大黃9克,羊蹄根、鐵樹葉各30克,蜈蚣3條。水煎服,每日1劑。
本方活血破瘀,軟堅散結,適用於原發性肺癌。
[方二十七]
桑葉、紫菀各15克,象貝母10克。水煎服,每日l劑。咯血加白及15克,阿膠10克,大小薊各、藕節炭、氣虛加黃芪、沙參各30克;痰多加南星10克,海浮石15克,發熱加生石膏60克,山葯、地骨皮、青蒿各15克;胸水加赤小豆、石韋、茯苓、蘆根各30克,葶藶子12克,大棗7枚。
本方功能化痰散結,適用於肺癌。
[方二十八]
白花蛇舌草、白茅根、鋪地錦、苡仁、夏枯草各30克,橘核、橘紅各9克,麥冬、海藻、百部、昆布、生牡蠣、芙蓉花、蚤休各15克,生地、元參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劑。
本方功能解毒化痰,散結抗癌,適用於肺癌。
⑵ 牛黃清心丸對蛇膽瘡有效嗎
帶狀皰疹內服牛黃消炎片,同時外用研成粉末清茶調服患處一日2-3次,有很好的療效,不要在患處拔火罐。
⑶ 小時候以前聽收音機導致的耳聾能治嗎
耳聾 有兩種 神經性的和傳導性的
神經性的不能治,傳導性的可以治好
耳聾的概念 一般認為語言頻率(0.5、1.2Hz)平均聽閾在26dB以上,即有聽力障礙,聽力損失在70dB以內者稱重聽,在70dB以上者為聾,臨床上習慣統稱為聾(deafness)。
【耳聾分級】
[編輯本段]
按WHO 1980年耳聾分級標准,將平均語言頻率純音聽閾分為5級。
輕度聾:近距離聽一般談話無困難,聽力計檢查純音和語言聽閾在26~40dB。
中度聾:近距離聽話感到困難,聽閾41~55dB
中、重度聾:近距離聽大聲語言困難,聽閾56~70dB。
重度聾:在耳邊大聲呼喊方能聽到,聽閾71~91dB。
全聾:聽不到耳邊大聲呼喊的聲音,純音測聽聽閾超過91dB。
【耳聾分類】
[編輯本段]
按病變部位及性質可分為三類:
(一)傳導性聾(conctive deafness):外耳、中耳傳音機構發生病變,音波傳入內耳發生障礙,例如,耵聹栓塞、中耳炎等所致的耳聾。
(二)感音神經性聾(sensorineural deafness,neurosensory deafness):指耳蝸螺旋器病變不能將音波變為神經興奮或神經及其中樞途徑發生障礙不能將神經興奮傳入;或大腦皮質中樞病變不能分辯語言,統稱感音神經性聾。如梅尼埃病、耳葯物中毒、迷路為、雜訊損傷、聽神經瘤等。
(三)混合性聾(mixed deafness):傳音和感音機構同時有病變存在。如長期慢性化膿性中耳炎、耳硬化症晚期、爆震性聾等。
補充:按病變的性質分為器質性耳聾和功能性耳聾兩類,前者指聽覺器官組織結構異常導致的耳聾,後者指聽覺功能下降導致的耳聾。
按病變的部位分為傳音性(傳導性)耳聾、感音性(神經性)耳聾、混合性耳聾三類 外耳、中耳異常導致的耳聾是傳音性的,從內耳到聽覺中樞發生異常導致的耳聾是感音性的,二者兼而有之,是混合性耳聾。
傳導性耳聾(又稱「傳音性耳聾」)。與傳送聲音振動有關的聽覺器官結構的異常而產生的一種聽力損失。特點是:(1)低頻率比高頻率的聽力損失大。(2)氣導聽力損失與骨導聽力損失之間的差距大。大多數人可通過手術或葯物治療恢復或部分地改善聽力,配戴助聽器很有幫助。
感音性耳聾(又稱"神經性耳聾")、「知覺性聽力損害」。由於先天性內耳發育不全或因葯物、疾病、外傷使內耳耳蝸的聲音感受能力缺乏而造成的耳聾。這類耳聾的醫治效果不佳,其聽力損失一般要比傳音性耳聾者嚴重,多在70分貝以上。可在骨導與氣導的聽力圖上清楚地顯示出此類耳聾。
按病變的時間分為先天性耳聾和後天性耳聾兩類 母親懷孕至分娩時由各種因素導致的胎兒耳聾是先天性的,胎兒出生後發生的耳聾是後天性的。從病變對兒童形成語言的影響看,也可以分成學語前(4歲前)耳聾和學語後耳聾兩類。
學語前聾:兒童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4周歲前)出現的耳聾。由於聽不到他人說話,因而不能像聽力正常兒童那樣學習言語和語言。這類聾童的教育要求與語言形成後聾的兒童有很大不同,通常側重語言和交流方法的獲取。
學語後聾:言語和語言形成後,(通常4周歲以後)出現耳聾。這類聾童的教育應強調保持其原先可理解的語言和恰當的句型,充分利用已有的言語經驗,以利於此類兒童的心理發展。
【病因】
[編輯本段]
(一)傳導性聾
1.先天性:常見的有先天性畸形,包括外耳、中耳的畸形,例如先天性外耳道閉鎖或鼓膜、聽骨、蝸窗、前庭窗發育不全等。
2.後天性:外耳道發生阻塞,如耵聹栓塞、骨疣、異物、腫瘤、炎症等。中耳化膿或非化膿性炎症使中耳傳音機構障礙,或耳部外傷使聽骨鏈受損,中耳良性、惡性腫瘤或耳硬化症等。
(二)感音神經性聾
1.先天性:常由於內耳聽神經發育不全所致,或妊娠期受病毒感染或服用耳毒性葯物引起,或分娩時受傷等。
2.後天性:有下列幾種原因:
(1)傳染病源性聾:各種急性傳染病、細菌性或病毒性感染,如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腮腺炎、化膿性腦膜炎、麻疹、猩紅熱、流行性感冒、耳帶狀皰疹、傷寒等均可損傷內耳而引起輕重不同的感音神經性聾。
(2)葯物中毒性聾:多見於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如慶大黴素、卡那黴素、多粘菌素、雙氫鏈黴素、新黴素等,其他葯物如奎寧、水楊酸、順氯氨鉑等都可導致感音神經性聾,耳葯物中毒與機體的易感性有密切關系。葯物中毒性聾為雙側性,多伴有耳鳴,前庭功能也可損害。中耳長期滴用此類葯物亦可通過蝸窗膜滲入內耳,應予注意。
(3)老年性聾:多因老年血管硬化、骨質增生,使螺旋器毛細胞和螺旋神經節供血不足,發生退行病變,或中樞神經系統衰退,導致聽力減退。
(4)外傷性聾:顱腦外傷及顳骨骨折損傷內耳結構,導致內耳出血,或因強烈震盪引起內耳損傷,均可導致感音神經性聾,有時伴耳鳴、眩暈。輕者可以恢復。耳部手術誤傷內耳結構也可導致耳聾。
(5)突發性聾:是一種突然發生而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經性聾。目前多認為急性血管阻塞和病毒感染是引起本病的常見原因。病變可累及螺旋器,甚或前庭膜、蝸窗膜破裂。耳聾可在瞬間顯現,也可在數小時、數天內迅速達到高峰,多為單側,亦有雙耳患病,伴耳鳴,有的可伴眩暈。早期治療可獲得較好效果。
(6)爆震性聾:系由於突然發生的強大壓力波和強脈沖雜訊引起的聽器急性損傷。鼓膜和耳蝸是聽器最易受損傷的部位。當人員暴露於90dB(A)以上雜訊,即可發生耳蝸損傷,若強度超過120dB以上,則可引起永久性聾。鼓膜損傷與壓力波強度有關,表現為鼓膜充血或鼓膜穿孔。耳聾的程度與雜訊強度、暴露次數以及壓力波的峰值、脈寬、頻譜、個體差異等因素有關,耳聾性質多為感音神經性聾或混合性聾。
(7)雜訊性聾:是由於長期遭受85dB(A)以上雜訊刺激所引起的一種緩慢進行的感音神經性聾。主要表現為耳鳴、耳聾,純音測聽表現為4000Hz谷形切跡或高頻衰減型。亦可出現頭痛、失眠、易煩躁和記憶力減退等症狀。其耳聾程度主要與雜訊強度、暴露時間有關,其次與雜訊頻譜、個體差異亦有一定關系,有人發現2000Hz~4000Hz的雜訊最易導致耳蝸損害。
【診斷】
[編輯本段]
應仔細詢問病史;檢查外耳道及鼓膜;進行音叉檢查及純音聽閾測聽,以查明耳聾的性質及程度。對兒童及不合作的成人,還可進行客觀測聽,如聲阻抗測聽、聽性腦干反應測聽及耳蝸電圖等。
耳聾的防治原則
(一)傳導性聾的防治
早期積極治療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是防治傳導性聾的重要措施。傳音結構修建術(鼓室成形術)對提高傳導性聾的聽力有一定效果,如能早期施行鼓室探查和鼓室成形術,可保存和恢復聽力。對傳導性聾較重者,可配戴助聽器,以提高聽力。
(二)感音神經性聾的防治:感音神經性聾的療效目前尚不理想,因此,關鍵在預防,發病後及早治療。
1.積極防治因急性傳染病所引起的耳聾,做好傳染病的預防、隔離和治療工作,增強機體(尤其是兒童)的抵抗力。
2.對耳毒性葯物的使用,要嚴格掌握適應症,如有中毒現象應立即停葯,並用維生素和擴張血管的葯物。
3.根據不同的原因和病理變化的不同階段可採取不同葯物綜合治療,如增進神經營養和改善耳蝸微循環的葯物、各種血管擴張劑、促進代謝的生物製品等。
【耳聾的防治知識】
[編輯本段]
(一)葯物也能引起耳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