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隔姜灸和隔蒜灸有什麼好處
你好,隔姜灸是用薑片做隔墊物的一種灸法。生薑,辛溫無毒,升發宣散,調和營衛,驅寒發表,通經活絡。隔姜灸可適應一切虛寒病症,尤其對嘔吐、腹痛、泄瀉、遺精、陽痿、早泄、不孕、痛經、面癱、麻木、萎症及風寒濕痹等,療效可靠。隔蒜灸是用蒜做間隔物而施灸的一種灸法。大蒜辛溫喜散,有消腫化結,拔毒止痛之功。主要用於瘡瘍、腫脹、癰、疽、無名腫毒、肺癆、腹中積塊、蛇蠍毒蟲所傷。
中醫上姜具有溫經散寒的作用,隔姜灸一般用於寒症;鹽在五味裡面為咸走腎經,隔鹽灸具有補腎的作用;大蒜具有殺菌散壅的作用,隔蒜灸多用於癰、疽、瘡、癤、疣及腹中積塊。
Ⅱ 隔蒜炙有什麼作用
隔蒜灸屬於艾炷灸之間接灸的一種。
主要用治癰疽腫痛之症。具有拔毒、消腫、定痛的作用。
多用於癰、疽、瘡、癤、疣及腹中積塊等。近年來還用於肺結核、瘰癧等的輔助治療。
Ⅲ 隔蒜灸是指什麼呢
又稱蒜錢灸。本法首載於晉·《肘後備急方》。而隔蒜灸一名,則最見於宋陳自明的《外科精要》。古人主要用於治療癰疽,宋代醫家陳言在所撰《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四中有較詳細的論述:癰疽初覺"腫痛,先以濕紙復其上,其紙先干處即是結癰頭也……大蒜切成片,安其送上,用大艾炷灸其三壯,即換一蒜,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時方住。"該書還提到另一種隔蒜灸法,即隔蒜泥餅灸:"若十數作一處者,即用大蒜研成膏作薄餅鋪頭上,聚艾於餅上灸之"。在明·《類經圖翼》中又作進一步的發揮:"設或瘡頭開大,則以紫皮大蒜十餘頭,淡豆豉半合,乳香二錢,同搗成膏,照毒大小拍成薄餅,置毒上鋪艾灸之 ",發展成隔蒜葯餅灸法。
Ⅳ 小腿上長了紅包很癢
這個任誰也看不出來什麼咬的,但你可以試試用肥皂水塗一下試試有沒有好轉
Ⅳ 跪求蕁麻疹針灸處方
基本治療
[治則] 疏風清熱,養血潤燥。
[處方] 曲池、合谷、血海、膈俞、三陰交。
[加減] 風熱犯表加大椎、風門;風寒束表加風門、肺俞;血虛風燥加風門、脾俞、足三里;腸胃實熱加內關、支溝、足三里;喉頭腫癢、呼吸困難加天突、天容、列缺、照海;女性經期風疹伴月經不調加關元、肝俞、腎俞。
[操作] 每次選用3~5穴。毫針刺用瀉法,風寒束表者可在風門、大椎加用灸法。留針 15~30分鍾,急性者每日針刺1~2次,慢性者可隔日針刺一次。急性者無療程可言,慢性者 10~15次為一療程,蕁麻疹發作與月經有關者可在每次月經來潮前3~5天開始針刺治療。
其他療法
1.皮膚針
[取穴] 風池、曲池、血海、夾脊穴。
[操作] 毫針刺,中強手法叩刺,至皮膚充血或隱隱出血為度。每日或隔日一次。
2.三棱針
[取穴] 曲澤 委中 大椎 風門
[操作] 每次可選用一個四肢穴和一個軀干穴。曲澤或委中穴處用三棱針對准瘀血經脈快速點刺一厘米深左右,使暗紅色血液自然流出,待顏色轉淡紅後再加拔火罐,留罐10~15分鍾;大椎或風門穴用三棱針刺0.5~1厘米深,立即加拔火罐,留罐10~15分鍾。急性者每日一次,慢性者一周一次。
3.拔罐
[取穴] 神闕
[操作] 用大號玻璃罐拔之,先留罐5分鍾,起罐後再拔5分鍾,如此反復拔3次;也可以用閃罐法反復拔罐至穴位局部充血。每日一次,3次為一療程。
4.耳針
[取穴] 肺、胃、腸、肝、腎、腎上腺、神門、風溪。
[操作] 以毫針淺刺,中強刺激;也可在耳前靜脈放血數滴;每日一次。或用埋針法、壓丸法,2~3日一次。
5.穴位注射
[取穴] 合谷、曲池、血海、三陰交、大椎、膈俞等穴。
[操作] 每次選用1~2穴,用復方丹參注射液,或抽取自身靜脈血加入抗凝劑注入穴位,每穴2~3毫升。
(1)針灸治療本病效果良好,一般通過1~ 4次的治療能較快退疹止癢,對慢性蕁麻疹應查明原因,給予相應的治療。
(2)治療期間應避免接觸致敏食物或葯物,忌食魚腥、蝦蟹、酒類、濃茶、咖啡、蔥蒜辛辣等刺激性飲食,保持排便通暢。
Ⅵ 此證情勢雖小,其惡甚大,不問腫潰,皆須隔蒜灸之.什麼意思
看起來是個小病,但是後果很嚴重,需要用 隔蒜灸* 之法來治療、
*隔蒜灸屬於艾炷灸之間接灸的一種,具有拔毒、消腫、定痛的作用。
Ⅶ 冬病夏治到底是什麼 三伏天怎樣養生才正確
冬病是指冬季寒邪引發的身體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胃腸炎、慢性的過敏性鼻炎、慢性關節痛、風濕、類風濕等疾病。夏季陽氣上升,經絡通達,寒邪內伏不發,選擇這個時機,一方面為了扶正,一方面有助於祛寒。冬季易發作加重的虛寒疾病,通過冬病夏治都可能獲得保健療效。
冬病夏治的辦法有很多,比如針灸、拔罐、刮痧、內服中葯等都能起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Ⅷ 隔姜艾灸的作用有哪些
艾灸是我國傳統的中醫療法之一,艾灸發展至今已經相當成熟了,衍生出隔姜艾灸、隔鹽灸、隔蒜灸等多種療法。而如今中醫養生越來越風行,艾灸也被很多養生人士所追捧,特別是隔姜艾灸。顧名思義,隔姜艾灸就是用艾條或艾絨至於薑片上,將薑片至於皮膚上的艾灸方法。那麼隔姜艾灸有什麼好處呢?下面我為大傢具體介紹一下。
【主治病證】隔姜艾灸的作用
嘔吐、泄瀉、脘腹隱痛、痛經、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等。
如胃病(虛寒性胃痛):取中脘(在上腹部,當臍上4寸,前正中線上)、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處)和內關(在前臂掌側,當大陵穴與曲澤穴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穴,把生薑切成約0.2厘米厚的薄片置於以上各穴,取捏成寶塔糖樣大小的艾炷置於薑片上施灸,每穴1炷,大約灸45分鍾,每日兩次。隔姜艾灸的作用
【操作方法】
取生薑一塊,選新鮮老薑,沿生薑纖維縱向切取,切成厚約0.2~0.5cm厚的薑片,大小可據穴區部位所在和選用的艾炷的大小而定,中間用三棱針穿刺數孔。施灸時,將其放在穴區,置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點燃。待患者有局部灼痛感時,略略提起薑片,或更換艾炷再灸。一般每次灸5~10壯,以局部潮紅為度。灸畢用正紅花油塗於施灸部位,一是防皮膚灼傷,二是更能增強艾灸活血化瘀,散寒止痛功效。近年來,亦有針灸工作者採用隔姜行化膿灸法,對某些病證有較好的效果。其施灸方法及灸後護理可參照化膿灸法。
【注意事項】
1.隔姜灸用的姜應選用新鮮的老薑,宜現切現用,不可用乾薑或嫩姜。
2.薑片的厚薄,宜根椐部位和病證而定。一般而言,面部等較為敏感的部位,薑片可厚些;而急性或疼痛性病證,薑片可切得薄一些。
3.在施灸過程中若不慎灼傷皮膚,致皮膚起透明發亮的水泡,須注意防止感染,處理方法可參照無瘢痕灸法。
以上就是我為大家介紹的有關隔姜艾灸的好處了,大家不妨嘗試一下隔姜艾灸的效果。另外隔姜艾灸雖然對人體保健很有益處,但次數也不能過於頻繁,同時還要根據個人具體身體狀況來合理選擇是否艾灸。另外由於隔姜艾灸是以火熏灸,因此在施灸過程中一定要多加註意以免造成局部皮膚的燙傷給生活帶來不便。
Ⅸ 懸灸爐可以做隔蒜灸嗎
排除體內濕氣的一種表現。TB真艾本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