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濕疹皰疹 > 帶狀皰疹宣教

帶狀皰疹宣教

發布時間:2021-03-07 22:25:17

A. 天壇醫院的科室介紹

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擁有悠久的歷史,半個多世紀的歷程,神經外科培養了王忠誠院士、趙雅度教授、羅世祺教授、趙繼宗教授、張俊廷主任醫師等一批享譽國內外的著名專家學者。科室也由最初的3個臨床專業組,逐步擴展為13個,400張床位。神經外科中心現有醫師123名,59%的人員具有高級職稱,64%的人員具有博士或碩士學位。博士生導師6名,碩士生導師19名,博士後流動站1個,培養博士後14名,博士研究生37名,碩士研究生118名。護士146名,其中60%具有專科以上學歷。8名北京市科技新星正在進行重點課題的研究工作。充足的人力資源、精湛的技術水平、厚重的科室文化為神經外科的迅猛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作為國家級重點學科。天壇醫院神經外科每年平均開展各項高、精、尖手術7000餘例,為大量的患者解除了病痛,挽救及延長了患者的生命。腦干佔位病變、脊髓內腫瘤、腦血管疾病、顱底腫瘤、丘腦膠質瘤等手術治療居國際領先地位。小兒顱內腫瘤、顱內腫瘤、脊柱脊髓腫瘤、垂體瘤的手術治療居國內領先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在廣泛開展顯微神經外科手術的基礎上,率先建立起了微創神經外科技術平台,其水平居國際領先。導航手術、內窺鏡輔助手術、立體定向及深部微電極刺激治療、癲癇的手術治療居國內領先接近國際先進水平。腦腫瘤手術死亡率1.04%;腦干手術死亡率1.2%;動脈瘤死亡率1%以下。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皮膚科擁有一支醫術精湛、醫德醫風端正的隊伍,寬敞舒適的就診環境,豐富多彩的治療檢查手段。全科共8人,主任醫師1人,副主任醫師2人,主治醫師1人,住院醫師1人,護師2人,技術員1人。負責日常門診、院內外會診、首都醫科大學第五臨床學院和口腔學系的教學工作,並參與臨床科研、健康宣教工作。
科室對皮膚科常見病如帶狀皰疹、痤瘡、瘙癢症、神經性皮炎、銀屑病、濕疹、白癜風、足甲癬等有獨到的治療方法。依託天壇醫院強大的神經學科優勢,對皮膚神經感覺異常引起的皮膚病及帶狀皰疹神經痛有多項檢查治療措施。 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內科為全國規模最大、學科建設最為齊全的學科之一,為國家級重點學科。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間,在院所領導的支持下,在學科帶頭人王擁軍教授的帶領下,藉助我院強大的神經外科、神經放射和神經介入等科室優勢,重新整合醫療資源,加強醫療、科研、教學、防控工作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北京市乃至全國的神經病學中心之一。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內科共擁有230張病床,日門(急)診量達800餘人次,設有5個病區、1個神經重症監護室(NICU)。常年擔負大量的北京市神經科常見疾病的診治工作及全國范圍內神經科疑難重症的會診及診治任務。
進入「十五」期間,神經內科注重人才梯隊的構建,逐漸培養出一批有海外經歷和高學歷、臨床科研兼備的高層次人才和業務骨幹,為這個學科注入了活力和後勁。在腦血管病、神經感染與免疫、周圍神經與肌肉病、癲癇、運動障礙疾病等神經系統重大疾病方面形成了國內一流的團隊。神經內科不僅擁有優秀的學科帶頭人,還擁有一支結構合理的人才梯隊。全科共有醫療科研及技術人員192人,其中36人具有博士學歷,有12人具有碩士學歷。教授(或正高專業技術職務者)11人,副教授(或副高專業技術職務者)29人;學科人才隊伍年輕化,以中青年為主。在這支團隊中,每個人在注重臨床的同時,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形成了臨床與科研結合的明顯的學院派特色。
神經內科是首都醫科大學神經病學系的博士點和碩士點,2003年增設為博士後流動站,是全國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進修基地,北京市衛生局神經內科住院醫師培訓基地和專科醫師培訓試點單位,常年擔任首都醫科大學醫學系(包括七年制)、口腔系、協和醫科大學(八年制)、清華大學醫學部的本科生教育工作。為國家培養和輸送了大批人才,已經成為我國神經病學的重要的人才培養基地。多年來,共培養博士後7名、博士研究生28名、碩士研究生89名、培養住院醫師80餘人、進修醫生800餘人。並舉辦各類繼續教育學習班32次,培訓學員共計約2萬餘人次。他們活躍在全國不同的醫療崗位,成為我國神經病學的骨幹力量。承擔國家級和部級科研項目共20餘項。市局級課題30餘項,在研課題經費累計達5000餘萬元。發表論文近500篇,出版專著(主編或副主編)20餘部。
天壇醫院神經科為國家葯物臨床試驗機構神經科試驗基地,共有60餘人獲得國內外GCP資質認證,承擔國際臨床試驗研究10餘項,國內臨床試驗研究30餘項。
2001年受北京市科委資助,組建並成立了中國第一家國際標准化卒中單元,相關的出版物《BNC腦血管病治療指南》、《卒中單元》等已相繼發行,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國家級多項課題已將卒中單元計劃位列其中,陸續接待全國各級醫院參觀學習百餘人次,影響波及全國。同年,天壇醫院以神經內科為基礎,整合了神經影像、神經介入、血管超聲、急診科等多學科資源,率先在國內成立了腦血管病血管內治療中心。3年多來重點進行了顱內動脈狹窄的支架成形術及其相關研究,並已達到國際同步或領先水平.2004年,在北京市腦血管病搶救治療中心的平台上,以國家科技部「十五」的支持下,成立了多學科、系統的急性腦血管病搶救綠色通道,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影響和科學成果。其它特色診療中心還包括北京市癲癇中心、北京市腦血管病康復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神經科學會診中心、北京市神經變性病診療中心等。同時相繼組建並逐步完善了腦血管病、神經系統感染與免疫、周圍神經病及肌病、癲癇、神經精神、神經康復、頭面痛、帕金森氏病與運動障礙、認知障礙、遺傳代謝病、神經重症監護、睡眠障礙等12個專業組,並以各專業組為基礎,大力發展相關的科研基礎實驗室工作,部分實驗室如腦血管病實驗室、神經免疫實驗室、臨床神經肌肉病理實驗室、神經康復室、神經心理實驗室、臨床電生理實驗室等均已初具規模,為科室的正規化、科學化發展奠定了良性運行的框架與機制。經過多年的學科建設,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內科已經成為一個國內領先、國際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學科。 1、人員結構
北京天壇醫院檢驗科現有工作人員61名,其中主任醫師、教授1人,副主任技師6人、副教授1人,主治醫師、主管技師23人,住院醫、技師等30人。
2、業務范圍
北京天壇醫院檢驗科本著「服務患者、服務臨床」的宗旨,面向患者和健康體檢人群提供多達三百餘項檢測服務,主要包括:
1)臨檢:血常規、尿常規、便常規、腦脊液常規、胸腹水常規等;
2)血液:凝血象、DIC過篩、血栓彈力圖分析、血小板功能檢測等;
3)生化:肝功能、腎功能、血脂、心肌酶等、血清蛋白電泳等;
4)感染免疫:甲肝、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囊蟲等病原體標志物檢測;
5)內分泌激素:腦垂體激素、甲狀腺激素、性腺激素檢測等;
6)特殊蛋白:腫瘤標志物檢測、特種蛋白檢測、自身抗體檢測、產前篩查(唐氏綜合症)等;
7)微生物:血、尿、便、分泌物、腦脊液的細菌培養及葯敏檢測等;
8)特檢:淋巴細胞亞群檢測、HLA-B27檢測、腦脊液蛋白電泳、過敏原篩查等;
9)脫落細胞檢測:宮頸脫落細胞液基細胞學檢查(LCT)、羊水分析等;
10)分子診斷:乙肝DNA、丙肝RNA檢測、HPV-DNA分型、原位雜交(FISH)、細胞色素P450耐葯基因檢測等。
3、科室特色
北京天壇醫院檢驗科是集臨床檢驗、健康普查、健康咨詢、高危人群預警、預防醫學、科研開發、教學等於一體的綜合性的實驗診斷中心,是以「個體化診斷」為目標的不斷開拓的臨床實驗室,是全國第一批、北京市第一家通過ISO 15189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認可的實驗室。
自2002年開始試運行ISO 17025 質量體系、2004年轉版到 ISO 15189質量體系以來,檢驗科通過質量體系的認可過程已經建立了與國際接軌的質量體系,通過認可的實驗室項目的檢測結果被117個國際組織和國家承認。同時,檢驗科還積極參與糖化血紅蛋白、自身抗體檢測和部分生化項目的國際比對,均成績合格。2006年,檢驗科成為北京市「中美艾滋病防治合作項目」北京市艾滋病監測哨點、北京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的禽流感網路實驗室,承擔艾滋病病毒、禽流感、新流感病毒的初篩任務。
檢驗科擁有大型模塊式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可分析幹細胞的五分類血細胞分析儀、尿沉渣流式分析儀、全自動血凝檢測系統、流式細胞儀、全自動免疫檢測系統和全自動酶標系統等設備,同時檢驗科引進先進的分子生物學檢測設備:高效液相色譜、凝膠成像系統、基因晶元儀、懸浮微陣列檢測儀、熒光定量實時在線核酸擴增儀、蛋白晶元檢測儀、晶元點樣儀,細胞培養系統等,結合LIS系統形成了完備的臨床檢測平台、臨床蛋白質評價平台、分子診斷平台、細胞分析平台,為個體化診斷、進而為個體化醫療提供了設施完備、檢測項目齊全的檢測和評價平台。因此檢驗科在為患者提供高質量、多項目的檢測服務的同時,還構建了共享型的轉化醫學體系:代謝組學平台、基因檢測平台、細胞培養和檢測平台、原位雜交平台、晶元研究平台和樣品庫平台,給臨床科研提供了舞台。此外,還承擔了包括國家973、863課題在內的院外、院內多項科研課題研究,也具備了應對嚴重生物性災害的應急能力。在SARS、禽流感、甲型流感等流行病肆虐時,我科義不容辭的承擔起第一線的檢測任務,得到市衛生局、市委以及國務院的嘉獎和鼓勵。在SARS時,溫總理為我們的報告題詞,使我們深受鼓舞。
北京天壇醫院是首都醫科大學的教學醫院,實驗診斷中心內設「實驗診斷學」、「臨床免疫學」教研室,承擔首都醫科大學的五年制、七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和口腔專業學生的實驗診斷學、臨床免疫學教學任務。同時作為首都醫科大學臨床檢驗診斷學系辦公室所在地,檢驗科每年都承擔多項國家級、北京市級、校級繼續教育項目,形式包括學術論壇、網上授課等,參加檢驗科承辦的繼續教育項目的人次數已經近萬。
北京天壇醫院檢驗科是首都醫科大學臨床檢驗診斷學系辦公室所在地、首都醫科大學臨床檢驗診斷學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培養點,至今已經培養博士十餘人,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文章上百篇,其中SCI收錄多篇;主編《臨床蛋白電泳》、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實驗診斷學》和《臨床免疫學》等書籍十餘部。
在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天壇醫院檢驗科在醫、教、研、防各方面不斷取得成績,已經在同行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打開了知名度,樹立了品牌,成為國內知名的臨床醫學實驗室。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是國內著名的以神經科學為主的綜合性醫院,麻醉科始建於1982年,先後由王恩真教授、王保國教授擔任科主任,現任科主任韓如泉教授,副主任為李淑琴教授。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奮斗,麻醉科逐漸形成了以神經外科麻醉為主,臨床、科研和教學相輔相成的鮮明的科室特色,在國內外神經外科麻醉領域占據了重要地位。
北京天壇醫院麻醉科擔負著天壇醫院的手術室麻醉、門診手術麻醉、放射介入手術麻醉、危重症搶救治療以及疼痛診治等工作。目前有34個功能齊全的手術間,其中中心手術間 24 個、介入治療 3 個、門診手術室 2 個、胃腸鏡室 1 個、院外神經外科手術間4個。此外,還建有麻醉後恢復室(PACU)和麻醉疼痛門診。2008年手術量達14755台次,其中神經外科麻醉7700餘例,神經介入麻醉1500餘例,疼痛診療3500餘例。
北京天壇醫院麻醉科針對本專業特點,在神經外科學、神經影像學、神經介入治療與神經電生理學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進步與成果,在國內麻醉學領域率先將術中喚醒技術應用於腦功能區腫瘤切除術,已完成近300例,同時還成功實施了近7000餘例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的麻醉管理,以及近萬例神經介入麻醉,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此外,麻醉科還開展了術後鎮痛、無痛人流、無痛胃腸鏡、慢性疼痛射頻治療等項目,為患者提供了全方位的專業服務,其中某些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麻醉科現有工作人員62人,其中主任醫師3名,副主任醫師10名,主治醫師22名,高年住院醫21人,麻醉輔助人員6人。全科共有博士學位12人,碩士學位23人,整個科室具有年輕化、高學歷的特點,是一支朝氣蓬勃、積極向上、不斷開拓創新的醫療團隊。
科研是科室得以不斷發展壯大、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命脈。自建科以來,累計在國內外專業刊物上發表文章330餘篇,有多部論著出版。麻醉科在科研領域更是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研課題包括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1項、北京市科技新星項目1項、中國博士後基金項目1項、北京市委組織部優秀人才項目1項、北京市中醫局項目1項以及院級科研項目6項,總經費700餘萬元。在剛剛過去的2008年中,參加國際學術會議5人次(ASA入選6篇)、全國會議 29人次,交流論文21篇。在專業核心刊物發表論文27篇,SCI 3篇,同時還組織編寫專著1部,參編書籍4部。
麻醉科十分重視國內外的學術交流,1991年舉辦了第一次全國神經外科麻醉會以。自2001年起先後6次舉辦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神經外科麻醉與腦保護學習班(研討會),旨在將國際、國內神經外科麻醉及相關學科發展動態、新觀念、新技術介紹給國內麻醉醫師,提高各地區神經外科麻醉技術水平,推動我國神經外科麻醉學科的發展。2008年承辦的首屆亞洲神經外科麻醉與重症監測會議吸引了來自中國、美國、日本、韓國、印度、印尼、新加坡等國家的500餘麻醉學者參與,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麻醉科的三位教授應邀出席並授課。一系列的學術交流活動使我們逐步在神經外科麻醉領域樹立了鮮明的天壇品牌。
2002年北京天壇醫院麻醉科成為北京市首批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之一,以臨床麻醉、重症監測與治療以及疼痛研究為基本培訓結構,藉助科室強大的師資力量和豐富的臨床資源,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專科醫師培訓體系。
在研究生培養方面,設有一個博士後流動站,1個博士學科點,4名碩士研究生導師,已經培養了博士後2人、博士研究生13人、碩士研究生43人,這為本學科向高、精、尖方面發展不斷注入著新鮮的血液。
北京天壇醫院麻醉科全體員工將本著「強化特色,均衡發展;臨床立科,科研興科」的基本原則,在臨床、科研和教學方面齊頭並進、開拓創新、積極進取,不遺餘力地推動我國神經外科麻醉事業的發展。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影像中心,自1980年王忠誠院士創辦至今,通過宋遵武、陸榮慶教授等老一輩放射學家的厚實鋪墊,尤其在戴建平院長的領導下,經全科同志20餘年的不懈努力,逐步建成為一個設備先進、醫療有特色、學術有成就的現代化科室。1998年被批准為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和博士後流動站,是目前我國最大的專門從事神經影像學研究及診療的中心。
診療設備先進:神經影像中心擁有4台磁共振成像系統、3台CT機、3台DSA設備、1台ECT機和1台多普勒彩超儀;影像設備及相關配套後處理軟體始終保持在國內領先,與國外基本同步。另外,神經影像中心還擁有國內最先進的純數字的PACS系統,顯著提高影像保存的質量,更好地服務於臨床。
技術力量雄厚:現有教授以及主任醫師5人,副主任醫師3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3人。神經影像中心具有博士學位的4人,碩士學位的5人。絕大多數學有專長。學科帶頭人戴建平院長及高培毅教授在神經影像研究方面造詣很深,被譽為「神眼」,其診斷結果被臨床譽為「術前病理診斷」。
醫療特色明顯:神經影像中心在全國率先推出先進的管理體制,在行政管理上採用「縱橫交錯」式模式,技術和護士按設備劃組,進行縱向管理;醫師採用橫向分組,定期輪轉制度。該管理模式大大推動了學科建設,並逐步創立了我們自己的醫療特色。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在國際的龍頭地位為神經影像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神經影像學科的快速發展也強有力的支持了神經內外科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的發展。包括以下幾方面:
戴建平院長帶領的科研小組的針刺-fMRI 的研究項目處在國際領先水平。
在神經系統疾病尤其是腦血管性疾病的預防性診斷和早期診斷研究方面處於國際領先地位。①高培毅教授自行研究開發的腦CT灌注軟體目前正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應用,其圖像質量及參數標准明顯優於國外CT掃描機自帶軟體處理系統及國內相關醫學軟體公司開發產品;②高培毅教授將腦梗死的診斷提前到腦梗死前期,其研究成果早於國外同類研究,通過CT灌注掃描及早的發現了一大批腦梗死前期患者,使這些患者得到及時的治療,節省了大批的醫療費用,減輕了社會和家庭負擔,得到天壇醫院神經內科及神經介入醫師的一致認可;③CT灌注掃描已被列為常規掃描,並成為神經介入治療前診斷及治療後療效評價的主要依據;④高培毅教授又將目光放在腦梗死的預防性診斷方面,科內正在開發研究腦血流速度、血流狀態的測定及腦血管彈性成像方面,已完成體模的成像,並處於國際領先地位,預計此項研究將會使腦血管性疾病診斷又提前數年。
在腦腫瘤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方面,確立了在北京乃至全國的領先地位:①擁有診斷完成神經系統成像的先進影像設備、手段和一個高素質的技術群體;②診斷正確率明顯高於同類醫院,只要病人配合,都能明確診斷;③全國各地慕名而來求診的病人越來越多;④與GE及Simens公司合作開發最先進的診療手段及技術,通過磁共振腦功能成像進行腦腫瘤患者術前功能區定位及手術入路地選擇。
在分子影像學研究方面也處於國內一流水平:①能夠成功的完成磁共振對比劑和神經幹細胞的標記和細胞顯像;②應用臨床型MR儀觀察到神經幹細胞在動物腦組織內地遷移及分布。
科教成果累累:本學科承擔的第一負責人的科研項目包括:國家「八五」攻關課題1項,國家「九五」 攻關課題1項,國家「十五」攻關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項、面上項目2項,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6項,北京市科委項目3項,獲得國家重大科技成果獎2項,國家成果登記國家級1項,中華醫學科技三等獎1項,衛生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11項,北京市衛生局科研成果一等獎5項,北京市衛生局科研成果二等獎16項。本學科發表論文302篇,中華系列雜志165篇,中華醫學雜志英文版5篇,國外雜志5篇(包括AJNR、Radi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其它127篇。本科醫師及研究生多次參加國外學術會議交流,科室每年派遣年輕醫師到國外交流學習。出版著作主編9本,參編18本。本科室還多次承辦大型學術會議,國際性學術會議包括第1屆國際放射學學術會議,亞太地區國際介入放射學大會,第13屆國際神經放射學大會;全國性學術會議包括中華醫學會第8、10、12屆全國放射學大會,第1、2、3屆全國中青年放射學(英文)學術大會,中華放射學會第1、2、3屆全國神經放射學大會,中華放射學會第1、2屆全國磁共振成像學術會議。同時,多次舉辦全國性學習班,並為全國各地培養進修醫生500多人。
展望21世紀,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影像中心的全體醫技人員將團結努力, 在以戴建平院長的帶領下,開拓進取,不斷創新,使學科建設再上新台階,努力實現以下三個轉變和建設目標,擠身為國際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優秀學科。
學科建設關鍵:實現三個轉變,即從單純以解剖學為基礎的形態學研究轉變到在此基礎上的以病理生理學為基礎的功能學研究;從以解剖學、臨床醫學、物理學和電子學為主的知識結構轉變到在此基礎上的以病理生理學、生物化學和計算機應用為主的知識結構;從以醫師、技術員為主體的人員結構轉變到以醫師、生物醫學工程師為主體的人員結構。
學科建設目標:將神經影像中心建設成為以功能/分子影像學,醫學圖像後處理/CAD,神經介入放射學以及循證醫學影像學為穩定學術研究方向的,以研究腦血管病、腦腫瘤以及中樞神經系統介入放射學為重點和特色的學科;建設成為上述相關領域科學研究和培養高級實用人才的基地。
神經影像中心的科訓是:
「天施地生,其益無方;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B. 健康教育宣傳活動全年有哪些

如5.31無煙日什麼的,都是健康教育宣傳活動,全國愛耳日,世界防治內結核病日, 世界衛生日容,全國碘缺乏病日,全國學生營養日,世界無煙日,全國愛眼日,國際愛牙日,全國高血壓日,世界糖尿病日,世界艾滋病日等等日子都是健康教育相關的活動日。

C. 皰疹引起的後遺症怎麼處理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病毒在原發感染時引起水痘,也可以形成潛伏感染,病毒隨神經進入脊神經或顱神經的感覺神經節的神經元中長期潛伏並不引起症狀,多年後在某種誘發因素的激發後病毒活躍增殖,引起神經節炎症,導致神經痛,並且在相應神經節段分布部位皮膚上形成水皰。帶狀皰疹並發臂叢神經損傷並不多見。據報道1%~5%帶狀皰疹患者可並發運動癱瘓,系帶狀皰疹病毒由感覺神經節直接累及鄰近的神經系統所致。這與患者年齡大,全身抵抗力降低、細胞免疫功能低下有關。機體中抗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特異性抗體滴度密切相關,年齡越大,滴度越小。 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病是帶狀皰疹發病後雖局部皮損修復,而局部神經痛仍遷延不愈或發展成為頑固性神經病,其自發性閃電樣或撕裂樣疼痛,常令病人寢食不安,生活質量極為低下。除此之外,大多數病人常伴較明顯的持續性的燒灼病、發活障礙以及情緒異常,如焦慮和抑鬱等,嚴重時可有自殺傾向。 一、發病機制 PHN的發病機理目前仍不完全清楚,其病理生理學基礎也是推測性的,並未得到證實。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損傷可能導致正常傳入抑制的減弱和興奮狀態的異常升高;神經遞質和生長因子在PHN的發病中也起重要作用,白細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與炎症反應中的疼痛有關。在難治性PHN患者的腦脊液中,有較高濃度的IL-8,而且淋巴細胞增多。屍解研究證明病程長度的PHN患者脊髓周圍炎症反應明顯,可見有較多的淋巴細胞聚集,脊髓背角及脊髓後根神經節有變性改變;而在PHN完全恢復的患者中,未發現明顯的中樞神經系統的變化。Rowbotham等[4]通過免疫熒光對PHN患者的皮損及其對側正常皮膚對照檢測發現,有異常神經痛者,其末梢神經密度增加,而感覺缺失者末梢神經密度減低。 幾個傾向性危險因素: 1、年齡 PHN的發病率與年齡有直接的關系,老年人比年輕人更易患PHN。據統計,年齡為65歲的帶狀皰疹發病率是年齡為40歲的4倍,而60歲以上的帶狀皰疹患者有50%將發展為PHN,70歲以上的將有75%發展為PHN。近幾年來,帶狀皰疹和PHN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這種現象可能與人口老齡化、病毒性疾病的流行及免疫抑制劑的應用增加有關。 在帶狀皰疹患者中,老年患者的PHN發病率較高,這已被許多研究所證實。隨著年齡的增長將出現免疫衰老,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均降低,從而導致病毒感染的擴散,神經受損嚴重;同時老年人的神經系統損傷的修復能力較年輕人差,因此老年帶狀皰疹患者更易並發PHN。 2、糖尿病 Baron等研究發現帶狀皰疹患者皮損以外的皮膚興奮閾升高,並發PHN的可能性增大。統計資料顯示,伴有糖尿病的帶狀皰疹患者發生PHN是無糖尿病患者的2倍,這是由於糖尿病患者的多發性神經損害使之更易患PHN。因此可以推論,老年患者易患PHN與全身神經纖維的退行性變有關。 3、免疫力低下 據統計,一般非腫瘤住院患者中,帶狀皰疹的發病率為0.22%,而惡性淋巴瘤的住院患者中,其發病率為9%,白血病患者為2%,在其他腫瘤中為0.46%,接受大劑量放療和化療的骨髓移植者帶狀皰疹的發病率高達50%以上,約1/3發生播散。據國外報道[8],血液病如白血病、淋巴瘤、艾滋病(AIDS)、結締組織病以及器官移植患者免疫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此類患者器帶狀皰疹發生後,易導致病毒感染的擴散,神經損傷嚴重,常有較高的PHN發病率。 4、其他 急性期疼痛以及皮疹的嚴重程度均與PHN的發病率呈正相關;若帶狀皰疹急性期伴有高熱,尤其體溫高於38℃,常常是PHN的危險因素。 體內用葯: (一)抗病毒葯物 1、鳥苷類:帶狀皰疹是潛伏在脊神經後根神經節內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的再活化而引發,在急性期給予足量有效的抗病毒葯物治療可使PHN的發生率減少50%[11]。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葯物阿昔洛韋(acyclovir)、泛昔洛韋(famci-clovir)及萬乃洛韋(valacyclovir)均能夠有效地限制病毒的復制,加速痊癒,減輕早期疼痛。周萍英等用常規劑量(1000mg/d)與大劑量(4000mg/d)阿昔洛韋治療帶狀皰疹對照研究表明,大劑量治療組療效明顯優於常規劑量組,且服葯時間越早,療效越好,並能顯著降低PHN的發病率。但是也有人應用聚合酶鏈反應(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的方法對PHN患者外周血單核細胞檢測未發現有帶狀皰疹病毒DNA或RNA的復制。因此,他認為對PHN患者給予抗病毒葯物無治療意義。 2、干擾素:干擾素(Interferon)是細胞對病毒感染或一些非病毒誘導劑反應而合成的一種糖蛋白,可干擾病毒復制所需的各種酶類如RNA復制酶、DNA多聚酶等,致使新的病毒不能合成,早期應用可作為高危患者活動性感染的輔助治療。 (二)抗抑鬱葯和抗癲癇葯 1、抗抑鬱葯 1982年有學者通過對照研究證明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治療PHN是有效的。從那時起去甲腎上腺素能抗郁葯去甲替林(ntriptyline)、去甲丙咪嗪(desipramine)、馬普替林(MAPROTILINE)也證明用於治療PHN有效。這些葯物的止痛作用與其抗郁作用無關。動物實驗證明5-羥色胺(5-HT)也是重要的止痛介質,它在脊髓和腦干能抑制疼痛信息的傳遞。阿米替林能影響神經元對5-HT的攝入,故其能起到止痛作用。有人觀察的帶狀皰疹患者中,有35例在皮疹出現72hr內應用阿昔洛韋治療;29例在皮疹出現24hr內給予低劑量阿米替林。6個月後,前組中的31.4%(11/35人),後組中的17.25%(5/29)發生神經痛,結果顯示,在預防PHN中阿米替林比阿昔洛韋更有效。應用阿米替林宜從小劑量開始,即25mg/d,以後每周增加25mg,直到最大劑量75mg/d;體弱者,開始劑量為10mg/d,以後每周增加10mg,直到最大劑量50mg/d,一般需服用幾周後,症狀才能緩解,疼痛消失至少2個月後才可減量,甚至有些患者需終生服用低劑量的阿米替林。在增加劑量的過程中,如出現副作用,應給予相應針對性處理。用葯前,須向患者交代此葯不是用於抗抑鬱作用,而是使用其獨特的止痛作用。阿米替林最常見的副作用是口唇發干,在用葯的過程中應用時局部給予潤唇膏或多飲水。其它副作用尚有鎮靜、便秘和體重增加等,應用時給予對症處理。 2、抗癲癇葯 用於PHN治療的主要有苯妥英鈉(sodiumphenytoin)和醯胺咪嗪(又名卡馬西平carbamazepine)以及加巴噴丁(gabapentin)。加巴噴丁已在美國及一些歐洲國家出售。其治療作用可能與穩定神經細胞膜電位有關,也可能是其抑制腦干以上有關疼痛的結構如網狀強構的突觸傳遞,特別是多突觸末梢的沖動傳遞有關。 苯妥英鈉的常用劑量為100~200mg/次,3次/日。最大量300mg/次,600mg/日。主要副作用有惡心、嘔吐、腹痛等胃腸道反應,長期使用可發生骨質疏鬆、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或再生障礙性貧血、中毒性周圍神經痛。用葯時應用時補充維生素D、B6、B12以減少副作用。卡馬西平的常用劑量為100~300mg/次,3次/日,極量1200mg/次,副作用有眩暈、惡心、錐體外系症狀、體位性低血壓。偶見尿瀦留、過敏性皮炎、白細胞或血小板減少以及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三)糖皮質激素 合理應用皮質激素可抑制炎症過程並減輕背根神經節的炎症後纖維化。在急性期給葯可減少PHN的發病率,但有可能使病毒播散。對老年體健的患者以及嚴重帶狀皰疹患者如出血型、泛發型及壞疽型帶狀皰疹,為預防PHN,應及早用葯,盡可能在起病7天之內應用。口服強的松40~60mg/d,療程10日。但在使用激素期間,必須同時給予足量有效的抗病毒葯。在免疫反應差的患者不宜使用皮質激素。 (四)免疫制劑 血清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抗體陽性的人群是帶狀皰疹和PHN的高危人群,對該類人群接種疫苗可提高其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 (五)鞘內注射甲基強的松龍(methylpred-nisolone)PHN的神經病變在受累區的外周神經及中樞神經的多個部位,且腦脊液中IL-8濃度較高,屍解發現受累區的脊髓周圍炎症反應明顯,因此應給予及時有效的抗炎治療。通過隨機雙盲研究發現[18],鞘內注射甲基強的松龍—利多卡因(3%利多卡因3ML,醋酸6—甲基強的松龍60MG),每周1次,共4周,能有交地降低腦脊液中的IL—8水平、減輕炎症及炎症造成的水腫和毒性反應,而且皮質激素能穩定神經細胞膜,抑制C神經纖維的異常放電。甲基強的松龍是迄今發現的神經毒性最小的皮質激素,在臨床上並不將其直接注射神經,且使用的濃度只是實驗濃度的1/30,因此臨床上並未見任何毒、副作用。對於一些疼痛較重、病程持續時間較長且應用常規止痛治療無效的頑固病例,均可考慮應用此法進行治療。 (六)紫外線負氧離子噴霧紫外線照射可加強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營養情況,提高機體的免疫力,促進患處皮膚與神經末梢修復,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對預防和治療PHN效果明顯。方法是使用紫外線負氧離子噴霧儀(常州武進醫療用品廠生產),噴霧開始後,同時開啟負離子和紫外線,噴頭對准疼痛部位,距離30~50cm,溫度以患者能夠忍受為宜,每日1次,每次20分鍾,療程2周。 (七)止痛葯 1、非甾體類抗炎葯(,NSAIDS):該類葯物對PHN或任何其它的神經痛均無明顯療效,應盡量避免應用該類葯物。 2、阿片類葯物在美國[24],許多研究者對應用阿片類葯物,如嗎啡(mphine)、二乙醯嗎啡(diamphine)治療PHN有爭議。歐洲人一致認為,阿片類葯治療PHN無效,即使是硬膜外給葯。但是,北美一些人[26]認為,麻醉性鎮痛葯對治療PHN有幫助,至少對於那些其它治療無效的頑固性疼痛,給予合理的劑量可以減輕疼痛數小時,尤其是口服鹽酸羥氫可待酮(oxycodone)5~10mg/4hr是有效的。 (八)營養神經 維生素是機體維持正常代謝和機能所必需的一類低分子有機化合物,許多B族水溶性維生素如B1、B12等,以及某些脂溶性維生素都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對神經組織的代謝產生影響。PHN患者給予該類葯物,可作為其它治療的輔助治療。維生素B1100mg肌注,1日1次;維生素B12500μg肌注1日1次。 體外用葯 1、辣椒辣素(capsaicin)霜即使是最頑固的病例使用辣椒辣素霜外塗,在連續使用8周後也有效;如果外周神經被破壞,用葯時間須延長。鄭燕嵐等[28]採用0.025%辣椒素霜直接塗抹於疼痛處,每日4次,治療PHN取得了較好療效,其辣椒辣素原葯由廈門大學化學系提供,以基質霜配製成0.025%濃度霜劑。 2、利多卡因霜局部塗抹利多卡因霜能有效減輕PHN的疼痛症狀。Iseki[29]局部使用10%利多卡因霜治療23例亞急性帶狀皰疹和23例PHN患者,治癒率為21.6%,未發現有毒、副反應。 3、1%扶他林(diclofenac)乳劑該葯局部外用治療PHN也可取得較好的療效[30],方法是:用1%扶他林乳劑按摩疼痛處,每日4次。局部按摩可使其中的活性成分雙氯芬酸滲透皮膚,聚集於皮下組織,減輕急慢性炎症反應。 其他 1、精神心理治療PHN的疼痛常與精神及情緒有關,所以積極的休息,如播放優美的音樂,將會使患者從身心上得到全面的放鬆,在治療上起非常重要的作用。精神心理治療可作為其它治療的補充。 2、音頻電療及激光照射具有鎮痛、消炎、消腫的作用,促進疤痕粘連松解、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 小功率He—Ne激光能刺激機體產生較強的防禦機能,促進組織再生,包括膠原纖維和毛細血管的再生,促進上皮細胞合成代謝,同時有止痛作用,細胞破壞所釋放的化學介質達到一定濃度後,均可引起疼痛,小功率He—Ne激光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使致痛物質濃度降低,滲透壓改善,水腫減輕,直接減弱神經末梢的化學性及機械性的刺激作用,從而達到止痛的目的。 綜上所述,在治療帶狀皰疹及PHN時,可結合患者的病情及體質情況給予具體處理。對於急性帶狀皰疹患者,首先應給予抗病毒治療,若患者年齡超過60歲,一開始就應同時給予阿米替林10mg/日,觀察6周。若疼痛消失,1月後停用阿米替林;若疼痛持續存在,應增加阿米替林的用量,每周增加25mg(體弱者10mg),直到最大劑量為75mg(體弱者為50mg)。待疼痛減輕,1月後可逐漸減少阿米替林的用量;如果疼痛無改善,應維持應用足量抗抑鬱葯8周。若治療失敗,可加用抗癲癇葯苯妥英鈉或卡馬西平,若疼痛持續不減,可使用利多卡因局部注射或神經阻滯或鞘內注射甲基強的松龍。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應使患者徹底放鬆、休息,並同時給予利多卡因或辣椒辣素霜或扶他林乳劑,也可輔助其他治療如音頻電療或小功率He—Ne激光治療或紫外線負氧離子噴霧或TENS治療等。 另外,在治療過程中,應注意患者的全身情況及有無並發症,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應加強血糖的控制,因糖尿病本身就能加重病情,降低疼痛的治療效果。因此不能忽視其治療,否則不能取得預期療效。 三、中醫治療 中醫尚未將PHN列為一個獨立的病種來論治,一般是根據發病部位及其疼痛所屬經絡走向,進行辨證或辨病組方,總以療效為出發點,究其病因乃病後體虛、正氣不足,肝膽氣滯、濕熱、瘀血阻絡或挾風邪上擾,痛是有所不通之處,宜扶正以祛邪,疏肝利膽順其氣。調氣治血行其瘀,祛風通絡定其痹,發於頭面部者,川芎茶調散,通竅活血湯之類;發於胸背腰腹者,四逆、金鈴子散、逐瘀湯等化裁;發於下體者,龍膽瀉肝腸,止痛如神湯等加減出入。外用葯酌情運用青黛散、墨龍散塗敷之。 另有學者按疼痛部位,頭部用川芎茶調散加黃芪、蔓荊子、延胡索、僵蠶;胸背部用柴胡疏肝散合血府逐瘀湯加減,肢痛以身痛逐瘀湯加減。 四、針刺快速止痛法 (一)針刺治療: 1、帶狀皰疹周邊劃痕,距帶狀皰疹的皮損邊緣1cm處,用磺酒、酒精常規消毒皮膚後,用毫針或者注射針頭針尖沿著皮損劃痕,痛輕者劃痕呈微紅,痛重者以皮略出血為度。 2、帶狀皰疹周邊圍刺;沿著劃痕進行圍刺,手法要輕,行針要快。進行的深度為0.3~0.5寸,針距0.2~0.3寸,痛甚者或大面積的可再重復圍刺一次,給予(略粗一點的針)強刺激。帶狀皰疹的皮損在疏鬆的組織及重要器官(如眼、口、胸部、乳房、陰囊)較近時,圍刺要接近皮損的邊緣,以免針刺過痛及過深(氣胸)損傷重要器官。圍刺後根據帶狀皰疹所在脊神經根部(同側華佗夾脊穴)進行針刺。皮損面積較大的劇痛者留針,接上針灸儀,電流強度以患者能忍受為宜,維持30分鍾。 (二)皮損部位注射 1、皮損局部封閉,劃痕及圍刺後。一般患者都能夠迅速止痛痊癒,對皮損面積較大劇痛者,可進行封閉治療。常規消毒皮膚後用10ml注射器,7號針頭將葯物(維生素B12500μg,維生素B1200mg、病毒唑100mg、氟美松10mg、2%利多卡因5~10ml)呈放射狀注射在疼痛部位。 2、脊神經根部注射:對年齡較高,皮損面積較大的出血型或壞疽型患者可進行治療,在皮損相應的脊神經根部(脊神經節)常規消毒皮膚,用2ml注射器,5號針頭將復方奎寧(上海產)2ml注入1~2cm深,勿過淺以防局部組織壞死。 3、水皰內減壓:水皰內張力過大刺激神經末稍是疼痛的一個原因,及時解除張力而緩解疼痛。用消毒針頭刺破水皰壁放出漿液,表面塗爐甘石合劑。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及水皰的吸收,每日紅外線理療1~2次,每次半小時或皮損局部在太陽下照射,每日1~2次,每次半小時。 (三)阿是穴位注 葯物:丹參注射液10ml、1%利多卡因4ml,VitB121ml治療首日加用醋酸潑尼松1ml。 取穴:疼痛局部取阿是穴,沿皮膚呈30°角進針,刺入皮下,回抽無血,注入葯液成皮丘狀 療程:每日1次,7次1療程,一般3個療程。 五、護理 (一)疼痛的觀察 老年人往往有多種疾病並存,在觀察疼痛時,一定要認真仔細,注意疼痛的部位、程度、性質及有無伴隨症狀。特別要注意和其它疾病相鑒別,如心絞痛、急性膽囊炎、偏頭痛、腰椎間盤突出症等,要十分熟悉有關病的疼痛特點,如心絞痛是胸前區壓榨、憋悶或緊縮痛。急性膽囊炎是右上腹部持續性脹痛伴惡心嘔吐。在進行評估時,不僅要認真聽取病人對疼痛程度的敘述,還要注意觀察病人的身心反應,如面色、表情、有無出汁,生命體征的變化,還要注意了解輔助檢查的變化,以明確診斷,避免誤診、漏診。例如,有資料載在護理1例男性患者,門依擬「左季肋部帶狀皰疹」收住。入院時疼痛難忍,醫囑給安定1支、顱痛定1支肌注。經處理後入睡,D2早上巡視病房時,發現患者疼痛減輕,但主訴疼痛性質有所改變,立即匯報醫生,經心電圖檢查,發現患者確實伴有心絞痛,即加用抗心絞痛葯物治療而緩解。該患者25d後治癒出院。臨床護理實踐也發現,門診以心絞痛、急性膽囊炎住院,通過觀察檢查,最後確診為帶狀皰診。一定要勤巡視、細觀察、多詢問、多思考、勤匯報,及時發現問題和處理出現的問題,達到提高護理質量。 (二)疼痛的護理 單純性帶狀皰疹引起的疼痛,如不明顯者,可採取放鬆療法,指導患者分散注意力,給予舒適的體位。如疼痛難以忍受者,遵醫囑給予鎮痛鎮靜葯,如安定、卡馬西平、顱痛定等。在給鎮痛葯時,注意觀察葯物的副反應,防止成癮和意外 (三)心理護理 護理人員要學會同情、理解老年人患帶狀皰疹帶來的痛苦,允許他們發泄,甚至吟伸,向家屬講明帶狀皰疹疼痛的原因主要是帶狀皰疹病毒感染人體,進入皮膚的感覺神經末梢,使受侵犯的神經發炎及壞死,產生的神經痛。使家屬理解,從而配合我們共同護理好病人。根據老年人的心理特點和文化修養,用和善的語言安慰、疏導鼓勵他們,做好安全護理,經常和他們談有趣的事情,分散其注意力,針對不同文化層次的老年人,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帶狀皰疹引起疼痛的原因、病程及癒合,幫助樹立信心,取得配合。 (四)飲食護理 機體抵抗力下降是本病發病的主要誘因,食慾不振,可引起營養不良,而營養不良又可使皮膚壞死,癒合時留下疤痕。所以我們要宣教加強營養的重要性,鼓勵進食,避免刺激性飲食,給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如牛奶、雞蛋、魚肉、豆製品及新鮮蔬菜。烹調時注意色、香、味及營養成分,對於牙齒脫落的老人要囑家屬把食物切碎、煮爛,並勸老人細嚼慢咽,少量多餐,經常更換飲食品種,創造良好的進餐環境,必要時給助消化葯,促進食慾,如有冠心病、高血壓病史者,應囑低鹽低脂飲食,避免飽餐,膽囊炎病史者給低脂易消化的飲食,有糖尿病病史者按糖尿病的飲食原則,適當增加蛋白質的飲食。 (五)一般護理 熱情接待,注意首因效應,為病員創造一個舒適、安靜、整潔的環境,室溫不宜過高,光線稍暗,空氣新鮮,幫助病人修剪指甲毛發,急性期卧床休息,保持床單清潔乾燥。

D. 如何從飲食,日常宣教中預防紅斑

春季疾病預防

·春暖花開防過敏
·初春季節謹防鼻出血
·春季謹防過敏性鼻炎
·老人春季提防肺結核
·春季需防「小兒肺炎」
·春遊要防萊姆病
·春季麻疹防治
·春季瘙癢莫忽視
·春季提防帶狀皰疹——「串腰龍」
·冬春季節防感冒
·哮喘的春季預防
·春天當防皮炎復發
·春天與呼吸道疾病
·踏青旅遊當心皮炎
一、春日出遊引發「紅眼睛」

陽光明媚,外出遊玩的孩子越來越多。可是一不小心,就出現紅眼睛、流眼淚,經過檢查,原來是過敏性結膜炎。

過敏性疾病的發生和環境因素有關,近年來過敏兒童增加也和室外過敏物質(比如各種花粉等)有關,這類孩子外出旅遊要減少和花粉的接觸。過敏性眼結膜炎往往隨季節性過敏性鼻炎伴發,經常出現在花粉較多的春秋花季,導致眼紅、眼癢、流淚和異物感。這種疾病容易出現季節性反復發作,對兒童身心、健康和學習造成不良影響。

現已證明,患兒對某種物質形成過敏,除遺傳因素外,還和胎兒時期和出生後1—2年內反復接觸某種低濃度過敏源有關。專家建議,如果能在兒童出生後1—2年裡盡量減少環境中的各種過敏源濃度,就能防止、減少兒童過敏的形成;如果已經形成過敏,就盡量不要再接觸過敏源,這樣可減少、終止過敏性疾病的發作。同時,通過特定的方法,比如脫敏療法、局部糖皮質激素治療等,對預防過敏性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療和預防作用。

四種疾病隨春到

二、甲型肝炎:春季是甲型肝炎的好發季節,是由甲肝病毒所致的傳染性肝炎。多見於10歲以下的兒童。在這段時間里,特別是在接觸甲型肝炎病人半個月至一個月後的時間里,凡出現發熱,沒有其它原因,如吃得過飽、吃了油膩食品、夜間睡眠不足等可以解釋的吃不下飯,甚至飯後惡心、嘔吐、乏力,連上一步樓梯都感費力、面黃、小便像濃茶等症狀時,應及時去醫院診治。預防措施是加強糞便管理,及時隔離病人,搞好飲食衛生、飲水衛生。
三、流行性出血熱是一種冬春季急性傳染病。目前對這種病尚無令人滿意的特效葯物,病後不及時診治,病死率相當高。在這個季節,一旦出現突然畏寒、繼之高熱、面紅、頸紅、胸肩部紅、貌似醉酒、伴有頭痛、眼眶痛、腰痛和皮膚粘膜有出血點的病人,應及時求治。

四、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俗稱腦膜炎,是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好發於冬春季,男女老幼都可得病,其中兒童為多。在流腦好發的季節里,要注意積極預防。一旦發現突然高熱、頭痛、噴射狀嘔吐、驚厥和皮膚粘膜有出血點的病人,應加以注意盡早就醫。

早期發熱,隨後頭疼,繼而嘔吐,這三大症狀被醫學界稱為「流腦信號」。如不及時治療,危險性很大。因此,要注意保護易感兒童,早期發現,及時隔離治療。 「流腦」是經呼吸道傳播的一種化膿型腦膜炎。「流腦」一般表現為突然高熱、劇烈頭痛、頻繁嘔吐、精神不振、頸項強直等症狀,重者可出現昏迷、抽搐,如不及時搶救可危及生命。春季由於天氣冷暖不定,發病率佔全年的60%左右,15歲以下的少年兒童為高發人群。

根據病情,「流腦」分為普通型和暴發型,後者尤其值得重視。暴發型流腦起病急驟,病情進展迅速,往往在24個小時甚至6個小時內就可出現嚴重的休克和呼吸衰竭,病死率極高。因此,在「流腦」高發季節,若病人出現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或有突發高熱、身上發現出血點、頭痛、噴射性嘔吐、嗜睡、煩躁不安等情況,要立即到正規醫院搶救治療,不得延誤病情。

通過對傳染源的隔離來預防「流腦」比較困難,最有效的辦法是接種疫苗,我國已對兒童預防接種多年,保護率可達90%以上。專家提醒人們特別是家長們,不要忘記給自己和孩子接種「流腦」疫苗。同時,人口密集的單位如發現多例「流腦」,應對密切接觸者考慮短期用磺胺嘧啶預防。該病患者居室應開窗通風,病人使用的被褥應在太陽光下曝曬消毒。

五、 風疹以幼兒發病為多。懷孕婦女特別是妊娠早期得了風疹容易引起胎兒畸形。此病多有發熱,體溫不太高,1~2天後面部、頸部皮膚出現淡紅色疹子,在24小時內迅速蔓延至全身,但手掌、足底大多無疹子。在風疹好發季節里,孕婦盡可能少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外出時盡可能戴口罩。

|春季小兒感冒絕不能小看

春季是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白喉、麻疹、猩紅熱、流行性腦膜炎等多種小兒呼吸道傳染性疾病流行的季節,要防小兒呼吸道感染。

江蘇省人民醫院的兒科專家說,由於個人的免疫力狀況不同,一部分患兒可能什麼葯也不用就會痊癒,但如果連續出現發熱、頭痛、惡心嘔吐、食慾不振等情況就要立即去醫院,因為這些表現與春季常見的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白喉、百日咳、猩紅熱等呼吸道傳染病的初期症狀極其相似,極易混淆,因此春季小兒感冒絕不能小看,不要亂用感冒葯,應由醫生檢查、確診後再進行治療。一般情況下,如果只是單純的病毒感染就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只需多喝水、多休息即可,但如果是細菌引起的感染,則需要用抗生素葯物或住院治療。

在春季呼吸道疾病高發的日子,家長應掌握一些操作簡便、切實可行的預防措施:

1. 嚴格按照兒童計劃免疫接種程序,按時接種各種疫苗;

2. 室內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暢,定期用各種空氣消毒劑噴灑房間

3. 教育孩子講究飲食衛生、個人衛生和文明的生活方式,養成餐前便後洗手的習慣;

4. 孩子的被褥、衣物、手帕經常拿到陽光下暴曬,食具、玩具和便器要定期消毒,消除病原菌的傳播;

5. 由於孩子新陳代謝率高,運動量大,平時不要讓孩子穿得太多,要讓孩子習慣冷一些的環境,同時要注意讓孩子多做戶外活動,提高機體對病原菌的抵抗力;

6. 如果家中已有呼吸道傳染病的患者,飲食起居用具應該專用,家屬接觸病人時應戴上口罩;

7. 當幼托機構、學校發生呼吸道積聚病例時,應配合幼托機構、學校,及時告訴保健老師,必要時上醫院就診;

8. 飲食上應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可以適當給予一些酸甜的食物,如糖醋排骨、魚等,另外還可以選用豆製品、肉、魚類、蛋類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猩紅熱 是春季高發的傳染病,多見與幼兒。主要特徵是發熱、咽痛、遍體細紅色丘疹、面頰紅暈、口周蒼白、舌苔鮮紅似草莓狀。患兒的護理很重要。居室保持干凈,陽光充足。患兒最好不要卧床休息,近食流食,多喝水。還要注意口腔衛生,加強皮膚護理。

流行性腮腺咽 表現為一側或兩側的腮腺發炎腫起,以春季為發病高峰,3-15歲的兒童易發此病。預防重點應保護有接觸史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因該病對男性性生殖氣管會產生損害。在流行季節可進行葯物預防,如板蘭根煎水口服。

春季防治兒童發疹性傳染病

冬春之交是呼吸道傳染病的好發季節,尤其是一些好發於兒童的以皮膚發疹為主要表現的經呼吸道傳播的傳染病,其病變經過大致相同,應根據各自的發病特點,以及特徵性皮膚症狀予以鑒別。
風疹 多見於兒童。皮疹始見於面部,為粉紅色斑疹,輕度癢感。24小時內迅速蔓延到頸部、軀干、四肢,1~2天內漸消退。往往下肢見到皮疹而面頸部皮疹已消退,消退後不留痕跡。在發疹前24小時左右,患兒耳後和枕骨下淋巴結腫大,輕度壓痛,患病初期可在軟齶、頰部出現暗紅斑,為診斷要點之一。
風疹也可在青年或成年人群中流行,在發疹前1~2天有發熱、頭痛、咽痛。妊娠3月內孕婦患風疹可引起流產、死產、早產和胎兒畸形。故當孕婦接觸風疹患者後,應立即注射丙種球蛋白緊急預防。
麻疹 5歲以下兒童發病率最高。表現為高熱、眼結膜充血、怕光、分泌物增多、流涕?粘液膿性?、咳嗽。2~3天後在第二臼齒對面的頰粘膜上出現藍白色或紫色小點,周圍有紅暈,並可蔓延到整個頰粘膜及唇內側。在出現皮疹的第二天開始消退,是具有鑒別意義的麻疹早期特徵。
起病後第3~4天,耳後、發際、顏面部開始發疹,迅速蔓延至頸部、上肢、軀干、下肢,為玫瑰色斑丘疹,約2~5天內出全。繼之體溫開始下降,皮疹按出疹順序逐漸消退,遺留色素沉著斑。病變經過約需2周。
幼兒急疹 多發生於2歲內嬰兒。突然發生高熱,伴食慾不振,少數患兒還可出現嗜睡、惡心、嘔吐、咳嗽,枕後和頸部淋巴結腫大。3~5天後體溫開始下降,約24小時內降至正常。熱退時出現玫瑰色斑丘疹,先於頸部、軀干,漸蔓延至臂及下肢,而頸、肘、膝等部位及掌跖部多無皮疹。皮疹1-2天後消退,不留痕跡。起病初在患兒懸雍垂兩側見有小結節狀隆起,周圍充血,成暈狀粘膜斑,有助於早期診斷。
猩紅熱 突發高熱、頭痛、咽痛、惡心、嘔吐,嬰兒可有驚厥,病初舌乳頭肥大,突出於白色舌苔中,稱為「白色楊梅舌」,3~4天後白色舌苔脫落,呈鮮紅色,成為「紅色楊梅舌」,是診斷要點之一。
起病後1天發疹,於頸、胸、軀干、四肢依次出現,1~2天遍布全身達高峰,呈彌漫性密集紅斑,尤以肘彎、腋窩、腹股溝處皮疹更密集,兩頰及前額部充血潮紅,但無皮疹,口鼻周圍呈特徵性「環口蒼白圈」。皮疹持續2~4天後依次開始消退,7~8天時脫屑,手掌足跖部呈大片狀脫屑,有時像手套、襪套樣脫屑。
這些以皮膚發疹為主要症狀的冬春季呼吸道傳染病,雖會在兒童人群中引起流行,但大多為自限性疾病,一般不需特殊治療。只要適當注意卧床休息,多飲水,對症處理和預防並發症。

E. 艾滋病反歧視宣傳的哲學依據是什麼

[編輯本段]基本概述
HIV是一種能攻擊人體內臟系統的病毒。它把人體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T4淋巴組織作為攻擊目標,大量破壞T4淋巴組織,產生高致命性的內衰竭。這種病毒在地域內終生傳染,破壞人的免疫平衡,使人體成為各種疾病的載體。HIV本身並不會引發任何疾病,而是當免疫系統被HIV破壞後,人體由於抵抗能力過低,喪失復制免疫細胞的機會,從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導致各種復合感染而死亡。艾滋病病毒在人體內的潛伏期平均為9年至10年,在發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病人外表看上去正常,他們可以沒有任何症狀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艾滋病初期感染起源發展
科學研究發現,艾滋病最初是在西非傳播的,是一位非洲男子與其他靈長類動物性交後傳染開的,當時該男子在與其他靈長類動物性交後,再與其他同性者性交,才開始有艾滋病。 由美國、歐洲和喀麥隆科學家組成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說,他們通過野外調查和基因分析證實,人類艾滋病病毒HIV-1起源於野生黑猩猩,病毒很可能是從猿類免疫缺陷病毒SIV進化而來。其實,艾滋病的起源應該是在非洲。1959年的剛果,還是法屬殖民地。一個自森林中走出的土人,被邀請參與一項和血液傳染病有關的研究。他的血液樣本經化驗後,便被予以冷藏,就此塵封數十年。萬沒想到的是,數十年後,這血液樣本竟然成為解開艾滋病來源的重要線索。 艾滋病起源於非洲,後由移民帶入美國。1981年6月5日,美國亞特蘭大疾病控制中心在《發病率與死亡率周刊》上簡要介紹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關艾滋病的正式記載。1982年,這種疾病被命名為"艾滋病"。不久以後,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1985年,一位到中國旅遊的外籍青年患病入住北京協和醫院後很快死亡,後被證實死於艾滋病。這是我國第一次發現艾滋病(見曾毅:愛滋病的流行趨勢、研究進展及遏制策略)。 [1] 艾滋病嚴重地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已引起世界衛生組織及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艾滋病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越來越迅猛,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和社會的發展,已成為威脅人們健康的第四大殺手。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2006年5月30日宣布自1981年6月首次確認艾滋病以來,25年間全球累計有6500萬人感染艾滋病毒,其中250萬人死亡。到2005年底,全球共有3860萬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當年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10萬人,另有280萬人死於艾滋病。2008年7月29日 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星期二發布了《2008艾滋病流行狀況報告》。報告指出,2007年,全球防治艾滋病的努力取得了顯著進展,艾滋病流行首次呈現緩和局勢,新增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數量以及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數都出現下降;不過,各國的情況並不均衡,全球艾滋病患者的總數也仍然居高不下。2007年全球新增艾滋病毒感染者270萬,比2001年下降了30萬;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數為200萬,比2001年下降20萬。[2] 據專家介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從感染初期算起,要經過數年、甚至長達10年或更長的潛伏期後才會發展成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病人因抵抗能力極度下降會出現多種感染,如帶狀皰疹、口腔黴菌感染、肺結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腸炎、肺炎、腦炎等,後期常常發生惡性腫瘤,直至因長期消耗,全身衰竭而死亡。 雖然全世界眾多醫學研究人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製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葯物,也沒有可用於預防的有效疫苗。目前,這種病死率幾乎高達100%的"超級癌症"已被我國列入乙類法定傳染病,並被列為國境衛生監測傳染病之一。故此我們把其稱為"超級絕症"。 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的區別
艾滋病病毒代表人類免疫缺陷病毒。一個人感染了HIV 以後,此病毒就開始攻擊人體免疫系統。人體免疫系統的一個功能是擊退疾病。經過幾年, HIV 削弱了免疫系統,這個時候,人體就會感染上機會性感染病,如,肺炎,腦膜炎,肺結核等。一旦有機會性感染發生,這個人就被認為是患了艾滋病。 艾滋病代表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艾滋病本身不是一種病,而是一種無法抵抗其它疾病的狀態或綜合症狀。人不會死於艾滋病,而是會死於與艾滋病相關的疾病。
[編輯本段]症狀
臨床表現
艾滋病的臨床症狀多種多樣,一般初期的開始症狀象傷風、流感、全身疲勞無力、食慾減退、發熱、體重減輕、隨著病情的加重,症狀日見增多,如皮膚、粘膚出現白色念球菌感染,單純皰疹、帶狀皰疹、紫斑、血腫、血皰、滯血斑、皮膚容易損傷,傷後出血不止等;以後漸漸侵犯內臟器官,不斷出現原因不明的持續性發熱,可長達3-4個月;還可出現咳嗽、氣短、持續性腹瀉便血、肝脾腫大、並發惡性腫瘤、呼吸困難等。由於症狀復雜多變,每個患者並非上述所有症狀全都出現。一般常見一、二種以上的症狀。按受損器官來說,侵犯肺部時常出現呼吸困難、胸痛、咳嗽等;如侵犯胃腸可引起持續性腹瀉、腹痛、消瘦無力等;如侵犯血管而引起血管性血栓性心內膜炎,血小板減少性腦出血等 1. 一般性症狀 持續發燒、虛弱、盜汗、全身淺表淋巴結腫大,體重下降在三個月之內可達 10%以上,最多可降低40%,病人消瘦特別明顯。 艾滋病常見症狀 2. 呼吸道症狀 長期咳嗽、胸痛、呼吸困難、嚴重時痰中帶血。 3. 消化道症狀 食慾下降、厭食、惡心、嘔吐、腹瀉、嚴重時可便血。通常用於治療消化道感染的葯物對這種腹瀉無效。 4. 神經系統症狀 頭暈、頭痛、反應遲鈍、智力減退、精神異常、抽風、偏癱、痴獃等。 5. 皮膚和粘膜損害 彌漫性丘疹、帶狀皰疹、口腔和咽部粘膜炎症及潰爛。 6. 腫瘤 可出現多種惡性腫瘤,位於體表的卡波希氏肉瘤可見紅色或紫紅色的斑疹、丘疹和浸潤性腫塊
臨床症狀的特點
1.發病以青壯年較多,發病年齡80%在18-45歲,即性生活較活躍的年齡段。 2.在感染艾滋病後往往患有一些罕見的疾病如肺孢子蟲肺炎、弓形體病、非典型性分枝桿菌與真菌感染等。 3.持續廣泛性全身淋巴結腫大。特別是頸部、腋窩和腹股溝淋巴結腫大更明顯。淋巴結直徑在1厘米以上,質地堅實,可活動,無疼痛。 4.並發惡性腫瘤。卡波西氏肉瘤、淋巴瘤等惡性腫瘤等。 5.中樞神經系統症狀。約30%艾滋病例出現此症狀,出現頭痛、意識障礙、痴呆、抽搐等,常導致嚴重後果。
四期症狀
從感染艾滋病病毒到發病有一個完整的自然過程,臨床上將這個過程分為四期:急性感染期、潛伏期、艾滋病前期、典型艾滋病期。不是每個感染者都會完整的出現四期表現,但每個疾病階段的患者在臨床上都可以見到。四個時期不同的臨床表現是一個漸進的和連貫的病程發展過程。 1. 急性感染期 窗口期也在這個時間。HIV侵襲人體後對機體的刺激所引起的反應。病人發熱、皮疹、淋巴結腫大、還會發生乏力、出汗、惡心、嘔吐、腹瀉、咽炎等。有的還出現急性無菌性腦膜炎,表現為頭痛、神經性症狀和腦膜刺激症。末梢血檢查,白細胞總數正常,或淋巴細胞減少,單核細胞增加。急性感染期時,症狀常較輕微,容易被忽略。當這種發熱等周身不適症狀出現後5周左右,血清HIV抗體可呈現陽性反應。此後,臨床上出現一個長短不等的、相對健康的、無症狀的潛伏期。急性感染期2. 潛伏期 感染者可以沒有任何臨床症狀,但潛伏期不是靜止期,更不是安期,病毒在持續繁殖,具有強烈的破壞作用。潛伏期指的是從感染HIV開始,到出現艾滋病臨床症狀和體征的時間。艾滋病的平均潛伏期,現在認為是2-10年。這對早期發現病人及預防都造成很大困難。 3. 艾滋病前期 潛伏期後開始出現與艾滋病有關的症狀和體征,直至發展成典型的艾滋病的一段時間。這個時期,有很多命名,包括"艾滋病相關綜合征"、"淋巴結病相關綜合征"、"持續性泛發性淋巴結病"、"艾滋病前綜合征"等。這時,病人已具備了艾滋病的最基本特點,即細胞免疫缺陷,只是症狀較輕而已。主要的臨床表現有: A.淋巴結腫大 此期最主要的臨床表現之一。主要是淺表淋巴結腫大。發生的部位多見於頭頸部、腋窩、腹股溝、頸後、耳前、耳後、股淋巴結、頜下淋巴結等。一般至少有兩處以上的部位,有的多達十幾處。腫大的淋巴結對一般治療無反應,常持續腫大超過半年以上。約30%的病人臨床上只有淺表淋巴結腫大,而無其他全身症狀。 B.全身症狀 病人常有病毒性疾病的全身不適,肌肉疼痛等症狀。約50%的病有疲倦無力及周期性低熱,常持續數月。夜間盜汗,1月內多於5次。約1/3的病人體重減輕10%以上,這種體重減輕不能單純用發熱解釋,補充足夠的熱量也不能控制這種體重減輕。有的病人頭痛、抑鬱或焦慮,有的出現感覺神經末梢病變,可能與病毒侵犯神經系統有關,有的可出現反應性精神紊亂。3/4的病人可出現脾腫大。 C、各種感染 此期除了上述的淺表淋巴結腫大和全身症狀外,患者經常出現各種特殊性或復發性的非致命性感染。反復感染會加速病情的發展,使疾病進入典型的艾滋病期。約有半數病人有比較嚴重的腳癬,通常是單側的,對局部治療缺乏有效的反應,病人的腋窩和腹股溝部位常發生葡萄球菌感染大皰性膿庖瘡,病人的肛周、生殖器、負重部位和口腔黏膜常發生尖銳濕疣和尋常疣病毒感染。口唇單純皰疹和胸部帶狀皰疹的發生率也較正常人群明顯增加。口腔白色念珠菌也相當常見,主要表現為口腔黏膜糜爛、充血、有乳酪狀覆蓋物。 其他常見的感染有非鏈球菌性咽炎,急性和慢性鼻竇炎和腸道寄生蟲感染。許多病人排便次數增多,變稀、帶有黏液。可能與直腸炎及多種病原微生物對腸道的侵襲有關。此外,口腔可出現毛狀白斑,毛狀白斑的存在是早期診斷艾滋病的重要線索。 4. 典型的艾滋病期 有的學者稱其為致死性艾滋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終階段。此期具有三個基本特點: 嚴重的細胞免疫缺陷。 發生各種致命性機會性感染。艾滋病病情嚴重的圖片發生各種惡性腫瘤。 艾滋病的終期,免疫功能全面崩潰,病人出現各種嚴重的綜合病症,直至死亡。 確診艾滋病不能光靠臨床表現,最重要的根據是檢查者的血液檢測是否為陽性結果,所以懷疑自身感染HIV後應當及時到當地的衛生檢疫部門做檢查,千萬不要自己亂下診斷。
[編輯本段]病理
特性
在室溫下,液體環境中的HIV可以存活15天,被HIV污染的物品至少在3天內有傳染性。近年來,一些研究機構證明 ,離體血液中HIV病毒的存活時間決定於離體血液中病毒的含量,病毒含量高的血液,在未乾的情況下,即使在室溫中放置96小時,仍然具有活力。即使是針尖大小一滴血,如果遇到新鮮的淋巴細胞,艾滋病毒仍可在其中不斷復制,仍可以傳播。病毒含量低的血液,經過自然乾涸2小時後,活力才喪失;而病毒含量高的血液,即使乾涸2-4小時,一旦放入培養液中,遇到淋巴細胞,仍然可以進入其中,繼續復制。所以,含有HIV的離體血液可以造成感染。但是HIV非常脆弱,液體中的HIV加熱到56度10分鍾即可滅活。如果煮沸,可以迅速滅活;37度時,用70%的酒精、10%漂白粉、2%戊二醛、4%福爾馬林、35%異丙醇、0.5%來蘇水和0.3%過氧化氫等消毒劑處理10分鍾,即可滅活HIV。 盡管艾滋病毒見縫就鑽,這些病毒也有弱點,它們只能在血液和體液中活的細胞中生存,不能在空氣中、水中和食物中存活,離開了這些血液和體液,這些病毒會很快死亡。只有帶病毒的血液或體液從一個人體內直接進入到另一個人體內時才能傳播。它也和乙肝病毒一樣,進入消化道後就會被消化道內的蛋白酶所破壞。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接觸,如:握手,接吻,共餐,生活在同一房間或辦公室,接觸電話、門把、便具,接觸汗液或淚液等都不會感染艾滋病。
病毒的感染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已經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是還沒有表現出明顯的臨床症狀,沒有被確診為艾滋病的人;艾滋病病人指的是已經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並且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臨床症狀,被確診為艾滋病的人。 二者之間的相同之處在於都攜帶艾滋病病毒,都具有傳染性。不同之處在於艾滋病病人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臨床症狀,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還沒有出現明顯的臨床症狀,外表看起來跟健康人一樣。這一時期叫做潛伏期,潛伏期為無症狀感染期,本期除HIV抗體陽性外,無自覺症狀和陽性體征。潛伏期長短不一,半年到12年不等,少數可達20年以上。艾滋病病毒在人體內的潛伏期平均為6年。 機會感染:所謂機會感染,即條件致病因素,是指一些侵襲力較低、致病力較弱的微生物,在人體免疫功能正常時不能致病,但當人體免疫功能減低時則為這類微生物造成一種感染的條件,乘機侵襲人體致病,故稱作機會性感染。屍檢結果表明,90%的艾滋病人死於機會感染。能引起艾滋病機會感染的病原多達幾十種,而且常多種病原混合感染。主要包括原蟲、病毒、真菌及細菌等的感染。 1. 原蟲類 (1)卡氏肺囊蟲肺炎:卡氏肺囊蟲是一種專在人的肺內造穴打洞的小原蟲。人的肉眼看不見,而且用一般的生物培養方法也找不到。卡氏肺囊蟲肺炎主要通過空氣與飛沫經呼吸道傳播。健康人在感染艾滋病毒後,免疫功能受到破壞,這時卡氏肺囊蟲便乘虛而入,在病人體內大量繁殖,使肺泡中充滿滲出液和各種形態的肺囊蟲,造成肺部的嚴重破壞。 卡氏肺囊蟲肺炎在艾滋病流行前是一種不常見的感染,過去僅發現於戰爭、飢餓時期的嬰幼兒,或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療的白血病患兒。卡氏肺囊蟲肺炎是艾滋病患者的一個常見死因,在60%以上的艾滋病患者中屬於最嚴重的機會感染,約有80%的艾滋病患者至少要發生一次卡氏肺囊蟲肺炎。 艾滋病患者合並卡氏肺囊蟲肺炎時,首先有進行性營養不良、發熱、全身不適、體重減輕、淋巴結腫大等症狀。以後出現咳嗽、呼吸困難、胸痛等症狀,病程4~6周。發熱(89%)和呼吸急促(66%)為肺部最常見的體征。某些人肺部還可聽到羅音。卡氏肺囊蟲肺炎常復發,病情嚴重,是艾滋病患者常見的致死原因。卡氏肺囊蟲肺炎病人胸片顯示兩肺廣泛性浸潤。但少部分患者(約佔23%)其胸片可示正常或極少異常。據對180例卡氏肺囊蟲肺炎X線胸片檢查所見,表現為兩側間質性肺炎的77例,間質及肺泡炎症45例,肺門周圍的間質炎症26例,單側肺泡及間質炎症24例,未見異常者8例。 肺功能測定示肺總量及肺活量下降,隨著病程的進展而進一步加劇。 氣管鏡或肺穿刺所取之標本可以查到卡氏肺囊蟲,有時還可以查到其它病原體,此時為混合性機會感染。本病病程急劇;亦可緩慢,終因進行性呼吸困難、缺氧、發展為呼吸衰竭而死亡,其病死率可達90%~100%。 (2)弓形體感染:艾滋病人得弓形體感染主要引起神經系統弓形體病,其發生率為26%。臨床表現為偏癱,局灶性神經異常,抽搐、意識障礙及發熱等。CT檢查可見單個或多個局灶性病變。依據組織病理切片或腦脊液檢查可見弓形體。極少數弓形體累及肺部(1%)。該病是由寄生性原蟲動物鼠弓漿蟲所致的一種動物傳染病。人的感染途徑,先天性感染是由母親經胎盤傳給胎兒。後天性感染是因吃了含有組織囊蟲的生肉或未煮熟的肉而感染。 (3)隱孢子蟲病:孢子蟲是寄生於家畜和野生動物的小原蟲,人感染後,附於小腸和大腸上皮,主要引起吸收不良性腹瀉,病人表現為難以控制的大量水樣便,每日5~10次以上,每天失水3~10升,病死率可高達50%以上。診斷靠腸鏡活檢或糞便中查到原蟲的卵囊。 2.病毒類 (1)巨細胞病毒感染:根據血清學調查表明,巨細胞病毒廣泛存在,多數巨細胞病毒感染者無症狀,但巨細胞病毒感染的病人可在尿、唾液、糞便、眼淚、乳汁和精液中遷延排出病毒。並可經輸血、母親胎盤、器官移植、性交、吮哺母乳等方式傳播。艾滋病伴巨細胞病毒感染時,常表現為肝炎、巨細胞病毒肺炎、巨細胞病毒性視網膜炎、血小板和白細胞減少、皮疹等。確診巨細胞病毒感染必需在活檢或屍解標本中找到包涵體或分離出病毒。根據Guarda等對13例艾滋病人屍解的研究,最常見的診斷是巨細胞病毒感染(12例),其次是卡波濟氏肉瘤(l0例)。所有12例巨細胞病毒感染均為播散性,並且經常影響兩個或多個器官。 (2)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其傳播途徑主要是直接接觸和性接觸,也可經飛沫傳染,病毒可由呼吸道、口、眼、生殖器粘膜或破報皮膚侵入人體。孕婦在分娩時亦可傳給嬰兒。感染病毒後可引起艾滋病患者皮膚粘膜損害、累及口周、外陰、肛周、手背或食道以至支氣管及腸道粘膜等,以唇緣、口角的單純皰疹最常見,其損害呈高密集成群的小水皰,基底稍紅,水皰被擦破後可形成潰瘍,其潰瘍特點為大而深且有疼痛,常伴繼發感染,症狀多較嚴重,病程持續時間長,病損部位可培養出單純皰疹病毒,活檢可查到典型的包涵體。 (3)EB病毒:該病毒在艾滋病人中感染率很高,有96%的艾滋病人血清中可檢測到EB病毒抗體,EB病毒可致原發性單核細胞增多症,伴溶血性貧血、淋巴結腫大、全身斑疹,T細胞減少等。 3.真菌類 (1)念珠菌感染:白色念珠菌是一種條件致病真菌,常存在於正常人的皮膚、口腔、上呼吸道、腸道和陰道粘膜上,可從皮膚和粘膜分泌物、大小便、痰液中培養出來。當人體抵抗力降低或機體菌群失調時,可使白色念珠菌變為致病菌導致念珠菌感染。可分為皮膚念珠菌病和粘膜念珠菌病,後者多見為鵝口瘡--口腔粘膜、舌及咽喉、齒齦或唇粘膜上的乳白色薄膜,易剝離,露出鮮濕紅潤基底。多見於嚴重疾病的晚期,或艾滋病毒感染者。如果同性戀者持續有鵝口瘡無其他原因解釋時,往往表明患者已感染了艾滋病毒或將發展為艾滋病的指征。念珠菌性食道炎可造成吞咽困難及疼痛或胸骨後疼痛,食道鏡檢查可見食道粘膜有不規則潰瘍和白色偽膜。其它尚有念球菌性口角炎、念珠菌性陰道炎、念珠菌性龜頭包皮炎、內臟念珠菌病等。 皮膚、粘膜念珠菌病的診斷有賴於臨床表現和求助於真菌檢查。 (2)隱球菌病:是由新型隱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當機體抵抗力減弱時,容易經呼吸道,偶可經腸道或皮膚入侵致病。隱球菌腦膜炎是艾滋病常見的並發症。有很高的病死率,表現為發熱、頭痛、精神錯亂及腦膜刺激症狀。肺部隱球菌,以亞急性或慢性發病,伴咳嗽、粘痰、低熱、胸痛、乏力、X線檢查為非特異性改變。對隱球菌病的診斷主要依據臨床表現和真菌檢查確診。 4. 細菌類 (1)結核桿菌:結核病常發生於有艾滋病感染但尚無艾滋病的病人,這可能因為結核桿菌的毒力強於其它與艾滋病相關的病原體,如卡氏肺囊蟲等,所以結核病更易發生於免疫缺陷早期。 74%~100%的艾滋病感染伴結核病人有肺結核,其症狀和體征常很難鑒別於其他艾滋病相關的肺部疾病。 艾滋病患者常表現為擴散性的感染。艾滋病感染病人並發結核最突出臨床特徵是高發肺外結核,艾滋病伴結核病人或發現結核而診斷艾滋病人中70%以上有肺外結核。艾滋病伴肺外結核最常見的形式為淋巴結炎和粟粒性病變,還常波及骨髓、泌尿生殖道和中樞神經系統。 (2)非典型分枝桿菌感染:為艾滋病的重要並發症之一,常波及肝、肺、脾、腎、血液、骨髓、胃腸道、淋巴結等,其表現為發熱、消瘦、吸收不良、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實驗室檢查為非特異性,確診靠病原分離培養及活檢。 (3)其他常見的致病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淋球菌等均可引起機會感染。

艾滋病患者多出現明顯的消瘦和嚴重的營養不良貧血白細胞血小板或全血細胞減少 長期腹瀉引起水電解質紊亂神經系統的損傷引起智力下降反應遲鈍抑鬱憂慮類妄想狂精神病或痴呆 心血管系統的損傷引起心動過速心臟增大充血性心力衰竭 腎功能的損傷可引起間質性腎炎和腎小管壞死出現蛋白尿少尿高度水腫氮質血症及腎功能衰竭 肌肉骨骼系統的損傷可引起遊走性關節炎關節疼痛和關節腔積液酷似風濕性關節炎抗風濕治療效果不佳亦可表現有多發性肌炎肌肉明顯壓痛及活動障礙肌肉活檢呈壞死性肌炎 內分泌系統的損傷可出現腎上腺功能不全和低腎素血症低血壓持續性低血鈉和高血鉀甲狀腺功能低下糖尿病和腎上腺危象等艾滋病的最新研究進展
[編輯本段]艾滋病檢查化驗
實驗室檢查 (1)主要是中度以上細胞免疫缺陷包括:CD4+T 淋巴細胞耗竭:T淋巴細胞功能下降,外周血淋巴細胞顯著減少,CD4<;200/μl,CD4/CD8<;1.0,(正常人為1.25~2.1),遲發型變態反應皮試陰性,有絲分裂原刺激反應低下。 (2)B淋巴細胞功能失調:多克隆性高球蛋白血症,循環免疫復合物形成和自身抗體形成。 (3)NK細胞活性下降。 (4)各種致病性感染的病原體檢查如PCR。組織學證實的惡性腫瘤,如KS。 (5)HIV抗體檢測: 1.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2.明膠顆粒凝集試驗(PA);3.免疫熒光檢測法(IFA);4.免疫印跡檢測法(Western Blot,簡稱WB法);5.放射免疫沉澱法(RIP)。其中前三項常用於篩選試驗,後二者用於確證試驗。 (6)PCR技術檢測HIV病毒。
[編輯本段]臨床診斷
1.病毒抗體陽性,又具有下述任何一項者,可為實驗確診艾滋病病人。 (1)近期內(3-6個月)體重減輕10%以上,且持續發熱達38℃一個月以上; (2)近期內(3-6個月)體重減輕10%以上,持續腹瀉(每日達3-5次)一個月以上。 (3)卡氏肺囊蟲肺炎(PCR) (4)卡波濟肉瘤KS。 (5)明顯的黴菌或其他條件致病感染。 2.若抗體陽性者體重減輕、發熱、腹瀉症狀接近上述第1項時,可為實驗確診艾滋病病人。 (1)CD4/CD8(輔助/抑制)淋巴細胞計數比值<1,CD4細胞計數下降; (2)全身淋巴結腫大; (3)明顯的中樞神經系統佔位性病變的症狀和體征,出現痴呆,辯別能力喪失,或運動神經功能障礙。
艾滋病需與下列疾病進行鑒別
一、原發性免疫缺陷病。 二、 繼發性免疫缺陷病,皮質激素,化療,放療後引起或惡性腫瘤等繼發免疫疾病。 三、特發性CD4+T淋巴細胞減少症,酷似AIDS,但無HIV感染。 四、自身免疫性疾病:結締組織病,血液病等,AIDS有發熱、消瘦則需與上述疾病鑒別。 五、淋巴結腫大疾病:如KS,何傑金病,淋巴瘤,血液病。 六、假性艾滋病綜合征:AIDS恐怖症,英國同性戀中見到一些與艾滋病早期症狀類似的神經症狀群。 七、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腦損害可以是艾滋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需予鑒別。
檢測監測

F. 冬天來了,如何保護皮膚作文

冬季是一些傳染病的高發季節,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預防知識,可以幫助我們遠離疾病,享受快樂的生活和學習。今天學校就利用這個時間向同學們介紹一些流行於冬季的常見傳染病。 冬季常見的傳染病主要有以下幾種: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以及近一兩年新發現的SARS、H1N1也就是甲流等。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些傳染病。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病原體有甲、乙、丙三型,此病通過飛沫傳播。傳染性強,易造成暴發性流行或世界性大流行。表現為高熱、頭痛、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狀明顯,呼吸道症狀較輕。發現流感流行時,應減少集會,注意房屋通風並預防接種流感疫苗。患者居家隔離至病後5~7天或熱退2天。 流行性腮腺炎也叫「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飛沫傳染。病毒由呼吸道侵入人體,引起腮腺或頜下腺腫脹。常在幼兒園、小學里流行。2 歲以下小兒較少得病。一般一生只患一次。隔離期限一般認為應從發病始至腮腺腫大完全消退為止,約3周。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發生於兒童。其特點為全身皮膚分批出現散在的斑疹、丘疹和水皰疹,並伴發熱。一般水皰疹結痂即愈,少留疤痕。水痘傳染性很強,必須早期隔離患兒,直到隔離期滿。保護易感人群:水痘減毒活疫苗可用於應急接種,接觸後3天內接種疫苗,可以得到保護,接觸後5天內接種,可阻止水痘在病房內流行。水痘疫苗可用於所有易感者,是水痘的最為有效的措施。此外,對水痘患兒的用具等要暴曬或煮沸消毒。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源是麻疹患者,主要通過飛沫或直接接觸患者的鼻咽喉分泌物傳播。潛伏期通常為14日。感染初期出現咳嗽、流涕、發熱、眼紅及口腔內出現白點(柯氏白斑);3至7日後皮膚會出現斑丘疹,通常由面部擴散到全身,多維持4至7日,留下褐色斑痕或出現脫屑,重者可並發肺炎、心肌炎和腦炎。病人隔離至疹退或出疹後5天。 此外風疹、猩紅熱、流腦等也是學校中常見的傳染病。當這些傳染病出現在我們周圍時該如何做呢? 首先,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凈化室內環境、保持適度通風,保持空氣流通,讓陽光射入室內。同學們要記得給教室經常開窗通風,課間到室外呼吸新鮮空氣。 其次,要睡眠充足,小學生每天應該保證十小時的睡眠時間,多喝水,保證飲食營養,多吃綠色蔬菜,適當補充維生素的攝入,千萬不要偏食、挑食。適度鍛煉,增強體質。體育鍛煉可加快人體血液循環和代謝,增強對氣候環境適應能力,對提高人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十分重要。要提醒大家的是,在學校運動要避免大量出汗,不要隨意脫外衣。 第三,講究個人衛生,做好個人防護。養成勤剪指甲、勤洗手的好習慣,盡量少去或不去人群集中的公共場所,如超市、宴請等。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遮住口鼻,然後將紙巾丟進垃圾桶。同時,可進行相應的預防接種,如接種流感、肺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疫苗。 第四,要早發現、早報告、早治療。如果生病了,要及時去醫院就診,積極治療,切忌自己亂吃葯或因忽視而耽誤病情,還要及時報告老師,並留在家中休息,減少與*人接觸,避免感染他人。 第五,加強衛生宣教,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第六,學校開展晨檢制度,以便及早發現病人,採取措施。 第七,針對性的開展預防接種。 另外天氣轉涼,人們的食慾也開始恢復,許多人在吃東西時就不像夏天那麼注意了。而秋冬季依然是食原性疾病多發季節,此時,更應該把好「病從口入」關,還要多注意方方面面的食品衛生問題,防患於未然。 最後,就是要保持樂觀的情緒,不要過度緊張。冬季傳染病可防可治,關鍵是我們要科學對待。祝同學們身體健康,天天快樂,學習進步!

G. 皮膚病怎麼治療

皮膚病顧名思義是皮膚方面的疾病,指皮膚因內、外因素影響,令形態、結構、功能產版生變化,發生病理權過程,且相應形成多種臨床表現,至今可命名的皮膚病達兩千多種。此病發病率高,且易重復發作,一般較輕,大多對人的生命無礙,但卻難根治,會為病人帶來身心方面的影響,且還可能有礙生活質量,明顯症狀為瘙癢、皮膚外觀發生變化。說皮膚病難治癒,即指現今醫學在治療方面還存在難度,不能從根本上治癒一部分皮膚病。一部分人群由於發病原因不清楚、醫治時間長、療效不理想,可能需終生進行醫治,如白癜風等;另一方面,病因明確,經治療有痊癒可能,不過由於病因多重及復雜性,復發率較高,例如慢性濕疹、蕁麻疹等。這類病根治,確實還存在難度。

閱讀全文

與帶狀皰疹宣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整形醫師嚴新 瀏覽:466
水泡茶花 瀏覽:53
下巴整形手術後 瀏覽:171
激素皮炎的紅血絲 瀏覽:564
舒淇皮膚過敏照片 瀏覽:13
專科整形整容醫院 瀏覽:352
治療蕁麻疹的葯物圖片 瀏覽:193
大連皮膚病醫院招聘信息 瀏覽:661
美容院解壓 瀏覽:26
武漢整形醫院藝星 瀏覽:208
男性生殖皰疹吃什麼葯 瀏覽:355
神經性皮炎偏方不復發 瀏覽:362
水泡不挑破多久好 瀏覽:674
肛門邊皰疹 瀏覽:177
美容院怎麼弄蘆薈鮮汁 瀏覽:497
大都會美容美發民生大街店 瀏覽:894
生完寶寶皮膚特別黑 瀏覽:252
1祛黃褐斑的方法 瀏覽:977
閉口粉刺和蟎蟲的區別 瀏覽:661
水泡邊框 瀏覽: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