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出水豆是怎麼引起的
1、水痘具有很強的傳染性。水痘為一種常見易發的流行性病毒,具有極強的傳染性,一些易感者一旦接觸出水痘的兒童後都會發病,發病率高達92%,因此出水痘的兒童會成為這種疾病傳染源,常常出疹前的2天,以及出診後的一周,都是傳染性,此時接觸會引起患上水痘。
2、水痘的傳播途徑非常廣。引起水痘的原因和直接接觸水痘患者,間接接觸唾沫等都有關系,此外短時間內可通過健康人群間接傳播,意味著只要於出水痘的人接觸,而且自身沒有疫苗,自然感染的幾率大,會引起患上水痘的。
3、兒童自身免疫力低下。兒童免疫力低,而且沒有接種水痘疫苗,是容易容易感染水痘病毒,引起出水痘的,這就需要家長們要重視兒童水痘疫苗的接種,還需要日常生活注意孩子的飲食,和多多進行身體鍛煉,增強孩子的抵抗力。
4、通過母體感染。6個月內的寶寶抗體來自母體,處於這個時期的寶寶一般不會出水痘。但孕媽媽懷孕期間曾經為水痘患者,常常這可能會感染給寶寶,引起寶寶出生後就會出水痘,不過出完水痘能獲得持久免疫。
總之一般出水痘都是上述原因引起的,引起原因之中最主要的就是被傳染,水痘病毒傳染性真的是很強的,沒有注射過疫苗的,一旦接觸患者發病概率很高,因此預防水痘最好的方法除了提高免疫力,最好的方法就是接種水痘疫苗。
B. 水痘是怎麼形成的
水痘傳染性強。人類是該病毒惟一宿主,患者為惟一傳染源,傳染期一般從皮疹出現前1~2天到皰疹完全結痂為止。免疫缺失患者可能在整個病程中皆具有傳染性。兒童與帶狀皰疹患者接觸亦可發生水痘,因二者病因同一。傳播途徑主要是呼吸道飛沫或直接接觸傳染。
臨床表現
該病潛伏期為12~21日,平均14日。起病急、輕、中度發熱且出現皮疹,皮疹先發於頭皮、軀干受壓部分,呈向心性分布。在為期1~6日的出疹期內皮疹相繼分批出現。皮損呈現由細小的紅色斑丘疹→皰疹→結痂→脫痂的演變過程,脫痂後不留皮痕。水疤期痛癢明顯,若因撓抓繼發感染時可留下輕度凹痕。體弱者可出現高熱,約4%的成年人可發生播散性水痘、水痘性肺炎。
大多見於1~10歲的兒童,潛伏期2~3周。起病較急,可有發熱、頭痛、全身倦怠等前驅症狀。在發病24小時內出現皮疹,迅即變為米粒至豌豆大的圓型緊張水皰,周圍明顯紅暈,有水皰的中央呈臍窩狀。經2~3天水皰乾涸結痂,痂脫而愈,不留瘢痕。皮損呈向心性分布,先自前顏部始,後見於軀干、四肢。數目多少不定以軀干為多,次於顏面、頭部,四肢較少,掌跖更少。黏膜亦常受侵,見於口腔、咽部、眼結膜、外陰、肛門等處。皮損常分批發生,因而丘疹、水皰和結痂往往同時存在,病程經過2~3周。若患兒抵抗力低下時,皮損可進行性全身性播散,形成播散性水痘。水痘的臨床異型表現有:大皰性水痘、出血性水痘、新生兒水痘、成人水痘等。此外,若妊娠期感染水痘,可引起胎兒畸形、早產或死胎。
C. 長水痘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水痘是一種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一年四季可發病,尤以冬春季常見.學齡前的兒童為好發年齡.6月以內的嬰兒較少發病.本病主要為呼吸道飛沫傳染,傳染性很強,一次患病後可終身免疫是抗病毒治療。發病後應隔離至全部皰疹乾燥結痂為止。剪短指甲,避免搔抓,以免皰疹破潰感染,留下疤痕。水皰可塗蘆甘石洗劑止癢,破潰可...塗紫葯水,感染可塗抗生素軟膏。避免使用水楊酸類退燒葯,以免增加瑞氏綜合征的危險。多喝水,勤換衣,保持皮膚清潔,如果全身症狀較重,要及時去醫院治療
D. 水痘是怎麼引起的
(一)發病原因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與單純皰疹病毒同屬皰疹病毒(herpesvirus)亞科。病毒在宿主體內長期潛伏,發病時表現為全身或局部皮膚黏膜的皰疹性損害,易於復發為其共同特徵。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為直徑大約150~200nm的球形病毒顆粒,外有雙層類脂蛋白包膜。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只有一種血清型,人類是唯一的自然宿主。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對體外環境的抵抗力較弱,在乾燥的皰疹痂殼內很快就失去活性;但在皰疹液中,可貯於-65℃長期存活。病毒可用人胚纖維細胞進行體外培養,但不能在雞胚等一般動物組織中生長。
(二)發病機制
病毒侵入上呼吸道的上皮細胞內復制,然後進入血流,到達白細胞內復制後大量進入血流形成病毒血症,病毒散布於全身各器官組織,引起全身病變。皮膚病變主要為棘狀細胞層的細胞水腫變性,胞核分裂成多核巨細胞、核內有嗜酸性包涵體形成,隨後細胞液化,單房性薄壁水皰形成。早期皰疹液標本於電鏡下觀察可見內含大量病毒。由於炎症細胞增多及混入脫落的組織細胞殘屑,皰疹液可逐漸變得混濁,亦可呈膿皰樣外觀。皰疹周圍及其下部真皮組織充血、形成環繞皰疹基底部的線狀紅暈。晚期皰疹液中的病毒含量減少。由於病變表淺、癒合後一般不遺留瘢痕。眼、鼻、口、咽等部位的黏膜亦可有皰疹形成,且易破潰形成潰瘍,但易於癒合。與此同時,水痘患者的多種組織中可發生變態反應性炎症,包括肺、肝、脾、腎上腺、胃腸道、心肌、胰腺、血管內皮及大腦組織等。水痘性肺炎患者的肺部組織呈廣泛的間質性炎症,有散在灶性壞死炎變區;肺泡可出血,肺泡與細支氣管內含纖維蛋白性滲出物、紅細胞及有包涵體的多核巨細胞。肺間質與細支氣管周圍有單核細胞浸潤。在水痘性腦炎患者,可見腦組織有變性壞死、點狀出血、間質血管周圍脫髓鞘性改變及腦血管周圍淋巴細胞浸潤現象。
E. 水痘的病因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發生在嬰幼兒,以發熱及成批出現周身性紅色斑丘疹、皰疹、痂疹為特徵。
[病原學]
病毒屬皰疹病毒科,呈球形,直徑150~200nm。中心為雙股DNA,其外為20面體核衣殼,衣殼表面有一層脂蛋白包膜,內含補體結合抗原,不含血凝素或溶血素。
本病毒僅有一個血清型,可在人胚纖維母細胞、甲狀腺細胞中繁殖,產生局灶性細胞病變,細胞核內出現嗜酸性包涵體和多核巨細胞。人為唯一的宿主。
VZV生活能力較弱,不耐高溫,不能在痂皮中存活,易被消毒劑滅活。但能在皰疹液中-65℃下存活8年。
病毒先在上呼吸道繁殖,小量病毒侵入血中在單核吞噬系統中繁殖,再次大量進入血循環,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侵襲皮膚及內臟,引起發病。
[流行病學]
水痘傳染性強。患者為主要傳染源,出疹前1~2天至出疹後5天都有傳染性。兒童與帶狀皰疹患者接觸亦可發生水痘,因二者病因同一。傳播途徑主要是呼吸道飛沫或直接接觸傳染。也可接觸污染的用物間接待染。
本病以冬春季發病為主,主要為2~10歲的兒童發病。人群普遍易感,但一次發病可終身免疫。
(一)傳染源 水痘患者為主要傳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乾燥結痂時,均有傳染性。易感兒童接觸帶狀皰疹患者,也可發生水痘,但少見。
(二)傳播途徑 主要通過飛沫和直接接觸傳播。在近距離、短時間內也可通過健康人間接傳播。
(三)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但學齡前兒童發病最多。6個月以內的嬰兒由於獲得母體抗體,發病較少,妊娠期間患水痘可感染胎兒。病後獲得持久免疫,但可發生帶狀皰疹。
(四)流行特徵 全年均可發生,冬春季多見。本病傳染性很強,易感者接觸患者後約90%發病,故幼兒園、小學等幼兒集體機構易引起流行。
[發病原理和病理解剖]
病毒由呼吸道侵入,在粘膜上生長繁殖後入血及淋巴液,在網狀內皮細胞系統再次增殖,侵入血液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症和全身病變,主要損害部位在皮膚,皮疹分秕出現與間歇性病毒血症有關。隨後出現特異性免疫反應,病毒血症消失,症狀緩解。當免疫功能低下時易發生嚴重的全身播散性水痘。有的病例病變可累及內臟。部分病毒沿感覺神經末梢傳入。長期潛伏於脊神經後根神經節等處,形成慢性潛伏性感染。機體免疫力下降時(如患惡性腫瘤,受刺激)病毒被激活,導致神經節炎,並沿神經下行至相應的皮膚節段,造成簇狀皰疹及神經痛,稱為帶狀皰疹。
水痘病變主要在表皮棘細胞。細胞變性、水腫形成囊狀細胞,後者液化及組織滲入形成水皰,其周圍及基底部有充血、單核細胞和多核巨細胞浸潤,多核巨細胞核內有嗜酸性包涵體。水皰內含大量病毒。開始時透明,後因上皮細胞脫落及白細胞侵入而變濁,繼發感染後可變為膿皰。皮膚損害表淺,脫痂後不留瘢痕。粘膜皰疹易形成潰瘍,亦易癒合。水痘個別病例病變可累及肺、食管、胃、小腸、肝、腎上腺、胰等處,引起局部充血、出血、炎細胞侵潤及局灶性壞死。帶狀皰疹受累的神經節可出現炎細胞浸潤、出血、灶性壞死及纖維性變。
[臨床表現]
本病潛伏期為14~15日左右。起病急、輕、中度發熱且出現皮疹,皮疹先發於頭皮、軀干受壓部分,呈向心性分布。在為期1~6日的出疹期內皮疹相繼分批出現。皮損呈現由細小的紅色斑丘疹→旁疹→症疹→脫症的演變過程,脫症後不留疲痕。水疤期痛癢明顯,若因摧抓繼發感染時可留下輕度凹痕。體弱者可出現高熱,約4%的成年人可發生播散性水痘、水痘性肺炎.
大多見於1-10歲的兒童,潛伏期2-3周。起病較急,可有發熱、頭痛、全身倦怠等前驅症狀。在發病24小時內出現皮疹,迅即變為米粒至豌豆大的圓型緊張水皰,周圍明顯紅暈,有水皰的中央呈臍窩狀。約經2-3天水皰乾涸結痂,痂脫而愈,不留疤痕。皮損呈向心性分布,先自前顏部始,後見於軀干、四肢。數目多少不定以軀干為多,次於顏面、頭部,四肢較少,掌跖更少。粘膜亦常受侵,見於口腔、咽部、眼結膜、外陰、肛門等處。皮損常分批發生,因而丘疹、水皰和結痂往往同時存在,病程經過2-3周。若患兒抵抗力低下時,皮損可進行性全身性播散,形成播散性水痘。水痘的臨床異型表現有:大皰性水痘、出血性水痘、新生兒水痘、成人水痘等。
需與天花相鑒別:天花全身反應重,始即39-40度的高熱,熱度下降後發疹,皮損中央有明顯的臍凹,顏面增多,愈後遺留凹陷性疤痕。有是應注意與膿皰瘡及丘疹性蕁麻疹區別。
[治療]
本病無特效治療,主要是對症處理至預防皮膚繼發感染,保持清潔避免瘙癢。皰疹破潰或繼發感染時局部可塗1%甲紫溶液,未破潰者可用爐甘石洗劑塗抹。早期採用阿精胞甘10mg/kg/日或用無環鳥苷8mg/kg/日,用5~7天,或加用干擾素,可抑制病毒的復制。每日肌注維生素B12500~1000ug,也有一定的療效。有繼發感染時可選用有效的抗毒素,水痘不宜使用激素以免引起病毒播散。
[用葯]
根據葯理毒理來說水痘主要是:病毒傳染。
用「鹽酸嗎琳胍片」(僅作參考),用法:一次一片,一日三次,切記不可一次服下。
用「板藍根顆粒」(僅作參考) ,用法:一次一袋(溫水沏服),一日三次。
同時可以用上述方法(見治療)進行水痘的吸水蒸發泡內組織溶液
[預防]
本病的預防重點在管理傳染源,隔離患者至全部症疹為止。對有接觸史的高度易感者可在3日內注射水痘帶狀皰疹免疫球蛋白或高效價帶狀皰疹免疫血漿,以減少發病的危險性。
隔離患者至全部皮疹結痂或出疹後7天。其污染物、用具可用煮沸或暴曬法消毒。接觸水痘的易感者應留檢3周,也可早期應用丙種球蛋白(0.4-0.6ml/kg)或帶狀皰疹免疫球蛋白5ml,可明顯降低水痘的發病率,減輕症狀。最近幾年研製的水痘病毒活疫苗,用於正常易感兒童預防有效。
參考資料:
水痘的防治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出疹性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多見於2~6歲幼兒,偶爾出現於成人及嬰兒。主要通過空氣飛沫經呼吸道傳播,也可因接觸患兒皰疹內的皰漿通過衣服、用具、玩具傳染,傳染性較強。一年四季均可發病,多見於冬春季節。
小兒傳染上水痘病毒後,要經過2~3周的潛伏期後才出現症狀。一般是先發燒一天,伴有頭痛、厭食、哭鬧、煩燥不安、全身不適或咳嗽,然後有皮疹出現,大多散布於頭面部、軀干及腋下,發生在四肢、手掌、足底的很少,呈向心性分布。初起時皮膚出現米粒至豆子大小的鮮紅色斑疹或斑丘疹,24小時內形成圓形或橢圓形水皰,周圍有紅暈,水皰極易破裂而潰爛。3~5天後,水皰漸漸乾燥,先由中央萎縮,然後結痂,再經數天或2~3周,結痂完全脫落而痊癒,一般不留痕跡。發病時眼結膜、口腔與咽部粘膜、陰道粘膜皆可發生損害。病後可獲得終身免疫。少數患兒抵抗力弱、免疫功能差,會出現出血性水泡和繼發性細菌感染,可導致腦炎、肺炎、心肌炎或其他器官疾病。
水痘患兒的病情一般比較緩和,很少有並發症,無須特殊治療,常可在7~10天內自然痊癒。但要精心護理,以防止感染。發熱出疹期要卧床休息,給病兒多喝水,並供給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雞蛋、水果、蔬菜等,忌吃辛辣魚蝦等食物;預防受涼感冒,特別不要吹風;常洗手洗臉,勤換衣,保持皮膚清潔;注意衣物和用具的清潔消毒,講究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溫濕度要適宜。剪短指甲,避免小兒抓傷皮疹而引起感染。如果瘙癢嚴重,可擦爐干石洗劑止癢,也可服用撲爾敏等葯物;皰疹破潰可塗龍膽紫,已有感染可局部塗一些消炎軟膏,必要時可服用黃連素、磺胺類葯物;切忌使用膚輕松、強的松一類的軟膏,以免造成全身性水痘。如出現持續高燒、咳嗽、頭痛、胸痛或皰疹密集,色紅赤,皰液混濁以及已經發生彌漫性膿瘡、蜂窩組織炎或淋巴腺炎的患兒,則需送醫院治療。
為預防水痘傳染,對患兒應隔離至皮疹全部結痂為止,對接觸過水痘病人的孩子最好也要隔離觀察3周,體弱者可在接觸後4天內注射丙種球蛋白。流行期間盡量少帶孩子去公共場所。
水痘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兒童多見,傳染性很強,主要傳播途徑為飛沫。其特點為皮疹先見於軀干,然後蔓延至面部,最後達四肢,呈多形性疹:斑疹,丘疹,水皰疹,痂疹。水痘患者應嚴格隔離,休息,吃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飲食。皮膚破損處用2%-5%NaHCO3濕敷,禁忌手抓,化膿處塗抹抗生素軟膏。對免疫功能缺陷者進行抗病毒治療。禁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水痘Chickenpox(帶狀皰疹)
何謂水痘?
本病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致的高度傳染性疾病。幾乎人人必患,通常在兒童期。如兒童期未患病,成人期仍敏感並可受感染。
如何感染?
接觸了傳染期的患者。病毒因患者咳嗽、噴嚏而經空氣傳播,也可因接觸了患者使用過的布類、卧具而受染,疾病後期的脫痂則無感染性。
有那些症狀?
低熱、頭痛、食慾減退,1-2天後皮膚出現瘙癢的水皰疹,常始於軀干然後播散至面部和身體的其他部位。嚴重者,頭、腋下、眼瞼和口腔均可出現水泡,然後破裂、結痂。成人症狀往往較兒童嚴重。
症狀何時出現?
一般是接觸病毒後2周,也可11-21天。
傳染期多長?
水泡出現前1-2天至首批水泡出現後5天。當所有水泡乾燥時可認為已無傳染性。
是否需要隔離?
是。首批水泡出現後應將患者從工作或學校中隔離5天,或直至全部水泡乾燥和結痂。
如何治療?
通常不必特殊治療,爐甘石洗劑常用於止癢,如效果不佳,應就醫。
有否預防疫苗?
有。水痘疫苗已在美國批准使用。可向醫生咨詢。
如何免受感染?
避免接觸患者,由於早期水痘幾乎不可能被診斷,如有危險,可注射疫苗。患者應隔離,至首批水泡出現後5天,或至全部水痘乾燥結痂。
水痘
(Varicella)
水痘是兒童的高度急性傳染性疾病,偶發於成人。有終生免疫力。它是由復合皰疹DNA病毒,即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的原發感染。以發熱及周身性紅色斑丘疹、皰疹、結痂為特徵。
病因及發病機理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virus,VZV),呈磚形、直徑為150-200nm,核酸為DNA,有立體對稱的衣殼,在細胞內繁殖。患者是唯一的傳染源。VZV存在於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皰疹和血液中,經飛沫或直接接觸皰液而傳染,已知VZV可經醫療器械傳播。VZV主要經呼吸道侵入,在粘膜上生長繁殖,然後入血和淋巴液,在網狀內皮細胞內第二次繁殖引起病毒血症和全身病變。主要損害部位在皮膚,偶爾累及內臟。
臨床表現
治療
患兒應早期隔離,直到全部皮疹結痂為止。與水痘接觸過的兒童,應隔離觀察3周。
全身治療
主要是加強護理,預防繼發感染和並發時的發生。發熱期應卧床休息,給予足夠的營養支持與水分的供應。臨床對症用葯為主。熱度高者可給予外用爐甘石洗劑止癢。水皰破潰者可塗以2%龍膽紫液,若有彌漫性膿皰、蜂窩組織或急性淋巴結炎等並發症時,則需投用廣譜抗生素。重症患者,可肌注丙種球蛋白。忌用皮質類固醇激素,以防止水痘泛發和加重。
對免疫能力低下的播散性水痘患者、新生兒水痘或水痘性肺炎、腦炎等嚴重病例,應及早采抗病毒葯物治療。阿糖腺苷10mg/kg•d,靜脈滴注。或無環鳥苷5-10mg/kg,每8小時一次靜脈注射,療程5-7天,或加用a-干擾素,以抑制病毒復制,防止病毒擴散,促進皮損癒合,加速病情恢復,降低病死率。
水痘是怎麼發生的?
水痘常見於2~10歲的兒童,是一種發病急、傳染性很強的傳染病。水痘好發於冬春兩季,常在幼兒園或小學校內引起流行。
水痘的病原體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存在於患者的血液,皰疹的漿液和口腔分泌物中。主要通過飛沫經呼吸道傳染,接觸被病毒污染的塵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傳染。也就是說如果健康的兒童與患水痘的兒童經常一起玩耍、說話、密切接觸都可感染而發病。所以一旦患了水痘應注意隔離,在完全治好以前不應去幼兒園或上學。即使是與水痘患者接觸過的小孩,也應隔離觀察2~3周。因為感染病毒後不是立即發病,一般要經14~17天的潛伏期,長者可達3周。
水痘傳染性很強,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與之接觸的兒童約90%發病。而且從發病前一日到全部皮疹乾燥結痂均有傳染性。
起病較急,可有發熱、倦怠、食慾減退等全身症狀,成人較兒童明顯,一般1~2天內發疹。首先發於軀干,逐漸延及頭面部和四肢,呈向心性分布,即軀干多,面部四肢較少,手掌,足跖更少。初起為紅色小丘疹,數小時後變成綠豆大小的水皰,周圍繞以紅暈。水皰初呈清澈的水珠狀,壁薄易破,伴有瘙癢。經2~3天而乾燥結痂,以後痂脫而愈,不留疤痕。在發病3~5天內,皮疹陸續分批發生,故同時可見丘疹、水皰、結痂等不同時期的皮損,病程約 2~3周。
口腔、眼結合膜、咽部、外陰等粘膜也偶可發生損害,常形成潰瘍而伴有疼痛。
皮疹並非出得越多越好,只要符合一般的出疹規律,多一些或少一些都是正常現象。若水皰抓破後繼發細菌感染,可發生皮膚壞疽,甚至引起敗血症。此外,少數患者還可出現水痘性肺炎、腦炎、心肌炎及暴發性紫癜等並發症。
中醫學認為本病屬外感時邪熱毒,濕熱郁於肌膚所致。
F. 水痘的病因是什麼
水痘是由水來痘—帶狀皰疹源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臨床以皮膚丘疹、皰疹、結痂三種皮損同時存在為特徵。水痘傳染性較強,冬春季多發。感染後可獲得持久免疫力。成人期感染多發為帶狀皰疹。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存在於患者皰疹的皰漿、血液和口咽分泌液內。病毒能被乙醇滅活,它在體外的生存能力很弱。
傳染源水痘患者為主要傳染源。易感兒接觸帶狀皰疹亦能發生水痘。從發病前1~2天至結痂為止,都具有很強的傳染性。
傳播途徑主要通過空氣飛沫經呼吸道傳播。接觸傳播的機會不多。
人群易感性人群對水痘普遍易感,且傳染性很強,易感者接觸後80%可發病。90%的患兒為10歲以下小兒,高峰在6個月至3歲。病後可獲持久的免疫力。
G. 水痘是怎樣引起的
水痘是小兒時期常見的一種急性發疹性傳染病,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專所引起。主要經咳嗽、屬飛沫傳染,但亦可因接觸病毒污染的衣物、玩具、用具等而得病。好發於冬末春初,可波及任何年齡,但以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發病率較高,6個月內的嬰兒因獲得來自母體的抗體而具有抵抗力,故較少發病。患病後可獲得終生免疫不再發病。
H. 誘發水痘的原因
由水痘皰疹水痘 - 帶狀皰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發生在嬰幼兒,發熱專及散全身紅色皮疹屬,皰疹,痂疹的特點。
病因和發病機制,
病毒,皰疹病毒家族。病毒在上呼吸道和乘法,以及少量的病毒的繁殖侵入血液單核吞噬細胞系統,再倒入血液循環,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侵襲皮膚和內臟器官,引起疾病。
流行病學和預防水痘是傳染性的。由於在出疹後12天至5天出疹前有傳染病的患者感染的主要來源。水痘帶狀皰疹,為病因的患者也可發生於兒童,並聯系。呼吸道飛沫或直接接觸傳播的主要模式。也可以接待染料之間接觸受污染的物品。
疾病主要是在冬季和春季發病,為2至10歲兒童的發病率。人群普遍易感,但一旦發病可終身免疫。
預防這種疾病在所有的疾病的傳染源,隔離患者皮疹,管理的重點。接觸到的歷史,很容易受到在3天之後,注射南皮疹,水痘帶狀皰疹免疫球蛋白或高滴度帶的肩疹免疫等離子,以減少疾病的風險。
I. 水痘的發病機理是什麼
水痘的傳染性很強
J. 水痘的形成原因
水痘
水痘是由一種特殊的水痘病毒(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小兒急性傳染病。水痘病毒存在於早期
水痘病人呼吸道內。一般人出疹前1天至出疹後5天或皮疹全部結痂、乾燥前均有傳染性。主要通過唾液
飛沫傳染,亦可因接觸被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而得病。患者以1~5歲小兒為多,6個月以
內嬰兒因獲得來自母體抗體而具有暫時免疫力。一年四季都可發病,其中以冬春季為多。集體兒童機構、
托兒所和幼兒園等容易引起局部流行。
從感染水痘病毒到出現症狀,大約需14~21天,多為15~17天。病初症狀很輕,亦可有微熱、全身
不適、食慾不振、咳嗽或輕度腹瀉。發熱的同時或1~2天後,軀干皮膚出現紅色斑疹,數小時後變成內
含透亮液體的小水皰稱為皰疹。皰疹一般呈橢圓形,大小不一,表淺,好象浮在皮膚表面,常伴瘙癢,
使患兒煩躁不安。在1~3天內,皰疹中心開始枯乾凹陷,結成痂蓋,再過數天痂蓋自然脫落,且不留
瘢痕。少數皰疹由於搔抓繼發細菌感染會留下痕跡。水痘皰疹分布呈全身性,但不均勻,身體遠端如
面面、四肢比胸、背、軀干少。皮疹分批出現,因此在同一部位同時可見斑疹、丘疹、皰疹與結痂各個
階段,所謂皮疹「四世同堂」,這是水痘的一個特點。發病時常有發熱,一般不高,小兒並無嚴重中毒
症狀。病情輕重不一,輕者僅出現一些稀少而小的疹子。重者皮疹密集,可侵犯口腔、軟齶、眼結膜、
喉及外陰等處。皰疹可呈出血性,全身症狀較重,尤其在體弱營養不良病兒或因腎臟病、白血病正在接
受激素治療的病兒,可表現為重型水痘。水痘並發症少見,主要為皮膚繼發感染,偶爾可發生原發性水
痘肺炎和不痘腦炎。
水痘病兒應及早隔離,無特殊治療,主要加強對病兒護理,對症治療,預防細菌繼發感染。發病期
間應卧床休息,給予易消化飲食和充足水分。剪短指甲,以免抓傷皮膚。勤換衣服,保持皮膚清潔。皰
疹破裂可塗擦1%龍膽紫,若有皮膚繼發細菌感染,可選用抗生素。並發腦炎和肺炎應及時搶救。密切接
觸者醫學觀察3周。
水痘的流行特點
水痘的流行特點
水痘病毒具有高度傳染性,可通過呼吸道分泌物經空氣飛沬散布,並可母嬰傳播。水痘患兒一旦在托兒所等集體單位發現,常可迅速傳播。同一時期可以見到不同水皰期的病人。
水痘在全世界的流行非常廣泛。美國在八十年代以前,每年至少發生300萬例水痘,與水痘病例相關並發症有15-20萬例,大約有5000-6500名兒童住院,近百例嬰幼兒童因患水痘而死亡。
兒童感染水痘的臨床過程
潛伏期:病毒通過粘膜或上呼吸道侵入後,出現病毒血症。
前驅期:發熱、頭痛,全身不適,出現第二次病毒血症。
水皰疹期:表現特徵主要為水皰疹,平均200-300個。
結痂期:開始結痂,易繼發感染膿皰疹而形成疤痕。
水痘感染過程
感染水痘後的並發症
皮膚和軟組織繼發感染(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
水痘腦炎,表現為無菌性腦膜炎或脊髓灰。
心肌炎,表現為心律失常,心肌損害等。
肺炎。
極個別的還有腎小球腎炎、結膜炎、中耳炎、關節炎、胰腺炎、血小板減少症等。
孕婦和新生兒感染水痘的危害性
孕婦感染後,病毒可經胎盤傳播給胎兒,引起先天性水痘綜合征,表現為早產,胎兒發育不詳不良、低體重、肢體發育不全、四肢萎縮和皮膚疤痕等,嚴重者可千萬死胎和流產。
產婦分娩前5天或在分娩後幾天內感染,可引起新生兒水痘,容易發展開展播散性水痘,後果非常嚴重。
成年人感染水痘的危害性
成年人患水痘也較常見,臨床症狀典型,病情較兒童更為嚴重。表現為出疹、咳嗽、呼吸困難、發熱,部分病人出現胸膜炎、胸痛及咯血等症狀。常見的並發症主要是肺炎,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免疫功能低下,如免疫缺陷病人、急性白血病、腫瘤患者、器官移植病人和應用免疫抑制葯物治療的病人,感染水痘後病情會更加嚴重,病死率明顯提高。成年人感染水痘後因並發症死亡是兒童的30-40倍。
帶狀皰疹是自然感染水痘痊癒後,體內潛在的水痘病毒復活而引起的一種臨床表現,多見於40-70歲中老年人。在一定誘發因素下,如隨著年齡的增長,免疫功能低下時病毒被激活,沿神經軸傳至分布的皮膚發生皰疹。主要為劇烈疼痛,常難以忍受。還可引發坐骨神經痛,肺炎及腦炎等並發症。
接種疫苗預防水痘
目前,臨床上對水痘並無有效的治療方法。
國內外大量研究結果證明,預防和控制水痘最有效、最可靠的措施就是接種水痘減毒活疫苗。
| 投訴 | 評價(0) | ↑回頁首 |
評價 關閉
回答者:tfs 醫苑職稱:醫師 查看醫生信息 (2006-1-17 22:22:18)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疤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發生在嬰幼兒,以發熱及成批出現周身性紅色斑丘疹、皰疹、痂疹為特徵。
病原學及發病機理
病毒屬皰疹病毒科。病毒先在上呼吸道繁殖,小量病毒侵入血中在單核吞噬系統中繁殖,再次大量進入血循環,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侵襲皮膚及內臟,引起發病。
流行病學及預防
水痘傳染性強。患者為主要傳染源,出疹前1~2天至出疹後5天都有傳染性。兒童與帶狀皰疹患者接觸亦可發生水痘,因二者病因同一。傳播途徑主要是呼吸道飛沫或直接接觸傳染。也可接觸污染的用物間接待染。
本病以冬春季發病為主,主要為2~10歲的兒童發病。人群普遍易感,但一次發病可終身免疫。
本病的預防重點在管理傳染源,隔離患者至全部症疹為至。對有接觸史的高度易感者可在3日內注射水痘帶狀南疹免疫球蛋白或高效價帶狀肩疹免疫血漿,以減少發病的危險性。
臨床表現及診斷
本病潛伏期為14~15日左右。起病急、輕、中度發熱且出現皮疹,皮疹先發於頭皮、軀干受壓部分,呈向心性分布。在為期1~6日的出疹期內皮疹相繼分批出現。皮損呈現由細小的紅色斑丘疹→旁疹→症疹→脫症的演變過程,脫症後不留疲痕。水疤期痛癢明顯,若因摧抓繼發感染時可留下輻度凹痕。體弱者可出現高熱,約4%的成年人可發生播散性水痘、水痘性肺炎.
治療
本病無特效治療,主要是對症處理至預防皮膚繼發感染,保持清潔避免瘙癢。皰疹破潰或繼發感染時局部可塗1%甲紫,未破潰者可用爐甘石洗劑塗抹。早期採用阿精胞甘10mg/kg/日或用無環鳥苷8mg/kg/日,用5~7天,或加用干擾素,可抑制病毒的復制。每日肌注維生素B12500~1000ug,也有一定的療效。有繼發感染時可選用有效的抗毒素,水痘不宜使用激素以免引起病毒播散。
水痘
護理:
避免小孩因痕癢難耐而抓破水泡,引致發炎,同時細菌亦會蔓延至其他皮膚破損的部位。
若嬰兒染上水痘,可為他套上棉手套,避免他用手揉眼,令病毒感染眼睛,形成角膜炎,以致眼角膜上留下疤痕,影響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