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川崎病就是俗稱的出麻子嗎
不是,是高燒引起的,是一個日本人名叫川崎的醫生功破的這個病,取名川崎病。所以川崎病不是出麻子
B. 小孩得川崎病和細菌感染有什麼相同的症狀
都會有發燒,以及所感染部位的疼痛等, 不過川崎病其實有時候也包括感染,他並不是單一的,是綜合性疾病
C. 如何分別炸腮病與川崎病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又稱皮膚粘膜淋巴結綜合征(mucocutaneous
lymphnode
syndrome),主要是以皮膚粘膜出疹、淋巴結腫大和多發性動脈炎為特點的急性發熱性疾病。1967年由川崎富作用首先報告。以後在世界不同種族中陸續有該病發生報道,但在日裔兒童中流行率最高,1979、1982年1985年日本曾有過三次大流行,每次持續6個月;在美國和韓國的一些城市每隔2~4年也流行一次。我國也有川崎病流行,但流行情況未見詳細報道。絕大多數患兒年齡在2個月至5歲,但也有成年患者。男女比例1.3~1.5:1,復發率2%~3%。
D. 女兒八個月了,被查出不完全川琦病,出院了以後血項,血小板老是下不去,阿司匹淋和雙密噠膜片都在吃,是
不完全川崎病是一種急性、自限性且病 因不明的血管炎,最常見於嬰幼兒。目前已經成為最常見的 小兒獲得性心臟病川崎病的主要表現有什麼?有六個主要表現,第一個是長期的高燒,高燒5天以上,而且是抗生素治療和其他葯物治療沒有效的發燒。第二個雙側眼球結膜充血,第三個是口唇充血和皸裂、出血,還有舌頭楊梅狀改變,第四個手指和腳趾的腫脹、發硬。第五個可能會出現頸淋巴結的單側無痛性腫大,不是化膿性淋巴結炎。第六個是皮疹,皮疹的形態是多樣的,可以是猩紅熱樣的,可能是蕁麻疹或者丘疹樣。還有很多其他的表現,我為什麼提到這六個表現,因為這六個表現是日本川崎病研究協會和世界上其他研究會作為診斷條件的主要表現。其他次要的表現包括腎臟、消化道、神經系統、心臟疾病的表現不完全川崎病分急性期治療和緩解期或恢復期治療兩個階段。急性期以抗炎、免疫抑制為主,這是急性期的主要任務。川崎病急期炎症強度大,比較頑固,一般的抗炎葯,如但用阿司匹林常不能有效控制病情,通過近20年左右時間的觀察、總結,大家認為治療川崎病,抗炎作用最好,副作用最少的是靜脈丙種球蛋白,這種葯大劑量使用可以在幾小時或者十幾小時之內就能明顯抑制川崎病的炎症反應和過度的免疫反應,所以靜脈丙種球蛋白成為治療川崎病的首選葯物。急性炎症控制後還有後續的慢性炎症大概要持續七周到九周左右,這個時期雖不發燒,但仍要繼續進行抗炎治療,這時用阿司匹林抗炎,抗凝相對比較安全,這就是緩解期的治療。當然,還有阿司匹林和丙種球蛋白治療都有困難的另外一種情況。川崎病的孩子家長應注意什麼?主要是早期就診和配合遠期管理的問題。我們剛才講川崎病的主要損害是心臟,因此我們對它的關注主要是心臟。心臟面臨什麼問題呢?就是如果冠狀動脈有擴張或者有瘤樣改變或血管內壁毛躁、持續炎症,這樣就極易發生血栓,血栓一旦形成就會堵塞冠狀動脈,就發生如同成人經常看到的心肌梗塞。我們的任務就是如何持續抗炎和防範其發生心肌梗塞。由於心臟儲備功能下降,家長應注意限制孩子運動,限制其過分的興奮,防止發生心臟意外。其次是嚴格遵照醫囑用葯,堅持隨訪。隨訪主要是了解阿司匹林副作用,冠脈炎症的恢復情況等。你不去醫院就不知道所發生的一切。歸納三點家長注意點:第一個嚴格遵照醫囑規范用葯。第二個是定期帶他到醫生那裡隨訪。第三個是防止過分運動、激動。隨訪如何進行?比如說患兒急性期2周以後出院,第一階段隨訪時間是病程2周到12周,這期間隨訪第一個內容就是發現繼後發生的冠脈病變。有些人早期沒有冠狀動脈損害,但會在2周以後會繼續發生冠狀動脈損害,因此需要定期超聲隨訪檢查,如出院後第二周,第六周繼續檢查或者更頻繁一點,每隔2-4周做一次,要看有沒有後續的冠狀動脈損害,以決定是否加大抗凝葯物治療,甚至心血管介入治療。如果病情平穩就只需維持抗炎治療就可以了。第二個隨訪就是要經常查血小板,血小板高了還是低了,高了加大劑量,低了要減少抗凝葯物劑量。第三個要在一定時期查查肝功能,了解阿司匹林使用後是否產生肝功能損害。第二個階段就是12周以後到終生的隨訪管理。
E. 川崎病和艾滋病那麼像,怎樣區分,有過醫生誤診的經歷嗎
川崎病主要通過臨床表現來診斷,而艾滋病毒通過檢測來確認,一般不會誤診。
F. 病毒性感冒的症狀和川崎病症狀的有什麼區別
前期沒什麼區別,我家寶寶那時得川崎病,開始時各個指標都和發燒一樣,白細胞很高,各種抗生素用了降不下來,等了1周多在兒童醫院才查出川崎病,同病房的一個孩子,南京來上海的,說反復發燒快1個月了,一直時好是燒,一直查不出什麼,等各種症狀發出想川崎病時已經3周多了
G. 川崎病和其他的出疹性疾病如麻疹、猩紅熱等有哪些異同點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自限性疾病,目前沒有特異性治療方法,以支持性治療為主,主要版為對症治療、加強護理和權預防並發症。沒有並發症的患者大多在發病後的2~3周內康復。注意卧床休息,保持室內適宜的溫度、濕度,注意空氣流通。注意眼睛休息,避免強光刺激。注意皮膚和眼、鼻、口腔清潔。保證多喝水,以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