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手掌心長白色小水泡,很痛
你好,你這種情況可能是皰疹,你抹阿昔洛韋乳膏,你吃點消炎葯,你注意皮膚衛生。
⑵ 手掌心起了好多小水泡怎麼辦
這是一種季節性的反復發作的皮膚病。我也有。每年一入夏手心和手指縫間就會長小水泡,癢癢的,不舒服。感覺手部皮膚很薄很透明。提一點重的東西手就被勒的特難受。之前每次發作,我都去醫院看醫生,醫生說這是體內缺乏維生素B2,然後就開維生素B2、銅康銼給我。大概是三天的量。還有一瓶叫達克寧的是外用的葯。然後說盡...量不要碰洗潔精那些對皮膚刺激性很大的東西。不能吃辛辣上火油炸和海鮮類的食物。過幾天手就會脫皮,就沒事了。其實就算你不看醫生,不擦葯,過一段時間也會自然好。只是需要的時間久一點。大概要一個多月。太痛苦了。 另外我無意中發現一個小偏方好像特管用。不用吃葯打針的。就是早晚用白醋塗在手上,等它完全吸收。無需清洗。因為手會出汗,所以如果時間多的話,每天盡量多塗幾次。過幾天就會痊癒。 希望能幫到你 望採納喔。
⑶ 手上起小水泡,很疼,是什麼病
很多人一到夏天雙手就起水皰、瘙癢、脫皮,用各種方法治療,總也去不了根,每年都犯,為此煩惱不已。 這種現象比較多見,醫學上稱此為汗皰疹。其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多數人認為系非特異性皮膚濕疹樣反應,與個人體質、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精神因素等有關。此病特徵就是手掌、手指反復起粟粒大小丘疹和水皰,周圍無明顯炎症,皰壁較厚,開始皰液透明,以後變混濁,2~3天後皰液自行吸收,乾涸後形成脫屑,露出粉紅色新生上皮,在手指屈伸中形成線狀皸裂,皮疹呈對稱性分布,自覺患處瘙癢、灼痛。夏季潮熱好發,秋後可不治自愈,易反復發作持續數年。 對於該病的預防和治療沒有特效方法,生活中要忌食辛辣、酒、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少吸或不吸煙,少用或不用鹼性肥皂、洗衣粉、洗滌靈洗手。出現水皰不要挑破,更不要撕皮。局部治療以收斂止癢為主如:爐甘石洗劑、5%的福爾馬林或1%烏洛托品、痱子粉等。水皰明顯可用0.5%醋酸鋁溶液或5%明礬液浸泡或濕敷。瘙癢明顯者可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制劑如去炎松、復方康納樂霜、支洛松等。如以紅斑、脫屑、皸裂為主,可用10%尿素霜、硅霜、維生素E霜、水楊酸軟膏外塗,每月1~2次。全身治療可用抗組胺葯、維生素B1、B2、A、E。若皮疹數量多、自覺症狀明顯可短程口服皮質類固醇激素如強的松,每次10毫克,每天3次,連服5~7天後症狀減輕。 中醫治療汗皰疹有何特點? 汗皰疹不僅影響手部美觀,而且常因瘙癢影響患者生活。嚴重者可繼發感染,出現手部的腫脹,疼痛。由於本病的原因尚不十分明確,所以西醫尚無滿意的療法根除之。 中醫治療本病有很久的歷史,早在明代就稱之為「螞蟻窩」。由於表現為深在水皰為主,所以應屬濕邪偏盛。中醫的治療是多方面進行的。綜合內外治療,加以飲食、情緒調理: (1)內治法 ①濕熱內盛證 掌跖多有深在水皰,集簇成群,針尖大小,瘙癢鑽心,揩破水皰,滋水黃粘,伴舌紅苔膩,脈象滑數。治宜清熱除濕法。葯用:黃芩10g,黃連10g,蒼術15g,陳皮 10g,茯苓10g,六一散10g(包煎),生苡仁30g,丹皮10g。水煎服,每日1劑。 ②脾虛濕盛證 掌跖散在水皰,針尖至粟米大小,半透明狀,皰液清稀,時有瘙癢,伴舌淡水滑,脈象濡滑。治宜健脾除濕法。葯用:茯苓12g,白術10g,澤瀉10g,白扁豆10g,車前子10g(包煎),炒苡仁60g,炒山葯30g,冬瓜皮60g。水煎服,每日1劑。 (2)外治法 根據本病以濕邪為主的特點,可用收濕斂皰法:王不留行60g,明礬30g,石榴皮30g,水煎取汁,泡洗患處,每次5分鍾,日2次。 (3)飲食療法 ①多吃有健脾除濕功效的蔬菜、水果,如山葯、甘薯、冬瓜、西瓜、赤小豆、南瓜。②少吃辛辣厚味,肥甘酒酪。 (4)其他 減少接觸肥皂、鹼、洗衣粉、洗滌靈、汽油、酒精等物;保持情懷暢達,避免七情不遂;不要用手撕脫蛻皮,以防染毒成膿。 汗皰疹和手癬、濕疹、接觸性皮炎、剝脫性角質松解症的鑒別 手癬俗稱鵝掌風,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患了手癬會常常感到瘙癢,手部皮膚還會出現丘疹、水皰、紅斑和脫屑。初起為小片,隨後損害逐漸擴大,界線清楚。時間長了,手部皮膚會變得粗糙、乾燥、增厚,還可伴有皸裂和出血。但是如果出現手癢、脫皮等症狀,能不能說就一定是手癬呢?當然不能,還有很多皮膚病都可以見到手癢、脫皮的症狀,如濕疹、汗皰疹、接觸性皮炎、剝脫性角質松解症等,應仔細鑒別,否則會延誤診斷和治療。 濕疹多發生在手掌心,且雙手對稱。皮損呈多形態,可見丘疹、水皰、糜爛、滲液和結痂等同時存在,常以其中二至三種為主。病情變化與季節關系密切,與飲食和休息也有一定關聯。如果雙手掌接觸水和肥皂等刺激會加重損害。真菌檢查為陰性。 汗皰疹的發生有明顯的季節性,多於春夏之交發病,入冬自愈,主要見於青年人。皮損也是對稱分布,以水皰為主,成批發作,可見於手掌面、指側面和指端,水皰乾涸後脫皮,露出新生皮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癢感和灼熱感。本病發生與出汗不良或過敏反應有一定關系,損害處真菌檢查為陰性。 接觸性皮炎是因接觸了引起過敏的物質後引起的,是皮膚的過敏反應,有明顯的接觸史。皮損發生於接觸部位,境界清楚,形態較一致,多以紅斑、水腫為主,嚴重者可見水皰、大皰等。脫離接觸物後可逐漸消退至痊癒。局部真菌檢查為陰性。 剝脫性角質松解症是一種表淺的掌跖部角質剝脫性皮膚病,常伴有局部多汗,易於暖熱季節發作。皮損主要累及手足心,雙側對稱,表現為角質松離形成的小白點及易剝脫的薄紙樣鱗屑,其下皮膚正常,瘙癢不明顯。真菌檢查陰性。發病原因不詳,可能和手汗和精神緊張等因素有關。如果症狀不重可不處理,因該病有自愈傾向。但起皮疹時盡量少接觸肥皂洗潔精等鹼性物質及酒精等,不要用手去撕脫翹起的皮,這樣會加重皮損。可外用10%-20%尿素脂,1~2次/天
麻煩採納,謝謝!
⑷ 手掌心起小水泡
可能起水痘了,也可能是對啥過敏了,你去問問醫生,開點啥葯,可不能疏忽了!
⑸ 手掌上起小水泡
沒關系的,保護好不要感染就好了,會自己癒合的。盡可能不要接觸化妝品,最版好用創可貼保護起來。權
祝你早日康復……
只有一隻手呢還是兩只手都出了同樣的問題呢?
只有一邊就不用擔心了,人體的自我免疫能力完全可以自動解決問題的。
如果兩邊同時存在問題就最好馬上看醫生嘍……
⑹ 手上起小水泡疼怎麼辦
手上起小水泡產生明顯疼痛是兩方面因素造成的:第一、燙傷後導致局部皮膚內水泡出現,伴隨著容明顯的紅斑、灼熱。如果想要治療,建議選擇使用涼水浸泡5-10分鍾,然後選擇使用濕潤燒傷膏或尿素軟膏進行塗抹,一天兩次連續,塗抹5-10天可以基本治癒。第二、感染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後導致手部帶狀皰疹,帶狀皰疹呈條狀、線性分布,疼痛性質為灼熱,放射性分布影響手部功能,會呈現麻木、瘙癢或無自覺症狀。治療方面建議選擇使用口服鹽酸伐昔洛韋或阿昔洛韋,在局部塗抹阿昔洛韋乳膏和重組人干擾素凝膠,因為連續治療一個月左右才能把治好,所以要有耐心。
⑺ 手掌長了很多小水泡,又癢又刺痛是怎麼回事
這是汗皰疹的抄症狀,汗皰疹有自愈的傾向。 主要症狀就是起水泡,水泡幹了脫皮,脫一層皮就好了,反復發作。 此病的發病原因很多,主要是汗管堵塞,排汗不暢引起的。 汗皰疹是濕疹的一種,但是和濕疹不同。很多醫生說汗皰疹是濕疹,一點錯也沒有,但是治療的方法上有很大的差異。汗皰疹治療其實不難,最好是 中葯產品治療,使用安全放心。推薦使用汗皰康,效果不錯。
⑻ 手掌心長小水泡是什麼情況
手掌心癢起水泡絕大部分是由於濕疹造成的,濕疹是由於各種體內外因素綜合導致的專以騷癢為主要屬特徵的皮膚炎症性反應。首先內因是您這種特定的體制,外因主要與接觸肥皂,香皂,洗衣粉等鹼性洗劑有關,另外與接觸機油,柴油,農葯,化肥等各種化工產品也有一定的關系。所以盡量不要接觸這些東西,如果用手洗衣服的話,盡量帶橡膠手套。可以局部外塗皮炎平和膚輕松軟膏。
⑼ 手掌心發小水泡
皮膚表面局部出現的內部充滿液體的泡,稱為水泡,其大小不一。水泡的發生是因為皮膚受到某種原因的傷害,如擦傷、燒傷、燙傷等傷害,機體為保護下層皮膚不至於受到傷害,保證皮膚順利再生而做出的一種保護性的反應。一般情況下,在下層皮膚再生的過程中,水泡中的液體會逐步地被機體吸收掉,同時水泡表層的皮膚會逐步乾燥結痂最後脫落。此時推陳出新,下層的皮膚便成為外層皮膚了。在此過程中,萬一水泡破潰,皮膚內層就很可能會受到細菌的感染。 當孩子皮膚上出現有水泡時,家長一般可以做以下一些工作: 不要以為將水泡刺破,水泡里的液體流出來,水泡就好了。相反,應當盡量保持水泡的完整,讓水泡內的液體自行吸收,水泡表皮自行乾枯、結痂、脫落為好。 如果孩子的水泡是因為鞋子太緊或孩子穿的是新鞋,被鞋邊磨起了水泡,就應當幫孩子在患處用紗布墊保護好水泡,並讓孩子換上合適的鞋襪。 萬一水泡在下層皮膚還沒有再生好之前,就被弄破了,應當馬上對患處加以清潔、消毒,並且用干凈的紗布包紮好。 如果水泡的產生是因為燒傷或燙傷形成的,或是水泡較大,應當帶孩子去醫院請醫生進行處理。 如果水泡周圍的皮膚出現了紅腫或水 泡變成膿性,說明水泡處的皮膚已經發生感染,應當馬上帶孩子去醫院醫治。 繭:手、腳上因摩擦而生成的硬皮(老繭|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