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拔罐拔出水泡來是怎麼回事
拔罐後有時局部皮膚除了出現出血點、瘀血等現象之外,有些患者會出現水泡,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1.患者體內風寒濕濕毒較盛,以濕氣最為突出。起泡也是一種邪氣外出的表現。有時會在罐壁上出現小水滴,也是濕邪的表現。
2.留罐時間有點長。這一點因人而異,也是和體質有關系的。有人留罐20-30分鍾也不會有起泡的現象。也有人5-10分鍾就會起泡。所以一般第一次拔罐時間需要短一些,等對患者情況了解了,就可以適當放寬時間。未收錄醫院中醫綜合科代金剛
3.罐子溫度較高,這一點只有很小的可能性。有時做閃罐,如果造成罐體溫度過高,這時留罐的話,會增加起泡的可能。
4.部位的差異,同一個人拔罐,有的部位沒問題,有的部位起泡。總的規律是背部、兩脅、臀部容易起泡。
5.拔罐過重,超出了承受能力。
注意如下拔火罐事項可有效防止起水泡:
一、在應用走罐時,不能在骨突出處推拉,以免損傷皮膚,或火罐漏氣脫落。
二、體位須適當,局部皮肉如有皺紋、鬆弛、疤痕凹凸不平及體位移動等,火罐易脫落。
三、在應用針罐時,須防止肌肉收縮,發生彎針,並避免將針撞壓入深處,贊成損傷。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
四、起罐時手法要輕緩,以一手抵住罐邊皮膚,按壓一下,使氣漏人,罐子即能脫下,不可硬拉或旋動。
五、在應用刺血拔罐時,針刺皮膚出血的面積,要等於或略大於火罐口徑。出血量須適當,每次總量成人以不超過10ml為宜。
六、在使用多罐時,火罐排列的距離一般不宜太近,否則因皮膚被火罐牽拉會產生疼痛,同時因罐子互相排擠,也不宜拔牢。
七、根據不同部位,選用大小合適的罐。應用投火法拔罐時,火焰須旺,動作要快,使罐口向上傾斜,避免火源掉下燙傷皮膚。應用閃火法時,棉花棒蘸酒精不要太多,以防酒精滴下燒、傷皮膚。用貼棉法時,須防止燃著棉花脫下。用架火法時,扣罩要准確,不要把燃著的火架撞翻。用煮水罐時,應甩去罐中的熱水,以免燙傷病人的皮膚。
八、拔罐後針孔如有出血,可用干棉球拭去。一般局部呈現紅暈或紫紺色(淤血),為正常現象,會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嚴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如留罐時間過長,皮膚會起水泡,小的不需處理,防止擦破引起感染;大的可以用針刺破,流出泡內液體,塗以龍膽紫葯水,覆蓋消毒敷料,防止感染
㈡ 拔罐拔出的水泡可以擠破嗎
1,不要拔的復太用力,時間制太長,防止起泡2,拔完後用手輕輕揉幾下,小心不要受風
在拔罐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拔罐過程中忌受風,注意保暖2、罐內皮膚的變化3、方法:(1)面部,一般不拔罐。因為面部毛細血管豐富,容易留下紫痕而影響美觀,甚至燙傷造成毀容。(2)胸部,不留罐為好。(3)腹部,宜用閃罐法。(4)頸肩上肢部,可根據需要採用留罐法。(5)腰背部、臀部及下肢部,宜用留罐法。4、拔罐後當天不要洗冷水澡,最好不要吹空調。
㈢ 拔罐時出現水泡是怎麼回事,該怎麼辦
拔罐時出現水泡是因為體內毒素太多.濕氣太重,建議多曬曬衣物被褥,一般主要是內因為時容常便秘.膀胱經不通.身體毒素垃圾無法排除導致的.如果是在聊城的話你可以和我聯系.我學中醫的.很好調理的.如果很遠的話你可以在你那找調理經絡懂中醫的
㈣ 拔罐拔出水泡好不好
你好!
拔罐後有沒有水泡,是看個人的身體素質而言的!
濕證,寒證的皮膚多呈現回水泡或水珠,熱答毒盛的患者皮膚出現出血點或血泡,這些都是屬於正常的拔罐後的現象。輕者不必處理,只須防止搽破,待其自然吸收,嚴重者[水泡或血泡比較大的],可以用消毒後的針刺破泡壁,擠出泡內液體,然後塗抹少許龍膽紫[紫葯水]或敷以消毒紗布以防感染,2---7天可自行癒合!嚴重者重復上述方法處理即可!
㈤ 拔罐出現許多水泡該怎麼處理
病情分析:你好,火罐拔的時間長了,所以會出現水泡。從防止感回染的角度來說,確實不好答,因為水泡一旦破掉,就會增加感染的機會,所以小水泡建議不要挑破,讓其自行吸收,這樣不會感染。如果大水泡,還是應該挑破的,因為水泡大了,生活中肯定會被壓到、弄破的,還不如先挑破,上點紫葯水之類即能消炎又能收斂傷口的葯
指導意見:拔罐的部位多是在穴位或者經絡上,在水泡的吸收過程中,本身也是滲出的組織液對穴位或者經絡的加強刺激,所以治療效果還會更好,火罐對著涼受寒的效果好
㈥ 拔火罐拔出很多小水泡,怎麼處理。
起水泡的部位盡量不要用手觸碰,穿寬松點的衣服不要讓衣物貼在患處,另外,要清淡飲食,多吃新鮮水果蔬菜。 中醫中的拔罐是通過一種體外的物理方式將體內毒素逼出體外的過程,拔罐出水泡的實質就是皮膚皮下「充水」,體內的痰、飲、水、濕等病理產物以及水分在負壓的作用下透過皮下組織,進入並停留在皮膚中,這樣就形成了水泡。拔罐後有時局部皮膚除了出現出血點、瘀血等現象之外,有些患者會出現水泡,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1、患者體內風寒濕濕毒較盛,以濕氣最為突出。起泡也是一種邪氣外出的表現。有時會在罐壁上出現小水滴,也是濕邪的表現。
2、留罐時間有點長。這一點因人而異,也是和體質有關系的。有人留罐20-30分鍾也不會有起泡的現象。也有人5-10分鍾就會起泡。所以一般第一次拔罐時間需要短一些,等對患者情況了解了,就可以適當放寬時間。
3、罐子溫度較高,這一點只有很小的可能性。有時做閃罐,如果造成罐體溫度過高,這時留罐的話,會增加起泡的可能。
4、部位的差異,同一個人拔罐,有的部位沒問題,有的部位起泡。總的規律是背部、兩脅、臀部容易起泡。
5、拔罐過重,超出了承受能力。
水泡的大小和數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應了機體內痰飲水濕的情況。水泡比較明顯,數量較多,色白,周圍皮膚溫度不高則為寒濕證;水泡不太明顯,數量較少,色微黃,或者渾濁,周圍皮膚溫度較高則為濕熱證。
拔罐後起水泡怎麼辦
可在常規碘酒和酒精消毒後,用注射器在水皰的邊緣刺入將水抽出來。然後塗以龍膽紫即可,不必包紮。如出現了感染,可服用抗菌葯物即可。
拔罐後出現水泡,水泡沒有破潰者,可用以下中醫外敷小驗方進行治療:
1、食鹽1份,涼開水2份。將鹽放入水中,攪勻後將紗布浸入,然後敷於燒傷燙傷處,隨時更換。
2、生大黃適量。將大黃研成細粉,加麻油適量,調成糊狀,塗於患處,用紗布包好,每日換葯1次。
㈦ 拔罐過程中出現水泡如何處理
中醫拔罐屬於中醫理療,以調節人體內循環已達人體陰陽平衡的健康狀態。下面介紹中醫拔罐的常見情況及處理方法。 在拔罐過程中,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況: (1)青紫:拔罐後可見有的拔罐部位青紫,有的殷紅,有的則不變色。青紫及發紅部位往往病情較重,瘀阻較重。有時這些部位並非是疼痛最重的部位,只要堅持在原處拔罐,青紫就會慢慢消退,疾病也能治癒。 (2)發泡:這種情況比較多見。有的一日起泡,有的則至三五日甚至十餘日起泡。所起的泡有較為清亮的水泡,也有紫紅的血泡等。發泡現象多為局部病情的反映,一般受病情輕重(一般瘀阻較重的發泡較快)、季節(夏天較易發泡而冬季則較慢,這也是拔罐治療提倡冬病夏治的一個原因)、皮膚疏密(一般皮膚細嫩的易發泡,如青年女性,而壯年男性則發泡較慢)等因素影響。正常生理條件下,血管內滲透壓和血管壁通透性處在一較恆定的水平,拔罐的抽吸很難將其改變,不易起泡。 發泡後可用消毒針灸針將較大的泡刺破,放出其中的液體。對於發泡後的創面如何處理,如今有兩種完全不同的觀點:一種是為防止感染,用無菌紗布覆蓋,按時換葯,直至癒合;另一種觀點則是繼續在發泡部位拔罐,以抽吸其中的病理產物。筆者比較傾向於後一種。大家都知道,以前有血罐的治療方法,即在拔罐前先用三棱針或梅花針點刺拔罐部位,可以抽吸出一些暗紫色的血液凝塊,療效比較明顯。但缺點是如何確定被拔罐部位是瘀血瘀阻的部位呢?如果確定準確,能夠抽出瘀血,症狀明顯減輕,如果確定不準,將會拔出紅色血液,症狀也不能減輕。現在拔罐發泡已經證明局部有病,所以更應該在發泡處繼續拔罐以抽吸出病理產物。 實踐發現,在發泡處繼續拔罐,的確可抽吸出不同的病理產物,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暗紫色瘀血:大多病程較長,瘀滯日久,多因勞累引起。 ②黃色粘稠膠凍樣物:多因感受寒濕引起。 ③無色清稀水樣物:多因受涼引起。 如果病程較長,瘀阻較重,則這一階段歷時較長,一般10天左右病理產物出凈,出凈後拔罐處即結痂癒合。 在拔出病理產物的過程中,尚可見類炎症反應,即發泡部出現紅腫,根部發硬,按之疼痛,這是病理產物聚集導致,一般只需在原處拔,待病理產物抽吸凈後,類炎症反應即可消退,根部自然柔軟,觸之如同正常肌膚,結痂癒合,疾病治癒。如發泡後不在原處拔罐,則拔罐出不易結痂,癒合亦慢。癒合後皮膚可留有黑疤,也可慢慢恢復至正常皮膚的顏色。 傳統的走罐療法,用新式拔罐更為方便。方法:在拔罐口塗適量潤滑油(用紅黴素或以凡士林和甘油按適當比例調和),拔住,不宜太緊,緩慢移動罐體,可同時起到拔罐和刮痧的雙重作用。適用於面積較大且平滑的部位,如頸、肩部及腿部等,皮膚有破潰者不宜用此法。
㈧ 拔罐拔出水泡是怎麼回事
拔罐時出水泡,說明身體濕氣過重,這是正常現象。水泡內如果又血,這內說明身體容濕毒比較重,可以讓其自行吸收。如果水泡大且含血量多,說明病情很嚴重,此時可以用消毒後的針將其刺破,吸出之後總消毒紗布敷牙膏表面,防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