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平鄉最近在公共街道抓人
松溪縣松溪縣位於福建省北部,北緯27°24′-27°51,東經118°33′-118°55′。總面積9900平方千米。戶籍人口萬人,其中農業人口萬人。通行閩北方言建甌話。 松溪縣地處仙霞嶺南端和洞宮山余脈交匯,中低山環繞縣境四周,河谷平原分布縣境中部溪流兩岸,在山地與河谷平原之間,錯綜分布低山丘陵和山間盆谷。構成松溪縣四周環山中央低陷的層狀總體地貌特徵。 全縣地勢大致從東北向西南傾斜,最高點在北部溪東鄉的龍頭山,海拔1349米,最低點在西南梅口村附近,海拔170米。松溪幹流依地勢自東北入境斜貫西南。 全縣海拔千米以上山峰有40座,多分布在縣境四周。主要山峰有湛盧山,省級風景名勝區,主峰湛雲峰海拔1230米;龍頭山,主峰海拔1349米,是松溪境內最高峰;白馬山,省級自然保護區,主峰1031米;百丈山,主峰海拔1243米;長龍崗,主峰海拔1004米;雞蛋崗,崗頂海拔1182米。 松溪境內已發現的礦區、礦點、礦化點、異常點共38處,主要有鎢礦、磷鐵礦、大理石礦、螢石礦、花崗岩礦、石英礦、陶瓷土、鐵砂、白雲母礦、鉀長石礦等。 地靈人傑也是松溪縣一大特點。松溪歷史悠久,建置於三國吳永安三年(公元260年),文化沉積豐厚。城南湛盧山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相傳春秋時期,著名鑄劍大師歐冶子受越王之命,於湛盧山鑄成名揚天下的「湛盧寶劍」,其劍列中國古代五大名劍之首。城西的九龍窯,是宋代燒制貢瓷的遺址,其古瓷已被省博物館收存。松溪歷代文風昌盛,人才輩出。宋代大理學家朱熹及元代學者楊纓等人曾先後在湛盧山建造「吟室」講學授徒。歷代共有28人考取進士,涌現了眾多仁人志士,宋代有剛正廉明的名臣吳執中,南宋有抗金護駕名臣陳戩,明代有政績卓著的真憲時,抗倭獻身的義士張德、陳椿,有被譽為「百粵文宗」的魏浚,著述十一部,其中研究《易》學巨著《易義古象通》,被收入《四庫全書》。北宋神宗宰相王安石的父親王益和南宋高宗宰相李綱的父親李夔均在松溪任縣尉。新中國成立,尤其改革開放後,松溪更是人才輩出。恢復高考以來,全縣先後有6000多人考入全國各大專院校,其中獲得博士學位的有18人、碩士學位的有39人。從1998年起,松溪連續9年高考萬人上線率位居南平市第一名。松溪文化產業繁榮,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國民間版畫藝術之鄉」。相繼復原生產的湛盧寶劍、九龍窯瓷品和民間版畫被譽為「松溪三絕」。 生態立縣又是松溪的一個特點。松溪縣是福建省商品糧基地縣、重點林業縣和生態經濟縣。圍繞生態立縣,松溪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先後榮獲福建「茶葉狀元縣」、「中國食用菌之鄉」、「福建省靈芝城」等美稱。煙、茶、竹、菜「四大產業」初具規模效益。其中,烤煙生產被列為中美技術合作優質煙生產基地和廈門卷煙廠廠辦基地;毛竹林和小徑竹面積22萬畝,年加工清水筍罐頭萬噸、竹材500多萬根;茶園面積萬畝,年產茶葉2400噸,是全省最大的蒸青綠茶生產基地;蔬菜年復種面積萬畝,年產蔬菜80087噸。松溪還是福建中葯材重點基地縣,現有厚朴、杜仲、辛夷花、茯苓等珍貴中葯材種植面積18600多畝,其中厚朴就達1萬畝。立足資源發展起來的食品加工、竹木加工等產業已成為當地支柱工業。有1家獲「省級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3家獲「市級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稱號。 「十五」時期,松溪的基礎設施得到較大的改善。距武夷山機場158公里,橫南鐵路火車站94公里,賽岐港162公里,浙江省高速路口24公里等出境通道已基本實現硬化。縣內272公里農村公路在全市率先實現通行政村公路全部硬化目標,省道舊回線新窯至柯厝橋段交通戰備公路2007年將全面通車。2007年1月起,隨著麗水經松溪至南平的麗南高速公路(長春到深圳)及衢州經松溪至寧德鐵路等重點工程的陸續開工建成,松溪境內將有3個高速公路互通口,高速公路里程達57公里,屆時松溪的對外交通將更加便捷。能源方面,松溪已完成農村電網改造,新建110千伏松源變電站1座,線路72km,新建35千伏變電站2座,改變了電網落後的局面,實現與華東電網聯網。等級層次分明、運行調度靈活、安全可靠穩定的現代化電網基本形成。通訊方面,已形成覆蓋全縣、連接全省、通達全國及世界各地,集數字傳輸、程式控制交換、多媒體通信和光纖接入為一體的現代通信網路。全縣現有中學12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1所,小學55所,幼兒園47所,校舍總面積萬平方米,教職員工2136人,在校學生萬人,其中省二級達標中學1所,三級達標中學2所,省級示範小學1 所。有二級乙等綜合性醫院1所,中醫院1所,婦幼保健院1所,衛生防疫站1 所,鄉(鎮)衛生院6個。三星級旅遊賓館正在規劃建設中。 近年來,松溪縣委、縣政府圍繞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綠色腹地生態經濟縣,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發展縣域經濟。全縣經濟社會呈現出加快發展的良好態勢,2006年,全縣人均GDP9334元,財政總收入7711萬元(另省財政補貼轉移支付專項資金5000多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306元。「十一五」是松溪經濟社會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為此,縣委、縣政府確定今後五年的發展戰略是: ——圍繞「一個目標」。即建設開放、發展、和諧的海峽西岸經濟區綠色腹地生態經濟縣; ——實現「兩個提前」。即爭取2008年地區生產總值、2009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 ——趕超「三項指標」。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礎上,力爭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地方級財政收入、農民人均收入增長趕超全市平均水平,分別年均增長10%、15%、10%; ——實施「四大舉措」。即實施生態立縣、特色興縣、項目強縣、工業富縣發展舉措。 「十一五」期間松溪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是: 第一,突出工業突破工業,加速產業集聚壯大。重點培育食品加工、木竹加工兩個產業集群,扶持發展電子器材、機械製造、生物制葯等新產業,努力把松溪建設成為食品加工特色縣和全省重要的農產品加工基地。 第二,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大力發展優特產品。繼續落實扶持糧食生產的各項政策措施,積極推廣無公害優質稻的生產,實施糧食優質化工程,發展訂單農業,提高種糧效益。圍繞現有優勢特色產品,以綠色、有機農業為主導,以質量、品牌、產品銷售的主動權為目標,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的規范化生產和產業化,形成本縣特有的名特產品。進一步落實扶持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政策,鼓勵成立專業性的蔬菜加工公司,重點培育一批規模大、起點高、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 第三,做大做強中心城鎮,拓展第三產業空間。高標准搞好城鎮建設規劃和依託高速公路互通口工業園規劃,以縣城為重點,以工業化帶動城鎮化,拓展發展空間,拉開城鎮框架,擴大縣城規模。加快發展房地產業,積極培育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物等新型商留流通業,吸引農村人口向城鎮聚集就業,做大城鎮經濟。 第四,推進改革開放創新,不斷激活發展動力。鼓勵和支持民營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止的基礎設施、公共事業及其他行業和領域,迅速發展和提升民營經濟。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推進服務政府、責任政府和法制政府建設。營造親商敬商的服務環境、誠實守信的信用環境、規范透明的法制環境、舒心創業的人文環境,積極引進縣外企業到松溪投資創業,廣泛延攬人才,借智成勢、借梯登高、借力興業,實現利用縣外資金規模和質量的重大突破,掀起新一輪對外開放熱潮,促進全縣經濟快速、持續、健康發展。[編輯本段]奎 光 塔奎光塔,高高屹立在城關西門虎頭山,建於清道光五年。塔為六角形,分七層,中空。循腹壁石級左旋而上,直升塔頂。松溪奎光塔各層原有樓層,各面有門窗、佛龕等。奎光塔雄踞松溪河深潭之旁,遙對湛盧之峰,落日夕輝,餘光掠影,令人流連。塔的各層有迴廊環護,任爾南北西東,放眼遠眺,低首俯瞰,盡覽松城景象。[編輯本段]松溪人口、鄉鎮郵編:353500 代碼:350724 區號:0599 拼音:Songxi Xian 縣人民政府駐松源街道。全縣轄1個街道、2個鎮、6個鄉:松源街道、鄭墩鎮、渭田鎮、河東鄉、茶平鄉、舊縣鄉、溪東鄉、花橋鄉、祖墩鄉 三國吳永安三年(260)置東平縣,宋開寶八年(975)改名松溪縣。歷屬永安軍、建州、建寧路、建寧府、建安道。1949年5月14日解放,歷屬建甌專區、建陽專區、南平專區、福安專區、南平地區、建陽地區、南平地區、南平市。1960年2月至1962年8月、1970年7月至1975年3月兩度與政和縣合並為松政縣。 2008年,松溪縣轄1個街道、2個鎮、6個鄉:松源街道、鄭墩鎮、渭田鎮、河東鄉、舊縣鄉、溪東鄉、花橋鄉、祖墩鄉、茶平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42453人,其中: 松源街道 33201 鄭墩鎮 16891 渭田鎮 22038 河東鄉 13512 茶平鄉 13109 舊縣鄉 13450 溪東鄉 11136 花橋鄉 10944人、祖墩鄉 8172人 2003年,松溪縣轄3個鎮、6個鄉:松源鎮、鄭墩鎮、渭田鎮、河東鄉、舊縣鄉、溪東鄉、花橋鄉、祖墩鄉、茶平鄉。2003年末,戶籍人口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萬人。 松源街道 代碼350724100 轄5個居委會、6個村委會:~001_東門居委會、~002_南門居委會、~003_西門居委會、~004_北門居委會、~005_水南居委會、~201_東門村、~202_南門村、~203_西門村、~204_北門村、~005_水南村、~206_錢園橋村。 鄭墩鎮 代碼350724101 轄15個村委會:~201_鄭墩村、~202_洋墩村、~203_黃沙村、~204_青山村、~205_九龍村、~206_雙源村、~207_南坑村、~208_新甫村、~209_梅口村、~210_萬前村、~211_前進村、~212_夙屯村、~213_張屯村、~214_杉溪村、~215_林屯村。 渭田鎮 代碼35072 轄19個村委會:~201_吳村村、~202_溪尾村、~203_源頭村、~204_株林村、~205_杉坑村、~206_小黃沙村、~207_竹賢村、~208_角岐村、~209_木丘村、~210_東邊村、~211_仙槎村、~212_山鎮村、~213_潘墩村、~214_項溪村、~215_渡頭村、~216_巨口村、~217_董坑村、~218_上塘村、~219_渭田村。 河東鄉 代碼350724200 轄1個居委會、6個村委會:~001_水東居委會、~201_河東村、~202_長巷村、~203_長江村、~204_大布村、~205_橫壠村、~206_岩後村。 茶平鄉 代碼350724201 轄10個村委會:~201_茶平村、~202_林下村、~203_山頭村、~204_前坑村、~205_吳屯村、~206_劉屯村、~207_黃屯村、~208_高洋村、~209_官路村、~210_鐵嶺村。 舊縣鄉 代碼350724202 轄12個村委會:~201_大黃沙村、~202_船坑村、~203_東厝村、~204_游墩村、~205_馬坪村、~206_舊縣村、~207_岩下村、~208_六墩村、~209_李墩村、~210_下段村、~211_官村村、~212_洋前村。 溪東鄉 代碼350724203 轄10個村委會:~201_東源村、~202_雷畲村、~203_朱源村、~204_溪東村、~205_西邊村、~206_舉上村、~207_古弄村、~208_西洋村、~209_周墩村、~210_竹洋村。 花橋鄉 代碼350724204 轄12個村委會:~201_花橋村、~202_車上村、~203_長衍村、~204_官後村、~205_村頭村、~206_招沙甲村、~207_源尾村、~208_九蓬村、~209_大浦村、~210_寺坑村、~211_路橋村、~212_塘邊村。 祖墩鄉 代碼350724205 轄11個村委會:~201_劉源村、~202_登山村、~203_下店村、~204_上店村、~205_嚴地村、~206_溪後村、~207_山源村、~208_坑口村、~209_溪畔村、~210_嶺完村、~211_甫場村
❷ 松溪有什麼好吃發~!
鄉土風味小吃是中華飲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它風味獨特、膾炙人口,既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又展示別具一
格的鄉土風情。
薄 餅 即春卷,面搓揉醒發後手工攤於熱鏊上,熟之揭起的薄片面餅,卷以豆芽、肉絲、筍絲、菇絲等熟萊,
成捲筒狀。亦有將捲筒入油烹炸後食用,香酥綿脆,別具風味。
小 角 小角是松溪獨有的名食。其配料需肥肉白一斤,精麵粉半斤,白砂糖三點七五兩,鴨蛋三個。做法是先
將肉白用雙刀剁成肉漿,然後將麵粉、白糖和肉漿拌勻。再將鴨蛋烙成蛋皮,薄如春餅。最後將拌好的肉餡裝入
蛋皮捲成的圓筒里,一條一條放入以紗布墊底的蒸籠蒸熱,即可成為金燦燦、色香味俱佳的佳餚。吃時切成小段
塊,它既是是平日老幼皆宜的名點,也是酒席上的上品。
「小角」,原稱「削檜」,顧名思義,就是將北宋大奸臣秦檜碎屍萬段,削成肉漿包來吃的意思。這顯然是
用來紀念名將岳飛的,和各地的「油炸檜」(油條)一樣。由此可見,小角在松溪的出現,至少有八、九百年的歷
史。
此外還有紅豆小角。用紅豆煮爛杵成漿,加入糯米粉或麵粉和紅糖,做成條狀,外滾一層地瓜粉蒸熟。每年
中秋節祭祖,家家戶戶都做這種小角。
蕃薯小角做法也一樣,不過改用蕃薯做主料,凡老人逝世做「頭七」都用這種小角做萊。
麵茶用麵粉和砂糖溫火炒勻,熟後再加油,有的捏成丸,有的散裝在玻璃瓶里,隨時都可以吃。
餛飩本地人稱「扁食」。用瘦肉杵成漿,加蟶干、豬油渣,拌均勻為餡,用薄麵皮包上,煮熟食之,既滑又
香。如用油炸,再加冬筍、包菜、木耳、香菇、肉丁、蔥、蒜等佐料煮之,更是味美可口。
燒包子分甜、咸兩種。甜的以肉、芝麻為餡,鹹的以肉、筍、蔥、蒜為餡。
饅頭紅糖拌糯米以芭蕉葉墊住,上加發過酵的面做皮,蒸熟而成。大的每個重二斤,一個三五個人吃不完.
一大蒸籠只能蒸三個。
蒙 丸 不知何故取以此名。山粉、白砂糖、豬油攪拌後捏成龍眼大小丸子,蒸熟上盤,清香甜膩,亦為家宴點
心。
社 餅 春分前後採摘山野一種荊棘植物盛開的肉質白花瓣,拌入米漿,油鍋煎攤成餅,別有風味,是歷代先民
結社祭拜土神時的祭品,俗稱社餅。
艾 粿 初春採摘田野新發的艾草嫩葉,搗爛拌以米漿搓成扁園餅狀,蒸熟食用,有特殊清香之氣。
七層糕 浸水磨漿,淋澆在銅鐵方形容器,置沸水上燙熟凝固再澆一層,往復七層,熟後倒扣,切成棱形塊。
盞 糕 米漿發酵後盛置小瓷盞中,蒸熟滿發而起的甜味點心,又稱發糕。春節時家家戶戶皆制,取其年年有
發。
油煎盞 帶把鐵盞先淋一層米漿作外皮,上置拌制的羅卜絲、木耳絲、香菇絲、辣椒末餡,再澆覆一層米漿。浸
入熱油煎炸,香酥麻辣,街頭小攤即炸即食。
米冰粿 米漿滲拌黃香水(一種鹼性灌木灰濾汁)、上鍋加熱不停攪拌,直至熟透成千糊狀,盛以盆缽,涼凝膠凍
狀,切成條片,淋上姜蔥辣醬,別有風味。
包子粿 用上述米凍果包裹酸辣腌菜、羅卜絲等菜餡,搓揉成扁園形包果,蒸熟食用,八十年代花橋墟市攤點有
售。
麻糍粿 糯米浸泡後蒸熟,乘熱置石臼中,木杵反復猛力捶搗,成膠粘狀,擠刮成小團蘸滾炒香豆粉、芝麻、白
砂糖。或用白砂糖熬豬油拌糍團,香甜宜人。
水落糕 炒米粉拌以白砂糖、芝麻,噴潮置木框中碾壓密實後,切成方塊,用紅紙包裝。
光 餅 面團裹以蔥花、韭菜末、肉末壓成小餅,貼置炭爐內壁烤熟。脆酥可口。
芋頭糕 糯秈米配比浸泡磨漿濾水,與刨絲芋頭拌和蒸熟後,切片食用或油煎之。
高麗肉 將肥肉白切成條狀,大小如手指,蘸以麵糊,逐根放入油鍋炸酥,撈起後倒入白沙糖中拌軋、即製成。
高麗肉色味兼備,香脆甜美。
糟菜 松溪縣鄉村人家多有糟萊壇,將姜、筍、蒜桿、芋頭、刀豆、芥菜莖等放入壇內,加紅糟和輩糟熱食
之,獨有風味。家逢客來,他們就會燒起茶,炒上花生、黃豆,拿出各種糟萊賽招待客人。
時豆乳 每年八月以後,豆腐店將當天賣不完的豆腐,用以做時豆乳賣。做法是把豆腐切成四小塊,加些紅粬
粉、紅酒、雙焙酒(即白水酒)發酵一兩天,聞一聞有些霉昧,再加辣椒、胡椒粉,即可賣。
酸棗膏 把野生酸棗揀回來,煮熱後去皮,放在缽頭里用筷子拌攪,把核去掉,再抹在木板上待干即成。味道酸
甜,食之生津開胃。酸棗皮也可曬干,放些佐料蒸軟,也是小孩可口的零食。
糯穀米花糖它用糯谷曬得很乾,放在鍋里炒成花,去殼再加糖油、紅糖,摻些水煮溶,再把米花倒入鍋中,撤
上芝麻,攪勻後捏成管狀、圓形,吃時切開。
粿片、地瓜片將米粿、地瓜切薄片曬干,放在油中炸,或用沙炒,熟後即可食用。
豆仔串臘月用埂豆(也叫青心豆)放在米泔水浸泡飽滿,撈上陰干三天。用一種白泥去炒,加糖油、紅糖或砂
糖,再把豆放入拌勻,拿起即成。
豆腐丸系用豆腐攪碎,以瘦肉丁為餡(瘦肉丁優於油),捏成桂元般大小的丸團,再在山粉中流動,使其整個表
面粘上一層山粉,然後放豬腳湯或骨頭湯中煮熟即可。味道鮮美,備受老人和小孩歡迎,為我縣特有的美點。
湯油繭是夏令甜味食品,以七成糯米,三成早米磨成粉,再加水,調至能成團子為止。然後以砂糖、芝麻為
餡,包成蠶繭形或橄欖形狀。以開水煮熟,並以糖水為湯,加上幾滴麻油,每碗一、二十隻,精巧雅氣,夏夜吃
一碗,倍覺舒心爽 。
❸ 松溪的特產小吃是什麼
薄 餅
即春卷,面搓揉醒發後手工攤於熱鏊上,熟之揭起的薄片面餅,卷以豆芽、肉絲、筍絲、菇絲等熟萊成捲筒狀。亦有將捲筒入油烹炸後食用,香酥綿脆,別具風味。
小 角
小角是松溪獨有的名食。其配料需肥肉白一斤,精麵粉半斤,白砂糖三點七五兩,鴨蛋三個。做法是先將肉白用雙刀剁成肉漿,然後將麵粉、白糖和肉漿拌勻。再將鴨蛋烙成蛋皮,薄如春餅。最後將拌好的肉餡裝入
蛋皮捲成的圓筒里,一條一條放入以紗布墊底的蒸籠蒸熱,即可成為金燦燦、色香味俱佳的佳餚。吃時切成小段塊,它既是是平日老幼皆宜的名點,也是酒席上的上品。
❹ 松溪的名小吃有什麼要別的地方沒有的
薄 餅 即春卷,面搓揉醒發後手工攤於熱鏊上,熟之揭起的薄片面餅,卷以豆芽、肉絲、筍絲、菇絲等熟萊,成捲筒狀。亦有將捲筒入油烹炸後食用,香酥綿脆,別具風味。 小 角 小角是松溪獨有的名食。其配料需肥肉白一斤,精麵粉半斤,白砂糖三點七五兩,鴨蛋三個。做法是先將肉白用雙刀剁成肉漿,然後將麵粉、白糖和肉漿拌勻。再將鴨蛋烙成蛋皮,薄如春餅。最後將拌好的肉餡裝入蛋皮捲成的圓筒里,一條一條放入以紗布墊底的蒸籠蒸熱,即可成為金燦燦、色香味俱佳的佳餚。吃時切成小段塊,它既是是平日老幼皆宜的名點,也是酒席上的上品。
「小角」,原稱「削檜」,顧名思義,就是將北宋大奸臣秦檜碎屍萬段,削成肉漿包來吃的意思。這顯然是用來紀念名將岳飛的,和各地的「油炸檜」(油條)一樣。由此可見,小角在松溪的出現,至少有八、九百年的歷史。
此外還有紅豆小角。用紅豆煮爛杵成漿,加入糯米粉或麵粉和紅糖,做成條狀,外滾一層地瓜粉蒸熟。每年中秋節祭祖,家家戶戶都做這種小角。
蕃薯小角做法也一樣,不過改用蕃薯做主料,凡老人逝世做「頭七」都用這種小角做萊。麵茶用麵粉和砂糖溫火炒勻,熟後再加油,有的捏成丸,有的散裝在玻璃瓶里,隨時都可以吃
餛飩本地人稱「扁食」。用瘦肉杵成漿,加蟶干、豬油渣,拌均勻為餡,用薄麵皮包上,煮熟食之,既滑又香。如用油炸,再加冬筍、包菜、木耳、香菇、肉丁、蔥、蒜等佐料煮之,更是味美可口。
燒包子分甜、咸兩種。甜的以肉、芝麻為餡,鹹的以肉、筍、蔥、蒜為餡。
饅頭紅糖拌糯米以芭蕉葉墊住,上加發過酵的面做皮,蒸熟而成。大的每個重二斤,一個三五個人吃不完.一大蒸籠只能蒸三個。 蒙 丸 不知何故取以此名。山粉、白砂糖、豬油攪拌後捏成龍眼大小丸子,蒸熟上盤,清香甜膩,亦為家宴點心。
社 餅 艾 粿
七層糕 盞 糕
油煎盞
包子粿 用上述米凍果包裹酸辣腌菜、羅卜絲等菜餡,搓揉成扁園形包果,蒸熟食用,八十年代花橋墟市攤點有售。
麻糍粿 糯米浸泡後蒸熟,乘熱置石臼中,木杵反復猛力捶搗,成膠粘狀,擠刮成小團蘸滾炒香豆粉、芝麻、白砂糖。或用白砂糖熬豬油拌糍團,香甜宜人。
水落糕 炒米粉拌以白砂糖、芝麻,噴潮置木框中碾壓密實後,切成方塊,用紅紙包裝。
光 餅 面團裹以蔥花、韭菜末、肉末壓成小餅,貼置炭爐內壁烤熟。脆酥可口。
芋頭糕 糯秈米配比浸泡磨漿濾水,與刨絲芋頭拌和蒸熟後,切片食用或油煎之。
高麗肉 將肥肉白切成條狀,大小如手指,蘸以麵糊,逐根放入油鍋炸酥,撈起後倒入白沙糖中拌軋、即製成。高麗肉色味兼備,香脆甜美。
糟菜 松溪縣鄉村人家多有糟萊壇,將姜、筍、蒜桿、芋頭、刀豆、芥菜莖等放入壇內,加紅糟和輩糟熱食之,獨有風味。家逢客來,他們就會燒起茶,炒上花生、黃豆,拿出各種糟萊賽招待客人。
時豆乳 每年八月以後,豆腐店將當天賣不完的豆腐,用以做時豆乳賣。做法是把豆腐切成四小塊,加些紅粬粉、紅酒、雙焙酒(即白水酒)發酵一兩天,聞一聞有些霉昧,再加辣椒、胡椒粉,即可賣。
酸棗膏 把野生酸棗揀回來,煮熱後去皮,放在缽頭里用筷子拌攪,把核去掉,再抹在木板上待干即成。味道酸甜,食之生津開胃。酸棗皮也可曬干,放些佐料蒸軟,也是小孩可口的零食。
糯穀米花糖它用糯谷曬得很乾,放在鍋里炒成花,去殼再加糖油、紅糖,摻些水煮溶,再把米花倒入鍋中,撤上芝麻,攪勻後捏成管狀、圓形,吃時切開。
粿片、地瓜片將米粿、地瓜切薄片曬干,放在油中炸,或用沙炒,熟後即可食用。
豆仔串臘月用埂豆(也叫青心豆)放在米泔水浸泡飽滿,撈上陰干三天。用一種白泥去炒,加糖油、紅糖或砂糖,再把豆放入拌勻,拿起即成。
豆腐丸系用豆腐攪碎,以瘦肉丁為餡(瘦肉丁優於油),捏成桂元般大小的丸團,再在山粉中流動,使其整個表面粘上一層山粉,然後放豬腳湯或骨頭湯中煮熟即可。味道鮮美,備受老人和小孩歡迎,為我縣特有的美點。
湯油繭是夏令甜味食品,以七成糯米,三成早米磨成粉,再加水,調至能成團子為止。然後以砂糖、芝麻為餡,包成蠶繭形或橄欖形狀。以開水煮熟,並以糖水為湯,加上幾滴麻油,每碗一、二十隻,精巧雅氣,夏夜吃一碗,倍覺舒心爽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