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整形美容 > 喪的完整形式

喪的完整形式

發布時間:2021-03-05 19:50:36

❶ 中國的九大喪葬方式

1。土葬。

對中國來說,土葬是最古老的,也是中國最古老的喪葬方式。在十大殯葬模式中,它也是該地區分布最廣、涉及人數最多的民族,也是我國最常見的一種。

2。火葬。

在古代都信奉落葉歸根,並強調遺跡的完整性。因此,火葬被認為是異端,甚至是違背孝道道德的壞習慣。然而,直到宋朝、遼朝、晉朝、元朝,它才逐漸普及。

3。海葬。

它是將灰燼撒入大海,這被認為是人類思想的一次巨大飛躍,是社會文明的標志。這樣的葬禮將有利於土地的保護,有利於經濟的發展,也有利於國家風俗習慣的變化。

4。風葬。

這種方法也被稱為露天葬,包括懸崖上的凍結和膨脹等,一般分布在東亞國家地區、泰國和其他東南亞國家的很早時期。但在中國的東北部和西南部並不流行。這樣,死者的屍體就被裸露在樹木和荒野之下,還有人則把屍體放在棺材裡,然後放在茅草和木板做的棺材棚子里。

5。天葬。

這是蒙古族、藏族等少數民族常用的喪葬方式。這意味著當一個人死後,他或她會把屍體帶到指定的地方,讓鳥類和其他動物吃掉,以為它會把死者的靈魂帶到天堂。

6。塔葬。

戰爭是中國藏族的喪葬習俗之一,被認為是最高尚以及最高的待遇,甚至是喪葬的最高標准。因此,埋葬被稱為靈魂塔。一般來說,活佛升天或圓寂後,葬禮就會以這種方式進行。

7。樹葬。

在中國古代,只有東北和西南的少數民族才普遍採用這種喪葬方式。然而,在現代,樹葬已經成為一種新的形式,就是把死者親屬的骨灰撒在樹下。

8。懸棺葬。

人死後,木棺被掛在插入懸崖表面的木樁上,或放置在懸崖洞、懸崖裂縫中,或部分懸吊在懸崖表面。往往險峻險峻,無法攀登。其在南方少數民族地區受歡迎,懸置的越高,就代表越尊重死者。

9。洞葬。

當一個人死了,幾十個人把棺材搬來搬去,把沉甸甸的棺材搬到山上的死人洞里,然後一起轉身離開。誰都不能再一次回首逝者,而且誰也不能再走進安息之所。

❷ 世界喪葬方式

土葬,葬式之一。又稱埋葬 。流行於世界各地。 約產生於舊石器時代中期。在西歐,莫斯特期墓葬是所知最早的土葬。原始公社時期,各氏族均有固定的墓地。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各家庭亦有固定的墓葬場。土葬墓一般葬一個遺體,但也有數人或氏族合葬的。 火葬傳統葬式。以火焚屍,將骨灰貯於盒內的殯葬方式。始於歐洲新石器時代。中國最早流行火葬的是春秋戰國時的氐羌人,其後藏、彝、拉祜、納西、普米、怒、哈尼、傣等族在歷史上也行火葬。部分地區仍保持此種習俗。藏族只有活佛、上層喇嘛和貴族行火葬。 水葬是世界上比較古老的葬法。水葬在世界上大體有三種不同的方式:1.漂屍式即將死屍置於專門製作的死亡船上,放入江河湖海,任其自然漂流。2.投河式即將死屍背到河邊肢解後,投入河中。3.撒灰式。即將火化後的骨灰撒入江河湖海。 天葬,就是將死者的屍體喂鷲鷹。鷲鷹食後飛上天空,藏族則認為死者順利升天。天葬在天葬場舉行,各地有固定地點。人死後,停屍數日,請喇嘛念經擇日送葬。天葬師隨即將屍體衣服剝去,按一定程序肢解屍體,肉骨剝離。最後用哨聲呼來鷲,按骨、肉順序別餵食。 洞葬甲定洞葬位於甲定村栗木山的半山腰上,上下有兩個洞口,棺柩擺放在為繁樹濃陰所掩的上洞,洞口豁敞,高十餘米,寬亦有十餘米,縱深約有三四十米,目測可看見上百具棺柩置於「井」字形木架之上,列成五排,棺柩或頭朝外,或頭朝里,其中似乎有其規則。 樹葬是指把骨灰深埋在一棵指定的大樹下,或者把骨灰撒在土壤里。樹葬沒有墓穴,沒有或者使用可降解的特製骨灰壇。它只作標記,如:僅在樹下放一塊石頭,石頭上釘一塊銅板,寫上死者的姓名、生卒年月即可。樹葬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殯葬理念和行為之一。 懸棺葬中國古代葬式的一種。即人死後,親屬殮遺體入棺,將木棺懸置於插入懸崖絕壁的木樁上,或置於崖洞中、崖縫內,或半懸於崖外。往往陡峭高危,下臨深溪,無從攀登。其俗流行於南方少數民族地區,懸置越高,表示對死者越是尊敬。 沙葬,新疆沙漠最為盛行。將死者用麻袋裝好,投入流沙中,使其慢慢陷進沙子里。由於氣候關系,許多屍體進入沙子裡面就立即脫水,使得屍體不會腐爛,可以天然保存幾百年甚至上千年。 風葬亦稱「露天葬」。包括樹葬、崖葬、洞察洞窟葬、懸棺葬等。一般將死者遺體裸露於樹木或曠野之中,或置於岩石下、山崖間、洞窟或樹洞內;有的將屍體放入棺柩,再擱置在用茅草和木板製成的停棺棚或小茅屋中。有的民族對所崇拜的圖騰物實行風葬。 木乃伊即「人工干屍」。此詞譯自英語mummy,源自波斯語mumiai,意為「蠟」。世界許多地區都有用防腐香料或用香油(或葯料)塗屍防腐的方法,而以古埃及的木乃伊為最著名。屍體經過風干,從而使屍體不會腐爛,可存放數千年之久。

❸ 喪葬文化的葬俗方式

1、土葬
土葬是我國產生最早、流傳時間最長、使用范圍最廣、涉及民族最多、最為普遍的一種喪葬民俗。
當代我國政策允許實施土葬的十個少數民族:維吾爾族、回族、哈薩克族、烏孜別克族、塔塔爾族、塔吉克族、柯爾克孜族、撒拉族、東鄉族、保安族。
土葬的基本原則:入土為安
土葬產生原因:
(1)人類生存意識引起的原始生態環境保護行為產生土葬
人類喪葬民俗起源於對動物行為的模仿
動物行為屬於自然本能
人對動物的模仿屬於文化行為
(2)人性的發展,人倫情感關系進化產生土葬
「死而棄之溝壑,人之情不忍為,故有葬死之義。葬者,藏也。」
——— 《呂氏春秋》卷10
「蓋上世嘗有不葬其親者,其親死,則舉而委之溝壑。他日過之,狐狸食之,蠅蚋嘬之,其顙有泚,睨而不視。夫泚也,非為人泚,中心達於面目,蓋返歸虆梩而掩之,掩之誠是也」
———《孟子·滕文公上》
(3)靈魂信仰與農業社會「以土為本」的觀念
意識相結合產生土葬
植物採摘及種植生產形成「重土」意識:植物生命來自泥土;有地則生,無地則死。
《禮記·祭義》:「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之謂鬼。
(4)儒家孝道倫理維系著土葬習俗的長期盛行
《孝經》:「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朱熹《朱子大全》卷92:「葬之言藏也……使其形體全而靈魂得安,則其子孫盛而祭祀不絕,此自然之理也。」
2.火葬
產生時間: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時代
流行區域:西北地區
《墨子·節葬下》:「秦之西有儀渠之國者,其親戚死,聚柴薪而焚之,熏上,謂之登遐。」
《荀子·大略篇》:「氐羌之虜也,不憂其系壘也,而憂其死不焚也。」
火葬習俗受宗教靈魂觀念支配
我國傳統喪葬涉及火葬的民族:羌族、彝族、怒族、拉祜族、普米族、哈尼族、納西族、瑤族等等。(現代葬法多以土葬為主)
漢族視火葬為異端,火葬焚屍被認為是有悖孝道倫理的惡俗。
反常現象:
宋遼金元時期,長期實施土葬習俗的廣大漢民族地區,火葬方式普遍流行,大有取代土葬習俗的發展趨勢。
原因:
(1)受佛教焚屍葬俗影響而火葬
洪邁《容齋讀書筆記》卷13:「自釋氏火化之說起,於是死而焚屍者,所在皆然。」
(2)貧困之家無力承擔土葬費用而實施火葬
《宋史》卷125:「貧下之家,送葬之具,唯務從簡,是以從來率以火化為便,相習成風,勢難遽革。」
(3)受少數民族葬俗影響而火葬
王禹偁《東都事略》卷3:「近代以來,遵用夷法,率多火葬。」
明、清政府對火葬習俗的取締禁絕:
《大明律·禮律》:「其從尊長遺言將屍燒化乃棄置水中者,杖一百。」
《大明律·刑律》:「子孫毀棄祖父母,父母屍者,斬。」
《續高郵州志·禁火葬》「倘示禁之後,仍有此等惡俗(指火葬),許地保及鄰右人報官,嚴拿盡法懲治,地保及鄰右人知情匿報,另行發覺,一體治罪。」
禁絕火葬結果:
漢民族地區火葬現象徹底根絕,一些過去實施火葬的少數民族如羌族,也開始轉向土葬,土葬成為各民族普遍推行的喪葬習俗。
3.懸棺葬
概念:我國古代流行於南方地區的一種將棺木放置於懸崖峭壁之上的一種古老葬俗方式。
名稱:崖葬、岩葬、仙人葬、箱子岩、掛岩子
起源時間:商代後期(福建武夷山「船懸棺」距今3400年)
分布區域:南方山區(西南雲、貴、川及長江以南的省區)
懸棺葬俗的演變形態:
(1)洞穴式(初始形態)
(2)鑿穴式(發展形態)
(3)樁木式(定型形態)
懸棺葬俗產生原因:
(1)靈魂觀念與特殊的地理環境相結合產生懸棺葬
高山懸崖:特殊的生活地理環境
《太平寰宇記》卷168:「僚人禮俗殊異,以岩穴為居止。」
靈魂「尋根」意識產生崖葬
對高山懸崖的崇拜(山崇拜)信仰產生了崖葬
(2)特殊的葬孝觀念產生懸棺葬俗
《朝野僉載》:「自山上懸索下柩,彌高者以為至孝。」
(清)《珙縣志》:「懸葬崖上,子孫高顯,於是爭掛高崖以趨吉。」
生者的利益和死者的願望通過奇特葬俗方式得到和諧統一。
4、樹葬
樹葬是一種非常古老的葬法,它的主要形式是把死者置於深山或野外的大樹上,任其風化;後來,有的稍作改進的方式是將死者陳放於專門製做的棚架上。由於置放屍體後任其風化,故樹葬也稱「風葬」、「天葬」、「掛葬」、「木葬」、「空葬」或「懸空葬」。樹葬是樹居的反映,因此,樹葬也是原始生活在葬俗上的遺存。
5、天葬
天葬是蒙古、藏族等少數民族的一種傳統喪葬方式,人死後把屍體拿到指定的地點讓鷹(或者其他的鳥類、獸類等)吞食,認為可以帶到天堂。跟土葬,水葬,火葬一樣,是一種信仰,一種表達對死者的一種方式,其本質上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從其起源、形式、內容以及儀式的實施,都要受到自然地理環境和生業方式以及外來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不同的民族乃至不同的社會階層都會形成不同的天葬儀式 。
6、崖葬崖葬又名懸棺葬,是我國古代廣居南方的濮越民族的一種特殊葬俗,被認為是世界大化史上的一大奇跡。其葬法是利用天然岩縫或人工木樁把棺木懸置在嘴壁之上,或者將棺木放在天然或人工鑿成的岩洞之中,懸棺葬的葬地都是選在面臨江河的絕壁高岩上,其葬具多為船棺,長2-3米,寬約半米多,形體似一隻船,分為頭、尾和侖三部分,頭尾翹起,倉為棺樞,安放屍體。廣義的懸葬又指在石崖上穿鑿洞穴作為墓室的一種具地方特色的墓葬結構形式。在四川三峽崖洞中,曾發現戰國時代此類崖墓,這一階段的崖墓室,距地面高一些,低者二三米,高者一二十米,有的業於緩坡崖上,有的開於懸崖峭壁之中。墓分為單室墓,夫妻合葬有雙室墓,家族合葬的多室墓三種,通常在墓室內外崖避上雕刻有各種圖案,有的還銘刻有銘文,死者姓氏及一些吉祥語。
7、二次葬二次葬是在採取埋葬、火葬、風葬等等方式後,對屍體作二次或以上的處理。我國南方地區台灣、福建、廣東和廣西的漢族和壯藏,自古以來比較流行二次葬。人死後即棺殮土埋葬。待三五年後屍體腐爛後再擇吉日,發 開棺,檢取骨殖,將骨頭擦洗干凈、晾乾。再按照次序分頭、頸、胸腰、下肢裝入特製的陶瓮。俗稱「金塔」。這種二次葬又稱二次洗骨葬或二次撿骨葬,至今在福建、廣東、廣西的女村地區還保留此種葬俗。
8、現代葬俗解放以後,國家為了節約土地,杜絕疾病蔓延,規定除部分少數民族外,其餘一律採用火葬。人死後,被送往殯儀館停放,屍體赤裸冰凍存放。為了延長保存時間,殯葬人員會在死者腳板底扎一個洞使死者的血全部放走。屍體送到殯儀館後,一般三天內舉殯,舉殯分遺體告別儀式和追悼會兩部分。遺體告別儀式時設置「靈堂」,靈堂四周排滿花圈,花圈上掛滿親朋戚友的輓聯。告別儀式開始先播放一段哀樂,悼念者默哀三分鍾,之後向死者三鞠躬,最後繞遺體一周,瞻仰死者遺容。長子手捧死者遺照領悼念者去小禮堂開追悼會。追悼會主要是表彰死者生前功跡,因過於形式及勞民傷財,現已基本取消。遺照一般不用彩色,且用「炭燒瓷相」,以示永久存。舉殯後「靈車」--現稱「專用車」把遺體送到火葬場--俗稱「大煙囪」,經大火焚燒後屍體化為灰。親人可根據情況把骨灰放入骨灰盒保留,也可把骨灰撒入大海、植樹等。

❹ 我國現有的喪葬方式有哪些哪個最常見

我國現有的喪葬方式有哪些?哪個最常見?

一、我國現有的喪葬方式有哪些?

在我國從古至今都流傳著非常多的喪葬方式,包括現在最常見的火葬,農村比較流行的土葬,還有在青藏高原一些地方人們比較常用的天葬,有的地方還流行水葬,這都是由於當地人們長期的生活方式及習慣,再加上當地宗教信仰的影響才逐漸形成的。

❺ 古代有哪些喪葬的方式,有哪些聽著都挺嚇人的呢

死亡是所有人都無法避免的,所謂死者為大,不管他生前是好是壞,死後都必須妥善安葬。在中國這片遼闊的土地上,每個省份或者不同民族的喪葬方式都有很大的區別。

有些喪葬方式是古代傳下來的,比如說天葬;有些則是順應時代的需求而成為主流方式的,比如說火葬。有的喪葬方式光聽著都讓人感到毛骨悚然,所以也就沒有流傳到如今了。那麼,古代的喪葬方式都有哪些呢?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聊!

還有一種讓人感到惡心的喪葬方式,也就是苗族的腹葬。所謂的腹葬,是指人在去世以後,其親屬分而食之。像這種令人惡心的喪葬方式,自然是不可能傳下來的。

個人覺得,在那麼多種喪葬方式當中,還是土葬和火葬比較容易讓人接受。不過土葬容易讓人產生心理壓力,火葬只剩下一堆灰,基本上抱著骨灰盒也不怕了。

❻ 喪事大場面

一、投訴(報喪):家裡亡故了老人,主事人請事戶族長輩協同料理幾日發殯。夏秋一至三日,冬春三至七日都可。如有子女在遠方需候,在夏天也不能超過五天。孝子出門報訴,身著孝服,手執喪棒,有一熟悉亡者親屬的人領著前去報訴,孝子每到一家側跪門邊,等被請的人見面,孝子叩頭後再離開。絕對不能進家門。
二、超薦。(做道場、行大禮),道場分僧人道場、陰陽道場兩種。僧、陰陽道場可在同一靈場堂念誦,但須僧念道停,輪換開進行,僧人超薦不破土、不上墳,送葬素齋素食不收報酬,但不是佛門子弟不去念經。陰陽道場有隨堂食、三報食、鐵罐食三種形式。凡家族少、兒孫少、家庭貧寒者多舉行隨堂食吊喪形式;家庭經濟較富裕,亡人生前積恩布德、生財有道、勤儉持家好,眾人尊敬的人家多舉行三報食(報大地、報祖先、報父母養育恩)的吊喪道場;極少數家庭經濟殷富。房舍數院、田地數頃,亡人生前為官清廉、威望高,年已過「壽喜」(七十歲)眾人尊敬,後輩兒孫又在官場為官的,老人歿後兒孫為亡者「鐵罐食」場面雄偉熱鬧,(有三個高貢,五個道士組成的念經道場)吹、念、紙活、輓聯、出喪都十分講究。

三、香蠟。靈堂要點香,日夜不停,絕對不能斷了香火,蠟燭也一個道理。每天吃飯時間要先敬逝者,把飯盛好放於靈前桌上,筷子要豎插,不能橫放。
四、卧草(跪草)。老人去世後,亡靈停放靈堂內,吊喪期間家庭婦女(妻、兒媳、出嫁女兒)跪於靈前門外兩側麥草上致哀,有吊喪者一來即大哭不止,哭聲時斷時續,直至客走為止。夜間有兒子守靈。

五、移靈。移靈過程中,親屬哭泣切忌淚水掉在逝者臉上,移靈過程中打傘擋住頭部。

六、燒轎。出門的頭天夜裡23點至1點(子時),將逝者衣物、紙糊的童男童女、聚寶盆、搖錢樹、現代人還加了電器等,在外邊燒掉,意思是送行、探路。

七、出殯不能走回頭路,去和回要選不同的路線。

八、出殯時孝子執白幡,隔一段時間面向幫忙者跪下謝恩。

九、入土後,不能哭(入土為安),要圍繞墓地轉三圈。

❼ 除了天葬外,藏族還有哪些喪葬形式

土葬,水葬,樹葬,塔葬,火葬
如果仍是有人說藏族只有天葬的話,那就真的是太膚淺和自以為是了

❽ 哭喪的形式

從形式上來看,現代民間哭喪歌,亦即輓歌可以分成三類:一是散哭; 二是套頭; 三為經。散哭的特點是隨心翻,想到什麼就哭什麼,搭著什麼就唱什麼,沒有限制。其內容主要是傾訴對死者的思念之情,自責對長輩的不孝,悲嘆自己的苦難身世。至於套頭,是有內容的限制的。主要有抱娘恩、十二個尋娘、十二月花名等。哭的時候是哭別人的好處,訴自己的苦楚。經是結合喪葬儀式來唱的。病人死後,由女兒或者媳婦唱買衣經、著衣經等。哭的時候眼淚不能夠掉到死者的身上,否則的話屍體就會變成僵屍,沒有辦法腐爛,也就不能輪回了。另外一種說法是,閻羅王看到死者的身上有淚痕,就會把他拒之門外,死者就只好在陰間之外受無邊的苦。另外,著衣經要在漲潮的時候唱,因為漲字有積攢家財的意思。如果在這個時候哭,他的家業就能夠像潮水一樣不斷地高漲。如果死者是女性,女兒還要給母親唱梳頭歌。不管怎麼樣,入殮的時候會唱的子女和親屬都要唱哭喪歌,傾訴自己對死者的思念之情。而出殯的這一天清早,長房媳婦要唱開大門。因為民間認為,人死了就會被打入十八層地獄,不哭開大門的話,死者就會在陰間受罪。出殯的時候,女兒或媳婦要唱出材經,回來後唱床祀經。唱亭子經是為了讓死者能夠在陰間路上歇腳乘涼。當設靈台的時候,要唱靈台經。

❾ 喪告格式寫法

1、標題寫"訃告"二字,或冠以逝者名字"×××訃告",字體應大於正文。宜用楷、隸書體。

2、正文寫明逝者姓名、身份、民族、因何逝世、逝世的日期、地點、終年歲數。

3、 正文接著寫簡介逝者生平。主要寫其生前重要事跡、相關圖片 文字 視頻都可以發布具有代表性的經歷。

4、正文最後寫通知弔唁、開追悼會的時間、地點。

5、署明發訃告的個人、團體名稱及發訃告的時間。

❿ 我國人死後有哪幾種安葬方式呢

我國傳統社會的安葬方式主要有土葬、懸棺葬、塔葬、衣冠冢及火葬、水葬、天葬。

一、 土葬

土葬是中國古代最標準的葬式,也是世界流行最廣的葬式。華夏之民歷來是一個定居的農業民族,又歷奉偶像崇拜。「非土不立」,以土地為生命之本;土居五行之中,是一個最穩定、最可靠的基礎。

因此,將死者裝入棺中(「千年屋」)、葬入土中是使靈魂得到安息的最好地方,也是地上生活的自然延伸。故舊有俗語「入土為安」。

(10)喪的完整形式擴展閱讀:

安葬禁忌:

安葬儀式民間原本多以土葬為主,因葬地有限,因而火化漸成風氣,火化過程基本上比照土葬儀式進行,如擇妥火化的時辰,事先向火葬場辦理登記,火化前先由孝家祭拜,火化後由家屬親見火葬場人員將骨揀入骨灰罐內,所以「火葬」即等同土葬。

孝子捧骨灰罐「進塔」,也是需要擇定時辰,先在納骨塔前祭拜;由於塔位多為八卦形,擇妥座向,於擇定的時辰將骨灰罐(揀骨則為骨罐)移入塔位,祭拜後即完成儀式。

閱讀全文

與喪的完整形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整形醫師嚴新 瀏覽:466
水泡茶花 瀏覽:53
下巴整形手術後 瀏覽:171
激素皮炎的紅血絲 瀏覽:564
舒淇皮膚過敏照片 瀏覽:13
專科整形整容醫院 瀏覽:352
治療蕁麻疹的葯物圖片 瀏覽:193
大連皮膚病醫院招聘信息 瀏覽:661
美容院解壓 瀏覽:26
武漢整形醫院藝星 瀏覽:208
男性生殖皰疹吃什麼葯 瀏覽:355
神經性皮炎偏方不復發 瀏覽:362
水泡不挑破多久好 瀏覽:674
肛門邊皰疹 瀏覽:177
美容院怎麼弄蘆薈鮮汁 瀏覽:497
大都會美容美發民生大街店 瀏覽:894
生完寶寶皮膚特別黑 瀏覽:252
1祛黃褐斑的方法 瀏覽:977
閉口粉刺和蟎蟲的區別 瀏覽:661
水泡邊框 瀏覽: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