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放射性皮炎的臨床表現
1.急性放射性皮炎
由於一次或多次大劑量放射線照射引起,但敏感者即使劑量不很大也可以發病。潛伏期因放射線的劑量和各人的耐受性不同而長短不定,8~20天。可分成三度:
(1)Ⅰ度 初為鮮紅,以後呈暗紅色斑,或有輕度水腫。自覺灼熱與瘙癢。3~6周後出現脫屑及色素沉著。
(2)Ⅱ度 顯著急性炎症水腫性紅斑,表面緊張有光澤,有水皰形成,皰破後成糜爛面。自覺灼熱或疼痛。經1~3月痊癒,留有色素沉著、色素脫失、毛細血管擴張和皮膚萎縮等。
(3)Ⅲ度 紅斑水腫後迅速組織壞死,以後形成頑固性潰瘍。潰瘍深度不定,一般可穿通皮膚及肌肉,甚至骨組織。潰瘍底面有污穢的黃白色壞死組織塊。自覺劇痛。很難癒合,愈後形成萎縮性瘢痕、色素沉著、色素脫失和毛細血管擴張。損害嚴重者大血管閉塞,肢體發生乾性壞疽。在潰瘍和瘢痕上可繼發癌變。
Ⅱ、Ⅲ度可伴全身症狀,如頭痛、頭暈、精神萎靡、食慾不振、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出血及白細胞計數減少等,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2.慢性放射性皮炎
多為長期、反復小劑量放射線照射引起,或由急性放射性皮炎轉變而來。潛伏期自數月至數十年。炎症表現不顯著。由於放射線破壞皮脂腺、汗腺、毛囊以及甲床生發層細胞而致皮膚乾燥、粗糙、皸裂,毛發脫落,甲色暗晦,出現縱嵴、色素沉著及增厚,甚至脫落。甲皺微循環改變,可見管襻異常及毛細血管血液粘滯。
❷ 放射性皮炎的治療是什麼
(1)局部治療
①一度射線皮炎可外用撲粉、爐甘石洗劑等。
②二、三度皮損可用1%甲紫內外搽,1%~容3%硼酸溶液、醋酸鋁溶液及維生素B12溶液濕敷,也可用2%~3%甘草水或地榆煎液。
外用皮質類固醇激素軟膏。
③有潰瘍形成者可用抗生素軟膏,33%蜂蜜軟膏,10%魚肝油軟膏,1%樟腦軟膏外搽。分泌物多可先用濕敷。
④慢性放射性皮炎。以萎縮、乾燥為主,主要用維生素B12霜、10%魚肝油軟膏、潰瘍軟膏、維生素E霜等外搽。
⑤對癌前期角化過度皮損,應用5-氟尿嘧啶軟膏。
(2)物理治療
常用氦氖激光照射,用於慢性潰瘍。每次10~30分鍾,15次為一療程。
(3)高壓氧艙治療
具有抗菌、調節機體免疫系統、促進潰瘍癒合的作用。
(4)手術治療
對於面積較大的潰瘍,可行皮瓣或分層皮片移植。對於長期不愈的深潰瘍,或角化性疣狀增生物等癌變傾向者需做病理檢查,及早切除,以防癌變。
(5)全身治療
有劇烈疼痛可服用鎮靜止痛葯。炎症嚴重者可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如潑尼鬆口服。如伴細菌感染,可用有效抗生素。如白細胞下降,出血者可予輸血,白蛋白或對症處理。
❸ 求助,放射性口腔黏膜反應分級
參閱:2005年 國家環保總局公告62號 《放射源分類辦法》
《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令第449號)
放射源分類辦法
根據第449號令《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規定,制定本放射源分類辦法。
一、放射源分類原則
參照國際原子能的有關規定,按照放射源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潛在危害程度,從高到低將放射源分為
Ⅰ、Ⅱ、Ⅲ、Ⅳ、Ⅴ類,V類源的下限活度值為該種核素的豁免活度。
(一)Ⅰ類放射源為極高危險源。沒有防護情況下,接觸這類源幾分鍾到1小時就可致人死亡;
(二)Ⅱ類放射源為高危險源。沒有防護情況下,接觸這類源幾小時至幾天可致人死亡;
(三)Ⅲ類放射源為危險源。沒有防護情況下,接觸這類源幾小時就可對人造成永久性損傷,接觸幾天至
幾周也可致人死亡;
(四)Ⅳ類放射源為低危險源。基本不會對人造成永久性損傷,但對長時間、近距離接觸這些放射源的人
可能造成可恢復的臨時性損傷;
(五)Ⅴ類放射源為極低危險源。不會對人造成永久性損傷。
其實是根據國際上長期以來的研究經驗成果,人們總結出來的
❹ 卡諾夫斯基健康狀況量表具體是什麼
目的探討卡諾夫斯基健康狀況量表(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KPS)在放療患者分級護理中應用的效果,為科學制定護理等級提供依據。方法將408例腫瘤放射治療患者分成觀察組(211例)和對照組(197例),觀察組通過KPS量表評估患者健康功能狀況,結合醫生常規下達的分級護理醫囑確定護理級別,對照組按常規等級護理要求進行護理。對兩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放射性皮炎發生率、患者出院時滿意度、效益成本分析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平均住院時間、放射性皮炎發生率顯著低於對照組(P〈0.05),出院時滿意度高於對照組(P〈0.05),效益成本不高於對照組。結論將KPS量表應用於放療患者的分級護理中,可有效提高護理質量。
❺ 什麼是放射性皮炎
各種類型的電離輻射包括微粒子波和電磁波引起的損傷稱放射性損傷,其中最主要是放射性皮炎。早在X射線被發現的1896年,Macruse即報告了X射線對皮膚損傷的臨床表現。1900年,Walknoff報道一例鐳引起的放射性皮膚損傷病例。在我國,隨著放射線較普遍地用於臨床診斷和治療、核工業技術的推廣等,放射性皮炎的發病正在逐漸增多,值得臨床工作者注意。
放射性皮炎是各種類型的電離輻射(包括微粒子波和電磁波)引起的皮膚及皮膚附屬器的各種早期及晚期的炎症性病變。
(1)病因。各種類型的電離輻射均可使皮膚產生不同程度的反應,其中特別是α、β、γ射線和X射線以及電子、核子和質子的放射易引起皮膚病變。
本病多發生於從事放射工作的人員,防護不嚴格,或未按操作規程作業,致使短時間內接受大劑量放射線或接受放療累積量過大等情況。電離輻射對生物組織損傷的基本病變是相似的,即細胞核的DNA吸收了輻射能,導致可逆或不可逆的對DNA合成和細胞分化方面的影響,引起細胞基因突變,進而出現一系列皮膚炎症性反應和損傷。
(2)臨床表現。根據發病時間的長短,分為急性、慢性放射性皮炎兩種。
①急性放射性皮炎。往往由於皮膚受到一次或多次大劑量電離輻射後引起,但敏感者即使劑量不很大也可發病。潛伏期因劑量和個人耐受性不同而長短不定,一般約8~20天。按病變程度可分為三度。
第一度:僅見紅斑,於毛囊口更明顯,初鮮紅後轉為暗紅,或有輕度水腫。自覺灼熱與瘙癢,3~6周後出現脫屑或色素沉著。
毛發脫落見於暴露後3周,可或不可再生。
第二度:紅斑水腫和水皰。水皰破後成糜爛面,自覺灼熱或疼痛。
病期長短不一,愈後留色素脫失、色素沉著、毛細血管擴張和皮膚萎縮等。脫發均為永久性的。
第三度:累及真皮深部或皮下組織。紅斑水腫後迅速出現組織壞死,形成頑固性潰瘍,可深達骨組織,基底有污穢的黃白色壞死組織。自覺劇痛,很難痊癒。愈後留萎縮性疤痕、色素沉著、色素脫失和毛細血管擴張。反復不愈者可繼發癌變。
②慢性放射性皮炎。多為長期反復小劑量(亞紅斑量)照射蓄積引起,或由急性放射性皮炎轉變而來。潛伏期數月至數十年。緩慢隱匿地進展,特徵性表現為皮膚乾燥、萎縮、變薄、發硬、無毛,繼而出現毛細血管擴張及不同程度色素減退或色素沉著。無明顯炎症過程。自覺瘙癢或燒灼感,以後可伴潰瘍形成、疣狀角化過度及皮下纖維化,甲色晦暗,甲板增厚、縱脊、脆裂,毛發稀疏脫落。
皮損處可繼發癌變。據統計,其發生率約10%~29%不等。最常見的是基底細胞癌,其次為鱗癌。
(3)治療。本病以預防為主,治療主要為對症處理。
❻ 放射性皮炎的介紹
放射性皮炎是由於放射線(主要是β和γ射線及X線)照射引起的皮膚黏膜炎症性損專害。本病主要見屬於接受放射治療的患者及從事放射工作而防護不嚴者。可引起一系列皮膚反應和損傷,表現為可逆性的毛發脫落、皮炎、色素沉著及不可逆的皮膚萎縮,皮脂腺、汗腺的毀滅和永久性的毛發缺失,以致放射性壞死,繼之形成潰瘍。
❼ 放射性皮炎的診斷
根據患者有放射性接觸史,損害發生於放射部位及與熱灼傷相似的臨床特點,容易診斷。病理檢查有助診斷。
❽ 放射性皮炎幾級要停止化療
三級,潰瘍
❾ 放射性皮炎症狀有哪些
Ⅱ度:紅斑反應,來皮膚局部自瘙癢、疼痛、燒灼感,輕度水腫。Ⅲ度:水皰反應,皮膚奇癢,燒灼感,伴疼痛,水皰破潰後可形成糜爛面,有滲液。Ⅳ度:壞死潰瘍反應,全身症狀輕度不一,可有頭痛、頭暈、食慾不振、惡心、嘔吐、腹痛、出血等,白細胞減少,嚴重時可危及生命。 慢性放射性皮炎多系長期反復接受小劑量放射線引起,亦可由急性放射性皮炎轉變而來,潛伏期數月、數年不等,局部皮膚乾燥萎縮,角質增生,腺體功能減退,形成不易癒合的潰瘍,毛發脫失,毛細血管擴張,色素減退或沉著,指甲色暗、變脆、縱嵴、脫落為主。日久可形成頑固性潰瘍,有惡變的可能。 根據是否有放射線接觸史,損害發生的部位是否與在放射線接觸部位及皮損其特點,可做出正確的診斷是否為放射性皮炎,可根據放射性皮炎症狀來及時診斷與治療,以免造成更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