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手背上有一硬塊,是什麼
你好,從你所描述的,你這種情況大多考慮是骨科很常見的腱鞘囊腫,腱鞘囊腫是發生回於關節部腱鞘內的囊性腫答物,一種關節囊周圍結締組織退變所致的病症.內含有無色透明或橙色,淡黃色的濃稠粘液,多發於腕背和足背部.主要是由於勞損引起的.一般可以通過擠壓,使囊腫破裂,從而慢慢吸引,但容易復發.另外可以在門診做小手術切除的.平時手部也要注意休息.
B. 手背上一段時間長出這種肉疙瘩,這是什麼
手上長瘊子怎麼辦?瘊子專業上叫做「尋常疣」(是民間對絲狀疣、跖疣、指狀疣、扁平疣、尖銳濕疣的統稱)中醫稱「千日瘡」 ,俗稱「刺瘊」、「瘊子」等,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膚病。好發於面部及手背。那麼,怎樣快速去除瘊子?
1、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西葯治療。首先可用10%~20%的水楊酸或三氯醋酸、冰醋酸塗抹在患處,或用5%的5氟脲嘧啶軟膏外塗,每天2---3次,每次塗抹2分鍾即可。可使瘊子逐漸壞死、脫落。還可用0.1%爭光黴素生理鹽水溶液0.1ml注射於瘊子底部,兩天注射1次,共2~3次即可使瘊子脫落,此法副作用較小。
2、中葯治療也很有效,內服外用最好。內服葯可取丹參30克、赤芍15克、紅花10克、雞血藤15克、莪術10克、生牡蠣30克、紫草10克、馬齒莧30克、大青葉30克用砂鍋煎好後一天服用2次,連續服用5天,能養血潤燥,化淤解毒。外用可取木賊30克、香附30克煎水泡洗患部,一天泡洗兩次,每次洗20--30分鍾,3天後會發現瘊子慢慢松軟、消退,最後直到消失。
3、香蕉皮偏方。把香蕉皮敷在瘊子的表面約20分鍾,每天堅持做3次,一個星期後瘊子會慢慢軟化,並一點點地脫落,直至痊癒。我用這個方法已將我身上的兩個瘊子去除了。注意要用用剛扒開的香蕉皮多次敷,並用手指一點一點掐掉脫落的瘊子,去除干凈後沒再長過。
4、大蒜偏方。將蒜瓣切成小塊,用以擦抹患處,來回擦拭30次左右,每天擦3--5次。5---8天後瘊子表面會慢慢出現干痂,最後直至完全脫落。一般患處治癒後會光潔如初,不留任何疤痕,因此這個方法還是不錯的。
5、拉拉秧治瘊子。拉拉秧的梗可以擠出汁液來,用擠出的汁液使勁揉搓手上的瘊子,堅持揉幾天,能使瘊子慢慢變小,直至消失,而且不感染。這是老人告訴我的,有一定的效果。
https://..com/question/559548707636516524.html
C. 手背上有個腫塊,怎麼回事
我跟你一樣的情況吶。。去了診所讓醫師給按,按不下去……他們說如果捏個腫塊不會變大就沒事,他說有兩種辦法可以消去,第一做個小型手術,第二抽濃(其實就是膿包)
D. 手指上長硬塊,誰知道怎麼回事
腱鞘炎。可以是受傷、過份勞損(尤其見於手及手指)、骨關節炎、一些免疫疾病,甚至是感染也有可能引起。一些需要長期重復勞損關節的職業如打字員、器樂演奏家、貨物搬運或需要長時間電腦操作的行業等,都會引發或加重此病。常見患處有手腕、手指、肩部等位置。女性及糖尿病患者會較易患上這病。病人會感到關節疼痛,晨僵,通常關節晨僵的感覺在起床後最為明顯,而症狀並不會隨著活動頻繁而明顯緩解。受影響的關節腫脹,甚至彈響,關節活動障礙。
腱鞘炎在指、趾、腕、踝等部均可發生,但以橈骨莖突部和第一掌骨頭部最為常見。由於腱鞘積勞損傷而發生纖維變性,使腱鞘變厚,引起鞘管狹窄,肌腱在鞘管內活動受到限制,所以稱為腱鞘炎。腱鞘炎的一般症狀大體如下:
一、患者屈指不便,尤以早晨最為明顯,但活動幾下即見有好轉。
二、局部有壓痛和硬結。
三、嚴重時可產生彈響,患指屈而難伸或伸而不能屈。
四、在橈骨莖突處有疼痛、壓痛和局部性腫脹,有時可觸及硬塊。
五、指活動困難,以早晨較為明顯,偶爾有彈響。
腱鞘炎是屈拇及屈指肌腱,狹窄的部位在掌骨頸的掌側。拇短伸腱及拇展長腱同在此處的鞘管內,發病時握拳位尺偏手腕時,引起患處痛,並有壓痛。
腱鞘囊腫是在無意中發現,無痛。有的可有無力或酸痛。腫塊不與皮膚粘連,其基底與腱鞘或關節囊相連,有的與關節腔相通。
在網路上找的,前2天我朋友情況跟你差不多,醫生說是腱鞘炎,你看看。
E. 手背上的疙瘩是什麼
這是扁平疣,也就是平時說的猴子,屬於皮膚病得一種,可以去醫院採用激光或者液氮冷凍的方式進行治療。
F. 手背上的硬塊
可能是腫了吧。
過幾天看看是不是會消腫。
最好去醫院看一下。
G. 手背硬腫塊怎麼回事
手背硬腫塊,要到醫院找醫生看,醫生說是什麼原因,看吃什麼葯,有醫生決定,自己看不了,
H. 手背突然出現個腫塊,怎麼回事啊
腱鞘囊腫是發生在關節或腱鞘周圍的半球狀囊性而且有彈性的腫塊,內含回膠凍樣物質。病因答尚不清楚,好發於腕背及足背,可能與慢性外傷有一定關系。 腱鞘囊腫,治療本病,一般採用擠壓法,用手將囊壁擠破,囊內液體流到皮下,漫漫吸收後就痊癒了.不過本病容易復發,只能反復治療了.
I. 手背上有個腫塊
你的症狀考慮為是由於脂肪瘤引起的可能性比較大,再者也不能排除是由於皮下囊腫引起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