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得風疹一般多長時間能好
風疹又稱「風痧」,是兒童常見的一種呼吸道傳染病。風疹由風
疹病毒引起,病毒存在於出疹前5~7天病兒唾液及血液中,但出疹2
天後就不易找到。風疹病毒在體外生活力很弱,但傳染性與麻疹一樣
強。一般通過咳嗽、談話或噴嚏等傳播。本病多見於1~5歲兒童,6
個月以內嬰兒因有來自母體的抗體獲得抵抗力,很少發病。一次得
病,可終身免疫,很少再次患病。
風疹從接觸感染到症狀出現,要經過14~21天。病初1~2天症狀
很輕,可有低熱或中度發熱,輕微咳嗽、乏力、胃口不好、咽痛和眼
發紅等輕度上呼吸道症狀。病人口腔粘膜光滑,無充血及粘膜斑,耳
後、枕部淋巴結腫大,伴輕度壓痛。通常於發熱1~2天後出現皮疹,
皮疹先從面頸部開始,在24小時蔓延到全身。皮疹初為稀疏的紅色斑
丘疹,以後面部及四肢皮疹可以融合,類似麻疹。出疹第二天開始,
面部及四肢皮疹可變成針尖樣紅點,如猩紅熱樣皮疹。皮疹一般在3
天內迅速消退,留下較淺色素沉著。在出疹期體溫不再上升,病兒常
無疾病感覺,飲食嬉戲如常。風疹與麻疹不同,風疹全身症狀輕,無
麻疹粘膜斑,伴有耳後、頸部淋巴結腫大。
風疹經過良好,預後佳,並發症少,但孕婦(4個月內的早期妊
娠)感染風疹病毒後,病毒可以通過胎盤傳給胎兒引起先天性風疹,
發生先天畸形,如失明、先天性心臟病、耳聾和小頭畸形等。因此,
孕婦在妊娠早期盡可能避免與風疹病人接觸,同時接種風疹減毒活疫
苗。一旦發生風疹,應考慮中止妊娠。
病人應及時隔離治療,隔離至出疹後1周。病人應卧床休息,給
予維生素及富有營養易消化食物,如菜末、肉末、米粥等。注意皮膚
清潔衛生,細菌繼發感染。風疹並發症很少,一旦發生支氣管炎、肺
炎、中耳炎或腦膜腦炎等並發症時,應及時治療。
對密切接觸者加強醫學觀察,注意皮疹與發熱,以利及早發現病
人。幼托機構的接觸班級,在潛伏期內應與其他班級隔離,不收新
生,防止傳播。
風疹是病毒性傳染病,臨床特點是:全身症狀輕微,皮膚紅色斑丘疹及枕後、耳後、頸後淋巴結腫大伴觸痛,合並症少見。孕婦在孕早期感染風疹後,病毒可通過胎盤傳給胎兒而致各種先天缺陷,稱為先天性風疹綜合征。
【病因】
風疹病毒屬披膜病毒科,只有一個血清型。病毒呈球形,直徑50~70nm,包膜上有血凝素(HA),能凝集鴿、鵝、雞紅細胞和人O型紅細胞。風疹病毒不耐熱,在37℃和室溫中很快滅活;-20℃可短期保存,-60℃可相對穩定幾個月。出疹前7天及疹退後7~8,鼻咽部分泌物中可發現病毒。
【流行病學】
人類是風疹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通過飛沫傳播,在出疹前、中、後數天內傳染性最強;除鼻咽分泌物,血、糞、尿中亦有病毒存在,亞臨床型患者亦具有傳染性。多在冬、春季節發病,l~5歲兒童多見,男女發病率均等。母親的抗體可保護6個月內嬰兒不發病。廣泛使用疫苗後發病率降低,發病年齡提高。母親孕期原發感染可導致胎兒宮內感,其發病率和致畸率與感染時的胎齡密切相關,以孕早期為最高;先天性風疹患兒在生後數月內仍有病毒排出,具有傳染性。
【臨床表現】
(一)後天性風疹
1、潛伏期 一般為14~21天。
2、前驅期 較短,大多隻有l~3天。有低熱和卡他症狀,多數較輕,常因症狀輕微或時間短暫而被忽略。
3、出疹期 典型臨床表現為耳後、枕部及頸後淋巴結腫大伴有觸痛,持續1周左右;皮疹在淋巴結腫後24小時出現,是多形性,大部分是散在斑丘疹,也可呈大片皮膚發紅或針尖狀猩紅熱樣皮疹,開始在面部,24小時內遍及頸、軀干、手臂,最後至足部;常是面部皮疹消退而下肢皮疹方現,一般歷時3天,出診後脫皮極少。在前驅期末和出疹早期,軟齶可見紅色點狀粘膜疹,與其他病毒感染所致粘膜疹相似,無特異性。出疹時可伴低熱,持續1~3天,輕度脾腫大常見。年輕婦女在出疹時或疹後幾天內有多發性關節炎,常為對稱性,最常累及的是近端指(趾)關節,順序為掌指頭節、腕、膝、踝、足、肩及脊柱關節;特點是局部有紅腫、疼痛、觸痛及滲出,持續幾天至2周,很少有後遺症。此外尚有感覺異常和睾丸疼痛等報告。
4、並發症 風疹很少有並發症,臨床可見的以呼吸道感染為主;偶見出疹期內並發肺炎、感染後腦炎和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預後均良好。
(二)先天性風疹綜合征 風疹病毒通過抑制細胞有絲分裂、細胞溶解、胎盤絨毛炎等引起胎兒損傷,可產生:①一過性新生兒期表現;②永久性器官畸形和組織損傷;③慢性或自身免疫引起的晚發疾病,這些遲發症狀可在生後2月至20年內發生。
【治療】
本並無特效葯,主要為對症和支持治療。先天性風疹患兒科長期帶病毒,影響其生長發育,應早期檢測視、聽力損害,給予特殊教育與治療,以提高其生活質量。
【預防】
隔離期:至出診後5天。
(一)被動免疫 易感者肌注免疫血清球蛋白合夥被動保護或減輕症狀,惟其效果不確切,通常不用此法預防。但如易感孕婦接觸風疹後不願或不能作治療性流產,則應立即肌注免疫血清球蛋白20~30ml。
(二)主動免疫 國外已採用疫苗預防,效果肯定。注射疫苗後,98%易感者可獲終身免疫。一般用於15個月至青春發育期之間的女性,未孕婦女證實抗體陰性而且能在接種後3個月內不懷孕者亦可使用。即使妊娠婦女不慎應用。亦很少發生先天性風疹綜合征。
B. 猩紅熱出疹子幾天能好
你好,從你描述的情況看感染猩紅熱,病程一般在7~10天左右,這種情況及時給與治療就可以了,其他問題不大,如果在居家治療的話,那家長注意症狀變化,有異常及送醫院治療避免並發症發生。
C. 得麻疹要幾天才能好啊
出疹後一般一周到十天, 總共兩周左右.
一)典型麻疹可分以下四期
1、潛伏期 一般為10~14天,亦有短至1周左右。在潛伏期內可有輕度體溫上升。
2、前驅期 也稱發疹前期,一般為3~4天。這一期的主要表現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狀:①發熱,見於所有病例,多為中度以上發熱;②咳嗽、流涕、流淚、咽部充血等卡他症狀,以眼症狀突出,結膜發炎、眼瞼水腫、眼淚增多、畏光、下眼瞼邊緣有一條明顯充血橫線(Stimson線),對診斷麻疹極有幫助。③Koplik斑,在發疹前24~48小時出現,為直徑約1.0mm灰白色小點,外有紅色暈圈,開始僅見於對著下臼齒的頰粘膜上,但在一天內很快增多,可累及整個頰粘膜並蔓延至唇部粘膜,粘膜疹在皮疹出現後即逐漸消失 可留有暗紅色小點;④偶見皮膚蕁麻疹,隱約斑疹或猩紅熱樣皮疹,在出現典型皮疹時消失;⑤部分病例可有一些非特異症狀,如全身不適、食慾減退、精神不振等。嬰兒可有消化系統症狀。
3、出疹期 多在發熱後3~4天出現皮疹。體溫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開始為稀疏不規則的紅色斑丘疹,疹間皮膚正常,始見於耳後、頸部、沿著發際邊緣,24小時內向下發展,遍及面部、軀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病情嚴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膚水腫,面部浮腫變形。大部分皮疹壓之褪色,但亦有出現瘀點者。全身有淋巴結腫大和脾腫大,並持續幾周,腸系膜淋巴結腫可引起腹痛、腹瀉和嘔吐。闌尾粘膜的麻疹病理改變可引起闌尾炎症狀。疾病極期特別是高熱時常有譫妄、激惹及嗜睡狀態,多為一過性,熱退後消失,與以後中樞神經系統合並症無關。此期肺部有濕性羅音,X線檢查可見肺紋理增多。
4、恢復期 出疹3~4天後皮疹開始消退,消退順序與出疹時相同;在無合並症發生的情況下,食慾、精神等其他症狀也隨之好轉。疹退後,皮膚留有糠麩狀脫屑及棕色色素沉著,7~10天痊癒。
D. 腥紅熱幾天能好
我女兒1歲10個月,5月31日突然發燒,全身通紅,6月1日身上開始出現小紅點,不多,庠,抓,醫生說是腥紅熱,抽血化驗,確診,輸青黴素五天,三四天後紅點就下去了,現口服抗生素,不過頭頂上有一個大硬癤子還沒下,不讓大人摸,可能疼。當時查了些資料,你看看吧,希望有幫助,這個病會引起心肌炎、腎噢炎。愈後一月內應查尿常規,確診。
腥紅熱:是由β(乙)型A群溶血性鏈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也可引起扁桃體炎,丹毒,風濕熱,心內膜炎及局部感染。臨床以發熱、咽峽炎、全身彌漫性猩紅色皮疹和疹退後皮膚脫屑為特徵。少數人在病後可出現變態反應性心、腎並發症。
本病一年四季都有發生,尤以冬春之季發病為多。多見於小兒,尤以2—8歲居多。
病因病理:
西醫學認為,猩紅熱的主要病原體為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病原菌及其毒素在侵入部位及其周圍組織引起炎性和化膿性變化,並進入血循環,引起敗血症,致熱毒素引起發熱和皮疹。少數可見病毒性心肌炎、腎小球等病變。
中醫學認為,本病系痧毒疫癘之邪從口鼻而人,侵犯肺胃,郁而化熱、化火。火熱之毒發散,犯衛、人營、傷陰,從而形成邪侵肺衛,毒在氣營,疹後傷陰三個病理階段,若痧毒內陷,或餘毒未盡,又可導致痧毒內陷心肝之變證。
臨床表現
(一)普通型
潛伏期一般2~4天,最短1天,最長7天。起病急驟,發熱,體溫一般38℃~39℃,重者可達40℃以上,嬰幼兒起病時可能產生驚厥或譫妄。患者全身不適,咽喉疼痛明顯,會影響到食慾。咽喉及扁桃體顯著充血,亦可見膿性分泌物。舌頭紅,乳頭紅腫如草莓,稱楊梅舌。頸部及頜下淋巴結腫大,有觸痛。皮疹於24小時左右迅速出現,最初見於腋下、頸部與腹股溝,1日內迅速蔓延至全身。典型皮疹為彌漫著針尖大小的猩紅色小丘疹,觸之如粗砂紙樣,或人寒冷時的雞皮樣疹。疹間皮膚潮紅,用手壓可暫時轉白。面頰部潮紅無皮疹,而口周圍皮膚蒼白,稱口周蒼白圈。皮膚皺折處,如腋窩、肘、腹股溝等處,皮疹密集,色深紅,其間有針尖大小之出血點,形成深紅色「帕氏征」。口腔黏膜亦可見黏膜疹,充血或出血點。病程第1周末開始脫屑,是猩紅熱特徵性症狀之一,首見於面部,次及軀干,然後到達肢體與手足掌。面部脫屑,軀乾和手足大片脫皮,呈手套、襪套狀。脫屑程度與皮疹輕重有關,一般2~4周脫凈,不留色素沉著。
(二)其他類型
1.輕型 全部病程中缺乏特徵性症狀,往往至出現典型的皮膚脫屑時,才取得回顧性的診斷。患者可有低熱1~2天或不發熱,皮疹隱約可見,出疹期很短,無楊梅舌。發病後1~3周皮膚脫屑或脫皮。
2.中毒型 起病急驟,體溫可高至40.5℃以上。全身中毒症狀明顯,頭痛、驚厥、嘔
吐、為常見症狀。咽扁桃體炎症嚴重。有明顯紅斑疹。如合並膿毒症狀,甚至發生休克,
危險性很高。
3.外科型 鏈球菌經皮膚或黏膜傷口感染時,可有局部急性化膿性病變,皮疹從創口開始,再發展到其他部位皮膚。無咽炎和楊梅舌。
診斷與鑒別
(一)診斷標准
1.疑似病例 發熱、咽痛,皮膚出現充血紅點疹或充血粟粒疹。
2.確診病例
(1)驟起發熱,咽峽炎,草莓舌或楊梅舌,口周蒼白,皮膚皺褶處有皮折紅線(巴氏線)。
(2)發熱1—2天內出疹,皮膚彌漫性充血、潮紅,其間散布針尖大小猩紅色皮疹,壓之退色,2~5天後消退。
(3)退疹1周內皮膚有脫屑或脫皮。
(4)血常規白細胞總數增加,中性粒細胞增多。
(5)咽拭子或膿液培養,分離出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
(6)咽拭子塗片免疫熒光法查出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
(7)紅疹退色試驗呈陽性。
(8)多價紅疹毒素試驗在發病早期呈陽性,恢復期成陰性。
臨床診斷:疑似病例加確診病例中的第4和第1或第2或第3項。
實驗確診:疑似病例加確診病例中的第5或第6或第7或第8項。
(二)鑒別診斷
1. 葯物疹或其他過敏性皮疹 奎寧、苯巴比妥、酚肽、安替比林、顛茄、阿托晶等葯都有引起猩紅熱樣彌漫性皮疹的可能。但這類疾病缺乏全身症狀,而且多有最近服葯和接
觸過敏原的病史。
2.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 金黃色葡萄球菌所致咽炎和敗血症,可發生與猩紅熱同樣的皮疹,但皮疹持續時間短暫,無脫皮,且常有局部或遷延性病灶,細菌培養結果不同。
3. 其他出疹性疾病
治 療
一、中醫治療
(一)辨證論治
1.邪侵肺衛
主症 發熱驟起,咽部紅腫疼痛,皮膚潮紅,可見隱約細小紅點,點如錦紋,舌質紅苔薄黃。
次症 頭痛,或伴有嘔吐,脈浮數。
理化檢查 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加,多價紅疹毒素試驗陽性。
辨證要點 本證為痧毒疫癘之邪侵犯肺衛,肺胃受邪,其氣失和,故見發熱、頭痛、咽喉紅腫疼痛等症狀;皮膚潮紅,可見隱約細小紅點,狀如錦紋,為痧毒由里出表的反映。
治療原則 辛涼宣透,清熱利咽。
方葯運用 解肌透痧湯加減:葛根、蟬蛻、浮萍、淡豆豉、荊芥、射干、桔梗、馬勃、牛蒡子、甘草、連翹、竹茹、僵蠶。
2.毒在氣營
主症 壯熱不解,皮疹密布,色紅如丹,甚則色紫如瘀點,疹由頸、胸開始,繼而彌漫全身,見疹後的1~2天,舌苔黃糙,舌質紅刺,3~4天後舌苔呈剝脫,舌面光紅,舌質紫紅有刺,狀如楊梅,脈數有力。
次症 面赤口渴,咽喉腫痛,伴有糜爛白腐,大便干結,小便短赤。
理化檢查 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加,咽拭子塗片免疫熒光檢查或培養可見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
辨證要點 本證為毒熱竄人氣營,氣血受邪,血熱熏蒸,因而形成毒在氣營的病理變化。痧毒外達,其熱必熾;毒火上攻咽喉,則咽喉腫痛,伴有糜爛白腐;痧毒犯營,痧火透達表現為皮疹密布,色紅如丹,甚則色紫如痧點;舌為心之苗,痧毒火熱及心,心熱上熏舌體,故見舌刺紅腫似「梅」。
治療原則 清氣涼營,瀉火解毒。
方葯運用 涼營清氣湯加減:生石膏、連翹、薄荷、甘草、生地、丹皮、赤芍、犀角(水牛角代)、梔子、黃連、石斛、竹葉、玄參、白茅根、蘆根。若丹痧布而不透,壯熱無汗者,方中去黃連、石膏,加淡豆豉、浮萍,用以表散,促使痧疹透達;若苔糙、便秘、咽喉腐爛氣味穢臭者,方中去石斛、竹葉,加大黃、玄明粉,以通腑泄火。
病程中若見高熱、頭痛、嘔吐、神昏、抽搐,舌苔黃糙、舌質紅絳,脈數等症,為痧毒內陷心肝之變證,治宜鎮驚熄風,葯用紫雪丹,或安宮牛黃丸。
3. 疹後傷陰
主症 丹痧布齊後1~2天,開始皮膚脫屑,伴有低熱,舌紅少津,脈細數無力。
次症 咽喉糜爛疼痛減輕,唇口乾燥,或伴有乾咳,食慾不振,大便秘結。
理化檢查 血象一般正常,多價紅疹毒素試驗陰性。
辨證要點 本證為痧毒疫火外達肌膚,陰傷液枯,從而致肌膚失潤而枯,隨之脫落;肺胃陰傷,故見低熱、舌紅少津、唇口乾燥、食慾不振等症。
治療原則 養陰生津,清熱潤喉。
方葯運用 沙參麥冬湯加減:沙參、麥冬、天冬、石斛、玄參、桔梗、甘草、蘆根。若低熱不解者,加地骨皮、銀柴胡;食慾不振者,加佛手、麥芽;大便干結者,加知母、火麻仁。
若見發熱、心悸、胸悶、神疲、多汗、肢節疼痛,舌苔薄、舌質淡紅,脈數無力,或結代等症,為毒熱傷及心氣、血脈所致,治宜益氣養血,滋陰寧心,葯用炙甘草湯加減:炙甘草、人參、當歸、丹參、生地、麥冬、石斛、五味子、柏仁、桂枝。
(二)其他療法
1.單驗方
(1)黃芩:為清熱解毒之品,對丹痧的防、治均有療效。每日10—15g,水煎,分3次
服,連用3天。
(2)板藍根、大青葉各15g,甘草5g,水煎服。
2.外治法
(1)錫類散:取葯少許吹喉中,以清熱解毒,消腫利咽。
(2)珠黃散:吹於患處,用於咽喉紅腫、潰爛時。
3.針刺療法 取風池、天柱、合谷、曲池、少商、膈俞、血海、三陰交,用瀉法,每日1次。
二、西醫治療
(一)抗生素療法
青黴素是治療猩紅熱和一切鏈球菌感染的首選葯物,早期應用可縮短病程、減少並發症。4萬~8萬U/(kg.d),分2次注射。病情嚴重者可增加劑量。為徹底消除病原菌、減少並發症,療程至少10天。對青黴素G過敏者可用紅黴素20~40mg/(kg•d),分3次口服,嚴重時也可靜脈給葯,療程7—10日。
(二)一般護理
急性期患兒應卧床休息,較大兒童用溫淡鹽水含漱。飲食以流質、半流質為宜。皮膚保持清潔,可予爐甘石洗劑以減少瘙癢。
[編輯本段]
感冒與猩紅熱如何鑒別?
猩紅熱是由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所致的急性傳染病。臨床特徵為發熱、咽峽炎、全身有彌漫性鮮紅色皮疹和疹退後明顯的皮膚脫屑。因為猩紅熱與感冒都是冬春季常見病,早期症狀又很相似,所以容易混淆。但猩紅熱發病後,咽部明顯紅腫疼痛,一晝夜內出現典型皮疹,舌鮮紅無苔如楊梅,均與感冒有明顯不同,可資鑒別。
猩紅熱孩子要預防哪些並發症
猩紅熱是由A組β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臨床以為發熱、咽痛、楊梅舌、全身彌漫性鮮紅色皮疹為特徵。兒童猩紅熱容易產生嚴重的並發症,如急性腎炎、風濕熱。故應引起特別的重視。
1.化膿性並發症 由於細菌直接侵襲咽喉附近的組織,常易引起這些組織發炎。如化膿性淋巴結炎,表現為頸部淋巴結腫大,伴有壓痛;化膿性中耳炎,表現為耳道有膿性滲出。
2.中毒性心肌炎 在猩紅熱的早期,病菌產生的大量毒素常常會侵犯到心臟,引起心肌炎等。病人可出現高熱、寒顫、面色難看等毒血症狀。
3. 溶血性鏈球菌侵入機體後常使人體免疫系統發生抗原抗體的免疫反應,臨床可出現下列並發症,1)急性腎小球腎炎絕大部分為鏈球菌感染後腎炎,臨床以血尿、少尿、浮腫和高血壓為主要表現。2)風濕熱與溶血性鏈球菌關系密切。臨床表現為發熱、遊走性多發性關節炎、心臟炎,以心內膜受累為主,皮下小結、環形紅斑、舞蹈病。
小兒猩紅熱是常見病,多發病,父母應嚴密觀察,注意並發症的早期表現,及時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對"猩紅熱"病的認識與防治
在中國"猩紅熱"病流行大約已有二百餘年的歷史,近代則是該病流行最猖獗的時期,醫籍史書曾對它有過詳細記載.如今,猩紅熱已屬於一種可治、較輕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而在20世紀前半葉,人們一提起"猩紅熱",便會談虎變色.此病以其病情危重、致死率高而成為當時一種可怕的傳染病.我國中醫界人士曾奮起迎戰,從面對該病不知所措到逐步認識疾病的本質,繼而在醫療實踐中創造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診療方法及預防措施,曾經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在近代疾病防治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預防措施]
(一)管理傳染源 病人及帶菌者隔離6~7天。有人主張用青黴素治療2天,可使95%左右的患者咽試子培養陰轉,屆時即可出院。當兒童機構或新兵單位發現病人後,應予檢疫至最後一個病人發病滿1周為止。咽試子培養持續陽性者應延長隔離期。
(二)切斷傳播途徑 流行期間,小兒應避免到公共場所,住房應注意通風。對可疑猩紅熱、咽峽炎患者及帶菌者,都應給予隔離治療。
(三)保護易感者 對兒童機構、部隊或其它有必要的集體,可酌情採用葯物預防。如用苄星青黴素(Penicillin g Benzathine),兒童60~90萬μ,成人120萬μ,可保護30天。或磺胺嘧啶每天1克或周效碘胺(Sulfadoxinum)每周0.5克。
猩紅熱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為不同型的A組β溶血性鏈球菌 由於病菌M蛋白抗原性的不同分為80型(type) 各型可產生相應特異性抗體 沒有交叉免疫 致熱毒素有A B C三種 感染其中一種後 再遇到其它任一種 仍可發生第二次或第三次猩紅熱 但這種機會很少
猩紅熱有哪些表現及如何診斷?
臨床表現
(一)普通型
潛伏期一般2~4天 最短1天 最長7天 起病急驟 發熱 體溫一般38℃~39℃ 重者可達40℃以上 嬰幼兒起病時可能產生驚厥或譫妄 患兒全身不適 咽痛明顯 影響食慾 咽及扁桃體顯著充血 亦可見膿性分泌物 舌質紅 乳頭紅腫如草莓 稱楊梅舌 頸部及頜下淋巴結腫大 有觸痛 皮疹於24小時左右迅速出現 最初見於腋下 頸部與腹股溝 1日內迅速蔓延至全身 典型皮疹為彌漫針尖大小的猩紅色小丘疹 觸之如粗砂紙樣 或人寒冷時的雞皮樣疹 疹間皮膚潮紅 用手壓可暫時轉白 面頰部潮紅無皮疹 而口周圍皮膚蒼白 稱口周蒼白圈 皮膚皺折處 如腋窩 肘 腹股溝等處 皮疹密集 色深紅 其間有針尖大小之出血點 形成深紅色「帕氏征」 口腔黏膜亦可見黏膜疹 充血或出血點 病程第1周末開始脫屑 是猩紅熱特徵性症狀之一 首見於面部 次及軀干 然後到達肢體與手足掌 面部脫屑 軀乾和手足大片脫皮 呈手套 襪套狀 脫屑程度與皮疹輕重有關 一般2~4周脫凈 不留色素沉著
(二)其他類型
1.輕型 全部病程中缺乏特徵性症狀 往往至出現典型的皮膚脫屑時 才取得回顧性的診斷 患者可有低熱1~2天或不發熱 皮疹隱約可見 出疹期很短 無楊梅舌 發病後1~3周皮膚脫屑或脫皮
2.中毒型 起病急驟 體溫可高至40.5℃以上 全身中毒症狀明顯 頭痛 驚厥 嘔吐 為常見症狀 咽扁桃體炎症嚴重 有明顯紅斑疹 如合並膿毒症狀 甚至發生休克 危險性很高
3.外科型 鏈球菌經皮膚或黏膜傷口感染時 可有局部急性化膿性病變 皮疹從創口開始 再發展到其他部位皮膚 無咽炎和楊梅舌
診斷標准
1.疑似病例 發熱 咽痛 皮膚出現充血紅點疹或充血粟粒疹
2.確診病例
(1)驟起發熱 咽峽炎 草莓舌或楊梅舌 口周蒼白 皮膚皺褶處有皮折紅線(巴氏線)
(2)發熱1—2天內出疹 皮膚彌漫性充血 潮紅 其間散布針尖大小猩紅色皮疹 壓之退色 2~5天後消退
(3)退疹1周內皮膚有脫屑或脫皮
(4)血常規白細胞總數增加 中性粒細胞增多
(5)咽拭子或膿液培養 分離出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
(6)咽拭子塗片免疫熒光法查出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
(7)紅疹退色試驗呈陽性
(8)多價紅疹毒素試驗在發病早期呈陽性 恢復期成陰性
臨床診斷:疑似病例加確診病例中的第4和第1或第2或第3項
實驗確診:疑似病例加確診病例中的第5或第6或第7或第8項
猩紅熱應該做哪些檢查?
實驗室檢查 白細胞數增高達10~20×109/L 嗜中性粒細胞佔80%以上 紅疹毒素試驗早期為陽性 咽試子 膿液培養可獲得A組鏈球菌
猩紅熱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許多病原感染可引起咽炎 也有很多病出現皮疹或猩紅熱樣皮疹 臨床都應注意鑒別 如病毒性咽炎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白喉;出疹性疾病麻疹 風疹 葯疹 夏季痱子;以及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 川畸病等
猩紅熱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一)化膿性並發症 可由本病病原菌或其他細菌直接侵襲附近組織器官所引起 常見的如中耳炎 乳突炎 鼻旁竇炎 頸部軟組織炎 蜂窩織炎 肺炎等 由於早期應用抗菌療法 此類並發症已少見
(二)中毒性並發症 由細菌各種生物因子引起 多見於第1周 如中毒性心肌炎 心包炎等 病變多為一過性 且預後良好
(三)變態反應性並發症 一般見於恢復期 可出現風濕性關節炎 心肌炎 心內膜炎 心包炎及急性腎小球腎炎 並發急性腎炎時一般病性輕 多能自愈 很少轉為慢性
猩紅熱應該如何治療?
青黴素是治療猩紅熱和一切鏈球菌感染的首選抗生素 一般注射青黴素G 療程7~10天 停葯後做咽培養 對青黴素過敏者可用紅黴素口服 或頭孢菌素類葯物 療程不得少於7天 重者可靜脈給葯或兩種抗生素聯合應用
急性期患兒應卧床休息 較大兒童用溫淡鹽水含漱;飲食以流質 半流質為宜;皮膚保持清潔 可予爐甘石洗劑以減少瘙癢
猩紅熱應該如何預防?
【預防】
目前此病沒有自動免疫制劑 預防著重於控制感染的散播 隔離患兒 至咽培養連續兩次陰性後解除隔離 對體弱及免疫功能低下的密切接觸者 應服復方新諾明或注射青黴素預防 帶菌者應接受10天青黴素治療
(一)管理傳染源 病人及帶菌者隔離6~7天 有人主張用青黴素治療2天 可使95%左右的患者咽試子培養陰轉 屆時即可出院 當兒童機構或新兵單位發現病人後 應予檢疫至最後一個病人發病滿1周為止 咽試子培養持續陽性者應延長隔離期
(二)切斷傳播途徑 流行期間 小兒應避免到公共場所 住房應注意通風 對可疑猩紅熱 咽峽炎患者及帶菌者 都應給予隔離治療
(三)保護易感者 對兒童機構 部隊或其它有必要的集體 可酌情採用葯物預防 如用苄星青黴素(Penicillin G Benzathine) 兒童60~90萬μ 成人120萬μ 可保護30天 或磺胺嘧啶每天1克或周效碘胺(Sulfadoxinum)每周0.5克
一、腥紅熱的傳染源及傳播途徑
傳染源主要是腥紅熱患者和帶菌者。病原體存在於患者和帶菌者的鼻咽部分泌物內,通過咳嗽、噴嚏、由空氣飛沫經呼吸道直接傳潘。
二、腥紅熱的潛伏期
潛伏期短者1天,長者12天,—般為2-5天。
三、腥紅熱的典型臨床特點
突然發熱,體溫39℃以上,扁桃體紅腫、咽峽炎,伴頭痛、惡心、典型皮疹、全身皮膚在彌漫充血發紅的基礎上,散布著針頭大小密集面均勻的點狀充血斑疹,與毛囊—致,隆起突出的「雞皮疹」,疹與疹間無正常皮膚存在。全身皮膚潮紅,以手按壓可完全消退,顯出蒼白色印跡。去壓後數秒鍾恢復。口周蒼白圈,草梅舌,腑窩、腹股溝處可見帕氏線,病後一周左右皮疹開始消退,軀幹部呈糠皮樣脫屑,四肢可呈手套或襪套樣脫皮。輕型或不典型病例僅有指(趾)端皮膚裂痕樣脫皮。
四、腥紅熱的治療
急性發熱期間應卧床休息,補充足量水份及營養,加強護理。保持皮膚及口腔清潔衛生。葯物治療首選青黴素,也可選用中醫中葯治療。
驗方一
組成 板藍根10克 生石膏18克 竹葉3克 赤芍5克 丹皮3克 蘆根10克 生地12克 銀花10克 連翹10克 牛蒡子3克 玄參6克
功用 清熱解毒,瀉熱滋陰。
主治 猩紅熱。毒疹已出,仍高熱,口渴、咽喉紅腫、疼痛,可見腐物附著,時或譫語,舌質紅或絳有芒刺、中心老黃苔,脈洪數。
E. 您好,我兒子6歲多,一個月前得了猩紅熱,發了兩天燒,沒出多少疹子,吃了青黴素一周,有楊梅舌,一周後
指導意見:
扁桃體炎是扁桃體的炎症.臨床上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扁桃體炎的致病原以溶血性鏈球菌為主,其他如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流感 桿菌以及病毒 等也可引起.建議最好是使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治療,
F. 猩紅熱幾天能好
病情分析:
猩紅熱是由β(乙)型A群溶血性鏈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也可引起扁桃體炎,丹毒,風濕熱,心內膜炎及局部感染.臨床以發熱,咽峽炎,全身彌漫性猩紅色皮疹和疹退後皮膚脫屑為特徵.少數人在病後可出現變態反應性心,腎並發症.
指導意見:
青黴素是治療猩紅熱和一切鏈球菌感染的首選葯物,早期應用可縮短病程,減少並發症.4萬~8萬U/(kg.d),分2次注射.病情嚴重者可增加劑量.為徹底消除病原菌,減少並發症,療程至少10天.
這個病屬於傳染病.
生活護理:
(一)管理傳染源 病人及帶菌者隔離6~7天.有人主張用青黴素治療2天,可使95%左右的患者咽試子培養陰轉,屆時即可出院.當兒童機構或新兵單位發現病人後,應予檢疫至最後一個病人發病滿1周為止.咽試子培養持續陽性者應延長隔離期.
(二)切斷傳播途徑 流行期間,小兒應避免到公共場所,住房應注意通風.對可疑猩紅熱,咽峽炎患者及帶菌者,都應給予隔離治療.
G. 孩子得了猩紅熱,疹子幾天能退
父母照顧好就很快消退
H. 前幾天得了猩紅熱已經治好了,這幾天又出了點兒小疹子是怎麼回事
你好,可能是風疹,需要盡量減少外界不良刺激,如手抓, 外用肥皂,熱水燙洗等;衣著應較寬松,
建議:輕軟,避穿毛製品或尼龍織品.用氧化鋅軟膏擦患處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