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脊髓後角接受哪裡傳來的,什麼性質的纖維,後角內有什麼主要神經核團
接受中腦上部,受雙側大腦皮質控制,發出一般軀體運動纖維穿腳間窩出腦參與構成動眼神經,支配除外直肌和上斜肌之外的眼肌,即上、下、內直肌及下斜肌和上瞼提肌。損傷表現:上瞼下垂,眼外下斜視。
後角內有滑車神經核:位於中腦下部,受雙側大腦皮質控制,發出一般軀體運動纖維在上髓帆內左右交叉後,經下丘下方出腦組成滑車神經,支配眼上斜肌。損傷表現:眼內上斜視。展神經核:位於腦橋下部,面神經丘的深面。受雙側大腦皮質控制,發出一般軀體運動纖維經延髓腦橋溝內側出腦構成展神經,支配眼的外直肌。
(1)腫塊壓迫左側面神經丘擴展閱讀:
脊髓的功能:
1、經後根,接受身體大部分區域的軀體和內臟感覺信息,這些信息在脊髓中繼,進行初步的整合和分析。中繼後的內信息一部分向上傳遞至高級中樞,一部分傳給運動神經元和其他脊髓神經元。
2、發出上行傳導通路,將中繼後的感覺信息以及脊髓自身的信息上傳到高級中樞。
3、經前根,發出運動纖維,管理容軀體運動和內臟活動,是軀體和內臟運動的低級中樞。
4、脊髓各種反射的中樞。
5、通過下行傳導通路,中繼上位中樞下傳的信息,接受上級中樞的控制和調節,完成高級中樞的功能。
B. 脖子左側有兩歌腫塊.頭左扭又扭會疼.身體並沒有任何異樣
一般將頸部腫塊分為先天性、炎症性和腫瘤性三類。現將常見頸部腫塊的臨床特點,敘述如下:
1、甲狀舌管囊腫多見於少年兒童。屬先天性發育異常。在胚胎發育過程,如甲狀舌管退化不全,在盲孔與甲狀腺峽部間,可形成甲狀舌管囊腫。腫塊位於頸部中線、甲狀軟骨與舌骨間,常隨吞咽動作上下移動。感染後可形成瘺管,並有粘液性或粘膿性分泌物溢出。瘺管不易癒合,或經常反復感染。2、鰓裂囊腫為先天性發育異常。胚胎期時,頸部發育與鰓弓、鰓裂的衍變關系密切。鰓弓是中胚層增殖而成的弓形隆起,平行排列,左右共5對。各鰓弓間則為4對由外胚層上皮組成的鰓裂。正常情況下,鰓弓、鰓裂最終衍變成頸部肌肉、血管等結構。若發育異常,則形成鰓裂囊腫或瘺管。囊腫多位於頸部外側,胸鎖乳突肌之深部。圓形或橢圓形,大小不定。感染潰破後可在頸部形成瘺口,為鰓裂囊腫、瘺管之外口,常有粘膿性分泌物流出。有時囊腫或瘺管有內口與外耳道、扁桃體或梨狀窩相通。3、急、慢性頸淋巴結炎 鼻、咽、喉、口腔等處有炎症時,可致頸部淋巴結腫大。急性淋巴結炎時,有紅、腫、痛、熱等急性炎症特點,起病快,常伴發熱、局部壓痛,抗炎治療後腫塊消退。頸淋巴結慢性炎症時,病程長,症狀輕,常位於下頜下區,淋巴結較小,可活動,壓痛不明顯。4、頸淋巴結核病變為原發性,或繼發於肺、腹腔等處的結核病灶。病程較長。病情輕者,局部症狀少,單側或雙側頸淋巴結腫大,常呈串狀,質中等,可活動,無壓痛。病情較重時,數個淋巴結可互相粘連成團。若淋巴結干酷樣壞死,潰破後形成瘺管,經久不愈。5、艾滋病性頸淋巴結腫大 為艾滋病前期臨床表現之一。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侵犯頸淋巴結所致。病程較長,淋巴結逐漸增大,常伴有腹肌溝等多處淋巴結腫大、發熱、消瘦、乏力、白細胞減少等症。細針穿刺活檢可協助診斷。6、甲狀腺腺瘤女性多見。位於頸前部,生長緩慢,症狀不明顯,常在無意中發現。腫塊質中等,隨吞咽動作上下移動。巨大甲狀腺腺瘤,可因氣管移位或壓迫氣管而影響呼吸。如腫塊增大迅速,呈結節狀,質硬,累及喉返神經或向氣管內浸潤,引起呼吸困難、聲帶運動障礙、聲音嘶啞等症時,應考慮甲狀腺癌可能。7、涎腺混合瘤多見於腮腺。表現為耳垂下出現腫塊,生長緩慢,無明顯症狀,常偶爾發現。腫塊位置多較深,表面光滑,質中等,推之可動。腫塊向內發展,侵及咽旁間隙時,可使鼻咽、口咽側壁內移,或軟齶膨隆。如腫塊固定,質硬,局部疼痛,或累及面神經,有混合瘤惡變可能。8、神經源性腫瘤 多為神經鞘膜瘤,起源於神經鞘膜上的雪旺細胞,常發生於頸部皮神經、交感神經、迷走神經等處。腫瘤位於頸部外側上段,胸鎖乳突肌深處。隨圓形或圓形,表面光滑。生長緩慢,病變范圍較小時,常無明顯症狀。腫瘤較大時,可突向咽部,使咽側壁內移、飽滿,嚴重時可影響呼吸。偶可惡變,表現為短期內腫瘤迅速增大,或伴迷走、舌下神經麻痹等征。9、頸動脈體瘤起源於頸動脈體。位於頸動脈分叉處。腫瘤較小時,症狀不明顯。如侵犯迷走、舌下等神經,可引起聲帶運動障礙、伸舌偏斜等征。檢查時腫瘤可隨動脈移動,捫診有搏動感,CT增強掃描、動脈造影等檢查有助診斷。10、惡性淋巴瘤 是一種發生於淋巴網狀組織的惡性腫瘤。主要表現為淋巴結腫大,或先在淋巴結外組織內形成腫塊,然後再累及鄰近的淋巴結。根據細胞形態和分化程度,可分為何傑金和非何傑金淋巴瘤兩大類。頸部淋巴結腫大是非何傑金淋巴瘤的常見症狀,腫塊為無痛性,進行性增大,質硬,早期可活動,後期各淋巴結相互粘連成團,不易推動。若扁桃體、鼻咽、舌根等處有病灶時,則可相應產生鼻塞、鼻涕帶血、咽部不適、聽力減退等症狀。因何傑金淋巴瘤所致的頸淋巴結腫大,多為雙側性,並有發熱、肝脾腫大、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狀。11、轉移性惡性腫瘤頸部轉移惡性腫瘤是頸部腫塊的原因之一,其原發病灶多位於頭頸部。鼻咽癌較早發生頸淋巴結轉移,有時或為鼻咽癌的首發症狀。多侵犯頸外側上深淋巴結組,腫大的淋巴結位於下頜角後方,逐漸增大,有時融合成團。質硬,活動差,無壓痛。常為單側性,也可雙側頸淋巴結同時受累。扁桃體癌之頸淋巴結轉移部位與鼻咽癌相仿。喉癌也常有頸淋巴結轉移,聲門上型者尤易發生,早期多為頸外側上深組,頸動脈分叉處淋巴結腫大,晚期時轉移性淋巴結癌可向下凳角或鎖骨上區擴展。鼻腔、鼻竇癌的淋巴結轉移,常發生於病變後期,腫大之淋巴結多位於下頜下區。肺癌、食管癌等病變,有時可發生鎖骨上區轉移性淋巴結癌。
如果持續了一段時間還是去下醫院比較好.......
C. 雙側椎動脈顱內段增粗迂曲 於腦干左側份外側匯入基底動脈 並壓迫腦干及三叉神經 聽神經和面神經
要開導馬?如果不,就在繼續檢查.
到醫院外科就診,以以免耽誤診治.
D. 左側面神經丘受室管膜腫塊壓迫,最先出現的表現是
結合你說的情況是雙側周圍性面癱,一般多見於腦干病變或格林巴利綜合征導致的可能性<br><br>建議行頭顱核磁共振和顏面部肌電圖檢查明確診斷,治療建議營養神經如甲鈷胺+維生素B1肌肉注射等治療,必要時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
E. 由髓母細胞分化而來的細胞有哪些
視力減退:由於腫瘤體積增大,伴有雙側病理反射陽性、眼球震顫。以後可出現復視,侵及腦干者常有復視及多種腦神經障礙。兒童病人出現視盤水腫者較成人為少,向後傾倒亦相應較多,以雙下肢出現病理反射較為多見,可通過腦脊液循環沿蛛網膜下腔發生播散性種植,小腦扁桃體下疝或腫瘤直接對腦干壓迫的加重,顱縫分離所致。近一半患者病程在1個月內,較為少見。 1。 (6)嗆咳,但後者明顯增多。主要表現為顱內壓增高和共濟失調等小腦症狀,小腦扁桃體疝時常有頸強直.1%.腦瘤的轉移症狀腫瘤轉移是髓母細胞瘤的主要特徵。可在短時間內呼吸迅速停止而死亡。腫瘤壓迫延髓可有吞咽發嗆和錐體束征、共濟失調,病人輕重不同地表現步態蹣跚,外展運動受限、嘔吐。腫瘤細胞發生脫落後。其中嘔吐最為多見、術後均可發生。 (5)錐體束征,也有報道發生於傷口局部的轉移病灶。轉移在術前,繼而步態不穩,造成病人的保護性位置反應。由於腫瘤侵犯下蚓部者較常見。出現單側展神經麻痹伴同側周圍性面癱者。因腫瘤的侵犯部位不同而表現有所不同,同時常伴有過度換氣,約一半以上的病人表現眼肌共濟失調。髓母細胞瘤易播散轉移,嘔吐佔95%髓母細胞瘤的病程較短,文獻報道一般病程4~5個月。部分患兒在腦脊液中找到脫落瘤細胞更可確診:由於腦脊液循環障礙。 (4)頭顱增大及McCewen征,使得第四腦室和(或)中腦導水管受壓,導致梗阻性腦積水、復視。 (8)蛛網膜下腔出血。腫瘤偏一側發展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小腦半球症狀,多為水平性眼震。遠隔轉移的常見部位是肺和骨骼,這是由腫瘤的生物學特性所決定的、嘔吐和眼底視盤水腫等.小腦損害征主要為小腦蚓部損害引起的軀乾性共濟失調。本組有小腦征者佔88,位於小腦下蚓部的腫瘤則多向後傾倒,少數可達數年,出現不明原因的頭痛;3的患兒表現有肌張力及腱反射低下,刺激及壓迫頸神經根,這可能因為兒童期的顱內壓增高可通過顱縫分離得以部分代償,少數轉移至大腦各部位:因顱內壓增高導致雙側展神經不全麻痹,隨著病人年齡的增大病程變長,甚至去大腦強直等、呼吸變慢和血壓升高,在成人幾乎皆有視盤水腫。原發於小腦半球者可表現小腦性語言。 (3)強迫頭位,形成顱內壓增高,步行足間距離增寬。 3:當腫瘤或下疝的小腦扁桃體深入椎管內時.75%)。臨床表現為頭痛、斜頸表現、嘔吐(53,是兒童非創傷性後顱凹蛛網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出血來源之一,主要表現為患側肢體共濟運動障礙.75%):腫瘤壓迫腦乾和(或)第Ⅸ:腫瘤直接侵犯第四腦室底面神經丘所致。除顱內壓增高外,早期症狀缺乏特徵,表現為雙眼球內斜視。 (7)小腦危象,腫瘤侵犯小腦上蚓部時病人向前傾倒:髓母細胞瘤的腫瘤出血,尤其是男孩:多見於年齡較小的病兒、親屬和醫生所忽略。因腫瘤多數梗阻第四腦室而產生顱內壓增高,極少數可因血行播散發生遠隔轉移.顱內壓增高由於小腦蚓部的腫瘤不斷增長,臨床檢查呈咽反射減弱或消失,向前壓迫推擠腦干所致,常提示腫瘤已侵犯第四腦室底的面神經丘,如果後顱凹腫瘤有腦室內播散則術前可以確診本病(圖4),甚至站坐不穩及站立搖晃,常被病人.6%。嘔吐多見於早晨。 (2)面癱,視盤水腫佔72。本組頭痛佔76。首發症狀為頭痛(68,2/.其他表現 (1)復視,可為早期的惟一臨床表現。 2,Romberg征陽性.3%,應進一步行神經放射檢查來明確診斷、步態不穩(36,前顱凹底也是常見的種植轉移部位、Ⅹ對腦神經時出現.25%),首先應考慮髓母細胞瘤的可能。 4。脊髓尤其馬尾神經是常見受累部位。較小的兒童可有顱縫裂開。 學齡前或學齡期兒童,亦可隨分流而發生腹腔種植,腫瘤直接刺激第四腦室底的迷走神經核也是產生嘔吐的重要原因之一,造成意識喪失,因顱內壓增高。由於髓母細胞瘤生長隱蔽
F. 請問鄂下腺炎(耳垂下腫塊)的病因及治療方法
您好:耳垂下方是腮腺。
您是指腮腺炎?臨床分很多種類型,急性化膿性腮腺炎,發病急驟,多數病員有高熱、寒戰、全身不適、白細胞增多等全身症狀。少數病員由於機體狀況衰竭,上述全身反應可不明顯。急性化膿性腮腺炎多發生於一側。患側腮腺區紅腫明顯,下頜後凹消失,耳垂上翹。由於腮腺包膜緻密,腫脹受到約束,內部壓力增高,故疼痛劇烈,觸壓痛明顯。有程度不等的張口受限。患側腮腺導管開口處紅腫,有膿性分泌物排出。由於筋膜分隔,膿腫常為多個、分散的小膿灶。兒童常見的流行性腮腺炎,是由病毒所引起的傳染病。多見於小兒,有接觸傳染史,常為雙側性。腮腺導管開口處無膿性分泌物。白細胞總數不高,分類中淋巴細胞比例增多。 建議您盡快到門診就醫!
[發病原理與病理變化]
腮腺炎病毒首先侵入上呼吸道及眼結合膜,在局部粘膜上皮組織中大量增殖後時入血循環(初次病毒血症),經血流累及腮腺及一些組織,在這些器官中進行增殖後,再次入血(二次病毒血症)波及涎腺、睾丸、卵巢、胰腺、肝臟及中樞神經系統等。本病毒對腮腺有特別親合力,故腮腺的非化膿性炎症為主要病變。其腺體呈腫脹發紅、滲出、出血性病灶和白細胞浸潤。腺上皮水腫、壞死,腺泡間血管有充血現象。腮腺導管呈卡他性炎症,導管周圍及腺體間質中有漿液纖維蛋白性滲出及淋巴細胞浸潤,往往引起腺管組織堵塞,內壓增加,導致腺體腫大。涎腺、睾丸、卵巢、胰腺亦可有類似炎症改變。腮腺導管部分阻塞時,唾液中瀦留澱粉酶可經淋巴系統進入血循環,並從尿中排泄,導致血清與尿澱粉酶增高。腦組織病變可呈急性病毒性腦膜炎病變,包括神經細胞變性、壞死和炎性浸潤;偶見室管細胞壞死,結疤使大腦導水管狹窄,形成顱內積水。青春期患者易並發睾丸炎。睾丸曲精管上皮顯著充血,有出血斑點及淋巴細胞浸潤。在間質可見水腫,漿液纖維蛋白性滲出物。
[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為發熱,腮腺腫大,疼痛,怕進酸食。包括發熱,頸、頜下、耳前唾液腺腫脹、疼痛。青春期後的男性患者,25%會出現睾丸腫大,三分一感染者可無症狀。
潛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較急,無前驅症狀。有發熱、畏寒、頭痛、咽痛、食慾不佳、惡心、嘔吐、全身疼痛等,數小時腮腺腫痛,逐漸明顯,體溫可達39℃以上,成人患者一般較嚴重。腮腺腫脹最具特徵性。一般以耳垂為中心,向前、後、下發展,狀如梨形,邊緣不清;局部皮膚緊張,發亮但不發紅,觸之堅韌有彈性,有輕觸痛;言語、咀嚼(尤其進酸性飲食)時刺激唾液分泌,導致疼痛加劇;通常一側腮腺腫脹後1~4天累及對側,雙側腫脹者約佔75%。頜下腺或舌下腺也可同時被累及。重症者腮腺周圍組織高度水腫,使容貌變形,並可出現吞咽困難。腮腺管開口處早期可有紅腫,擠壓腮腺始終無膿性分泌物自開口處溢出。腮腺腫脹大多於1~3天到達高峰,持續4~5天逐漸消退而回復正常。全程約10~14天。頜下腺和舌下腺也可同時受累,或單獨出現。頜下腺腫大,表現為頸前下頜腫脹並可觸及腫大的腺體。舌下腺腫大可見舌及口腔底腫脹,並出現吞咽困難。
[並發症]
(一)生殖系統並發症 腮腺炎病毒好侵犯成熟的生殖腺體,故多見於青春後期的成人患者,小兒少見。
1.睾丸炎
發病率占男性成人患者的14~35%。一般13~14歲以後發病率明顯增高。常見於腮腫後一周左右,突發高熱、寒戰、睾丸腫痛、伴劇烈觸痛,重者陰囊皮膚顯著水腫,鞘膜腔內有黃色積液,病變大多侵犯一側,急性症狀約3~5日,全程10日左右。病後約1/3~1/2的病例發生不同程度的睾丸萎縮。由於病變常為單側,即使雙側也僅部分曲精管受累。故很少導致不育症。
2.卵巢炎
發生率約占成年女性患者的5~7%。症狀較輕,不影響受孕。主要表現為驟起畏寒、發熱,下腹部或腰骶部疼痛,月經周期失調,嚴重者可觸及腫大的卵巢,伴有壓痛。不影響生育力。
(二)胰腺炎
發生率約5%,兒童少見。常發生於腮腺腫脹後1周左右,以中上腹劇痛和觸痛、肌緊張為主要症狀。伴嘔吐,發熱,腹脹便秘,有時可捫及腫大的胰腺。胰腺炎症狀多在一周消失。血清澱粉酶活力升高不能作為診斷的唯一依據,血清脂肪酶值超過1.5μ%(正常值0.2~0.7μ%),提示近期有胰腺炎存在。
(三)神經系統並發症
1.腦膜炎或腦膜腦炎
發病率5~25%,局部地區可達35%。一般認為系該病毒直接侵入中樞神經系統所引起。腮腺腫前6天或腫後2周內出現,一般多在1周內發生。臨床表現為急性高熱伴劇烈頭痛、嘔吐、嗜睡或意識障礙,腦膜刺激征陽性等,腦脊液檢查均呈病毒性腦炎或腦膜炎的改變。一般預後良好,個別重者可致死亡。
2.多發性神經炎、脊髓炎
偶於腮腺炎後1~3周發生,預後良好。腫大的腮腺可能壓迫面神經引起暫時性面神經麻痹。有時出現平衡失調、三叉神經炎、偏癱、截癱、上升性麻痹等。偶見腦膜腦炎後因導水管狹窄,並發腦積水。
3.耳聾
表現為嘔吐、旋暈、耳鳴等症狀,主要是由內淋巴迷路炎及聽神經炎所致。雖然發病率很低(約1/15,000),但可成為永久性和完全性耳聾,所幸多發生於單側(75%),故仍能保留一定的聽力。
(四)心肌炎
約4~5%患者發生心肌炎,多見於病程5~10天。表現為面色蒼白,心率增快或緩慢,心音低鈍,心律不齊,暫時性心臟擴大。收縮期雜音。心電圖可見竇性停搏,房室傳導阻滯、ST段壓低、T波低平或倒置等。嚴重者可致死。但多數僅有心電圖改變而無明顯臨床病狀。偶有心包炎。
(五)腎炎
早期尿中可分離出腮腺炎病毒,故認為腮腺炎病毒可直接損害腎臟,輕者尿中有少量蛋白,重症與急性腎小球腎炎的表現相同,個別嚴重者可發生急性腎功能衰竭而死亡。但大多數預後良好。
(六)其他
約佔5~10%,如乳腺炎、骨髓炎、肝炎、肺炎、前列腺炎、前庭大腺炎、甲狀腺炎、胸腺炎、血小板減少、蕁麻疹、淚腺炎,急性皰疹性結膜炎等均少見。關節炎多發生在腮腺腫大1~2周之內,主要累及肘、膝等大關節,可持續2天至3個月不等,能完全恢復。
[治療]
流行性腮腺炎無特效療法,一般抗生素和磺胺葯物無效。主要給予充分的水、足量的進食、卧床休息,服阿斯匹林以控制感染。可試用干擾素,對病毒有作用。常採用中西醫結合方法對症處理。
(一)一般護理 隔離患者使之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腫脹完全消退。注意口腔清潔,飲食以流質或軟食為宜,避免酸性食物,保證液體攝入量。
(二)對症治療
宜散風解表,清熱解毒。用板蘭根60~90克水煎服或銀翹散加大青葉15克水煎服;局部外塗可用紫金錠或青黛散用醋調,外塗局部,一日數次;或用蒲公英、;鴨跖草、水仙花根、馬齒莧等搗爛外敷,可減輕局部脹痛。必要時內服去痛片、阿斯匹林等解熱鎮痛葯。
重症並發腦膜腦炎、嚴重睾丸炎、心肌炎時,可短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如氫化考的松,成人200~300mg/日,或強的松40~60mg/日,連續3~5天,兒童酌減。
睾丸炎治療:成人患者在本病早期應用乙烯雌酚,每次數1mg,一日三次,有減輕腫痛之效。
腦膜腦炎治療 可按乙型腦炎療法處理。高熱、頭痛、嘔吐時給予適量利尿劑脫水。
胰腺炎治療:禁飲食、輸液、反復注射阿托品或山莨菪鹼,早期應用皮質激素。
注意:
腮腺炎病毒經血液循環侵襲生殖器官,可引起男性睾丸炎和女性卵巢炎,這兩種病對今後生育功能都會帶來有害的影響。
據統計,在12~18歲患腮腺炎的病人中,約有20%並發睾丸炎。一旦發作睾丸炎,可發高熱、寒戰、睾丸腫脹、發紅、疼痛,並伴有劇烈觸痛。除了睾丸腫大外,陰囊皮膚水腫,鞘膜腔積液,約有三分之一的病人發生睾丸萎縮,如果只罹患一側睾丸,可引起少精症;若累及雙側睾丸,可造成無精症。最近有學者指出,流行性腮腺炎所至的男性不育並非睾丸喪失了生精的能力,而是產生的精子被自身抗體所殺滅,這種情況稱為自身免疫性不育。
女孩並發卵巢炎時,有腹痛、腰痛等症狀,也可能造成不孕症。有5~7%的成年女性腮腺炎患者並發卵巢炎,引起月經失調、提前閉經。許多不孕女子,經檢查發現卵巢功能障礙、無法正常排卵者,其中也有些人曾患過流行性腮腺炎。
正處在青春發育期的男女若患了流行性腮腺炎後並發睾丸炎或卵巢炎,對於今後生育功能的影響格外大。所以青春期患上流行性腮腺炎後,更應注意防止睾丸炎或卵巢炎的發生。
參考資料:http://www.h000.com/Article/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989
G. 哪些地方容易得血管瘤
血管瘤一般都是先天性的,在孩子出生之後就有可能出現。血管瘤主要有草莓狀血管瘤,毛細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等。毛細血管瘤主要出現在頭面部,海綿狀血管瘤可發生在任何部位,即可發於體表,也會發於內臟器官尤其以軀干、四肢和腮腺多見;混合型血管瘤初起時大多時候在皮膚表面大小不等的小紅點,同時能侵入真皮或皮下組織,侵犯范圍有時會比較廣。
H. 系統解剖學求解釋下,那個面神經丘對應什麼,第6題
面神經膝和展神經核
I. 面神經丘為什麼不在腦干背面
面神經球為什麼不在腦干背面?這個人身體就是這么長的,沒有那麼多為什麼?
J. 會壓迫面神經導致面神經麻痹嗎
會的,神經不會無端發炎,頸椎病變了,影響了才發病。但不是唯一原因,比如寒冷,吹風,也可以誘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