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皮膚症狀 > 日光性皮炎鑒別診斷

日光性皮炎鑒別診斷

發布時間:2021-03-08 00:23:07

A. 關於皮膚病


一,概述

皮膚病(dermatosis)是發生在皮膚和皮膚附屬器官疾病的總稱。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皮膚病的種類不但繁多,多種內臟發生的疾病也可以在皮膚上有表現。引起皮膚病的原因很多,比如感染因素引起的皮膚病,如麻風、疥瘡、真菌病、皮膚細菌感染等常常有一定的傳染性,不但影響身體健康,而且引起恐慌與社會歧視,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學技術進步,麻風等傳染病在全世界已經得到明顯控制。其他引起皮膚病的內外在因素,如機械性、物理性、化學性、生物性、內分泌性、免疫性等,目前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二,分類

1.病毒性皮膚病

常見的有單純皰疹、帶狀皰疹、疣(尋常疣、跖疣、扁平疣、傳染性軟疣、尖銳濕疣)、水痘、風疹、手足口病。

2.細菌性皮膚病

常見的有膿皰病、毛囊炎、癤、癰、蜂窩織炎、丹毒及麻風。

3.真菌性皮膚病

常見的有頭癬、體股癬、手足癬、甲真菌病、花斑糠疹、馬拉色菌毛囊炎。

4.動物引起的皮膚病

如疥瘡、蟎皮炎、隱翅蟲皮炎、虱病、蟲螯傷或咬傷。

5.性傳播疾病

如梅毒、淋病及尖銳濕疣。

6.過敏性與自身免疫性皮膚病

常見的有接觸性皮炎、濕疹蕁麻疹;變應性皮膚血管炎、葯物性皮炎、過敏性休克等。

7.物理性皮膚病

常見的有日光性皮膚病、夏季皮炎、痱子、凍瘡、雞眼、手足皸裂、壓瘡。

8.神經功能障礙性皮膚病

常見的有瘙癢症、神經性皮炎及寄生蟲妄想症。

9.紅斑丘疹鱗屑性皮膚病

常見的有銀屑病、單純糠疹、玫瑰糠疹、扁平苔蘚、紅皮病。

10.結締組織疾病

常見的有紅斑狼瘡、硬皮病、乾燥綜合征及皮肌炎。

11.大皰性皮膚病

常見的有天皰疹、大皰性類天皰疹。

12.色素障礙性皮膚病

常見的有黃褐斑、白癜風、文身、雀斑、色素痣、咖啡斑、黃褐斑、雀斑樣痣、瑞爾(Riehl)黑變病、口周黑子、太田痣、色素性毛表皮痣、泛發黑子病、顏面-頸部毛毛囊性紅斑黑變痣、色素性玫瑰糠疹、斑痣、先天性色素痣、褶皺部網狀色素異常、蒙古斑、文身、白癜風、無色素痣、離心性後天性白斑、遺傳性對稱性色素異常症、貧血痣等。

13.皮膚附屬器疾病

常見的有痤瘡、酒渣鼻、脂溢性皮炎、斑禿、禿發、多汗症及臭汗症。

14.遺傳性皮膚病

常見的有魚鱗病、毛周角化病、毛發苔蘚、遺傳性大皰性表皮鬆解症、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皰瘡。

15.營養與代謝障礙性皮膚病

常見的有維生素缺乏症(蟾皮病、核黃素缺乏病、煙酸缺乏症)、腸病性肢端皮炎、黃瘤病。

16.皮膚腫瘤

癌前期皮膚病,如日光性角化病、黏膜白斑;惡性皮膚腫瘤,如鮑恩病(皮膚原位癌)、濕疹樣癌(Paget病)、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蕈樣肉芽腫、惡性黑素瘤。


三,病因

皮膚作為人體的第一道生理防線和最大的器官,時刻參與著機體的功能活動,維持著機體和自然環境的對立統一,機體的異常情況也可以在皮膚表面反映出來。皮膚具備著近乎完美的生理保護功能:如屏障作用、感覺作用、調節體溫、吸收作用、分泌和排泄作用等,在維護機體的健康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皮膚的生理功能受到損害,引起皮膚病。

皮膚病中最常見到的致病因素是感染病與過敏性皮膚炎,不過隨著老化的退行性變化,老年性皮膚病,皮膚癌等也是重要的皮膚病,另外需注意因葯物治療疾病而引起副作用的各種皮膚障礙。具體歸納為以下幾類:

1.理化因素

壓力與摩擦、局部溫度變化過快、放射、光照、熱輻射、化學試劑等因素均可引起皮膚病發生。有些因素可加重皮膚病。如過度搔抓繼發感染;熱水燙、肥皂水洗、用葯不當加重濕疹病變;曝曬可加重光敏性疾病。

2.生物因素

昆蟲叮咬、接觸某些植物、寄生蟲與微生物感染均為常見致病因素,如病毒感染引起的各種病毒性皮膚病。

3.食物與其他疾病

有些食物如蝦等易致過敏性疾病發生。內臟病變、局部感染、血液與淋巴循環障礙等可引起相關皮膚病,如糖尿病患者易患瘙癢症,局部感染引起傳染性濕疹樣皮炎,循環障礙可致紫紺、橡皮腫等。

4.遺傳

有些疾病有明顯的家族史,如魚鱗病、白化病等。

5.神經精神因素

神經損傷可引起營養性潰瘍;壓力與緊張和斑禿、慢性單純性苔蘚等發病密切相關。

6.代謝與內分泌因素

代謝障礙可引起皮膚澱粉樣變、黃色瘤等,Cushing′s綜合征則易發生痤瘡、多毛等。


四,臨床表現

1.皮疹:為風團、潮紅斑,大小不等,形狀各異。常突然發生,成批出現,數小時後又迅速消退,消退後不留痕跡,但常反復發作;

2.症狀:自覺瘙癢,可伴有腹痛、惡心、嘔吐和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少數有發熱、關節腫脹、低血壓、休克、喉頭水腫窒息症狀等;

3.病程:長短不一,急性蕁麻疹病程在1個月以內;超過1個月為慢性;

4.皮膚劃痕試驗:部分病例呈陽性反應;

5.水痘:按臨床表現,屬於水皰型;按病毒特點,屬DNA病毒-小皰疹病毒-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致。前驅期較短,不超過24小時即出疹。皮疹先發於軀干,漸波及頭面部和四肢,呈向心性分布。初為紅色針尖大小的斑疹,後迅速成丘疹,數小時後即為綠豆大小的水皰,可為橢圓形,皰壁薄易破,2~3天乾燥結痂,以後痂脫而愈,病程2周。在兒科中可見的異型有大皰型水痘及新生兒水痘。偶爾發生少見的並發症有水痘腦炎、肺炎、急性腦病等。

6.麻疹:按病毒種類屬於RNA病毒-副黏液病毒-麻疹病毒引起,多見於5歲以下兒童,潛伏期9~11天,前驅期通常3天左右,熱度上升,卡他症狀明顯。發疹的部位從耳後-面頸-胸背部-四肢,疹子的形態是玫瑰色斑疹或丘疹,疹間可見正常皮膚。還可有內疹出現,那就是發病1~2天後在頰黏膜發生koplik斑。常合並支氣管肺炎、喉炎、腸炎、腦炎、心功能不全等,病程10~14天。

7.風疹:屬於小DNA風疹病毒引起,多發於幼兒,潛伏期5~20天,發病前可有輕度發熱,發疹情況從面部-軀干-四肢,疹形為淡紅色斑疹或丘疹,內疹表現為軟齶斑疹或瘀點,合並頸及枕後淋巴結腫大。

8.幼兒急疹:冬春季小流行,可能由病毒(柯薩奇病毒)所致,又稱嬰兒玫瑰疹,或稱第六病。多見6個月~2歲,潛伏期10~15天,無前驅症狀,常突發高熱,體溫上升至39~40度,3~5天體溫驟退時出疹,先發生頸部-軀干-上肢下腿-面部。疹形為玫瑰紅色斑丘疹,無內疹。合並有頸,枕後淋巴結腫大,偶有中耳炎和支氣管炎。

9.手-足-口症:由小RNA病毒中柯薩奇A16病毒為主,有時為柯薩奇A2,A4,A5,A10引起。多發於學齡前兒童,尤以1~2歲嬰幼兒最多,夏秋季流行,潛伏期4~7天,全身症狀輕,發疹前可有微熱,頭痛,食慾不振等症狀。發疹特點是指(趾)背面及側緣有水皰,口腔的硬齶、頰部齒齦及舌部出現疼痛性水皰,呈米粒至碗豆大小,半球狀或橢圓形,皰壁薄,內容清,呈珠白色。水皰數目不多,但亦可見50個以上,整個病程約1周,很少復發。

10.傳染性軟疣:由痘病毒中傳染性軟疣病毒引起,潛伏期14~50天,其特點是皮膚上出現發生蠟樣光澤的小丘疹,頂端凹陷,能擠出乳酪狀軟小體。數目不等,不融合,一般6~9個月可消退,但也有持續幾年者。


五,檢查

皮膚科檢查。


六,診斷

皮膚病的診斷與其他疾病一樣,必須根據病史、體格檢查及實驗室檢查進行綜合分析:

1.詢問病史

皮膚科應重點詢問患者有無自覺症狀及持續時間、程度如何,皮損的好發部位及發生的先後順序、分布情況、形態、色澤及起病前有無其他疾患或用過何種葯物,有無全身症狀,與季節、氣候、生活及工作環境、飲食等是否有關,家庭中有無類似皮膚病,發病後診療情況及療效如何。

2.體格檢查

(1)重點檢查皮損的分布部位、皮損的種類、數目、大小、形態、表面及基底情況,顏色、水皰內容物及其顏色、排列特點及邊界是否清楚。

(2)輔助物理檢查

1)玻片壓診法將玻片用力壓在損害上10~20秒,炎症性紅斑及血管瘤顏色可消失。可用於鑒別紅斑和紫斑,以及觀察狼瘡結節。

2)皮膚劃痕症用鈍器劃皮膚,如在劃過處產生風團,稱為皮膚劃痕症陽性。蕁麻疹患者常為陽性,異位性皮炎,紅皮病的皮膚給以機械刺激時出現皮膚蒼白色的貧血性反應。

3)感覺檢查包括溫度覺、觸覺及痛覺等。

4)濾過紫外線檢查如黃癬病頭發呈暗綠色熒光,白癬呈亮綠色熒光。其他疾病,如花斑癬,卟啉症等可發出不同顏色的螢光。

5)棘層細胞松解征(尼氏征)推移水皰向周圍擴散,正常皮膚被推動及水皰間外觀正常的皮膚被擦掉即為陽性。

3.實驗室檢查

(1)皮膚組織病理檢查部分皮膚病有其特有的病理改變,可依此確診與鑒別診斷。

(2)皮膚試驗①斑貼試驗用於檢查接觸性過敏原。②劃痕試驗或皮內試驗用於檢查即刻型變態反應,測定某種物質是否具有過敏反應(Ⅰ型)。③麻風菌素試驗用於判斷麻風患者免疫情況。④癬菌素試驗有助於癬菌疹的診斷。

(3)微生物檢查皮膚真菌、麻風桿菌疥疹蟲檢查有助於相應皮膚病的診斷。


七,治療

皮膚病治療使用最多的是外用葯。如果外用葯選擇或使用不當,往往無效,甚至使病情加重。

皮膚病外用葯選擇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相同的葯物有不同的劑型,如溶液、糊劑、粉劑、霜劑、洗劑、軟膏、酊劑和乳劑等。不同的劑型,有不同的作用和適應證,故應根據不同病期的臨床症狀和皮損特點,正確選用不同劑型的外用葯。

1.一般急性期局部紅腫、水皰、糜爛時,多選用溶液濕敷,可起到消炎、散熱作用;有滲液者,先用溶液濕敷,後用油劑。

2.皮損處於亞急性期時,紅腫減輕,滲液減少,可酌情選用糊劑、粉劑和洗劑,可發揮消炎、止癢、收斂、保護作用。

3.慢性期皮損增厚,呈苔蘚樣變時,可選用乳膏、軟膏、硬膏等。

4.皮膚病用葯時間和次數也要注意。葯水和洗劑,容易揮發而降低療效,用葯次數相對要多,一般每3個小時搽1次;酊劑、軟膏作用持久,每天早晚各用1次即可。濕敷方法也要得當。用葯前,除了清洗患部外,對於痂皮,應先消毒並用食物油軟化後拭去。皮損處若見直徑大於半厘米的水皰,要以消毒空針筒抽出內容物,保留皰壁。有毛發部位用葯前,應先剃去毛發,然後再上葯。

5.選用葯物還應考慮年齡、性別、患病部位與患者體質等。如老幼患者應選低濃度葯物;孕產婦使用外用葯時,應顧及對胎兒、乳兒的影響;面部、乳房、外陰處不可用濃度高或刺激性強的葯物,兒童、婦女更應慎用;手掌、足底部等可用高濃度的葯物;皮膚敏感者,先用低濃度,後用高濃度。對新葯或易致敏葯物,先小面積用,如無反應,再根據需要逐漸提高濃度及擴大使用面積。

物理治療也是皮膚病常用的治療方法。常用的物理療法有:電療法、光療法、微波療法、冷凍療法、激光、水療法、放射療法。




B. 考慮到接觸性皮炎時更要與濕疹鑒別是什麼

濕疹往往有較長病史,有對稱性,累積面積較大,周圍有衛星灶,可與接觸性皮炎相鑒別。此外,個別情況下,兩者可並存,則更給診斷帶來了難度。例如:如果一個患瘀積性皮炎的患者,皮損忽然加重,要高度懷疑合並接觸性皮炎的可能。因為前者皮損在多次接觸外用葯的條件下,很易對外用葯成分發生接觸性過敏。對於手部濕疹皮損,也易同時發生刺激性接觸性皮炎(如:肥皂、消毒劑等葯),甚至有時接觸性與刺激性因素可並存。

個別時候,接觸性皮炎的發病有時並不是起病突然。有明確外界接觸史的,當病情與濕疹、剝脫性皮炎或脂溢性皮炎不好區別時,一定要鼓勵患者積極配合做斑貼試驗以明確病因,有時只有當斑貼試驗得到部分陽性結果時,再反過來追問患者病史,才可確定是否是接觸性皮炎。

面部接觸性皮炎要與異位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玫瑰痤瘡、多形性日光疹及單純糠疹、丹毒相鑒別。

手部皮炎常常是在異位性濕疹基礎上的刺激性接觸性皮炎,有時也可在此基礎上發生手部潤膚劑及橡膠手套的過敏。此外,還要與手癬、日光性皮炎相鑒別,一般說來,接觸性皮炎常累及手背及肢端,而內因性皮膚病累及手掌及手指屈側。

足部皮損注意排除足癬、盤狀濕疹及異位性濕疹。鞋引起的接觸性皮炎常累及足背、趾背,而足癬常累及足跖及趾間。

C. 職業病診斷檢查項目

職業病的診斷按衛生部1984年頒發的《職業病診斷管理辦法》([84]衛防字第16號)的規定,地級以上 職業病防治機構或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的醫療服務機構負責本地區的職業病診斷。凡被確診患有職業病的職工,職業病診斷機構須發給《職業病診斷證明書》,只有職業病診斷機構出具的職業病診斷書,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才予以承認,並享受國家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
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

【概述】

職業黑變病(Occupational melanosis) 本病又稱焦油黑變病(Tarmelanosis),苔蘚樣中毒性黑皮炎(Melanodermatitis toxica lichenoides)。現以職業性黑變病這一名稱更為恰當。

【治療措施】

(1)在使用和生產上述物質的過程中,改進操作方法,盡量減少接觸機會。安裝通風、排氣、吸塵設備,降低車間中煙塵、粉塵濃度。搬運瀝青時,採取必需的防護措施,以夜間及陰天進行為佳。

(2)加強個人防護,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口罩及手套,在暴露部位的皮膚上塗擦避光的防護劑。

(3)皮炎重者停止接觸,避免日曬。皮疹滲出、紅腫明顯者可用3%硼酸水溶液濕敷,外擦氧化鋅油。全身症狀重者可服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及抗組織胺葯物,必要時靜脈滴注。維生素C有抑制黑素細胞生成的作用,可給大量維生素C靜脈滴注,如維生素C1g加入葡萄糖液內注射,每日1次,10天為一療程。並可配合多種維生素治療。

局部治療對色素沉著重者可外用3%氫醌霜或5%白降汞軟膏。

【病因學】

職業性黑變病是由於工人長期接觸瀝青、煤焦油、石油類產品或長期吸入這類物質的揮發物而致皮膚慢性炎症,最終發生皮膚色素沉著。

瀝青含有刺激皮膚的酚、萘等多種物質。可引起皮炎,瀝青所含有的吖啶、蒽等光感物,使皮膚對光線過敏而發生日光性皮炎。尤其易發生在包紮、裝卸或搬運瀝青的工人,數小時內,面部、頸部、背部及四肢皆可發生皮膚紅腫、疼痛、大皰、眼瞼皮腫脹,結膜及角膜充血發炎而畏光流淚,甚而有呼吸道刺激症狀。有的發生頭暈、惡心、疲乏無力等症狀。屢次發生急性瀝青皮炎或是長期和瀝青接觸後,發生慢性皮炎,皮膚乾燥、苔蘚化及繼發色素沉著。瀝青所致的皮膚黑變病,認為可能由於瀝青含有影響黑色素代謝的物質。也會發生皮膚的疣狀損害,極少數病人發生癌變。

煤焦油:煤焦油同瀝青一樣,使皮膚光感過敏,暴露部位迅速紅腫及疼痛,甚至發生大皰,部分病人可有頭痛、惡心、發熱等全身症狀。長期接觸煤焦油的工人發生色素沉著為焦油黑變病,也可發生苔蘚樣中毒性黑皮炎(Melanoclermutitis toxicalichenoides),其原因認為煤焦油含有某些物質有刺激酪氨酸酶的作用,或是腦垂體中刺激黑素細胞內分泌因受刺激而增加分泌的結果。受累部位網狀色素斑點,輕度毛細血管擴張,皮膚光亮,易出汗,四肢尤以前臂有很多黑色苔蘚樣毛囊小丘疹。

長期用手與石油接觸,使手部皮膚乾燥粗糙,易發生皸裂,冬季加重。汽油炭黑也可引起色素沉著。

職業性黑變病共同點為明顯的職業接觸史,易發生在暴露部位(面部、前臂、頸部及四肢),發病前輕度瘙癢,皮膚水腫性紅斑,反復發作後可發生彌漫性或網狀色素斑,呈淡褐色至深褐色,同時伴有毛細胞血管擴張,痤瘡樣損害,黑色苔蘚樣毛囊性小丘疹,輕度皮膚萎縮。

本病多見於職業男性,多在冬季發病,常伴有頭痛、頭暈、疲乏無力,食慾不振等全身症狀。病理變化與Riehl氏黑變病相似。

【鑒別診斷】

本病應與Riehl氏黑變病、Civatte氏皮膚異色病、色素性化妝皮炎、Addison病相鑒別。

(1)Civatte氏皮膚異色病

面部和頸側片狀網狀色素沉著,色素沉著為棕紅色或青銅色斑點,密集成網狀,網間有萎縮白斑點及毛細血管擴張。皮疹表面光滑,偶見細薄糠屑,無自覺症狀,與季節、日光無關。

(2)Addison病

有血壓低,血糖低,尿中17-皮質酮含量低,色素沉著為古銅色,多在皺褶處。粘膜受累。

(3)色素性化妝品皮炎

發生在面部化妝部位,色素沉著在眼周、鼻兩側、鼻兩側、頰部或額部。邊界清楚,呈淡褐色,紅褐色或淡黑色,呈彌漫片狀或網狀,部分病人有輕度瘙癢。

D. 急性濕疹與急性接觸性皮炎的鑒別診斷

題主,你附圖里不是寫的很清楚二者的區別了嗎?
1、 急性濕疹的症狀是非常明顯的,專發病率屬是非常高的,患者還可能會引起皮膚表面出現了有紅斑和丘疹的產生,也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了大面積的皮膚滲液和出現糜爛的症狀,對健康會有很大的影響。
2、 接觸性皮炎的症狀也是非常明顯的,患者還可能會引起皮膚表面出現了紅腫和出現了大面積丘疹的症狀,有的患者出現了接觸性皮炎,還可能會引起水泡的產生,有的患者會引起皮膚出現了腫脹的症狀。
3、 急性濕疹和接觸性皮炎,從症狀上看有一定相似之處,但是一般急性濕疹不會引起皮膚有水泡的症狀,而且會導致皮膚瘙癢和疾病反復發作的危害。接觸性皮炎的患者會導致皮膚有水泡,或者出現水泡破裂的危害。

E. 什麼是多形性日光疹

多形性日光疹是一種常見的、具有多形性皮疹、反復發作的光敏感性、慢性炎症性皮膚病。

本病最早於1900年由Rasch命名後,即被廣泛應用於描述一組由日光引起的炎症性皮膚病。但本病的概念較為混雜,現已達成共識,凡能明確診斷為其他光敏感性皮膚病或伴有生化、遺傳、代謝異常以及有光敏物參與的疾病,均不屬於本病的范疇。

(1)病因學。病因及發病機制至今未完全闡明。日光是絕大多數患者發病的最直接因素。但對日光的敏感性,個體差異很大。現一般認為,本病的致病作用光譜較寬,包括UVB和UVA。在作用光譜下,患者表現有異常的反應,如紅斑閾降低等;其他如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也起重要作用。

本病見於所有種族,以白種人居多。最常見的日光反應性皮膚類型為Ⅰ-Ⅳ型皮膚的人。這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光線性皮膚病。

國外資料統計,在春夏季發病率約10%~21%,其中1/6~1/4的患者有陽性家族史。國內資料顯示,在專業門診光敏性皮膚病中,多形性日光疹約佔60%左右,家族發病不明顯。最常見於青中年(特別在30歲左右)發病,女性患者是男性的2~3倍。

(2)臨床表現。有明顯季節性,多形性日光疹好發於春季和夏初。

除非雪地反射日光,冬季罕有發病。常在夏秋季後緩解,但來年仍可復發。表現為日曬後經過30分鍾至數天(最常見為數小時至1天)的潛伏期,在光暴露部位出現成群瘙癢性損害。若不再暴露,則在數天內可漸消退。皮疹表現有多種類型:丘疹型、丘皰疹型、斑塊型、水皰大皰型、濕疹型、昆蟲叮咬樣以及多形紅斑樣型。通常同一位患者常以某種類型皮疹為主,其中丘疹型是最常見的,其次為丘皰疹型、斑塊型。可見混合型損害,但罕有轉型者。具有特徵性改變是皮疹呈小片狀,疹間皮膚完全正常(同樣是光暴露皮膚)。皮疹每於日光照射後明顯加重,癢感劇烈,適當避光則可好轉。皮疹常反復發作,日久可呈苔蘚樣變、色素增加。愈後無明顯色素沉著和疤痕。皮疹可發生在光暴露皮膚的任何部位,最常見於面部,尤其是頰、鼻背、前額、頸項、頸側及頸前「V」形區。

病程長短不一,一般反復發作數月至數十年。如病程較長,則季節性可變得不明顯,皮損范圍擴大且可波及非光暴露區,如上胸部及上臂部。但多數患者隨著時間的延長,對光線的敏感性會逐漸下降,症狀亦見減輕。此種變化與表皮角質層增厚、曬黑和光「老化」有關。

(3)實驗室檢查。光激發試驗可呈陽性反應,常規光斑貼試驗一般是正常的。

(4)組織病理。本病組織相有其特徵性,但缺乏診斷意義,並且隨不同的臨床表現而變化。各型多形性日光疹的皮損均可見真皮上、中層的血管周圍有中度緻密的淋巴細胞為主的浸潤,也可見到嗜中性粒細胞,而嗜酸性粒細胞不常見。血管周圍水腫及血管內皮細胞腫脹,表皮可無變化或隨皮損形態不同可見表皮海綿水腫、個別角化不良細胞、白細胞進入表皮及基底細胞空泡變性等。

(5)診斷和鑒別診斷。診斷主要靠病史、臨床表現,特別是春夏季節性發病、皮疹與光照的明確關系,必要時結合組織病理學改變,常可診斷。測定最小紅斑量,特別是光激發試驗陽性有助於診斷。

對本病的診斷還特別強調「排除診斷法」。加強隨訪。

與本病需要鑒別的疾病如下。

①濕疹。其皮疹呈多形性,具有紅斑、丘疹、丘皰疹或水皰,又有糜爛、滲出、結痂等。發病多與日曬無明顯關系,皮疹不限於光暴露部位。

②日光性蕁麻疹。病史中發病季節易混淆,其光照後皮疹出現和消退迅速,一般在5分鍾內出現,1~2小時內消退。

③亞急性皮膚性紅斑狼瘡。即使不再日曬,其皮損也要持續數周或數月。還可通過檢測ANA和抗SSA/SSB(+)及組織病理加以鑒別。

④接觸性皮炎、光毒性皮炎、光接觸性皮炎。這些疾病有接觸史(非光敏物或光敏物),皮疹往往在光暴露區呈彌漫性而非呈小片狀分布。斑貼試驗、光激發試驗或光斑貼試驗可陽性。

⑤異位性皮炎和脂溢性皮炎。也可有光敏性,但通過仔細檢查皮疹分布或發病年齡及家族史可加以鑒別。

⑥紅細胞生成性原卟啉病和遲發性皮膚卟啉病。其皮膚損害可類似本病,但其主要對長波紫外線和可見光敏感。皮疹消退後易留萎縮疤痕、色素沉著等。卟啉測定可有助於鑒別。

此外,尚需與皮膚淋巴細胞浸潤症、皮膚淋巴細胞瘤、面部肉芽腫、結節病等相鑒別。

(6)治療。主要採用局部治療,以遮光、止癢及消炎為原則。

(7)預防。原則為避光並提高機體對紫外線的耐受性。

①避免直接日曬,春夏季不宜在上午10時至下午2時光照強烈的時間外出,或外出注意戴遮陽帽、遮陽傘、手套及長袖衣褲等。

②在春季來臨前經常參加戶外活動(上午9時之前和下午4時之後)或進行日光浴,逐漸增加日曬時間,增強皮膚對日曬的耐受性。

③外出時在光暴露部位塗用廣譜遮光劑,要具有既能防UVB也能防UVA的功效。

F. 皮膚病包括哪些

皮膚病的病因有的比較明確,有的比較復雜而有待進一步研究。了解皮膚病的病因,對皮膚病的診斷、鑒別診斷、治療和預防都很重要。

(一)一般的發病因素

(1)年齡:很多皮膚病的發病與年齡有一定的關系,這與不同年齡患者的生理特點、生活條件、環境以及職業因素等都有密切關系。如新生兒期可發生新生兒硬腫病及新生兒剝脫性皮炎等;嬰兒期可發生嬰兒濕疹、大皰性表皮鬆解症等;幼兒期可發生尋常性魚鱗病、色素性干皮病、遺傳性過敏性皮炎、色素性蕁麻疹及白色糠等;青春期易發生尋常性痤瘡、脂溢性皮炎及其它皮脂腺的疾病;老年人則易發生脂溢性角化病、日光角化病、瘙癢症、大皰性皰瘡、皮膚癌及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等。

(2)性別:如黃褐斑、硬結性紅斑、結節性紅斑、泛發性硬皮病及系統性紅斑狼瘡等,以女性為多見;痤瘡、禿發等以男性為多見。須瘡只發生於男性,月經疹只見於女性。

(3)職業:不同生產條件和環境可以使工人皮膚接觸不同致病因素而產生皮膚病。化學工業容易受化學物質的刺激或對化學物質發生過敏反應。農業勞動者可能發生尾蚴皮炎、凍瘡或手足皸裂等。礦工容易發生真菌性皮膚病等。

(4)季節:氣候的改變可影響皮膚和機體的功能。如夏季皮膚多汗潮濕,容易發生真菌性皮膚病;春、秋兩季則多見紅斑、玫瑰糠疹等;冬季常見凍瘡,銀屑病及濕疹加重。

(5)種族:有些種族的人易患某些皮膚病。如黃種人皮脂腺和汗腺的組織結構及功能與白種人有一定的差別,痤瘡及腋臭的發病率較低,且病情也較輕。白種人的日光角化病、惡性黑色素瘤等發病率較黃種人為高。

(6)個人衛生:講究個人衛生可較少發生細菌、寄生蟲及真菌感染,如膿瘡病、疥瘡、頭癬和足癬等。在冬季過多使用肥皂易發生皮膚乾燥、瘙癢或皸裂。

(7)社會因素:有些疾病與生活條件及社會因素有密切關系。建國前,我國某些地區性病發病率就較高;建國後基本消除了性病;但近年來隨著國際間交往的增多,在我國又出現了性傳播疾病。建國以來積極防治麻風,已治癒了大量病人,我國將在近年內消除麻風病的流行。營養不良性皮膚病,如維生素A缺乏病及煙酸缺乏病等,在我國已極少見。

(二)發病的主要原因

1、外因

(1)物理因素:壓力及摩擦可引起胼胝及雞眼。溫度異常可引起燙傷及凍瘡。放射線可引起急性及慢性放射性皮炎和腫瘤。接觸光敏性物質如瀝青及受日光或紫外線照射可發生光接觸性皮炎。服用某些葯品如磺胺、四環素後,經日光或紫外線照射可引起光感性葯疹。食用某些植物如灰菜、紫雲英後,經日光照射後可引起植物日光性皮炎。長期潮濕及過度乾燥、或過熱的水洗燙和搔抓等,都可引起皮膚瘙癢及皮膚病,或使原有的皮膚病病程延長,病情加重。

(2)化學物質:接觸許多葯物、染料、化工原料或製成品及家庭日用化學物品(如染發劑、化妝品、洗滌劑等)可能產生接觸性皮炎。

(3)生物性因素:

1、動物性:如昆蟲咬傷及水母刺傷等均可發生皮炎。

2、植物性:如生漆及植物花粉等可引起漆皮炎或蕁麻疹等。

3、微生物:如由細菌引起的癤、毛囊炎、癰、丹毒、膿皰瘡、麻風、皮膚結核等;由病毒引起的扁平疣、尋常疣、傳染性軟疣、帶狀皰疹及單純性皰疹等;由螺旋體引起的梅素等;由真菌引起的各種體表及深部組織真菌病。

4、寄生蟲:如由豬絛蟲囊尾蚴引起的皮膚豬囊蟲病、動物血吸蟲尾蚴引起的尾蚴皮炎等。

2、內因

(1)食物:食物中營養成分不全或烹調方法不當,以及營養價值不能滿足生理需求,可引起維生素缺乏性皮膚病;對某些食物或中草葯內含有化學物質如調味料、防腐劑、激素等產生過敏可引起變態反應,如蕁麻疹等。

(2)代謝障礙:如黃色瘤、皮膚澱粉樣變、皮膚鈣沉著症等。

(3)內分泌紊亂: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可發生痤瘡、多毛症、滿月臉等。甲狀腺功能減退可發生皮膚粘液性水腫。妊娠時可發生黃褐斑、會陰部瘙癢等。

(4)神經因素:脊髓空洞症及周圍神經損傷時,可引起皮膚感覺障礙或潰瘍。

(5)精神因素:精神因素可誘發斑禿、多汗症、膽鹼能性蕁麻疹、慢性單純性苔蘚等。精神愉快,樂觀,正確對待疾病,主動配合治療則皮膚病能治癒得較順利。

(6)內臟疾病及病灶感染:糖尿病患者可發生黃色瘤、瘙癢症、念珠菌病及癤瘡等;肝病可伴發瘙癢症及手掌紅斑;內臟惡性腫瘤可伴發黑棘皮病等。某些皮膚病,如蕁麻疹、濕疹等的發病可能與病灶感染有關。

(7)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障礙:可伴發肢端紫紺、橡皮腫等。

(三)皮膚病發展或加重的因素

過熱的水,肥皂水,過度搔抓,飲食不當,用葯不當,強烈日曬等是常見的使皮膚病發展或加重的因素。

皮膚病患者常喜用熱水燙,雖當時可止癢,但過後反而常使病情惡化。特別是一些急性濕疹和皮炎,燙後毛細血管更加擴張,局部滲出加重。

一些瘙癢性皮膚病,如慢性單純性苔蘚,常因不斷搔抓而使皮膚變厚,而皮損變厚又加重了瘙癢,因此形成惡性循環,並易發生繼發感染。

要想預防皮膚病,就要搞清楚皮膚病發生的原因及其發展後果,根據不同情況加以防範。主要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

(1)保持皮膚的清潔衛生 對油性皮膚要經常用肥皂和溫水清洗;對乾性皮膚則應少用肥皂。
(2)保持皮膚彈性 在寒冷季節,要經常用潤膚劑塗於皮膚,保持皮膚的彈性和柔軟,減少皮膚皸裂。
(3)保持頭皮 頭皮有保護頭皮免受外界刺激的作用,應注意經常修剪,定期洗頭,保持頭皮的清潔。
(4)清潔指甲 指甲要經常修剪,並清除甲前端下的污物。
(5)保護皮膚 即使是皮膚有細小的破損,也要及時處理;對已有感染的皮膚要在注意清潔的基礎上注意保護,適當進行隔離,防止接觸感染;對瘙癢性皮膚在積極治療的基礎上要防止因抓撓引起繼發感染;暑天,痱子是皮膚感染的先兆,因此,防痱、治痱至關重要。
(6)消除與飲食有關的誘因 對某些皮膚病如濕疹、銀屑病、蕁麻疹、酒渣鼻、脂溢性皮炎等,應注意限制食用魚、蝦等海腥食物和辛辣性食物。
同時,增強體質,保持精神愉快,注意鍛煉,合理營養,提高機體免疫力,改善健康大辯論況等也是非常重要的。

G. 皮膚病有哪幾種各有什麼症狀

真菌病:常見的有手腳癬、體股癬及甲癬(灰指甲);

細菌性皮膚病:常見的有丹毒回及麻風;

病毒答性皮膚病:常見的有水痘、扁平疣及皰疹;

節肢動物引起的皮膚病:如疥瘡;

性傳播疾病:如梅毒、淋病及尖銳濕疣;

過敏性皮膚病:常見的有接觸性皮炎、濕疹、尋麻疹及多型紅斑;葯物反應,如服用磺胺、肌注青黴素過敏;

物理性皮膚病:常見的有曬斑、多型性日光疹及雞眼;

神經功能障礙性皮膚病:常見的有瘙癢症、神經性皮炎及寄生蟲妄想症;

紅斑丘疹鱗屑性皮膚病:常見的有銀屑病(牛皮癬)、單純糠疹及玫瑰糠疹;

結締組織疾病:常見的有紅斑狼瘡、硬皮病及皮肌炎;

疹性皮膚病:常見的有天皰疹、類天皰疹及掌跖膿皰病;

素障礙性皮膚病:常見的有黃褐斑、白癜風、文身;

化性皮膚病:常見的有毛發紅糠疹;

皮脂、汗腺皮膚病:常見的有痤瘡、酒渣鼻及臭汗症;

H. 關於皮膚病

內因:

皮膚做為人體的第一道生理防線和最大的器官,時刻參與著機體的功能專活動,維持著機體和自然屬環境的對立統一,機體的任何異常情況也可以在皮膚表面,反映出來。 例如:

銀屑病、牛皮癬、白癜風的皮膚表現等等,既是與細胞分裂異常、致病微生物感染及其產生的毒素、機體代謝紊亂、免疫功能失衡、內分泌紊亂、自由基毒素代謝障礙,甚至與精神、神經系統的病理變化有著間接或直接的關系。

外因:

機械性:如胼胝、磨擦紅斑、外傷等。 物理性:如凍瘡、燙傷、曬班、射線皮炎等。

化學性:大多數接觸性皮炎都是接觸化學物質、如染料、化工原料等引起的。

生物性:動物,如疥瘡、蟲咬皮炎、水蛭咬傷等。植物,如接觸漆樹、蕁麻等。微生物如細菌、病菌、黴菌、螺旋體等。

I. 什麼是日光皮炎

物理性皮膚病是由各種物理因素,如冷熱、濕度、太陽光、射線、壓力及機械性摩擦等所引起的皮膚病。

人體需要適宜的溫度、濕度、日曬等外部環境,但如果外界各種物理因素的刺激強度超過了人體皮膚所能耐受的程度,或由於各種原因使皮膚對它們的敏感性增強和耐受性下降時,就會對皮膚造成損害,即出現物理性皮膚病。此類疾病的發生尚與遺傳、代謝異常、全身狀況、性別、年齡及暴露部位等有關。

日曬傷又稱曬斑、日光紅斑、日光皮炎,是皮膚由於強烈日光照射引起的一種急性損傷性炎症性反應。

本病易發生在膚色較白的人中。另外,長期在城市生活、室內工作等缺乏強烈日曬的人,突然去海邊游泳、釣魚、參加短期室外勞動、野外行軍或進行較長時間的日光浴等後易發病。

(1)病因學。本病是由於日光中的中波紫外線(UVB)過度照射引起的急性皮膚炎症,屬急性光毒性反應。其致病光譜波長為290~320nm,故此范圍的波長又常稱為曬斑光譜。遲發性色素沉著也主要由UVB所致,盡管UVA也起一定作用。光線作用於皮膚除直射外,還有約一半是通過大氣層散射而來,後者即使在雲霧天氣也可起作用。太陽光線照射強度不僅取決於一天中的照射時間(一般以上午10時到下午2時為最強),還取決於季節、緯度、散射等。

散射量則與周圍環境關系密切,如沙石、冰雪、水面及城市建築玻璃幕牆等均有很強的反射光線的能力。

目前,造成皮膚日曬傷炎症的色基尚未確定。但是,基於中波紫外線是紫外線與DNA起作用的最主要的作用波段的學說,在日曬傷中UVB和短波長UVA(UVAⅡ)最重要的作用方式是直接損傷DNA,其次是間接氧化損傷。

(2)臨床表現。多見於春夏季,於日曬後4~6小時出現皮損(Ⅰ、Ⅱ型皮膚還可在照射後數秒鍾內出現即刻速發型紅斑),至12~24小時達到高峰,表現為光暴露部位的皮膚出現境界清楚的紅斑、水腫,重者出現水皰、大皰,皰液為淡黃色漿液,自覺症狀一般先有局部瘙癢或灼熱感,既而出現灼痛或刺痛,衣物摩擦尤重,往往不能安睡。如皮損范圍廣且嚴重者,可出現寒戰、發熱、心悸、頭痛、惡心、嘔吐甚至休克等症狀。

輕者紅斑於1~2日逐漸脫屑而消退,並出現色素沉著。重者水皰、大皰破裂並糜爛,則恢復較慢,約需1周左右。日曬傷引起的皮膚色素改變,是雙相變化:即速發色素加深(IPD)和遲發性曬黑反應。前者在照射後幾秒鍾內達高峰,後者在UVA照射後2~3日開始出現並很快消退,一般持續10~14日。

急性日曬傷即便很輕微,也可使一些日光促發性疾病復發或加重,如單純皰疹、紅斑狼瘡、遲發性皮膚卟啉病、日光性蕁麻疹、多形性日光疹、多形紅斑及白癜風等。

(3)診斷和鑒別診斷。發病有季節性,春夏好發,有強日光照射史,光暴露部位境界清楚的紅斑水腫,甚至水皰大皰。繼而脫屑,出現色素沉著及組織病理表皮有典型的日曬傷細胞,即可診斷。

本病主要應與變態反應性接觸性皮炎相鑒別,根據其發病無季節性,有化學物等接觸史,發病有一定潛伏期,主要在接觸部位,皮疹除紅斑腫脹外尚可見丘疹、丘皰疹等,自覺瘙癢明顯,脫離接觸後皮疹可消退自愈,斑貼試驗有助於確定致敏原,可以鑒別。

(4)治療。主要採用局部外用葯物治療,以消炎、保護、止痛為原則。

(5)預防。經常參加戶外活動,增強皮膚對日曬的耐受性,可採用逐步暴露於日光下或日光浴的方法;避免烈日暴曬,一般不宜在上午10時至下午2時光照強烈的時間外出,或外出注意遮陽,戴涼帽、草帽、手套及防護衣等;外用遮光劑,如選擇吸收UVB作用強的5%PABA乳劑或酊劑效果較好,也可用10%氧化鋅軟膏、5%二氧化鈦軟膏、4%二苯甲酮霜或洗劑、10%薩羅(Salo)軟膏等及二羥丙酮等新型遮光劑。

J. 皮膚病一共有多少種

皮膚組織工程移植:皮膚病的症狀分為自覺症狀和他覺症狀兩種。自覺症狀是指患者的主觀感覺如瘙癢等;他覺症狀是指醫生檢查所見的各種皮膚損害如皮膚丘疹、糜爛等,是診斷皮膚病的重要依據。
一、自覺症狀
(一) 瘙癢:是最常見的自覺症狀,癢的程度輕重不一,有陣發性和持續性,局限性和廣泛性。癢的發生機制一般認為:
1.由表皮內真皮淺層的游離感覺神經末稍,接受刺激通過側脊丘束傳至視丘和感覺中樞引起癢感。
2.與機體釋放某些化學物質如組織胺、激肽和蛋白酶等有關,尤其是蛋白酶起著重要的化學介質作用。它在表皮、血液、細菌及真菌中都有存在,創傷或某些原因可在組織中釋放活化,產生皮膚瘙癢。
瘙癢常見於濕疹、蕁麻疹、神經性皮炎、扁平苔蘚、外陰肛門部瘙癢等。
(二)
疼痛:有學者認為,痛覺和癢覺可能是同種神經傳導。當刺激程度小於痛閾時表現為癢感,大於痛閾時表現為疼痛。疼痛常見於急性感染性皮膚病,如癤、丹毒,病毒性皮膚病,如帶狀皰疹等。
二、他覺症狀
在皮膚表面所程現的各種症狀,稱為皮膚損害或皮損。原發性皮損是指首先出現的原始性損害;繼發性皮損是由原發性皮損經過搔抓、感染和治療等進一步產生損害或好轉的結果。認清主要皮損對皮膚病變的診斷和鑒別診斷頗有幫助。
(一) 原發性皮損
1.斑疹:僅指皮膚的顏色變異,既不隆起,也不凹陷,病理改變多在表皮和真皮淺層。色素增多的有黃褐斑、雀斑等;皮下出血形成的斑疹稱紫癜;紋身稱人工色斑;色素減少的有白癜風、白化病。
2.丘疹:是高出皮膚表面的堅實隆起,一般直徑不超過1厘米。可由炎症浸潤、代謝異常或皮膚變性所致。病理改變多在表皮或真皮上層。有的丘疹呈扁平圓狀如疣類、色素痣;有的為多角形如扁平苔蘚等。
3.水皰:為局限性高出皮膚表面、表皮內含有液體的損害,直徑在1厘米內的為小皰,大於1厘米的稱為大皰。水皰一般發生在表皮內。水皰常有細菌、病毒、疥蟲及變態反應引起,如接觸性皮炎、帶狀皰疹等,愈後不留瘢痕。
4.膿皰:大小、深淺與水皰類似,是含有膿液的皰,周圍帶有炎性紅暈。膿皰大多由於化膿性細菌感染所致,如膿皰瘡,毛囊炎和痤瘡等。
5.結節:是圓形或類圓形較硬的局限性突起,其位置較丘疹深,位於真皮或皮下組織,常為炎性浸潤或代謝產物聚積所致,其大小不一。如皮膚結核、結節性黃色瘤及腫瘤等。
6.囊腫:是真皮內或皮下組織的囊腔樣結節,可高出皮膚表面,呈圓形或橢圓形,觸之有彈性感。內容物可為液體,也可為半固體如腱鞘囊腫、皮脂腺囊腫等。
(二) 繼發性皮損
1.鱗屑:主要為角化脫落的上皮細胞。當皮膚炎症或其他損害時,可形成明顯的易察覺的鱗屑。鱗屑的大小、厚薄和多少因不同的皮膚病而異。花斑癬的鱗屑象糠秕狀;剝脫性皮炎的鱗屑宛如乾裂翹起的地皮;銀屑病的鱗屑白如雲母狀等。
2.痂皮:是水皰、膿皰以及糜爛面等,皮膚損害的漿液、膿液及血液和脫落壞死組織所致,它們乾涸後形成漿液痂、膿痂及血痂等。
3.糜爛:是水皰和淺在性膿皰破潰失去上皮所形成,表面潮紅、濕潤並有滲液,愈後不留瘢痕。
4.潰瘍:是深達真皮和皮下組織的局限性組織缺損。潰瘍的大小、形狀及深淺,隨病因和病情發展而異。表面可有漿液、膿液和壞死組織,或有痂皮覆蓋,邊緣常不規則。燒燙傷、皮膚結核、三期梅毒、化膿性皮膚病、小腿靜脈嚴重曲張及皮膚癌均可導致潰瘍發生。
5.瘢痕:深層組織缺損後,在組織修復中,由新生結締組織代替原有失去的皮膚組織,稱為瘢痕。分增生性(肥厚性)瘢痕和凹陷性(萎縮性)瘢痕,前者較硬而高出皮面,後者較正常皮膚稍凹下,表皮薄而柔軟。瘢痕表面無正常皮紋,也無附屬器。
6.苔蘚樣變:有些慢性瘙癢性皮膚病,由於長期刺激、磨擦、搔抓等,可使皮膚增厚、粗糙,皮膚紋理加深增寬,形成多角形片狀扁平丘疹,稱為苔蘚樣病變,如神經性皮炎。
上述皮膚損害,不是孤立的,經常是先後或同時存在,有時由一種皮損演變為另一種損害。

閱讀全文

與日光性皮炎鑒別診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整形醫師嚴新 瀏覽:466
水泡茶花 瀏覽:53
下巴整形手術後 瀏覽:171
激素皮炎的紅血絲 瀏覽:564
舒淇皮膚過敏照片 瀏覽:13
專科整形整容醫院 瀏覽:352
治療蕁麻疹的葯物圖片 瀏覽:193
大連皮膚病醫院招聘信息 瀏覽:661
美容院解壓 瀏覽:26
武漢整形醫院藝星 瀏覽:208
男性生殖皰疹吃什麼葯 瀏覽:355
神經性皮炎偏方不復發 瀏覽:362
水泡不挑破多久好 瀏覽:674
肛門邊皰疹 瀏覽:177
美容院怎麼弄蘆薈鮮汁 瀏覽:497
大都會美容美發民生大街店 瀏覽:894
生完寶寶皮膚特別黑 瀏覽:252
1祛黃褐斑的方法 瀏覽:977
閉口粉刺和蟎蟲的區別 瀏覽:661
水泡邊框 瀏覽: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