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畸胎瘤是良性還是惡性
畸胎瘤確有良性和惡性之分,但惡性畸胎瘤有別於其他的卵巢惡性腫瘤,畸胎瘤是胎胚發育中的另一個胚胎形成的,並不屬於患者本身的組織,良惡性都不代表患者自身卵巢組織的性質,只要手術精細,技術嫻熟,就一定能夠完全分離畸胎瘤,保留患者自身的卵巢組織,所以,不論畸胎瘤的良性或惡性都不必切除卵巢。開腹手術受切口的限制視野小,操作困難,往往不容易將畸胎瘤組織剝離干凈,腹腔鏡手術視野廣闊具有放大作用,將畸胎瘤所在的卵巢放入塑料袋內,可以完整的剝除畸胎瘤組織,而不污染腹腔,同時方便探查對側卵巢(畸胎瘤50%以上是雙側的先後發病)所以,畸胎瘤手術不用開腹。手術同意書上,如果有可能中轉開腹或惡性畸胎瘤需要切除卵巢的字樣,千萬不要簽字這代表著該醫院腹腔鏡技術不嫻熟,而且對惡性畸胎瘤的認識不太充分。一旦卵巢被切除,患者很快進入更年期,而且,沒有挽回佘地。應屬於過度治療范疇。
畸胎瘤起源於潛在多功能的原始胚細胞,多為良性,但惡性傾向隨年齡增長而呈上升趨勢。發生部位與胚生學體腔的中線前軸或中線旁區相關,多見於骶尾部,縱隔、腹膜後、性腺部位。好發於新生兒和嬰兒,女性為多。
(1)病因和病理:人體胚胎發育過程中,有一種具有多能發展潛力的多能細胞,正常胚胎發育情況下,發展和分化成各胚層的成熟細胞。如果在胚胎不同時期,某些多能細胞從整體上分離或脫落下來,使細胞基因發生突變,分化異常,則可發生胚胎異常。一般認為,這種分離或脫落發生於胚胎早期,則形成畸胎;而如發生於胚胎後期,則形成了具有內胚層、中胚層和外胚層三個胚層的異常分化組織,即形成了畸胎瘤。
畸胎瘤的病理特徵為腫瘤組織由外、中、內三個胚層組織構成,常含有成熟或未成熟的皮膚、牙齒、骨、軟骨、神經、肌肉、脂肪、上皮等組織,少數亦可含有胃粘膜、胰、肝、腎、肺、甲狀腺及胸腺等組織成分。惡性畸胎瘤常表現為未成熟的不易定型和分辨的組織,畸胎瘤的惡變多表現為神經組織或上皮組織的異常增殖而形成惡性畸胎瘤。
畸胎瘤的病理分類為:①成熟型畸胎瘤:即良性畸胎瘤,由已分化成熟的組織構成;②未成熟型畸胎瘤:即惡性畸胎瘤,由胚胎發生期的未成熟組織結構構成,多為神經膠質或神經管樣結構,常有未分化、有絲分裂增多的惡性病理表現。過去有將精原細胞瘤、無性細胞瘤、胚胎癌、內胚竇瘤等生殖細胞惡性腫瘤統稱為惡性畸胎瘤,事實上它們是胚胎學上生殖細胞瘤、自卵黃囊向生殖腺移行的各個區域中發生異常分化的結果,在病理上常無三胚層結構,不應歸為畸胎瘤。
(2)臨床表現:畸胎瘤由於部位各不相同、常有多種並發症和明顯的惡變趨勢,所以在臨床上可有各種症狀和表現:
①無痛性腫塊:這是畸胎瘤最常見的症狀,多為圓形囊性、邊界清楚、質地軟硬不勻,甚至可捫及骨性結節。其中外生性腫瘤以骶尾部、枕、額、鼻等中線部位常見,骶尾部畸胎瘤常可根據其所在位置分為顯型、隱型和混合型三種臨床類型
②壓迫和腔道梗阻症狀:縱隔畸胎瘤常可壓迫呼吸道而引起嗆咳、呼吸困難及頸靜脈怒張;後腹膜畸胎瘤多有腹痛,並可引起腸梗阻。盆腔和骶尾部隱型畸胎瘤多因便秘、排便困難、尿瀦留而就診。
③腫瘤異常變化的急性症狀:卵巢、睾丸畸胎瘤可發生卵巢或睾丸扭轉、壞死,表現為劇烈疼痛和相應的局部症狀;畸胎瘤當發生繼發感染和囊內出血時,常可腫塊迅速增大,局部明顯壓痛,並同時伴有發熱、貧血、休克等全身感染或失血症狀;腹膜後、卵巢、盆腔、骶尾部等部位腫瘤也可突然破裂而發生大出血、血腹、休克等凶險表現。
④腫瘤惡變的症狀:惡性畸胎瘤和良性畸胎瘤惡變時,常表現為腫瘤迅速生長,失去原有彈性、外生性腫瘤可見淺表靜脈怒張、充血、局部皮膚被浸潤並伴有皮膚溫度增高。可經淋巴和血行轉移而有淋巴節腫大和肺、骨轉移症狀,同時出現消瘦、貧血、瘤性發熱等全身症狀。
(3)診斷:畸胎瘤大多數為外生性或有明顯腫塊可捫及,根據臨床表現常能早期診斷。仔細的腹部體檢和直腸指檢,對腹部、盆腔、隱型骶尾部畸胎瘤的檢查非常必要;腫瘤部位的X線平片可發現腫瘤內有骨、牙齒等異常鈣化影而明確畸胎瘤,並多為成熟型畸胎瘤;胃腸道鋇餐、鋇劑灌腸和靜脈腎盂造影可了解相應部位的胃腸道或腎臟、輸尿管、膀胱等臟器的受壓推移情況。對生長迅速、浸潤范圍較廣的畸胎瘤病例應進行CT、核磁共振檢查,以明確腫瘤浸潤范圍及與重要血管,脊髓神經的相鄰關系。
考慮惡性畸胎瘤可能者,均應檢測患兒血清的甲胎蛋白(AFP)和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對診斷和預後判斷有指導作用。惡性畸胎瘤92%有甲胎蛋白增高,而良性畸胎瘤也有4%有AFP異常,並發現良性畸胎瘤AFP增高者術後復發率明顯增高。
(4)治療:畸胎瘤一旦確診,必須爭取早期手術切除,以避免良性畸胎瘤因耽擱手術而導致腫瘤惡變,同時可預防腫瘤感染、破裂、出血及並發症的發生。畸胎瘤的手術要點是完整地切除腫瘤,卵巢和睾丸腫瘤均作一側卵巢或睾丸切除,骶尾部畸胎瘤強調務必將尾骨一並切除,以免殘留多能細胞而導致腫瘤復發。
惡性畸胎瘤的治療原則為聯合輔助治療,手術切除後常規化學治療1.5~2年,常用順鉑、長春花鹼或長春新鹼、博萊黴素。近年推薦應用順鉑、阿黴素、異環磷醯胺等化療葯物進行聯合化療。放射治療僅用於明確有鏡下或肉眼殘留的惡性畸胎瘤病例,放療劑量鏡下殘留以25Gy為宜,肉眼殘留者可應用到35Gy,對手術切除完整者,近年主張以化療為主,放療慎用,以避免放療時生殖器官、骨骼發育的延遲損害。
惡性畸胎瘤巨大或廣泛浸潤、臨床判斷不能切除者,可應用術前化療或放療,使腫瘤縮小後再予延期根治手術,對提高手術切除率、保留重要臟器有積極意義。對晚期病例,應用術前化療或放療也可達到解除腫瘤壓迫、控制轉移灶和爭取再次手術機會的治療目的。
(5)預後:畸胎瘤的預後與初診年齡、腫瘤部位、惡變發生率、治療結果等因素密切相關。初診年齡越小,惡性發生率越低,其中隱型畸胎瘤惡性率最高,達71.4%;混合型為46.7%,顯型僅為9.4%。
完整切除腫瘤、減少術後復發和惡變是畸胎瘤的另一主要預後因素,即使是惡性畸胎瘤,完成手術切除仍是長期生存的基本保證。目前惡性畸胎瘤完整切除後綜合治療的三年生存率可達50%,五年生存率35%,而術中殘留或復發者的生存率僅3%。其中睾丸、卵巢等容易完整切除部位的惡性畸胎瘤生存率明顯高於腹膜後和骶尾部惡性畸胎瘤,其中尤以隱型骶尾部惡性畸胎瘤的預後最差,生存率僅8%。
⑵ 腹膜後腫瘤,病理是良性脂肪瘤,切除後又復發,這是為什麼是惡變嗎
脂肪瘤是良性腫瘤,復發是因為沒有手術時切干凈,不是惡變,請放心。
⑶ 良性腹膜後腫瘤
腹膜後如果有良性的腫瘤,要根據腫瘤具體的大小,還有具體的位置內來決定需不需要處理。容
良性的腫瘤如果比較小,對周圍的臟器沒有造成壓迫,對周圍的血管和神經沒有形成壓迫的症狀,如果位置特別深,手術帶來的創傷比較大,可以定期復查。如果腫瘤不長大,可以不進行手術治療。
如果是腫瘤比較大,壓迫到腹膜後的血管或者組織器官,引起症狀,建議要通過手術來治療。如果是良性的,手術的效果相對比較好,一般術後在切除干凈的前提下,很少出現復發的情況。
當然腹膜後總體位置比較深,手術帶來的創傷整體算比較大。
⑷ 腹膜後胚胎性橫紋肌肉瘤預後怎麼樣
腫瘤較大,位於腹膜後,著這些都是預後不良因素。但治療過程還是較規范的,療效不錯。還是有希望治癒的。兒童橫紋肌肉瘤的5年生存率在70%以上。
⑸ 腹膜後脂肪性腫瘤,良性或交界性腫瘤
你好,根據病情所述此時這病理檢查結果顯示建議最好考慮手術治療定期復查。
⑹ 腹膜後實性團塊會是什麼
可能是腫瘤,應該是良性的
⑺ 腹膜後雙側腹股溝淋巴結腫大有事嗎
你父親已經過多次檢查,確診為慢性淋巴結腫大。如果是因為其它原因的病變,這么年了,病情肯定會有所發展,不會一直這么穩定。淋巴結的腫大,多是因為有炎症引起的。最常見的原因是下肢的感染,尤其有過腳氣感染的過程。雖然現在沒有感染了,但以前如果腳氣感染過,就可以出現腹股溝淋巴結腫大,這個腫大是過去造成的,急性期沒有徹底治癒而轉為慢性。這個就是積極的抗炎治療就可以了。如果經過抗炎治療效果不佳,但病情穩定,也沒有其它不適的感覺,不用治療即可。 淋巴結腫大非常多見,可發生於任何年齡段人群,可見於多種疾病,有良性,也有惡性,故重視淋巴結腫大的原因,及時就診、確診,以免誤、漏診,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談一談淋巴結腫大的常見原因。 慢性淋巴結炎: 多數有明顯的感染灶,且常為局限性淋巴結腫大,有疼痛及壓痛,一般直徑不超過2~3cm,抗炎治療後會縮小。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尤其是長期存在而無變化的扁平淋巴結,多無重要意義。但無明顯原因的頸部、鎖骨上淋巴結腫大,標志著全身性淋巴組織增生性疾病,應予以重視,進一步檢查確定。 結核性淋巴結炎 :有發熱、多汗、乏力、血沉增快,多見於青壯年。常伴發肺結核,淋巴結質地不均勻,有的部分較輕(乾酪樣變),有的部分較硬(纖維化或鈣化),且互相粘連,並和皮膚粘連,所以活動度差。這類患者結核菌素實驗和血中結核抗體陽性。 惡性淋巴瘤 :也可見於任何年齡組,其淋巴結腫大常為無痛性、進行性腫大,可從黃豆大到棗大,中等硬度。一般與皮膚無粘連,在初、中期相互不融合,可活動。到了後期淋巴結可長到很大,也可融合成大塊,直徑達20cm以上,侵犯皮膚,破潰後經久不愈。此外,可侵犯縱隔、肝、脾及其它器官,包括肺、消化道、骨骼、皮膚、乳腺、神經系統等。確診需活組織病理檢查。臨床上惡性淋巴瘤常易誤診,以表淺淋巴結腫大為首發表現者,有70%~80%在初診時被確診為淋巴結炎或淋巴結結核,以致延誤治療。 巨大淋巴結增生 :是一種易誤診的罕見病。常表現為原因不明的淋巴結腫大,主要侵犯胸腔,以縱隔最多,也可侵犯肺門及肺內。其它受侵部位有頸部、腹膜後、盆腔、腋窩以及軟組織。常易誤診為胸腺瘤、漿細胞瘤、惡性淋巴瘤等。了解本病的病理及臨床表現對早期診斷極為重要。 假性淋巴瘤 常發於淋巴結外的部位,如眼眶、胃的假性淋巴瘤及消化道的淋巴性息肉,均可形成腫塊。一般認為屬反應性的增生,由炎症引起。 淋巴結轉移瘤 :淋巴結常較硬,質地不均勻,可找到原發灶。很少為全身性淋巴結腫大。 急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 :也常有淋巴結腫大,特別是兒童常見的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臨床上發病急,常伴有發熱、出血、肝和脾腫大、胸骨壓痛等,血液學和骨髓穿刺檢查可以確診鑒別。 結節病 :在我國較少見,常侵犯雙側肺門,呈放射狀,伴有長期低熱。全身淋巴結都可腫大,尤其是耳前後、頜下、氣管旁。在臨床上很難與惡性淋巴瘤鑒別。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多見與青壯年男性,為EB病毒所致,但病人常一般情況良好,可有發熱及全身性淋巴結腫大,也可有脾臟輕度腫大。外周血中有異形淋巴細胞,嗜異凝集實驗陽性可以確診。 血清病 :為病人使用血清製品(破傷風抗毒素、狂犬疫苗等)後發生的一種疾病。少數患者以淋巴結腫大為最先出現的臨床症狀。但多為注射處及滑車上淋巴結首先腫大。根據注射史及發熱、皮疹、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等可診斷。 淋巴結腫大很常見,列舉的以上10種疾病原因,希望能給大家以啟示,及時就診、確診及鑒別,以便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