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日光引起的皮炎有哪些
1. 日曬傷
即日光性皮炎屬於急性日光損傷性皮膚病之一。日光性皮炎的英文為solar dermatitis,與 burn同義,中文應該翻譯為「日曬傷」。本病多見於春、夏季,患者有強日光照射史,比如到海邊度假、或者使用日光床增加膚色等。呈急性過程,暴露區皮膚於日曬後4~6小時出現邊界清楚的紅斑、水腫。嚴重者出現水皰、大皰。有燒灼感及刺痛,也可瘙癢。皮損12~24小時達高峰,繼而出現細小脫屑,出現色素沉著。可以持續數天。
2. 光毒性皮炎
本病與日光性皮炎表現類似,但日光性皮炎系日曬過度引起,而光毒性皮炎除了日曬外,還需要內用光毒性物質或者外用光毒性葯物,然後再日曬或者紫外線照射。皮損在照光後數分鍾至數小時後發生,急性過程。臨床表現為光暴露部位嚴重日曬傷樣反應。皮膚接觸光毒性物質起者皮損僅限於接觸部位。
3.光變應性皮炎
系由於內用或者皮膚接觸光變應原再經日光照射所引起的濕疹樣皮炎。多在暴露光變應原及紫外線照射24小時後發生,急性過程。光暴露區皮膚出現濕疹樣皮損,初發邊界清楚,反復發生可擴展至非暴露部位,外部接觸引起者僅限於接觸部位。與光毒性皮炎不同,本病不遺留色素沉著。
光變應性皮炎在停止接觸光變應原後可逐漸消退,也可變為持續性皮炎。
4.陪拉格
本病也表現為光暴露區皮膚或者機體摩擦、受熱部位的紅斑、脫屑及色素沉著,慢性過程,可以持續數月或者數年。常伴腹瀉或者痴呆。
5.多形性日光疹
本病多見於30歲以下女性,10%~50%有家族史或者無明顯家族史。症狀好發於春季及夏初,而盛夏及秋季皮疹可以逐漸緩解,即硬化現象,來年仍會復發。皮損在日曬後發病,皮損呈急性間歇性發作,持續日光暴露後30分鍾至數小時發生皮損,避免進一步暴露,皮損多於7天內消退,不遺留瘢痕。
皮損形態多樣,常見丘疹、丘皰疹型,另外可見斑塊型、濕疹樣型、蟲咬型和多形紅斑型,每一患者常以一種類型為主,特徵性改變為皮疹呈小片狀分布,疹間皮膚完全正常。皮損分布於日光暴露部位,以冬季被衣物遮蓋部位更常見(如頸前V區、前臂伸側),常傾向於出現在同一部位,病程長短不一,數月至數年。
6.光化性癢疹
本病青春期前發病,女性多見,15%~50%有家族史,10%有異位性體質。皮損常年存在,夏季加重,冬季減輕。多數患者成年後緩解。皮疹以丘疹、結節為主,瘙癢劇烈,抓痕明顯,常見丘疹、結節,表面表皮剝脫,也可表現為濕疹樣、苔蘚化。分布於日光暴露部位,以兩頰、鼻背、耳廓、下唇及上下肢多見,未暴露部位亦常有累及(臀部常見),但皮損較輕。
7.痘瘡樣水皰病
本病兒童期發病(多2~3歲開始),男性多見,至青春期可以自然緩解。夏季日光照射後誘發,冬季減輕或完全消退。皮損發生於日光暴露後數小時,持續數周。暴露處皮膚先出現紅斑、腫脹伴燒灼感、癢感,24小時內出現丘疹,迅即發展為臍凹性水皰,數日後結痂並遺留痘瘡樣瘢痕,皮疹反復成批出現,對稱分布於日光暴露部位,如面部、手背等部位。
8.日光性蕁麻疹
本病發病年齡多見10~50歲,急性過程。日光照射後5~10分鍾出現皮疹,避免日光後1~2小時消退。皮損表現為紅斑、風團,分布於日光暴露部位,反復暴露部位可有耐受性的增加,嚴重患者可伴有頭痛、惡心、支氣管痙攣、蒼白和暈厥。
9.慢性光化性皮炎
曾經稱為慢性光反應及光線性類網織細胞增生症。多見老年男性,表現為持久性皮炎或濕疹樣皮損,一般在避免日曬後仍持續3個月以上,可伴有浸潤性丘疹和斑塊(特徵性),主要累及曝光區或可擴展到覆蓋區,偶呈紅皮病樣表現。
B. 日光性皮炎的症狀
皮炎表現一般無特異性,由於接觸物、接觸方式及個體反應不同,發生皮內炎的形態、范圍及容嚴重程度也不相同。
輕症時局部呈紅斑,淡紅至鮮紅色,稍有水腫,或有針尖大丘疹密集,重症時紅斑腫脹明顯,在此基礎上有多數
丘疹、水皰,炎症劇烈時可以發生大皰。水皰破裂則有糜爛、滲液和結痂。如為烈性的原發刺激,可使表皮壞死
脫落,甚至深及真皮發生潰瘍。當皮炎發生於組織疏鬆部位,如眼瞼、口唇、包皮、陰囊等處則腫脹明顯,呈局
限性水腫而無明確的邊緣,皮膚發亮,表面紋理消失。可外用「赤膚霜」,多吃些水果蔬
C. 日曬性皮炎的介紹
日曬性皮炎,是由於皮膚暴露部位因日光過度照射後,在暴露部位引起的皮膚急性光毒內反應。日容曬性皮炎多發生在炎熱的夏天,中醫學根據日曬後皮膚成皰的特點,稱之為「日曬瘡」。西醫學根據其發病機制及臨床表現的不同,又分為日曬傷和多形性日曬性皮炎。該病夏天常見,因人們不注意防範紫外線,得病人數逐年增多。一般在曝曬後數小時內於暴露部位出現皮膚紅腫,亦可起水皰或大皰。是一種由光線引起的、發生於暴露部位的過敏反應性皮膚病。其機理為當皮膚組織受光線照射後形成抗原物質,使機體致敏,導致過敏反應。該病膚色淺者易患,以女性較多見。
D. 被太陽曬得得了日光性皮炎該怎麼辦啊
日照性皮炎即日光性皮炎,又稱日曬傷或曬斑,為正常皮膚經暴曬後產生的一種急內性炎症反應容,表現為紅斑、水腫、水皰和色素沉著、脫屑。本病春末夏初多見,好發於兒童、婦女、滑雪者及水面工作者,其反應的強度與光線強弱、照射時間、個體膚色、體質、種族等有關。可以外塗「克炎王」具有疏風祛濕、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之功效。使用於脂溢性皮炎、過敏性皮炎、神經性皮炎、日光性皮炎等引起的皮膚問題的調理和養護。
祝早日康復
E. 皮膚被曬傷是日光性皮炎嗎
皮膚被曬傷是日光性皮炎嗎 曬傷後皮膚出現小丘疹,皮損部位有燒灼感、癢感或刺痛。這是日光性皮炎嗎?日光性皮炎,是由於皮膚暴露部位因日光過度照射後,在暴露部位引起的皮膚急性光毒反應。日光性皮炎多發生在炎熱的夏天,中醫學根據日曬後皮膚成皰的特點,稱之為日曬瘡。西醫學根據其發病機制及臨床表現的不同,又分為日曬傷和多形性日光性皮炎。 皮膚被曬傷是日光性皮炎嗎日曬傷 ,是由日光中的中波紫外線過度照射後,引起皮膚被照射的部位出現急性炎症反應。由於中波紫外線作用淺表,僅表現在皮膚的表皮。且日光強烈照射後會很快造成皮膚表皮角朊細胞壞死,並釋放介質導致真皮血管擴張,從而引起組織水腫。隨後黑素細胞在日光的強烈照射下,加速合成黑素,從而使被曬皮膚變黑。所以日曬傷多在日光強烈照射後46小時,在被照射皮膚出現邊界明顯的紅斑,嚴重者可出現水腫,1224小時達到高峰。並伴有局部灼痛或刺痛,有的可能會出現局部瘙癢。更嚴重者可能會引起全身症狀,如發熱、頭痛、惡心、嘔吐等。而多形性日光性皮炎 ,表現為暴露部位,如顏面、頸部、前臂伸側、手背等,出現不同形狀的紅斑、丘疹、風團或水皰。這種表現最具特點的是,日曬加重,避光則減輕。 日光性皮炎治療 中用激素葯物是錯誤方法,副作用大並且容易形成依賴葯物。日光性皮炎的根源是皮膚對日光中紫外線過敏出現過敏免疫排斥,治療的核心是對紫外線過敏進行徹底脫敏,對日光性皮炎已經出現的炎症徹底消炎,修復皮膚對紫外線和各類輻射的耐受性,根本阻止日光性皮炎炎症的復發。
F. 日光性皮炎怎麼辦
曬傷通常分為輕微曬傷和嚴重曬傷。輕微曬傷後的皮膚護理與輕微燒燙傷後的皮膚護理相似。治療的主要目的是減少進一步的熱損害,同時針對表現出來的症狀進行相應的處理。首先要避免繼續暴露在強光直射之下,同時避免光敏性植物和葯物,其次通過冷敷的方式幫助皮膚散熱。冷敷可採用毛巾包裹碎冰塊進行,每天3~4次,每次20分鍾,也可用冷水浸泡曬傷部位,但不能用冰塊直接冰敷。若單獨冷敷不能有效緩解腫痛,可以選擇在曬傷後的24-48小時內口服布洛芬消炎止疼,每6-8小時服用一次。
曬傷皮膚的自我修復需要時間,至少需要兩周左右的時間,因此只要耐心精心護理,曬傷後的皮膚會自愈,通常不會留下斑點,也不會留下疤痕。對於嚴重曬傷導致皮膚出現大泡、血泡,或者有一種全身症狀,一定到醫院就診。
日光性皮炎帶有明顯的季節性,它在春夏兩季症狀最為嚴重。有些人是在烈日下待的時間太長,幾小時後頸面部、手臂、肩背等外露皮膚出現紅斑、水皰等,火燒般癢痛難忍,幾天後可能紅斑和水腫會慢慢消退,但取而代之的是脫屑、蛻皮,還有可能在皮膚表面留下色素沉著。雖然不少女性夏天都准備了遮陽傘、防曬霜、太陽鏡等防曬裝備,但皮膚體質對日光敏感的患者依然可能難以倖免。
一旦懷疑患上日光性皮炎,最好第一時間去醫院明確診斷,不應首次就自行敷葯,而應該分清是否日光引起、嚴重程度以及遵醫囑用葯,但也可適當用其他較溫和的輔助外敷葯,如參膚霜等。
對於日光性皮炎的預防措施有:避免在陽光下長時間曝曬,盡量減少中午前後在陽光下活動;其次,在陽光強烈而非到室外不可時,要戴草帽或遮陽帽,或打陽傘,穿長衣衫,顏色以白色或淺色為宜,還可戴變色鏡或墨鏡。
其次,當體內缺乏維生素B2的時候,皮膚對日光比較敏感,容易出現日光性皮炎,表現為在太陽底下曬久了,臉部發紅、發癢,此外,鼻子周圍和嘴部四周有粉狀物出現。對於皮膚容易粗糙的人,維生素B2有比較好的預防作用。
G. 什麼是「日光性皮炎」
日光性皮炎又稱曬傷,是由於日光的中波紫外線過度照射後,引起人體局部皮膚發生的光毒反應。
H. 什麼是日光皮炎
物理性皮膚病是由各種物理因素,如冷熱、濕度、太陽光、射線、壓力及機械性摩擦等所引起的皮膚病。
人體需要適宜的溫度、濕度、日曬等外部環境,但如果外界各種物理因素的刺激強度超過了人體皮膚所能耐受的程度,或由於各種原因使皮膚對它們的敏感性增強和耐受性下降時,就會對皮膚造成損害,即出現物理性皮膚病。此類疾病的發生尚與遺傳、代謝異常、全身狀況、性別、年齡及暴露部位等有關。
日曬傷又稱曬斑、日光紅斑、日光皮炎,是皮膚由於強烈日光照射引起的一種急性損傷性炎症性反應。
本病易發生在膚色較白的人中。另外,長期在城市生活、室內工作等缺乏強烈日曬的人,突然去海邊游泳、釣魚、參加短期室外勞動、野外行軍或進行較長時間的日光浴等後易發病。
(1)病因學。本病是由於日光中的中波紫外線(UVB)過度照射引起的急性皮膚炎症,屬急性光毒性反應。其致病光譜波長為290~320nm,故此范圍的波長又常稱為曬斑光譜。遲發性色素沉著也主要由UVB所致,盡管UVA也起一定作用。光線作用於皮膚除直射外,還有約一半是通過大氣層散射而來,後者即使在雲霧天氣也可起作用。太陽光線照射強度不僅取決於一天中的照射時間(一般以上午10時到下午2時為最強),還取決於季節、緯度、散射等。
散射量則與周圍環境關系密切,如沙石、冰雪、水面及城市建築玻璃幕牆等均有很強的反射光線的能力。
目前,造成皮膚日曬傷炎症的色基尚未確定。但是,基於中波紫外線是紫外線與DNA起作用的最主要的作用波段的學說,在日曬傷中UVB和短波長UVA(UVAⅡ)最重要的作用方式是直接損傷DNA,其次是間接氧化損傷。
(2)臨床表現。多見於春夏季,於日曬後4~6小時出現皮損(Ⅰ、Ⅱ型皮膚還可在照射後數秒鍾內出現即刻速發型紅斑),至12~24小時達到高峰,表現為光暴露部位的皮膚出現境界清楚的紅斑、水腫,重者出現水皰、大皰,皰液為淡黃色漿液,自覺症狀一般先有局部瘙癢或灼熱感,既而出現灼痛或刺痛,衣物摩擦尤重,往往不能安睡。如皮損范圍廣且嚴重者,可出現寒戰、發熱、心悸、頭痛、惡心、嘔吐甚至休克等症狀。
輕者紅斑於1~2日逐漸脫屑而消退,並出現色素沉著。重者水皰、大皰破裂並糜爛,則恢復較慢,約需1周左右。日曬傷引起的皮膚色素改變,是雙相變化:即速發色素加深(IPD)和遲發性曬黑反應。前者在照射後幾秒鍾內達高峰,後者在UVA照射後2~3日開始出現並很快消退,一般持續10~14日。
急性日曬傷即便很輕微,也可使一些日光促發性疾病復發或加重,如單純皰疹、紅斑狼瘡、遲發性皮膚卟啉病、日光性蕁麻疹、多形性日光疹、多形紅斑及白癜風等。
(3)診斷和鑒別診斷。發病有季節性,春夏好發,有強日光照射史,光暴露部位境界清楚的紅斑水腫,甚至水皰大皰。繼而脫屑,出現色素沉著及組織病理表皮有典型的日曬傷細胞,即可診斷。
本病主要應與變態反應性接觸性皮炎相鑒別,根據其發病無季節性,有化學物等接觸史,發病有一定潛伏期,主要在接觸部位,皮疹除紅斑腫脹外尚可見丘疹、丘皰疹等,自覺瘙癢明顯,脫離接觸後皮疹可消退自愈,斑貼試驗有助於確定致敏原,可以鑒別。
(4)治療。主要採用局部外用葯物治療,以消炎、保護、止痛為原則。
(5)預防。經常參加戶外活動,增強皮膚對日曬的耐受性,可採用逐步暴露於日光下或日光浴的方法;避免烈日暴曬,一般不宜在上午10時至下午2時光照強烈的時間外出,或外出注意遮陽,戴涼帽、草帽、手套及防護衣等;外用遮光劑,如選擇吸收UVB作用強的5%PABA乳劑或酊劑效果較好,也可用10%氧化鋅軟膏、5%二氧化鈦軟膏、4%二苯甲酮霜或洗劑、10%薩羅(Salo)軟膏等及二羥丙酮等新型遮光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