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接觸性皮炎是什麼
接觸性皮炎是皮膚或黏膜單次或多次接觸外源性物質後,在接觸部位甚至以外的部位發生的炎症性反應。表現為紅斑、腫脹、丘疹、水皰甚至大皰。
就診科室
皮膚科
常見發病部位
皮膚
常見症狀
紅斑,腫脹,丘疹,水皰,大皰
快速
導航
臨床表現診斷治療
病因
病因可分為原發性刺激和變態反應兩種。
①原發刺激性接觸性皮炎 接觸物對皮膚有很強的刺激性,任何人接觸後均可發生皮炎,稱為原發性刺激。原發性刺激分為兩種,一種刺激性很強,接觸後短時間內發病;另一種較弱,較長時間接觸後發病,如肥皂、有機溶劑等。
②變態反應性接觸性皮炎 接觸物基本上是無刺激的,少數人接觸該物質致敏後,再次接觸該物質,經12~48小時在接觸部位及其附近發生皮炎。
能引起接觸性皮炎的物質很多,主要有動物性、植物性和化學性三種。
臨床表現
皮炎表現一般無特異性,由於接觸物、接觸方式及個體反應不同,發生皮炎的形態、范圍及嚴重程度也不相同。輕症時局部呈紅斑,淡紅至鮮紅色,稍有水腫,或有針尖大丘疹密集,重症時紅斑腫脹明顯,在此基礎上有多數丘疹、水皰,炎症劇烈時可以發生大皰。水皰破裂則有糜爛、滲液和結痂。如為烈性的原發刺激,可使表皮壞死脫落,甚至深及真皮發生潰瘍。當皮炎發生於組織疏鬆部位,如眼瞼、口唇、包皮、陰囊等處則腫脹明顯,呈局限性水腫而無明確的邊緣,皮膚發亮,表面紋理消失。
皮炎的部位及范圍與接觸物接觸部位一致,境界非常鮮明,但如接觸物為氣體、粉塵,則皮炎呈彌漫性而無一定的鮮明界限,但多發生在身體暴露部位。
自覺症狀大多有癢和燒灼感或脹痛感,少數嚴重病例可有全身反應,如發熱、畏寒、頭痛、惡心等。
病程有自限性,一般去除病因後,處理得當,1~2周可痊癒。反復接觸或處理不當,可以轉為亞急性或慢性皮炎,呈紅褐色苔蘚樣變或濕疹樣改變。
刺激性接觸性皮炎在臨床上急性期可表現為紅斑、水皰、滲出。亞急性、慢性可表現紅斑、粗糙、脫屑、皸裂。根據接觸刺激物的性質和接觸時間長短,臨床上可表現為急性刺激性皮炎、延遲性急性刺激性皮炎、刺激性反應、累積性刺激性皮炎、膿皰性刺激性皮炎、機械性刺激誘發皮炎等。
⑵ 接觸性皮炎是怎麼得的
你好!以下答案供你參考
(一)發病原因
分為兩大類:
1.原發性刺激該類物質無個體選擇性,任何人接觸後均可發生,且無潛伏期,是通過非免疫機制而直接損害皮膚。當去除刺激物後炎症反應能很快消失。如強酸強鹼,任何人接觸一定濃度、一定時間,於接觸部位均會出現急性皮炎。另一種為長期接觸的刺激弱的物質,如肥皂、洗衣粉、汽油、機油等,多為較長時間內反復接觸所致。這和原發性刺激物的性質和物理狀態、個體因素如皮膚多汗、皮脂多、年齡、性別、遺傳背景等及環境因素有關。
2.變態反應主要為Ⅳ型變態反應,是細胞介導的遲發型變態反應。當初次接觸變應原後不立即發病,經過4~20天(平均7~8天)潛伏期,使機體先致敏,再次接觸變應原後在12~48h左右即發生皮炎。
(二)發病機制
1.具有原發刺激引發接觸性皮炎的物質是通過非免疫機制而直接損害皮膚。
2.發生的過程一般分為兩個階段:
(1)致敏階段:是從最初接觸抗原到淋巴細胞識別並與之發生反應的過程。大多數變應原是低分子量(<500~1000)的簡單化學物質,稱為半抗原,只具免疫反應性而無免疫活性。當與皮膚中的大分子物質即載體蛋白結合形成半抗原-載體蛋白結合物後成為完全抗原,方具有免疫活性才能刺激機體產生免疫應答。這些載體蛋白是表皮細胞的膜蛋白,很可能是抗原遞呈細胞(目前確定的有朗漢斯細胞、巨噬細胞,皮膚內待定細胞、淋巴結、胸腺、脾內的樹枝狀細胞等)上的免疫反應原Ia或HLA-DR。形成的全抗原被抗原遞呈細胞主要是朗漢斯細胞和巨噬細胞加工處理,將抗原信息呈現在細胞膜表面,然後向真皮及淋巴結移動,經淋巴管到達皮膚淋巴結副皮質T細胞區,攜帶抗原信息的LC必須把抗原信息遞呈給CD4細胞即Th細胞(T輔助細胞),這類細胞具有識別和結合特異性接觸性抗原及MHCⅡ類抗原(Ia/HLA-DR)的特殊受體。接受抗原信息的Th在LC所分泌的IL-1的作用下激活,細胞增大,胞質豐富,核增大,免疫母細胞化,合成和分泌IL-2,而又使另一些活化的Th表達IL-2受體,當Th與IL-2結合就達到充分活化。Th開始迅速增殖,產生T效應細胞及記憶細胞,前者通過輸出淋巴系統至血循環及皮膚內,後者在淋巴結內或其他器官內久存。值得注意的是淋巴結的這種輸出功能在產生接觸致敏中有重要作用。動物實驗證實,於接觸二硝基苯胺48h後,切除其淋巴結就能抑制致敏,於5天後切除則無抑製作用。T效應細胞循環至全身形成全身致敏狀態。實驗證實接觸致敏傳出途徑包括血管,而傳入途徑需局部完整的淋巴管迴流。此期約需5~7天。
(2)效應階段:亦稱激發階段或反應期、傳出期。
在機體已被致敏後,如皮膚上有抗原持續存在或有同樣抗原再次接觸經過上述感應、致敏的相同過程,形成半抗原-載體蛋白結合物,被表皮的朗漢斯細胞經過識別抗原,加工、處理,將抗原信息遞呈給T效應細胞,並與之結合發生反應。與抗原發生反應的T淋巴細胞產生許多淋巴因子,使巨噬細胞聚集、活化,並通過LFA1/1CAM1、CD2/LFA3、ELAM1等黏附因子的作用,不斷吸引血循環中的T效應細胞、單核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等移動至局部,在IFNr、TNF等細胞因子的參與下發生以海綿形成、單核細胞侵入為特徵的炎症反應。此期只需7~8h,18~24h內達高峰。朗漢斯細胞在發生變態反應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目前認為其作用為半抗原進入皮膚即與朗漢斯細胞結合並被遞呈,負荷有抗原的朗漢斯細胞進入皮膚開始T細胞致敏。抗原的加工和遞呈稱為細胞介導免疫的傳入期,其發生的部位是在中央即淋巴結還是在外周即皮膚目前尚不清楚,仍有爭議。淋巴因子在誘導和激發階段都起著重要作用,淋巴因子是由淋巴或非淋巴細胞產生,在本病中單核細胞趨化因子和巨噬細胞移動抑制因子起重要的作用。目前認為由抗原活化T細胞過程中TH細胞局限性,接觸物如為氣體、粉塵則可呈彌漫性發生。輕者局部呈紅斑,境界清楚,重者腫脹,在紅斑基礎上發生丘疹,水皰或大皰、糜爛、滲出等損害。若為強酸、強鹼或其他強烈化學物質等原發性刺激物常可引起壞死或潰瘍。皮炎發生於眼瞼、包皮、陰囊等皮膚組織疏鬆部位,則皮膚水腫異常顯著。
3.皮損一般僅局限於接觸部位,以露出部位為多,境界邊緣清楚,形態與接觸物大抵一致。但亦可因搔抓或其他原因將接觸物帶至身體其他部位而發病者,甚至因機體處在高度敏感狀態而泛發全身。自覺灼癢,重者感疼痛,少數患者尤其是皮疹泛發全身者有時可引起全身反應,如畏寒、發熱、惡心、頭痛等。
4.去除原因和恰當處理後,通常數天或十餘天後即可痊癒。但由於搔抓或處理不當、感染或刺激物未能及時除去,致使病程遷延變為慢性皮炎,類似慢性濕疹。
⑶ 接觸性皮炎的處理是什麼
對於急性期接觸性皮炎皮損的處理包括:對於水皰、滲出型皮損,可用生理鹽水、次醋酸鋁液(Burrow氏液)或3%硼酸液冷濕敷,由於要防止激素葯水的過分滲透作用,所以此期不適於用含有激素的外用葯。如果是化學燒傷引起的壞死性皮損,應先仔細清創,主要防止感染。可用0.1%雷夫奴爾液濕敷或過氧化氫清創。
對於有輕度滲出的皮損,可給予20%氧化鋅油或其他油劑以保護皮膚。
對於急性期滲出較少的皮損及亞急性期的皮損,外用皮質類固醇類葯物是首選,其他的制劑,如含局麻葯或抗組胺類外用葯物,有致敏的危險,故不宜應用。
對於癢感明顯的皮損,可通過外敷冷水或置放冰塊以暫時緩解。
此外,對於嚴重的急性期皮損,如有泛發性或有大片水皰、滲出及紅腫,需內用皮質類固醇激素,系統用激素的原則是迅速足量上葯。用時短,迅速減量。起始激素劑量最高可達60~100mg潑尼松。口服抗組胺類葯物對過敏性接觸皮炎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對於經久不愈的病例,可試用小量激素如:口服硫唑嘌呤或環孢素A抑制免疫反應,但對刺激性皮炎效果不大。此外,有人用UVA及UVB療法來治療接觸性皮炎,主要是通過UVA及UVB可減少表皮朗格漢斯細胞作用來抑制免疫反應。
有些患者即使原發病因去除,接觸性皮炎仍不能痊癒,必須要考慮到下列因素:皮膚屏障功能已破壞,交叉過敏因素;繼發過敏、繼發感染造成。
⑷ 接觸性皮炎圖片
您好,接觸性皮炎,是由於皮膚粘膜接觸某些物質後,在接觸部位發生急性皮膚炎症反應。其發生原因可分為原發性刺激和變態反應兩種。
建議,先檢查過敏原必須遠離和清理導致接觸性皮炎的過敏原,後在葯物治療。
⑸ 什麼是接觸性皮炎
接觸性皮炎是皮膚或黏膜單次或多次接觸外源性物質後,在接觸部位甚至以外的部位發生的炎症性反應。表現為紅斑、腫脹、丘疹、水皰甚至大皰。
病因
病因可分為原發性刺激和變態反應兩種。①原發刺激性接觸性皮炎 接觸物對皮膚有很強的刺激性,任何人接觸後均可發生皮炎,稱為原發性刺激。原發性刺激分為兩種,一種刺激性很強,接觸後短時間內發病;另一種較弱,較長時間接觸後發病,如肥皂、有機溶劑等。②變態反應性接觸性皮炎 接觸物基本上是無刺激的,少數人接觸該物質致敏後,再次接觸該物質,經12~48小時在接觸部位及其附近發生皮炎。
能引起接觸性皮炎的物質很多,主要有動物性、植物性和化學性三種。
治療
接觸性皮炎的病因與接觸物有密切關系,首要治療措施是找出過敏原因,避免再次接觸該種物質,治療已出現的症狀。
1.尋找過敏原因
詳細採取病史,仔細詢問與發病有關的環境、所接觸的物質的種類、數量、理化性質、接觸時間長短、接觸方式、過去有無類似發疹情況等。從病史中來分析與哪種物質可能有關,為皮膚斑貼試驗提供依據。一旦找到過敏原因,力求避免再次接觸。
對於存留在皮膚上的刺激物質或毒性物質應盡快沖洗清除,沖洗時可用清水、生理鹽水或淡肥皂水。接觸物若為強酸,可用弱鹼性液體沖洗(如蘇打水);如為強鹼性物質,可用弱酸性液體沖洗(如硼酸液)。
2.避免刺激
出現臨床症狀,應盡量減少局部刺激。避免搔抓,不宜用熱水燙洗,避免強烈日光或熱風刺激。
3.全身治療
內服抗組胺類葯物,如賽庚啶、苯海拉明、氯苯那敏、阿伐斯汀、西替利嗪、咪唑斯丁、依巴斯汀、地氯雷他定等;大劑量維生素C口服或靜注;10%葡萄糖酸鈣注射液,靜脈推注。面積廣泛,糜爛和滲液嚴重者,可給予糖皮質激素。如口服潑尼松、曲安西龍或地塞米松;得寶松肌內注射。重症者也可先用氫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靜脈滴注,等症狀減輕後,口服維持。
接觸性皮炎如果合並局部感染,如淋巴管炎、淋巴結炎、軟組織炎時,可使用抗生素,輕者給予羅紅黴素、青黴素Ⅴ鉀、頭孢氨苄或磺胺類葯物口服;重者靜脈給與青黴素、頭孢類菌素或奎諾酮類抗生素。
4.局部治療
局部治療十分重要,應根據臨床表現分別對待。
(1)急性階段 以紅斑、丘疹為主者,用洗劑、霜劑或油膏。如爐甘石洗劑、振盪洗劑、曲安奈德霜、氯氟舒松霜、膚輕松霜等,也可使用含有松餾油、糠餾油、氧化鋅的油膏外塗。紅腫明顯,伴水皰、糜爛和滲液者可做開放性冷濕敷,濕敷溶液有3%硼酸溶液、1∶2醋酸鋁溶液、1:8000高錳酸鉀溶液。如有膿性分泌物者,用0.02%呋喃西林溶液或0.5%依沙吖啶溶液濕敷。濕敷不宜過長,通常濕敷2~3天,待滲液停止,腫脹消退後,可停止濕敷,改用霜劑或油膏外塗。
(2)亞急性或慢性階段 以霜劑及油膏外用為主,可用皮質類固醇激素軟膏,也可用松餾油膏、黑豆鎦油膏、氧化鋅油膏等,如有膿性分泌物,可在油膏中加入抗生素,如新黴素、紅黴素、桿菌肽,或其他殺菌劑如莫匹羅星軟膏、黃連素、汞劑等。
⑹ 什麼是接觸性皮炎
接觸性皮炎是發病來與局部接觸因素自緊密相關的一類疾病,根據發病機制的不同,分為過敏性接觸性皮炎及刺激性接觸性皮炎,根據出現反應時間不同又分為普通接觸性皮炎及速發性皮膚接觸反應,速發性皮膚接觸性反應本身根據皮損表現的不同,又將接觸性蕁麻疹及接觸性蕁麻疹型綜合征單區別出來。此外,由於某些接觸性皮炎與光照有關,又派生出光敏性接觸性皮炎及光毒性接觸性皮炎。
⑺ 接觸性皮炎的治療方法是什麼
接觸性皮炎的治療主要是去除病因,如已明確致敏原,就應該避免再次接觸。對於皮炎回的局部治療,可答以到醫院開一些對症治療的外用葯,如果病情較重,醫生還會給孩子開一些內服葯。應該注意的是,對已經發生的皮炎要避免搔抓、洗燙,不要用肥皂等有刺激性的液體塗抹局部,已經發生糜爛的皮炎要防止感染。
⑻ 接觸性皮炎發病原因有哪些
接觸性皮炎是由於皮膚、黏膜接觸到外界刺激性物質引起的炎症反應。在日常生活回中是很常答見的皮膚疾病。引起的原因多種多樣,常見的有(1)服裝衣被刺激:尤其是接觸到皮膚的內衣褲和被褥,包括混紡化纖織品、皮革和塑料製品等。
(2)化妝品刺激:很常見,如香脂、香霜、發水、發油、染發劑、燙發劑、防曬除癢霜、化學性的清潔除臭劑等。有的人甚至接觸香皂、肥皂、香波等也會發病。不同的人接觸到外界物質反應有所不同,而劣質化妝品引起的刺激性反應更為多見。
(3)除蟲劑、滅蚊蠅劑、消毒劑、清潔劑等刺激。
(4)葯物刺激:桿菌肽等。
一般在接觸到物質後,經歷潛伏期發病。輕者皮損處有紅斑、丘疹、水皰等,多出現於皮膚直接接觸部位,在四肢暴露處的外側有奇癢、局部灼熱感,抓後有滲出液,留下斑斑抓痕,重症可有表面松解甚至壞死,類似剝脫性皮炎。如接觸到葯物濃度高的如強酸、強鹼等,除了充血、紅腫等急性炎症外,還引起灼傷,需要及時處理,保護皮膚,防止感染。
⑼ 接觸性皮炎症狀有哪些啊
接觸性來皮炎是皮膚或黏膜接觸某些物自品後,在接觸部位所發生的急性炎症。表現為紅斑、腫脹、丘疹、水皰、甚至大皰。中醫的「漆瘡」、「膏葯風」』屬於本病的范疇。其發病原因可分為原發性刺激和變態反應兩種。
1.不宜用熱水或肥皂水洗滌或摩擦。
2.明確病因,避免繼續接觸過敏物。
3.多飲開水,忌食辛辣、油膩、魚腥等物。
4.外塗魯濟堂的克炎王。
⑽ 接觸性皮炎得了怎麼辦啊
接觸性皮炎主要發生來在皮膚自接觸刺激物的部位,一般會很癢。治療方面首先得注意不能再碰觸引發過敏的刺激物。如果皮炎面積很小,小於手掌的大小的話,可以外用艾洛松治療。如果起的面積很大,或是全身多處出現皮炎的話需要加上口服葯,我一般是推薦是氯雷他定片和復方甘草酸苷片,同樣癢的地方也是抹艾洛松治療。如果皮炎發生在臉上的話就不能使用艾洛松一類的激素葯物,可以抹爐甘石洗劑或是濕敷硼酸洗液治療。如果全身上下大面積出現皮炎,同時伴有發熱水腫的話就得去醫院用激素治療。有接觸性皮炎的時候不要吃辛辣油膩和牛羊肉海鮮,一定不能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