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濕氣重,導致身上好癢,抹過很多葯都好不了,怎麼才能祛癢吖,急
癢的話一般可以擦爐甘石洗劑。另外,泡中葯葯浴是很好的皮膚祛搔癢的方法。家裡有浴缸的話可以考慮每天泡15分鍾左右,去中醫院開個方子,或是你們當地醫院有止癢中葯制劑就更方便了。
2. 葯浴適合哪些疾病
葯浴的原理葯浴的原理是使中葯通過皮膚表層吸收,角質層滲透和真皮層轉運進入血液循環而發揮葯效。皮膚的吸收滲透與濕度有關,葯液的濕度正好增強吸收滲透的結果。葯液的濕熱刺激使皮膚溫度升高,皮膚毛細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及淋巴的循環,促進新陳代謝,使周圍組織營養得以改善;葯液的濕熱刺激還使毛孔開放,全身出汗,讓體內的「邪毒」隨汗排出體外,既扶元固本又消除疲勞,給人以舒暢之感;同時又能刺激皮膚的神經末梢的感受器,通過神經系統形成新的反射,從而破壞了原有的病理反射聯系,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葯液在由下至上循行的途徑上,還同時滲透穴位、舒通經絡,故能益氣養血,調節機體陰陽平衡。另外葯浴有助於消除患者緊張感、不適感,提高對葯物治療的接受度,從心理和意識的層面上調動患者正氣的自主性抗病祛病能力。 葯浴治病保健於一體,適應人群非常廣泛,尤其適合慢性病人、老年人及兒童。對銀屑病、副銀屑病、神經性皮炎、皮膚瘙癢症、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硬皮病、濕疹、葯疹、異位性皮炎、玫瑰糠疹、扁平苔癬、紅斑狼瘡、各種關節炎都有較好的效果。另外對愛美的女性朋友還可以美體,祛除皮膚上的色素沉著。 葯浴的優點葯浴改善了給葯途徑,使中葯中的有效成分通過全身大面積皮膚吸收進入體內,直達病所,增加了局部葯物濃度,使葯物成分發揮最大效能。因此,同樣的中葯由於選用了適當的給葯方法和途徑(皮膚給葯),既避免了葯物副作用,又明顯提高了葯物利用率和療效。
3. 怎樣用葯浴治療神經性皮炎
神經性皮炎是一種皮膚神經功能障礙性皮膚病,起病緩慢而頑固。一般分局限型和播散型兩種。皮損呈苔蘚樣變,不傾向濕潤化和陣發性劇癢是本病的特點,以夜間和情緒波動時為重,好發於頸、會陰、大腿內側、前臂等皮膚易摩擦的部位。中醫稱本病為「頑癬」、「牛皮癬」、「銀屑病」,認為是由於風濕熱邪,蘊結肌膚,日久生風化燥,耗傷營血,皮失所養而致。
方一【組成】馬皮100克。
【用法】將馬皮燒灰存性,再調香油,搽洗患處。
【功用】清熱燥濕。
【適應證】牛皮癬。
【說明】馬皮為馬的外皮,以其燒灰,配以香油,外洗治牛皮癬,在民間流傳,療效較好,其作用機制有待研究。
方二【組成】芋頭、生大蒜各數枚。
【用法】將兩物共搗爛,取汁,洗塗患處。
【功用】祛風,解毒,散結。
【適應證】牛皮癬。
【說明】芋頭性味甘辛平,功能祛風散結,能破宿血,去死肌。大蒜有解毒祛風的作用,善治癬瘡。其浸出液經葯理實驗證明,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故兩者相配,對牛皮癬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方三【組成】大蒜適量。
【用法】搗爛取汁,搽洗患處。
【功用】祛風祛濕。
【適應證】牛皮癬。
【說明】大蒜治療牛皮癬,民間多用之,療效較好。
方四【組成】野芹菜適量。
【用法】取其莖、葉揉成團,在皮損處反復揉擦,使葯汁完全濕染患處,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3~5分鍾。視皮損情況可反復使用。
【功用】清熱,祛風,利濕。
【適應證】銀屑病。
【說明】野芹菜又名旱芹,性味甘苦涼,功能清熱利濕祛風。銀屑病多為血燥風熱之症,故用野芹菜擦洗,頗為適宜。
方五【組成】新鮮豬骨(帶髓)適量。
【用法】將新鮮豬骨曬干,砸開骨髓腔,裝入干餾器內,加熱,收集餾液冷卻後即得。搽洗患處,每日1次。
【功用】解毒療癬。
【適應證】牛皮癬。
【說明】豬骨治瘡癬,流傳民間。本方採用骨餾油系現代新工藝,能保持原有的功效,又方便衛生。
方六【組成】木槿皮、桑白皮、板藍根、黃柏、金銀花、苦參、大楓子、忍冬藤、蛇床子各25克,丁香、防風各15克,狼毒、蟬蛻各10克,生地黃20克,百部30克。
【用法】先將諸葯加水煎3次,最後把3次煎好的葯液倒在一起,用小火慢慢濃縮至500~700毫升,待溫後用此葯液擦洗患部(皮損區),每日擦洗2次。
【功用】涼血疏風,殺蟲止癢。
【適應證】牛皮癬。
【說明】方中木槿皮、桑白皮祛風利濕,是為主葯;板藍根、黃柏、金銀花清熱解毒;苦參、大楓子、忍冬藤、蛇床子燥濕;防風、蟬蛻、丁香祛風;狼毒、百部解毒殺蟲;生地黃滋陰養血潤燥。諸葯合用,共奏涼血疏風、殺蟲止癢之功。
方七【組成】木賊、麻黃、紫荊皮、白鮮皮、蛇床子各15克,蒼術20克。
【用法】每日2劑,1劑水煎內服;另1劑加水倍量,煎沸再熬15~20分鍾,過濾取汁備用。治療時,1劑日分3次服;另1劑葯液倒入盆內,趁熱先熏後洗患處。每次熏洗15分鍾以上。
【功用】疏風散寒,祛濕止癢。
【適應證】牛皮癬(銀屑病)。
【說明】木賊功能去風濕、散火邪。諸葯合用,燥濕止癢作用更佳。
方八【組成】地膚子、生大黃、大楓子、白鮮皮、鶴虱各15克,苦參30克,黃柏、生杏仁、明礬、朴硝、蟬衣、蜂房各9克,丹皮12克。
【用法】上葯煎湯去渣,趁熱熏洗患處,每日1或2次。
【功用】疏風散寒,殺蟲止癢。
【適應證】各期銀屑病皮損者。
【說明】鶴虱,外敷療瘡癰,有殺蟲解毒之功。至於地膚子、白鮮皮等均有祛風勝濕的作用,苦參、黃柏燥濕解毒,杏仁,蜂房亦能殺蟲,蟬衣、丹參祛風止癢。
方九【組成】明礬、花椒各150克,朴硝500克,野菊花250克。
【用法】上葯加水,煮沸過濾,趁熱洗浴,每日1次。
【功用】疏風散寒,祛濕止癢。
【適應證】各期銀屑病皮損者。
【說明】明礬有燥濕收斂作用,配伍花椒燥濕,朴硝、野菊花清熱解毒,故對各期銀屑病有一定療效。
方十【組成】石菖蒲、黃連、黃柏、大黃、枯礬、艾葉、射干、薄荷、知母、百部各30克,狼毒20克。
【用法】上葯加水2 000毫升,煎沸5分鍾,去渣取液。待葯液冷卻至40℃左右時,熏洗,濕敷,並稍用力揉患處。每次洗浴30分鍾,每日2次,每劑葯可用2日,同時配合液氮冷凍,以棉團直接凍融患處。持續3秒,連續2次即為治療1次,每周治療2次。
【功用】祛散痰濕,疏化瘀熱。
【適應證】尋常型銀屑病。
【說明】石菖蒲功能去濕逐風,葯理學實驗表明,本品對中樞神經有鎮靜作用,是為方中主葯。再配伍黃連、黃柏、大黃清熱解毒,枯礬、艾葉燥濕,射干、薄荷散邪,狼毒殺蟲,故對該病有效。
方十一【組成】苦參、蛇床子、地膚子、白鮮皮、黃芩、白礬各30克,川椒、艾葉各15克,冰片10克(分次沖化)。
【用法】上葯共研粗末,加清水適量浸泡30分鍾後,煎沸入冰片沖化,然後將葯液倒入盆內,趁熱先熏後洗,再坐浴,每次15~30分鍾,每日坐浴1或2次。
【功用】清熱燥濕,祛風止癢。
【適應證】神經性皮炎。
【說明】方中苦參、蛇床子、地膚子、白鮮皮均有祛風燥濕之功,黃芩、白礬清熱燥濕,川椒、艾葉亦能祛風止癢。
方十二【組成】側柏葉、紫蘇葉各120克,蒺藜秧240克。
【用法】上葯共碾粗末,裝紗布袋內,用水2 500~3 000毫升煮沸30分鍾。用軟化毛巾蘸湯溻洗,或溻洗後加熱水浸浴。
【功用】清熱,潤膚,止癢。
【適應證】牛皮癬。
【說明】側柏葉功能祛風濕、散腫毒、涼血,外敷療火丹,散痄腮腫痛熱毒。紫蘇葉能散血脈之邪。蒺藜秧亦有祛風清熱的功效。
方十三【組成】百部、苦參各120克,蛇床子60克,雄黃15克,狼毒75克。
【用法】上葯研粗末,一並裝入紗布袋內,用水2 500~3 000毫升煮沸30分鍾,將葯液倒入盆內,用軟毛巾溻洗患處,或溻洗後再加熱水浸浴。
【功用】祛風止癢,祛濕殺蟲。
【適應證】神經性皮炎。
【說明】百部,善於殺蟲。葯理學實驗表明,百部對多種致病菌、蟲虱等均有殺滅作用。雄黃、狼毒亦有解毒殺蟲的功效,苦參、蛇床子則能祛風勝濕止癢。
方十四【組成】透骨草、苦參各30克,紅花、雄黃、明礬各15克。
【用法】上葯加水3 000毫升,煎取2 500毫升,待溫後,用毛巾反復洗患處。每日3或4次,每次15分鍾。
【功用】軟堅,止癢。
【適應證】神經性皮炎。
【說明】透骨草功能祛風除濕,苦參清熱燥濕,紅花活血化瘀,雄黃解毒殺蟲,明礬有收斂軟化皮膚角質的作用。
方十五【組成】檳榔9克,全蟲、斑蝥、蟬蛻、五味子、冰片各3克,白酒150毫升。
【用法】將上葯放入廣口玻璃瓶內,加入白酒浸泡1周,過濾去渣,取汁密封備用。使用時先將患處用溫開水洗凈,拭乾,然後用脫脂棉簽蘸葯酒,塗洗患處。每日早晚各塗洗1次。
【功用】解毒殺蟲,祛風止癢。
【適應證】銀屑病。
【說明】檳榔能敷瘡,生肌止痛。葯理學研究表明,檳榔所含生物鹼有抗真菌、病毒作用。方中全蟲、斑蝥、蟬蛻等蟲類葯物均有解毒的功效。
方十六【組成】公丁香、川椒、生半夏、生南星、生馬錢子、生白附子各3克,雄黃、黃柏各2克,五倍子、斑蝥各5克。
【用法】上葯共研細末,加白酒250毫升,裝入瓶內浸泡1周,密封備用。使用時以棉簽蘸葯酒反復塗洗患處,直至患部皮膚有發熱和痛癢感時為止。每日1次。
【功用】解毒殺蟲,祛風止癢。
【適應證】神經性皮炎。
【說明】方中公丁香、川椒芳香祛濕,生半夏、生南星、生白附子、生馬錢子均有燥濕逐風之功,雄黃、斑蝥、黃柏則能解毒,五味子收斂。諸葯合用,解毒殺蟲,祛風止癢,故能有效地治療神經性皮炎。
方十七【組成】細辛、馬錢子(生用不去毛)、生草烏、硫黃各3克,雄黃、生白礬各6克,冰片2克。
【用法】上葯共研細末,浸入100毫升乙醇中浸泡1周,時時搖動,去渣取汁備用,使用時用棉簽蘸葯液塗洗患處,每日擦洗1或2次,以愈為度。
【功用】解毒殺蟲,祛濕止癢。
【適應證】牛皮癬。
【說明】馬錢子功能散血熱、消腫毒。現代葯理學研究表明,其所含的番木鱉鹼(士的寧)能興奮中樞神經系統,對某些細菌及真菌均有抑製作用,故可用於治療神經性皮炎。
方十八【組成】細辛、半夏、川椒各35克。
【用法】上葯用95%乙醇500毫升浸泡1周備用。每日塗洗患處2或3次。用葯時避免飲酒與吃刺激性食物,塗葯後,夜間瘙癢減輕,甚至無瘙癢現象,塗洗1周,局部肥厚部分變薄,有輕度脫皮現象;經3~4周或較長一段時間即可痊癒。
【功用】止癢,收斂,鎮靜。
【適應證】神經性皮炎。
【說明】細辛,有除皮膚風濕、止癢作用,葯理學研究也表明,細辛有良好的局部麻醉作用,能止痛解熱,抑制病菌生長。
方十九【組成】刺猥皮、枳實、車前草各10克,紫草、蒲公英各15克。
【用法】上葯用水500~1 000克煮沸過濾得液,熏洗患處。
【功用】理氣,祛風,止癢。
【適應證】神經性皮炎。
【說明】刺猥皮,收澀止血,化瘀止痛,一直以來用於治療痔瘡、牛皮癬等,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
方二十【組成】蒼耳子、蛇床子、威靈仙、苦參、吳茱萸各15克。
【用法】上葯加水適量,濃煎取汁,外洗患處。
【功用】祛風除濕,解毒止癢。
【適應證】神經性皮炎。
【說明】方中蒼耳子功能散風祛濕、止痛殺蟲,其所含的生物鹼有毒性,能使組織器官壞死,並能抑制多種致病菌的生長,故對神經性皮炎有效。
方二十一【組成】秦皮120克。
【用法】上葯加水煎取汁洗患處。每天洗1次,每次煎水可洗3次。
【功用】清熱燥濕,平喘止咳。
【適應證】銀屑病。
【說明】秦皮主風寒濕痹,除熱。葯理學研究表明,本品有消炎、鎮痛作用。
方二十二【組成】土茯苓50克。
【用法】水煎洗患處。
【功用】解毒除濕。
【適應證】銀屑病。
【說明】土茯苓,利濕去熱,能入絡,治療濕熱之蘊毒。臨床常用本品治療楊梅瘡等惡性皮膚病。
方二十三【組成】楮桃葉、側柏葉各250克。
【用法】上葯用水煎,取汁熏洗患處。
【功用】涼血,祛風,利水。
【適應證】銀屑病。
【說明】楮桃葉性味甘涼,可治瘡癰,瘙癢等症,側柏葉亦有涼血祛風的功效。
方二十四【組成】徐長卿、地膚子、千里光各30克,黃芩、蛇床子、蒼耳子、狼毒、白鮮皮各10克,槐花、木槿皮各15克。
【用法】上葯用水煎取汁洗患處。
【功用】清熱解毒,祛風除濕。
【適應證】銀屑病。
【說明】方中千里光功能殺蟲止癢,洗疥癩癬瘡,去皮膚風熱。徐長卿、地膚子、蛇床子等均有清熱燥濕、解毒的作用。
方二十五【組成】秦艽60克。
【用法】水煎取汁熏洗患處。
【功用】祛風除濕。
【適應證】銀屑病。
【說明】秦艽,能祛風除濕。葯理學研究表明,本品對中樞神經系統有鎮靜止痛作用,並能明顯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具有抗感染、抑菌的作用。
方二十六【組成】苦楝皮45克。
【用法】水煎取汁洗患處。
【功用】清熱,解毒,燥濕。
【適應證】銀屑病。
【說明】苦楝皮功能清熱、燥濕、殺蟲,臨床常用於治療頑固性濕癬等皮膚病。
方二十七【組成】土大黃、雄黃各30克。
【用法】上葯共研細末,用食醋拌勻,使用時取葯適量,塗洗患部,每日搽1~3次。
【功用】祛風燥濕,殺蟲止癢。
【適應證】銀屑病進行期或靜止期。
【說明】土大黃功能清熱解毒,治癬,殺一切蟲腫毒。配伍祛風殺蟲的雄黃,對各期銀屑病均可治療。
方二十八【組成】苦參、菊花各60克,蛇床子、金銀花各30克,白芷、黃柏、地膚子各15克,菖蒲10克。
【用法】將上葯水煎,濾得葯液,趁熱用紗布蘸葯汁搽洗患部,每次洗5~10分鍾,每日2次。
【功用】潤燥,殺蟲,止癢。
【適應證】牛皮癬。
【說明】方中苦參、蛇床子祛風燥濕,配伍白芷、地膚子散風邪,金銀花、菊花清熱,黃柏、菖蒲利濕。諸葯合用,既清熱潤燥解毒,又能祛風殺蟲止癢,故對牛皮癬有一定療效。
4. 怎樣用葯浴治療稻田皮炎
稻田皮炎是指在種植水稻過程中所發生的皮膚病,長時間浸漬於溫度較高的水田和機械摩擦是引起本病的主因。中醫認為是水熱毒邪蘊郁肌膚所致。臨床常見的有浸漬擦爛型皮炎,俗稱「爛手爛腳」,臨床以指(趾)縫及其臨近表皮腫脹、發白起皺,皮破糜爛,甚至化膿為主要症狀;禽畜類血吸蟲尾蚴皮炎,俗稱「鴨怪」,臨床以突起皮膚瘙癢,繼則瘙癢處出現色淡紅或鮮紅的丘疹和丘皰疹,質地堅硬,呈散在性分布為主要症狀。
方一【組成】生黃瓜數個。
【用法】將黃瓜搗爛,絞取汁,洗塗患處。
【功用】清熱利濕。
【活應證】稻田皮炎。
【說明】黃瓜性味甘寒,功能清熱利水,並有消腫止癢的作用,故可用於治療水熱毒邪蘊郁肌膚的稻田皮炎。
方二【組成】蝦20克,螺螄數枚。
【用法】將上二物共搗爛,絞取汁,外洗患處。
【功用】清熱,利水,解毒。
【適應證】稻田皮炎。
【說明】蝦有托毒作用,螺螄性味甘寒,功能清熱利水。故兩者合用,清熱利水解毒效果更佳,適合於稻田皮炎。
方三【組成】蒲公英、野菊花各適量。
【用法】上葯加水,煎煮,去渣,洗患部,每日4次。
【功用】燥濕解毒。
【適應證】稻田皮炎。
【說明】蒲公英,其性清涼,治一切疔瘡、癰瘍、紅腫熱痛諸症。野菊花則有清熱解毒之功。此兩味葯物均是臨床上最常用的治療皮膚炎症的佳品。
方四【組成】五倍子、蛇床子各40克。
【用法】上葯加水1 000毫升,煎煮後熏洗患處。
【功用】解毒殺蟲,燥濕收斂。
【適應證】稻田皮炎。
【說明】五倍子是蚜蟲寄生在植物上的蟲癭,含有豐富的鞣酸,作用於皮膚後,能使組織蛋白質被凝固,形成一層被膜,並使其小血管收縮,分泌物抑制,從而起到燥濕收斂作用。蛇床子功能解毒殺蟲。
方五【組成】茶葉、白礬各60克。
【用法】上葯用開水500毫升浸泡後,洗手足,讓其自然乾燥後,再下水田。
【功用】燥濕解毒。
【適應證】稻田皮炎。
【說明】茶葉自古以來就被用於清熱降火,治療各類皮膚熱毒之症。葯理及臨床研究證實,茶葉所含的鞣酸有收斂、抑菌作用,不但可治療稻田皮炎,在下田前運用本方浸泡手腳,還能起到預防作用。
方六【組成】苦楝根白皮、柳樹枝葉、博落回(全草)各160克,野菊花根80克,枯礬12克,食鹽10克。
【用法】將上葯裝入陶罐中,加清水5 000毫升以文火煎成至1 000毫升,過濾去渣,將葯汁貯瓶備用。使用時以棉簽蘸葯汁適量,塗洗患處。每日早、晚各1次。
【功用】消炎解毒,殺蟲止癢。
【適應證】水田皮炎。
【說明】苦楝根白皮有毒,能散熱毒,去風疹,博落回即山梧桐,功能祛風解毒,消腫殺蟲。柳枝、野菊花等均有清熱解毒之功。
方七【組成】五倍子15克,地膚子30克,韭菜子、明礬各10克,白酒120毫升。
【用法】先將前四味葯共研粗末,貯人玻璃瓶中,再注入白酒,並塞緊瓶蓋,浸泡3天後(浸泡時,每日早晚各搖瓶1次,通常震動可使用葯滲透),方可使用。使用時以棉簽蘸葯液適量,塗洗患處,每日早中晚各塗洗1次。
【功用】消炎活血,祛風止癢。
【適應證】水田皮炎。
【說明】五倍子、地膚子皆能消炎止癢;韭菜子性味苦溫,有祛風燥濕的作用;明礬燥濕,白酒活血。諸葯合用,消炎活血,祛風止癢,故對本病有較好的療效。
方八【組成】韭菜葉適量。
【用法】韭菜搗爛取汁,塗洗患處。
【功用】行氣,散血,解毒。
【適應證】稻田性皮炎。
【說明】韭菜葉的解毒作用歷來為人們所熟悉,能解葯毒,殺惡蟲毒。葯理學實驗證實,韭菜有良好的殺菌作用。
方九【組成】五倍子、射干、蛇床子各40克。
【用法】上葯煎成葯液後,先將患處污泥用清水洗凈,然後放入葯液中浸泡30分鍾,葯液溫度宜涼不宜熱,浸洗完後,外塗甲紫液,每日2次,5日為1個療程。
【功用】祛風,消炎,止癢。
【適應證】稻田皮炎有糜爛面或有滲液者。
【說明】五倍子、蛇床子的祛風止癢作用已如前述。射干功能清熱解毒,葯理學研究表明,射干所含的酮甙有較強的消炎作用。
5. 用什麼泡澡去寒氣濕氣
用艾葉泡澡可以去寒氣濕氣。
艾浴,可以起到理氣血、逐寒濕、預防感冒的作用。
方法:取新鮮艾草50~100克,在浴缸中用沸水沖泡5~10分鍾,然後取出艾草加水調至適宜水溫即可洗浴。
艾草浴不僅有利於防治感冒咳嗽,對濕疹、毛囊炎也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又因艾草可以促進氣血流通,改善皮膚新陳代謝。
(5)濕氣皮炎能葯浴嗎擴展閱讀:
出艾葉泡澡以外,還有以下幾個方法去寒氣去濕氣:
1、食療
常吃的食物都可以起到除濕的作用,如薏米煮粥、淮山煲湯等。將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後食用,可以利尿、除濕。
2、運動
運動不僅可以緩解壓力,還能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等運動,有助於活化氣血循環,增強體內水分代謝。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濕熱病症。
3、清淡飲食
腸胃系統關繫到營養及水分代謝,保護腸胃最好的方式就是清淡、適量、均衡飲食。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食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
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經常食用。在烹調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時,最好加入蔥、姜,以降低蔬菜的寒涼性質。
4、調味料祛濕
姜、蔥、蒜不僅是家裡常用的調味料,還具有不可替代的葯用價值。例如,我們可以嘗試在家裡煮一碗熱姜湯,用姜湯將體內的濕氣逼散出來,待到全身發過汗以後,病症就會有所緩解。
6. 葯浴一般都是怎麼使用
(1) 飯後一小時方可入浴
(2) 浴前4小時內沒有進食,則一定要准備好牛奶、糖水、或其它流食,以備顧客感到不適時食用。
(3) 浸泡葯浴前、中、後應適當補充水份。
(4) 浸泡場地應注意通風良好,但不可受寒。
(5) 起浴後皮膚表面發紅,並持續30分鍾至1個小時的發汗均屬正常的葯效作用,但注意不可蓄意吹風,以免受寒。
(6) 泡過葯浴以後、在皮膚發紅、發熱狀況沒有消退之前,請勿使用任何護膚品和化妝品。
(7) 有輕度高低血壓病史、心臟功能稍差者應在家人陪伴下使用,並注意場地通風,每次浸泡時間不宜太長(約3-6分鍾),如在浸泡過程中感到心跳加快或呼吸過於急促時,應起身於通風良好處稍適休息,待恢復後再次浸泡,一般分兩到三次浸泡即可。
(8) 部分使用者(尤其是較為肥胖的使用者)浴後皮膚出現輕微刺痛感或出現小丘疹,均屬排毒自然現象,可繼續使用。
(9) 產婦在分娩時如有手術行為,須持拆線後再進行泡浴,若無手術行為,可於產後7天開始泡浴
(10) 先淋浴、後泡浴,或先洗頭和臉再進入木桶泡浴,浴後無需再沖洗,直接擦乾即可。
(11) 身體虛弱者在浸泡過程中會出現:頭暈、心跳加快、惡心、全身酸軟無力等症狀,屬於正常現象,隨著泡浴對體質的調整會逐漸消失。
(12) 體虛、受風寒、濕氣重的人群在泡浴後會出現風疹、濕疹、關節疼痛、並伴有瘙癢等症狀,一般在2小時以後逐漸消失,屬於好轉反應。(盛凱元為你解答)
7. 泡葯浴能否去除濕氣
您好,這個效果一般的
8. 身體 濕寒重泡葯浴管事嗎
泡葯浴可以幫助人們緩解身體的疲勞,並且也可以排出體內濕氣。
葯浴藉助水的特性,將相關的葯物溶於水中,採用溫熱法(即選擇一定的溫度)使葯物透過皮膚、穴位等直接進入經絡、血脈,分布全身,通過物理效應與葯理效應發揮治療作用。
因此有:發汗解表、活血通絡、清熱解毒、祛腐生肌、美容、祛病延年等功效好處。在輕松的泡澡中就可以達到袪病延年的好處。
葯浴的整體作用是利用葯物透過皮膚、孔竅、腧穴等部位的直接吸收,進入經脈血絡,輸布全身而發揮其葯理效應。
近些年來,人們對中葯葯浴外治機理的研究也在不斷深入,認為葯浴外治除葯物直入血液循環發揮其本身的葯理作用外,還有調整各系統組織器官功能和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
(8)濕氣皮炎能葯浴嗎擴展閱讀:
進入長夏之後,天氣的主要特徵是炎熱而多濕,這個階段身體最容易出現的狀況是濕邪為患,濕邪易侵犯人體的脾胃,出現脘腹滿悶、食慾不振、腹瀉等病證。這時泡浴更要注意水溫適度,過涼會導致寒邪侵犯脾胃,加重原有症狀;過熱則導致大量出汗,但並不能帶走體內的濕邪。
針對濕邪可以有兩種祛除方法,一種是用芳香的葯物,一種是利水滲濕的葯物。芳香葯物可以行氣醒脾,使氣血運行加速,促進脾胃的運化,從而使濕邪得化。
可以選擇的葯物有藿香、佩蘭、艾葉、厚朴等,取鮮品或干品,稍加煎煮後加入到泡浴的水中即可。利水滲濕的葯物具有下行的特性,可以使濕邪通過小便排出,常用的葯物有澤瀉、滑石、茯苓等,最好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9. 得了皮炎,正在治療當中,是不是體內濕氣太重的原因
是呢
10. 怎樣用葯浴治療過敏性皮炎
過敏性皮炎又稱異位性皮炎,與遺傳過敏性體質有關,其症狀往往隨年齡的增長而有顯著變化:嬰幼兒多於出生後半年內就發病,皮損部位以前額、頰部、四肢為多見,呈潮紅色斑片,伴有丘疹、濕疹樣變化,時輕時重,反復發作;成年人則多在青春後期發作,皮損部位以眼瞼、頸部、肘窩、手足背等處為主,瘙癢劇烈,有抓痕及血痂,局部呈苔蘚化。本病可因精神緊張、氣候變化、冷熱刺激以及出汗等因素而加重。
方一【組成】地膚子30克,蛇床子、苦參、白礬各15克。
【用法】水煎待稍涼後,洗滌患處。每日3次,每次15~30分鍾。
【功用】燥濕止癢。
【適應證】過敏性皮炎。
【說明】本方葯物均為燥濕止癢常用品。
方二【組成】大楓子、紫荊皮各30克,白礬15克,百部、丹參各20克。
【用法】上葯加水3 500毫升煎煮,開沸後微火煎20分鍾。取湯液浸洗患部15~20分鍾,每日1劑,分2次外用。
【功用】祛風燥濕,活血解毒。
【適應證】過敏性皮炎。
【說明】大楓子,能散風,殺蟲燥濕,通行經絡,葯理學研究亦表明,本品有較強的抑菌作用。紫荊皮有活血行氣、消腫解毒之功,百部解毒殺蟲,丹參活血化瘀,白礬燥濕祛風。諸葯合用,祛風燥濕,活血解毒,故適用於過敏性皮炎濕疹樣皮損者。
方三【組成】黃芩、苦參、大黃、川椒、白礬各30克,蒲公英60克。
【用法】將上葯納入盆中,加水約2 000毫升,煎煮,沸煎5~10分鍾,移火趁熱熏蒸,待葯液溫度降至皮膚能耐受時,用葯液浸泡或浸敷患處,每日2次,每次20~30分鍾,每劑葯可洗2日。
【功用】清熱解毒,燥濕斂瘡。
【適應證】過敏性皮炎,陰部濕癢。
【說明】方中取蒲公英、大黃清熱解毒,黃芩、苦參清熱燥濕,白礬、川椒殺蟲斂瘡,止癢止痛。諸葯相合,有祛除皮膚病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