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感染了血吸蟲病會出現什麼症狀
答:人感染血吸蟲病後主要以急性或慢性腸炎、肝硬化、嚴重的腹瀉、貧血、消瘦為特徵。
② 對血吸蟲的了解,詳細一點
血吸蟲一般在沿海沿江一些城市的發病率高些,對血吸蟲的研究一直不停,在轉染上可內以使用RFECT進行更具體容的研究,先把細胞株激活再轉染,這樣應該不能提高轉染效率。我們實驗室用24孔板做,每孔2ulRFECT,設置siRNA終濃度10nM,30nM,50nM,100nM四個梯度,每個梯度做2個復孔,做轉染前一天鋪板,細胞密度在45%。
③ 吸血蟲會進入到人的體內嗎
血吸蟲的學名是裂體吸蟲,寄生人體的重要蟲種有日本血吸蟲、曼氏血吸蟲、埃氏血吸蟲及湄公血吸蟲。 我國僅有日本血吸蟲,其雌雄異體。雄蟲粗短,平均體長16mm,呈乳白色。雌蟲細長,前端纖細,平均體長20mm,蟲體後部因腸管內充滿被消化的血紅蛋白而呈暗褐色;雌蟲常處於雄蟲的抱雌溝內,呈合抱狀態,兩者合抱寄生於人及儲存宿主牛、羊、豬、鼠、兔等哺乳動物的肝門靜脈和腸系膜靜脈系統中。兩性成蟲體表部分或全部具有小結節或棘狀突起,口與腹吸盤位於蟲體前端,蟲體借吸盤吸附於靜脈內壁,通過口與腹吸盤的一吸一離逆血流匍匐移行至腸粘膜下層的靜脈末梢,在該處交配產卵,蟲卵呈橢圓形,淡黃色,卵內含有毛蚴。 毛蚴分泌溶組織物質透過卵殼,破壞血管壁導致周圍組織炎症、壞死,並刺激腸蠕動加強,引起腹內壓、血管內壓變化,部分蟲卵隨壞死組織向腸腔潰破,混於糞中排出宿主體外,與水接觸後在25℃~30℃的條件下孵出毛蚴,毛蚴浮游於水中,遇中間宿主釘螺時,即主動侵入螺體,經母胞蚴、子胞蚴系列的發育和增殖,最後陸續形成許多尾部分叉的尾蚴,分期分批逸出螺體,常浮於水面。尾蚴為血吸蟲的感染階段,當人畜接觸疫水時,尾蚴以口、腹吸盤附著皮膚,穿刺腺分泌溶蛋白酶類物質溶解皮膚組織,並迅速脫尾侵入皮膚轉變為童蟲。童蟲經微血管或淋巴管入靜脈,隨血流經右心、肺、左心進入體循環,其中部分到腸系膜靜脈,隨血流移行到肝內門靜脈系統分支,發育為成蟲後再逆行到腸系膜靜脈中定居。尾蚴侵入宿主24天後,雌蟲開始產卵,一條雌蟲每日產卵1000個左右,5周後宿主糞便中可出現蟲卵。血吸蟲在人體內可存活長達30年或40年。 血吸蟲是如何感染人體的? 血吸蟲感染人體需具備三個條件,即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 (1)傳染源:血吸蟲是人畜互通寄生蟲。其儲存宿主種類較多,主要有牛、豬、犬、羊、馬、貓及鼠類等30多種動物。病人及患病耕牛為主要傳染源,其次,為受感染的羊、豬、犬、馬、鼠類等。在一些長時間無人畜活動的地區,血吸蟲在野生動物之間通過釘螺傳播,形成原發性疫源地;而在人畜活動的居民點或生產地區,由釘螺傳播所構成的疫源地屬次發性疫源地。 (2)傳染源的糞便進入有釘螺存在的疫水,宿主因接觸疫水而傳播。①糞便入水:糞便污染水源的方式視各地居民的生產方式、生活習慣和家畜管理飼養方法不同而異。河邊洗刷馬桶、隨地大便、施用新鮮糞便及耕牛放牧等尤易污染水源。②釘螺存在:釘螺是血吸蟲的唯一中間宿主,故僅限於有釘螺的地區,才有可能有血吸蟲流行。在我國,血吸蟲病流行於長江兩岸,及其以南的十二個省、自治區和上海市,且以長江中下游地區較為嚴重。經過多年的防治,本病流行已基本得到控制。釘螺的感染率與水源污染程度密切相關,採用哨兵螺方法可測定水源污染情況。分布於我國的釘螺稱湖北釘螺,有七個亞種。釘螺屬軟體動物,水陸兩棲,多孳生於水分充足、有機物豐富、雜草叢生、潮濕蔭蔽的灌溉溝或河邊淺灘;通常生活在水線上下,冬季隨氣溫下降深入地面下數厘米蟄伏越冬。釘螺可在地面,但活動范圍有限,速度緩慢。然而,釘螺可附著於水面各種漂浮物體上,如湖草、蘆葦、船隻等擴散到遠處,使原有孳生范圍擴大或形成新的孳生地。③接觸疫水:在流行區,居民因各種生活和生產活動接觸疫水而感染,如常因捕魚、打草積肥、游泳、洗物、洗腳等接觸疫水,也可因赤足在含尾蚴的地面上行走,尾蚴從皮膚侵入。尾蚴侵入數量與水源污染程度、皮膚暴露面積、接觸疫水時間和次數成正比。除皮膚外,尾蚴也可在飲用生水時從口腔粘膜侵入體內。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居民的感染率與當地釘螺受染率成正比。患者以漁民、農民為多,尤以15~30歲的青壯年因反復接觸疫水而感染率較高。男多於女,夏秋季感染者最為多見。兒童與非流行區人群一旦遭受大量感染可產生一定的抵抗力,對再感染的耐受力並不完全,因而重復感染經常發生。 血吸蟲是如何使人發病的? 自尾蚴鑽入皮膚,經童蟲移行並發育為成蟲,成蟲成熟後交配產卵,蟲卵沉積於腸道與肝臟等處組織內,血吸蟲生活史中四個發育階段均可造成人體損害,但前三者所造成的病變,或為一過性,或較輕微,均不足以對人體造成顯著損害。唯蟲卵沉積於組織內所誘發的蟲卵肉芽腫反應乃是本病的基本病理改變。 (1)尾蚴性皮炎:一般發生於感染後6~8小時,長者2~3天。尾蚴鑽入皮膚後,其頭腺所分泌的溶組織酶及其本身死亡後的崩解產物,可引起局部皮膚毛細血管擴張、充血、出血及水腫,伴中性及嗜酸性粒細胞和組織細胞浸潤,皮膚出現紅色丘疹,成為「尾蚴性皮炎」。系由速發型和遲發型變態反應所致。持續1~2天後,丘疹自行消退。 (2)童蟲移行所致病變:童蟲沿血流移行時,可引起經過處的臟器病變,以肺部病變較為明顯,局部可見點狀出血及白細胞浸潤,嚴重感染者可發生出血性肺炎,出現咳嗽、發熱、蕁麻疹及血中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等表現,這與蟲體代謝產物或崩解物引起的變態反應有關。 (3)成蟲寄生引起的病變:實驗表明,成蟲及其代謝產物僅產生局部輕微的靜脈內膜炎、輕度貧血與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蟲體死亡後,雖可引起血管壁壞死和肝內門靜脈分支栓塞性脈管炎,但較輕微,不致造成嚴重損害。成熟的雌蟲產卵後,某些初次重度感染者可出現重度發熱、全身不適、蕁麻疹、腹痛、腹瀉、肝脾腫大、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等急性血吸蟲病表現,它可能屬於免疫復合物型。 (4)蟲卵肉芽腫:蟲卵除可沉積於直腸、乙狀結腸、升結腸、闌尾、回腸末端及肝臟外,尚可見於腸系膜及腹膜後淋巴結、肺臟及腦等器官內。沉積於各處的蟲卵所引起的病理變化基本相似,後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血吸蟲病引起的腸道病變一般都在腸系膜下靜脈分布的范圍內,以結腸,尤以直腸、降結腸及乙狀結腸為顯著,小腸病變極少,僅見於嚴重患者。急性期表現為腸粘膜紅腫,呈急性卡他性炎症,有散在的點狀出血和表淺小潰瘍。鏡下見粘膜和粘膜下層蟲卵肉芽腫(急性期)。粘膜壞死脫落,形成淺表潰瘍,蟲卵由此落入腸腔。臨床上出現腹痛、腹瀉、便血等症狀,糞便中可檢出蟲卵。至慢性期,輕度感染者,其腸壁結締組織輕度增生,臨床上通常無症狀。感染較重者,其病變較廣泛,受累結腸明顯增厚,腸粘膜增生呈顆粒狀,甚至形成息肉;或粘膜萎縮、粘膜皺襞消失。在增生與萎縮腸粘膜間,夾雜有污灰色的淺小潰瘍。此外,尚可見小量灰黃色急性蟲卵結節。重症慢性血吸蟲病時,結腸壁因彌漫性纖維化而廣泛增厚,病變部位的腸系膜也見纖維增厚,兩者一起形成腫塊。 由於重復感染,雌蟲不斷產卵,蟲卵分批沉積於腸壁,病變新老不一。在纖維增厚、慢性潰瘍、息肉形成基礎上有發生癌變的可能。 血吸蟲病引起的肝病變,為早期肝腫大,表面可見粟粒狀黃色顆粒(蟲卵結節)。晚期由於門靜脈分支周圍大量纖維組織增生,肝變硬、縮小,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結節,形成血吸蟲性肝硬化,門脈側支循環的建立使食管下端靜脈及胃底靜脈曲張,脾因門脈高壓而淤血腫大,可引起脾功能亢進。 血吸蟲引起的異位損害以肺和腦部最多見,肺內可見粟粒狀結節及結節周圍滲出性炎症,腦部可出現不同時期的蟲卵結節和膠質細胞增生。 我們要預防血吸蟲病的再次發生必須做到一下幾點: 1. 不要觸有血吸蟲病的水源。 2. 積極治療病人、病畜、減少傳染源。 3. 消滅釘螺。 4. 管好水源,不喝生水。 只要做到以上幾點,就可以預防血吸蟲病。
④ 吸血蟲在發育過程中,對人體危害最大的是
1.尾蚴及童蟲所致損害尾蚴穿過皮膚可引起皮炎,局部出現丘疹和瘙癢,是一種速發型和遲發型變態反應。病理變化為毛細血管擴張充血,伴有出血、水腫,周圍有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浸潤。實驗證明,感染小鼠的血清和淋巴細胞被動轉移到正常小鼠,再用尾蚴接種(初次接觸尾蚴),也可產生尾蚴性皮炎。說明這種免疫應答在早期是抗體介導的。 童蟲在宿主體內移行時,所經過的器官(特別是肺)出現血管炎,毛細血管栓塞、破裂,產生局部細胞浸潤和點狀出血。當大量童蟲在人體移行時,患者可出現發熱、咳嗽、痰中帶血、嗜酸性粒細胞增多,這可能是局部炎症及蟲體代謝產物引起的變態反應。 2.成蟲所致損害成蟲一般無明顯致病作用,少數可引起輕微的機械性損害,如靜脈內膜炎等。可是,它的代謝產物、蟲體分泌物、排泄物、蟲體外皮層更新脫落的表質膜等,在機體內可形成免疫復合物,對宿主產生損害。 3.蟲卵所致的損害血吸蟲病的病變主要由蟲卵引起。蟲卵主要是沉著在宿主的肝及結腸腸壁等組織,所引起的肉芽腫和纖維化是血吸蟲病的主要病變。 隨著病程發展,卵內毛蚴死亡,其毒素作用逐漸消失,壞死物質被吸收,蟲卵破裂或鈣化,其周圍繞以類上皮細胞、淋巴細胞、異物巨細胞,最後類上皮細胞變為成纖維細胞,並產生膠原纖維,肉芽腫逐漸發生纖維化,形成疤痕組織。
⑤ 吸血蟲病病發周期
血吸蟲是如何使人發病的?
⑥ 河裡抓魚,之後腳上起了個尾蚴性皮炎,是否感染了血吸蟲病,是否會一直寄生於人體繁殖專業懂的人來回答
首先要確定你在捉魚的時候,是否感染尾蚴?
建議你到當地血吸蟲防治部門去咨詢檢查一下。如果是感染了血吸蟲病,就需要進行治療。
⑦ 吸血蟲病的血吸蟲如何使人發病
自尾蚴鑽入皮膚,經童蟲移行並發育為成蟲,成蟲成熟後交配產卵,蟲卵沉積於腸道與肝臟等處組織內,血吸蟲生活史中四個發育階段均可造成人體損害,但前三者所造成的病變,或為一過性,或較輕微,均不足以對人體造成顯著損害。唯蟲卵沉積於組織內所誘發的蟲卵肉芽腫反應乃是本病的基本病理改變。
(1)尾蚴性皮炎:一般發生於感染後6~8小時,長者2~3天。尾蚴鑽入皮膚後,其頭腺所分泌的溶組織酶及其本身死亡後的崩解產物,可引起局部皮膚毛細血管擴張、充血、出血及水腫,伴中性及嗜酸性粒細胞和組織細胞浸潤,皮膚出現紅色丘疹,成為「尾蚴性皮炎」。系由速發型和遲發型變態反應所致。持續1~2天後,丘疹自行消退。
(2)童蟲移行所致病變:童蟲沿血流移行時,可引起經過處的臟器病變,以肺部病變較為明顯,局部可見點狀出血及白細胞浸潤,嚴重感染者可發生出血性肺炎,出現咳嗽、發熱、蕁麻疹及血中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等表現,這與蟲體代謝產物或崩解物引起的變態反應有關。
(3)成蟲寄生引起的病變:實驗表明,成蟲及其代謝產物僅產生局部輕微的靜脈內膜炎、輕度貧血與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蟲體死亡後,雖可引起血管壁壞死和肝內門靜脈分支栓塞性脈管炎,但較輕微,不致造成嚴重損害。成熟的雌蟲產卵後,某些初次重度感染者可出現重度發熱、全身不適、蕁麻疹、腹痛、腹瀉、肝脾腫大、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等急性血吸蟲病表現,它可能屬於免疫復合物型。
(4)蟲卵肉芽腫:蟲卵除可沉積於直腸、乙狀結腸、升結腸、闌尾、回腸末端及肝臟外,尚可見於腸系膜及腹膜後淋巴結、肺臟及腦等器官內。沉積於各處的蟲卵所引起的病理變化基本相似,後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血吸蟲病引起的腸道病變一般都在腸系膜下靜脈分布的范圍內,以結腸,尤以直腸、降結腸及乙狀結腸為顯著,小腸病變極少,僅見於嚴重患者。急性期表現為腸粘膜紅腫,呈急性卡他性炎症,有散在的點狀出血和表淺小潰瘍。鏡下見粘膜和粘膜下層蟲卵肉芽腫(急性期)。粘膜壞死脫落,形成淺表潰瘍,蟲卵由此落入腸腔。臨床上出現腹痛、腹瀉、便血等症狀,糞便中可檢出蟲卵。至慢性期,輕度感染者,其腸壁結締組織輕度增生,臨床上通常無症狀。感染較重者,其病變較廣泛,受累結腸明顯增厚,腸粘膜增生呈顆粒狀,甚至形成息肉;或粘膜萎縮、粘膜皺襞消失。在增生與萎縮腸粘膜間,夾雜有污灰色的淺小潰瘍。此外,尚可見小量灰黃色急性蟲卵結節。重症慢性血吸蟲病時,結腸壁因彌漫性纖維化而廣泛增厚,病變部位的腸系膜也見纖維增厚,兩者一起形成腫塊。
由於重復感染,雌蟲不斷產卵,蟲卵分批沉積於腸壁,病變新老不一。在纖維增厚、慢性潰瘍、息肉形成基礎上有發生癌變的可能。
血吸蟲病引起的肝病變,為早期肝腫大,表面可見粟粒狀黃色顆粒(蟲卵結節)。晚期由於門靜脈分支周圍大量纖維組織增生,肝變硬、縮小,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結節,形成血吸蟲性肝硬化,門脈側支循環的建立使食管下端靜脈及胃底靜脈曲張,脾因門脈高壓而淤血腫大,可引起脾功能亢進。
血吸蟲引起的異位損害以肺和腦部最多見,肺內可見粟粒狀結節及結節周圍滲出性炎症,腦部可出現不同時期的蟲卵結節和膠質細胞增生。
臨床表現
l、慢性血吸蟲病 接觸疫水 l~2天後,可出現尾蚴性皮炎。一般無明顯症狀,少數有輕度的肝脾腫大。如感染較重,可出現腹瀉、腹痛、粘液血便等。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消瘦、乏力。
2、急性血吸蟲病 潛伏期平均為40天,多數在3周至2個月之間。主要症狀為發熱與變態反應。熱型以間歇型和弛張型為多,重者可為持續型,體溫可在40℃左右持續較長時間,可拌有神志遲鈍、昏睡、譫妄、相對脈緩等毒血症症狀。熱程一般在一個月左右,重者達數月。大多數病人有肝脾腫大,有的出現腹水。
3、晚期血吸蟲病 根據臨床症狀可分為4種類型,即巨脾型、腹水型、 結腸增殖型及侏儒型。
⑧ 血吸蟲在水溫多少度的情況下會使人感染
血吸蟲在水溫15~35℃范圍內會使人感染 ,最適宜溫度為20~25℃
尾蚴逸出及侵入宿主 影響尾蚴自釘螺逸出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因素是水溫,一般在15~35℃范圍內沒有什麼區別,最適宜溫度為20~25℃;光線對尾蚴逸出有良好的作用;水的ph在6.6~7.8范圍內,對尾蚴逸出不受影響。尾蚴逸出後,主要分布在水面下,其壽命一般為1~3天。尾蚴的存活時間及其感染力隨環境溫度及水的性質和尾蚴逸出後時間長短而異。當尾蚴遇到人或動物皮膚時,用吸盤吸附在皮膚上,依靠其體內腺細胞分泌物的酶促作用,頭器伸縮的探查作用,以及蟲體全身肌肉運動的機械作用而協同完成鑽穿宿主皮膚。在數分鍾內即可侵入。尾蚴一旦侵入皮膚以後丟棄尾部。一般認為,後鑽腺的糖蛋白分泌物遇水膨脹變成粘稠的膠狀物,能粘著皮膚,以利前鑽腺分泌酶的導向和避免酶流失等作用;前鑽腺分泌物中的蛋白酶在鈣離子激活下,能使角蛋白軟化,並降解皮膚的表皮細胞間質、基底膜和真皮的基質等,有利於尾蚴鑽入皮膚。
在什麼情況下才會傳染得上血吸蟲病?
大家知道,血吸蟲病的流行鏈主要由5個環節組成:一是患者、病畜糞便中的蟲卵進入水中,在適宜的溫度下孵化為毛蚴。二是毛蚴鑽入釘螺體內,發育成尾蚴。三是尾蚴從釘螺體內釋放出後,在水面漂浮,如遇到人或牛、羊等可寄生的動物,迅即鑽入其體內,隨血流到達腸系膜血管,發育為成蟲並在此寄生。四是成蟲每天排出大量蟲卵(1000-3500個)。人經過反復多次、多數量感染後,大量蟲卵集聚引起肝臟纖維化、門靜脈高壓,造成晚期血吸蟲病(晚血)。五是部分蟲卵隨患者、病畜的糞便排出體外,引起新的感染循環。
人和人在什麼情況下會傳染?
我們已經了解到以下一些特點:血吸蟲病病人、病畜不會直接傳染人、畜,必須通過釘螺這一中間環節;釘螺也是「受害者」,是被血吸蟲毛蚴感染和寄生的對象;所有的感染環節都與水有明確的關系:即沒有水,蟲卵不能孵化;沒有水,毛蚴不能鑽入釘螺體內;沒有水,釘螺體內的尾蚴不能逸出,人、畜也就不會感染。另外,還有一個非常值得我們重視的特點,就是釘螺的平均壽命只有1年;寄生有血吸蟲幼蟲的感染性釘螺的平均壽命僅為214天。
自尾蚴鑽入皮膚,經童蟲移行並發育為成蟲,成蟲成熟後交配產卵,蟲卵沉積於腸道與肝臟等處組織內,蟲卵沉積於組織內所誘發的蟲卵肉芽腫反應乃是本病的基本病理改變。
(1)尾蚴性皮炎:一般發生於感染後6~8小時,長者2~3天。局部皮膚毛細血管擴張、充血、出血及水腫,皮膚出現紅色丘疹,成為「尾蚴性皮炎」。持續1~2天後,丘疹自行消退。
(2)童蟲移行所致病變:肺部病變明顯,局部可見點狀出血,嚴重感染者可發生出血性肺炎,出現咳嗽、發熱、蕁麻疹等表現,
(3)成蟲寄生引起的病變:產生局部輕微的靜脈內膜炎、輕度貧血。輕微血管壁壞死和肝內門靜脈分支栓塞性脈管炎。某些初次重度感染者可出現重度發熱、全身不適、蕁麻疹、腹痛、腹瀉、肝脾腫大等急性血吸蟲病表現,
(4)蟲卵肉芽腫: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急性期臨床上出現腹痛、腹瀉、便血等症狀,糞便中可檢出蟲卵。
至慢性期,輕度感染者,臨床上通常無症狀。感染較重者,病變部位的腸系膜纖維增厚形成腫塊。
在纖維增厚、慢性潰瘍、息肉形成基礎上有發生癌變的可能。
血吸蟲病引起肝病變,為早期肝腫大。晚期肝變硬、縮小,形成血吸蟲性肝硬化和脾功能亢進。
血吸蟲引起的異位損害以肺和腦部最多見,
預防
1. 不要觸有血吸蟲病的水
2. 積極治療病人、病畜、減少傳染源。
3. 消滅釘螺。
4. 管好水源,不喝生水。
血吸蟲通過接觸疫區的水,水中尾蚴通過皮膚侵入體內,治療血吸蟲首選吡喹酮,可以10mg/kg/體重,每日3次,連用4日,在服首劑1小時後可出現頭昏,頭痛,乏力,腥痛,關節痛,腹瀉,惡心等,一般不需處理,於停葯數小時至一二天即消失,服葯後可心率減慢,偶見心電圖改變,肝酶升高等,應醫生復查,嚴重心,肝,腎患者慎用。
治療貧血、月經量少、老年血虛頭暈等症均有較好的療效;近年來還發現黃花根具有抗結核和治療吸血蟲的作用。黃花的食用方法很多,蒸、煮、燉、炒、褒湯、做羹等均可,因其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和清香可口的美味,逐漸成為家庭餐桌和高級宴席上大的名珍佳餚,用它製成風味別具的葯膳及飲料、罐頭等保健食品則更是風靡國內外。
本文就幾種黃花葯膳的家庭製作方法作一介紹,供讀者選用。
黃花銀耳羹 黃花50克、銀耳30克、紅棗20克、櫻桃克、桂花草10克,冰糖適量,先將黃花切細,紅棗去核,銀耳浸泡漲後與桂花、櫻桃一同放入沙鍋內燉煮直黃花爛熟,印數耳成根裝時加入冰糖在食用。此方具有補合氣血、養心安神、潤肺清熱、美容之功效。長期食用可使人面色紅潤、皮膚柔嫩、細滑光潔。
黃花百合粥 黃花費30克、百合30克、糯米100克、冰糖適量,先將黃花切段,百合去皮洗凈切碎與糯米同放入沙鍋,加入適量以火熬煮至米粥濃稠時加入冰糖攪均即可食用。此方具有健皮盒氣、寧心安神之功效,適用於失眠症以及各種更年期綜合症等。
黃花豆腐肉片湯 黃花50克、豆腐一塊(約法三章250克切塊)瘦肉類150克切片,將黃花同豆瓣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煮20分鍾後,再放入瘦豬肉片稍煮片刻,用生薑、鹽、味精、蔥花調味既可食用,此方具有補腎、養血、通乳之功效。適用於腎虛腰痛、耳鳴耳聾、記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