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皮膚病該做什麼檢查
皮膚病有2千多種,每種皮膚病的分類不一樣,做的檢查也不一樣。比如版真菌性疾病就得鏡權檢或者培養找真菌,結締組織病得查抗核抗體等免疫學檢查,皮膚腫瘤得做病理,寄生蟲病得找寄生蟲等等。所以要看你說的是具體哪種皮膚疾病了
B. 細菌性皮膚病的檢查項目有哪些
你好!檢查項目:皮膚外觀察檢查、局部取樣鏡檢、細菌培養、血常規 細菌性皮膚病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或)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實驗室檢查可出現外周血白細胞總數升高。取膿液塗片革蘭染色後鏡檢,根據細菌形態、排列和染色性質可作初步診斷。可將膿液標本或靜脈血做細菌培養後鑒定菌種及做葯敏試驗。
C. 皮膚病檢查具體有哪些檢查
體格檢查:重點檢查皮損的分布部位、皮損的種類、數目、大小、形態、表面及基回底情況,顏色、水答皰內容物及其顏色、排列特點及邊界是否清楚。
輔助物理檢查有:
1、玻片壓診法:將玻片用力壓在損害上10~20秒,炎症性紅斑及血管瘤顏色可消失。
2、皮膚劃痕症:用鈍器劃皮膚,如在劃過處產生風團,稱為皮膚劃痕症陽性。
3、感覺檢查:包括溫度覺、觸覺及痛覺等。
4、濾過紫外線檢查:如黃癬病頭發呈暗綠色熒光,白癬呈亮綠色熒光。
5、棘層細胞松解現象檢查法(尼氏征):推移水皰向周圍擴散,正常皮膚被推動及水皰間外觀正常的皮膚補擦掉即為陽性。
實驗室檢查:
1、皮膚組織病理檢查:部分皮膚病有其特有的病理改變,可依此確診與鑒別診斷。
2、皮膚試驗。
(1)斑巾試驗:用於檢查接觸性過敏原。
(2)劃痕試驗或皮貢試驗:用於測定某種物質是否具有過敏反應(Ⅰ型)。
(3)麻風菌素試驗:用於判斷麻風病人免疫情況。
(4)癬菌素試驗:有助於癬菌疹診斷。
3、微生物檢查:皮膚真菌、麻風桿菌、疹蟲檢查有助於相應皮膚病的診斷。
D. 實驗室檢查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1、檢查實驗室各種記錄本的記錄情況。 在實驗室從事任何工作,實驗室都應有相關記錄。注意:實驗室記錄至少要與實驗教學安排和實驗室開放統計情況一致,應反映本實驗室進行和完成實驗教學工作的情況和實驗室開放的情況。 1)實驗室工作記錄(日誌)、儀器設備借用記錄:每個實驗室一本,由實驗室主任負責保管記錄。 2)實驗室使用記錄本、儀器設備維護維修記錄本:每個實驗室房間一本,由房間責任人負責保管記錄,應放在房間進門處,不能把多個房間的記錄本集中收集在一起保管。另外,如是使用原有舊記錄本,則每個儀器設備邊上還應有儀器設備使用記錄本。 3)開放記錄本:每個實驗室或實驗室房間一本,最好是每個實驗室房間一本。注意:如每個實驗室房間一本,則房間使用屬開放性質時,只需在開放記錄本上記錄即可,不需要在實驗室使用記錄本上重復記錄。 4)大型儀器設備(5萬元以上)使用記錄本、維護維修記錄本和卷宗:每台大型儀器設備一套,使用記錄本和維護維修記錄本應放置在儀器設備邊上,由儀器設備使用負責人隨時記錄。卷宗可由實驗室集中存放保管,也可單獨放置在儀器設備所在房間,由使用負責人保管。 5)其它記錄:主要有低值易損物品賬目、耗材出入庫記錄或使用流水賬。
2、檢查實驗室環境 為迎接評估,實驗室應有良好環境,檢查的主要內容包括:實驗室衛生、實驗室安全和實驗室文化氛圍建設。 3、教學計劃安排落實情況 檢查第十四周實驗教學計劃安排落實情況,保證第十四周評估期間實驗教學按計劃順利開出。 4、儀器設備管理情況 主要檢查儀器設備的完好率、物帳卡相符、設備標簽和儀器設備擺放等情況。 5、制度上牆情況 每個實驗室房間內都應有學校實驗室四項基本制度。大型儀器設備還應有安全操作規程和維護保養規范二項制度。 6、實驗報告批改、整理情況 對於實驗教學中的每個實驗項目,學生都應有實驗報告,實驗指導教師要進行認真批改,且要按照一定秩序整理裝訂好,以備專家檢查。重點為06-07學年和本學期。 7、檢查各實驗室主任及實驗人員對本實驗室開出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了解情況。
E. 皮膚的實驗室檢查方法有哪些
檢查項目:血清學檢查、皮膚劃痕試驗、皮膚試驗
實驗室檢查
⒈血液學和血清學檢查
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增多。T淋巴細胞(尤其是Ts)減少。血清IgE含量明顯增高。
2.皮膚試驗
對某些變應原(如真菌、花粉、毛屑)的速發型過敏反應常呈陽性。用結核菌素、念珠菌素等作皮內試驗(遲發型過敏反應),常為陰性或弱陽性。
⒊皮膚白色劃痕試驗
用鈍器劃皮膚,皮膚出現白色劃痕(正常人呈紅色)。
F. 怎麼檢查皮膚過敏具體有哪些方法
你好,醫院檢查分兩種:體內檢測,體外檢測
體內檢測有:1、點刺試驗回:點刺試驗是一種特殊的皮內答試驗;2、斑貼試驗:斑貼試驗是通過將可疑的致敏物敷貼於人體皮膚;3、激發試驗:激發試驗是模擬自然發病條件、以少量致敏原引起一次較輕的變態反應發作、用以確定變應原的試驗。
體外檢測有:體外試驗是採集受試者的血液等在體外做檢查,臨床上常用的有總IgE檢測。
G. 真菌感染最簡單也是最有用的實驗室診斷方法是
直接塗片:顯微鏡檢查
真菌培養
組織病理+真菌培養是「金標准」
真菌葯敏試驗
血清學
分子生物學
現在實驗室檢查新技術有:1.G實驗:檢測(1-3)-β-D-葡聚糖的含量:判斷是否有真菌感染,耗時短,靈敏度高(67~100%),特異性強(90%)。
2.GM實驗: 麴黴屬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檢測:敏感性80.7%,特異性89.2%
3.真菌的抗原、抗體及代謝產物的血清學檢查和真菌核酸檢測(PCR技術)
現在有些實驗室還達不到這樣的要求,簡單有用的就是培養了
H. 怎樣可以識別各種皮膚病
1、詢問病史
皮膚科應重點詢問患者有無自覺症狀及持續時間、程度如何,皮損的好發部位及發生的先後順序、分布情況、形態、色澤及起病前有無其他疾患或用過何種葯物,有無全身症狀,與季節、氣候、生活及工作環境、飲食等是否有關,家庭中有無類似皮膚病,發病後診療情況及療效如何。
2、體格檢查
重點檢查皮損的分布部位、皮損的種類、數目、大小、形態、表面及基底情況,顏色、水皰內容物及其顏色、排列特點及邊界是否清楚。
3、實驗室檢查
皮膚組織病理檢查部分皮膚病有其特有的病理改變,可依此確診與鑒別診斷。
皮膚試驗:斑貼試驗:用於檢查接觸性過敏原。劃痕試驗或皮內試驗:用於檢查即刻型變態反應,測定某種物質是否具有過敏反應(Ⅰ型)。麻風菌素試驗:用於判斷麻風患者免疫情況。癬菌素試驗:有助於癬菌疹的診斷。
微生物檢查:皮膚真菌、麻風桿菌疥疹蟲檢查有助於相應皮膚病的診斷。
(8)皮膚病實驗室檢查方法擴展閱讀
相同的葯物,有不同的劑型,如溶液、糊劑、粉劑、洗劑、軟膏乳劑和酊劑等。不同的劑型,有不同的作用和適應症,故應根據皮膚病不同病期的症狀和皮損特點,正確選用。
一般急性期局部紅腫、水皰、糜爛時,多選用溶液濕敷,可起到消炎作用;有滲液者,先用溶液濕敷,後用油劑。皮損處於亞急性期時,紅腫減輕,滲液減少,可酌情選用糊劑、粉劑和洗劑,以發揮其消炎、止癢、收斂的作用。
慢性期皮損增厚,呈苔蘚樣變時,多用軟膏和乳劑,它們穿透力強,作用持久,且有潤滑作用。還應注意:即使同一葯物,同一劑型,也可因濃度不同而作用各異。如3%水楊酸有軟化和溶解角質作用,20%以上的水楊酸則是一種腐蝕劑。
I. 如何診斷皮膚病
孰不知這是個錯誤的概念。皮膚病不僅病種多,而且表現復雜,不少皮膚病實質上是內科疾病在皮膚上的反映。所以診治皮膚病不僅要運用皮膚科特有的知識,而且要有整體觀念和全面的醫學基礎。
對皮膚病患者的皮損,我們強調醫務人員都必須親自看一看,根據皮損的形態、光澤、色調、硬度、排列和分布等來判斷。如皮損的性質是原發疹還是繼發疹;全身只有一種皮損還是同時存在幾種皮損;皮損的分布是局限性的還是播散性的;是沿神經、血管分布還是按皮區分布的;皮損的數量有多少;皮損的顏色是正常皮色、紅色、淡紅色、暗紅色還是其他顏色;皮損的邊緣是清楚、模糊,是隆起還是凹陷的;皮損的形狀是圓形、橢圓形、多角形、弧形、線形還是不規則形。此外,還應注意皮損表面是光滑、粗糙還是扁平、隆起、乳頭狀、菜花狀;皮損表面有無鱗屑和痂皮,是油性的、粘性的、糠秕狀、魚鱗狀、雲母片狀還是疊瓦狀。水泡的內容物是清澈還是混濁;是血液、漿液、粘液、膿液、皮脂、角化物還是異物;皮損發生在暴露部位還是遮蓋部位;是伸側、屈側、間擦部位、皮脂多的部位還是皮膚粘膜交界的部位。不同皮膚病有不同皮損,有些相似的皮損可發生在不同的皮膚病中。這些形態上的特徵,非醫務人員是很難描述清楚的。
診斷皮膚病應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的結果作全面的分析。除要詳細了解疾病最初發生的特點、皮損的部位、發生的先後次序、有無全身症狀及以往的治療情況外,還要注意家庭中有無同樣疾病的患者,個人的生活習慣、嗜好、婚姻和生育情況等。很多皮膚病根據臨床症狀及體檢已能作出診斷,但也還有一些病例需作實驗室檢查才能作出診斷,這包括細胞學檢查(如檢查狼瘡細胞等)、皮膚組織病理學檢查、某些皮膚試驗(過敏試驗、免疫功能試驗)和毛細血管鏡檢查等。
所以得了皮膚病,一定要到正規醫院請有經驗的醫師作詳細檢查,才能得出正確的診斷。只有診斷正確,才能正確用葯,做到葯到病除。
J. 皮膚病的診斷
皮膚病的診斷與其他疾病一樣,必須根據病史、體格檢查及實驗室檢查進行綜合分析:
1.詢問病史
皮膚科應重點詢問患者有無自覺症狀及持續時間、程度如何,皮損的好發部位及發生的先後順序、分布情況、形態、色澤及起病前有無其他疾患或用過何種葯物,有無全身症狀,與季節、氣候、生活及工作環境、飲食等是否有關,家庭中有無類似皮膚病,發病後診療情況及療效如何。
2.體格檢查
(1)重點檢查皮損的分布部位、皮損的種類、數目、大小、形態、表面及基底情況,顏色、水皰內容物及其顏色、排列特點及邊界是否清楚。
(2)輔助物理檢查
1)玻片壓診法 將玻片用力壓在損害上10~20秒,炎症性紅斑及血管瘤顏色可消失。可用於鑒別紅斑和紫斑,以及觀察狼瘡結節。
2)皮膚劃痕症 用鈍器劃皮膚,如在劃過處產生風團,稱為皮膚劃痕症陽性。蕁麻疹患者常為陽性,異位性皮炎,紅皮病的皮膚給以機械刺激時出現皮膚蒼白色的貧血性反應。
3)感覺檢查 包括溫度覺、觸覺及痛覺等。
4)濾過紫外線檢查 如黃癬病頭發呈暗綠色熒光,白癬呈亮綠色熒光。其他疾病,如花斑癬,卟啉症等可發出不同顏色的螢光。
5)棘層細胞松解征(尼氏征) 推移水皰向周圍擴散,正常皮膚被推動及水皰間外觀正常的皮膚被擦掉即為陽性。
3.實驗室檢查
(1)皮膚組織病理檢查 部分皮膚病有其特有的病理改變,可依此確診與鑒別診斷。
(2)皮膚試驗①斑貼試驗 用於檢查接觸性過敏原。②劃痕試驗或皮內試驗 用於檢查即刻型變態反應,測定某種物質是否具有過敏反應(Ⅰ型)。③麻風菌素試驗 用於判斷麻風患者免疫情況。④癬菌素試驗 有助於癬菌疹的診斷。
(3)微生物檢查 皮膚真菌、麻風桿菌疥疹蟲檢查有助於相應皮膚病的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