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鱔魚血和硫磺可以治皮膚病
硫磺對真菌感染的皮膚病確實有效。例如皮癬,用大蒜肉切開,粘上硫磺擦患處,可治癒頑固的皮癬。患腳氣,例如腳趾間真菌感染,又氧又痛,用草葯了哥黃皮纏患處,很快可全愈。鱔魚血卻沒有聽說過。
B. 黃鱔抓來後 養了幾天 身上長白白的東西,過幾天就死,是怎麼了
這是水霉病如果還有活著的,你可以在小傢伙身上抹碘酒(網路建議是百分之五濃度)。用生石灰給水消毒,換池水,撒一些鹽。
C. 黃鱔會像人一樣有皮膚病嗎
那當然是,皮膚病與生活環境、自身免疫力有極大的關系,黃鱔常見到皮膚潰瘍可能是由於寄生蟲或者病毒感染引起的。
D. 鱔魚窩皮膚病會不會傳染
這個問題太專業了,上易問醫APP咨詢專業的醫生吧
E. 我朋友得了一種叫做《鱔魚窩》的皮膚病,醫生說長滿後會有生命危險。我請大家幫忙解答一下有沒有中葯醫治
來張照片看看!
F. 我的皮膚生了一些像鱔的東西,該怎麼辦
病情分析:
你好!如果有清晰的照片的話,那有利於你的疾病的確診,因為皮膚病主要是靠眼睛看來診斷。
指導意見:
如果是小腿的表面出現的話,那要考慮魚鱗病或者皮膚乾燥引起的,這個你可以先用保濕葯膏,會有所改善,建議你到皮膚病防治院或者正規醫院的皮膚科就診,確診後在醫生指導下治療。
G. 黃鱔身上長黃色的斑並且皮膚破損怎麼治療,是什麼原因引起的謝謝。
您好!黃鱔養殖過程中常見疾病種類有
:
出血病、赤皮病、腸炎病、爛尾病、列印
病、發燒病、梅花斑疹、水霉病、白皮病、萎癟病
等。
1
、發熱病
1.1
病因和病症
此病主要發生在運輸過程中,由於密度大,運輸時間長,體
表粘膜被水中微生物分解,
大量耗氧,
放出熱量,
造成水溫劇增
(可高達
50
℃)
,
使底層黃鱔纏繞成團致死,死亡率有時可達
90
%。
1
.
2
防治方法
在運輸前先經蓄養,
勤換水,
使黃鱔體表泥沙及腸內容物除凈,
氣溫
23
~
30
℃情況下,每隔
6
~
8
小時徹底換水
1
次,或每隔
24
小時,在水平
施放一定量的青黴素,用量為每
25
升水放
30
萬單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2
腸炎病
2.1
病因和病症
投喂腐爛變質食物、飢飽不均、免疫下降、養殖密度高和
水質惡化均可引起此病。病鱔行動遲緩,全身發黑,尤以頭部明顯,腹部膨大出
現紅斑,
肛門紅腫變紫,
輕壓腹部有黃水或膿血流出,
病鱔食慾下降,
腸內無食,
局部或全部腸管充血發炎,短期內死亡。
2.2
防治措施:
①用
10g/m3
生石灰或
1g/m3
漂白粉交叉消毒水體,
每半月使
用
1
次;②加強飼養管理。投喂飼料做到「四定」
,不投喂腐爛變質飼料,及時
清除糞便殘餌,防止水質惡化;③飼料內加抗菌素,按飼料重量計算,交叉使用
下列物品:
0.2%--0.5%
土黴素、
0.1%--0.2%
呋喃唑酮、
0.1%
氟哌酸,連喂
3-5d
;
④對病鱔應內服與外用葯同時使用,
也可用
0.2
—
0.3g/m3
禽用紅黴素全池潑灑;
⑤每
50kg
鱔魚用大蒜
100g
、食鹽
200g
,分別搗爛溶解拌餌投喂,連喂
3-5d
。
3
細菌性皮膚病(赤皮病)
3
.
1
病原和病症
赤皮病一年四季都要發生,
5
~
9
月份為流行季節。是目
前發生較嚴重的疾病,
大小鱔均患,
多為捕撈或運輸造成外傷,
細菌侵入皮膚而
引起。病鱔體表發炎充血,尤以腹部和兩側最明顯,呈塊狀,食慾下降,活動減
少,嚴重時毛細血管破裂,全身發紅,粘液脫落,肛門紅腫漸以紫。以病後短期
內死亡。
3.2
防治方法
①用
1g/m3
漂白粉全池潑灑,
應保持水位
10cm
左右;
②用
2g/m3
五倍子煎水全池潑灑,連續
2-3d
,或用生石灰和「魚康泰」灑池,效果較好;
③飼料內拌葯物,如三黃片、磺胺葯、紅黴素,池內浸漚楓樹蓖麻葉。④用
1
千克魚康樂
1
號添加於
100
千克黃鱔飼料中摻拌投喂,每天
1
次,
3
~
7
天為
1
個療程。
4
爛尾病
4.1
病原和病症
是魚尾部感染產氣單孢菌而引起的。在密集養殖池和運輸途
中容易發生,病鱔尾部充血發炎,繼而肌肉壞死腐爛,以致尾部骨肉爛掉,尾脊
椎骨外露。嚴重影響黃鱔的生長,爛尾病不易致死,但易並發其它細菌性疾病。
病魚反應遲鈍,頭伸出水面,嚴重時尾部爛掉,尾椎骨外露,喪失活動能力而死
亡。
4.2
防治方法
①運輸過程中,防止機械損傷。②放養密度不宜過大。③改善
水質與環境衛生條件,避免細菌繁殖。④病鱔單獨處理,用土黴素、磺胺葯拌飼
料投喂,
0.2g/m2
呋喃唑酮全池潑灑,
或
0.25
單位
/mL
的金黴素,
連續使用
3-5d
。
⑤金黴素葯液浸洗魚體,濃度為每毫升
0
.
25
單位。
5
水霉病
5.1
病原和病症
在放養初期,由於操作不慎,體表受傷而感染,肉眼可見到
傷處長霉絲。
5.2
防治方法
一方面立即加註新水,一方面用食鹽和小蘇打(前者每百升水
加
2
.
5
千克,
後者每立方米水體用量
20
克)
,
全池潑灑,
同時每立方水體用
0
.
2
~
0
.
3
毫升的殺菌紅全池潑灑直到病癒。
6
列印病(腐皮病)
6.1
病原和病症
該病是成鱔階段的主要疾病,多發生在在土養殖,好發於
高溫季節。初期鱔體皮膚出現圓形或橢圓形黃豆大小的紅斑,隨著病情的發展,
肌肉腐爛,直至露出骨胳和內臟。
6.2
防治方法
①全池潑灑
10g/m3
生石灰或
1g/m3
漂白粉,每半月交叉使用
1
次;
②病爛處塗高錳酸鉀粉或用毛筆沾
1%
高錳酸鉀溶液;
③用
0.2g/m3
呋喃酮
或
0.3g/m3
「魚安」或紅黴素
25
萬單位
/m3(
片劑需研碎
)
全池潑灑,連灑
3-5d
,
同時內服磺胺或土黴素;④將蟾蜍剝皮放入鱔池,或潑灑蟾酥。
7
白皮病
7.1
病原和病症
本病也是一種皮膚病,病原是白皮極毛桿菌。白毛病與爛尾
病一樣,發生在黃鱔尾部,只不過該病多發生於幼鱔期間。表現為尾部發白,病
灶處無黏液,病鱔行動較慢,人們只要用手抓它便一抓即著。流行季節為
5~8
月之間,死亡率可達
60%
以上。
7.2
防治方法
(
1
)
每
50
千克黃鱔口服土黴素
5
克,
連續
3
天為
1
個療程,
連續
3
個療程。
(
2
)中葯合劑潑灑
艾葉
1000
克、地虞子
100
克、蒼術
150
克、並頭草
250
克、百合
50
克、大黃
30
克,另加苯甲酸
20
克混合後以
70
℃溫
水浸泡
48
小時,
均勻地擠葯汁於
30
平方米的黃鱔池中,
並注意觀察,
如黃鱔無
反應,
2~3
天後換水、換葯,一般
2
次可可愈(該方可擠汁
3~5
次)
。
8
梅花斑狀病
8.1
病因和病症
此病病因不明。在長江流域一帶常發生在
7
月中旬,病狀為
黃鱔背部出現黃豆大小的黃色圓斑。
8.2
防治方法
在飼養池裡放養幾只蟾蜍
(俗稱癩哈蟆)
。
已發病者,
可用
1
~
2
只蟾蜍(池面積大,可多用幾只),將頭皮剝開,用繩系好,在池內反復拖幾
次,
1
~
2
天後即可痊癒。
9
萎癟病
9.1
病症和病因
又稱消瘦病
病因放養密度太大,
規則參差不齊,
爭食太強,
餌料不足,營養不夠所致。患病鱔魚獨游,體色發黑,消瘦、頭大、身細。
9.2
防治方法
同一鱔魚池規格整齊,防止爭食。
放養密度適宜,密度過
大,應及時分池。
飼料要求營養全面、豐富,投均勻,滿足鱔魚攝食生長。
10
出血病的防治
10.1
病原和病症
江蘇寶應縣科委凌天慧以及南京農業大學徐福南等,於
1990
年發現了國內外均未報道過的黃鱔敗血型疾病,暫稱黃鱔出血病。通過解
剖和顯微鏡觀察,
證實該病是由
「氣單孢菌」
引起的出血病,
對黃鱔人工接種
「氣
單孢菌」毒株,發病症狀與原發症狀完全相同,接種後
91
小時,黃鱔全部死亡。
剖檢可看到病魚皮膚及內部各器官出血,
肝的損壞較嚴重,
血管壁變薄,
甚至破
裂。從病理學來分析,這是由於「氣單孢菌」產生的毒素而引起的。
10
.
2
防治方法
每
100
千克飼料添加漢寶出血停
250
克,每日
2
次,連用
3
~
7
天。
病鱔用
0.25g/m3
的金黴素或呋喃唑
0.8g/m3
全池潑灑,或將大黃片
1%
-
3%
拌入飼料投喂,效果較好。
看你上的圖及症狀描述應該是屬於梅花斑狀病和腐皮病,可以按上面說的方法進行處理。以上回答希望能幫到您,滿意請採納,或者再追問,謝謝!
H. 我生上長了鱔魚瘡怎麼治
你好,痔瘡是可以吃鱔魚的,鱔魚具有補中益氣,除濕退黃,益腎助陽,祛濕止瀉,療瘡之功效。泥鰍補中氣,祛濕邪,既能療痔的說法。
I. 我兒子最近游泳後得了一種疑似"鱔魚窩"的皮膚病,在背上擴散長出了很多皰疹狀帶子,別人說長滿了後會有
建議提供高清圖片,聽描述考慮帶狀皰疹。如果是疼痛的話,要考慮帶狀皰疹內。帶狀皰疹 俗稱「纏腰容龍」,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沿神經分布,以紅斑、水皰為主要皮膚表現,多伴明顯的疼痛。 約1/3人群一生中發生,任何年齡均可發病,合並症發生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50歲以上達68% ,兒童和青壯年症狀輕微,老年和免疫低下者發病死亡率高。治療以抗病毒治療為主,口服阿昔洛韋片,配合外用爐甘石洗劑以及阿昔洛韋乳膏,輔助以營養神經的葯物如呋喃硫胺以及甲鈷胺等。
J. 生黃鱔外皮有細菌嗎
有的,多不多不好說。黃鱔寄生蟲,一般,肉眼能夠看見黃鱔上的線形蟲,是曼氏裂頭蚴的幼蟲,叫原尾蚴。人如果食用了被感染的鱔魚,原尾蚴就會進入人體並發育成成蟲。成蟲有時會進入人的大腦。黃鱔體內常見寄生蟲,如果生吃黃鱔容易生病,但不是每條黃鱔體內都有寄生蟲的,也不是每個寄生蟲經過高溫都能不死的,也不是每個部死的寄生蟲在人體都能存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