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皮膚頑癬是什麼和牛皮癬、銀屑病有什麼區別嗎
「牛皮癬」這一病名,是銀屑病的俗稱,歷史悠久,是我國中醫上一種很古老的說法。牛皮癬(銀屑病)稱其為「牛皮」,可有兩種理解:一是本病反復發作而且難以根治,其「韌性",有如牛皮;二是有些患者的皮疹因反復發作以及種種治療後,變得肥厚、暗紅,互相融合成斑塊,表面呈皮革狀,而鱗屑較少,好像牛身上的皮膚。 由於銀屑病的皮損上覆蓋銀白色的鱗屑,很有特徵性,故西醫將其稱為銀屑病,英文名稱是「psoriasis」。在1956年全國皮膚病會議上,專家們一致通過:以「銀屑病」取代「牛皮癬」作為本病的正式學術術語。中醫文獻則統一使用「白疕」的病名,因為其中的「白」字能反映本病白色脫屑的特點;「疕」字則形如匕首刺入皮膚而成病。 不過,由於牛皮癬這一名稱在中國沿用很久,很多人已熟悉和習慣這一病名,故在一些報刊和雜志上仍然使用。
Ⅱ 牛皮癬俗稱是銀屑病嗎 有什麼區別
專家稱作為專業醫生來說用專業術語表達此症狀就是銀屑病,俗稱就是牛皮癬,這是一種版常見而權原因不明的炎症性皮膚病 ,其特徵是在紅斑上反復出現多層銀白色乾燥鱗屑,中醫古稱之為白疕,古醫籍亦有稱之為松皮癬,西醫稱為銀屑病,俗稱牛皮癬,其特徵是出現大小不等的丘疹,紅斑,表面覆蓋著銀白色鱗屑,邊界清楚,好發於頭皮、四肢伸側及背部。 因此說牛皮癬的俗稱就是銀屑病,這兩者是一樣的並沒有區別,但治療時千萬不能亂用葯,安全無副作用那個才是最重要的,牛皮癬是因為體內有毒素,毒素導致血虧,血不榮膚造成的,多由於患者心急求成,盲目用葯,最終導致病情加重,反復發作,建議應當在提高自身免疫力、抵抗機能的前提條件下,配合針對性中成葯辨證施治綜合治療。 通過以上對牛皮癬俗稱是銀屑病嗎的介紹,大家都清楚了,同時提醒大家治療時禁忌煙酒與辛辣食物,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保持良好的心態是可以達到完全痊癒的。
Ⅲ 白及有什麼功效
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用於咳血吐血,外傷出血,瘡瘍腫毒,皮膚皸裂;肺結核咳血,潰瘍病出血
Ⅳ 請問:中醫專家:烏賊骨粉及白芨粉功效是什麼
1、烏賊骨治諸疳瘡:海螺蛸三分,白及三分,輕粉一分。為末。先用漿水洗,拭乾貼。(《小兒葯證直訣》白粉散)
2、烏賊骨治小便血淋:海螵蛸末一錢。生地黃汁調服。 (《經驗方》)
3、烏賊骨治各種外傷出血:骨粉、海螵蛸、蒲黃炭各等分。研細末,過150目篩,混合即得。撒於創面,稍加壓即可凝固止血。(遼寧《中草葯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4、烏賊骨治陰囊濕癢:烏賊骨、蒲黃、撲之。(《醫宗三法》)
5、烏賊骨治婦人久赤白帶下:烏賊骨--兩(燒灰),白礬三兩(燒汁盡),釜底墨二兩。搗羅為末,用軟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粥飲下三十丸。 (《聖惠方》)
6、烏賊骨治積年腸風下血,面色萎黃,下部腫疼,或如鼠?,或如雞冠,常似蟲咬,痛癢不息:綠礬二兩(燒令赤),烏賊魚骨一兩(炙令微黃),釜底墨一兩。搗羅為末,用粟米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煎赤糙米湯下三十丸。(《聖惠方》)
7、烏賊骨治目中一切浮器:烏賊魚骨,細研和蜜點之。(《食療本莫》)
8、烏賊骨治血枯:四烏鍘骨、一蔗茹。二物並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為後飯,飲以鮑魚汁。 (《素問》)
9、烏賊骨治耳底出膿:海螺蛸半錢,麝香一字。為末。以綿杖繳凈,吹入再中。(《譫察方》)
10、烏賊骨治頭上生瘡:海螺蛸、白膠香各二錢,輕粉五分。為末。先以油潤凈乃搽末。(《衛生易簡方》)
11、烏賊骨治癧瘍:三年醋磨烏賊骨,先布摩肉赤,敷之。(《千金方》)
12、烏賊骨主小兒大人下痢,炙令黃,去皮細研成粉,粥中調服之。《食療本草》
13、烏賊骨治胃病,吐酸:海螵蛸一兩(研末),阿膠三錢。共炒,再研末。每次服一錢,每日三次。(《山東中草葯手冊》)
14、烏賊骨療人目中翳。《唐本草》
15、烏賊骨治跌破出血:烏賊魚骨末敷之。(《仁齋直指方》)
16、烏賊骨治疳眼:烏賊魚骨、牡蠣等分。為末,糊丸如皂子大。每服用豬子肝一具,葯一丸,清米浴內煮,肝熟為度,和好食,用煮肝浴水下三兩服。(《經驗方》)
17、烏賊骨治哮喘:海膘銷,焙乾研成細末。每日三次,每次一錢五分,溫開水送服。 (徐州《單方驗方新醫療法選編》)
18、烏賊骨治小兒臍瘡出膿及血:海膘蛸、胭脂,為末,油調搽之。(《聖惠方》)
19、烏賊骨治吐血及鼻衄不止:烏賊骨,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清粥飲調下二錢。 (《聖惠方》)
20、烏賊骨通經絡,去寒濕。《要葯分劑》
23、烏賊骨治下肢潰瘍:海螺蛸六兩,制甘石一兩,赤石脂二兩,熟石膏三兩。研細末,瓶貯備用,如瘡口局部肌肉烏紫看,取上葯百分之八十,加入肉桂粉百分之二十。將葯末撒於瘡口以不見肉為度,每早、晚各換葯一次,外貼適當軟膏。第二次換葯時,創口不宜用水洗滌,用消毒棉球揩去陳葯,或用油料將陳葯塗濕後擦去。 (《浙江中醫》(ll):5,1965)
21、烏賊骨主女子漏下赤白經汁,血閉,陰蝕腫痛,寒熱症瘕,無子。《本經》
22、烏賊骨治胃出血:海螵蛸五錢,白芨六錢。共研細末。每次服一錢五分,日服三次。(《山東中草葯手冊》)
23、烏賊骨主婦人血瘕,殺小蟲。《本草拾遺》
24、烏賊骨驚氣入腹,腹痛環臍,陰中寒腫(一作丈夫陰中腫痛》),又止瘡多膿汁不燥。《別錄》
12、烏賊骨治外傷出血:海膘蝸、般豬皮、人中白各一兩,石灰一兩半。共研細粉。消毒,撒於創面處,包紮即可。(內蒙古《中草葯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25、烏賊骨治胃病,吐酸:海螵蛸五錢,貝母、甘草各二錢,瓦楞子三錢。共研細末。每次服二錢。 (《山東中草葯手冊》)
26、烏賊骨治鼻血不止:烏賊魚骨、槐花等分。半生半炒,為末吹鼻。 (《世醫得效方》)
27、烏賊骨治婦人漏下不止:烏賊骨、當歸各二兩,鹿茸、阿膠各三兩,蒲黃一兩。上五味治下篩。空心酒服方寸匕,日三,夜再服。 (《千金方》)
28、烏賊骨止婦人漏血,主耳聾。《葯性論》
29、烏賊骨療血崩。《日華子本草》
30、烏賊骨主女子血枯病,傷肝,唾血下血,治瘧消癭。《綱目》
31、烏賊骨為制酸葯,對胃酸過多、胃潰瘍有效。《現代實用中葯》
白芨粉,主要是針對於止血止痛,很常見的皮膚疾病有著很好的功效,男女均可使用,不過現在女性患上的黃褐斑會比較多,而且大多數會有腎氣不足,血液循環不暢的問題,可用白芨粉進行治療。
Ⅳ 白蘞的葯用價值
葯材概述
白蘞 出自《本經》。陶弘景:白蘞近道處處有之。作藤生,根如白芷。破片,以竹穿之,日干。生取根搗敷癰腫亦效。《唐本草》:白蘞,根似天門冬,一株下有十許根,皮赤黑,肉白如芍葯,殊不如白芷。《本草圖經》:白蘞,今江淮州郡及荊、襄、懷、孟、商、齊諸州皆有之。二月生苗,多在林中,作蔓,赤莖,葉如小桑,五月開花,七月結實,根如雞鴨卵,三、五枚同窠,皮赤黑,肉白。濠州有一種赤蘞,功用與白蘞同,花實亦相類,但表裡俱赤耳。
功能主治
功能:清熱解毒;散結止痛;生肌斂瘡。
主治:瘡瘍腫毒,瘰癧,燙傷,濕瘡,溫瘧,驚癇,血痢,腸風,痔漏,白帶,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用法與用量:外用:研末撒或調塗。內服:煎湯,1~3錢。
葯材基源:為葡萄科植物白蘞Ampelopsis japonica (Thunb.)Makino 的乾燥塊根。
生態環境:生於山地、荒坡及灌木林中。
資源分布:華北、東北、華東、中南及陝西、寧夏、四川等地。
採收和儲藏:春、秋季採挖,除去莖及細須根,洗凈,多縱切成兩瓣、四瓣或斜片,曬干。
葯理作用
1、抑製作用
水浸劑(1∶3)在試管內對同心性毛癬菌、奧杜盎氏小芽胞癬菌、腹股溝和紅色表皮癬菌等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水浸劑用試管稀釋法,1:15的濃度對共心性毛癬菌、奧杜盎小孢子菌、腹股溝表皮癬菌等有抑製作用。根醇提物醋酸乙酸酯可溶部分,對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損傷具有保護作用,300mg/kg顯著抑制谷丙轉氨酶(SGPT)、穀草轉氨酶(SGOT)活性的升高。
2、輔助鎮痛作用
白蘞煎劑本身無鎮痛作用,但可顯著增強黑附片和炙川烏的鎮痛作用,拮抗黑附片、炙川烏和炙草烏時對離體蛙心的收縮作用。
3、抗癌作用
體外試驗對人子宮頸癌細胞培養系JTC-26有抑製作用,抑制率在90%以上。
臨床應用
1.治療外科炎症
將白蘞塊根去皮研末,取3兩(用量根據炎症面積加減)以沸水攪拌成團後,加75~95%酒精調成稠糊狀,外敷患處,每日1次,以愈為度。對於癤、癰、蜂窩織炎、淋巴結炎、各種炎性腫塊等急性感染的初期,有顯著療效。共觀察3l例,除個別病情危急、全身反應嚴重加用抗菌素外,一般不用其他葯物。用葯後疼痛減輕,炎症很快吸收或局限。一般經治2~3天可愈。
2.治療扭挫傷取見腫消2個,食鹽適量,搗爛如泥外敷。共治80例,66例有效。有的經治4天就腫消痛減而愈。
3.小偏方
取白蘞適量研末,每次取適量,用沸水攪拌成團後,加75~95%酒精(或白酒)調成稠糊狀,外敷患處。
每日1次,以愈為度。
本方對癤、癰、蜂窩組織炎、淋巴結炎、各種炎性腫塊等急性感染的初期,有顯著療效。
共觀察31例,一般經治2~3天可愈。
臨床報道
1. 治療細菌性痢疾白蘞塊根曬干或焙乾,研成細末,裝入膠囊,每粒0.3g,每次6粒,日服3次.急性菌痢3天為1療程,慢性菌痢5天為1療程.治療140例,急性者116例,痊癒106例,好轉6例,無效4例;慢性者24例,痊癒 17例,好轉5例,無效2例.【中西醫結合雜志1986;6⑻:500】
2. 治療化膿性皮膚病白蘞塊根90g(用量根據炎症面積加減),去皮研細末,以沸水攪拌成團後,加75%~95%酒精調成稠糊狀,外敷患處,每日1 次,至愈.治療癤、癰、蜂窩織炎、淋巴結炎、各種炎性腫塊等急性感染31例,用葯後疼痛減輕,炎症很快吸收或局限.一般經治2~3天可愈.在炎症初期,膿腫未形成前敷葯,效果更佳.個別病情危急、全身反應嚴重者加用抗生素.【江蘇新醫學院.中葯大辭典.第 1 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692】
3. 治療手足皸裂白蘞、白芨各30g,大黃50g(焙黃)研粉,冰片3g,研極細粉,和勻過篩,加蜂蜜調成稠糊狀.將患處洗凈拭乾後塗敷葯膏,每日3~5次,以愈為度.治療55例,痊癒44例,好轉8例,無效3例.輕者3~5天見效,重者7~10天痊癒.【黑龍江中醫葯1985;⑹:48】
白蘞散(《聖濟總錄》)治療耳出膿血:白蘞、黃連(去須)、龍骨、赤石脂、烏賊魚骨(去甲)各30g。上5味,搗羅為散。先以綿試膿干,用葯2g,綿裹塞耳中。方中白蘞清熱解毒,散結,為君葯。
白蘞散(《太平聖惠方》)治瘰癧生於頸腋,結腫寒熱:白蘞、甘草、玄參、木香、赤芍葯、川大黃各15g。上葯搗細羅為散,以醋調為膏,貼於患處,干即易之。方中白蘞清熱解毒,散結,止痛,生肌,為君葯。
白蘞湯(《聖濟總錄》)治吐血,咯血不止:白蘞90g,阿膠60g(炙令燥)。上2味,粗搗篩,每服4g,酒水共1盞,入生地黃汁2合,同煎至七分,去渣,食後溫服。如無地黃汁,入生地黃0.3g同煎亦得。中白蘞清熱解毒,止痛,生肌,為君葯。
實用選方
1.治癰腫:一白蘞二分,藜蘆一分。為末,酒和如泥,貼上,日三。(《補缺肘後方》)
二白蘞、烏頭(炮)、黃芩各等分。搗末篩,和雞子白敷上。(《普濟方》白蘞散)
2、斂瘡:白蘞、白芨、絡石各半兩,取干者。為細末,干撒瘡上。(《雞峰普濟方》白蘞散)
3、治聤耳出膿血:白蘞、黃連(去須)、龍骨、赤石脂、烏賊魚骨(去甲)各一兩。上五味,搗羅為散。先以綿拭膿干,用葯一錢匕,綿裹塞耳中。(《聖濟總錄》白蘞散)
4、治白癜風,遍身斑點瘙癢:白蘞三兩.天雄三兩(炮裂去皮臍),商陸一兩,黃芩二兩,乾薑二兩(炮裂、銼),躑躅花一兩(酒拌炒令干)。上葯搗羅為細散,每於食前,以溫酒調下二錢。(《聖惠方》白蘞散)
5、治凍耳成瘡,或癢或痛者:黃柏 、白蘞各半兩。為末。先以湯洗瘡,後用香油調塗。(《仁齋直指方》白蘞散)
6、治瘰癧生於頸腋,結腫寒熱:白蘞、甘草、玄參、木香、赤芍葯、川大黃各半兩。上葯搗細羅為散,以醋調為膏,貼於患上,干即易之。(《聖惠方》白蘞散)
7、治皮膚中熱痱、瘰癧:白蘞、黃連各二兩,生胡粉一兩。上搗篩,容脂調和敷之。(《劉涓子鬼遺方》白蘞膏)
8、治扭挫傷:見腫消二個,食鹽適量。搗爛外敷。(《全展選編·外科》)
9、治湯火灼爛:白蘞末敷之。(《備急方》)
10、治吐血、咯血不止:白蘞三兩,阿膠二兩(炙令燥)。上二味,粗搗篩,每服二鏡匕,酒水共一盞,入生地黃汁二合,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如無地黃汁。入生地黃一分同煎亦得。(《聖濟總錄》白蘞湯)
用葯禁忌
1.癰疽已潰者均不宜服。陰疽色淡不起,胃氣弱者,也不宜服用。
2、脾胃虛寒及無實火者忌服。
3.《本草經集注》:代赭為使。反烏頭。
4.《本草經疏》:癰疽已潰者不宜服。
5.《本經逢原》:陰疽色淡不起,胃氣弱者,非其所宜。
Ⅵ 牛皮癬和銀屑病的最大區別在哪裡,身上一塊一塊的,剝
牛皮癬就是銀屑病,是一種疾病。表現在皮損上覆蓋有很厚的灰白色或灰黃色的鱗屑,一般頭部銀屑病嚴重更為多見,並且鱗屑容易脫落,多有瘙癢感覺。
Ⅶ 牛皮癬和銀屑病有什麼區別
銀屑病也叫做牛皮癬,是常見的慢性的頑固的易復發的皮膚頑疾,銀屑病的主要特徵是在紅斑上會出現多層銀白色乾燥鱗屑,邊界清楚,銀白色鱗屑剝脫後會有出血點。好發於頭皮、四肢伸側及背部。銀屑病雖不直接影響生命,但是對身體健康和身心健康有直接影響。
1、尋常型銀屑病
此種最常見,占整個銀屑病的95%左右,典型皮損為紅色斑丘疹,表面覆蓋銀白色鱗屑,皮損邊界清楚。輕輕颳去鱗屑,可見一層淡紅色發亮的薄膜,稱薄膜現象。颳去薄膜可見多個小出血點,稱為篩狀出血現象。
2、關節病型銀屑病
銀屑病患者有5%~8%的人伴有關節炎,除了銀屑病的皮損外,還有關節病變,多侵犯遠端指趾間關節,受累關節紅、腫、痛,漸可致關節畸形固定。嚴重者可侵及多個大、小關節及脊柱,形成骶髂關節炎和強直性脊柱炎。
3、紅皮病型銀屑病
紅皮病型銀屑病是銀屑病的一種特殊、嚴重的炎症類型,皮疹初發常在四肢屈側或關節屈面發生局限性紅斑,迅速擴延全身,呈廣泛潮紅,並有輕度水腫或浸潤。大量脫屑,四肢末端大片脫屑,如手套襪套樣。
4、膿皰型銀屑病
掌跖膿皰型皮損發於掌跖,表現為紅斑基礎上針頭至粟粒大小無菌性膿皰;泛發性膿皰型銀屑病,表現為全身皮膚群集著針頭大的無菌性膿皰。
銀屑病是一種慢性病,治療的目的並不是根除本病,而是適當控制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充分的醫患溝通、互信和配合非常重要的。
Ⅷ 皮損和銀屑病的區別是什麼
你好,銀屑病俗稱就是牛皮癬,所以他們是沒有什麼區別的。銀屑病(牛皮癬)屬回於片狀的紅色如花生錢幣等答大小的小片狀症狀,上面覆蓋白色皮屑,全身都會有,四肢最為嚴重,多分為尋常型、紅皮型,膿皰型,關節型。
「牛皮癬」這一病名,是銀屑病的俗稱,歷史悠久,是我國中醫上一種很古老的說法。牛皮癬(銀屑病)稱其為「牛皮」,可有兩種理解:一是本病反復發作而且難以根治,其「韌性",有如牛皮;二是有些患者的皮疹因反復發作以及種種治療後,變得肥厚、暗紅,互相融合成斑塊,表面呈皮革狀,而鱗屑較少,好像牛身上的皮膚。
由於銀屑病的皮損上覆蓋銀白色的鱗屑,很有特徵性,故西醫將其稱為銀屑病,英文名稱是「psoriasis」。在1956年全國皮膚病會議上,專家們一致通過:以「銀屑病」取代「牛皮癬」作為本病的正式學術術語。中醫文獻則統一使用「白疕」的病名,因為其中的「白」字能反映本內病白色脫屑的特點;「疕」字則形如匕首刺入皮膚而成病。 由於牛皮癬這一名稱在中國沿用很久,容很多人已熟悉和習慣這一病名,故在一些報刊和雜志上仍然使用。
Ⅸ 銀屑病和牛皮癬有什麼區別
「牛復皮癬」這一病名,是制銀屑病的俗稱,歷史悠久,是我國中醫上一種很古老的說法。牛皮癬(銀屑病)稱其為「牛皮」,可有兩種理解:一是本病反復發作而且難以根治,其「韌性",有如牛皮;二是有些患者的皮疹因反復發作以及種種治療後,變得肥厚、暗紅,互相融合成斑塊,表面呈皮革狀,而鱗屑較少,好像牛身上的皮膚。
由於銀屑病的皮損上覆蓋銀白色的鱗屑,很有特徵性,故西醫將其稱為銀屑病,英文名稱是「psoriasis」。在1956年全國皮膚病會議上,專家們一致通過:以「銀屑病」取代「牛皮癬」作為本病的正式學術術語。中醫文獻則統一使用「白疕」的病名,因為其中的「白」字能反映本病白色脫屑的特點;「疕」字則形如匕首刺入皮膚而成病。 不過,由於牛皮癬這一名稱在中國沿用很久,很多人已熟悉和習慣這一病名,故在一些報刊和雜志上仍然使用。
牛皮癬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皮膚疾病,醫學上稱為尋常型銀屑病,很多人習慣稱為白疕或松皮癬 ,是由於多種原因導致特徵性皮損,起病初期為淡紅色丘疹、有綠豆大小,隨之擴大。治癒難度很大,能夠根治的人很少,主要以緩解病情治療為主,消退後有進行期、靜止期、退行期三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