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叫疥瘡一種皮膚病會長蟲子的那種
疥瘡是由於疥蟲感染皮膚(挖掘隧道的機械傷害及其分泌毒汁的刺激)引起的皮膚病,它是可以通過性傳播的,尤其在青年男女性亂者中,本病傳播迅速,故本病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列入性傳播性疾病之中。疥瘡的體征是皮膚劇烈瘙癢,而且皮疹多發於皮膚皺折處,特別是陰部。疥瘡是通過密切接觸傳播的疾病。疥瘡的傳染性很強,在一家人或集體宿舍中往往相互傳染。疥蟲離開人體能存活2~3天,因此,使用病人用過的衣服、被褥、鞋襪、帽子、枕巾也可間接傳染。性生活無疑是傳染的一個主要的途徑。
疥蟲是一種肉眼看不到的微小蟲子,疥蟲的背部有無數橫行的波狀皺紋,軀乾的後半部有幾對桿狀的剛毛和長鬃,腹部有足四對,軀干後緣中央是肛門。疥蟲的齶體很小,位於軀乾的前端,一半陷入軀干中,螯肢呈鉗形,適宜於食用皮膚的角質蛋白。寄生於人體表皮層內。
疥蟲的生活史分為卵、幼蟲、若蟲、成蟲四個階段。卵呈橢圓形,淡黃色,殼很薄,透亮,常4~6個卵聚集一處,產在雌蟲所掘的隧道內。產卵時也排出大便,產卵後,成蟲死在隧道盲端。
幼蟲自卵中孵出並生活在隧道內,不久即脫皮變成成蟲,雌性若蟲與雄性成蟲交配後,雌蟲即在隧道內產卵,一邊排卵一邊前進,每天掘隧道向前進0.5~5mm,移行的速度快,蟲卵就疏散在隧道內,移行的速度慢,蟲卵就密集在隧道內。疥蟲的另一個特點是夜行晝伏,由於晚上疥蟲的活動增加,皮膚往往瘙癢劇烈。
疥瘡的主要症狀
(1)夜間陣發性劇烈瘙癢。
(2)手縫可見疥蟲掘的隧道,長約2~4mm,呈灰褐色不規則曲線。此為疥蟲鑽行的痕跡。
(3)皮疹好發於皮膚薄嫩的地方,尤其是在手指縫、小腹部、乳房、腋窩、腹股溝、陰部等。皮損主要為粟米大小的丘疹或丘皰疹。
(4)疥瘡結節。在陰囊、陰莖、陰唇、腹股溝等處發生黃豆大小的淡紅色結節,此為疥瘡結節。這種結節往往經久不消,常伴有劇烈瘙癢。
諺語雲:「疥是一條龍,先從手縫行,圍腰轉三圈,陰部扎大營」。這十分形象地描述了疥瘡的一般特徵。「疥是一條龍」,說明了疥瘡的症狀是泛發的,不是集中在某處,同時也說明了疥瘡有發展性,常常癢無定處,如龍穿行;「先從手縫行」,說明手縫是最好發的部位;「圍腰轉三圈」,說明腰部常常是主要的發病部位;「陰部扎大營」,說明疥瘡最後在陰部出現疥瘡結節。
疥瘡患者常有的伴隨症狀
(1)抓痕血痂 由於疥瘡患者,瘙癢劇烈,患者不自覺地搔抓,常常出現皮膚的抓痕和血痂。
(2)繼發濕疹化 由於疥蟲的分泌物刺激皮膚,加上搔抓等因素,皮膚出現紅斑、丘疹、水皰等損害,這就是繼發濕疹化,往往加重瘙癢。
(3)繼發感染 由於搔抓,衛生條件差,或氣候炎熱,出汗多等原因,皮膚很容易繼發感染,出現繼發性膿皰瘡、淺表淋巴結腫大的症狀。
(4)繼發腎炎 由於疥瘡繼發感染,而疥蟲的分泌物和細菌感染等因素可以作為抗原作用於人體,繼而出現腎炎。患者可感到乏力、浮腫、腰痛等。
在診斷疥瘡時,醫生要作檢查化驗確定疥瘡的診斷。那麼怎樣作檢查化驗才能確定本病的診斷呢?疥瘡的成蟲多藏於皮膚的隧道內,所以在作檢查化驗時一定要找到隧道,然後用刀片切開隧道,將疥蟲刮出,放於玻片上,用顯微鏡檢查,很容易發現疥蟲。隧道一般在手縫多見,有時在手腕也可找到隧道。隧道事實上是一個盲管,略帶彎曲,頂端有微小的黑點,此為疥蟲。
疥瘡的治療,主要以外治為主,一般不需全身用葯。如合並感染或濕疹化等也可用內服葯治療。
外用葯常用的有硫黃軟膏等,一般可以治癒。
有的患者治療效果不盡如人意,是由於用葯不規律,治療周期短等所致。對疥瘡的治療特別要注意被褥、內衣的消毒。如家庭共患本病要同時治療。疥瘡的治療周期一般需要7~10天。
常用的外用葯
(1)硫黃軟膏 從頸以下遍搽全身,每晚1次,連用7~10天。成人用10%的硫黃軟膏,兒童用5%的硫黃軟膏。擦葯期間不洗澡,不更衣。治療結束後觀察2周,判定療效。如有復發要及時治療。
(2)1%丙體六六六 又稱疥靈霜,用法為洗澡後涼干半小時,擦葯1次,24小時後洗澡即可。該葯為無味、無臭、無刺激的殺疥蟲葯物,療效好,但經皮膚吸收後有潛在的危害。故婦女、嬰兒不宜使用,有皮膚破損者最好不用。
(3)25%苯甲酸苄酯乳劑 每日擦葯1~2次,連用2~3天,殺蟲力強,效果好。
(4)30%硫代硫酸鈉溶液,每日全身擦葯2次,1周可愈。
(5)甲硝唑 又名滅滴靈,每次口服0.2g,每日3次,連用7天為1療程。該葯對疥蟎有殺滅作用,也可外用2%~3%滅滴靈軟膏。
(6)優力膚軟膏 每晚全身擦葯1次,連用3~5天。
疥瘡患者在陰部特別是男性的陰囊可見黃豆大小的結節,質地較硬,瘙癢劇烈,這種結節是由於人體局部對疥蟲的一種反應所致。嚴格來說,疥瘡結節是由於人體對疥蟲的一種過敏反應,組織病理顯示疥瘡結節主要以嗜酸性白細胞浸潤為主,而嗜酸性白細胞的浸潤是一種過敏的標志。治療這種疥瘡結節用殺疥蟲的葯物是無效的,要使用含有皮質類固醇激素的葯膏治療。常用的葯物為膚輕松、去炎松、復方康納樂、尤卓爾等,每日外擦2~3次。
疥瘡結節可用膚疾寧貼膏外貼,3天換1次。
疥瘡的外治法
常用5%一20%硫黃軟膏外塗。兒童宜用5%-10%軟膏,成人一般用10%,必要時用15%~20%軟膏。
塗葯方法:先用皮膚外洗方煎水或熱水肥皂洗滌全身,再塗以硫黃軟膏。塗葯時,先塗搽有皮疹的部位,稍用力塗搽,然後自頸部以下薄薄地遍塗全身。每日早晚各塗葯1次,連續3日。塗葯期間不洗澡,第四日再用熱水肥皂或皮膚外洗方煎水洗滌全身,然後更換潔凈的經消毒的衣服及被褥等,此為1個療程。一般連續治療2個療程,停葯後觀察l周左右,如無新皮疹出現,才能認為痊癒。注意換下的衣服、被褥等要煮沸消毒,或充分曝曬。
有一些疥瘡結節頑固不消,全身疥瘡已經治癒,但陰囊的結節則經久不消,患者常為此痛苦。下面介紹幾種治療疥瘡結節的方法。
(1)冷凍 採用液氮冷凍的方法,可治療疥瘡結節。具體的方法是用直接接觸法或噴霧的方法治療,每周1次,每次2~3個結節。
(2)局封 取強的松龍注射液加入2%普魯卡因注射液局部封閉,每周1次,共3~4周。
有一些偏方驗方可用於治療疥瘡:
(1)豬大板油100g,硫黃粉20g,胡椒粉20g,混合成膏,外用,每日1次,7天為1療程。
(2)雄黃30g,百部30g,艾葉30g,水煎外洗,每日1次,10天為1療程。
(3)硫黃50g,樟腦5g,百部50g,冰片2g,搗爛為末,溶於95%酒精500mL中,24小時過濾即可。用時加溫,塗於患處,每日3次,共3~6天。
(4)地膚子60g,花椒20g,苦參60g,百部30g,水煎外洗,每日1次,連用7天。
(5)桐油90g,硫黃50g,花椒20g。首先將桐油煎沸,再把硫黃、花椒研末,入油內煎10分鍾,貯瓶備用,用時塗於患處。
(6)10%的百部酊 百部50g,酒精500mL,浸泡1周,外用每日2~3次。
由於患者的搔抓,很容易繼發皮膚的破損及皮膚的感染。這種感染多數是葡萄球菌的感染,表現為皮膚有膿皰或膿痂或有膿性分泌物。這種疥瘡感染我們將其稱之為膿疥。治療膿疥一方面要用殺滅疥蟲的葯物,另一方面要用一些具有殺菌消炎的葯物。嚴重者可口服抗生素,外用青黛膏(青黛75g,凡士林300g,先將凡士林烊化冷卻,再將葯粉徐徐調入即成)。
預防疥瘡
(1)注意個人衛生,對被污染的衣服、被褥、床單等要用開水燙洗滅蟲,如不能燙洗者,一定要放置於陽光下曝曬1周以上再用。
(2)杜絕不潔性交。
(3)出差住店要勤洗澡,注意換床單。
對疥瘡的護理首先要及時清潔,尤其對可能被污染的衣服、被褥、生活用品要徹底消毒;其次,要避免過度的搔抓,要及時剪指甲,以防通過搔抓感染膿疥,擦葯、洗澡及換衣服都要及時。如一種葯物療效不理想,要及時向大夫說明。(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全軍皮膚性病中心)
乾疥
病名。即馬王堆漢墓帛書《五十二病方》之干騷(瘙)。《說文》:「疥,瘙也。」《千金要方》卷二十三作「諸疥瘙」。病因肺經燥氣偏盛所起,證見皮膚粗糙乾枯,瘙癢,搔之有白屑脫落。《五十二病方》干瘙方用:雄黃、水銀、頭脂塗敷,為歷代醫家治疥所常用。《千金要方》之(艹冂^口^口)茹膏亦此類。治宜內服消風散,外用宜擦潤肌膏。參考疥瘡條。
疥瘡
病名。一種傳染性瘙癢性皮膚病。早見於《山海經》、《管子》等書已有記述。《管子·地員篇》已指出:「其泉皘,其人堅勁,寡有疥騷。」多因風、濕、熱邪郁於皮膚,接觸傳染而成。《肘後備急方》:「深者,針挑得蠹子為疥蟲。」《諸病源候論》中已分辨出疥蟲為其病源體。該書卷三十五指出:「疥瘡有數中……人往往以針頭挑得,狀如水內(疒咼)蟲。」又卷五十有:「疥瘡多生於足指間,染漸生至於身體,癢有膿汁……其瘡生有細蟲,甚難見。」本病以手指縫最為多見,亦常見於腋下、肘窩、臍周圍、腹股溝、臀腿等處,甚則遍及全身。患處出現粟米樣的丘疹和水泡,劇烈搔癢,夜間尤甚。治療應以外治為主。如先以花椒9克,地膚子30克煎湯熏洗,再選用蛇床子散、臭靈丹、一掃光、硫黃軟膏等外搽。近數十年來隨著生活條件之改善和衛生習慣之養成,以及愛國衛生運動的大力開展,本病已少見。
2. 一種治皮膚病的蟲子
這種來蟲子不要碰,有毒,毒性很大,源可以導致腎功能衰竭。不到萬不得已不要用這種蟲子,要去正規醫院聽醫囑。
斑蝥別名斑蚝、花斑毛、斑貓等等,俗稱西班牙蒼蠅。身上有特殊臭味,他有很強的腎毒性,屬於劇毒物品
這種蟲子可以治療牛皮癬等皮膚病,要聽正規醫院的醫囑,它的毒性極大。
3. 皮膚病寄生蟲
皮膚病寄生蟲
好,這一般是局部皮膚存在病菌感染或是接觸過敏源導致過敏反應所專致,通屬常要避免接觸過敏源,建議可以去皮膚科檢查咨詢,根據具體的病因進行治療處理為宜,通常是可以通過相關的外用葯物治療的,建議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為宜。
匿名 <span class="tm">5-26 13:09</span>
</p>
<div class="b bt2"><div class="bt bg1 ft"><img alt="其他答案" height="16" src="/static/img/ico2.gif" width="16"/>其他答案</div></div>
<p class="ft bb">你可能是被蚊蟲叮咬,考慮一下是不是濕疹,還是蕁麻疹,最好去看一下皮膚專科的
7.問候你我的朋友:送你陽光,替你把痛苦蒸發,送你細雨,替你把齷齪沖刷。送你流星,替你帶走噩夢,你開心了吧!
4. 怎樣區分皮膚病,蟲叮,過敏
當皮膚復過敏時,會出現紅腫、刺制癢等反應,這時如果不及時處理,皮膚將會出現很明顯的腫脹,甚至會有水皰產生。一般過敏有幾天到十幾天的表現症狀。
蟲叮皮膚會出現紅腫,刺癢的感覺,但是一會就消失。
皮膚病:皮膚病是有關皮膚的疾病,是嚴重影響人民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之一,如麻風、疥瘡、真菌病、皮膚細菌感染等。皮膚病是皮膚(包括毛發和甲)受到內外因素的影響後,其形態、結構和功能均發生變化,產生病理過程,並相應的產生各種臨床先後表現。
5. 寄生蟲皮膚病是怎樣的
皮膚寄生蟲病是指寄生蟲(原蟲、蠕蟲及昆蟲)以不同方式侵襲人體引起的皮膚病。依寄生蟲的種類和數量不同、人體(寄主)狀況和受侵器官的不同,表現各種不同的疾病。
寄生蟲(原蟲、蠕蟲及昆蟲)以不同方式侵襲人體引起的皮膚病。依寄生蟲的種類和數量不同、人體(寄主)狀況和受侵器官的不同,表現各種不同的疾病。
病因下述因素引起:
①寄生蟲的機械性刺激作用,如滴蟲及蟯蟲皮炎;
②寄生蟲毒性產物的作用,如昆蟲毒素引起的紅腫等炎症反應;
③免疫性反應,如寄生蟲感染後引起的皮膚紅斑、蕁麻疹、發熱等。
臨床表現有的皮膚寄生蟲病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例如弓形蟲病的全身表現突出,可表現為肝炎、肺炎、心肌炎、腦膜腦炎、脈絡膜視網膜炎、多發性肌炎等,還可有IgM與IgG抗體滴度增高,而皮膚的斑丘疹性和紫癜性發疹僅為感染的皮膚表現。皮膚阿米巴病、皮膚利什曼氏原蟲病、包蟲病、皮下蠅蛆病等也都為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
診斷應掌握下述要點:
①生活在本病流行區,或在有病原體污染的水域或稻田工作,或曾食用未煮熟的食物與生水等;
②有符合特定病原體所致皮膚病的症狀與體征;
③有特定病原體所致全身性疾病的表現;④查到特定病原體或其蟲卵。
防治:
①對現症病人給以正確的診斷和治療;
②普及寄生蟲病的防治知識;
③改進個人和環境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吃生食,不飲生水,加強糞便管理,清除蚊蠅孳生地;
④控制儲存寄主及媒介物等。
6. 這是什麼蟲子咬的還是皮膚病
你這看著像是壞疽,趕緊去醫院看看去吧,不像蟲子咬的。
7. 皮脂下有蟲是哪種皮膚病
蟎蟲。
是你自己嗎?是自己覺得皮脂下有蟲?可能是屬於脂溢性皮炎,平時注意飲食,減少動物性油的攝入,補充復合維生素B、 α-亞麻酸和亞油酸。
8. 皮膚病 希望能給看看是什麼蟲子 什麼引起的
這是灶馬蟋,又名灶蟋、灶蟀、灶雞、灶鴨、灶馬蟋蟀,屬直翅目蟋蟀科。體長15~28毫米,身寬5~5.5毫米,觸角長4.5毫米。其體形碩長,大於蟋蟀,通體黃褐色,頭額部有淺色直紋,眼稍突出。它前胸略膨拱,前翅短,長約7毫米,僅能覆蓋體部的1/3,腹部大部裸露。前翅前方有弧狀翅脈。中間有自左至右下的斜長脈,其左側外緣有直條狀脈。右側有少數橫脈。後翅退化。灶馬蟋足部健壯,有深色褐斑。尾須長,有20毫米左右。雌體前翅短而不發達,有約11毫米長的產卵管,呈劍狀。其身體由於長期在灶馬蟋中棲息而變得略扁,不如蟋蟀那樣厚實。灶馬蟋的頭部小而圓,肚子的一面呈黃色或橘黃色,身上常帶有廚房特有那種油垢味.垣蛩又名垣恭、醬色蟋蟀,屬直翅目蟋蟀科。因其常常棲息於斷垣殘壁之間而得名,又因其渾身通體皆呈醬油色,形體又與蟋蟀酷似,故而又稱為「醬油蟋蟀」或「醬色蟋蟀」。此蟲體長12~19毫米,寬約4.5毫米,觸須長30毫米左右。其頭部富有光澤,頭頂深褐色。頭後有6條直紋,黃色,口器為黃褐色,額部黑色,富有光澤。垣蛩前胸背有黑色長毛,散步黃色條紋。前肢有黑紋,後肢外側有黑色斜紋。前肢有黑紋,後肢外側有黑色斜紋。前肢較發達,覆蓋腹部的大半。也有些個體後翅發達,伸出於前肢之外,能飛翔;但多數無後翅,不能飛翔,僅能跳躍。這種昆蟲無毒。用一般的滅害靈噴劑便可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