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皮膚病有什麼方法可以快速只好呢
只說個皮膚病也太籠統了,皮膚病也分很多種類的,當然越早去看醫生越快能治好。
Ⅱ 得了白癜風如何治療
安徽武警白癜風治療基地溫馨提示你 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時千萬不要過於著急,作為孩子的父母可以先行判斷一下,白癜風的白斑大多呈純白色,大小不一,邊緣清楚,經常對稱出現。這種白斑上沒有鱗屑。而且白癜風的白斑經過陽光照射後易變紅。最後調查下家族內是否有白癜風家史。為避免治療影響孩子的的生長發育,孩子需4周歲以後才建議進行正規系統的治療,如果孩子的白斑發展的比較迅速的話,建議你可以帶孩子來院做個詳細的檢查,由專家分析孩子的病情讓孩子先把病情穩定住。 您也可以給我提供孩子詳細的病情,以便針對性指導治療,祝孩子早日康復! 地址 合肥市長豐路78號
Ⅲ 如何治療黃褐斑
黃褐抄斑的形成與內分泌失襲調、疾病(肝腎病,婦科病)、日曬、精神壓力大、熬夜及外用化妝品等有關。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能夠稍加註意,就有可能將黃褐斑拒之門外;即使不幸長了黃褐斑,在葯物、激光等治療同時,避免上述因素,也會得到更滿意的療效。
這些生活中的注意事項包括:
1、保持愉快的心情,學會釋放壓力,特別是長斑之後,焦慮可以加重病情。2、作息規律,避免長期熬夜,適當鍛煉身體,擁有健康的身體對祛斑很重要。3、紫外線是黃褐斑的罪魁禍首之一,外出一定注意防曬,正確塗抹有效的防曬霜,使用遮陽傘等,長斑後,即使冬天、陰天也應適當避光。4、忌煙酒、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飲水,不飲咖啡,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
Ⅳ 臉上黑色素沉澱怎麼去除偏方
1、把醋和鹽用水溶解,比例是大概水:白醋:鹽=9:3:1,用調好的混合液把毛巾潤濕,擦在臉上,早晚各一次,(如果要多擦個一兩次也沒問題啦),效果不錯哦,而且見效很快,皮膚會變白,痘痘也會不見了.
2、用草莓炸成汁,放上蛋清。每2~3天擦一次 。效果很明顯的哦。而且用水和蜂蜜調配後加入珍珠粉,這樣用幾次以後,臉也會變得又白又嫩!
3、最簡單最便宜最方便但是十分十分十分有效的美白方法(親身體驗)將香蕉弄成糊狀(一定是香蕉,不能用芭蕉代替),然後倒入全脂牛奶,再加入少量水。這些東西的比例大概是2:5:1然後往臉上抹,然後輕輕拍打臉部,最後什麼都不要做。20分鍾後洗掉...你將見到顯著的效果。
4、常見的牛奶美白效果也很好。准備一小杯鮮奶,(夏天的時候,也可以把鮮奶到放到冰箱里,敷上涼涼的,會更舒服)。用蒸氣蒸臉,將化妝棉吸滿鮮奶,敷在臉上十五分鍾左右,取下,用清水將臉上的牛奶洗凈。長期堅持,可以使膚色白凈均勻。
5、這個相對麻煩一點點。要准備三指寬二指長的面帶斑點的蘆薈葉去刺洗干凈,然後是一塊三厘米長的黃瓜、¼雞蛋清、2—3克珍珠粉、適量的麵粉(用做調稀稠)。將蘆薈、黃瓜放入榨汁機榨汁後倒入小碗,然後放入蛋清、珍珠粉、適量麵粉調成糊,以不往下流淌為准。把臉洗干凈,將調好的糊抹在臉上,干後洗凈,拍上柔膚水、護膚品即可,每周1—2次。黑色素也會很快的沒有。
6、蕃茄蜂蜜也可以起到美白的效果。這個美白配方可同時作臉及手部美白。特別是暗瘡皮膚,能有效去油膩,防止感染,使皮膚白皙細致。 配方:蕃茄半個、蜂蜜適量。 用法:可將蕃茄攪拌成蕃茄汁後加入適量蜂蜜攪至糊狀。均勻塗於臉或手部,待約15分鍾洗去。建議每星期做1-2次,長期堅持,皮膚變好那是肯定的。
7、我們自己來做一個DIY美白套餐。將青椒、大黃瓜、四分之一苦瓜、西洋芹、青蘋果等打成美容蔬菜汁來喝,這樣的蔬菜汁里頭有足夠的維他命 C,對於美白非常有效。
8、取新鮮雞蛋一枚,洗凈揩乾,加入500毫升優質醋中浸泡一個月。當蛋殼溶解於醋液中之後,取一小湯匙溶液摻入一杯開水,攪拌後服用,每天一杯。長期服用醋蛋液,能使皮膚光滑細膩,掃除面部所有黑斑。
注意事項
保養護膚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不要看見有一點效果就覺得可以了,一定要堅持下去,還有效果都不是立竿見影的,也只有長期堅持才會更好。
Ⅳ 大家都東奔西跑,真正能治好的在哪裡有白癜風!
你好,白癜風的治療還是要選擇正規的醫院治療。現在的中醫治療技術也是不錯的,你可以選擇看看
Ⅵ 要怎樣才能祛斑最安全有效
女性有五個時期易長斑
第一個時期:雀斑屬先天遺傳性疾病,多在五六歲時出現,隨年齡增長逐漸增多,深淺與日曬有關。
第二個時期:青春期由於皮脂腺分泌旺盛,容易形成「炎症後色素沉著」。
第三個時期:二三十歲的女性,在職場上打拚,長期睡眠不足、精神壓力大、過度疲勞腎上腺皮質功能下降,引起色素沉著。
Ⅶ 白癜風有什麼金方
白癜風是一種限局性色素脫失性皮膚病,表現為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限局性白色斑片,以多發於面、頸、手背以及對稱性分布為重要特點。與遺傳因素、自身免疫和神經因素等有關。中醫稱之為白駁風、斑白、斑駁、白癜、白駁、白蝕等。
本病的臨床表現為:多見於青壯年。任何部位皮膚均可發生,但好發於易受光照及摩擦損傷部位,如顏面部、頸部、軀幹部和四肢等。口唇、陰唇、龜頭及包皮內側黏膜亦可累及。大部分白色斑對稱分布、亦有部分患者白斑沿神經節段分布。皮損為局限性色素脫失斑,乳白色,自指甲至錢幣大小,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白斑處毛發也可變白。在進展期,脫色斑向正常皮膚移行,發展較快,並有同形反應,即壓力、摩擦、外傷後可形成繼發白癜風。病程慢性遷延,可持續終身,亦有自行緩解的病例。
(一)內治方【方一】驗方一【來源】《奇難雜症》【組成】白花蛇15克,蟬蛻12克,僵蠶18克,露蜂房12克,當歸12克,赤芍15克,川芎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三棱18克。
【功效】活血祛風,理氣化濕。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驗方二【來源】《奇難雜症》【組成】熟地黃30克,淮山18克,女貞子18克,牡丹皮15克,茯苓18克,首烏30克,僵蠶18克,白蒺藜16克,蟬蛻12克。
【功效】養血祛風,滋陰補腎。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三】驗方三【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功勞葉、檳榔各15克,白蒺藜、補骨脂各12克,生甘草4.5克。
【功效】補腎清熱,消積殺蟲。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四】驗方四【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黨參、白芷、蒼術各10克,何首烏、雞血藤、夜交藤、丹參各15克,紅花、路路通、麻黃各6克,全蠍1~2個。
【功效】養血祛風,通經活絡。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五】驗方五【來源】《皮膚病百種療法》【組成】新鮮馬齒莧50克。
【功效】清熱解毒,烏發散血。
【製法】將鮮馬齒莧洗凈,放入砂鍋中,加清水適量煎煮,每劑煎二次,葯液混合。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六】驗方六【來源】《皮膚病百種療法》【組成】當歸、防風、補骨脂、赤芍、紅花、陳皮、川芎各10克,雞血藤、黃芪、黑豆皮各15克,白蒺藜30克。
【功效】清熱祛風,活血養血。
【用法】水煎服,日1劑。
【備注】服20劑後將上葯共為細末,每次服10克,每日2次。
【方七】驗方七【來源】《皮膚病百種療法》【組成】當歸9克,川芎9克,牡丹皮9克,桂枝9克,烏梢蛇9克,白鮮皮9克,地膚子9克,豨薟草9克,赤芍15克。
【功效】清熱涼血,活血祛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八】驗方八【來源】《皮膚病百種療法》【組成】當歸9克,川芎6克,赤芍9克,白芍15克,紅花5克,何首烏15克,拘杞10克,生地黃15克,黃芪20克,白芷7克,白蒺藜7克,桂枝6克。
【功效】滋補肝腎,活血益氣。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九】烏金煎【來源】吉林中醫葯,1988:(2)
【組成】黑豆衣120~180克,羌活6~12克,獨活、荊芥各12克,蜂蜜30克,酒少許。
【功效】補腎榮膚,祛風勝濕。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消斑湯【來源】山西中醫,1988:4(2)
【組成】桔梗、鬱金、獨活、防風、桃仁各10克,何首烏、黑芝麻、旱蓮草、蒼耳子各18克,紅花60克,苦參15克,白附子6克,蒼術12克,黃芪20克。
【功效】祛風除濕,益氣固表,活血消斑。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一】白癜風消飲一【來源】中西醫結合雜志,1988:8(8)
【組成】柴胡、白芷、川芎、桔梗各9~12克,丹參、首烏各10~15克,鬱金、桃仁、防風、荊芥、龍膽草、補骨脂、白術、陳皮各6~10克,當歸12~25克。
【功效】疏肝活血,健脾除濕,祛風清熱。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二】白癜風消飲二【來源】《難證奇方妙用》【組成】柴胡9~12克,白芍9~12克,川芎9~12克,桔梗9~12克,鬱金6~10克,桃仁6~10克,紅花6~10克,防風6~10克,荊芥6~10克,龍膽草6~10克,補骨脂6~10克,白術6~10克,陳皮6~10克,當歸12~25克。
【功效】活血祛瘀,消風潤膚。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三】祛白消斑湯【來源】湖南中醫雜志,1989:5(5)
【組成】當歸、川芎、赤芍、白芍、紅花、何首烏、枸杞子、生地黃、黃芪、白芷、白蒺藜、桂枝、防風。
【功效】活血養血,祛風益氣。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四】玄機湯【來源】《奇效良方集成》【組成】草河車、浮萍、丹參各50克、川芎15克,紫草、劉寄奴、牡丹皮、威靈仙各15克,琥珀、地龍、土鱉蟲各10克。
【功效】補血活血,通絡祛風。
【用法】水煎服,日1劑。小兒酌減,孕婦忌服。1個月為1療程。
【方十五】通竅活血湯加減【來源】實用中西醫結合雜志,1991:4(10)
【組成】川芎、赤芍、紅花、老蔥白、鮮姜、防風、蒼耳子各9克,桃仁12克,紅棗(去核)7枚,桔梗、黃芪各15克,麝香(沖服)0.1克(若無麝香可用白芷20克代替),黃酒120克,桂枝5克,浮萍15克。
【功效】活血化瘀,祛風解表。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六】一貫煎加味【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女貞子、覆盆子、防風、當歸、川楝子、枸杞子各10克,沙參、麥門冬各15克,生地黃30克。
【功效】滋補肝腎,養血祛風。
【製法】上葯水煎取汁。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七】七零八方加減【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生地黃、熟地黃各15克,當歸、白芍、紫草、姜黃、茜草各10克,黑芝麻、白鮮皮、何首烏各12克。
【功效】調和氣血,驅風通絡。
【製法】上葯水煎取汁。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八】消風飲【來源】《民間治病小絕招》【組成】粉牡丹皮10克,廣鬱金10克,草紅花10克,炒白蒺藜10克,紫草10克,黑豆10克,制何首烏15克,生石決明15克,生地榆15克。
【功效】活血祛風,養血祛癜。
【製法】上葯共入砂鍋內,加清水1升,浸泡30分鍾,上火煎煮30分鍾,濾渣取汁,二煎加水適量,煎煮20分種,濾液混合。
【用法】分3次溫服,每日1劑。
【備注】同時用蛇皮50~100克剪碎,放瓦上煅為炭,研細末,醋調如糊,外塗患處,1日3次。
【方十九】涼血地黃湯加減【來源】中醫雜志,1993:34(3)
【組成】生地黃30克,赤芍、丹參、當歸尾、川芎、桃仁泥、黃芩、地榆、荊芥、防風、豨薟草、白鮮皮、地膚子、烏梢蛇各9克,生甘草3克。
【功效】涼血活血,清熱祛風。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十】二仙湯合四物湯加味【來源】中醫雜志,1993:34(3)
【組成】生地黃熟地黃各15克,當歸、赤芍、白芍、山萸肉、仙茅、枸杞子、仙靈脾、川芎、桂枝、白蒺藜、白鮮皮、防風、炙地龍、桃仁泥各9克,生甘草3克。
【功效】滋補肝腎,補益氣血。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十一】蘇木著色湯【來源】《難證奇方妙用》【組成】蘇木10克,茺蔚子10克,蟬蛻10克,赤芍10克,白蒺藜15克,何首烏20克,大棗6枚。
【功效】補益精血,養肝安神,烏須祛風。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10劑間隔2~3日。
【備注】應用上方時,白斑局部配合日光浴,每次20~30分鍾,每日2~3次,或使白斑多接觸日光,但避免暴曬。
【方二十二】雙藤桂枝湯加減【來源】《現代中醫葯應用與研究大系》【組成】雞血藤15克,首烏藤30克,生黃芪15克,當歸10克,白芍10克,桂枝5克,防風10克,蒼術10克,紫蘇梗10克,旱蓮草15克,生甘草6克。
【功效】調和氣血,疏散風邪。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十三】柴胡疏肝湯合桃紅飲加減【來源】《現代中醫葯應用與研究大系》【組成】生蒲黃10克,五靈脂10克,丹參10克,紅花10克,桃仁10克,赤芍、白芍各10克,香附10克,炒荊芥10克,防風10克,蟬蛻5克,枳殼10克,柴胡5克。
【功效】疏肝解郁,活血祛風。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十四】六味地黃丸合四物湯加減【來源】《現代中醫葯應用與研究大系》【組成】潼蒺藜、女貞子、生地黃、熟地黃、何首烏、黑芝麻、白蒺藜各15克,覆盆子、枸杞子、赤芍、白芍、當歸、川芎各10克。
【功效】滋補肝腎,養血祛風。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十五】右歸飲加減【來源】《現代中醫葯應用與研究大系》【組成】制附子10~15克,肉桂1克,乾薑10克,黨參15克,桑寄生15克,丹參15克,白蒺藜15克,補骨脂10克,當歸10克,何首烏15克,豨薟草15克。
【功效】溫補脾腎,活血祛風。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十六】消癜丹【來源】湖南中醫雜志,1995:11(6)
【組成】赤芍10克,丹參30克,當歸10克,川芎12克,防風12克,麻黃10克,鉤藤12克,柴胡12克,桃仁12克,紅花8克,僵蠶8克,蟬蛻10克,蒼耳子20克,紫草20克,甘草4克。
【功效】疏風宣肺,疏肝活血,通經消斑。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十七】阿膠熟地丸【來源】湖北中醫雜志,1985:(6)
【組成】阿膠、熟地黃、當歸各600克,胡麻仁450克,川芎、赤芍、苦參各350克,肉桂、威靈仙各250克,防風300克,附子150克,薄荷200克。
【功效】滋養肝腎,溫陽益氣,祛風通絡。
【製法】上方製成蜜丸。
【用法】1次15克,日3次,淡鹽湯送服。
(二)外治方 【方一】驗方一【來源】《太平聖惠方》【組成】桑柴灰2斗。
【功效】清熱解毒,祛風止癢。
【製法】將桑柴灰於大甑內蒸灰氣溜。
【用法】取釜中湯淋汁熱洗。
【方二】驗方二【來源】《皮膚病百種療法》【組成】馬齒莧20克(鮮品加倍),紅糖10克,醋7毫升。
【功效】清熱解毒,烏發散血。
【製法】上葯混合後煮沸,過濾,置有色瓶內備用。或將鮮馬齒莧洗凈,切碎,搗爛,擰出汁液,瓶裝。
【用法】以棉簽蘸液塗患部,每日1~2次(最好在睡前塗1次)。配合患部日光浴,從每天10分鍾開始,逐日增加至每天1~2小時。
【方三】驗方三【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雄黃、硫黃、密陀僧、硃砂各240克,雌黃60克,白芨360克,白附子600克,冰片36克。
【功效】祛風通絡,殺蟲消斑。
【製法】共研細末。
【用法】以生黃瓜蘸此葯粉塗擦白斑。
【方四】驗方四【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白附子、硫黃等量。
【功效】祛風通絡。
【製法】研末。
【用法】薑汁調勻外搽。
【方五】驗方五【來源】《皮膚病百種療法》【組成】枯礬、防風各等量。
【功效】祛風利濕,清熱解毒。
【製法】共為細面備用。
【用法】以鮮黃瓜片蘸葯面擦患處。
【方六】驗方六【來源】《皮膚病百種療法》【組成】雄黃、硫黃、黃丹、密陀僧、生南星等份。
【功效】祛風殺蟲,消斑祛瘀。
【製法】上葯共研細末。
【用法】取一生薑剖開,以其剖面蘸葯粉擦患處,擦後患處變黑,次日再擦,至黑退便愈。
【備注】治療中忌食魚腥和酒類。
【方七】驗方七【來源】《久病難症必效單方》【組成】硫黃、密陀僧、輕粉各3克,麝香0.015克。
【功效】溫經散寒,殺蟲通絡。
【製法】共研成細末,用清水加薑汁數滴調勻。
【用法】外搽患處,每日4~6次。
【方八】驗方八【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肉桂30克,補骨脂90克。
【功效】溫陽散寒,活血通絡。
【製法】以水酒各半混勻後浸葯1周。
【用法】外搽患處。
【方九】驗方九【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菟絲子25克(碎),50%酒精75毫升。
【功效】滋補肝腎,活血消斑。
【製法】浸泡7天。
【用法】外搽患處。
【方十】驗方十【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生山梔子25克,50%酒精75毫升。
【功效】清熱利濕,涼血解毒。
【製法】浸泡7天。
【用法】外搽患處。
【方十一】驗方十一【來源】《皮膚病百種療法》【組成】姜黃300克,黑礬300克,密陀僧90克,雄黃30克,補骨脂150克,輕粉30克,75%乙醇5000毫升。
【功效】祛風殺蟲,收斂消斑。
【製法】先將前五味葯浸泡於乙醇中,置七天後,濾除葯渣,加入輕粉即成酊劑。
【用法】用葯前用切片生薑用力塗擦患處,以皮膚發紅為度,再用新毛筆蘸此酊劑塗患處。每日2次,直至病癒。
【方十二】驗方十二【來源】《皮膚病百種療法》【組成】無花果葉,燒酒各適量。
【功效】解毒行氣,活血化瘀。
【製法】無花果葉細切浸酒7天。
【用法】以酒擦患處,每日3次。
【方十三】驗方十三【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露蜂房、凌霄花、踟躅花各30克,附子、川烏頭、防風各60克。
【功效】溫經散寒,祛風除濕。
【製法】上葯研細末,用豬脂1500克煎煉,看葯焦黃,去渣。
【用法】外搽患處。
【方十四】驗方十四【來源】《是齋百一選方》【組成】草烏15克,巴豆3克。
【功效】驅風除濕,通絡散瘀。
【製法】草烏、巴豆,並切細上用米醋和濕,以布裹。
【用法】浴罷擦之,頻浴為佳。
【方十五】驗方十五【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細辛6克,雄黃,白芷各8克。
【功效】溫經散寒,殺蟲通絡。
【製法】研細末。
【用法】醋調搽。
【方十六】驗方十六【來源】《久病難症必效單方》【組成】細辛6克,白芷3克,雄黃3克。
【功效】溫經散寒,殺蟲通絡。
【製法】將上葯研末後放陳醋攪拌均勻。
【用法】塗擦患部,每日1~2次。
【方十七】驗方十七【來源】《頭麵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硫黃、密陀僧、膩粉、乳香、白僵蠶、杏仁各30克。
【功效】收斂殺蟲,祛風散結。
【製法】各研細末,和研勻,酥油調膏。
【用法】外搽患處。【方十八】白癜康【來源】北京中醫,1993:(2)
【組成】黃芪、何首烏、白鮮皮各30克,姜黃、丹參、自然銅、補骨脂各15克,白蒺藜、防風各10克。
【功效】益氣補血,活血祛風。
【用法】水煎外洗,1日3~4次,3個月為1療程。
【方十九】密陀僧散【來源】《外科正宗》【組成】硫黃、雄黃、蛇床子各6克,石黃、密陀僧各3克,輕粉1.5克。
【功效】祛風,殺蟲,止癢。
【製法】上葯共為細面。
【用法】直接外撲或用醋調搽患處,日1~3次。
【方二十】消斑酊【來源】《難證奇方妙用》【組成】烏梅60克,補骨脂30克,毛薑10克。
【功效】清熱收斂,殺蟲通絡。
【製法】將上葯放入80%~85%酒精(按照葯物1份,酒精3份比例配製)內浸泡兩周後濾去渣。
【用法】使用時用棉球或紗布蘸葯塗患處,每日次數不限,每次1~5分鍾,擦時用力要勻,覺患處皮膚發熱為度。連續塗搽數日,直至白斑消除為止。
【方二十一】前胡防風補骨脂方【來源】《皮膚病百種療法》【組成】前胡20克,防風10克,補骨脂30克,75%酒精100克。
【功效】溫陽祛斑,活血祛風。
【製法】以上前三味研為細末,加入75%酒精中浸泡7天,過濾取汁,備用。
【用法】用棉簽蘸葯液塗擦患處,每次5~15分鍾,每日早晚各1次。
【方二十二】荊芥川椒補骨脂方【來源】《皮膚病百種療法》【組成】紫荊芥皮15克,川椒15克,補骨脂15克,75%酒精100克。
【功效】發表祛風,理血殺蟲。
【製法】以上前三味研為細末,加入75%酒精中浸泡7天,過濾取汁,備用。
【用法】用棉簽蘸葯液塗擦患處,每次5~15分鍾,每日早晚各1次。
【方二十三】補骨脂酊【來源】《古今名方》【組成】補骨脂120克,旱蓮草60克。
【功效】調和氣血,活血通絡。
【製法】上葯研碎放入75%酒精500毫升內,浸泡7天,過濾去渣,瓶裝備用。
【用法】用棉球蘸葯塗於患處。並摩擦5~10分鍾。
【方二十四】博落回姜醋方【來源】《皮膚病百種療法》【組成】博落回30克,陳醋90克,老生薑適量。
【功效】解毒殺蟲通絡。
【製法】以上前一味切碎,裝入瓶中,加入陳醋浸泡10天,備用。
【用法】先將老生薑切開,用斷面擦患處皮膚至微紅,再用棉簽蘸葯塗擦患處,每日早晚各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