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醫濕熱毒
是指在肌膚破損處有濕熱火毒之邪侵襲,亦或是房事不節,感受穢濁之毒,濕熱毒邪蘊聚所表現出來的局部紅赤腫脹,灼熱疼痛,胃納不香,舌紅,苔黃膩,脈滑數一類病證。本病證見於丹毒、淋病及尖銳濕疣病。
病因
皮膚破損,感受濕熱火毒之邪,或因房事不節,感受穢濁之毒。
病機
濕熱下注,復感外邪,濕熱毒邪淤結,郁阻肌膚,經絡阻塞,故局部紅赤腫脹、灼熱疼痛,或見水皰、紫斑;熱毒熾盛,腐化肌肉,故甚者可至結毒化膿、肌膚壞死;若有濕邪中阻,可見胃納不香;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為濕熱蘊結之象。濕性粘滯,與熱膠結,故易反復發作。
辨證要點
局部紅赤腫脹,灼熱疼痛,胃納不香,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臨床表現
局部紅赤腫脹,灼熱疼痛,或見水皰、紫斑,或伴有胃納不香,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
清熱利濕解毒。
常用中葯
萆薢、土茯苓、澤瀉、通草。
常見證型
1.濕熱毒蘊證 尖銳濕疣
臨床表現:外生殖器或肝門等處出現疣狀贅生物,色灰或褐色或淡紅,質軟,表面穢濁潮濕,觸之易出血,惡臭;伴小便黃或不暢;苔黃膩,脈滑或弦數。
治法:利濕化濁,清熱解毒。
方劑:萆薢化毒湯酌加馬齒覓、土茯苓、大青葉。
2.濕熱毒蘊證 丹毒
臨床表現:發於下肢,局部紅赤腫脹、灼熱疼痛,或見水皰、紫斑,甚至解毒化膿或皮膚壞死,或反復發作,可形成大腳分;伴發熱,胃納不香;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利濕清熱解毒。
方劑:五神湯合萆薢滲濕湯加減。
3.濕熱毒蘊證 急性淋病
臨床表現:尿道口紅腫,尿液混濁如脂,尿道口溢膿,尿急,尿頻,尿痛,尿道灼熱,嚴重者尿道黏膜水腫,附近淋巴結紅腫疼痛,女性宮頸充血、觸痛,並有膿性分泌物,或有前庭大腺紅腫熱痛等;可伴有發熱等全身症狀;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利濕,解毒化濁。
方劑:龍膽瀉肝湯酌加土茯苓、紅藤、萆薢等。
預防調護
平常注意起居環境的改善和飲食調理,不宜暴飲暴食,酗酒,少吃肥膩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濕內停或濕從外入,這是預防濕熱的關鍵。
B. 熱毒瘡和濕毒瘡怎樣分別
熱毒型暗瘡症狀:膿皰型丘疹為主,膿皰聚集,時有少量黃稠膿液外溢,周圍常有紅暈,自覺疼痛,膿皰消退後,皮膚表面可遺留凹陷性小瘢痕,形如桔皮,胸背常被累及,大便乾燥或秘結,數日不行,小便黃赤,有全身營養不良,免疫力差,舌質紅、苔黃燥。
濕疹,中醫稱為「濕毒瘡」或「濕氣瘡」。所謂「毒」,是指一些熱毒,令身體產生排斥及敏感反應,而這些熱毒可能是由食物、葯物或日常用品(如油漆、樟腦丸等)引致。至於「濕」,是指身體機能受濕阻以致呆滯。
C. 濕熱郁結症的發病原因是什麼
因恣食肥美,以酒為漿,逸多動少,而釀濕熱,濕熱困脾,脾運失回健,津液代謝障礙,加之邪熱答煎熬,濕邪凝聚為痰,痰乃有形之質,累積於皮下則肌胖壅腫,滲潤血中則血液黏稠;痰濕黏滯則阻遏(註:阻擋、阻止。)氣機,升降失常,故見身重乏力、胸悶氣短、頭暈、健忘諸症。系因濕熱蘊結、肝失條達、疏泄失職所致,故見右脅脹痛或脹滿不舒;濕熱內蘊,阻滯膽汁的排泄,故見口苦咽干;濕盛重者則肢體困重;肝失疏泄、橫克脾土(註:肝屬木,脾胃屬土,若肝氣疏泄不及,或肝氣的疏泄功能太過,皆可影響脾胃的功能。),故脘悶納呆,腹脹滿悶;舌質紅,苔薄黃膩,脈滑數均為濕熱蘊結之象。
D. 血熱、血燥、血毒所引起的皮膚病是什麼樣的怎麼治療
病情分析:皮膚病血毒丸【葯品名稱】品 名:皮膚病血毒丸漢語拼音:Pifubing Xue Wan【功內能主治】清血解毒容,消腫止癢,用於經絡不和,濕熱血燥引起的風疹,濕疹,皮膚刺癢,雀斑粉刺,面赤鼻齇,瘡瘍腫毒,腳氣疥癬,頭目眩暈,大便燥結。【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0粒,一日2次。
E. 皮膚病濕熱血熱蕁麻疹
這種可去皮膚下醫院抽血檢查定可確定是什麼皮膚病了
F. 什麼是熱毒症
熱毒證,中醫病證名。熱毒證是以發熱為主症,具有流行性和傳染性的一類版疾病,屬溫病中瘟疫范疇權,囊括了大部分現代傳染病,熱毒邪氣為自然中的一種疫癘邪氣,感染人群,不分季節,與六淫之熱邪又有區別,非夏季所屬。
感受疫癘火毒之邪。熱毒病邪是指六淫之邪蘊結不解而形成的屬性為溫熱性質的一類致病因素。其致病與時令季節相關,並能引起流行,故又稱為溫熱時毒。包括風熱時毒、暑熱時毒、濕熱時毒、燥熱時毒、溫熱時毒等。
(6)皮膚病濕熱毒聚症擴展閱讀:
治療方法
多吃具有排毒功效的食物
如果本身的腎功能、微循環有點遭到破壞,體內的毒素無法通過內臟和汗腺排出去,從而導致毒素堆積在體內。如果吃一些敏感的食物,刺激身體的話,就會導致身體產生濕疹等情況的出現。
建議戒食酒類食品、油炸食品、辛辣食品,有些海鮮的話,也建議少吃一點,以免造成身體的過敏反應,像牛奶和豆類食品也要少吃,因為蛋白質的食物不是那麼容易消化的。菠菜、苦瓜等食物的話,是比較能夠促進身體的排毒的,防止出現便秘的情況的出現,能夠及時的排出身體的毒素。
G. 體內熱毒身體會有什麼反應
濕疹,中醫稱為「濕毒瘡」或「濕氣瘡」。所謂「毒」,是指一些熱毒,令身體產生排斥及敏感反應,而這些熱毒可能是由食物、葯物或日常用品(如油漆、樟腦丸等)引致。至於「濕」,是指身體機能受濕阻以致呆滯。由於人體有七成是水份,若水的運行停滯不順,身體便會處於「濕」的狀態,症狀是四肢沉重、水腫、脾胃不和、大便稀薄等。
簡言之,濕疹病患者兼受熱和濕兩種病邪困擾。病者一方面有實火,但卻因身體機能呆滯,以致人體的化工廠肝臟未能發揮疏泄排毒的功能,將體內的熱毒從大小二便排出體外。結果只好轉而從毛孔排出,若微循環系統欠佳或毛孔閉塞,毒素便會積聚在體內。當積聚至某程度時,或吃了一些致敏的食物後,便會出現濕疹之類的皮膚病。其實,除皮膚問題外,濕熱者亦會有胸腹脹悶不舒、大便秘結或泄瀉、小便短少赤黃等病症。
中醫醫治濕疹的方針,是把體內積聚的熱毒引發出來而予以排除,同時要改善體質,令機能回復正常,採用的方法包括健脾、化濕、活血、清瀉等,視乎病者的體質而定。中葯醫治濕疹是可以根治的,但由於醫治的重點不是把表面的皮膚病病徵消除,而是要徹底改變體質,因此醫治需時,並非一兩個星期便能見效。此外,病者需有心理准備,因為吃葯初期可能因要引發熱毒排出以致病情更為嚴重。不過,這只是復原過渡期的短暫反應,無須過慮。
另一方面,要根治濕疹,最重要的是病者必須和醫師配合,從日常飲食入手,因為若一面吃葯排毒,一面又吃進帶毒食物,試問又怎能痊癒。濕疹病患者應戒吃能加劇疾病及引致敏感的刺激性食品,如酒、辛辣煎炸的食物、蝦、蟹、牛肉等。有些蛋白質豐富的食物令人體難以分解,如牛奶、豆類等,應少吃為佳。病者亦應避免各種刺激皮膚的因素,例如搔抓、用鹼性強的肥皂或過熱的水洗浴、不要讓陽光直曬著患濕疹的地方等。
濕疹之類的皮膚病,即使根治後若飲食不當或身體狀態欠佳可能又會復發。因此,最重要的是把身體調理好,以及進食與體質相配合的食物,避免發病,而非到病發後才求醫治。
治療濕疹的基本原則是清熱、化濕和活血。某本方如下:土菌陳、土茯苓、扁豆衣、龜板各5錢 (15克)。不過,臨床施葯時亦要因應按個人的體質。
H. 濕熱毒疹是什麼病什麼症狀應該注意什麼
這不是一種病名,是中醫對致病因素的一種判斷,是說這種疹是濕熱引起的。與之相近的是西醫所說的濕疹。是一種比較頑固的皮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