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皮膚經常瘙癢,別以為只是皮膚病,可能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偶爾會皮膚發癢,這是很常見的一種情況。尤其是中老年人,在冬春季節到來時,有些人更是會感到身體發癢和不舒服。即使他們經常洗澡,也不能消除這個症狀。大多數人認為皮膚瘙癢是由皮膚病引起的。事實上,皮膚瘙癢往往令人難以忍受,卻不一定是皮膚病!如果不是被蚊蟲之類叮咬的話,它也可能是由下面幾個原因造成的。
此外,肝膽疾病也是非常常見的原因。肝病病人之所以出現皮膚瘙癢主要由肝硬化、膽結石和膽管腫瘤疾病引起。因此,病人不應單方面認為皮膚瘙癢只是簡單的個人衛生不合理。值得注意的是,許多疾病都會導致皮膚異常,重視疾病的合理積極的治療也是非常重要的。
❷ 100KG的豬全身長紅瘡,瘙癢,食慾不減,不傳染。是什麼症狀,怎麼治療
如果長時間沒驅蟲的話,就可以斷定是寄生蟲引起的
❸ 小豬皮膚病
得這個病如果不影響吃喝的話可以試試按照圓環給他治 就是可能好的慢要幾個月去治療
❹ 瘙癢症有什麼金方
瘙癢症是指僅有瘙癢症狀,而無原發皮損的一種皮膚病。中醫稱之為風瘙癢。可發於任何季節、任何年齡,但更好發於老年人,更多見於冬季。臨床表現以皮膚瘙癢而無原發皮損為特徵,或瘙癢局限,如肛門、陰囊、女陰和小腿等,或逐漸擴展至身體大部或全身。瘙癢時發時止,夜間尤甚,影響睡眠,多伴抓痕、血痂或繼發感染。常反復發作。
(一)內治方【方一】四物湯【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組成】當歸(酒浸炒)、川芎、白芍葯、熟乾地黃(酒灑蒸)各等份。
【功效】養血潤膚。
【製法】為粗末。
【用法】每服9克,水煎去渣,空腹食前熱服。
【方二】養血定風湯【來源】《外科證治全書》【組成】生地黃15克,當歸9克,赤芍、天門冬、麥門冬、生僵蠶各6克,鮮首烏15~21克,牡丹皮4.5~6克,川芎1.5克。
【功效】養血潤膚,滋陰生津。
【用法】水煎溫服,或為丸服。
【方三】養血潤膚飲【來源】《外科證治全書》【組成】生地黃、熟地黃、當歸、黃芪、天花粉、黃芩各9克,天門冬、麥門冬、桃仁各6克,升麻3克。
【功效】養血潤膚,滋陰生津。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四】黃芪化毒湯【來源】《外科大成》【組成】生黃芪15克,連翹6克,防風、當歸、何首烏、白蒺藜各3克。
【功效】益氣養血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五】地黃飲子【來源】《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組成】生地黃、熟地黃、當歸、玄參、牡丹皮、紅花、白蒺藜、首烏各9克,僵蠶、生甘草各6克。
【功效】養血滋陰,熄風止癢。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六】扶脾堅表湯【來源】《瘡瘍經驗錄》【組成】金銀花、黃芪、防風、桔梗、蒼術、白術、甘草、懷山葯、車前子各12克。
【功效】疏風清熱利濕。
【用法】水煎,每日1劑。
【方七】除濕飲【來源】《揣摩有得集》【組成】蒼術、白術、地骨皮、白鮮皮、白附子、五加皮、僵蠶、秦艽、連翹、白芷、羌活、防風、生甘草各3克,蟬蛻9克。
【功效】燥濕清熱,祛風止癢。
【用法】加生薑3片,水煎服每日1劑。
【方八】救割全生湯【來源】《石室秘錄》【組成】人參15克,當歸45克,荊芥5克。
【功效】益氣和血祛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九】荊防生地湯【來源】《不知醫必要》【組成】荊芥、防風各30克,赤芍、生地黃、金銀花各24克,甘草9克。
【功效】涼血疏風,利濕止癢。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止癢永安湯一【來源】《中醫皮膚病學簡編》【組成】麻黃、薄荷、獨活、赤芍、桃仁、甘草、當歸尾各6克,白芷、蟬蛻、天麻、荊芥穗、僵蠶各9克,藏紅花(另沖服)4克。
【功效】祛風活血止癢。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一】止癢永安湯二【來源】《常見皮膚病中醫療法》【組成】麻黃、防風、荊芥、僵蠶、薄荷、蒼術、當歸尾、赤芍、桃仁、紅花、甘草。
【功效】疏風活血,調和營衛。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二】新消風散【來源】《中醫皮膚病學簡編》【組成】全蠍、僵蠶、牛蒡子各9克,薄荷、苦參、荊芥、防風各6克,生地黃15克,蟬衣4克,甘草3克。
【功效】祛風清熱止癢。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三】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來源】《中醫皮膚病學簡編》【組成】麻黃、大棗、生薑、甘草、僵蠶、蟬蛻各6克,連翹、杏仁、鉤藤各9克,赤小豆、桑白皮各15克。
【功效】祛風止癢。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四】蒼柏飲【來源】《中醫皮膚病學簡編》【組成】蒼術、黃柏各6克,蒲公英、茵陳各15克,山梔子9克,苦參片、茯苓皮、地膚子各12克,生甘草3克。
【功效】清熱利濕止癢。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五】止癢熄風湯【來源】《朱仁康臨床經驗集》【組成】生地黃30克,牡丹皮、赤芍、丹參、玄參、白鮮皮、刺蒺藜各9克,煅龍牡各10克,生甘草9克。
【功效】涼血滋陰,消風止癢。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六】養血熄風方【來源】《朱仁康臨床經驗集》【組成】黃芪15克,當歸、白芍、紅花、玄參、荊芥、白蒺藜各9克,川芎、甘草各6克。
【功效】養血滋陰,消風止癢。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七】首烏七花湯【來源】《名醫奇方秘術》【組成】何首烏、生地黃、熟地黃、鉤藤、杭菊各10克,防風、凌霄花、槐花、紅花、玫瑰花、白扁豆花、雞冠花各6克。
【功效】養陰疏表,祛風止癢。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八】麻桂各半湯【來源】《中醫皮膚病學簡編》【組成】桂枝、杏仁各6克,麻黃3克,赤芍9克,生薑3克,大棗6克。
【功效】疏風散寒,調和營衛。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九】二地湯【來源】《中國中醫秘方大全》【組成】熟地黃、生地黃、赤芍葯、女貞子、枸杞子、玉竹、麥門冬、菟絲子、浮萍、防風、防己、枳殼各10克,當歸10~12克,川芎6~9克,生黃芪、何首烏、刺蒺藜、白鮮皮各15~30克。
【功效】滋陰養血潤膚,疏風止癢。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十】當熟養血湯【來源】《中國中醫秘方大全》【組成】當歸、熟地黃、雞血藤、酸棗仁、柏子仁、五味子、荊芥、防風各9克,川芎、何首烏、甘草各6克。
【功效】養血安神,祛風止癢。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十一】當黃湯【來源】《中國中醫秘方大全》【組成】當歸12~15克,熟地黃、黃芪、白蒺藜、川芎、荊芥、白芍葯各10~12克,何首烏30克,防風、甘草各6克。
【功效】益腎補肝,養血疏風,潤膚止癢。
【用法】水煎服,日1劑。
【備注】濕熱重者加黃柏、黃芩、薏苡仁;風盛者加蟬蛻、白鮮皮。
【方二十二】首烏養血湯【來源】《中國中醫秘方大全》【組成】當歸12克,熟地黃、制何首烏、山葯各15克,生地黃、黃精、天門冬、麥門冬、防風各10克,蟬蛻、炙甘草各6克。
【功效】養血祛風,滋陰生津。
【用法】水煎服,日1劑。
【備注】冬季瘙癢加重者加桂枝;夏季瘙癢加重者加玄參;瘙癢頑固者加全蠍。
【方二十三】皮膚瘙癢症專效方【來源】《中醫專病專效方》【組成】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銀花、白鮮皮、荊芥、生地黃、紫草、赤芍葯各9克,蟬蛻6克,甘草5克。
【功效】疏風清熱涼血。
【用法】水煎服,日1劑。
【備注】血熱盛者加牡丹皮;病久血虛者加當歸、熟地黃。
【方二十四】消風散加減【來源】《四肢軀干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生地黃、生石膏各15克,苦參、蒼術、胡麻仁、牛蒡子、知母各9克,荊芥、防風各12克,蟬蛻、甘草各6克。
【功效】清熱涼血,疏風止癢。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十五】潤膚湯加減【來源】《四肢軀干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玄參、麥門冬、鉤藤、赤芍葯、牡丹皮、白鮮皮各10克,當歸、蟬蛻各6克,白蒺藜12克。
【功效】養陰潤燥止癢。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十六】涼血消風湯加減【來源】《四肢軀干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生地黃、生石膏、白茅根各30克,玄參、知母、牛蒡子、荊芥、防風各9克,白芍葯12克,金銀花15克,甘草6克,升麻3克。
【功效】涼血清熱,解毒祛風。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十七】龍膽瀉肝湯加減【來源】《四肢軀干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龍膽草、黃芩、炒山梔子、車前子、六一散、柴胡各9克,甘草、升麻各3克,防風、蟬蛻各6克。
【功效】清肝泄熱,利濕止癢。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十八】人參健脾湯【來源】中醫雜志,1983:(5)
【組成】黨參、黃芪各12克,土炒白術、陳皮、防風各10克,茯苓皮12~15克,荊芥、砂仁(後下)、炒枳殼、玫瑰花、甘草各6克,炒黃連1~5克,廣木香9克。
【功效】益氣健脾,祛風止癢。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十九】潤膚湯【來源】湖北中醫雜志,1991:(4)
【組成】紅棗20枚,綠豆100克,豬脂1匙,冰糖適量。
【功效】益氣健脾,祛風止癢。
【製法】水煮至綠豆開花。
【用法】分2次服,日1劑。
【方三十】全蠍止癢湯【來源】安徽臨床中醫雜志,1998:(5)
【組成】全蠍、皂刺各9克,蛇床子15克,生地黃、熟地黃、防風各30克,當歸、丹參、白鮮皮、白蒺藜、首烏各20克。
【功效】養血滋陰,熄風止癢。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三十一】養血潤膚飲二【來源】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1997:(6)
【組成】黨參、黃芪、生地黃、熟地黃、麥門冬、當歸、赤芍、白芍、防風、浮萍各10克,丹參、雞血藤、苦參、地膚子各15克,夜交藤、刺蒺藜各30克。
【功效】養血潤膚,祛風止癢。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三十二】天麻丸【來源】《太平聖惠方》【組成】天麻、枳殼(麩炒微黃去瓤)、赤茯苓、牛蒡子(微炒)、麥門冬(去心,焙)、羌活、秦艽各9克,防風、人參、羚羊角屑、犀角屑、黃芩各15克,烏蛇肉(酒浸,炙)、麻黃各30克,苦參3克。
【功效】祛風燥濕,涼血止癢。
【製法】搗篩為末,煉蜜和搗,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不計時服,溫漿下20丸。
【方三十三】枳殼羌活丸【來源】《聖濟總錄》【組成】羌活、枳實、人參各45克,防風、枳殼、芍葯、白茯苓、白芷各60克,細辛、當歸、生甘草各30克,牡丹皮75克,川芎90克。
【功效】益氣養血,活血祛風。
【製法】上葯搗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大彈子大。
【用法】每日服1丸。
(二)外治方【方一】防風浴湯【來源】《太平聖惠方》【組成】防風、羊桃根、苦參各90克,蒴藋1升,石楠、秦艽、川升麻、茵芋、白蒺藜、蛇床子、白礬、枳殼各30克。
【功效】疏風止癢。
【製法】細銼,以水7斗,煎至5斗,去滓。
【用法】於暖室中洗浴。
【方二】蛇床子湯【來源】《老中醫經驗學術選編》【組成】蛇床子18克,艾葉9克,蒼術、黃柏、苦參各15克。
【功效】燥濕止癢。
【用法】水煎薰洗局部,日3次。
【方三】止癢浴劑【來源】《皮膚科外用葯物手冊》【組成】枯礬、川椒各120克,朴硝500克,野菊花250克。
【功效】燥濕止癢。
【製法】加水15~20斤,煎煮3沸。
【用法】濾過乘熱洗浴,至微出汗為度,日1次。
【方四】粉身方【來源】《太平聖惠方》【組成】川芎、藿香各60克,麻黃根、白芷各90克,藜蘆45克,雷丸150克。
【功效】疏風止癢。
【製法】搗羅為散,入英粉150克,相和勻。
【用法】粉身。
【方五】三黃洗劑【來源】《外傷科學》(廣州中醫學院)
【組成】大黃、黃柏、黃芩、苦參各等份。
【功效】燥濕止癢。
【製法】共為細末,上葯10~15克,入蒸餾水100毫升,醫用碳酸1毫升。
【用法】用時搖勻,棉簽蘸葯液搽患處,日4~5次。
【方六】香木水洗劑【來源】《中醫皮膚科診療學》【組成】木賊草、香附、地膚子各30克,細辛9克。
【功效】燥濕殺蟲,止癢。
【製法】研細末加水混勻。
【用法】用毛刷外塗患處。
【方七】蛇床子洗劑【來源】《張志禮皮膚病醫案選萃》【組成】威靈仙、蛇床子、當歸尾、土大黃、苦參各15克,縮砂殼9個、老蔥頭7個。
【功效】祛風止癢。
【製法】水煎2次,混合倒入浴盆。
【用法】坐浴,每次20分鍾,日1次。
❺ 豬身上有癬一樣的皮膚病如何治療
情況有二:
其一 蟎蟲引起的疥癬 可口服伊維菌素 或者 皮下注射阿維菌素
其二 真菌感染 可口服灰黃黴素 或者碘伏皮膚外用塗抹
❻ 豬的皮膚病怎麼治療
(1)口腔壞死桿菌病。此病乃乳豬之皮膚受傷而繼發壞死梭狀桿菌感染。常見病變回為雙側臉頰或口腔答潰瘍。病變的開始是因為乳豬群打架,傷口感染而造成壞死,並覆以棕黑色痂皮。但是,當病變擴展至口腔內時,嘴唇、牙齒及舌頭也可能波及。
治療時,先將痂皮刮除,以雙氧水或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再塗上抗生素葯膏。嚴重的病例,應同時注射抗生素如青鏈黴素連續3天。預防此病可將出生乳豬的犬齒剪斷。清洗分娩舍時,務必使其干凈徹底。粗糙地面所致的膝、蹄冠、肘節及蹄上的皮膚壞死為最為普遍。仔豬出生數天後,即可出現,1~2周內病變擴展到最大,隨後開始恢復。3~4周內新生的上皮已蓋滿壞死部位。有的乳豬會發生乳房及尾巴的皮膚壞死。
預防主要防止受傷,由於粗糙的地板會引起皮膚壞死,改善地面或在分娩欄鋪上軟墊都會達到良好的效果。
❼ 這豬皮膚病怎麼治
偏方治大病喲!
1、皮膚瘙癢:鮮韭菜與淘米水,按一比10重量配好,先泡兩小時再一起燒開,去韭菜用水洗癢處或洗澡,一次見效,洗後勿用清水過身,一日一次,連洗3天可愈。
2、牛皮癬、頭癬、頑癬:豬膽一個,刺破,將膽汁放在小碗內,加入明礬(如黃豆大),待溶化後用膽汁搽患處,每日2次,連用7天。此方治療多年皮癬、頑癬效果神奇。
3、各種皮炎:生雞蛋一隻,將整蛋放陳醋內泡7天。再取出蛋打破用蛋清塗患處,每日2--3次,7天可愈。忌酒、辣物。
4、疥瘡、惡瘡、無名瘡:白雞毛一把燒成灰,用芝麻油調成糊狀,每日塗患外2--3次,連用5--7天,效果極佳。
5、濕疹:樟腦丸一個,放半斤陳醋內浸3天後,用醋搽患處,一日3次,至治癒。特效。
6、蛇膽瘡:用旱煙油一小團(或抽過的香煙過濾嘴3個),用適量水調勻,塗患處,每日3次,連用3~5天痊癒。
7、汗斑癬:獨頭蒜(或小蒜頭)搗爛,用紗布包好,蘸陳醋擦患處(擦至局部發熱伴輕微刺痛),一日三次,用5~7天。
8、扁平疣:每次用馬齒莧*20克(鮮品40克),板藍根*15克,煎湯一碗內服,並留少量外塗,一日二次,連用10天。可除疣。
9、白癜風:取露水(最好用韭菜葉上露水)一斤,加入蛇殼*5克,裝入瓶內,埋地下過半月後取出,用水塗患處,一日三次,連用1--2月。同時可用馬齒莧*30--60克,煎湯一碗內服,一日二次。
10、風疹塊、痱子:鮮韭菜汁加適量明礬,每天塗患處,並擦至皮膚發紅、發熱,一日三次,2--3天即愈。
11、腳氣、手氣:陳醋一斤,加入去皮大蒜頭一兩,明礬1錢,泡3天後用醋浸手、腳,一次5分鍾,浸後可以洗去,一日一次,連用10天,不會再發。
12、手、足多汗:明礬*5錢,熱水2斤,一起溶化浸手腳,一次10分鍾,浸後站其自然晾乾,一日一次,5天後手腳汗正常。
13、手足開裂(皸裂、粗糙):生羊油或豬油一兩,加蜂蜜或白糖3錢,搗勻搽手腳,一日2--3次,一般7天可愈。再搽幾天以後不復發。
14、凍瘡未破:尖頭辣椒10個,生薑半兩,白酒半斤,一起放入瓶內浸3天後,在凍瘡初起,皮膚紅腫發癢時搽患處,一日5次,有特效。連用十天至半月痊癒除根,不再復發。
15、凍瘡已破:陳舊棉花(越陳舊越好),燒成灰,用麻油調勻搽患處,一日三次,搽好為止,不發。
16、鵝掌風、灰指甲:陳醋1斤,加入去皮大蒜頭一兩,香煙絲(十支),泡二日後用醋浸手,一次10分鍾,一日二次,浸後可用清水洗凈,連用10日有特效。(此方最好在大伏天使用)
17、疔、癤、癰(無名腫痛、搭背):生土豆搗爛,塗患處,用布包好,日換一次,一般5天內可愈。
18、雞眼、瘊子:先用快刀將患處外部老皮削去。再塗上清涼油,用香煙火熏烤,至疼時稍堅持後拿掉煙火,一日二次,連用10天,半月後可脫落不發。
19、燙傷:活蚯蚓適量,加白糖少許化成水,塗傷處,一日三次,連用數日有清涼止痛,生肌功能,並不會留下疤痕,特效。
20、流火、丹毒(多患於下肢、皮膚紅、腫、熱、痛並伴有寒戰、高熱、頭痛):鮮冬瓜皮一次一兩,燒一碗湯內服並外搽,一日兩次,連用5天可消腫止痛、清熱解毒。
21、蚊蟲咬傷(紅腫、癢):可選用大蒜頭、生薑擦,或用醋、牙膏、鹽水、香煙灰加入人的口水調勻塗,均可立即見效止癢,解毒消腫。
❽ 豬的皮膚病怎樣治療
病情分析及病症名稱:以往出現過這樣的問題嗎?用手觸摸仔豬皮膚仔豬是否有疼痛感?建議治療方案:豆油炸熟後加入青黴素,冷卻後塗抹,隔日一次,兩次即可。
❾ 有知道這豬得了什麼病嗎,症狀是背部,耳朵後邊都蛻皮,感覺它特別癢老是找地方蒼,買了好多葯也不管用,
真菌感染,動物性皮癬!和其他的分開最好
❿ 皮膚瘙癢的症狀有哪些
皮膚瘙癢症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皮膚病之一,是僅有皮膚瘙癢而無明顯的原發性損害的一種皮膚病。皮膚瘙癢通常是由於皮膚疾病所引起。但有些瘙癢按皮膚病治療,卻久治不愈。即使暫時緩解,過不久又復發。所以,對那久治不愈、頑固廣泛的瘙癢,應考慮是由內臟和全身性疾病所引起。小小「皮膚瘙癢」害人真不淺初期的皮膚瘙癢症狀較為輕,使用多數患者無法區分,瘙癢近似於皮膚乾燥引起的偶爾瘙癢,隨之,瘙癢的症狀的愈來愈嚴重,此時出現了患者難以忍受的瘙癢,多採用搔抓、燙洗來止癢,嚴重者靠大量的塗抹西葯止癢葯、激素類葯物來解一時之癢,皮膚瘙癢得不到有效緩解和治療,甚至導致多種皮膚疾病的發生。下面是武漢同和皮膚病專科醫院專傢具體的介紹:肝膽系統疾病:肝膽病的瘙癢症狀出現較早,往往在冬季加重。患肝病的懷孕婦女和口服避孕葯的患肝病者,瘙癢發生率更高。糖尿病:一些隱性糖尿病患者,常常因瘙癢去作體檢才發現糖尿病。造血系統疾病:其特點是全身性或局部性瘙癢。溫水浴時瘙癢加劇,伴顏面潮紅,缺鐵性貧血患者有時也伴有瘙癢,一經糾正了貧血。瘙癢便消失。慢性腎功能不全:瘙癢在夏季加重,多在病情晚期出現。接受血液透析者,瘙癢發生率更高。惡性腫瘤:某些腫瘤與皮膚瘙癢有密切關系。當腦腫瘤病變侵及第四腦室底部時,常引起劇烈、持久的瘙癢,尤以鼻孔瘙癢為劇烈。何傑金氏病患者,腿部可發生持久的瘙癢。內臟的癌症,如胃癌、腸癌、肝癌及卵巢癌、前列腺癌均可發生頑固性瘙癢。癌腫切除了,瘙癢即消失;當腫瘤復發前瘙癢又會出現。可以說瘙癢的出現也是腫瘤復發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