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皮膚病症 > 實用皮膚病診療學

實用皮膚病診療學

發布時間:2021-03-03 14:32:03

① 有了皮膚病怎麼辦

皮膚的疾病作直觀的檢查是很重要的,因為很多的皮膚病表現都比較類似的,再內加上單純的從文字描述容可能也並不是太准確,這就對皮膚疾病的診斷造成比較大的影響,。最好還是考慮去正規的醫院皮膚科檢查一下吧,診斷清楚後進行治療祝早日康復。

② 中葯治梅毒用些什麼葯,誰有沒有好的單方

口服方: 處方①(《性行為與性病防治》):土茯苓30克銀花15克 威靈仙10克 白鮮皮克 生甘草5克 水煎服,每日1劑,3周為1療程。 處方②(《實用皮膚病性病驗方精選》):銀花45克 土茯苓45克 蒲公英30 克 生黃芪20克 薏苡仁20克 赤小豆20克 龍膽草10克馬齒莧10克 蒼耳子10克 皂角刺 10克 大楓子3克 車前子(包煎)15克 伴下疳陰瘡,加孩兒茶3克;脾虛血虧加黨參、白術、當歸各10克;腎陰或腎精不足加淫羊藿、五味子、菟絲子各10克。 水煎服,每日1次。本方功效:托里清熱,解毒利濕。適用於各期梅毒。 處方3(《皮膚病性病獨特秘方絕招》):黃柏6克 黃芩6克 車前子6克 獨活6克 丁香6克 紅娘子6克 山甲珠6克 菖蒲6克 皂角刺6克 川連6克 龍衣6克 鶴虱 6克 生地12克 土茯苓30克 白花蛇30克 地骨皮30克 牛蒡 子9克 木通9克 白芷9克 大黃9克 花粉9克 黑白丑各18克 大楓子肉12克斑蝥(去頭足)21克 蜈蚣(去頭足)2條 先將斑蝥、紅娘子以糯米少許同炒至米黃為度,去米不用。白花蛇去鱗,合上葯共研細末,用酒1000毫升浸葯15天備用。每日服2次,每次服30~45毫升,早晚分服。適用於患梅毒未根治,毒侵筋骨,周身骨節疼痛者。 處方④(《中醫性病治療學》):土茯苓1500克生黃芪500克 當歸400克 先將土茯苓煎湯,取黃芪、當歸拌勻微炒,干磨為末,蜜為丸。每次15克,每日3次。 處方⑤(《皮膚病性病獨特秘方絕招》):土茯苓30克 川芎10克 桔梗12克 黃芪30克 芍葯15克 大黃6克 生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適用於病發感染梅毒後10周左右,以發熱、頭痛、咽痛等全身症狀出現後全身多處疹瘡為特徵者。 處方⑥(《實用皮膚病性病驗方精選》):土茯苓180克 金銀花60克 甘草30 克 每日1劑,水煎服。本方具有清熱利濕的功效,適宜於治療已經用足量西葯,而梅毒血清陽性固定不變者。 外用方: 處方①(《實用皮膚病性病驗方精選》):包心白菜5000克 洗凈後切成3厘米長片段,以青鹽末2000克分層撒於菜中,密封1周後壓榨取汁,加硇砂10克,煅石膏粉100克,攪勻後冷藏備用。每天搽患處1~2次。 處方②(《中醫性病治療學》):雄黃60克 乳香60克 黃柏30克 共為細末,用水調敷,腫處自消。 處方③(《中醫性病治療學》):蒼術30克 川椒9克 煎水入罐內,將患處對罐口以熱氣熏之,半熱傾葯盆內淋洗患處,以潔凈布擦乾。 追問: 你的 處方 二是葯是一天吃一劑,水煎一次就倒掉嗎?要吃多少天啦

③ 毛囊炎有什麼金方

毛囊炎為毛囊發生的急性、亞急性或慢性炎症,較為常見。一般皮膚不清潔、搔抓或機體抵抗力降低時均可誘發。中醫稱之為「發際瘡」、「髭毛瘡」、「須瘡」等。
毛囊炎好發於頭部,但其他有毛部位也可波及。本病初起為粟粒大毛囊性丘疹,其中心貫穿毛發,逐漸發展成丘疹性膿皰,繼而乾燥結痂,約1周左右脫痂而愈,自覺癢痛,易反復,常綿延數周乃至數月。愈後一般不留疤痕,但嚴重者可形成禿發及瘢痕疙瘩。
由於毛囊炎的發病部位不同,因此所表現的形式也各異。如生在頭部的毛囊炎,治癒後可出現米粒至指甲大的脫發斑,而且患處不再生發,這通常稱為禿發性毛囊炎;有的毛囊炎呈集聚排列,其深部相互貫通而融合成片,稱為穿鑿性毛囊炎;如毛囊炎發生在枕部,因部位特殊常增殖呈乳頭狀硬結,稱為乳頭狀毛囊炎或枕部硬結性毛囊炎。
(一)內治方【方一】消炎方【來源】《朱仁康臨床經驗集》【組成】黃連6克,黃芩9克,牡丹皮9克,赤芍9克,蚤休9克,金銀花9克,連翹9克,生甘草6克。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驗方一【來源】《簡明中醫皮膚病學》【組成】金銀花15克,連翹15克,大青葉10克,蒲公英10克,茯苓10克,薏苡仁15克,防己10克,車前草10克,白鮮皮15克,防風10克,甘草10克。
【功效】清熱解毒,除濕止癢。
【用法】水煎服,日1劑。
【備注】適用於濕熱證毛囊炎的治療。
【方三】驗方二【來源】《簡明中醫皮膚病學》【組成】黃芪15克,黨參15克,干生地黃15克,麥門冬15克,天門冬15克,金銀花15克,連翹15克,野菊花10克,地丁10克,板藍根10克。
【功效】清熱解毒,養陰益氣。
【用法】水煎服,日1劑。
【備注】適用於素體虛弱的毛囊炎患者的治療。
【方四】驗方三【來源】中醫葯信息,1997:(4)
【組成】金銀花、天花粉各18克,白芷4克,甘草2克,赤芍10克,貝母、當歸尾、陳皮各6克,乳香、沒葯各3克,防風5克,生黃芪15克。
【功效】清火解毒,佐以托毒活血。
【用法】水煎服,日1劑。
【備注】適用於治療頭部穿掘性毛囊炎病久體虛患者。
【方五】驗方四【來源】中國醫葯指南,2003:(8)
【組成】黃芪15克,黨參15克,干生地黃15克,麥門冬15克,金銀花15克,連翹15克,野菊花10克,地丁10克,板藍根10克。
【功效】清熱解毒,養陰益氣。
【用法】水煎服,日1劑。
【備注】適用於治療陰虛型毛囊炎。症見:素體虛弱,面色蒼白,食少納差,軀干及四肢有散在性炎性丘疹或膿皰,與毛囊一致。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或遲。
【方六】驗方五【來源】中國醫葯指南,2003:(8)
【組成】金銀花15克,連翹15克,大青葉10克,蒲公英10克,茯苓10克,薏苡仁15克,防已10克,車前草10克,白鮮皮15克,防風10克,甘草10克。
【功效】清熱解毒,除濕止癢。
【用法】水煎服,日1劑。
【備注】適用於治療濕熱型毛囊炎,症見:頭部及四肢有散在米粒大淡紅色、與毛囊一致的炎性丘疹,或小膿皰,自覺疼痛刺癢。舌質微紅,苔薄白,脈微弦。
【方七】升麻消毒飲【來源】《皮膚病中醫診療學》【組成】升麻、羌活、防風、白芷、桔梗、生甘草各6克,金銀花、連翹、赤芍、當歸、炒牛蒡子、花粉各10克,野菊花、草河車各12克。
【功效】疏風、清熱、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劑。
【備注】適用於風熱毒盛證。
【方八】蜂房散【來源】《皮膚病中醫診療學》【組成】蜂房6克,澤瀉、地丁、赤茯苓、赤芍各12克,金銀花、蒲公英各15克,羌活4.5克,土貝母10~12克,升麻10克。
【功效】清熱,除濕,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劑。
【備注】適用於濕熱蘊毒證。
【方九】托里消毒散加減【來源】《皮膚病中醫診療學》【組成】黃芪、黨參、麥門冬、石斛、草河車、當歸各12克,地丁、蒲公英、金銀花、白花蛇舌草各15克,生地黃、茯苓、浙貝母、陳皮、天門冬各10克。
【功效】益氣托毒。
【用法】水煎服,日1劑。
【備注】適用於素體虛弱,病情反復發作的氣虛邪戀者。
【方十】排膿散加減【來源】《皮膚病中醫診療學》【組成】當歸、黃芪、防風、羌活、澤瀉、白芷各12克,草河車、金銀花、白花蛇舌草各30克,皂刺、甲珠、川芎各6克,金頭蜈蚣1條。
【功效】清熱化痰,利濕散結。
【用法】水煎服,日1劑。
【備注】適用於項部硬結性毛囊炎。
【方十一】清熱解毒湯【來源】中醫葯信息,1997:(4)
【組成】金銀花18克,七葉一枝花6~9克,赤芍、黃芩、黃連、牡丹皮各10克,山梔子、黃連、生甘草各6克。大便干結者加生大黃6~9克,大青葉15~30克。
【功效】清火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劑。
【備注】適用於治療一般頭部穿掘性毛囊炎。
【方十二】消毒飲【來源】新中醫,2002:34(5)
【組成】升麻、紫花地丁、蒲公英、大青葉、金銀花、蒼耳子、赤芍。漸欲成膿者加白芷、皂角刺、桔梗;丘疹色紅堅硬者加大黃、牡丹皮;反復發作者可加土茯苓。
【功效】祛風清熱,解毒涼血,行血除濕。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三】五味消毒飲【來源】實用中醫葯雜志,2003:19(9)
【組成】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地丁、天葵子各20克。
【功效】清熱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四】清癤湯【來源】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04:3(3)
【組成】金銀花20克,野菊花10克,生黃芪20克,當歸6克,陳皮6克,赤芍10克,浙貝母10克,炒穿山甲6克,炒皂角刺6克。腫痛明顯者,可加連翹、黃芩;日久皮損暗紅者,可加黨參、川芎;便秘者加大黃、芒硝;結節堅硬者,加用大黃□蟲丸。
【功效】清熱解毒,托毒散結。
【用法】水煎服,日1劑。
【備注】適用於治療項部硬結性毛囊炎。
(二)外治方【方一】龍膽草擦劑【來源】《趙炳南臨床經驗集》【組成】龍膽草5千克。
【功效】清熱解毒,止癢止痛。
【製法】水煎,第1煎加水20升,開鍋後煮1小時,第2煎加水10升,開鍋後煮40分鍾,合並兩次葯液濃縮為9.6升,裝瓶。
【用法】塗擦患處。
【方二】芫花水劑【來源】《簡明中醫皮膚病學》【組成】芫花15克,川椒15克,黃柏30克,苦參30克,水3升。
【功效】解毒消腫,殺蟲止癢。
【製法】共研粗末備用。
【用法】取葯一包用紗布袋裝好,加水煮沸20分鍾,溫洗或布袋敷患處,也可外搽。
【方三】解毒洗葯【來源】《外科外治療法》【組成】蒲公英30克,苦參、黃柏、連翹、木鱉子各12克,金銀花、白芷、赤芍、牡丹皮、甘草各10克。
【功效】清熱解毒,祛腐排膿。
【用法】水煎溫洗患處,每日1~2次。
【方四】解毒瀉火洗方【來源】中醫葯信息,1997:(4)
【組成】木瓜、一枝黃花、半枝蓮各20克,夏枯草、公英、葎草、馬齒莧、一見喜各30克。
【功效】清熱解毒。
【用法】水煎洗患處,每次15分鍾,每日1次,連用7日。洗後用拔毒膏外貼。如有蓄膿,可先用五五丹葯捻連用3~5天提膿拔毒,待膿出腫消,再以生肌散薄撒瘡口,連、柏水紗(黃連、黃柏等份煎開即成)外貼,隔日換葯1次,直至收口痊癒。
【備注】適用於治療頭部穿掘性毛囊炎。
【方五】何首烏方【來源】中國民間療法,2002:10(1)
【組成】何首烏10克,苦參10克。
【功效】清熱燥濕,活血消腫。
【製法】將何首烏、苦參加水200毫升濃煎至100毫升。
【用法】用葯液將消毒過的紗布浸透,擰至不滴水,濕敷患處,每次敷30分鍾,早晚各1次。一般於用後24~48小時即可消腫,3~4天炎症消散。
【方六】藿黃浸劑【來源】四川中醫,2005:23(4)
【組成】藿香、大黃、黃精、枯礬各30克。
【功效】祛風止癢,燥濕殺蟲。
【用法】水煎外洗,每日2次,連續用葯4周。
【備注】適用於治療糠秕孢子菌毛囊炎。
【方七】中葯外洗驗方【來源】廣西中醫葯,2005:28(6)
【組成】黃柏30克,黃芩30克,黃連15克,龍膽草15克,土荊皮30克,花椒30克,藿香30克,丁香30克,苦參30克,白鮮皮30克,地膚子20克,野菊花15克,蒲公英15克,敗醬草15克,紫花地丁15克,地榆30克。14歲以下用量酌減。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殺蟲止癢。
【製法】每日1劑,加水2500~5000毫升,沸後煎煮15~20分鍾,濾葯渣,取葯液。
【用法】待水溫降至15~20℃時,浸泡患處,反復搓洗以微熱為度。葯渣復煎。每日2次,每次30~45分鍾。
【備注】適用於治療糠秕馬拉色菌毛囊炎。
【方八】雄黃解毒散【來源】《趙炳南臨床經驗集》【組成】雄黃30克,生白礬120克,寒水石30克。
【功效】清熱解毒,殺蟲止癢。
【製法】共研細末。
【用法】撒布患處,或植物油調敷患處。
【方九】四黃散【來源】《朱仁康臨床經驗集》【組成】大黃末15克,黃柏末15克,雄黃末15克,硫黃末15克。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
【製法】上為細末。
【用法】麻油調塗。
【方十】發際散【來源】《朱仁康臨床經驗集》【組成】五倍子末310克,雄黃末30克,枯礬末30克。
【功效】殺蟲止癢,收濕化毒。
【製法】先將雄黃及枯礬研細,後加五倍子末研和。
【用法】香油或醋調敷。
【方十一】黃散【來源】新中醫,1999:(7)
【組成】蛇床子、密陀僧、硫黃、雄黃、枯礬各120克,輕粉、冰片各60克。
【功效】祛風止癢,燥濕殺蟲。
【製法】共研細末混合。
【用法】用白醋調搽患處,每日2次,連續用葯4周。
【備注】適用於治療糠秕孢子菌毛囊炎。
【方十二】茄蒂去毒散【來源】江西中醫葯,2003:34(4)
【組成】秋季熟透了的老茄蒂。
【功效】清熱解毒,補津生肌斂瘡。
【製法】將茄蒂曬干,放進鍋內焙乾脆焦黃存性,冷卻後研成細末,收至瓶內貯存,【用法】將適量葯粉麻油調拌成稀糊狀,塗敷患處瘡頭上,每日1~2次,7天為1療程。
【方十三】復方三黃散【來源】江蘇中醫葯,2006:27(8)
【組成】大黃3克,黃連3克,黃芩3克,氟康唑兩片(100毫克)。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製法】上葯碾粉,加適量蒸餾水調成糊狀。
【用法】清潔局部皮膚,冷噴機冷噴10分鍾,局部皮膚消毒後,用痤瘡針清除皮損內容物。後用復方三黃散約10克均勻塗於患部,勿使乾燥,干後以水濕潤之,約30分鍾後擦拭去除。每周1~2次,每日患者自行塗葯1次,連續治療1個月。
【備注】適用於治療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
【方十四】抗炎酊【來源】中國中醫葯科技,2001:8(6)
【組成】馬錢子、黃芩、紫草。
【功效】通絡散結,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用法】外搽皮損,每日4次。對皮損較大或呈片狀分布的用2~3層紗布塊浸抗炎酊濕敷患處,每日2次。
【方十五】毛囊炎酊【來源】實用中醫葯雜志,2002:18(3)
【組成】生乳香、生沒葯、藜蘆、密陀僧各6克,生白芥子、冰片、生牽牛子、生鴉膽子、生蒼耳子、生天花粉各10克。
【功效】拔毒攻毒,清熱解毒,透毒外出。
【製法】將以上中葯除冰片外均搗爛,與冰片一起置密閉玻璃容器中,以75%酒精10倍量(840毫升)浸泡2周。在浸泡期間隨時振搖或攪拌,浸泡到期濾出提液。加75%酒精至1000毫升即可。
【用法】外擦,每日2次。

④ 尋常疣有什麼金方

尋常疣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皮膚病。中醫稱之為千日瘡、枯筋箭、疣目,俗稱刺瘊。
本病的臨床表現為針頭至豌豆大圓形或多角形增生性丘疹,表面粗糙角化明顯,觸之質硬,呈皮色、灰黃、污褐色,一般無自覺症狀,碰撞易出血。好發於手背、手指、足緣等處。
根據發病部位的不同,本病又有不同的名稱。如皮損發生於甲周圍者,稱甲周疣。向甲下蔓延使甲掀起,影響甲的生長,易使甲裂開疼痛者,稱甲下疣。發生於足跖者稱跖疣。
(一)內治方【方一】去疣二號方【來源】《朱仁康臨床經驗集》【組成】馬齒莧60克,蜂房9克,生薏苡仁30克,紫草15克。
【功效】解毒去疣。
【用法】水煎服,日1劑,7日為1療程。
【方二】去疣四號方【來源】《朱仁康臨床經驗集》【組成】當歸尾9克,赤芍、白芍各9克,桃仁、紅花、牛膝、穿山甲各9克,熟地黃12克,赤小豆15克。
【功效】活血去疣。
【用法】每劑水煎2次,另加黃酒30克。早晚分服,5劑為1療程,至多2個療程。
【方三】復方馬齒莧合劑【來源】《朱仁康臨床經驗集》【組成】馬齒莧60克,蜂房9克,大青葉15克,生薏苡仁30克。
【功效】清熱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0劑。
【方四】治疣湯一【來源】《中醫皮膚病學簡編》【組成】桃仁、紅花、熟地黃、當歸尾、赤芍各9克,川芎、白術、炮山甲、何首烏各6克,板藍根、夏枯草各15克。
【功效】平肝清熱,化瘀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五】治疣湯二【來源】《實用中醫外科方劑大辭典》【組成】桑葉、菊花、黃芩、紫草、夏枯草、益母草、珍珠母、生牡蠣、代赭石、板藍根。
【功效】平肝散風,解毒活血。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六】鏟疣軟堅湯【來源】《中醫皮膚病診療學》【組成】生龍牡(先煎)、炒薏苡仁、生代赭石(先煎)各30克,板藍根、金銀花、生龍齒(先煎)各15克,茯苓皮、玄參各12克,柴胡、桑枝各6克。
【功效】平肝軟堅。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七】大青薏仁湯【來源】醫葯春秋,1990:(3)
【組成】紫貝齒、生赭石、生龍骨、生牡蠣、生薏苡仁各30克,馬齒莧、大青葉、丹參各15克,赤芍、升麻各9克。
【功效】平肝潛陽,解毒鏟疣。
【用法】水煎服,日1劑。
【備注】第三次煎汁外洗患處。
【方八】喧聲合劑【來源】浙江中醫學院學報,1995:19(2)
【組成】北沙參、南沙參、蟬蛻、木蝴蝶、生訶子等。
【功效】養陰潤肺,舒肝清熱。
【製法】上葯切成飲片,煎煮,過濾,濾液處理後灌裝每瓶500毫升,消毒即成。
【用法】每次50毫升,日3次,口服。
【方九】驗方一【來源】張家口醫學院學報,1995:12(4)
【組成】磁石30克,代赭石30克,生牡蠣30克,石決明12克,桃仁9克,紅花6克,地骨皮30克,山慈菇3克,板藍根12克,牛膝3克,白芍9克,忍冬藤9克,黃柏12克,穿山甲6克,金銀花12克。
【功效】平肝潛鎮,柔肝軟堅,清熱解毒,和血通經。
【用法】水煎服,日1劑。將葯渣加水300毫升,煎1小時,待溫,浸泡患處30~40分鍾即可。
【方十】清肝益榮湯加減【來源】《皮膚病中醫診療學》【組成】柴胡、川芎、焦山梔子、木瓜各6克,茯苓、熟地黃、白術、炒白芍、當歸各9克,金銀花、板藍根、鉤藤、防風各15克,生薏苡仁、紫貝齒各30克。
【功效】清肝瀉火,疏風平疣。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一】歸芍六味地黃丸加減【來源】《皮膚病中醫診療學》【組成】熟地黃、茯苓、當歸、白芍、牡丹皮各10克,山葯、山萸肉、桑椹子、何首烏各15克,貫眾、柴胡、桑枝各6克,生石決明、生薏苡仁各30克。
【功效】滋補腎水,平肝鏟疣。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二】紫藍方【來源】《皮膚病中醫診療學》【組成】馬齒莧60克,板藍根、大青葉各30克,生薏苡仁、紫草根、赤芍、紅花各15克。
【功效】清熱解毒,活血散結。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三】四石桃紅湯【來源】《皮膚病中醫診療學》【組成】磁石、生牡蠣、代赭石、珍珠母各30克,桃仁、紅花、赤芍各10克,陳皮6克。
【功效】平肝散結。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四】驅疣湯【來源】《皮膚病中醫診療學》【組成】大青葉、馬齒莧各15克,赤芍、牡丹皮、防風、炒三棱、炙穿山甲各10克,生薏苡仁30克,鬱金6克。
【功效】清熱解毒,活血散結。
【用法】水煎服,日1劑。
(二)外治方【方一】去疣煎劑【來源】貴陽中醫學院學報,1996:18(3)
【組成】木賊、香附各30克。
【功效】疏風清熱,解郁散結。
【用法】水煎先熏後洗,日1次,每次30分鍾,每劑洗3次,共洗6次。洗後6個月未脫落者,加板藍根、苦參各30克,進行第二個療程。
【方二】香木水洗劑【來源】《皮膚病中醫診療學》【組成】木賊、香附、地膚子各30克,細辛9克。
【功效】散風止癢,軟皮除疣。
【製法】加水1000毫升左右,煮沸去渣備用。
【用法】外擦疣體。
【方三】驗方一【來源】《皮膚病中醫診療學》【組成】木賊30克,香附45克,陳皮15克。
【功效】祛風消疣。
【製法】上葯加水500毫升左右,水煎。
【用法】外洗,日2~3次,1劑葯可洗3天,一般2~3劑見效。
【方四】驗方二【來源】《皮膚病中醫診療學》【組成】馬齒莧30克,蒼術、蜂房、白芷、陳皮各15克,細辛10克,苦參、蛇床子各12克。
【功效】清熱燥濕解毒。
【用法】煎汁,外洗或濕敷。每日1~2次,每次15~30分鍾。
【方五】驗方三【來源】《皮膚病中醫診療學》【組成】木賊、磁石各15克,山豆根、香附各10克。
【功效】清熱解毒,平肝潛陽。
【用法】煎汁,外洗,日2次。
【方六】驗方四【來源】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00:3(2)
【組成】木賊30克,烏梅30克,大青葉30克,板藍根30克,紫草30克,香附30克,夏枯草30克,生薏苡仁30克,敗醬草30克,當歸15克,紅花15克,桃仁15克。
【功效】清熱解毒,活血散結。
【用法】水煎浸洗患處,不斷摩擦疣體以不出血為度,每次約30分鍾,6~7劑為1個療程。
【方七】驗方五【來源】中醫外治雜志,2003;12(6)
【組成】白鬍椒30克,五倍子20克,薄荷冰5克。
【功效】透散邪毒。
【製法】上葯研為細末,過100目篩,混勻密封備用。
【用法】先用葯粉少許放在皮疹上,用手搓數分鍾,然後用食醋調葯粉成糊狀敷皮疹上,一日數次。
【方八】硝礬洗葯【來源】《實用中醫外科學》【組成】朴硝12克,硼砂、明礬各9克。
【功效】消炎,止癢,收斂,除疣。
【用法】用開水沖化後,趁熱浸洗患處。
【方九】三棱消疣湯【來源】湖南中醫葯導報,2003:9(2)
【組成】莪術、黃柏、石上柏、大青葉、桃仁、山豆根、三棱、薏苡仁、白花蛇舌草、百部、蒲公英、露蜂房、馬齒莧、磁石、白礬、生牡蠣等。
【功效】清熱解毒,活血破瘀,軟堅散結。
【用法】水煎取汁,趁溫熱時浸泡,每次30分鍾,每日2次,15天為1療程。
【方十】祛疣洗劑【來源】實用中醫葯雜志,2003:19(7)
【組成】木賊、大青葉、馬齒莧各30克,桃仁、紅花各20克。
【功效】清熱解毒,活血化瘀。
【製法】混勻粉碎成粗末裝紗布袋。
【用法】以沸水2毫升沖泡,浸泡患部,日2次,每次30分鍾,連用7天。同時用聚肌胞注射液2毫克加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40毫克,混勻後注射於疣基底部,每處0.5~1毫升,若未愈則7天後再注射1次。
【方十一】千金散【來源】《朱仁康臨床經驗集》【組成】乳香、沒葯、輕粉、硃砂、白信、赤石脂、五倍子、醋制蛇含石、雄黃各15克。
【功效】腐蝕惡肉。
【製法】共研細末,裝瓶備用。
【用法】將葯末以冷開水調塗患處,外用紗布,膠布固定,3日換1次。
【方十二】半夏粉【來源】《朱仁康臨床經驗集》【組成】生半夏。
【功效】腐蝕惡肉。
【用法】半夏研末加白糖少許,冷開水調成糊塗於疣頂上,三天上一次葯,漸脫落。
【方十三】骨碎補酊【來源】中醫外治雜志,1996:5(4)
【組成】骨碎補10克。
【功效】養肝柔筋,破血,止血,止痛,蝕爛肉。
【製法】骨碎補研粗末,裝入75%酒精200毫升瓶中,密封浸泡1周,每天搖晃3次,1周後過濾備用。
【用法】先用干棉球浸骨碎補酊擦拭疣體,再用消毒針頭挑撥疣體深達疣基底部,破壞疣體,將棉球蓋在疣體上,再蓋大於棉球約2厘米的膠布固定。次日更換時剪除被蝕爛的疣體組織後以第一天同法治療,每日更換1次,一般5~7次可治癒。
【方十四】鴉膽子油【來源】《朱仁康臨床經驗集》【組成】鴉膽子30克。
【功效】腐蝕贅疣。
【製法】將鴉膽子剝去殼,取仁,搗碎,置瓶中加入乙醚,略漫過葯為度,隔2小時後,將上層浮油倒於平底玻璃皿中,待乙醚揮發後,即得鴉膽子油,裝入小瓶中備用。
【用法】以牙簽挑取少許油,點於尋常疣上,不要觸及正常皮膚,以免發生凹痕。

⑤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85醫院的醫護團隊

劉大雄教授
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1967年畢業於第二軍區大學,長期在臨床第一線從事骨科專業的醫、教、研工作,在創傷、矯形等方面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並擅長於對骨科疑難雜症的診治。帶領科室人員開展新業務新技術十餘項,其中椎間盤鏡術、椎體後凸成形術、支具矯形術等項目為在上海市和華東地區率先開展。
獎項和學術著作:
1、微創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醫學作用-獲醫療成果一等獎。
2、神經根內腰椎間盤突出症1例報道與文獻復習
3、胸腰段椎間盤突出症的臨床特點 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4. 內皮素對損傷脊髓早期保護作用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5. 胸腰椎骨折並脊髓損傷再手術原因分析 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孫榮華
孫榮華副主任,主任醫師
社會職務及學術職務 (采訪報道:身為軍醫,手術台就是我的陣地)
全軍肢體傷殘康復委員會委員
軍區科委會骨科專業委員會委員
上海市長寧區醫學會骨科學組組成
1999年南京軍區優秀中青年科技人才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編輯委員會物邀編委
研究領域 (采訪報道:身為軍醫,手術台就是我的陣地)
從事骨科臨床工作20餘年,具有堅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豐富的骨科臨床經驗。擅長腰椎間盤突出症及椎管狹窄的診治,開展頸椎前、後路手術、胸腰椎外傷、椎管腫瘤、椎管狹窄、經椎間盤鏡腰椎間盤髓核摘除等手術;對四肢創傷、骨折有豐富的診治經驗,擅長四肢骨折的非手術和手術治療,人工髖、膝關節置換術等骨科復雜手術。
獎項和學術專著 (采訪報道:身為軍醫,手術台就是我的陣地)
2001年至2003年軍區衛生系列「181」學科帶頭人
《影響下腰椎疾病診斷、治療因素的基礎與臨床研究》1997年獲軍隊科學技術進步工作二等獎;
《肱骨投彈骨折的防治和相關基礎研究》2006年獲軍隊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非骨性腰椎椎管、神經根管動態學實驗及狹窄症的臨床研究》1995年獲軍隊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998年獲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發表論文20餘篇,參加編寫學術專著2部多。 劉潛教授
上海皮膚病專家——劉潛,1949年出生,全國著名皮膚病專家,中國人民 解放軍85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早期畢業於哈爾濱醫學院,1983年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進修皮膚病與性病學並獲得碩士學位,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從事皮膚病的臨床研究與治療工作近40年,以「醫德高尚、醫術精湛」取信於病人,對皮膚性的多發病變、常見病和疑難雜症的診治臨床獲得滿意效果。
潛心鑽研於白癜風和牛皮癬等皮膚頑疾的研究與治療,在本市和國內皮膚病領域有較高知名度,是上海知名的皮膚病治療專家,享有「上海治療皮膚頑疾第一人」的美譽。先後撰寫、發表及指導發表論文20餘篇,參與《常見皮膚病》、《臨床皮膚科雜志》、《實用皮膚病治療雜志》、《中華皮膚性病雜志》等著作的編寫。
張璐教授
皮膚病中心主任張璐,中華醫學會會員,全國著名皮膚病專家,享有「滬上抗白第一人」的美譽。進修於北京醫科大學,從事白癜風研究治療工作二十餘年,對皮膚病的診斷和治療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很深的學術造詣,特別是在攻克白癜風和牛皮癬兩大皮膚頑疾這一疑難課題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曾多次參加過國內外的皮膚病學術交流會議並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理論功底深厚,實踐經驗豐富,參與編寫《中國臨床皮膚病學》、《實用皮膚病雜志》、《中國白癜風皮膚病雜志》等多部著作。作為白癜風診療領域的先驅者,張璐教授以「醫德的高尚、醫術的精湛」取信於病人,潛心鑽研於白癜風和牛皮癬的研究,受惠患者遍布全國各地。在國內外抗白界有較高知名度,被稱為「滬上抗白第一人」。 李海鷗教授
李海鷗副主任醫師1980年畢業於上海中醫學院(現上海中醫葯大學),畢業後在上海市皮膚病醫院長期從事中西醫結合皮膚科門診工作,有三十餘年臨床經驗,尤以擅長治療痤瘡、各類皮炎濕疹、白癜風、黃褐斑及各種疣類皮膚病。
本人服務宗旨:全心全意為患者解除或減輕病痛。
馬威主任醫師
【職務】:上海85醫院皮膚病治療中心特聘專家,學科帶頭人
【簡歷】:早年畢業於山西醫科大學,從事皮膚病臨床研究治療20餘年,對各類型白癜風、牛皮癬的治療都積累了極為豐富的診斷和治療經驗,尤其對局限型和散發性白癜風、牛皮癬極為出色的診斷和治療技術,其治療方法治癒率高、副作用少,已經先後為超過萬名皮膚病患者解除病痛,深受廣大患者的信賴和好評。被無數患者和家屬親切稱為「白癜風剋星,牛皮癬終結者」。
【學術成果】:社會及學術職務:中華皮膚病協會協會牛皮癬康復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白癜風研究所研究員
論文獎項:先後在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皮膚病實驗室科研機構從事牛皮癬的分型治療研究,多次參與國際皮膚病學術交流會議,08年赴英國皇家醫學院進修,其發表的科研成果論文《牛皮癬康復治療體系治療散發性牛皮癬89例觀察》、《易感基因治療白癜風》在國際皮膚醫學界引起強烈反響,由他創立的臨床規范被樹立為牛皮癬診療的標桿。
個人獎項:2009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011全國衛生系統「突出貢獻醫生」「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衛生先進工作者。 鄒冬芳 婦產科主任 副主任醫師畢業於第二軍醫大學,從事婦產科工作二十餘年,在婦科、產科、計劃生育、婦科腫瘤、不孕症等疾病的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疑難擅長:婦科急、慢性炎症的治療,宮頸疾病的診斷、治療,宮頸陰道鏡的檢查,宮頸炎的葯物治療及自凝刀、LEEP刀手術,子宮肌瘤的手術及多種保留子宮的保守性治療。卵巢、子宮等腫瘤的手術、化療及綜合治療。產科咨詢、各種產科並發症的診斷及治療、分娩方式的選擇。計劃生育的各種高危手術,無痛人流術等。月經不調、不孕症的診斷及治療。
吳國平主任醫師 南京軍區婦產科副主任委員畢業於第二軍醫大學,從事婦產科工作三十餘年,在婦產科領域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在軍內外享有一定聲譽。
擅長:婦科良性腫瘤、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宮頸癌等診斷及綜合治療(手術、化療、介入等)。高危產科的處理及搶救;婦科內分泌治療(月經不調、功能性子宮出血、更年期綜合征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診治。不孕症的診斷及治療。計劃生育的疑難病歷及高危手術。女性張力性尿失禁的治療,宮腔鏡、經陰道切除子宮、陰道壁修補等各種微創手術。
於曉莉主任醫師從事婦產科臨床工作二十六年,研究生學歷。在婦科和產科的常見病、多發病、急重症搶救及各種大小手術方面臨床經驗豐富,技術精湛。特別是在婦科腫瘤的診治和根治性手術,以及腹腔鏡手術方面,操作嫻熟,技術全面。
周素萍 宮頸疾病門診主任中華醫學會會員,畢業於南京中醫葯大學,從事婦產科臨床工作20餘年,多次應邀參加臨床婦產科醫學研討會,發表多篇相關醫學論文,對婦產科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疾病有獨特見解和豐富臨床經驗。擅長微創治療各種宮頸疾病、海倫人流無痛手術、子宮肌瘤、不孕不育、卵巢囊腫、盆腔炎、生殖器感染、性傳播疾病等,療效顯著。
王俊華副主任醫師畢業於河南醫科大學,從事婦產科臨床工作二十餘年,進修於上海婦產醫院,擅長對宮頸疾病、盆腔炎等婦科炎症、婦科疑難雜症、內分泌不孕的診治。熟練開展 LEEP刀、射頻消融手術治療宮頸糜爛等炎症,以及微電極導航治療卵巢囊腫,宮-腹腔鏡聯合診治各類婦科疾病。發表論文二十餘篇,獲科研成果二等獎。
黃敏慧 副主任醫師畢業於哈爾濱醫科大學,從事婦產科工作30餘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對婦科領域的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症有深入研究,在國內刊物發表諸如《不孕不育的病因分析》等多篇學術論文。對各類婦科炎症、內分泌疾病、子宮內膜異位症等,尤其是對婦科腫瘤的治療有獨到療法,深受廣大患者好評。在運用宮腔鏡、腹腔鏡、射頻消融儀手術治療不孕不育、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等疾病方面,經驗豐富。 王惕:副主任醫師南京軍區衛生專業人才「122工程」培養對象,上海市青年聯合委員會醫葯委員。1995年臨床醫療本科畢業後一直從事眼科工作,1997年至2000年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眼科碩士究生,2007年至2010年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眼科博士研究生,師從我國著名眼科專家褚仁遠教授。從事眼科臨床工作15年,具有扎實的臨床及理論基礎,工作責任心強,細致認真。擅長各種常見眼科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熟練掌握各種眼科手術,包括屈光不正、白內障、眼底病等。2003年獲軍隊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第一獲獎人),承擔全軍醫葯衛生科研項目專項課題和上海市長寧區局級科研課題各一項,成功申報一項國家專利。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十餘篇。
鮑蘭:副主任醫師從醫35年。現任南京軍區眼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擅長診治眼表疾病、眼外傷、白內障、青光眼、眼底疾病等。開展白內障、青光眼、眼部整形等手術。對本專業的疑難雜症有獨特的見解。史勝:副主任醫師、醫學碩士,上海市眼科學會免疫學組委員畢業於第二軍醫大學,從事眼科臨床工作近二十年,具有豐富的臨床診療經驗,擁有準分子激光醫師上崗合格證書,擅長屈光不正(近視、遠視、散光)、白內障、青光眼及眼表等疾病的手術和非手術治療。先後在國家級核心期刊發表十餘篇論著,承擔南京軍區醫葯衛生科研項目專項課題一項。
特聘專家:陳國輝主任醫師 教授國內知名眼科專家,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眼科教授,1967年畢業於第二軍醫大學,現為上海市醫學會眼科專科委員會委員及眼外傷整形學組成員。擅長視網膜脫離、眼眶腫瘤、眼部整形、淚道疾病、青光眼等眼科疾病的診治及手術。在全國及省市級以上專業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主編、參編專著4部。 顧松源:主任醫師,耳鼻咽喉科主任南京軍區耳鼻咽喉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上海醫用激光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醫療事故鑒定專家組成員。從事耳鼻咽喉科臨床工作40餘年,先後曾獲軍區科技進步獎三次。擅長應用耳鼻喉內窺鏡檢查及手術,電離激光治療鼻甲肥大、鼻息肉、扁桃體肥大等耳鼻咽喉科疾病。對突發性耳聾治療、聽力重建,新喉再造手術有一定專長。
栗玉蓮:主治醫師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從事耳鼻喉科臨床工作近35年。掌握了治療鼻腔及鼻竇疾病的最先進的鼻內窺鏡技術。完成了尖端的內窺鏡下篩竇、蝶竇手術上千例。對DNR治療慢性鼻炎、鼻竇炎、鼻息肉、慢性咽炎、扁桃體炎、腺養體肥大、打呼嚕(鼾症)等疾病有獨到見解。
陳方毅:主治醫師畢業於福州軍軍醫學校,從事耳鼻喉科專業20餘年,曾在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進修,長期在臨床一線工作,對耳鼻喉科的常見病,多發病以及相應內窺鏡檢查診斷有豐富臨床治療經驗,尤其擅長內窺鏡手術及鼻出血,耳、鼻、咽喉異物,突發性耳聾等急診處理。
特聘專家:楊國華主任醫師 教授國內知名耳鼻喉科專家,原上海復旦大學眼耳鼻喉醫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資深專家。在三甲醫院從事耳科學臨床和研究工作40餘年,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和豐富臨床經驗。擅長中耳炎及耳科各種多發病和疑難雜症的診治和手術,如鼓室成型術、鼓膜修補術等。在國內外各大專業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00餘篇,主、參編專業書二十餘部。

⑥ 有哪些比較好的國外的醫學教材以及國內外醫學著作(如西氏內科學、奈特彩色圖譜系列)最好附帶下載地址。

本人已擁有西氏內科學、克氏外科學、米勒麻醉學、Handbook of Pathophysiology、羅賓病理學、診斷外科病理學、奈特彩色圖譜(骨科學、神經解剖、人體解剖、葯理、人體生理學、人體胚胎學、婦產科)Immunobiology_Janeway_6ed、格氏解剖學、Guyton and Hall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11th ed、Lehninger生物化學原理、哈玻圖解生物化學、Color Atlas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Kayser, Thieme 2005)、現代醫學實驗技巧全書、尼爾遜兒科學、專科專病名醫臨證經驗叢書 、醫宗金鑒、兒科診斷彩色圖譜、耳鼻咽喉科學診斷彩色圖譜-(2001.[英]TONY R BULL著 施惠斌譯)、臨床診療指南系列、耳鼻咽喉科學彩色圖譜、中華婦產科學、美國名醫診療手冊系列、麻省危重症監測治療手冊、威廉姆斯產科學、急診醫學圖譜、臨床技術操作規范系列、美國最新臨床醫學問答、王一鏜急診醫學、默克診療手冊、全身體征診斷彩色圖譜、現代麻醉學、中華內科學、實用內科學、高級臨床內科學、內科病皮膚表現診斷彩色圖譜、內科疾病診斷與鑒別診斷學、Fitzpatrick臨床皮膚病學彩色圖譜、哈里森神經病學、王忠誠神經外科學、亞當斯-維克托.神經病學、黃家駟外科學、阿克曼外科病理學、實用外科學、手術解剖學、韋加林手外科手術圖譜、外科疾病診斷標准、坎貝爾骨科手術學、臨床腫瘤、臨床腫瘤內科手冊 、癌症生物學治療-原理與實踐、國家基本葯物臨床應用指南、中西醫結合專科病診療大系、古德曼&吉爾曼治療學的葯理學基礎、基礎及臨床葯理學Basic.and.Clinical.Pharmacology.10th.w-Hill、中國國家處方集等書籍的電子版,希望請勿重復!再次表示謝謝!

⑦ 皮膚性病學臨床病理圖譜的內容簡介

皮膚性病學是一門以形態學為基礎的臨床學科。皮膚組織病理學特徵、臨床病變形態是臨床診療、教學以及年輕醫師學習、培訓的主要手段。近年來,很多皮膚病的特異性皮疹發生了變化,伴有皮疹的系統性疾病不斷增加,罕見和疑難皮膚病病種也逐漸增多,這些現象一直困擾著臨床醫師。因而,作為皮膚性病學的基本知識,每一位皮膚科醫師均應熟練掌握皮膚病的臨床病變形態和組織病理學特徵。免疫組織化學和免疫熒光技術也在皮膚性病的診療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補充作用。單士軍是中國醫科大學醫學博士,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皮膚性病科醫師。他在臨床和科研工作當中勤懇努力,兢兢業業,得到了傅志宜教授、魏華臣教授、郭瑩教授等名師的悉心指導和幫助,並取得較為優異的成績。他先後在中華皮膚科雜志、臨床皮膚科雜志、實用皮膚病雜志、Br J Dermatol、Arch Dermatol、Eur J Dermatol、J Cutan Pathol等期刊發表文章;參編《性傳播疾病》《老年護理學》等多種教材。他在臨床和科研工作中收集了大量皮膚組織病理及臨床圖片,其中不乏部分罕見疑難病例;經過篩選、精簡,結集出版。該書最大的特點是組織病理特徵與臨床病變形態密切結合、圖片與文字說明並重。每一個疾病均介紹了其主要病理特徵、臨床病變形態,並附以必要的治療方法。希望該書成為年輕醫師學習和臨床工作中的一部有價值的參考書。

⑧ 我是皮膚性病學專業的請問!有些什麼論文刊物可以購買

⑨ 有哪位知道有治療癲癇病的葯物或有效單方

你好,沒有療效。癲癇一般葯物很難根治,西醫沒有特效葯,中醫中葯長期臨床實踐積累了內很多獨特的治容療方法,建議你採用傳統中葯天麻、琥珀、羚羊角、麝香、柴胡、桂枝、石菖蒲、青陽參、白僵蠶、鉤藤、羊癇草、珍珠母、鐵膽粉、龍戟草、甘草等配合治療,見效快,療效確切,許多患者治癒後不會復發。這些葯物配合使用具有扶正祛邪,安神鎮靜,活血化淤,祛濕化痰,醒腦開竅、健脾補氣、填精益髓等功效,從根本上調理臟腑機能,是徹底治癒癲癇病這一頑症的最佳治療方案。這些葯物的有效成分極易透過血腦屏障,直搗病灶核心組織,抑制腦組織細胞異常放電,迅速與神經間質受體產生競爭抑制,同時修復受損的腦神經細胞,從根本上治癒癲癇發作這一頑疾。此方成功的突破了以往只控制,不除根的傳統治療方法,使很多久治不愈的癲癇患者得到徹底康復。

閱讀全文

與實用皮膚病診療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整形醫師嚴新 瀏覽:466
水泡茶花 瀏覽:53
下巴整形手術後 瀏覽:171
激素皮炎的紅血絲 瀏覽:564
舒淇皮膚過敏照片 瀏覽:13
專科整形整容醫院 瀏覽:352
治療蕁麻疹的葯物圖片 瀏覽:193
大連皮膚病醫院招聘信息 瀏覽:661
美容院解壓 瀏覽:26
武漢整形醫院藝星 瀏覽:208
男性生殖皰疹吃什麼葯 瀏覽:355
神經性皮炎偏方不復發 瀏覽:362
水泡不挑破多久好 瀏覽:674
肛門邊皰疹 瀏覽:177
美容院怎麼弄蘆薈鮮汁 瀏覽:497
大都會美容美發民生大街店 瀏覽:894
生完寶寶皮膚特別黑 瀏覽:252
1祛黃褐斑的方法 瀏覽:977
閉口粉刺和蟎蟲的區別 瀏覽:661
水泡邊框 瀏覽: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