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真菌感染用什麼葯
皮膚受到了真菌感染,可以選外用皮膚抗真菌葯物,選葯原則是:要不易引起過敏;局部無刺激作用,無明顯毒性;作用穩定,如不受溫度變化的影響,抗菌活性不為組織代謝產物破壞等;抗菌葯要有針對性,無積蓄作用,可迅速排出體外等原則。治療此類疾病的常用葯物有達克寧霜、派瑞松乳膏、美克乳膏、采樂等。對於頑固的灰指甲、足癬等真菌感染,還可以根據醫囑服用口服葯,如蘭美抒、氟康唑等。同時還應注意合理用葯,避免以下錯誤做法。
用葯如「斗蛐蛐」 有的人患了腳氣,自己到葯店買了達克寧霜,用了幾次後,症狀消失,腳也不癢了。有的人為了節省費用就不再用葯。誰知道過不了多久,腳氣又會復發,只好重新用葯。這樣反反復復了幾次也沒好。其實,腳氣的症狀消除後,真菌仍然存活在皮膚鱗屑或鞋襪中。遇到潮暖環境,又會大量繁殖,導致腳氣復發。因此,外用抗菌葯物治療腳氣,表面症狀消失後,仍要堅持用葯1至2周。
濫用激素類葯物 有的人被真菌感染後,往往會很著急,用激素類葯膏(膚輕松軟膏、地塞米松軟膏等)塗抹,該類葯物有很強的抗炎作用和免疫抑製作用,有些人頻繁使用激素葯膏。殊不知,濫用激素軟膏,會造成皮膚萎縮、毛細血管擴張、多毛等副作用。而體癬、手足癬、股癬等是由於真菌感染引起,塗擦激素軟膏往往只能起到一時的緩解,但由於抑制了免疫作用,反而促進了真菌繁殖,加重病情。
不注意個人衛生 防止真菌感染復發,一是堅持用葯,二是用葯面積要大於症狀面積。對腳氣而言則要保持良好的腳部環境,避免鞋襪中殘存的真菌引起腳氣復發或外部再感染,可常換、常洗、常曬鞋襪,不要與別人共用鞋襪、拖鞋、腳盆、擦腳巾以及指甲刀等用品
㈡ 皮膚真菌感染,可以用什麼葯物治療
真菌皮炎和毛囊炎是可以局部外塗派瑞松乳膏治療,內服氟康唑治療。治療毛回囊炎西葯有鹽酸米諾答環素,每日兩次,每次1片,飯後30分鍾後服葯;外用葯物是百多邦,早晚各用一次外塗;中成葯可以吃丹參酮膠囊,可以中西醫結合治療。注意飲食方面禁用辛辣油膩、過甜的食物,注意休息,多吃蔬菜水果,現在這個季節可以多吃苦瓜、梨之類的食物。這種情況建議你去大型的皮膚病醫院進行確診,確診之後才能對症下葯,葯到病除,建議你盡快去正規的皮膚病醫院進行咨詢及治療,以免耽誤你的病情!祝你早日康復!
㈢ 外用消炎葯有哪些
秋季是皮膚病的高發季節。外用消炎葯是治療感染性皮膚病的一個主要治療手段。常見的外用消炎葯有消毒防腐葯、抗細菌葯、抗真菌葯、抗病毒葯等。下面具體了解下外用消炎葯吧。 外用消炎葯: 1、消毒防腐葯(外用消炎葯)主要有碘伏、紅汞(紅葯水)、甲紫(紫葯水)、利凡諾溶液等。其中,紅葯水最好不要長期用於大面積傷口,否則會發生汞中毒。紫葯水只能用於局部未破損的皮膚,不宜塗抹於黏膜傷口。利凡諾溶液可以清潔創面,防治皮膚感染,因屬於乳酸鹽,不能與肥皂、小蘇打等鹼性物質共用;另外它對肝腎功能有影響,不宜在黏膜處使用。 2、外用抗細菌葯(外用消炎葯)首先要選擇不經常或不作為全身使用的;其次還要對症下葯,不同細菌造成感染的表現不一樣,所選用的葯物也就不一樣。重要的是,不要長期、大面積外用抗細菌葯物,一方面是因為葯物會經皮膚吸收,產生全身性的毒性作用,如長期外用慶大黴素,吸收後可能產生耳毒性和腎毒性;另一方面是這樣會誘發耐葯菌株的出現,造成日後使用抗細菌葯無效。 3、外用抗真菌葯物(外用消炎葯)有碘苷,酞丁安,阿昔洛韋等。主要用於治療病毒性皮膚病,如單純皰疹、帶狀皰疹、水痘、扁平疣、尖銳濕疣等,還可用於治療淺表部真菌感染及皮膚瘙癢症。抗病毒葯物一般是抑制病毒DNA(脫氧核糖核酸)的復制,但同時對人體細胞的DNA聚合酶也有抑製作用,從而影響人體DNA的復制。所以,妊娠期在使用各種抗病毒外用葯時應慎重。 小編提醒:有些患者外用消炎葯會出現過敏反應,從而使皮膚損害加重。因此,如果用葯期間出現紅疹等過敏症狀,應及時停葯或換葯。
㈣ 我得了皮膚病用什麼葯好啊
我覺得也是疥瘡來,此病一經傳染自,發病非常快,夏季又是它的高發期。它主要是晚上癢得厲害,白天一般表現得較輕。
疥瘡是由於疥蟲(疥蟎)感染皮膚(挖掘隧道的機械傷害及其分泌毒汁的刺激)引起的皮膚病,疥瘡的體征是皮膚劇烈瘙癢,而且皮疹多發於皮膚皺折處,特別是陰部,自覺劇癢,夜間尤甚,夜間陣發性劇烈瘙癢。
疥瘡是通過密切接觸傳播的疾病。疥瘡的傳染性很強,在一家人或集體宿舍中往往相互傳染。疥蟲離開人體能生活2~3天,因此,疥蟎可由人與人直接接觸如同卧、握手等傳染,使用病人用過的衣服、被褥、鞋襪、帽子、枕巾也可間接傳染。
疥瘡的治療:
常用的外用葯:
1、硫黃軟膏是治療疥瘡的首選,按說明書使用;
2、甲硝唑 又名滅滴靈;
3、優力膚軟膏。
通過以上葯物治療,效果明顯,如果是濕疹等皮膚病則不起效果;如是其他皮膚病用一些抗真菌的葯膏,症狀很快就會減輕或消失的。
㈤ 治療皮膚病什麼葯最好
復方醋酸地塞米松凝膠 反復多次塗就行 適應症為用於神經性皮炎、回接觸性皮炎、脂溢性皮炎以答及慢性濕疹
所含醋酸地塞米松為糖皮質激素,具有抗炎、抗過敏作用;薄荷腦、樟腦具有促進局部循環和輕度的消炎、止痛及止癢作用。
或蘆薈 搗碎 敷於患處
㈥ 如何正確使用皮膚病外用葯
皮膚病是嚴重影響人民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之一,其治療使用最多的是外用葯。如果外用葯選擇或使用不當,往往無效,甚至使病情加重。那麼,如何正確使用外用葯物呢?具體來說,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不同病期 劑型有別 相同的葯物有不同的劑型,如溶液、糊劑、粉劑、霜劑、洗劑、軟膏、酊劑和乳劑等。不同的劑型,有不同的作用和適應症,故應根據不同病期的臨床症狀和皮損特點,正確選用不同劑型的外用葯。一般急性期局部紅腫、水皰、糜爛時,多選用溶液濕敷,可起到消炎、散熱作用;有滲液者,先用溶液濕敷,後用油劑。皮損處於亞急性期時,紅腫減輕,滲液減少,可酌情選用糊劑、粉劑和洗劑,可發揮消炎、止癢、收斂、保護作用。慢性期皮損增厚,呈苔蘚樣變時,多用軟膏和乳劑,它們穿透力強,作用持久,且有潤滑及護膚作用。 還應注意的是,同一葯物、同一劑型,也可因濃度不同而作用各異。如3%水楊酸具有消毒和殺菌作用;而10%水楊酸有軟化和溶解角質作用;20%以上的水楊酸則是一種腐蝕劑。濃度不同,作用大相徑庭,故選購葯物時應認准濃度。 對症用葯 准確選葯 如患皮炎、濕疹等症,用癬葯水塗擦,會使炎症、皮損加重;而皮膚癬疾用激素類葯膏治療,猶如火上燒油,反而促使病菌繁殖;原本是磺胺葯引起的葯疹,若用磺胺嘧啶濕敷,則更是雪上加霜。有的葯物如雄黃膏、硫黃膏僅一字之差,而用途迥異,前者用於松皮癬(銀屑病),後者用於疥瘡、痤瘡、濕疹等,切不可混淆。還有的葯名實不符,如皮質激素類軟膏去炎松,並不能用於一切具有「炎」性特徵的感染性皮膚病,像真菌感染性皮膚病、結核性皮膚病和病毒感染性皮膚病等,都應列為禁忌。僅以水痘為例,水痘本身並不易造成嚴重危害,如果濫用去炎松或膚輕松軟膏,就可能發生出血性水痘或繼發細菌性感染而引起嚴重不良後果。因此,一旦患了皮膚病,應在醫生明確診斷後,由醫生處方用葯為妥。 掌握用法 各循法則 皮膚病用葯時間和次數也有講究。葯水和洗劑容易散發而降低療效,用葯次數相對要多一些,一般每3小時搽1次;酊劑、軟膏劑作用持久,每天早晚各1 次即可。濕敷方法也要得當,用葯前要清洗患部,對於痂皮則應先消毒並用食物油軟化後拭去。皮損處若見直徑大於0.5cm的水皰,要以空針筒抽出內容物,保留皰壁。毛發部位需用粉劑或糊劑時,應先剃去毛發,然後再上葯。 因人制宜 嚴守禁忌 選用葯物時,還應考慮年齡、性別、患病部位與患者體質等不同因素。如老幼患者應選低濃度葯物;孕產婦使用外用葯時,應慮及葯物對胎兒、乳兒的影響;面部、乳房、外陰處不可用濃度高或刺激性強的葯物及酊劑,兒童、婦女亦應慎用此類葯物;手掌、足底等可用高濃度的葯物。對皮膚敏感者,先用低濃度,後用高濃度;對新葯或易致敏葯物,先小面積使用,如無反應,再根據需要逐漸提高濃度及擴大使用面積。此外,皮膚病用葯時還要注意觀察,一旦發現紅斑樣或濕疹樣皮疹,且有瘙癢、頭痛等過敏反應,就應立即停葯,並去醫院診治。
㈦ 用什麼可以去除真菌感染
這種病系統得當的治療是完全可以康復的。這是一種真菌性皮膚病,一定要在版早期系統得當的治療,權如果不治療的話,一方面它是可以傳染的,既可以自身傳染成股癬或體癬,另一方面病史越長,療程肯定也是越長的,治療肯定也是越困難的。治療這種皮膚病,西葯類的有很多種外用葯,比如達克寧、派瑞松、皮炎平都是可以治療的,但是只是從表面上來緩解症狀,不能從根本上來治療。這種皮膚病,採取中葯的治療效果相對的是很理想的,可以採取口服中葯加外用葯物進行治療,可以起到標本兼治的目的。愈後效果也是很理想的,一般如果治療康復以後加上生活方面的相對注意是不會復發的。
㈧ 用於皮膚病的幾種外用葯是每隔一段時間擦還是可以一起用
你好,花斑癬是一種真菌感染,外塗圖中的阿莫羅芬軟膏就可以了啊,像硼酸內軟膏和黃柏容液並沒有對症治療啊。不知道您除了花斑癬還有哪種皮膚病,如果就只有花斑癬的話,其他兩種外用葯塗了也沒用處,當然也沒壞處就是了,你自己斟酌下咯。謝謝!
㈨ 如果皮膚受到真菌感染,應如何治療
真菌性皮膚病由致病真菌感染所引起,可分為淺部真菌和深部真菌兩大類。在我國90%以上的真菌病屬淺部真菌病,真菌只侵犯表、角質層、毛發和甲板。侵犯皮下組織和內臟的稱深部真菌病。
頭癬
1、病因
致病菌為毛癬菌屬及小孢子菌屬。白癬主要為鐵銹色小孢子菌及羊毛樣小孢子菌所致。黃癬由許蘭黃癬菌感染所致。黑點癬的病原菌為紫色毛癬菌和斷發毛癬菌。本病由直接接觸與間接接觸感染所致。兒童多發。
2、臨床表現
(1)白癬:初起損害為片狀毛囊性丘疹,很快變為覆有灰白鱗屑的斑片,逐漸擴展融合。頭發易斷、稀疏無光澤,發根周圍有灰白色菌鞘包繞,自覺癢,發病於幼兒和兒童,至青春期趨向自愈愈後不留瘢痕,毛發可完全生長。拔取病發直接鏡檢可見發外有菌絲及孢子。
(2)黃癬:初於發根部出現丘疹或膿皰,繼而變為點狀黃色或灰色結痂,並逐漸擴大增厚,中心凹陷,邊緣翹起呈碟狀,從中有毛發穿出,有鼠尿臭味。去痂後可出現糜爛面或淺潰瘍面,愈後留有萎縮性瘢痕。病發無光澤,易脫落,永不再生,自覺瘙癢。常於幼年發病至成人期不愈。拔取病發直接鏡檢,可見發內有菌絲或排列成行的關節孢子。
(3)黑點癬:初起損害為小片丘疹、鱗屑,繼而形成鱗屑性小斑片,亦可融合呈大片,患處頭發出頭皮即折斷,在毛囊口留下黑點狀殘發。自覺癢愈後留有斑痕時可發生永久性脫發。兒童和成年人均可發病。拔取病發直接鏡檢,可見發內呈鏈狀排列的較大孢子。
3、診斷
根據皮損典型表現,結合真菌鏡檢或培養,容易診斷。
4、治療
口服灰黃黴素,兒童每天20mg/kg,成人每天0.6~0.8g,1次或分兩次服用,共服20~25天。每日擦葯1次,可用5~10%硫磺軟膏、2.5%碘酊,連續用2個月。
5、護理
(1)一般護理:本病多為間接傳染,可因共同理發用具、枕頭、帽子而傳染,真菌感染的動物如貓、狗也可為傳染源。要教育孩子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如發現可疑患者應及時診斷,早日隔離治療,以防造成流行。
(2)隔離:嚴格床邊隔離,按時用葯,一個療程結束後,要全面消毒殺菌,更衣換帽。外用葯治療3個月時,查菌陰性者可解除隔離。
(3)注意葯物副作用:用服灰黃黴素期間,應注意觀察葯物不良反應。
手足癬及甲癬
是皮膚癬菌侵犯掌、跖、指(趾)間皮膚及甲板引起的淺部真菌感染。
1、病因
手足癬的病原菌為表皮癬菌屬,以間接傳染為主;甲癬與手足癬多為同一致病菌,常繼發於手足癬。
2、臨床表現
(1)足癬:根據皮損形態分為水皰型、擦爛型與鱗屑角化型。自覺癢,發生皸裂時可引起疼痛。足癬可反復發生,不易治癒,也可因搔抓繼發細菌感染而形成淋巴管炎、淋巴結炎、蜂窩組織炎或丹毒。搔抓及用葯不當可引起濕疹樣改變。
(2)手癬:皮膚損害主要為水皰型和鱗屑型,常單側發病於手指端屈側,表現為小水皰、乾燥脫屑、粗糙增厚,並逐漸擴展至掌心及鄰近手指及甲板。自覺癢,由於摩擦及化學刺激可繼發濕疹樣改變。
(3)甲癬:真菌自甲緣或甲側侵入,向內蔓延,使甲變型,增厚及凹凸不平,呈灰白色或污黃色,無光澤,本病多由手癬傳染而來。
3、診斷
根據臨床皮損表現及鏡檢。
4、治療及護理
(1)治療:以外用葯為主,根據臨床分型對症處理。
①水皰型。0.1%醋酸鉛溶液泡洗30分鍾後,塗10%的冰醋酸溶液或足癬粉。
②擦爛型。使用足粉,待乾燥脫屑後改用2~3%克霉唑
③鱗屑角化型。10%水楊酸軟膏或2~3%克霉唑軟膏及其霜劑。
④並發症處理。感染時局部及全身使用抗生素。並發濕疹時應先按濕疹處理。
⑤甲癬治療。每日用小刀刮除病甲變脆部分後,外塗30%冰醋酸或10%碘酊,亦可用醋浸泡。
(2)護理:
①防止自身感染,避免搔抓。臉盆腳盆分開使用。拖鞋浴巾用後消毒。
②外用足粉時應先將皮膚擦乾;塗糊劑時應先將糊劑塗於紗布上,再貼於糜爛面。外用葯期間,如局部出現紅斑、水皰及瘙癢時,常為接觸過敏反應,應立即停葯,進行抗過敏處理。
③甲癬用葯前,先用凡士林軟膏塗於甲周,保護正常皮膚,再用葯水塗於甲表面。
體癬和股癬
除頭皮、手足及指(趾)甲以外的淺部真菌病為體癬。發生在腹股溝及股內側稱股癬。
1、病因
病原菌為紅色毛癬菌、石膏樣毛癬菌及絮狀表皮癬菌。
2、臨床表現
初為紅色丘疹或丘皰疹,逐漸向外擴大,中心消退,故皮損呈環狀,環狀損害相互融合呈多環形,邊緣有乾燥性鱗屑,自覺癢,夏季多發,青壯年多見,直接鏡檢可見菌絲。
3、診斷
根據典型皮損表現及鏡檢查菌陽性可診斷。
4、治療及護理
(1)治療:可選用各種抗真菌製成。成人皮膚較薄處及嬰幼兒皮膚或有嚴重炎症時,不宜用高濃度及刺激性葯物,可用3%克霉唑霜。
(2)護理:
①注意個人衛生,防止繼發傳染。
②早治療、徹底治療,防止繼發傳染。
③外用溶液時,應從外向內塗於皮損處,以控制皮損擴展。同時注意葯物刺激與過敏反應。
④外用葯治療期間,勤換內衣,將沾污內衣用開水燙洗或煮沸滅菌,床單、被褥要勤曬及燙洗,直到查菌陰性時方可停止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