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皮膚過敏與疥瘡的 症狀 區別
過敏一般會癢,而且起得疹子大小差不多,疥瘡大小就不一定了,而且會疼。
Ⅱ 什麼是瘡毒
風、寒、暑、濕、燥、火六淫邪毒能直接或間接地侵害人體,發生外科疾病。《外科啟玄》說:「天地有六淫之氣,乃風寒暑濕燥火,人感受之則營氣不從,變生癰腫疔癤。」六淫只有在人體抗病能力低F時,才能成為發病的條件。但有時六淫邪毒的毒力特別強盛,超過了人體正常的抗病能力,也能造成外科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六淫邪毒致病范圍相當廣泛,它包括現代醫學生物性(細菌、病毒、原蟲等)、物理性(高熱、低熱)、化學性(葯物刺激)以及抗原抗體反應等多種因素引起的疾病。所致的疾病大多具有一定的季節性,如春季多風溫、風熱;夏季多暑熱,易生暑癤、暑濕流注;秋季多燥;冬季多寒,易患凍瘡、脫疽等。
其次,六淫邪毒致病與環境有關,如北方多風寒,患脫疽、凍瘡者多;南方多濕熱,患足癬、痱子者多。再之,六淫邪毒致病,可一邪獨犯,亦可合邪致病,且以後者多見。另外,六淫所致外科疾病,不像其所導致的內科疾病那樣,有一個由表人里的次第轉變過程,而多直接化火生毒,即使初起有畏寒、發熱等症,亦有異於一般的表證。
1.風風為陽邪,善行而數變,故發病迅速,多為陽證;風性燥烈,風性上行,多侵犯人體上部,如頸癰、抱頭火丹等。風邪致病特點:其腫宣浮,患部皮色或紅或不變,痛無定處,走注甚速,常伴惡風、頭痛等全身症狀。
2.寒寒主收引,寒勝則痛,寒邪侵襲人體而致局部氣血凝滯,血脈流行失常,易患凍瘡、脫疽等病。寒為陰邪,致病一般多為陰證,常侵襲人之筋骨關節,患部多表現為色紫青暗,不紅不熱,腫勢散漫,痛有定處,得暖則減,化膿遲緩,常伴惡寒、四肢不溫、小便清長等全身症狀。
3.暑暑為熱邪,行於盛夏,發病多夾濕邪。由於外受暑熱,蘊蒸肌膚,汗出過多,或汗出不暢,以致暑濕逗留,易生痱瘩;復經搔抓,破傷染毒,即可發生暑癤,甚至導致暑濕流注。暑為陽邪,具有熱微則癢、熱甚則痛、熱勝肉腐等特徵,故其致病多為陽證,患部掀紅、腫脹、灼熱、糜爛流膿,或伴滋水,或癢或痛,其痛遇冷則減,常伴口渴、胸悶、神疲乏力等全身症狀。
4.濕濕為重濁之邪,以長夏感受者多。濕性下趨,故生於下半身的外科疾病,多與濕邪有關。濕性粘滯,著而難去,為陰邪,致病每多纏綿難愈,或反復發作,濕邪致病,常與風、寒、暑、熱兼夾為患,外科疾病中以濕熱、暑濕致病多見,如臁瘡、下肢丹毒、濕瘡、囊癰、暑濕流注等,濕邪致病特點:局部腫脹、起水皰、糜爛、滲液、瘙癢,常伴納差、胸悶腹脹、大便稀薄、四肢睏倦、舌苔厚膩、脈濡或緩等全身症狀。
5.燥燥邪為病,有涼燥與溫燥之別,在外科的發病過程中,以溫燥者居多。燥為陽邪,易傷陰液,多致皮膚乾燥皸裂,外邪乘機侵襲,易致生癰,或引起手足部疔瘡等。燥邪致病特點:易侵犯手足、皮膚、粘膜等部位,出現患部乾燥、枯槁、皸裂、脫屑等,常伴口乾唇燥、咽喉乾燥或疼痛等全身症狀。
6.火火邪屬熱,熱為火之輕,火為熱之重,兩者僅在程度上有差別,其患病大多由於直接感受溫熱之邪所引起,如疔瘡、有頭疽、癰、葯毒、丹毒等。火為陽邪,其病一般多為陽證。致病特點:發病迅速,來勢猛急,局部掀紅灼熱,皮薄光澤,疼痛劇烈,容易化膿腐爛,或有皮下瘀斑,常伴口渴喜飲、小便短赤、大便於結等全身症狀。
總之,六淫邪毒均可成為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在發病過程中,由於風、寒、暑、燥的邪毒均能化熱生火,所以外科疾病的發生,尤以熱毒、火毒最為常見,故《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說:「癰疽原是火毒生。
Ⅲ 痤瘡屬於瘡毒的一種嗎
是惡化了的痘痘,瘡毒分別兩個不同的症狀的不同表現
創傷出現感染以後,就形成內了瘡瘍。一般「傷容」在皮膚,出現感染後,傷口比較淺,感染也就比較薄,故稱為「瘍」。「創」在肌肉深處,感染以後膿血郁積較深,同時伴有紅腫熱痛,故稱為「瘡」。如果瘡瘍胖紅腫厲害,則是瘡腫或瘍腫。如果潰破化膿比較重,則叫瘡毒或瘍毒。
Ⅳ 長期暗瘡是皮膚過敏嗎
皮膚長暗瘡(俗稱痘痘),一般為油性皮膚。不屬於過敏性皮膚。是你的皮膚專毛孔粗大屬,在清潔不徹底時,油漬分泌和毛囊中的垃圾排泄不通暢而造成毛孔堵塞。額頭上的痘痘是因壓力過大而造成。嘴邊的是與你的飲食有關,最好忌口。最好的處理方法是:每天用卸妝水先將眼部和臉部的皮膚做一次除塵的清潔。然後用帶有收縮毛孔的潔面乳(洗面奶)清潔皮膚。對有痘處用抗痘啫喱做一次針對性的清潔。然後用帶有清潔、能起緊致作用的爽膚水,對皮膚做出水中重金屬(氯)的清潔。然後用抗痘收斂液對有痘處收斂瘡口。用抗痘精華乳對臉部易出痘的地方輕撫,可起到預防作用,同時對已經出痘的部位可起到在發生作用。 請記住:每星期做2-3次的深層次清潔(做面膜),以達到對皮膚大掃除之外,還能讓痘印和痘疤從皮膚表層脫落,讓皮膚除去死皮細胞,新生亮麗新的皮膚。 另:平常用的乳液最好能與前面的潔面乳、爽膚水能是同一化妝品公司的配套產品。每天早上在用好乳液後再打上隔離霜和粉底(水性粉底)或防曬霜。 以上的步驟是:基礎的:清潔—保濕—調理—護理—防護 針對性的:清潔—治療—預防
採納哦
Ⅳ 熱毒瘡和濕毒瘡怎樣分別
熱毒型暗瘡症狀:膿皰型丘疹為主,膿皰聚集,時有少量黃稠膿液外溢,周圍常有紅暈,自覺疼痛,膿皰消退後,皮膚表面可遺留凹陷性小瘢痕,形如桔皮,胸背常被累及,大便乾燥或秘結,數日不行,小便黃赤,有全身營養不良,免疫力差,舌質紅、苔黃燥。
濕疹,中醫稱為「濕毒瘡」或「濕氣瘡」。所謂「毒」,是指一些熱毒,令身體產生排斥及敏感反應,而這些熱毒可能是由食物、葯物或日常用品(如油漆、樟腦丸等)引致。至於「濕」,是指身體機能受濕阻以致呆滯。
Ⅵ 身體有毒素還是屬於皮膚病
應該是皮膚病,膿皰瘡,由於濕熱造成的。偏方:一般當地有鮮大薊或小薊,蒲公英,苦苦菜,板藍搗汁塗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