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黑魚和斑魚的區別
黑魚和石斑魚的外觀區別
黑魚和石斑魚它們的外觀區別首先是在顏色上有不同,從顏色上我們就可以簡單區別出它們的不同之處。這是第一種方法,也是最簡單的方法,石斑魚,眾所周知它的體型非常的橢圓,牙齒非常的細尖。,有的時候還會很像犬牙形狀。石斑魚的牙齒形狀非常的嚇人,很多小孩子看到了以後都會嚇哭。黑魚的性情非常的兇猛,體長屬於正常。而且我們都知道黑魚的繁殖能力是非常強大的,和黑魚生活在一起的魚類經常逃脫不了它的魔掌。
黑魚和石斑魚的營養價值區別
黑魚和石斑魚它們的營養價值也是非常大的,我們都知道石斑魚的營養價格非常豐富,它的肉質比較潔白,非常像內地生活的雞肉。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海雞肉?海雞肉其實就是石斑魚,石斑魚不僅營養價值非常豐富,價格也是很高的。在一些地區被稱為中國的四大名魚之一。在中國的魚類界,石斑魚的地位是非常高的。黑魚的營養價格也非常高,黑魚非常適合體質虛弱的人吃,因為它的高蛋白含量非常高。有一些人比較體質虛弱,或者是做完手術以後比較適合吃黑魚。因為這種魚類營養價格就是這么的豐富。
黑魚和石斑魚的吃法區別
關於黑魚和石斑魚的吃法,很多人也會問,有人覺得黑斑魚地位這么高,營養價格這么高,最關鍵的是價格非常高,很多人不敢輕易的嘗試。其實石斑魚的做法和黑魚的做法是一樣的,都可以清蒸石斑魚,紅燒石斑魚,酸菜石斑魚。黑魚也可以清蒸黑魚,紅燒黑魚,酸菜黑魚。魚類的做法都是相通的,而且魚類也都可以做成湯喝,味道也是很不錯的。
B. 新鮮的石斑魚是什麼味
石斑魚味鮮,比較清淡。石斑魚具有富含營養、肉質鮮美、低脂肪、高蛋白等特點,在港澳地區被認為是我國四大名魚之一,是高檔筵席必備之上等食用魚。
其價格昂貴,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是我國沿海地區重要的養殖魚類之一,並其在中國和東南亞國家得到了廣泛養殖。
(2)正紅斑魚擴展閱讀
石斑魚營養價值:石斑魚中以青石斑魚蛋白含量最高,比大黃魚的蛋白含量都高,其次是棕點石斑魚,珍珠龍膽石斑魚和點帶石斑魚,
七帶石斑魚和赤點石斑魚的蛋白含量與中國花鱸、大菱鮃相近,而鞍帶石斑魚和美洲黑石斑魚與真鯛的蛋白含量接近,相對比較低,約 為66%(乾重計),但脂肪含量卻比大菱鮃高10多倍。
C. 石斑魚怎麼清洗呀,它肚子里的黑色東西 是什麼
石斑魚主要以天然野生為主,雖然也有飼養的,但是最好還是野生的比較好。因為飼養的肉質絕對比不過野生的石斑魚的!並且體積越大肉越嫩,肉細嫩厚實、無肌間刺,味道也是十分的鮮美。
常用的做法有,燒、爆、清蒸、燉湯等等其他的方法做成菜,石斑魚的烹制時間千萬不能過久,斷生即可。當然,石斑魚也可制肉丸、肉餡等。
清洗步驟:
1、把石斑魚放在菜板上然後撒上一層鹽!
而至於石斑魚肚子里有黑色的東西,正常情況之下,石斑魚肚子裡面是不會有的,所以,一定要將其剔除出去!不管那是什麼,都要弄掉!
D. 斑鯛養殖技術及疾病處理
養殖條件 養殖海區的環境應具備如下條件:避風條件好,波浪不大,不受台風襲擊;沙質底、礫質底、礁石質底為好,低潮時水深應在4米以上;潮流暢通,流速適中,網箱內流速保持在0.20米/秒~0.75米/秒為好;冬季最低水溫不低於15℃,22℃~28℃水溫天數不少於200天;水質清新,石斑魚對鹽度的適應范圍較廣,在11‰-41‰之間都能生存,最適在適宜鹽度25~32‰,pH=7~9,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不受工農業廢水、城鎮污水的污染,暴雨季節無大量淡水流入,鹽度不低於16,透明度在1.5米以上;交通條件好,活魚運輸、飼料供應方便。
目前石斑魚育苗尚未達到生產性要求,因此養殖的魚都還是以自然海區捕獲的幼魚為魚苗養成。養殖的石斑魚幼魚以手釣釣獲的為好。選擇時,必須注意魚的質量。應選擇魚體壯,活力強,無病、無鱗片損傷,膚色光澤好的進行養殖。
放養規格及密度 放養密度與養殖海區的流速有很大的關系,流速通暢的海區可大些,反之要少些。一般一隻3×3×3(米)的網箱,放養魚種規格在50克/尾以下的每箱可投放2500尾左右,規格在150克/尾以下的每箱1000尾左右。也就是說一隻3×3×3(米)的網箱養殖產量200公斤左右是較合適的。海水網箱養殖石斑魚的放養密度在水溫25℃的條件下,以60尾/立方米~70尾/立方米為好。生產實踐中,在3米×3米×3米的網箱內飼養成魚500尾左右。結果表明,放養密度為15尾/立方米和30尾/立方米時石斑魚的生長較快,當放養密度提高到60尾/立方米時生長速度與前者相近,沒有明顯的差異。然而,當放養密度增大到120尾/立方米,尾增重量減小,飼料系數大大增加,存活率明顯下降。證明60尾/立方米的成魚放養密度是比較適宜的。浙江象山港海區網箱養殖赤點石斑魚,尾重100克~150克的放養密度以90尾/平方米~70尾平方米為宜。
飼料與投餌技術 石斑魚屬肉食性魚類,投喂用的主要飼料是鮮度較高的小雜魚。一般根據石斑魚的大小,用切魚機將小雜魚切成適宜的大小後喂養。因飼料魚的種類不同,投喂系數波動在5~12。以藍圓魚參作飼料的投喂系數較低,而眼睛魚的投喂系數較高。隨著石斑魚網箱養殖業的迅速發展,飼料魚的供應日趨緊張,推廣人工配合飼料喂養石斑魚勢在必行。實踐表明,石斑魚對飼料的軟硬程度、顏色和口味等適口性要求較高,喜食軟顆粒、色淺且明亮的飼料,顆粒過硬則有吐食現象,其對軟顆粒飼料的適應性明顯優於硬顆粒飼料。從投喂小雜魚到改喂人工配合飼料有一個較長的適應過程,投喂配合飼料前要進行攝食馴化。在赤點石斑魚人工配合飼料中粗蛋白的適宜含量為40%~50%;青石斑魚配合飼料中蛋白質的適宜含量為51%~55%,脂肪適宜含量為9.87%左右。如果在飼料中適當提高脂肪含量,能夠使更多的蛋白質用於魚體的生長,而不作為能源物質被消耗,可以起到節約蛋白質、提高飼料蛋白質利用率的作用。以魚粉為主要蛋白原配製成的濕性團狀飼料喂養鮭石斑魚小魚和魚苗,當蛋白質含量分別為40%~50%和54%時生長最好。以魚粉及酪蛋白為蛋白原製成乾性配合飼料喂養鮭石斑魚,蛋白質最佳含量50%。石斑魚肌肉氨基酸組成的種間變異不大,10種必需氨基酸的組成模式為賴氨酸∶亮氨酸∶精氨酸∶纈氨酸∶蘇氨酸∶異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組氨酸∶色氨酸=9.8∶9.1∶7.7∶5.2∶5.0∶4.9∶4.8∶3.1∶2.6∶1.0。此氨基酸組成模式可為石斑魚配合飼料配置提供參考。赤點石斑魚和青石斑魚對丙氨酸刺激的電生理閾值分別為10摩爾/升~9.9摩爾/升和10摩爾/升~9.6摩爾/升,明顯低於其他魚類。這可能與它們生活於底層岩礁間、視覺機能退化而嗅覺機能相對發達有關。它為石斑魚的嗅覺誘食劑的研究提供了較好的前景。石斑魚對飼料顆粒大小有特殊的要求。投喂成魚時,顆粒飼料的粒徑不宜小於6毫米,顆粒太小食慾不高。
投飼技術對石斑魚養殖的效果影響較大。在水溫25℃的環境條件下,石斑魚的消化速度約為20小時~24小時。所以,在南海海域5月~10月對石斑魚每天投喂一次,一般在上午9時~11時進行。11月~12月、3月~4月每兩天投喂一次,冬季海水溫度降至20℃以下3天~4天投喂一次。每次的投喂量約占體重的3%~5%,水溫適宜時投飼量大些,水溫較低或過高時投飼量減小。在生產中,一般視石斑魚的攝食狀態來決定投飼量,以食慾減弱時為度。投飼的一般原則是,小潮水流緩水清,水溫適宜時多投,反而少投。日投餌量一般掌握在魚體重的8%左右,每次投喂時,應先投入小許、分批緩緩遍灑,等搶食完前批飼料後再灑下一批,直至喂飽不搶食為止,決不可將飼料一次傾倒入網箱,以免造成飼料浪費和污染環境,石斑魚決不吃沉底的食物。由於石斑魚是吞咽方式進食的,因此餌料的個體大小要小於魚的口徑。投飼還應講究定質、定量、定時原則。池塘養殖中還應注意搭設飼料台,進行定點投飼,以提高飼料的利用率和便於清理殘料,保持水質的良好。 分檔飼養 魚種放養時要根據魚體的大小分檔次進行飼養。從理論上分析,個體差別愈小愈好,但實際操作較難作到。因魚體大小級差小,攝食均勻,有利於生長。
日常管理 選擇合理的網箱和魚排密度,防止缺氧事故的發生。養殖過程中除投餌外,要經常觀察檢查魚的生長、攝食、活動和體色等情況,還要經常檢查網箱是否有破損,附著生物的多少,定期清除網箱上附著的污損生物,以保持網箱內外水流暢通。可以採用污損生物預防劑、機械清理和化學處理、搭配飼養污損生物的天敵等方法清除之。定期篩分,保持同一網箱內石斑魚魚體規格的一致。因為魚類具有大魚壓倒小魚生長的作用和飢餓時自相殘食現象,所以應定期篩分,使網箱內石斑魚大小均勻。混養少量鯛科魚類和雜食性魚類。這樣,一是可清除底部殘食和網箱上污損生物;二是因鯛科魚類搶食性強,可激發石斑魚食慾;三是可充分利用水體空間和飼料資源,提高養殖效益。加固鐵錨和纜繩,定期檢查網箱的破損情況,確保安全生產。特別是台風到來之前,更應加強防禦,加強抗風浪措施,做好安全工作,保證生產安全。定期監測水質,保護養殖環境。按國家頒布的第一類海水水質標准來監測養殖用水,利於石斑魚正常生長和肉質鮮美,預防因水質惡化而造成的事。
E. 斑魚什麼分公母
雌雄親魚鑒別
斑魚雌雄個體無明顯的第二性徵差異,在外形上有時難於鑒別。在生殖季節:雌魚腹部膨大、松軟,生殖孔微紅稍突出,腹部為灰白色;雄魚腹部較小,不如雌魚松軟,生殖孔略凹。
F. 請問這是什麼魚,求大神解答,家裡人說不是石斑魚
海參斑
又名:浪浦斯魚、海參魚、圓鰭魚。魚皮像甲魚的裙邊,膠原蛋白的含量高,魚肉嫩滑,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高,骨頭含鈣量高。
G. 這是兩條是什麼魚啊買回來不知道叫什麼魚。
帶魚,體帶狀,側扁。前部背腹緣幾平行,體長一般50-70cm,大者長達120cm。頭狹長,尖突吻尖長。眼中大,位高,眼間隔平坦,中央微凸。口大;平直,口裂後緣達眼下方。下頜長於上頜,突出。牙強大,側扁而尖,兩頜前端各有2對倒鉤狀大犬牙,上頜具側牙10-13顆;下頜具側牙12-14顆。鰓孔寬大,鰓耙(8-14)+(15-24),細短。體表銀灰色,無鱗,但表面有一層銀粉,側線在胸鰭上方向後顯著彎下沿腹線直達尾端。[1] 體光滑,鱗退化為銀膜。側線於胸鰭上方顯著下彎,沿腹緣伸達尾端。背鰭1285-145,起點在頭後部,延達尾端。臀鰭88-13-13,完全由分離小棘組成,僅棘尖外露,第1鰭棘甚小。胸鰭11-12,短尖而低。無腹鰭。尾鞭狀,尾鰭消失。體銀白色,背鰭上關部及胸鰭淺灰色,具細小黑點。尾暗黑色。脂肪較多且集中於體外層。
共3張
帶魚
帶魚腹部有游離的小刺,游動時不用鰭劃水,通過擺動身軀來向上游動。捕食毛蝦、烏賊及其他小型魚類。洄遊性魚類。帶魚食性很雜而且非常貪吃,有時會同類相食。有晝夜垂直移動的習慣,白天群棲息於海洋中、下水層,晚間活動於海水底層。帶魚壽命8年左右,1齡魚的平均身長18至19厘米,重90克~110克,當年即可繁殖,2齡魚可長到300克左右。
帶魚與刀魚的區別
帶魚屬鱸形目-帶魚科-帶魚屬的鹹水魚
刀魚屬鯡形目-鯷科-鱭屬的淡水魚,與河豚、鰣魚並稱為中國長江三鮮。
地理分布
分布比較廣,主要分布西太平洋和印度洋,[1]中國沿海各省均可見到。
中國沿海的帶魚可以分為南、北兩大類,北方帶魚個體較南方帶魚大,在黃海南部越冬,春天游向渤海,形成春季魚汛,秋天結群返回越冬地形成秋季魚汛,南方帶魚每年沿東海西部邊緣隨季節不同作南北向移動,春季向北作生殖洄遊,冬季向南作越冬洄遊,東海帶魚有春汛和冬汛之分。帶魚產卵期很長,一般以4月~6月為主,其次是9月~11月,一次產卵量在2.5萬粒~3.5萬粒之間,產卵適宜水溫為17℃~23℃。
種群分類
叉尾深海帶魚(拉丁文名:Benthodesmus enuis)
卜氏窄頭帶魚(拉丁文名:Evoxymetopon poeyi)
條狀窄頭帶魚(拉丁文名:Evoxymetopon taeniatus)
沙帶魚(拉丁文名:Lepturacanthussavala)
降頭帶魚(拉丁文名:Tentoricepscristatus)
短帶
H. 紅石斑魚和紅鯛魚的區別
紅石斑魚和紅鯛魚的區別在於外觀,價格,味道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