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紅斑雀斑 > 川崎紅斑

川崎紅斑

發布時間:2021-03-25 15:22:00

⑴ 川崎病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川崎病又稱粘膜皮膚淋巴結綜合征,可以由多種致病菌誘發,症狀表現為高燒、皮疹、頸部淋巴結腫大、結膜充血、手足腫脹、指端脫屑、口唇乾裂等,嚴重者會引起心血管並發症。由於川崎病首發症狀是高燒,身上同時伴發有疹子,因此常常會被誤診為感冒、麻疹、手足口或猩紅熱。
川崎病主要易感人群為5歲以下兒童,如果早發現早治療,絕大多數兒童預後良好,唯有少數患兒遺留冠狀動脈瘤等心臟並發症,需要長期治療。川崎病最大危害是損害冠狀動脈,是小兒冠狀動脈病變的主要原因,也是成年後發生冠心病的潛在危險因素。
「川崎病」症狀是否與新冠有關尚無定論
雖然大量流行病學和臨床觀察顯示,川崎病是由感染所致,尤其是與病毒感染有關。但尚無證據說明川崎病是新冠所致。
首先,這些兒童目前只是疑似川崎病,並非確診;
其次,本次歐美類似「川崎病」症狀的兒童即使按照川崎病正常治療,很多仍然症狀很重,有的甚至無法痊癒。
因此,「川崎病」症狀是否為感染冠狀病毒後誘發的,仍需進一步科學研究及流行病調查來論證。 目前我國新冠戰役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我們只要不鬆懈,繼續做好防護即可,不必過於恐慌。

⑵ 川崎病有哪些症狀呢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又稱皮膚粘膜淋巴結綜合征(mucocutaneous lymphnode syndrome),主要是以皮膚粘膜出疹、淋巴結腫大和多發性動脈炎為特點的急性發熱性疾病。1967年由川崎富作首先報告。以後在世界不同種族中陸續有該病發生報道,但在日裔兒童中流行率最高,1979、1982年1985年日本曾有過三次大流行,每次持續6個月;在美國和韓國的一些城市每隔2~4年也流行一次。我國也有川崎病流行,但流行情況未見詳細報道。絕大多數患兒年齡在2個月至5歲,但也有成年患者。男女比例1.3~1.5:1,復發率2%~3%。

⑶ 川崎病是什麼病

川崎病又稱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MCLS),是一種以全身血管炎變為主要病理的急性發熱性出疹性小兒疾病。日本川崎富於1967年首先報道,其發病率逐年增高,在我國及一些西方國家已取代風濕熱成為兒童後天性心臟病的首要病因。但該病迄今為止病因尚未明確,其診斷主要依靠病程中出現的一組臨床表現而缺乏特異性的病原學依據。該病是一種血管炎綜合征,好發於2~4歲孩子,以男孩多見。近年來,發病率有所增高。川崎病的最大危害是損害冠狀動脈,是小兒冠狀動脈病變的主要原因,也是成年後發生冠心病的潛在危險因素。在我國以7~9月發病較多。
病因
①病因尚未完全闡明。曾懷疑塵蟎傳播的立克次體和瘡皰丙酸桿菌是該疾病發生的原因,但未被證實;也有報道與逆轉錄病毒有關,曾在患者外周血單核細胞發現與逆轉錄病毒相關的逆轉錄酶活性。患者HLA-BW檢出率增高。因此,遺傳易感性和感染可能是本病的病因。②川崎病急性期T淋巴細胞減低、循環T4細胞活化、T8細胞減少、B淋巴細胞活化。這些免疫異常可能由嗜淋巴組織病毒感染引起,而病毒對內皮細胞的親和性可能是多發性血管炎的原因。③屍檢發現冠狀動脈是損害最多的部位,其他尚有主動脈、腹主動脈、頸動脈、鎖骨下動脈和肺動脈,心臟有心內膜炎及心肌炎。冠狀動脈血栓形成,可致心肌梗死,常導致死亡。

臨床表現
1.常見持續性發熱,5~11天或更久(2周至1個月),體溫常達39℃以上,抗生素治療無效。常見雙側結膜充血,口唇潮紅,有皸裂或出血,見楊梅樣舌。手中呈硬性水腫,手掌和足底早期出現潮紅,10天後出現特徵性趾端大片狀脫皮,出現於甲床皮膚交界處。還有急性非化膿性一過性頸淋巴結腫脹,以前頸部最為顯著,直徑約1.5cm以上,大多在單側出出現,稍有壓痛,於發熱後3天內發生,數日後自愈。發熱不久(1~4日)即出現斑丘疹或多形紅斑樣皮疹,偶見痱疹樣皮疹,多見於軀幹部,但無皰疹及結痂,一周左右消退。
2.出現心臟損害,發生心肌炎、心包炎和心內膜炎的症狀。患者脈搏加速,聽診時可聞心動過速、奔馬律、心音低鈍。收縮期雜音也較常有。可發生瓣膜關閉不全及心力衰竭。作超聲心動圖和冠狀動脈造影,可查見多數患者有冠狀動脈瘤、心包積液、左室擴大及二尖瓣關閉不全。X線胸片可見心影擴大。偶見關節疼痛或腫脹、咳嗽、流涕、腹痛、輕度黃疸或無菌性腦脊髓膜炎的表現。急性期約20%病例出現會陰部、肛周皮膚潮紅和脫屑並於1~3年前接種卡介苗的原部位再現紅斑或結痂。
3.恢復期指甲可見橫溝紡。長短不一。病程的第一期為急性發熱期,一般病程為1~11天,主要症狀於發熱後即陸續出現,可發生嚴重心肌炎。進入第二期為亞急性期,一般為病程11~21天,多數體溫下降,症狀緩解,指趾端出現膜狀脫皮。重症病例仍可持續發熱。發生冠狀動脈瘤,可導致心肌梗塞、動脈瘤破裂。大多數病人在第4周進入第三期即恢復期,一般為病程21~60天,臨床症狀消退,如無明顯冠狀動脈病變即逐漸恢復;有冠狀動脈瘤則仍可持續發展,可發生心肌梗塞或缺血性心臟病。少數嚴重冠狀動脈瘤患者進入慢性期,可遷延數年,遺留冠狀動脈狹窄,發生心絞痛、心功能不全,缺血性心臟病,可因心肌梗塞而危及生命。
4.根據日本MCLS研究委員會1990年對217例死亡病例的總結,在病理形態學上,本病血管炎變可分為四期:①Ⅰ期 1~2周,其特點為小動脈、小靜脈和微血管及其周圍的發炎;中等和大動脈及其周圍的發炎;淋巴細胞和其他白細胞的浸潤及局部水腫。②Ⅱ期 2~4周,其特點為小血管的發炎減輕;以中等動脈的炎變為主,多見冠狀動脈瘤及血栓;大動脈少見血管性炎變;單核細胞浸潤或壞死性變化較著。③Ⅲ期 4~7周,其特點為小血管及微血管炎消退;中等動脈發生肉芽腫。④Ⅳ期 7周或更久,血管的急性炎變大多都消失,代之以中等動脈的血栓形成、梗阻、內膜增厚而出現動脈瘤以及瘢痕形成。關於動脈病變的分布為臟器外的中等或大動脈,多侵犯冠狀動脈、腋、髂動脈及頸、胸、腹部其他動脈;臟器內動脈,涉及心、腎、肺、胃腸、皮、肝、脾、生殖腺、唾液腺和腦等全身器官。
血管炎變之外,病理還涉及多種臟器,尤以間質性心肌炎、心包炎及心內膜炎最為顯著,可波及傳導系統,往往在Ⅰ期病變時引致死亡。到了第Ⅱ、Ⅳ期則常見缺血性心臟病變,心肌梗塞可致死亡。還有動脈瘤破裂及心肌炎也是Ⅱ、Ⅲ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診斷
1.不明原因的持續發熱5天以上。
2.雙眼結膜、口腔及咽部明顯充血。
3.病初手足皮膚實性腫脹,發病2~3天,面部、四肢及軀干皮膚出現紅斑、猩紅熱樣或麻疹樣皮疹。恢復期指端膜狀脫皮。
4.頸部淋巴結非化膿性腫脹,直徑大於1.5cm。
5.病程中可出現心肌炎、心包炎、甚至心肌梗死或缺血性心臟病。
6.實驗室檢查血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血小板數多明顯升高,紅細胞沉降率增快,T細胞亞群失調,總T及Ts細胞減少,Th/Ts比值增高。
7.二維超聲檢查若發現冠狀動脈擴張或瘤樣改變有重要意義。

⑷ 川崎病的症狀有哪些

主要症狀常見持續性發熱,5~11天或更久(2周至1個月),體溫常達39℃以上,抗生素治療無效。常見雙側結膜充血,口唇潮紅,有皸裂或出血,見楊梅樣舌。手中呈硬性水腫,手掌和足底早期出現潮紅,10天後出現特徵性趾端大片狀脫皮,出現於甲床皮膚交界處。還有急性非化膿性一過性頸淋巴結腫脹,以前頸部最為顯著,直徑約1.5cm以上,大多在單側出出現,稍有壓痛,於發熱後3天內發生,數日後自愈。發熱不久(約1~4日)即出現斑丘疹或多形紅斑樣皮疹,偶見痱疹樣皮疹,多見於軀幹部,但無皰疹及結痂,約一周左右消退。 其它症狀往出現心臟損害,發生心肌炎、心包炎和心內膜炎的症狀。患者脈搏加速,聽診時可聞心動過速、奔馬律、心音低鈍。收縮期雜音也較常有。可發生瓣膜關閉不全及心力衰竭。作超聲心動圖和冠狀動脈造影,可查見多數患者有冠狀動脈瘤、心包積液、左室擴大及二尖瓣關閉不全。X線胸片可見心影擴大。偶見關節疼痛或腫脹、咳嗽、流涕、腹痛、輕度黃疸或無菌性腦脊髓膜炎的表現。急性期約20%病例出現會陰部、肛周皮膚潮紅和脫屑並於1~3年前接種卡介苗的原部位再現紅斑或結痂。恢復期指甲可見橫溝紡。 長短不一。病程的第一期為急性發熱期,一般病程為1~11天,主要症狀於發熱後即陸續出現,可發生嚴重心肌炎。進入第二期為亞急性期,一般為病程11~21天,多數體溫下降,症狀緩解,指趾端出現膜狀脫皮。重症病例仍可持續發熱。發生冠狀動脈瘤,可導致心肌梗塞、動脈瘤破裂。大多數病人在第4周進入第三期即恢復期,一般為病程21~60天,臨床症狀消退,如無明顯冠狀動脈病變即逐漸恢復;有冠狀動脈瘤則仍可持續發展,可發生心肌梗塞或缺血性心臟病。少數嚴重冠狀動脈瘤患者進入慢性期,可遷延數年,遺留冠狀動脈狹窄,發生心絞痛、心功能不全,缺血性心臟病,可因心肌梗塞而危及生命。 根據日本MCLS研究委員會1990年對217例死亡病例的總結,在病理形態學上,本病血管炎變可分為四期: Ⅰ期:約1~2周,其特點為: ①小動脈、小靜脈和微血管及其周圍的發炎; ②中等和大動脈及其周圍的發炎; ③淋巴細胞和其它白細胞的浸潤及局部水腫。 Ⅱ期:約2~4周,其特點為: ①小血管的發炎減輕; ②以中等動脈的炎變為主,多見冠狀動脈瘤及血栓; ③大動脈少見血管性炎變; ④單核細胞浸潤或壞死性變化較著。 Ⅲ期:約4~7周,其特點為: ①小血管及微血管炎消退; ②中等動脈發生肉芽腫。 Ⅳ期:約7周或更久,血管的急性炎變大多都消失,代之以中等動脈的血栓形成、梗阻、內膜增厚而出現動脈瘤以及瘢痕形成。關於動脈病變的分布,可分為: ①臟器外的中等或大動脈,多侵犯冠狀動脈、腋、髂動脈及頸、胸、腹部其它動脈; ②臟器內動脈,涉及心、腎、肺、胃腸、皮、肝、脾、生殖腺、唾液腺和腦等全身器官。 血管炎變之外,病理還涉及多種臟器,尤以間質性心肌炎、心包炎及心內膜炎最為顯著,可波及傳導系統,往往在Ⅰ期病變時引致死亡。到了第Ⅱ、Ⅳ期則常見缺血性心臟病變,心肌梗塞可致死亡。還有動脈瘤破裂及心肌炎也是Ⅱ、Ⅲ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MCLS的血管病理與嬰兒型結節性多動脈炎非常相似。除冠狀動脈或肺動脈瘤和血栓形成外,主動脈、回腸動脈或肺動脈等血管內膜均有改變。熒光抗體檢查可見心肌、脾、淋巴結的動脈壁均有免疫球蛋白IgG沉著。頸淋巴結及皮膚勻可出現血管炎,伴有小血管纖維性壞死。還有胸腺高度萎縮,心臟重量增加,心室肥大性擴張,肝臟輕度脂肪變性以及淋巴結充血和濾泡增大。但腎小球並無顯著病變。 日本MCLS研究委員會(1984年)提出此病診斷標准應在下述六條主要臨床症狀中至少滿足五條才能確定: ①不明原因的發熱,持續5天或更久; ②雙側結膜充血; ③口腔及咽部粘膜彌漫充血,唇發紅及乾裂,並呈楊梅舌; ④發病初期手足硬腫和掌跖發紅,以及恢復斯指趾端出現膜狀脫皮; ⑤軀幹部多形紅斑,但無水皰及結痂; ⑥頸淋巴結的非化膿性腫脹,其直徑達1.5cm或更大。但如二維超聲心動圖或冠狀動脈造影查出冠狀動脈瘤或擴張,則四條主要症狀陽性即可確診。 近年報道不完全性或不典型病例增多,約為10%~20%。僅具有2~3條主要症狀,但有典型的冠狀動脈病變。多發生於嬰兒。典型病例與不典型病例的冠狀動脈瘤發生率相近。一旦疑為川崎病時,應盡早做超聲心動圖檢查。

⑸ 川崎病就是俗稱的出麻子嗎

不是,是高燒引起的,是一個日本人名叫川崎的醫生功破的這個病,取名川崎病。所以川崎病不是出麻子

⑹ 請問川崎病有什麼症狀

首先我們要知道川崎病的病變主要是血管炎性病變,由於血管遍布全身各器官系統,所以,川崎病有多器官系統的表現.其中,對我們診斷有幫助,對家長來說需要留意的症狀有下面六點.

第一點,不明原因的發熱,持續5天或者更久,這種不明原因的發熱沒有感冒的症狀,沒有呼吸道感染的症狀,用抗生素是無效的.

第二點,就是雙側結膜充血、眼球發紅是其中一個典型表現.

第三點,口腔及咽部粘膜彌漫性充血、發紅、唇發紅或者乾裂、舌面紅腫像楊梅一樣,也叫草莓樣舌,或者是楊梅樣舌.

第四點,發病初期手、腳硬腫,手心和腳心發紅,疾病期,手腳尖端都有脫皮.

⑺ 川崎病有哪些症狀

川崎病主要症狀常見持續性發熱,5~11天或更久(2周至1個月),體溫常達39℃以上,抗生素治療無效。常見雙側結膜充血,口唇潮紅,有皸裂或出血,見楊梅樣舌。手足呈硬性水腫,手掌和足底早期出現潮紅,10天後出現特徵性趾端大片狀脫皮,出現於甲床皮膚交界處。還有急性非化膿性一過性頸淋巴結腫脹,以前頸部最為顯著,直徑約1.5cm以上,大多在單側出出現,稍有壓痛,於發熱後3天內發生,數日後自愈。發熱不久(約1~4日)即出現斑丘疹或多形紅斑樣皮疹,偶見痱疹樣皮疹,多見於軀幹部,但無皰疹及結痂,約一周左右消退。
其它症狀往往出現心臟損害,發生心肌炎、心包炎和心內膜炎的症狀。患者脈搏加速,聽診時可聞心動過速、奔馬律、心音低鈍。收縮期雜音也較常有。可發生瓣膜關閉不全及心力衰竭。作超聲心動圖和冠狀動脈造影,可查見多數患者有冠狀動脈瘤、心包積液、左室擴大及二尖瓣關閉不全。X線胸片可見心影擴大。偶見關節疼痛或腫脹、咳嗽、流涕、腹痛、輕度黃疸或無菌性腦脊髓膜炎的表現。急性期約20%病例出現會陰部、肛周皮膚潮紅和脫屑並於1~3年前接種卡介苗的原部位再現紅斑或結痂。恢復期指甲可見橫溝紡。
長短不一。病程的第一期為急性發熱期,一般病程為1~11天,主要症狀於發熱後即陸續出現,可發生嚴重心肌炎。進入第二期為亞急性期,一般為病程11~21天,多數體溫下降,症狀緩解,指趾端出現膜狀脫皮。重症病例仍可持續發熱。發生冠狀動脈瘤,可導致心肌梗塞、動脈瘤破裂。大多數病人在第4周進入第三期即恢復期,一般為病程21~60天,臨床症狀消退,如無明顯冠狀動脈病變即逐漸恢復;有冠狀動脈瘤則仍可持續發展,可發生心肌梗塞或缺血性心臟病。少數嚴重冠狀動脈瘤患者進入慢性期,可遷延數年,遺留冠狀動脈狹窄,發生心絞痛、心功能不全,缺血性心臟病,可因心肌梗塞而危及生命。

⑻ 川崎病的典型症狀

疾病症狀
臨床常以高熱(39℃以上)為最初表現,熱程在5天以上,一般為一、二周,有的熱退一、二天又高,熱程長的可達三、四周,退熱葯僅短暫稍降。發熱數日後掌跖面紅腫且痛,軀幹部出現大小不一的斑丘疹,形態無特殊,面部四肢亦有,不癢,無皰疹或結痂。發熱數日兩側眼結膜充血,球結膜尤重,僅少數並發化膿性結膜炎,用裂隙燈可能查到前虹膜睫狀體炎。唇面紅腫、乾燥和皸裂,甚至有出血;舌常呈楊梅舌,口腔粘膜充血,但無潰瘍。當有發熱並且看到眼、唇及皮疹表現時,基本可診斷川崎病。
此外,50%~70%的川崎病早期有淋巴結腫大,一側或雙側,非化膿性,數日後消退,有時腫脹波及頜下,甚至有誤診為腮腺炎,淋巴結腫僅限於頸部前三角,不痛,波及其他部位很少。病程第二周80%手、足部脫皮,為從甲床移行處開始,部分嬰幼兒可先表現為肛周脫屑,這一點需要特別注意。
疾病分期
川崎病的病程大約可分以下四期:
①急性期1-11天;
②亞急性期:11-21天;
③恢復期:21-60天;
④慢性期:60天以後。
分期症狀
急性期:高熱、眼結合膜充血、皮疹、口腔改變、淋巴結腫大、煩躁、血沉快、CRP增高、白細胞高;
亞急性期:體溫仍可有波動,繼續煩躁,較前減輕,眼結合膜充血未痊癒,指趾端脫皮,血小板增高;
恢復期:症狀完全消失,眼結合膜稍留充血,淋巴結消腫,血沉、白細胞總數漸正常;
慢性期:臨床表現大多正常。
疾病診斷
川崎病實驗室診斷方面主要依靠血清學檢查如白細胞升高、血小板增加、C反應蛋白升高、血沉加快等等,同時注意是否伴有肝腎功能損害和DD-二聚體的升高。輔助檢查中尤其要注意心超和心電圖的表現,提示是否存在心血管並發症如冠狀動脈擴張和心肌損害。
診斷可以從以下要點進行參考:
1.發熱五天以上,如有其他徵象,五天之內已可確診,加上:
2.具有下列四條:
(1)雙側眼結膜充血,無滲出物。
(2)口腔及咽部粘膜有充血,口唇乾燥皸裂,楊梅舌。
(3)急性期手足紅腫,亞急性期甲周脫皮。
(4)出疹主要在軀幹部,斑丘疹,多形紅斑樣或猩紅樣。
(5)頸淋巴結腫,直徑超過1.5cm。
3.無其他病種可解釋上列表現。
如有發熱只伴有其他三條,但見冠狀動脈瘤者亦可診斷。

閱讀全文

與川崎紅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整形醫師嚴新 瀏覽:466
水泡茶花 瀏覽:53
下巴整形手術後 瀏覽:171
激素皮炎的紅血絲 瀏覽:564
舒淇皮膚過敏照片 瀏覽:13
專科整形整容醫院 瀏覽:352
治療蕁麻疹的葯物圖片 瀏覽:193
大連皮膚病醫院招聘信息 瀏覽:661
美容院解壓 瀏覽:26
武漢整形醫院藝星 瀏覽:208
男性生殖皰疹吃什麼葯 瀏覽:355
神經性皮炎偏方不復發 瀏覽:362
水泡不挑破多久好 瀏覽:674
肛門邊皰疹 瀏覽:177
美容院怎麼弄蘆薈鮮汁 瀏覽:497
大都會美容美發民生大街店 瀏覽:894
生完寶寶皮膚特別黑 瀏覽:252
1祛黃褐斑的方法 瀏覽:977
閉口粉刺和蟎蟲的區別 瀏覽:661
水泡邊框 瀏覽: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