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鑒別精品綠端硯
端硯(ān yàn)誕生在唐代初期廣東肇慶(古稱端州),古來已十分名貴,更因幾大名坑硯材枯竭封坑,硯資源越來越少。端硯以石質堅實、潤滑、細膩、嬌嫩而馳名於世,用端硯研墨不滯,發墨快,研出之墨汁細滑,書寫流暢不損毫,字跡顏色經久不變,好的端硯,無論是酷暑,或是嚴冬,用手按其硯心,硯心湛藍墨綠,水氣久久不幹,古人有"呵氣研墨"之說。
綠端硯如何鑒別:
一,是「看材料」,主要看硯台材質,品相,工藝和銘文。
二,「摸他的身體,」好硯台,撫摸著,給人潤滑細膩的感覺,就像一個孩子的皮膚。此外,一個好的硯台會給人涼爽的感覺。
三,「權衡自己的體重,」手的重量掂掂硯,硯台相同尺寸,重量與手的承受重量剛剛好。
四,「聽他的聲音,」用手指,輕輕拍打硯台有清脆的「鏜鏜鏜」金屬聲是首選的輕彈,以竹音為佳,如果發出金屬聲,那是下品。
五,在墨石洗,恢復其本來面目「洗自己的墨水」這里指的是磨痕,很容易看是否有損壞或修理煙台場景。
⑵ 如何分辨端硯
一、看顏色
端硯中,石色紫中帶藍是最好的,在陽光下或放在水中看石色最為明顯突出,其次是紫帶青和紫帶赤。除紫色外,還有白、青、綠等顏色。
二、觀石質
一般選購端硯先由質開始,好的端硯石質可永遠保值,石質細潤、堅實的為佳。
三、感重量
端石為沉積岩輕重適中,上手時有滋潤之感;若感到太輕或太沉重,有枯燥之感覺,均有偽品之嫌。
四、聽聲音
端硯叩之聲音較小且悶啞,不像其他石硯叩之聲音帶脆帶響。
五、用指按
用手指按硯台1秒鍾,端硯上就會有「水汽」形成的手指痕跡。
六、哈氣
靠近端硯哈一口氣,硯上就會凝聚一薄水層,用指一摸可見凝聚水的多寡。
⑶ 方端硯和歙硯是什麼
端硯,由來就是中國"文房四寶"中的極品。它的歷史悠久,石質優良,雕刻精美。
中國古代四大名硯之一。
在唐代初期廣東肇慶(古稱端州)東郊羚羊峽欄柯山的端溪一帶,就出現了依靠采硯石、生產端硯為生的勞動者。這里,滾滾東流的西江水,穿峽而過,直奔南海。夾岸叢山峻嶺,氣勢磅礴,重岩疊翠。端硯名坑中的水岩(老坑)、坑仔岩、麻子坑、朝天岩、古塔岩、宣德岩......就錯落的分布在這風景如畫的環境中。生產的端硯慢慢地成了肇慶獨有的工藝美術品;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並得到達官貴人和帝王將相的賞識。宋朝開始把端硯列為「貢品」,蜚聲中外。
端硯之所以名貴,除了石質特別幼嫩、純凈、細膩、滋潤、堅實、嚴密,製成的端硯具有呵氣可研墨、發墨不損毫、冬天不結冰的特色外。還與其開采、製作的艱辛有關。一方端硯的聞世,要經過從探測、開鑿、運輸、選料、整璞、設計、雕刻、打磨、洗滌、配裝等十多種艱辛而精細的工序。采硯石無法用機械化操作,只能以手工為主。歷代採石工人都是按石脈走向,順其自然向深層採掘,從接縫處下鑿。采出來的硯石如能有三、四成可用,已屬難得。坑道向下傾斜、曲折蜿蜒,工人進出要下蹲彎腰,有些地段僅能容一人裸體匍匐爬行。古人雲:「老坑匍匐仔坑斜,採石人同隔世賒。刈取紫雲煩鏤削,千金一砍未為奢。」
加上歷代制硯藝人的精雕細作,使其造型式樣多姿多彩,由初唐的實用型逐漸提高到明清時期的實用與欣賞相結合的高度,步入了民族工藝美術的行列。現在已成為中國工藝美術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聞名遐邇。使來肇慶觀光的中外遊客無不以擁有一方工藝精湛、多姿多彩的端硯為榮。
歙硯為中國四大名硯之一,是硯史上與端硯齊名的珍品。以硯石在古歙州府治加工和集散而得名。歙硯始於唐代。北唐積<<歙州硯譜>>載:婺源硯在「唐開元中,獵人葉氏逐獸至長城裡,見疊石如城壘狀,瑩潔可愛,因攜之歸,刊出成硯,溫潤大過端溪。」自此以後,歙硯名聞天下。據史料記載,盛唐時歙硯已大盛。1976年合肥出土的唐開成五年箕形歙硯,石質細潤,色澤清純,是早期歙硯的珍貴遺存。南唐時期,歙硯大受寵遇,中主李景精意翰墨,寶重歙石,專門在歙州設置了硯務,選硯工高手李少微為硯務官;後主李煜對歙硯極為的推崇,把歙硯、澄心堂紙、李廷硅墨三者稱為天下之冠。宋代,歙硯又獲得很大發展,歙石開采規模擴大,歙硯精品不斷涌現,名色之多、質地之細、雕鏤之工,為諸硯之冠。1953年歙縣宋代窯藏出土17塊歙硯,石質與造型各異,製作巧妙,展現了歙石精美絕倫的面貌。據硯譜記載,宋時歙石名目有眉子紋7種,外山羅紋13種,水玄金文厥狀10種,各種紋色燦然爛漫,誠如宋代書法家蔡君漠所贊:「玉質純蒼理致精,鋒芒都盡墨無聲。相如聞道還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詩中將歙硯與卞和玉相媲美,認為歙石價值連城。元代以後,歙石開采時斷時續,但成硯依然大量涌現,成為明清宮廷和士紳之家賞鑒流連的珍品。歙石石質優良,瑩潤細密,素有「堅、潤、柔、健、細、膩、潔、美」八德。嫩而堅,潤而不滑,扣之有聲,撫之若膚,磨之如鋒,宜於發墨,兼以紋理燦爛,色擬碧天,長久使用,硯上殘墨陳垢,入水一濯即瑩潔,煥然如新。歙石紋色有羅紋、眉子、金星和銀星幾大類。尤以羅紋、眉子之奇特者為上品。羅紋中的犀角紋、鰍背紋、細羅紋、暗羅紋,都是瑩潤發墨,呵之水出的精品,歷來為賞鑒家所寶重。此外,歙硯在雕刻、養護、硯史著錄等方面均有自己的特點。現代的歙硯生產,無論開采礦坑,還是制硯工序、雕刻技術,都有很大恢復與發展,歷史上絕跡的一些花紋品種,被重新發掘出來,同時增加了若干新品種,為聞名遐耳的歙硯製作又添新的風采。
⑷ 怎樣識別好的端硯
如果你是想收藏,在商店裡買的肯定比不上古玩市場的真貨。
但只是用於實用,就可以按以下方法看看硯好不好用
一
:好的的端硯要看細膩度、密度與硯石的石品。
二:看硯台的墨銹,端硯的墨銹是一種不規則的麻點,而作偽的麻點是用銳器敲打硯面出來的,是有規律的;
三
:看包漿
四
:
看它是否發墨。而發墨的關鍵,在硯石的石質.
五
:
端硯以紫色為基調,但各名坑硯石色澤有差異。觀察、比較、分辨端硯石色時,一定要以水浸石(最好是沉水觀之)才能看得清楚、准確。比如拿一塊優質老坑硯石濕水之後觀察,就會發現它的色澤是以紫藍色為硯石的主要色調,在紫藍色的基調上可以觀察到老坑硯石色采斑瀾、富有變化,紋理清晰、明凈、純潔。而其色彩又好像是從硯石里透出來,而不是浮在表面的。因此給人一種實的而不是虛的,凝重渾厚的而不是單薄輕浮的感覺。
六
:聽石聲:優質硯材根據硯坑不同有的「無聲」,有的有「木聲」,而也有如同「泥聲」的石材。
手感:用手撫摸硯堂,慢慢撫摸到硯池,如果是佳石,手感細膩滋潤,有撫摸嬰兒肌膚的感覺。
七
:
欣賞雕刻:端硯雕刻題材廣泛,但通過雕刻能掩藏硯石瑕疵,或者凸出優質花紋,比如在大的石眼附近刻上浮雲,營造出雲繞朗月的詩境。在一些流傳下來的名硯上雕刻的硯銘內容豐富,也是鑒賞端硯的重要內容之一,有些出自書法名家之手,使硯台增色不少。
以上均是比較專業的角度來鑒別端硯。你在新華書店買的商品,當然有許多地方不能滿足以上的要求。因為它畢竟不是用於收藏,而主要是實用價值。只要你的硯不掉漆,不吸水、儲墨時間長,且不幹墨,不臭墨。那麼這個硯台就很實用了。
⑸ 如何鑒別端硯
一、端硯是什麼
端硯石是古端州(即今廣東省肇慶市)端溪硯坑一帶產的硯石。端硯始於唐朝武德年間,已逾1300多年,其石質柔潤、發墨不滯、三日不涸,被尊為中國四大名硯之首。
二、特點
石質細膩、滋潤,發墨不損毫,呵氣能研墨,石品花紋豐富多彩,研出的墨汁油潤發亮,層次豐富,蟲蟻不蛀等特點名列中國石硯之首。硬度適中;端硯石硬度為摩氏(2.8至3.5),比墨條的硬度(2.2至2.4)稍硬,但比刻刀的硬度(約5)低1倍左右。致使端硯下墨快、易雕刻。不吸水;端硯石顯孔隙率小、飽和吸收率低,說明硯石的礦物細、粒間間隙小,開型或小開型裂隙不發育,使硯石蓄水不涸。
三、分類
端硯石分紫端、綠端、白端三種,其中紫端石為富鋁、鉀、鐵的硅酸鹽類岩石。綠端石和白端石為富鈣、鎂的碳酸鹽類岩石。紫端石和綠端石形成於同一個泥盆紀。白端石形成於比紫端石晚7000萬年石炭紀。
四、如何鑒別端硯
端硯要叢質地、顏色、品種和做工四方面來鑒賞。
石質:端硯是古人磨墨的工具,故古人鑒賞端硯,首先看它是否發墨。而發墨的關鍵,在硯石的石質。
石色:端硯以紫色為基調,但各名坑硯石色澤有差異。觀察、比較、分辨端硯石色時,一定要以水浸石(最好是沉水觀之)才能看得清楚、准確。比如拿一塊優質老坑硯石濕水之後觀察,就會發現它的色澤是以紫藍色為硯石的主要色調,在紫藍色的基調上可以觀察到老坑硯石色采斑瀾、富有變化,紋理清晰、明凈、純潔。而其色彩又好像是從硯石里透出來,而不是浮在表面的。因此給人一種實的而不是虛的,凝重渾厚的而不是單薄輕浮的感覺。
石聲:優質硯材根據硯坑不同有的「無聲」,有的有「木聲」,而也有如同「泥聲」的石材。
手感:用手撫摸硯堂,慢慢撫摸到硯池,如果是佳石,手感細膩滋潤,有撫摸嬰兒肌膚的感覺。
欣賞雕刻:端硯雕刻題材廣泛,但通過雕刻能掩藏硯石瑕疵,或者凸出優質花紋,比如在大的石眼附近刻上浮雲,營造出雲繞朗月的詩境。在一些流傳下來的名硯上雕刻的硯銘內容豐富,也是鑒賞端硯的重要內容之一,有些出自書法名家之手,使硯台增色不少。
⑹ 硯台上雕刻有蝙蝠上面還一點一點的不知道是 金還是銅的物質至少300年以上是什麼硯台啊重8.8斤
希望對你有幫助。
石品
魚腦凍的色澤是白中有黃而略帶青,也有白中微帶灰黃色的,是硯石中最細膩、最幼嫩之處。最佳的魚腦凍應是潔白如晴雲,白中帶
淡青色或白中帶淡紫色,色澤清晰、透徹。刻硯藝人,一般都把魚腦凍完整地保留在墨堂之中。有魚腦凍的硯石,質地高潔,石質特別細
膩、幼嫩、滋潤。
蕉葉白又稱蕉白,其特點如蕉葉初展,一片嬌嫩,白中略帶青黃色,最佳的蕉葉白呈含露欲滴、成片(即成半圓形)狀。
青花是自然生長在硯石中的青藍色的微小斑點,一般要水濕方能顯露,青花以細者、活者、沉者佳,粗者、枯者、露者次之。而以如
細塵掩明鏡、墨沈濡紙者為絕品。有青花的端硯石質地細膩、幼嫩、滋潤。
火捺也稱火烙,以其似火烙或灼傷的肌肉色澤得名。一般以老、嫩區分;老者紫中帶黑,嫩者紫中帶微紅。細分則有胭脂暈火捺、馬尾紋火捺、豬肝凍、金錢火捺等。
天青如秋雨乍晴、蔚藍無際,在端硯石中色青微帶灰白,純潔無瑕。
翡翠在端硯石中呈翠綠色的圓點、或橢圓點,或條狀,並有翡翠紋、翡翠斑、翡翠點、翡翠條和翡翠凍之別。
金銀線恰似線條狀橫斜或豎立在硯石之中。黃色者為金線,白色者為銀線。金銀線是水岩硯中獨有的一種石品花紋(麻子坑、坑仔岩偶然也有發現)。
冰紋有如懸崖的瀑布,一瀉千尺。白中有暈,向兩邊融化開去,似線非線,似水非水。冰紋是水岩獨有的一種石品花紋(坑仔岩、麻子坑偶有發現,但極少)。
鷓鴣斑也稱麻雀斑,是呈橢圓形的小斑點,疏密不一的灑落在硯石上,斑點有白中帶黃色,黃中帶褐色或青中帶黑色,恰似鷓鴣或麻雀身上毛色的斑點,故名。
石眼
石眼是端溪硯中天然生長的如鳥獸眼睛狀的「石核」。端硯石眼呈翠綠、黃綠、米黃、黃白或粉綠等色,大小不一,3-5毫米不等,個別大於7-10毫米
⑺ 硯台如何鑒賞
硯除實用以外,尚有藝術性的鑒賞價值,很可惜的是,能「用」、「賞」合一的詗水平名硯,市面上難得見到,但我們對鑒賞、品現的知識,是必須要充實的。欣賞硯須從石質、色彩、文彩、雕飾及石眼等幾方面去看,這也是一種專門學問,我們也只能從古人及今之好硯者的著述,取其要點,作簡略介紹。
1.石質
各地硯石,因地球造山運動,地質不同,所含成份大異,石質也就有各自特點。例如端硯石之山為輝綠凝灰岩,歙硯為水成岩類中的灰綠千松岩,夾青灰千層板狀砂岩、石英岩、黑色板岩等,就是同一地方、同一期凝結、同一坑位,也有許多變化,這也許就是硯的石質變異值得欣賞的理由。
硯石有燥、潤、粗、細、澀、滑、溫、冷等,可由人感覺到的不同,如硯的石質標准,也全憑感覺,沒有一定的科學數據,大抵石頑則光滑,而磨墨不快,石粗則粘墨而滲漬難滌,唯粗羅紋理不疏,細羅紋石不嫩者為佳;此為歙硯石的品評。下面為公認最好的石硯--端溪水坑硯石的石質,或可作為評判石質優劣的准則。
●鋒鋩強,長期使用不易磨滅。
●硯上鋒鋩的粒子均勻分布,易發墨。
●硬度不太堅硬,但相同硬度多分布均一。
●石之比重適度,無過重難持之弊。
●質溫潤,不幹渴,有小兒肌膚之滑膩感。
●因系泉生石中,而非石生泉中,故石極滋潤。
●色彩極美。
2.色彩
欣賞硯的單一顏色或復合色彩,也是一件樂事,如歙硯的蒼墨、青綠、紫紅、透綠。端硯的紫帶微I紫帶赤、黃紫帶青、青紫、灰蒼等等。
欣賞硯色應在不同光線、不同場所、不同情況,分段比較,例如在微暗的室內,見到一青黑色的石硯,拿到日光下看,會變成微青紫色;如沈入水中,則青色隱浮水中,只見到鮮明的淡紫色,這是很有趣的。
另外,在欣賞色彩的同時,要分辨不同色彩的配置,斑紋的存在,色的強弱,遠近的繪畫效果,復色重迭之立體變化,及獨有的眼、斑等特殊色彩。
3.斑、彩、紋
斑為石斑,為大小形狀不同之斑點。彩為文彩,各色兼備,有綜合性的美。紋為石紋,長如玉帶,細如冰紋,並金線、銀線、及色澤差異。
欣賞歙硯之文彩,應注意硯上的眉子、金星、及各種羅紋。欣賞泰山的燕子石硯,應注意它三葉蟲化石,如燕如蝠的飛翔感。欣賞苴卻硯,應注意它如夜空耀眼的碧玉星點。
而斑紋最多,變化最大的,仍以端硯為首,其主要者為:
青花--為青色花斑之意,有謂「青花為石之精華」,硯沉水中,青花可如蘋藻之浮動,並且名目繁多,有微塵青花,鵝毛青花、蟻腳青花、玫瑰紫青花、雨霖牆青花、蘋藻青花、魚仔隊青花……,由其名稱,大約可猜出花紋之形。
翡翠紋--有深紋、淡綠二色,為不定形點、條、斑等翡翠嵌入石中。
火捺--為端硯特有之紋,一名火黯,或熨斗焦,如火燒焦的顏色,有胭脂暈火捺、金錢火拻、馬尾紋、火焰青,鐵捺等名目,皆因色澤及形狀而得名,質硬,如在硯堂中則損墨,可能為含有鐵質的礦石熔漿噴散入石層中所成。
魚腦凍--如魚腦之透明白色石斑,如凍之四周為火捺者,白度更明,如沉硯入水,則白凍如池中浮月,更美。
蕉葉白--古人說像芭蕉葉上降霜尚未乾的樣子,以淡青(也有微青紅、淡紫)為基本所混入的白色,輪廓不明顯,與魚腦凍的白底、透明,輪廓明顯為其區別。
黃龍紋--為金黃色如龍飛騰的活潑紋。
鷓鴣紋--一名麻雀斑,為帶褐黃色、及白黃色不完全橢圓形的斑點。
蟲蛀--為端石凝結時,有不純物進入,年久溶解脫出的不整齊石面,留存硯之側面或底部,有自然的蟲蛀姿態,有特殊風韻。
其它尚有松皮紋,油涎光、玉點、橫間紋、青問紋、玉帶、水線、銀線、金線、泥氣、天青等多種斑紋。
4.眼
端硯有眼為一大特色,在岩石學上,為石連蟲之化石,因化石種類不同,乃有不同形狀的眼,其不同之點為:
a.輪紋數量的不同。
b.輪紋色澤的不同。
c.眼瞳顏色的差異。
d.全體形狀的差異。
眼的存在部位,為石硯加工者所左右,如與石紋、青花等相配得宜,則為高價值的藝術品,因此古人對端硯眼的有無,甚為看重:但古人也有以眼為石病,死眼及混雜無光采者,不如無眼。眼的種類有:
鴝鵒眼--有黃、碧、綠色暈八、九重,瞳為銀白色或黑色,在橢圓形的橫斷中部,正圓之中心有直徑約一糎的瞳仁(或稱瞳子),異常明顯,古來被認眼之第一位,視為絕品。
鸚哥眼--也稱了哥眼,與鴝鵒極相似,為翠綠層環輪八、九重,中心為黑瞳子。
珊瑚鳥眼--層數不多,其特點為有青綠暈中,其瞳子為朱赤色。小眼最可愛為上品,宋端硯多此眼,有名的太史硯,背面有數十個此種眼柱。
雞翁眼--因似公雞之眼而得名,黃暈、綠暈,加上大的外廓與大黑色瞳子,使感覺特別強烈。
雀眼--眼細小,也有暈數重。
貓眼--有暈數重,中間的瞳子如貓眼的縱長形。
象眼--有暈數重,外廓如象眼之細長,中為卵形。
象牙眼--近於白色之暉數重,瞳為黑或褐色。
綠豆眼--無多暈,為有綠色的小眼。
瞎眼--為不完全化石,眼開無瞳子。
怒眼--如怒獸狀大眼,人多不喜,故量少。
淚眼--為不完整之眼,如淚之流,也有瞳子好似被淚光所遮。
翳眼--眼崩裂不明顯,但在非常漂亮的翠綠暈中,見此翳眼,顯得色彩非凡。
盲眼--為有暈無瞳之大眼。
死眼--內外焦黃有瞳無暈,謂之死眼。
活眼--為有瞳有暈,鮮明輪環各種眼之總括稱呼。
.雕飾
唐、宋以前的好硯,都不著重硯上的雕飾,大約明以後,端、歙產硯地區,官吏為詩好貴人,乃將不甚好的硯石命工鏤琢星宿海,珊瑚島,龍虎風雲,赤雲捧日,及山水日月等狀,常為愛硯者所厭。其工俗者,稱為「石災」,雕工優良者,後人多視為硯的另一種藝術;重在欣賞而不在乎實用了。雕花有三邊雕、池頭雕、天然雕、隨意雕等不同部位。
⑻ 端硯的收藏價值
中華傳統工藝大師鍾創榮談端硯的收藏價值
端硯收藏價值要分六部分來談一)端硯形成、二)端硯的歷史評價、三)端硯坑種材質、四)石品花紋、五)歷史價值、六)藝術價值。
一)端硯的形成
唐代初期廣東肇慶(古稱端州)東郊羚羊峽欄柯山的端溪一帶,就出現了依靠采硯石、生產端硯為生的勞動者。這里,滾滾東流的西江水,穿峽而過,直奔南海。夾岸叢山峻嶺,氣勢磅礴,重岩疊翠。端硯名坑中的水岩(老坑)、坑仔岩、麻子坑、朝天岩、古塔岩、宣德岩......就錯落的分布在這風景如畫的環境中。生產的端硯慢慢地成了肇慶獨有的工藝美術品;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並得到達官貴人和帝王將相的賞識。宋朝開始把端硯列為「貢品」,蜚聲中外。端硯之所以名貴,除了石質特別幼嫩、純凈、細膩、滋潤、堅實、嚴密,製成的端硯具有呵氣可研墨、發墨不損毫、冬天不結冰的特色外。還與其開采、製作的艱辛有關。一方端硯的聞世,要經過從探測、開鑿、運輸、選料、整璞、設計、雕刻、打磨、洗滌、配裝等十多種艱辛而精細的工序。采硯石無法用機械化操作,只能以手工為主。歷代採石工人都是按石脈走向,順其自然向深層採掘,從接縫處下鑿。采出來的硯石如能有三、四成可用,已屬難得。坑道向下傾斜、曲折蜿蜒,工人進出要下蹲彎腰,有些地段僅能容一人裸體匍匐爬行。古人雲:「老坑匍匐仔坑斜,採石人同隔世賒。刈取紫雲煩鏤削,千金一砍未為奢。
二)端硯的歷史評價,由來就是中國"文房四寶"中的極品。它的歷史悠久,石質優良,雕刻精美。 上世紀80年代,日本及東南亞地區收藏者對端硯藝術價值的認可,使其收藏價值和投資價值進一步得到認可。近年來,隨著端硯文化節的舉辦,端硯市場不斷升溫,"文房四寶"界、收藏界、藝術界以及更多的愛好者越來越重視端硯,對端硯的工藝價值愈加青睞,使端硯的收藏與投資價值與日俱增。如1993年4月在香港舉辦的一場拍賣會上,一對清代長方帶眼松樹端硯(長34.1厘米)就被人以36.8萬港元高價買走。明朝的金家刻銘端硯和海水紋端硯,曾拍出22萬和10.58萬港元的高價,清代麒麟型端硯則以15.5萬元成交。近年來,端硯拍賣價格持續上升,如一方"端州八景"的老坑端硯賣出98萬元;在端硯文化節時,一方"中華九龍寶硯"則以200萬元天價成交。 古端硯價值很高,但現在一擲千金而求一硯的買家畢竟少數,對於大多數收藏者和投資者來說,那些目前價格不太高、製作精良的現代端硯會成為首選。只要認真從石質石材、石品花紋和雕刻工藝方面研究,擇優購入,必將獲得較大的升值空間。
端硯之所以名貴,其一是因為材質優良。其坑種有老坑(也稱水岩)、坑仔岩、麻子坑、宋坑為端硯的四大名坑等幾十種之多。除了石質特別幼嫩、純凈、細膩、滋潤、堅實、嚴密,製成的端硯還具有呵氣可研墨,磨墨細無聲,貯水不損耗,發墨不傷毫,冬天不結冰的特點。唐劉禹錫《唐秀才贈端州紫石硯以詩答之》詩贊曰:"端州石硯人間重。"在文人墨客眼裡,端硯被視為珍寶。蘇東坡雲:"我生無田食破硯。"所謂"墨硯精良,人生一樂",說明人們對硯台的重視和珍愛。除了"終身以俱"以外,還把名硯作為珍藏和傳世之作。
其二是石品花紋豐富多姿。端石具有獨特、豐富的石品,端硯問世之初即以其硯石中天然生成的絢麗石品花紋傾倒了世人。唐代詩人李賀的《青花紫石硯歌》,其標題就點出了端硯的珍貴石品"青花"。端硯的珍罕石品大都集中於老坑、坑仔岩、麻子坑這三大名坑上。除青花之外,還有××眼、冰紋、魚腦凍、蕉葉白、天青、金銀線等。端石石品花紋的豐富,可謂"文斑絢麗、玉德金聲"。
其三是雕刻工藝精湛。古今端硯的藝術價值均體現在構圖設計與刀法琢工之上,制硯技術是我國民族雕刻中的一種獨特形式。硯的造型,體現著雕刻、繪畫、書法、篆刻以及文字等方面的修養。既要隨石賦形,因材施藝,又要兼顧實用,依據研磨和貯墨的需要進行設計。由於雕刻工藝的精湛,加上絢麗的紫色天然端石材,使得端硯奇巧而有靈氣。李賀詩曰:"端州硯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雲。"至於硯石的某種缺陷或石疵,能工巧匠會施以繁美華麗的雕飾或獨特造型,取得掩瑕為瑜的效果,使古人視為石疵的硯石變為難得的端硯特有石品,反而增值。
三)、坑種材質。端硯產於古稱端州的今廣東肇慶市,始於唐初興盛於宋,地下穩居中國四大名硯之首,歷代坑種皆有興廢。清嘉道時期,坑種「不下七十種」(清何傳瑤《寶硯堂硯辨》)。但迄今尚存和有遺址可考,可供採集石樣標本以作鑒別的,有老坑(也稱水岩)、坑仔岩、麻子坑、宋坑、典水梅花坑、北嶺梅花坑、端溪綠端、北嶺綠端、古塔岩、朝天岩、(音:嵌)羅蕉、宣德岩、白線岩、小湘坑、舊蘇坑、七星岩白端等,這與出土和傳世遺留下來的古端硯坑種材質基本吻合。盡管清道光何傳瑤說當時坑種達七十之多,然其《寶硯堂硯辨》記載也只32種。能夠留傳下來的都是珍貴的名坑,但其間的品位與價格亦有差距。如開采於唐代中後期的最著名的老坑,石質特別高潔細潤,卻量少難采,極其艱巨,且屬官方皇岩,有記載的明清五百多年間開采不足20次。又因坑洞深延河底終年積水,古人採石只能旱冬汲水兩月余,採石也只得三月余。河水春汛一至,洞中水滿再無法汲干無法采鑿,所獲極有限。其所成「去盡包絡精美者僅掌許,欲求盈尺完璧之品絕不可得,即五六寸者亦千百片中一二片耳。」(清孫森《硯辨》)故古端硯中的老坑實屬鳳毛麟角,歷代價格也只升不降居高不下,一般都是10倍以上坑仔岩與麻子坑。而坑仔岩與麻子坑又5倍以上於其他各坑。但已絕產的坑種也價格不菲,如絕產於清初的明代宣德年間開坑的宣德岩坑,等同於坑仔岩與麻子坑,有時甚至略高一點。例如筆者所見一方清早期太極圖端硯,雖然塊頭上宋坑大硯是宣德岩小硯的數倍,但價格上宣德岩小硯卻是宋坑大硯的數倍。
四)、石品花紋。端硯問世之初,即以其硯石中天然生成的多姿多彩的絢麗石品花紋傾倒了世人。我國第一首贊美端硯的詩歌、唐代著名詩人李賀的《青花紫石硯歌》,其標題就點出了端硯的珍罕石品「青花」。有趣的是,端硯的珍罕石品幾乎全部集中於老坑、坑仔岩、麻子坑這三大名坑上。除青花之外,還有鴝鵒眼、冰紋、魚腦凍、蕉葉白、天青、金銀線等。其中青花又分微塵青花、鵝毛絨青花、雨淋牆青花等等,鴝鵒眼之外也有鸚歌眼、雄雞眼、象牙眼等等,在此僅略說其貴。青花以微細如塵若隱若現為貴,鴝鵒眼以形圓色碧暈多瞳清為貴,冰紋如春天冰河化解融線似蛛絲為貴,魚腦凍如白色雲團或如水中月影為貴,蕉葉白如蕉葉沾霜一片嬌白為貴,天青如秋雨乍晴之蔚藍天幕為貴,金銀線以色澤鮮活姿態優美為貴。另還有見於較多坑種的火捺,以紫紅形如古銅錢為貴;翡翠斑,以翠綠濃艷如真玉為貴。以及玉帶、黃龍、麻雀斑、硃砂斑、蟲蛀、玉點等等。古人所說的許多石疵,今人已逐漸視為難得的端硯特有的石品,其出現均可帶來不同程度的增值。而名坑的珍罕石品的出現,其增值更以原硯價的倍數計。
五)、歷史價值。古端硯作為文物古董,亦遵循著歷史年代長短與經濟價值大小成正比的,這個古玩市場一般性的價值規律。也就是說,歷史年代越久遠的越具經濟價值,其價格也越高,反之亦然。但古今端硯皆重石質坑種與天然的石品花紋。石質與石品的介入,使得古端硯價格的評估變得比較復雜和靈活。例如一方清末的老坑大西洞端硯,要比明代甚至元代一方普通坑種端硯價高;如果該方老坑大西洞端硯上有鴝鵒眼青花冰紋魚腦凍等,更要比有「周鼎宋硯」之譽的宋代普通坑種端硯值錢。一方絕產與琢制於明末清初,至今坑洞尚存有史跡可查的宣德岩端硯,也比一方琢制於元末明初或元初,但難斷坑種無法採集標准石樣進行鑒別的雜坑端硯,價格也高出許多。如此等等,表現出古端硯只能在坑種石質、石品花紋,甚至雕工銘刻等處於同檔次水平,其歷史價值的對比才有意義。
六)、藝術價值。古今端硯的藝術價值均體現在構圖設計與刀法琢工之上,即一方硯台的整體硯雕技藝。技藝精絕的,可以化石材上的瑕疵為妙品,彌補石質石品的先天不足。故也有其越精妙價越高的普遍價值規律。不但是同一歷史年代同一檔次坑種石材如此,在三大名坑以下的諸檔群坑中,就是年代稍遜一些,坑種石材檔次稍低一些,只要是匠心獨運,因石構圖因材施藝,立意高遠曼妙,題材新穎獨到,各種刀法巧奪天工,其經濟價值也隨藝術價值遙遙領先。但端硯畢竟有其特殊性。當遇到一方清代不作任何雕飾的、僅為平板一塊的老坑大西洞平板端硯,硯中珍罕石品花紋十分優美,則其經濟價值要比同樣是清代的、任何坑種的最精雕細琢的端硯都要高。也如明清遺傳下來的,石色皎潔如白玉的白端硯,其硬度比紫石端硯大(古人用以磨硃砂等故也稱朱硯),多見工藝簡單粗疏。但因產自端州北郊著名的風景區七星岩,歷代禁采岩石,故存世比較稀少。特別是其中玉屏岩所產上品白端,與老坑古端一樣鳳毛麟角,其價格也僅比老坑略低一點。而普通白端古硯,則等同坑仔岩與麻子坑古硯價。
此外,古端硯價格的評估,還要受到名人銘刻、佳人芳澤、完整程度、同檔次體積的大小等等因素的影響。我們進行投資收藏,勿忘其價格的特殊性和多樣性。
從上面六點就可以看到端硯的價值在那。從而知道怎麼樣去收藏端硯。讓端硯愛好者買的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