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鸚鵡魚常見病,鸚鵡魚怎麼養
是白點病,直徑約0.8mm,為肉眼可見的小白點。在水溫18-23℃的情況下,小瓜蟲常寄生在魚的皮下、尾鰭和鰓部,吸食魚體組織的營養,並刺激魚體分泌大量粘液,因此在魚體表形成一個個白色膿泡,遍布魚全身。熱帶魚患此病時,表現在魚鰭上先出現白點,魚兒顯得精神呆滯、漂浮於水面,很少活動。或者常在水草、砂石旁側身迅速游動蹭癢。嚴重時,導致魚體周身密布白點、停止攝食、肌體消瘦、呼吸困難直至死亡,病程一般約為5~10天。因小瓜蟲不耐高溫,一般25℃以上就會停止發育,當水溫升至28~30℃時,就會自然死亡。因此對患白點病的熱帶魚來說,治療並不太麻煩。只須將水溫維持在28~30℃左右,一星期以後,魚體表的胞囊就會全部脫落。如果此時在輔以葯物治療,效果會更好。用葯物治療時,可在魚缸中用0.1ppm的硝酸亞汞作葯浴處理。對病重的魚,可用2ppm的硝酸亞汞或0.5ppm孔雀石綠溶液侵洗病魚2-3小時。當病魚症狀消失後,要及時更換新水,以免時間太長引致魚的汞中毒。預防此病只須注意保持25℃以上的水溫,引進新魚時先將新魚用高錳酸鉀溶液或鹽水浸泡消毒後才放入魚缸,一般就能杜絕白點病的發生。
白點病的症狀:在患病初期,病魚會用身體摩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討厭的病原體。病魚體表、鰭條和鰓上可見許多小白點。病魚消瘦,浮於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動。後期體表如同覆蓋一層白色薄膜,粘液增多,體色暗淡無光。
白點病的發生環境:有明顯的季節性,水溫上下波動小瓜蟲繁殖,15—23℃的水溫最適於小瓜蟲繁殖。
白點病的治療方法:無論使用什麼葯物首先要提高水溫到30度。可利用小瓜蟲不耐高溫的方法,促使產生在魚體表面的孢子快速成熟,加速其生長速度,使他們從魚體表面脫落。治療葯物:1。也可用5%鹽水浸泡數天;2。或用百萬分之二(2ppm)的甲基藍溶液,每天浸泡6小時;3。用百萬分之零點零五(0.05ppm)的孔雀石綠和百萬分之二十五(25ppm)的甲醛溶液混合處理,療效較好;4。或用28~30℃的百萬分之二(2ppm)的鹽酸奎寧葯液浸泡3~5天;5。或用百萬分之二(2ppm)的硝酸亞汞葯液浸泡30分鍾;6。或用百萬分之五十至七十(50~70ppm)濃度的紅汞溶液浸泡5~15分鍾,每天2次
治療待白點消失後,仍要用葯一段時間使未附著魚體的小瓜蟲死亡
2. 鸚鵡魚身上有紅點用什麼葯
沒有照片就不好判斷是色素消退遺留的印記還是缺氧出現的充血點。
常見的少數紅點,最有可能是人為的結果。魚商在利益的驅使下,會在色彩度不好魚身上注入人工的激素或者用激光技術將色素打入鸚鵡魚體內。剛買回家中的時候,鸚鵡魚的體色還是很紅很漂亮的那種,但是過一段時間後,人工色素作用消失,魚兒的身體就會變回原來的顏色,由於注色部位的量不同有可能會出現有的地方較紅,從而出現了紅斑。這樣做法對魚健康危害很大,因此購買鸚鵡魚的時候要學會觀察這些細節。
少數魚也可能因為打鬥造成掉鱗而誘發傷口感染引起紅斑,針對這種現象就要注意平時的水質,避免水質不穩定造成細菌感染。
3. 我家有一條鸚鵡魚身上長了紅斑,怎麼辦
可能復是出血性腐敗病也叫赤皮病。 為體製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發炎,鱗片脫落,特別是魚體兩側和腹部最明顯,有時病魚的上下顎和鰓蓋部分充血,現塊狀紅斑,有時也充血發炎。在鱗片脫落處和鰭條腐爛處往往長有水霉。此病流行區域比較廣,且終年可見,常與爛鰓、出血症並發。當魚體受傷時,致病菌乘機侵入魚體,容易發生此病。 當冬季水溫極低時,魚體皮膚也會因凍傷而發生此病。 將魚隔離,水溫升高。可用1%食鹽水,或百萬分之五(5ppm)的呋喃唑酮,或百萬分之二(2ppm)的高錳酸鉀,或百萬分之二(2ppm)的漂白粉浸浴。
4. 紅鸚鵡魚發白身上有紅斑有爛的跡象
1.白點病 是傳染性很強的外寄生蟲病。
(1)病原體:多子小瓜蟲(寄生蟲)。傳染途徑:水蚤、病魚,污染的工具是熱帶魚的1號病。熱帶魚比金魚易患白點病,水溫忽高忽低是本病的誘因,也是初學者常常失敗的原因。歐洲最初興起熱帶魚飼養業時曾因此病全軍覆沒。及時發現早治療,早隔離,加強消毒,保持恆溫是防止此病的有效方法。白點病分為早、中、晚三期,病程5~7天,各期為2~3天,常致魚群很快大批死亡,死亡率可達60%~70%。
(2)症狀:早期,各鰭及身軀有個別的小白點,有食慾,精神沒有多大變化。中期,鰭、身軀到處是白點,沒有食慾,不愛活動,到處蹭癢,顏色變暗。晚期,白點布滿全身,魚浮在水面或沉入箱底。魚有氣無力,左右搖擺,體表粘膜增多,呼吸困難,窒息而死。
(3)治療:此病要綜合治療,只用葯收效不大,加強飼養管理很重要。首先停食4~5天,減少污染,保持水溫恆定,升溫比原水溫高2~3℃為佳。在沒有水草的情況下可適當投葯,水草對各種葯物敏感很快枯死。熱帶魚常用驗方如下:參考驗方1:早期可投入0.5%~1%食鹽,可取得一定效果。參考驗方2:初期、中期可用1~5ppm的呋喃西林粉劑灑全箱。用火柴棍蘸甲基藍結晶粉,涮入病魚箱內變色即可,都有較好效果。參考驗方3:早期、中期,將紅汞放入水中,變成淡紅色即可,有很好的消滅病原的作用,但不能反復使用,因汞有毒,魚不易排出體外。參考驗方4:中期、晚期,特效葯為硝酸亞汞,但魚對此葯很敏感,易造成死亡,故一般情況下不採用。90×45×60(厘米)箱放綠豆粒大小一塊即可,此葯也不能反復使用。北京動物園治療此病治癒率較高,一般損失不大。
2.出血性腐爛病 為細菌性傳染病。
(1)病原體:為細菌。傳染途徑為水蚤或病魚以及被污染的工具。此病不易根除,好了後常常是帶菌者,水質惡化立即又發病,死亡率較高,一般為50%左右。
(2)症狀:魚體出現出血點,各鰭由鮮紅充血變成蒼白而爛掉,腮絲也由紅變白,部分爛掉。解剖內臟有出血點。常並發腸炎。發病急,蔓延快(2~3天)易造成大量死亡。
(3)治療:停食4~5天,全箱投抗生素葯物青黴素:90×45×60(厘術)箱80萬單位,上、下午各1支,連續3天為一個療程。一般4~5天可治癒,初期可治癒,中期可以得到控制,爛掉的鰭需1個月左右才能長好。把患病箱內的水草拔出用清水沖凈並用美藍消毒(用火柴棍蘸一下美藍結晶變化即可) 15~30分鍾。在病魚箱內投放呋喃西林粉劑(1~5ppm),一般3天可得到控制,6天左右治癒。發病初期也可用0.5%~1%的食鹽,亦得到控制。
3.輪蟲病 此病為傳染性原蟲病。
(1)病原和症狀:病原體為輪蟲,傳染途徑多為喂水蚤時帶進蟲體。新魚蟲要清洗多遍才能喂魚,否則易得此病。發病率高,死亡率不高。一般症狀:輪蟲在箱內聚成雲霧狀。魚浮在水面,在魚身上、鰓內到處寄生。色體粘膜增多,呼吸困難。病魚如不及時治療,也會大量死亡。
(2)治療:最好的方法是把全箱的水倒掉,把魚移入新箱,再投些葯。治療的特效葯是硫酸銅,90×45×60(厘米)的箱放綠豆大小結晶塊即可。水草對硫酸銅特別敏感。要拔掉草再投葯。不能用部分換水方法處理,這樣反而加速輪蟲的大量繁殖,魚將加速死亡,所以必須全換水與投葯同時進行。此外也可用0.5%~1%的濃鹽水治療也有效。
5. 怎樣才能使鸚鵡魚身上的顏色變紅
水質要保持好。鸚鵡在弱酸性老水中會比較紅,所以不要經常大量換水或是倒缸,這都容易使鸚鵡褪色。而要保持水質清澈透明還不能經常換水就需要強大的過濾系統,最好是頂濾加缸外機兩套以上的過濾系統。鋪底沙也可以,但是不要用珊瑚沙。我因為養的密度較大沒有鋪底沙,太不好清理,除了過濾外每天再用細眼網抄撈撈魚糞便。
要保持魚健康,精神狀態好。有病的魚不可能顏色鮮艷,任何魚都是一樣的。所以保證魚的健康無病,不和大型兇猛魚類混養,保證魚不出現緊迫、膽小等狀態,才能把鸚鵡養出好的顏色來。
飼料的問題。如果只喂血蟲、麵包蟲等缺乏蝦紅素的天然飼料,很難把鸚鵡養的顏色鮮紅,除非經常以河蝦為主食。所以我的經驗是每次餵食都是先喂顆粒飼料到半飽,然後再喂血蟲、麵包蟲、河蝦等喂飽,每天兩次。這樣既能喂紅,又能讓鸚鵡吃飽、長得快。飼料我是用寶贈紅、拉瑪紅、紅加美、神奇寶貝等幾種品牌混合在一起來喂的。
光線的影響。鸚鵡在較暗的環境中會變紅,而強烈的燈光或日光都容易讓鸚鵡發白。選用台灣紅等燈管照在魚身上很漂亮,也有助於誘色。注意不要太強和時間太長。
鸚鵡魚(學名:Amphilophus)或稱鸚嘴魚,鸚鵡魚,學名洛神頸鰭魚,隆頭魚科的屬類,俗稱有鸚哥魚、鸚嘴魚、紅楔鯛等,是生活在珊瑚礁中的熱帶魚類。因其色彩艷麗,嘴型酷似鸚鵡嘴型而得名。另有一種由美洲慈鯛雄紅魔鬼魚和紫紅火口雜交培育成的淡水賞觀魚,因體色鮮紅,又稱為血鸚鵡。每當漲潮的時候,大大小小的鸚鵡魚披著綠瑩瑩、黃燦燦的外衣,從珊瑚礁外的斜坡的深水中游到淺水礁坪和瀉湖中。鸚鵡魚有特殊的消化系統。鸚鵡魚用它們板齒狀的喙將珊瑚蟲連同它們的骨骼一同啃下來,再用咽喉齒磨碎珊瑚蟲,然後吞入腹中。有營養的物質被消化吸收,珊瑚的碎屑被排除體外。鸚鵡魚的咽喉齒不象牙齒一樣尖利,而是演變為條石狀,咽喉齒的上頜面上凸起,正好和下面的凹處相吻合。
6. 鸚鵡魚變白且有紅斑點
魚病主要是水質長期不好引起的,就好像人一樣如果長期生活在空氣回不好的環境里也是很容答易有病。要養好魚關鍵的是過濾,過濾就是過濾魚便,水裡的毒素都是魚便產生的,也只有把魚便的氨除掉才能保持水體的穩定和清晰,魚也才能健康而少病的。如果缸里缺少硝化菌的附生面積,硝化菌是很少的,也就不能及時處理魚便了,水體的氨含量就高,魚長時間生活在有氨毒的水體里,體質會慢慢變得虛弱就很容易受到水裡病毒的侵害。有些危害不是一下就顯示出來,而是有一個積累的過程,這一般是從體質較弱的魚開始。網路永清過濾了解一下,這過濾系統有自動清理魚便的功能,會有幫助的。
7. 鸚鵡魚長紅斑怎麼辦
患了細菌性腐敗病,病魚體表局部或大部發炎充血;脫鱗;鰭基充血專,鰭端爛蝕屬,鰭條間組織破壞;鰭蓋和上下頜常出現紅斑,鰭蓋表皮有時爛掉,露出鰭蓋骨.本病春末夏初流行,病魚游動緩慢;常獨處水面,不久死去.可選用呋喃西林,漂白粉、抗生素等治療。
鸚鵡魚(學名:Amphilophus)或稱鸚嘴魚,鸚鵡魚,學名洛神頸鰭魚,隆頭魚科的屬類,俗稱有鸚哥魚、鸚嘴魚、紅楔鯛等,是生活在珊瑚礁中的熱帶魚類。因其色彩艷麗,嘴型酷似鸚鵡嘴型而得名。另有一種由美洲慈鯛雄紅魔鬼魚和紫紅火口雜交培育成的淡水賞觀魚,因體色鮮紅,又稱為血鸚鵡 。每當漲潮的時候,大大小小的鸚鵡魚披著綠瑩瑩、黃燦燦的外衣,從珊瑚礁外的斜坡的深水中游到淺水礁坪和瀉湖中。鸚鵡魚有特殊的消化系統。鸚鵡魚用它們板齒狀的喙將珊瑚蟲連同它們的骨骼一同啃下來,再用咽喉齒磨碎珊瑚蟲,然後吞入腹中。有營養的物質被消化吸收,珊瑚的碎屑被排除體外。鸚鵡魚的咽喉齒不象牙齒一樣尖利,而是演變為條石狀,咽喉齒的上頜面上凸起,正好和下面的凹處相吻合。
8. 鸚鵡魚身上長紅斑該怎麼治
這是自己在魚缸里養的嗎是不是干凈了
9. 鸚鵡魚身上有明顯的紅點是怎麼回事
你描述的情況,因該是因為你的水溫沒有控制好,魚身上有了病菌.以下幾種方法可以控制和治癒:
1)你首先將溫度上升到30-31度.
2)停止餵食,魚在生病期間不要餵食,避免減少水的污染.
3)將缸內加適量的鹽,可起到殺菌的作用.
4)到魚市買白點凈(魚市的葯很多,你可以多問幾家,描述一下你家魚身上出現的情況,可以做一下參考,也避免上當,看一下說明書,上面是否有和你魚相同的症狀,其實有很多種葯都是治這種病的)上面有說明用量的多少,一般一米長的魚缸,45寬,60高的用兩蓋就可以,這個葯連續用5天,看你魚的情況,如果身上的紅點還是沒有去除,你可以在適當的用兩天.
5)等魚康復後,水溫一定要在維持一個星期後,再將水溫慢慢降到28-29度.
6)換水時一定要注意,新水要經過晾曬過兩天和用加熱棒加熱後與缸內的水溫一至才可以,根據換入水的多少,在新水內加適量的鹽.
7)鸚鵡魚自身就有先天性呼吸不暢,因此制氧機24小時都要開這.
8)為了讓鸚鵡魚的體色更加艷麗和健康,每天都要用5-6個小時的紫外線殺菌燈代替陽光,做光的感應.
9)你每天在餵食前打開照明燈就可以,這樣也會給魚一個反射點,它們到這個時候,會在上面尋找食物.
10)一定要定期清洗過濾棉才可以,減少魚糞對水的污染.
鸚鵡魚對於初學者,是最佳的選擇.初次養魚都是有一個過程,慢慢就有經驗了,不要灰心,希望你的魚早日康復.
10. 我養的紅鸚鵡魚身上長黑斑了,是怎麼回事啊
出現黑斑有幾種可能:
1 鸚鵡魚受到驚嚇也會出現黑斑,一段時間後會消失的。
2 水質不好或水質不適應,水質不好時應該加強換水,水質不適應該馬上把水換了,調節好水質。
3 紅鸚鵡在成長的過程中有時候會出黑斑,但過一段時間後會減褪。我以前的一條也是這樣,過一段時間就好了。 (因為鸚鵡魚是由慈鯛科魚雜交出來的,在小時候出現黑斑並不出奇。)
在這時期要多注意水質和飼料,想紅鸚鵡色彩更美,多喂養點蝦或寶增紅這樣的增紅飼料。 這樣的現象水質不好造成的多一些,建議加一點水質穩定劑,並經常換水,鸚鵡魚喜歡新水,只要把水養好,鸚鵡魚身上的黑斑會慢慢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