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黃瓜葉片出現病斑
1.症狀該病在黃瓜的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病,主要危害葉片。初發病時,葉背出現水浸狀淡黃色的小斑點,隨著病情的發展,病斑逐漸擴大,並受葉脈限制形成多角型黃色斑。發病嚴重時小病斑匯成大病斑,在潮濕條件下病斑背面長出灰黑色的霉層。病葉由下向上發展,嚴重時全株葉片枯死。
2.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該病為霜霉屬真菌侵染的病害,主要靠氣流和雨水傳播。孢子囊直接萌發,生出芽管,由氣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寄主。傳播的途徑主要是從溫室黃瓜傳到大田黃瓜,再從大田傳播到夏秋黃瓜,然後再傳播到溫室黃瓜。高濕是黃瓜霜霉病發生的重要條件。病菌產生的孢子囊需要83%以上的相對溫度,孢子囊萌發和侵入都需要有水滴或水膜。葉面乾燥孢子囊不能萌發,2~3天中死亡,因此葉面的水滴或水蟆是霜霉病發生的決定性因素。如通風不良,濕度過大,溫度調節不好,晝夜溫差較大,容易使葉面出現水滴或水膜,就有利於該病菌的萌發和侵入。病菌侵入的溫度范圍是10~25℃,最適宜的溫度為15~22℃,高於30℃時不適發病,溫度越高對病菌的抑製作用越大。在有水的條件下,溫度是該病發生遲早、輕重的主要因素。
3.防治方法選用抗病新品種。如津研4號、津春2號、津雜2~4號、長春密剌及山東密剌等。加強栽增管理,採用高壟地膜覆蓋栽培技術,膜下澆水,減少澆水次數。加強通風,降低空氣濕度。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結瓜後及時摘掉下部老黃葉。根外噴施0.2%磷酸二氫鉀或者噴施1:1:100的尿素和糖的混合液,提高功能葉片糖總含量,提高葉片生理抗病能力。
高溫悶棚。選擇晴天上午,關閉大棚溫室門窗,使棚室內的溫度升到45℃,最高不能超過48℃,持續2小時後適當通風,使棚室溫度逐漸下降,恢復正常溫度。閉棚前一天必須澆水,植株較高的可將生長點向下壓低一些。
葯劑防治。發病初期可選用下列葯劑:
①25%瑞毒霉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
②90%疫霜靈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
③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
④72%克露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
⑤72%普立克水劑600~1000倍液。
⑥45%百菌清煙劑,每畝每次250克。
⑦5%百菌清或5%萬霉靈粉塵劑,每畝每次1公斤,每7~10天用葯一次,連續防治3~5次。
二、黃瓜白粉病
1、症狀該病主要危害葉片。發病初期葉背及葉面產生白色圓形粉狀斑點,擴大後成片,長一層白色粉狀物,並逐漸變為灰白色,葉片變黃後乾枯死亡,不脫落。
2、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該病為白粉菌科的白粉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在保護地栽培的地區,該病可常年發生。靠氣流或雨水傳播,從溫室傳到大田,然後再傳到溫室。白粉病的發生與溫度、濕度、栽培管理有密切的關系。白粉病發生的最適溫度為20~25℃,超過30℃或低於10℃時病菌受到抑制。白粉病菌對濕度的適應性較廣,濕度越大越利於病菌孢子的萌發,但是相對濕度低於25%時,病菌仍能萌發。在栽培管理中,如密度過大,氮肥過多,通風透光不好,土壤缺水或灌水過量,濕度過大的地塊,均容易發生該病。
3、防治方法選用抗病品種。津研2號、4號、津春2、3號、津雜1、4號、滿園綠、碧春、春香等。保護地熏蒸消毒。在定植前先用硫磺粉或百菌清煙劑消毒。用硫磺粉熏蒸的方法是每55立方米用硫磺粉0.13公斤,鋸末0.25公斤。如用百菌清煙劑每畝每次用葯250克,分放幾處於傍晚點燃後密閉一夜,次日早上打開門窗通風。
加強肥水管理,注意棚室內通風透光,防止植株徒長和脫肥早衰。葯劑防治。
可選用40%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或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農抗120生物制劑100PPm,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交替使用,每7~10天用葯一次,連續防治2~3次。
三、黃瓜細菌性角斑病
1、症狀該病主要危害葉片,但有時也危害莖和瓜。子葉受害,初為水漬狀,圓形或卵圓形凹陷斑,以後變為黃褐色斑,乾枯。葉片初受害,產生針頭大小水漬狀斑,後變淡褐色,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濕度大時葉背面斑上產生白色菌膿,干後為一層白色透明膜。病斑後期質脆,易開裂穿孔。莖及果實上病斑水漬狀,近圓形,後變為淡灰色,病斑中間常產生裂紋,潮濕時,病斑上產生菌膿,並向果肉部分侵害,使果肉變色,腐爛,並有臭味。幼瓜被害後常腐爛早落。
2.傳播途徑及發病條件該病為細菌性病害。主要靠氣流、灌溉水、雨水、昆蟲、農事等傳播,從氣孔、水孔、傷口等處侵入。高溫和高濕是細菌性角斑病發病的重要條件。發病的溫度范圍為20~30℃,最適宜的溫度為25℃左右。在日平均溫度12℃以下,濕度相對較大時發病重。栽培密度過大,磷鉀肥不足,通風不良,低溫高濕,重茬的地塊發病重,低溫多雨的年份發病較普遍且嚴重。
3.防治方法選用抗病品種種子消毒。用55℃溫水浸種15分鍾,或用50%代森銨500倍液浸種1小時,或用40%甲醛150倍液浸種1.5小時,清水洗凈後催芽備用。
加強栽培管理。重病的地塊實行二年以上的輪作,及時通風降濕、排除田間積水,收獲後及時清除病殘體並集中銷毀。
葯劑防治。於發病初期噴灑50%DT800倍液、或70%可殺得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新植黴素5000倍液、或用1:2:300~400倍波爾多液,或80%綠得保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7~10天噴一次,連續防治3~4次。
四、黃瓜灰霉病
1.症狀該病主要危害黃瓜的花及幼瓜,有時也危害葉及莖。病菌多從花上開始侵染,花被害後,長出灰褐色霉層,再侵染幼瓜,造成臍部腐爛。被害幼瓜初呈水漬狀,褪色,病部逐漸變軟腐爛,表面密生灰褐色霉層。病花和病果落在莖、葉上,導致葉發病。葉部病斑為水漬狀,後為淺褐色,有輪紋,邊緣明顯,病斑中間有時產生褐色霉層。莖部被害,引起病部腐爛,嚴重時可造成整株死亡。
2.傳播途徑及發病條件該病為灰葡萄孢菌侵染的真菌性病害,病菌主要在病殘體上和土壤中越冬並成為初侵染源,靠氣流,水濺和農事操作形成再侵染。病花和病果可造成再次傳播。溫度20℃左右,陰天光照不足,保護地濕度大,通風不及時,相對濕度在90%以上,結露時間長,是灰霉病發生蔓延的重要條件。若溫度高於30℃,相對濕度在90%以下,病害則停止蔓延。
3.防治方法加強栽培管理,增強光照,加強通風,膜下澆水,切忌陰天澆水,防止濕度過大。清潔田園,及時摘除病花、病瓜、病葉並帶出田外集中銷毀。葯劑防治。發病初期可選用10%的速克靈煙劑或45%百菌清煙劑,每次每畝250克,熏3~4小時。也可用粉塵劑於傍晚噴灑,5%百菌清粉塵劑或6.5%甲霉靈粉塵劑,每次每畝1公斤。也可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每6~7天用葯一次,連續防治3~4次,要求葯要噴到花及幼瓜上。在始花期點花時加入0.1%用量的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沾花或噴花效果明顯。
五、黃瓜枯萎病
1.症狀主要危害黃瓜的根莖基部。幼苗發病時莖基部變黃褐,子葉萎蔫下垂,根莖部腐爛。成株期一般在結果初期發病,病株表現為從下向上逐漸萎蔫下垂,似缺水狀。數日後,病株莖基部縊縮並有琥珀色的膠狀物流出,在潮濕的情況下,莖基部會長出粉紅色或白色的霉層,切開莖基部可以看到維管束變褐,這是枯萎病的重要特徵。隨著病情發展,病株很快枯死,莖基部易縱裂成麻絲狀,很容易拔起。
2.傳播途徑及發病條件該病為鐮刀菌侵染的真菌性病害。病菌在殘體和土壤中越冬,成為來年的初侵染源,種子可遠距離傳播,土壤、糞肥、灌溉水、昆蟲、農具等都可以傳播病害。病菌生命力很強,能在土壤中存活5~6年以上。因此土壤中病原菌的多少是病害發生程度的決定因素,也是病害的主要侵染來源。連作地、土壤高濕、根部積水的地塊,易促使枯萎病的發生蔓延。高溫高濕是枯萎病發生的有利條件,在溫度24~27℃,土溫在25~30℃時,病害發生快。氮肥過多,酸性土壤(PH=4.6~6.0)發病較重。線蟲多的地塊及大水漫灌的地塊發病均較重。
3.防治方法選用抗病新品種。
與非瓜類蔬菜、蔥韭等作物輪作,以減少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積累。採用高壟栽培和膜下澆水的栽培技術,及時排除田間積水,加強通風透光,增施磷鉀肥,提高作物的抗病性。
嫁接防病,用根系發達耐低溫抗枯萎病的黑子南瓜做砧木嫁接黃瓜,防效可達95%以上,是目前防治黃瓜枯萎病較理想的方法。
利用夏季日光消毒,每畝用1000公斤稻草,切成4~6厘米長,均勻撒在地面上,再均勻撒上100公斤石灰,然後深翻土地25厘米以上,蓋上地膜,澆足水、然後密閉大棚或溫室15~20天,當地表土溫達到60~70℃時,對枯萎病菌及線蟲都有較好的防效。
葯劑防治。
於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或用70%敵克松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立枯凈800倍液灌根,每株灌250毫升,每7天灌一次,連續灌3次。
六、黃瓜黑星病
1.症狀黃瓜的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病,葉、莖、瓜均可受害。幼苗發病子葉出現黃白色近圓形病斑,幼苗停止生長,嚴重時心葉枯萎,全株死亡。葉片發病,初為濕潤狀圓形斑,直徑1~2毫米,淡黃色,後病斑易星狀開裂穿孔。葉柄、瓜蔓及瓜柄受害、出現淡黃褐色大小不等的長梭形病斑,中間開裂下陷;病部可見到白色分泌物,後變成琥珀色膠狀物,潮濕時病斑上長出灰黑色霉層。瓜條被害,初產生暗綠色圓形至橢圓形病斑,並有膠狀物溢出,後變成琥珀色,病斑直徑2~4毫米,凹陷、龜裂呈瘡痂狀,病部組織停止生長,致使瓜條畸形,溫度大時可見天灰色霉層,瓜條一般不爛。黃瓜黑星病與細菌性角斑病的主要區別是細菌性角斑病葉上的病斑是多角形、受葉脈限制,葉脈不受害,病葉不扭曲,病斑後期穿孔而不是星狀開裂,瓜條被害溢出菌膿不變琥珀色,病瓜濕腐。
2.傳播途徑及發病條件該病為瓜枝孢菌侵染的真菌病害。病菌在病殘體上、土壤中或附近在架材上及種子上越冬,從葉片、瓜、莖蔓的表皮直接穿入侵染,也可以從傷口或氣孔侵入。病菌在5~30℃溫度范圍內均可生長,以20℃為最適宜。保護地栽培重茬時間較長,種植密度過大,植株徒長,通風透光不及時,連陰雨時間較長時發現均較重。
3.防治方法種子檢疫是防止種子傳播病害的主要途徑。對種子田進行生產檢疫、生產無病種子。葯劑防治。發病初期可選用40%福星乳油8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霧,或45%百菌清煙劑每畝每次250克熏煙。噴葯要均勻周到,幼嫩部分及生長點要噴到,每5~7天噴葯一次,連續防治3~4次。
七、黃瓜疫病
1.症狀該病主要危害莖基部、葉及果實。幼苗受害多從嫩尖染病,初為暗綠色水漬狀萎蔫腐爛,病部明顯縊縮,病部以上的葉片漸漸枯萎,造成乾枯禿尖。葉片發病,出現圓形的暗綠色水漬狀病斑,潮濕時病斑很快擴展成大斑,邊緣不顯顯,全葉腐爛。成株期發病,多從嫩枝,側枝莖基部發病較多,病部水漬狀暗綠色,明顯縊縮並腐爛,病部以上莖葉枯死,病莖維管束不變色。瓜條受害,產生暗綠色水漬狀,近圓形凹陷斑,濕度大時病害發展迅速,瓜條萎縮,後期病部長出稀疏灰白色霉層。黃瓜疫病與枯萎病的區別。疫病莖基部維管束不變色,在後期病部長出稀疏灰白色霉層,而不是白色或粉紅色霉層。
2.傳播途徑及發病條件該病為黃瓜疫黴菌侵染的真菌性病害。病菌在病殘體及土壤中越冬,種子、垃圾、肥料都能帶菌,並通過灌溉水、氣流及風雨傳播發病。疫病的發生流行與小氣候有密切關系,高溫高濕利於病菌的發生發展,發病溫度范圍為5~37℃,適宜溫度為28~32℃。在適宜的溫度范圍內,重茬地、連陰雨天、澆水過勤、濕度大、排水不良、土質粘重、施用末腐熟的有機肥等,均易引起該病的發生。
3.防治方法實行與非瓜類作物輪作。
採用高壟栽培,壟面覆地膜或麥草,採用膜下暗灌,及時排除田間水,做好通風透光,降低田間濕度工作。
收獲後及時清除田間殘株病葉並銷毀。
種子消毒。可選用40%甲醛100倍液浸種30分鍾,撈出洗凈晾乾備用。或選用種子重量的0.3的25%瑞毒霉可濕性粉劑拌種,或用600~800倍液浸種30分鍾,然後催芽備用。
葯劑防治,發病初期可選用64%殺毒礬M8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90%疫霜靈可濕性粉劑7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也可用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和4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1:1:800倍液灌根,每株灌250毫升,每10~15天灌根一次,連灌3~4次。
八、黃瓜炭疽病
1.症狀黃瓜的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病。幼苗期發病,子葉邊緣出現半圓形病斑,稍凹陷。成株期發病,葉片病斑近圓形,大小不等,初為水漬狀,很快乾枯成紅褐色,邊緣有黃色暈圈,常有幾個小病斑連成不規則的大型斑,病斑上輪生黑色小點,潮濕時病斑產生粉紅色粘稠狀物,乾燥情況下,病斑常開裂、穿孔。莖和葉柄上的病斑為橢圓形或梭形,深褐色,稍凹陷。瓜條上的病斑圓形,褐色,稍凹陷,中部開裂,後期病斑上產生粉紅色粘稠物。
2.傳播途徑及發病條件該病為刺盤孢屬真菌浸染的病害,病菌以菌絲和菌核在種子表面、病殘體及土壤中越冬,成為來年的初侵染源。在適宜的條件下侵入寄主引起發病。高溫高濕是發病的主要條件,相對濕度87%~95%,適溫為24℃時最適宜發病,濕度小於54%時不發病,溫度高於28℃時發病輕。保護地栽培通風透光不好,澆水過多,連年重茬,氮肥過量,植株徒長均有利於發病。3.防治方法選用無病種子或從無病的植株采種。
加強栽培管理,及時通風透光,嚴禁大水漫灌,雨後及時排除田間積水,降低田間濕度,並控制濕度在70%以下。增施磷鉀肥,實行輪作,發現病株後及時清除病葉、病瓜,並及時用葯防治。
葯劑防治:發病初期可選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300~400倍液,或45%百菌清煙劑,每畝每次250克。每7~10天用葯一次,連續用葯3~4次。
九、黃瓜菌核病
1.症狀主要危害莖和果實,多發生在莖基部和主側枝分杈處,最初產生淡綠色水漬狀病斑,擴大後呈淡褐色,病部表面著生白色菌絲,莖桿內部生有黑色菌核,病部以上枝葉萎蔫枯死。果實染病多從瓜頭發病,初呈水浸狀腐爛,表面長滿白色菌絲及黑色菌核。葉部發病為灰色至淡褐色,圓形病斑,邊緣不明顯,病部濕腐、長了稀疏的霉層。苗期發病幼莖基部出現水浸狀病斑,並很快繞莖一周,造成幼苗猝倒。
2.傳播途徑及發病條件該病為核盤菌侵染的真菌性病害。病菌在種子和土壤中越冬越夏,在適宜的條件下產生子囊孢子,孢子隨氣流傳播蔓延,帶菌的病花可引起再次侵染。低溫高濕有利於病害的發生與流行。溫度在13~20℃時有利於子囊孢子萌發,適宜的相對濕度為98%~100%。菌核萌發最適宜溫度為15℃時左右,在超過50℃時5分鍾即可死亡。保護地栽培連作時間長,放風不及時,濕度大的地塊發病重。通風早、通風量大、濕度小、光照足的發病輕。
3.防治方法土壤消毒。保護地夏季深翻30厘米,將菌核翻到土下,灌水10天以上,使子囊盤無法出土。
種子消毒。用50℃溫水浸種10分鍾。採用高壟栽培,蓋地膜、膜下灌水。發現中心病株後應及時清除並用葯防治。
加強通風透光,防止溫度偏低,濕度過大的現象出現。
葯劑防治。發病初期選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農利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10%速克靈煙劑或45%百菌清煙劑每畝每次250克。每10天用葯一次,連續防治3~4次。
十、黃瓜蔓枯病
1.症狀該病主要危害莖和葉。莖和基部發病時,產生圓形或梭形黃褐色,油浸狀、病斑稍凹陷,並生有琥珀色膠狀物,表面散生小黑點。葉片發病後出現圓形或不規則形大型病斑,有的病斑自葉緣向內發展呈V型或半圓型淡褐色至黃褐色,後期病斑易破碎,病斑上密生黑色小點。葉片病斑直徑10~35厘米,少數病斑更大。病葉自下而上枯黃,不脫落,嚴重時只剩頂部1~2片葉。
蔓枯病與枯萎病的區別:蔓枯病多從莖表面向內部發展,維管束不變色,不會全株死亡,這是與枯萎病的重要區別。
2.傳播途徑及發病條件蔓枯病為甜瓜球腔菌侵染的真菌性病害,病菌在病殘體及土壤中越冬,主要以灌溉水、氣流傳播,從氣孔,水孔或傷口侵入,種子帶菌可引起子葉發病。高溫高濕、通風不良、植株生長勢弱和徒長,連年重茬的地塊容易引起發病。
3.防治方法選用無病種子或從無病株上選留種。實行2~3年以上的輪作。
培育壯苗,增施磷鉀肥,增強植物抗性,加強通風透光、降低溫濕度,改善田間小氣候。
葯劑防治。
發病初期可選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45%百菌清煙劑,每畝每次250克,或40%福星乳油800倍液,每7~10天防治一次,連續防治3~4次。
十一、黃瓜化瓜症的發生及防治
1.症狀主要表現在新坐下的瓜紐或正在發育中的小瓜條停止生長,並由瓜尖開始逐漸變黃、干癟,最後乾枯脫落。
2.發病原因化瓜的主要原因是在雌花謝花時灌水過多,土壤透氣不良,根系活力較弱,或大瓜摘的過晚,各器官爭奪養分,造成幼瓜養分供給不足而黃化。在連續陰雨,光照不足的情況下,光合作用產物少,新坐下的幼瓜得不到足夠的養分而停止生長。另外光照不足,溫度高、光合產物少,營養消耗得多,造成幼瓜營養不足。在氮肥充足,水量過大,光照不足,植株徒長的情況下,幼瓜的營養生長得不到充分的供給,也易造成化瓜。
3.防治方法加強栽培管理,適當控制澆水,加強通風,增加光照,提高光合強度,控制好溫濕度,防止瓜秧徒長,適時採摘及適度疏瓜。
十二、黃瓜「花打頂」的發生及防治
1.症狀黃瓜的「花打頂」主要發生在苗期或定植初期,其症狀主要表現為生長點不再向上生長,生長點附近的節間縮短,開花節位上升,嚴重的在頂端開花,開花後瓜條不伸長,同時瓜秧停止生長。
2.發病原因乾旱、缺肥、夜溫低於15℃,土壤鹽分濃度過高,根系受到傷害等因素。
3.防治方法在育苗時,加強水分和溫度的管理,多施有機肥,適時移栽,並避免移栽時傷根,避免大水漫灌和田間積水,保持土壤有良好的透氣性。適當摘除雌花,以促進生長。如果供肥不足,可噴施0.2%~0.3%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
十三、畸形瓜的發生及防治
1.症狀及產生的原因彎曲瓜。發生的原因主要是種植過密,結果較多,或摘葉多,雌花小,發育不全,乾旱傷根,造成營養供給不足。
粗尾瓜及細尾瓜。結瓜多,土壤缺肥營養不足、乾旱,或土壤鹽分濃度高的條件下種植的黃瓜均易產生細尾瓜。
在鉀、氮和鈣素不足的情況下種植黃瓜,粗尾瓜發生較多。缺鉀的地塊易產生粗尾瓜。密植,光照不足,摘葉較多,高溫也易產生粗尾瓜。
蜂腰瓜。高溫乾旱,低溫多濕,多銨缺鉀,缺鈣和硼是蜂腰瓜發生的主要因素。
2.防治方法合理密植,摘除下部的黃葉,增加光照,提高光合作用。防止大水漫灌,加強通風降濕。增施有機肥,及時補施鉀肥和硼肥。
⑵ 黃瓜葉子有黃斑怎麼辦
黃瓜霜霉病 - 導致葉子有黃斑
苗期、成株期均可發病。主要為害葉片。子葉被害初呈褪綠色黃斑,擴大後變黃褐色。真葉染病,葉緣或葉背面出現水浸狀病斑,早晨尤為明顯,病斑逐漸擴大,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或黃褐色斑塊,濕度大時葉背面或葉面長出灰黑色霉層,即病菌孢囊梗及孢子囊。後期病斑破裂或連片,致葉緣卷縮於枯,嚴重的田塊一片枯黃。該病症狀的表現與品種抗病性有關,感病品種如密刺類呈典型症狀,病斑大,易連結成大塊黃斑後迅速乾枯;抗病品種如津研、津雜類葉色深綠型系列,病斑小,褪綠斑持續時間長,在葉面形成圓形或多角形黃褐色斑,擴展速度慢,病斑背面霉稀疏或很少,一般較前者遲落架7-12天。
防治方法:
(1)要注意及時噴葯保護和防治。預防時,在病害發生前,用霜飛25g+高產紅50ml兌水30斤均勻噴霧。治療方案:發病初期:霜飛30g+高產紅50ml兌水30斤連噴2-3次,3天噴施1次,控制後改為預防。發病中後期:奇愈2號40g+霜飛25g+高產紅50ml兌水30斤連噴2-3次,3天噴施1次,控制後改為預防。備註:奇愈2號可根據病害嚴重程度加減用葯量。
(2)發病前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乙磷鋁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2%克抗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6%嘧菌酯百菌清600倍液,每667平方米用1.5億活孢子/克木黴菌可濕性粉劑267克加水50升,每5~7天噴1次。葯劑可選用90%三乙膦酸鋁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38%惡霜嘧銅菌酯800倍液、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高科氟菌霜霉威1200倍液;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0%乙磷鋁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2%克抗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黃瓜炭疽病 - 導致葉子有黃斑
黃瓜炭疽病從幼苗到成株皆可發病,幼苗發病,多在子葉邊緣出現半橢圓形淡褐色病斑,上有橙黃色點狀膠質物;成葉染病,病斑近圓形,直徑4---18毫米,灰褐色至紅褐色,嚴重時,葉片乾枯;莖蔓與葉柄染病,病斑橢圓形或長圓形,黃褐色,稍凹陷,嚴重時病斑連接,繞莖一周,植株枯死;瓜條染病,病斑近圓形,初為淡綠色,後成黃褐色,病斑稍凹陷,表面有粉紅色粘稠物,後期開裂。
防治方法:
1、低溫高濕、通風透光不良、濕度97%以上、濕度22—27度左右,發病最盛,露地黃瓜易和細菌病害混發;
2、選澤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種植,避免低窪、排水不良的地塊;3、農抗120(嘧啶核苷類抗菌素)150~200倍液噴霧;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38%惡霜嘧銅菌酯800-1200倍液;20%氟硅唑咪鮮胺800倍液;56%嘧菌酯百菌清6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平腐靈(果樹用葯)600倍液噴霧;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與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1混合300倍液噴霧;50%施保功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
⑶ 黃瓜葉子有黃斑
黃瓜霜霉病 - 導致葉子有黃斑
苗期、成株期均可發病。主要為害葉片。子葉被害初呈褪綠色黃斑,擴大後變黃褐色。真葉染病,葉緣或葉背面出現水浸狀病斑,早晨尤為明顯,病斑逐漸擴大,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或黃褐色斑塊,濕度大時葉背面或葉面長出灰黑色霉層,即病菌孢囊梗及孢子囊。後期病斑破裂或連片,致葉緣卷縮於枯,嚴重的田塊一片枯黃。
⑷ 黃瓜葉片上有黃斑,是什麼病,怎麼防治(如圖)
您好!像是黃瓜棒孢葉斑病(又稱黃瓜褐斑病)。這種病這幾年在遼寧發生的較多。一般應當早防。使用的農葯有咪醯胺、苯醚甲環唑(世高)。
此外,如果再種黃瓜還有些措施。①種子消毒黃瓜與南瓜嫁接時,要注意南瓜種子也要不帶菌。用55℃溫水浸泡黃瓜種子和嫁接用的黑籽南瓜種子30分鍾。②農業措施:發病田應與非瓜類作物進行2年以上輪作。徹底清除田間病殘株並隨之深翻土壤,以減少田間初侵菌源。施足基肥,適時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適量施用硼肥。防止黃瓜植株早衰,澆水後注意放風排濕,發病初期摘除病葉。③葯劑防治:發病初期及時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加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1: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加7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加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1)1 000倍液等葯劑噴霧,每7天1次,連續防治2~3次。
⑸ 黃瓜葉子有紅斑點怎麼辦
這是缺少微量元素的元素,補充水溶性中微肥苗生財,含錳、鋅、硼等多種元素,含量高,肥效好,見效快,比如錳能促進黃瓜發育和生長,促進黃瓜葉綠素形成,缺錳時黃瓜植株矮小,葉窄而短,嚴重時出現深棕色斑點,鋅、硼、銅等元素也可以利於黃瓜的生長發育。想要黃瓜長得健康,就要選擇苗生財!
⑹ 黃瓜葉子上有黃斑是得了什麼病
這是明顯的缺素症,缺少了微量元素的原因,應該及時使用中微肥苗生財微量元素水溶肥,補充黃瓜所需的鈣、鋅、硼、鉬、銅等微量元素,促進黃瓜根、莖、葉的健康生長,調節自身養分的吸收均衡,防治由於養分供給不足,養分不均衡導致的葉子局部枯黃嚴重乾枯死亡的狀況的發生。
⑺ 黃瓜葉片發紅是怎麼回事
在溫室黃瓜種植過程中,常出現黃瓜葉片的部分葉緣及整個葉緣發生黃色干邊,嚴重的時候會看到葉緣乾枯或捲曲。有些菜農誤認為是葯害的原因,但經過多年的實踐經驗,黃瓜葉子鑲金邊的現象主要由缺鈣、鹽害、葯害等4個原因。
⑻ 黃瓜葉片有斑點是什麼病,怎麼治療
靶斑病早期症狀可使用一下配方防治1甲基硫菌靈+苯醚甲環唑+咪鮮胺錳鹽+異菌脲+喹啉銅。2甲基硫菌靈+戊唑醇+有機銅+霜霉病葯物。3可殺得3000+苯醚甲環唑+乙蒜素4阿米西達+葉枯唑+溴菌腈。幾種配方交替輪換使用。
⑼ 黃瓜葉上的斑點是什麼病
黃瓜細菌性葉斑病,是細菌感染引起的病害,用中生菌素,或乙蒜素,或多抗黴素,或農用鏈黴素,或辛菌胺乙酸鹽,或氯溴異氰脲酸,或春雷王銅,或噻菌銅,或噻森銅,或喹啉銅,或氫氧化銅,或氧化亞銅,或氧氯化銅,或甲霜銅,或絡氨銅,或松脂酸銅等進行防治效果很好,發病後每7~10天葉面噴灑一次,連續噴灑2~3次,即可控制發病,並使患病植株恢復正常生長。
⑽ 黃瓜葉片有斑點是什麼病
黃瓜葉斑病, 發病初期及時噴灑50%混殺硫懸浮劑500~600倍液,或50%多·硫懸浮劑600~7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連續防治2~3次。保護地可用45%百菌清煙劑熏煙,用量每畝次200~250克,或噴撒5%百菌清粉塵劑,每畝次1公斤,隔7~9天1次,視病情防治1次或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