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紅斑雀斑 > 中毒性紅斑鼠

中毒性紅斑鼠

發布時間:2021-03-05 23:40:34

Ⅰ 鼠疫症狀

沒被咬,就沒有鼠疫.但摸過死老鼠後要洗手,假如不洗手有去碰別的吃的等等 ,就可能會得鼠疫.

Ⅱ 鼠疫的臨床表現

鼠疫的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為發病急劇,高熱、寒戰、體溫突然上升至39-41℃,呈稽留熱。劇烈頭痛,有時出現中樞性嘔吐、呼吸促迫,心動過速,血壓下降。重症病人早期即可出現血壓下降、意識不清、譫語等。

鼠疫的潛伏期較短,一般在1-6天之間,多為2-3天,個別病例可達8-9天。其中,腺型和皮膚型鼠疫的潛伏期較長,約為2-8天;原發性肺鼠疫和敗血型鼠疫的潛伏期較短,約為1-3天。

一、不同鼠疫類型的臨床表現

1、腺鼠疫

腺鼠疫是最多見的臨床類型,除具有鼠疫的全身症狀以外,受侵部位所屬淋巴結腫大為其主要特點。一般在發病的同時或1-2天內出現淋巴結腫大,可以發生在任何被侵犯部位的所屬淋巴結,以腹股溝、腋下、頸部等為多見。

其主要特徵表現為淋巴結迅速彌漫性腫脹,大小不等,質地堅硬,疼痛劇烈,與皮下組織粘連,失去移動性,周圍組織亦充血、出血。由於疼痛劇烈,患側常呈強迫體位。

2、敗血型鼠疫

敗血型鼠疫主要表現為惡寒、高熱、劇烈頭痛、譫妄、神志不清、脈搏細速、心律不齊、血壓下降、呼吸促迫,廣泛出血,如皮下及黏膜出血、腔道出血等,若不及時搶救常於1-3天內死亡。

3、輕型鼠疫

又稱小鼠疫,發熱輕,患者可照常工作,局部淋巴結腫大,輕度壓痛,偶見化膿。血培養可陽性。多見於流行初、末期或預防接種者。

4、其他少見類型

a、皮膚鼠疫病菌侵入局部皮膚出現痛疼性紅斑點,數小時後發展成水泡,形成膿皰,表面復有黑色痂皮,周圍有暗紅色浸潤,基底為堅硬潰瘍,頗似皮膚炭疽。偶見全身性膿皰,類似天花,有天花樣鼠疫之稱。

b、腦膜腦炎型多繼發於腺性或其它型鼠疫。在出現腦膜腦炎症狀、體征時、腦脊液為膿性,塗片或培養可檢出鼠疫桿菌。

二、鼠疫的危害

1、肺鼠疫以往的病死率極高,近年來由於抗生素的及時應用,病死率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及時的發現,及時的進行隔離,就地治療。早期、聯合、足量的應用敏感抗生素,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治療效果,對於肺鼠疫首選鏈黴素,同時要注意給予對症治療。

2、肺鼠疫是危害比較大的傳染性疾病,應該重視肺鼠疫的預防,包括隔離患者,切斷傳播途徑,也就是加強國際檢疫以及嚴格的滅鼠滅蚤。再次要注意保護易感人群,包括預防性服葯以及疫苗的預防接種等。

(2)中毒性紅斑鼠擴展閱讀:

鼠疫是如何進行傳染的?

1、鼠疫的傳播途徑

人感染鼠疫的主要途徑有三種,一是接觸患有鼠疫的動物,如剝皮、煮食等;二是被帶有鼠疫菌的跳蚤叮咬;三是肺鼠疫病人傳播。

2、鼠疫的傳染源

主要是鼠類和其它嚙齒類動物,根據調查結果,青藏高原最主要最多見的是牧區草原上數量很多的旱獺,其他還有狐狸、狗、貓、猞猁、黃羊、藏系綿羊及多種鼠類等,這些動物能把鼠疫傳染給人。人間鼠疫的重要傳染源是肺鼠疫病人。

3、易感型人群

人群對鼠疫耶爾森菌普遍易感。預防接種使易感性降低,患病後有持久免疫力。

鼠疫為多途經傳染,靠莢膜,多種毒性抗原,內毒素及毒性酶,透明質酸酶,溶纖維蛋白酶等致病。

Ⅲ 各種毒葯的氣味、味道、外觀及中毒後的症狀、解法

一氧化碳: 無色、無味、無臭、無刺激性,經呼吸道吸入後通過肺泡進入血液, 立即與血紅蛋白(Hb)結合,形成碳氧血紅蛋白(HbCO)。CO與Hb的親和力比氧與Hb的親和力約大300倍,致使血攜氧能力下降,HbCO的存在影響氧合血紅蛋白的解離, 阻礙了氧的釋放,導致低氧血症,引起組織缺氧。中樞神經系統對缺氧最敏感,因而首先受累。對於急性CO中毒, 發現中毒後立即給予充足的氧氣(包括運送病人途中)直至開始高壓氧治療。

硫化氫:臭雞蛋氣味,主要經呼吸道吸收, 無體內蓄積作用。硫化氫經粘膜吸收快,皮膚吸收甚慢。處理措施:迅速將患者轉移離開中毒現場至空氣新鮮處,松開衣領,氣溫低時注意保暖, 密切觀察呼吸和意識狀態,可應用高壓氧治療。

氨氣:NH3對粘膜和皮膚有鹼性刺激及腐蝕作用,可造成組織溶解性壞死。高濃度時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和心臟停搏。吸入者應迅速脫離現場, 至空氣新鮮處。眼污染後立即用流動清水或涼開水沖洗至少10分鍾。皮膚污染時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流動清水沖洗至少30分鍾。

氯氣:吸入後,迅速附著於呼吸道黏膜,可以導致人體支氣管痙攣、支氣管炎、支氣管周圍水腫、充血和壞死。 呼吸道黏膜受刺激,可造成局部平滑肌痙攣,再加上黏膜充血、水腫及灼傷,可引起嚴重的通氣障礙。吸入濃度為 2.5mg/m3時,致死。常用做自來水消毒劑,由於其毒性與致癌性,漸漸被二氧化氯所取代。氯氣的中毒事故多發於電解食鹽、各種含氯化合物製造、造紙、印染及自來水消毒等工業。

二氧化硫:屬中等毒類,對眼和呼吸道有強烈刺激作用,吸入高濃度二氧化硫可引起喉水腫、肺水腫、聲帶水腫及(或)痙攣導致窒息。SO2還會導致糖及蛋白質的代謝障礙, 從而引起腦、肝、脾等組織發生退行性變。處理措施:迅速將患者移離中毒現場至通風處,松開衣領,注意保暖、安靜,觀察病情變化。對有紫紺缺氧現象患者,應立即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如有分泌物應立即吸取。

甲醛:是一種極強的殺菌劑,具有防腐、滅菌和穩定功效,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為致癌和致畸形物質。經口攝入0.3~1g可致死,在醫學和生物學領域,用35-40%的甲醛水溶液浸泡病理切片和動物標本,具有防腐作用。曾作為啤酒助劑,後來漸漸廢止。近年來,甲醛漸漸成為室內主要污染物。

甲醇:主要作用於神經系統,具有明顯的麻醉作用(危險性較大),可引起腦水腫。易引起視神經萎縮,導致雙目失明,是一些假酒事件的「罪魁禍首」。解毒劑是乙醇,即酒精。
苯: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確認為人類致癌物,引起白血病。苯入呼吸道,可引起肺水腫和出血,並且最初的幾分鍾吸收率最高,表現為急性中毒,主要在肝內代謝。處理措施:立即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脫去污染的衣著, 用肥皂水或清水沖洗污染的皮膚。口服者須洗胃。中毒者應卧床靜息。

氮氧化物:氮氧化物中氧化亞氮(笑氣)作為吸入麻醉劑,不以工業毒物論;余者除二氧化氮外, 遇光、濕或熱可產生二氧化氮,主要為二氧化氮的毒作用,主要損害深部呼吸道。一氧化氮尚可與血紅蛋白結合引起高鐵血紅蛋白血症。急性中毒後應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立即吸氧。

光氣:化學式是COCl2,屬高毒類,系窒息性毒氣,毒性比氯氣大10倍,常溫下無色氣體,有特殊霉乾草或爛水果樣氣味,高濃度有辛辣氣味。吸入光氣主要損害呼吸系統,引起肺水腫甚至窒息。應急處理: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泄露處理:氫氧化鈉溶液或液氨噴霧解毒。有被固體光氣(三光氣,一般毒物)取代的趨勢,應用廣泛:高檔葯品、農葯、染料、有機合成以及高分子材料等。

酚: 酚具特殊臭味,能使蛋白變性或沉澱。對皮膚、粘膜有強烈的腐蝕作用,引起神經系統損害。在體內經肝臟解毒,大部分失去毒性,一般不會急性中毒。可以作為化妝品的防腐劑,人體均有一定毒性。某些毒性強的防腐劑已被禁止使用,如二氯酚,溴氯酚。茶葉中中含茶多酚,卻是良好的解毒劑。茶多酚作為一種天然抗氧化劑,可清除活性氧自由基,能提高機體的抗氧化能力,降低血脂,緩解血液高凝狀態,增強細胞彈性,防止血栓形成,緩解或延緩動脈粥樣硬化和高血壓發生。

氰化物:無機氰化物屬劇毒,高毒物質。其特點是毒性大、作用快,平均致死量為50-60mg,進入人體的途徑主要有三種,一呼吸道吸入,二是通過口腔進入胃中,三是破損的皮膚與氰化物接觸直接進入血液,潮濕的皮膚與高濃度的氰化物接觸時,也會吸收氰化物導致中毒。如吸收非致死量,在體內能逐漸被解毒。急性中毒病情進展迅速,應立即就地應用解毒劑。事故多發生於某些鍍銅、鍍鎳工藝中。

亞硝酸鹽:攝入0.2-0.5克中毒,3克致死。進入機體後,能將紅血球中的低鐵血紅蛋白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使其喪失攜氧和供氧能力,引起組織缺氧而出現一系列中毒症狀。可在體內轉化成致癌物。解毒劑是亞甲藍。

有機磷農葯中毒

『疾病概述:』
有機磷農葯種類很多,根據其毒性強弱分為高毒、中毒、低毒三類。我國目前常用有機磷農葯的大鼠口服半數致死量(mg/kg)分別如下:對硫磷(1605)為3.5~15mg;內吸磷(1059)為4~10mg;甲拌磷(3911)為2.1~3.7mg;乙拌磷為4mg;硫特普為5mg;磷胺為7.5mg(以上屬高毒類)。敵敵畏為50~110mg;甲基對硫磷(甲基1065)為14~42mg;甲基內吸磷(甲基1059,4044)為80~130mg(以上屬中毒類)。敵百蟲為450~500mg;樂果為230~450mg;馬拉硫磷(4049,馬拉松)為1800mg;二溴磷為430mg;殺螟松(殺螟硫磷)為250mg(以上屬低毒類)。高毒類有機磷農葯少量接觸即可中毒,低毒類大量進入體內亦可發生危害。人體對有機磷的中毒量、致死量差異很大。由消化道進入較一般濃度的呼吸道吸入或皮膚吸收中毒症狀重、發病急;但如吸入大量或濃度過高的有機磷農葯,可在5分鍾內發病,迅速致死。

『診斷說明:』
【診斷】有機磷農葯中毒症狀出現的時間和嚴重程度,與進入途徑、農葯性質、進入量和吸收量、人體的健康情況等均有密切關系。一般急性中毒多在12小時內發病,若是吸入、口服高濃度或劇毒的有機磷農葯,可在幾分到十幾分鍾內出現症狀以至死亡。皮膚接觸中毒發病時間較為緩慢,但可表現吸收後的嚴重症狀。本類農葯中毒早期或輕症可出現頭暈、頭痛、惡心、嘔吐、流涎、多汗、視物模糊、乏力等。病情較重者除上述症狀外,並有瞳孔縮小,肌肉震顫,流淚,支氣管分泌物增多,肺部有干、濕羅音和哮鳴音,腹痛、腹瀉,意識恍惚,行路蹣跚,心動過緩,發熱,寒戰等。重症病例常有心動過速、房室傳導阻滯、心房顫動等心律異常,血壓升高或下降,發紺,呼吸困難,口、鼻冒沫甚至帶有血液(肺水腫),驚厥,昏迷,大、小便失禁或尿瀦留,四肢癱瘓、反射消失等,可因呼吸麻痹或伴循環衰竭而死亡。吸入中毒患者,呼吸道及眼部症狀出現較早,口服中毒常先發生胃腸道症狀,皮膚接觸中毒則以局部出汗和鄰近肌纖維收縮為最初表現,敵敵畏與皮膚接觸處多出現紅斑樣改變,漸成水泡。

對可疑病例,必須詳盡詢問與有機磷農葯的接觸史,對有關患者的食宿、衣著、接觸物及遊玩場所等均須全面了解;細致檢查有無有機磷農葯中毒的特異體征,如瞳孔縮小(中毒早期可不出現,晚期瞳孔散大,偶有中毒者不出現瞳孔縮小,或在瞳孔縮小前有一過性散大),肌束震顫,分泌物增加如多汗、流涎、流淚、肺部羅音(急性肺水腫),皮膚出現紅斑或水皰等。某些有機磷農葯具有特殊的蒜臭味或芳香味。
根據實驗室條件,酌做以下檢查:①檢驗患者的嘔吐物或洗胃時初次抽取的胃內容物,以及呼吸道分泌物,可以證明有機磷化合物的存在。②測定尿中的有機磷分解產物,可以作為接觸毒物的指標,有些並可協助早期診斷。③血液膽鹼脂酶活力測定,如膽鹼酯酶活力降低至正常人的80%以下,即有診斷意義,並可據此數值估計中毒程度的輕度及作為用葯的參考。輕症患者血液膽鹼酯酶活力降至正常人的70%~50%,中度者達50%~30%,重度者在30%以下。在農村和搶救現場,採用簡便適用的溴麝香草酚藍紙片比色法,可在20分鍾內測定膽鹼酯酶活性的大致結果。

『病理說明:』
【病理生理】人體大部傳出的膽鹼能神經(包括運動神經,交感、副交感神經的節前纖維,副交感神經及部分交感神經的節後纖維)的傳導,靠其末梢在與細胞連接處釋放的乙醯膽鹼以支配效應器官的活動;中樞神經系統的某些部位如大腦皮質感覺運動區,特別是皮質深部的錐體細胞、尾核、丘腦等神經細胞間沖動的傳遞,也有乙醯膽鹼參與。膽鹼能神經傳遞必須與膽鹼能受體結合產生效應。膽鹼能受體分為毒蕈鹼型及煙鹼型;前者分布於膽鹼能神經節後纖維所支配的心肌、平滑肌、腺體等效應器官,後者分布於植物神經節及骨骼肌的運動終板內。在正常情況下,釋放的乙醯膽鹼於完成其生理功能後,迅速被存在組織中的乙醯膽鹼酯酶分解而失去作用。
當有機磷進入人體後,以其磷醯基與酶的活性部分緊密結合,形成磷醯化膽鹼酯酶而喪失分解乙醯膽鹼的能力,以致體內乙醯膽鹼大量蓄積,並抑制僅有的乙醯膽鹼酯酶活力,使中樞神經系統及膽鹼能神經過度興奮,最後轉入抑制和衰竭,表現一系列症狀和體征:①某些副交感神經和某些交感神經節後纖維的膽鹼能毒蕈鹼受體興奮,則出現平滑肌收縮、腺體分泌增加、瞳孔收縮、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毒草鹼樣症狀。②運動神經和肌肉連接點膽鹼能煙鹼型受體興奮,則發生肌肉纖維震顫或抽搐(痙攣);重度中毒或中毒晚期,轉為肌力減弱或肌麻痹等煙鹼樣症狀。③中樞神經系統細胞觸突間膽鹼能受體興奮,引起功能失調,開始有頭痛、頭暈、煩躁不安、譫語等興奮症狀,嚴重時出現言語障礙、昏迷和呼吸中樞麻痹。④在循環系統方面,既可出現心率減慢、血壓下降等毒蕈鹼樣症狀,又可有血壓上升和心率加快等煙鹼樣症狀。

Ⅳ 鼠疫有什麼樣的症狀

鼠疫(Pestis)是由鼠疫桿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傳染病。臨床主要表現為高熱、淋巴結腫痛、出血傾向、肺部特殊炎症等。
本病遠在2000年前即有記載。世界上曾發生三次大流行,第一次發生在公元6世紀,從地中海地區傳入歐洲,死亡近1億人;第二次發生在14世紀,波及歐、亞、非;第三次是18世紀,傳播32個國家。14世紀大流行時波及我國。1793年雲南師道南所著「《死鼠行》」中描述當時「鼠死不幾日,人死如圻堵」。充分說明那時在我國流行十分猖獗。解放後,我國國內人間鼠疫已基本消滅,但自然疫源地依然存在,霸權主義者把鼠疫桿菌列為生物戰劑之一,故防治鼠疫對我軍國防和建設事業仍有非常重要意義。
鼠疫是由鼠疫桿菌引起的疾病。嚙齒類動物(特別是野鼠和家鼠)和它們的蚤類攜帶該病菌,並傳播給人或其他動物。在美國很少發生,但在西南諸州,新墨西哥、亞利桑那、科羅拉多、內華達和加利福尼亞仍有鼠疫的報告。
最常見的是淋巴腺鼠疫,淋巴結受染。當感染侵襲肺部,稱肺鼠疫。

[病原學]
鼠疫桿菌屬耶爾森氏菌屬。為革蘭染色陰性短小桿菌,長約1~1.5μm寬約0.5~0.7μm,兩端染色較深。無鞭毛,不能活動,不形成芽胞。在動物體內和早期培養中有莢膜。可在變通培養基上生長。在陳舊培養基及化膿病灶中呈多形性。
本菌的抗原成份:①莢膜FI(fraction I)抗原,分為兩種,一種是多糖蛋白質(F--I),另一種為蛋白質(F--IB)。抗原性較強,特異性較高,有白細胞吞噬作用,可用凝集、補體結合或間接血凝檢測;②毒力V/W抗原,在細胞表面,V抗原是蛋白質,可使機體產生保護性抗體,W抗原為脂蛋白,不能使機體產生保護力。V/W抗原結合物有促使產生莢膜,抑制吞噬作用,並有在細胞內保護細菌生長繁殖的能力,故與細菌的侵襲力有關。
鼠疫桿菌產生二種毒素,一為鼠毒素或外毒素(毒性蛋白質),對小鼠和大鼠有很強毒性,另一為內毒素(脂多糖),較其它革蘭氏陰性菌內毒素毒性強,能引起發熱、Dic、組織器官內溶血、中毒休克、局部及全身施瓦茨曼(Shwartzman)反應。
鼠疫桿菌在低溫及有機體生存時間較長,在膿痰中存活10~20天,屍體內可活數周至數月,蚤糞中能存活1個月以上;對光、熱、乾燥及一般消毒劑均甚敏感。日光直射4~5小時即死,加熱55℃15分鍾或100℃1分鍾、5%石炭酸、5%來蘇,0.1升汞、5~10%氯胺均可將病菌殺死。

[流行病學]
被攜帶病菌的跳蚤叮咬或處理感染動物時被抓傷或咬傷都會感染鼠疫。吸入肺部受感染者或攜帶病菌的寵物呼出的液滴也會感染。

(一)傳染源 鼠疫為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人間流行前,一般先在鼠間流行。鼠間鼠疫傳染源(儲存宿主)有野鼠、地鼠、狐、狼、貓、豹等,其中黃鼠屬和旱獺屬最重要。家鼠中的黃胸鼠、褐家鼠和黑家鼠是人間鼠疫重要傳染源。各型患者均可成為傳染源,以肺型鼠疫最為重要。敗血性鼠疫早期的血有傳染性。腺鼠疫僅在膿腫破潰後或被蚤吸血時才起傳染源作用。
(二)傳播途徑 動物和人間鼠疫的傳播主要以鼠蚤為媒介。當鼠蚤吸取含病菌的鼠血後,細菌在蚤胃大量繁殖,形成菌栓堵塞前胃,當蚤再吸入血時,病菌隨吸進之血反吐,注入動物或人體內。蚤糞也含有鼠疫桿菌,可因搔癢進入皮內。此種「鼠→蚤→人」的傳播方式是鼠疫的主要傳播方式。
少數可因直播接觸病人的痰液、膿液或病獸的皮、血、肉經破損皮膚或粘膜受染。
肺鼠疫患者可借飛沫傳播,造成人間肺鼠疫大流行。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對鼠疫普遍易感,無性別年齡差別。病後可獲持久免疫力。預防接種可獲一定免疫力。
(四)流行特徵
1.鼠疫自然疫源性 世界各地存在許多自然疫源地,野鼠鼠疫長期持續存在。人間鼠疫多由野鼠傳至家鼠,由家鼠傳染於人引起。偶因狩獵(捕捉旱獺)、考查、施工、軍事活動進入疫區而被感染。
2.流行性 本病多由疫區籍交通工具向外傳播,形成外源性鼠疫,引起流行、大流行。
3.季節性 與鼠類活動和鼠蚤繁殖情況有關。人間鼠疫多在6~9月。肺鼠疫多在10月以後流行。
4.隱性感染 在疫區已發現有無症狀的咽部攜帶者。
[發病原理與病理變化]
鼠疫桿菌侵入皮膚後,靠莢膜、V/W抗原吞噬細胞吞噬,先有局部繁殖,隨後又靠透明質酸及溶纖維素等作用,迅速經有淋巴管至局部淋巴結繁殖,引起原發性淋巴結炎(腺鼠疫)。淋巴結里大量繁殖的病菌及毒素入血,引起全身感染、敗血症和嚴重中毒症狀。脾、肝、肺、中樞神經系統等均可受累。病菌播及肺部,發生繼發性肺鼠疫。病菌如直接經呼吸道吸入,則病菌先在局部淋巴組織繁殖。繼而播及肺部,引起原發性肺鼠疫。
在原發性肺鼠疫基礎上,病菌侵入血流,又形成敗血症,稱繼發性敗血型鼠疫。少數感染極嚴重者,病菌迅速直接入血,並在其中繁殖,稱原發性敗血型鼠疫,病死率極高。
鼠疫基本病變是血管和淋巴管內皮細胞損害及急性出血性、壞死性病變。淋巴結腫常與周圍組織融合,形成大小腫塊,呈暗紅或灰黃色;脾、骨髓有廣泛出血;皮膚粘膜有出血點,漿膜腔發生血性積液;心、肝、腎可見出血性炎症。肺鼠疫呈支氣管或大葉性肺炎,支氣管及肺泡有出血性漿液性滲出以及散在細菌栓塞引起的壞死性結節。

[臨床表現]
被帶菌跳蚤叮咬1-7天後出現症狀。
淋巴腺鼠疫的最初症狀包括淋巴結疼痛、腫大、發燒。這時最靠近叮咬處的淋巴結疼痛,可有寒戰、肌痛、虛弱、疲勞、嘔吐、頭痛。如果肺部受染,發生極嚴重的肺炎,甚至致死。肺鼠疫的典型症狀是發燒、淋巴結腫大、咳嗽、胸痛、唾液含血。

潛伏期一般為2~5日。腺鼠疫或敗血型鼠疫2~7天;原發性肺鼠疫1~3天,甚至短僅數小時;曾預防接種者,可長至12天。
臨床上有腺型、肺型、敗血型及輕型等四型,除輕型外,各型初期的全身中毒症狀大致相同。
(一)腺鼠疫 佔85~90%。除全身中毒症狀外,以急性淋巴結炎為特徵。因下肢被蚤咬機會較多,故腹股溝淋巴結炎最多見,約佔70%;其次為腋下,頸及頜下。也可幾個部位淋巴結同時受累。局部淋巴結起病即腫痛,病後第2~3天症狀迅速加劇,紅、腫、熱、痛並與周圍組織粘連成塊,劇烈觸痛,病人處於強迫體位。4~5日後淋巴結化膿潰破,隨之病情緩解。部分可發展成敗血症、嚴重毒血症及心力衰竭或肺鼠疫而死;用抗生素治療後,病死率可降至5~10%。
(二)肺鼠疫 是最嚴重的一型,病死率極高。該型起病急驟,發展迅速,除嚴重中毒症狀外,在起病24~36小時內出現劇烈胸痛、咳嗽、咯大量泡沫血痰或鮮紅色痰;呼吸急促,並迅速呈現呼吸困難和紫紺;肺部可聞及少量散在濕羅音、可出現胸膜摩擦音;胸部X線呈支氣管炎表現,與病情嚴重程度極不一致。如搶救不及時,多於2-3日內,因心力衰竭,出血而死亡。
(三)敗血型鼠疫 又稱暴發型鼠疫。可原發或繼發。原發型鼠疫因免疫功能差,菌量多,毒力強,所以發展極速。常突然高熱或體溫不升,神志不清,譫妄或昏迷。無淋巴結腫。皮膚粘膜出血、鼻衄、嘔吐、便血或血尿、Dic和心力衰竭,多在發病後24小時內死亡,很少超過3天。病死率高達100%。因皮膚廣泛出血、瘀斑、紫紺、壞死,故死後屍體呈紫黑色,俗稱「黑死病」。
繼發性敗血型鼠疫,可由肺鼠疫、腺鼠疫發展而來,症狀輕重不一。
(四)輕型鼠疫 又稱小鼠疫,發熱輕,患者可照常工作,局部淋巴結腫大,輕度壓痛,偶見化膿。血培養可陽性。多見於流行初、末期或預防接種者。
(五)其他少見類型
1.皮膚鼠疫 病菌侵入局部皮膚出現痛疼性紅斑點,數小時後發展成水泡,形成膿皰,表面復有黑色痂皮,周圍有暗紅色浸潤,基底為堅硬潰瘍,頗似皮膚炭疽。偶見全身性膿皰,類似天花,有天花樣鼠疫之稱。
2.腦膜腦炎型 多繼發於腺型或其它型鼠疫。在出現腦膜腦炎症狀、體征時、腦脊液為膿性,塗片或培養可檢出鼠疫桿菌。
3.眼型 病菌侵入眼結膜,致化膿性結膜炎。
4.腸炎型 除全身中毒症狀外,有腹瀉及粘液血樣便,並有嘔吐、腹痛、里急後重,糞便可檢出病菌。
5.咽喉型 為隱性感染。無症狀,但從鼻咽部可分離出鼠疫桿菌。見於預防接種者。

[診斷]
對第一例病人及時發現與確診,對本病的控制與預防極為重要。
(一)流行病學資料 當地曾有鼠間鼠疫流行或有赴疫區史;有接觸可疑動物或類似患者。
(二)臨床資料 根據各型臨床特點。
(三)實驗室診斷 是確定本病最重要依據。對一切可疑病人均需作細菌學檢查,對疑似鼠疫屍體,應爭取病解或穿刺取材進行細菌學檢查。血清學應以雙份血清升高4倍以上作為診斷依據。
1.常規檢查
(1)血象 白細胞總數大多升高,常達20~30×109/L以上。初為淋巴細胞增高,以後中性粒細胞顯著增高,紅細胞、血紅蛋白與血小板減少。
(2)尿 尿量減少,有蛋白尿及血尿。
(3)大便 腸炎型者呈血性或粘液血便,培養常陽性。
2.細菌學檢查 采淋巴結穿刺液、膿、痰、血、腦脊液進行檢查。
(1)塗片檢查 用上述材料作塗片或印片,革蘭氏染色,可找到G-兩端濃染的短桿菌。約50~80%陽性。
(2)細菌培養 檢材接種於普通瓊脂或肉湯培養基。血培養在腺鼠疫早期陽性率為70%,晚期可達90%左右。敗血症時可達100%陽性。
(3)動物接種 將標本製成生理鹽水乳劑,注射於豚鼠或小白鼠皮下或腹腔內,動物於24~72小時死亡,取其內臟作細菌檢查。
(4)噬菌體裂解試驗 用鼠疫噬菌體加入已檢出的可疑細菌中,可看到裂體及溶菌現象。
3.血清學檢查
(1)間接血凝 用F1抗原檢測患者或動物血清中F1抗體。F1抗體持續1~4年,故常用於流行病學調查及回顧性診斷。
(2)熒光抗體染色檢查 用熒游標記的特異性抗血清檢測可疑標本。特異性、靈敏性較高。
(3)其它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放射免疫沉澱試驗可測定F1抗體,靈敏性高,適合天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
[鑒別診斷]
(一)腺鼠疫 應與下列疾病鑒別。
1.急性淋巴結炎 此病有明顯的外傷,常有淋巴管炎、全身症狀輕。
2.絲蟲病的淋巴結腫 本病急性期,淋巴結炎與淋巴管炎常同時發生,數天後可自行消退,全身症狀輕微,晚上血片檢查可找到微絲蚴。
3.兔熱病 由免熱病菌感染引起,全身症狀輕,腺腫境界明顯,可移動,皮色正常,無痛,無被迫體姿,預後較好。
(二)敗血型鼠疫 需與其它原因所致敗血症、鉤端螺旋體病、流行性出血熱、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相鑒別。應及時檢測相應疾病的病原或抗體,並根據流行病學、症狀體征鑒別。
(三)肺鼠疫 須與大葉性肺炎、支原體肺炎、肺型炭疽等鑒別。主要依據臨床表現及痰的病原學檢查鑒別。
(四)皮膚鼠疫 應與皮膚炭疽相鑒別。

[治療]
就醫,並給予抗菌素治療。及早診斷與治療至關重要,如未治療,有一半淋巴腺鼠疫患者將致死。及時治療可將死亡率降到5%以下。肺鼠疫患者在治療的頭三天應嚴密隔離。

凡確診或疑似鼠疫患者,均應迅速組織嚴密的隔離,就地治療,不宜轉送。隔離到症狀消失、血液、局部分泌物或痰培養(每3日1次)3次陰性,肺鼠疫6次陰性。
(一)一般治療及護理
1.嚴格的隔離消毒 患者應嚴格隔離於隔離病院或隔離病區,病區內必須做到無鼠無蚤。入院時對病人做好衛生處理(更衣、滅蚤及消毒)。病區、室內定期進行消毒,病人排泄物和分泌物應用漂白粉或來蘇液徹底消毒。工作人員在護理和診治病人時應穿連衣褲的「五緊」防護服,戴棉花沙布口罩,穿第筒膠鞋,戴薄膠手套及防護眼鏡。
2.飲食與補液 急性期應給患者流質飲食,並供應充分液體,或予葡萄糖,生理鹽水靜脈滴注,以利毒素排泄。
3.護理 嚴格遵守隔離制度,做好護理工作,消除病人顧慮,達到安靜休息目的。
(二)病原治療 治療原則是早期、聯合、足量、應用敏感的抗菌葯物。
1.鏈黴素 為治療各型鼠疫特效葯。成人首劑量1g,以後每次0.5g,每4小時1次,肌注,1~2天後改為每6小時1次。小兒20~40mg/kg/日,新生兒10~20mg/kg/日,分2~4次肌注。對嚴重病例應加大劑量,最初二日,每日4g,繼以每日2g,分4次肌注。鏈黴素可與磺胺類或四環素等聯合應用,以提高療效。療程一般7~10天,甚者用至15天。
2.慶大黴素 每日24~32萬μ,分次稀釋後靜脈滴入,持續7~10天。
3.四環素 對鏈黴素耐葯時可使用。輕症者初二日,每日2~4g,分次口服,以後每日2g;嚴重者宜靜脈滴注,第1次0.75~1g,每日2~3g,病情好轉後改為口服。療程7~10天。
4.氯黴素 每日3~4g,分次靜脈滴入或口服,退熱後減半,療程5~6天。對小兒及孕婦慎用。
5.磺胺嘧啶 首劑5g,4小時後2g,以後每4小時1g,與等量碳酸氫鈉同服,用至體溫正常3日為止。不能口服者,可靜脈注射。磺胺只對腺鼠疫有效,嚴重病例不宜單獨使用。
(三)對症治療 煩躁不安或疼痛者用鎮靜止痛劑。注意保護心肺功能,有心衰或休克者,及時強心和抗休克治療;有Dic者採用肝素抗凝療法;中毒症狀嚴重者可適當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對腺鼠疫淋巴結腫,可用濕熱敷或紅外線照射,未化膿切勿切開,以免引起全身播散。結膜炎可用0.25%氯黴素滴眼,一日數次。

[預後]

[預防]
(一)嚴格控制傳染源
1.管理患者 發現疑似或確診患者,應立即按緊急疫情上報,同時將患者嚴密隔離,禁止探視及病人互相往來。病人排泄物應徹底消毒,病人死亡應火葬或深埋。接觸者應檢疫9天,對曾接受預防接種者,檢疫期應延至12天。
2.消滅動物傳染源 對自然疫源地進行疫情監測,控制鼠間鼠疫。廣泛開展滅鼠愛國衛生運動。旱獺在某些地區是重要傳染源,也應大力捕殺。
3.切斷傳播途徑
1.滅蚤 滅蚤必須徹底,對貓、狗,家畜等也要噴葯。
2.加強交通及國鏡檢疫 對來自疫源地的外國船隻、車輛、飛機等均應進行嚴格的國境衛生檢疫,實施滅鼠、滅蚤消毒,對乘客進行隔離留檢。
(三)保護易感者
1.預防接種 自鼠間開始流行時,對疫區及其周圍的居民、進入疫區的工作人員,均應進行預防接種。常用為EV無毒株乾燥活菌苗,皮膚劃痕法接種,即2滴菌液,相距3-4cm。2周後可獲免疫。一般每年接種一次,必要時6個月後再接種一次。我國新研製的06173菌苗免疫動物後產生F1抗體較EV株效果高1倍。
2.個人防護 進入疫區的醫務人員,必須接種菌苗,兩周後方能進入疫區。工作時必須著防護服,戴口罩、帽子、手套、眼鏡、穿膠鞋及隔離衣。接觸患者後可服下列一種葯物預防,四環素每日2g,分4次服;磺胺嘧啶每日2g,分4次服;或鏈黴素每日1g,分1~2次肌注,連續6天。

避免去鼠類滋生地。如去鼠疫流行地區,採取對嚙齒類動物和跳蚤的防護措施。
避免接觸在路邊或林中發現的有病或死去的動物。當大量嚙齒類動物死於鼠疫,蚤類叮咬的危險就很高。攜帶病菌飢餓的蚤類必急於尋找新的宿主。在森林或野外有許多嚙齒類動物生活地方,要仔細照看兒童和寵物。
到鼠疫流行地區的國際旅行者被感染鼠疫的危險性不大。
如要去鼠疫流行地區,可向醫生或健康部門咨詢有關情況。
向醫生或健康部門及時報告所有疑似病例。
參考資料:http://www.zgxl.net/sljk/crb/shuyi.htm

Ⅳ 敵鼠鈉中毒在什麼樣的

〔病因〕抄

敵鼠鈉又稱華法令、雙香豆素襲,是一種強力抗血凝性殺鼠葯。貓誤食毒餌或毒死的老鼠會引起中毒。

〔症狀〕

一般貓在誤食後2~3天才出現中毒症狀,但也有急性發作者。中毒大多表現為口腔黏膜、鼻、齒齦出血,糞便帶血,尿呈紅色,皮膚有出血性紅斑。隨著中毒的加深逐漸表現為精神沉鬱、懶散、喜卧、可視黏膜蒼白,由關節部位皮下出血引起關節腫脹,行動困難。中毒後期出現休克、呼吸困難、驚厥、麻痹,最後導致死亡。

根據症狀和病史作出初步診斷,確診必須進行毒物的檢測。

〔治療〕

對於急性中毒的病貓應先排出毒物,用催吐、洗胃、導瀉等方法。較為有效的措施是及時應用止血葯,擴充血容量並維持肝臟的正常功能,同時補充維生素K、維生素C、葡萄糖等,有必要的可進行輸血治療。穩定病情後,可根據情況進行對症治療。

Ⅵ 鼠疫有什麼症狀

淋巴腺鼠疫的最初症狀包括淋巴結疼痛、腫大、發燒。這時最靠近叮咬處的淋巴結疼痛,可有寒戰、肌痛、虛弱、疲勞、嘔吐、頭痛。如果肺部受染,發生極嚴重的肺炎,甚至致死。肺鼠疫的典型症狀是發燒、淋巴結腫大、咳嗽、胸痛、唾液含血。

二、鼠疫的類型

臨床上有腺型、肺型、敗血型及輕型等四型,除輕型外,各型初期的全身中毒症狀大致相同

1、腺型鼠疫

腺型鼠疫 佔85~90%。病人除全身中毒症狀外,以急性淋巴結炎為特徵。

2、肺鼠疫

肺鼠疫是最嚴重的一型,病死率極高。該型起病急驟,發展迅速,除嚴重中毒症狀外,在起病24~36小時內出現劇烈胸痛、咳嗽、咯大量泡沫血痰或鮮紅色痰;呼吸急促,並迅速呈現呼吸困難和紫紺;肺部可聞及少量散在濕羅音、可出現胸膜摩擦音;胸部X線呈支氣管炎表現,與病情嚴重程度極不一致。如搶救不及時,多於2-3日內,因心力衰竭,出血而死亡。

3、敗血型鼠疫

敗血型鼠疫 又稱暴發型鼠疫。可原發或繼發。原發型鼠疫因免疫功能差,菌量多,毒力強,所以發展極速。常突然高熱或體溫不升,神志不清,譫妄或昏迷。無淋巴結腫。皮膚粘膜出血、鼻衄、嘔吐、便血或血尿、Dic和心力衰竭,多在發病後24小時內死亡,很少超過3天。病死率高達100%。因皮膚廣泛出血、瘀斑、紫紺、壞死,故死後屍體呈紫黑色,俗稱「黑死病」。繼發性敗血型鼠疫,可由肺鼠疫、腺鼠疫發展而來,症狀輕重不一。

4、輕型鼠疫

輕型鼠疫又稱小鼠疫,發熱輕,患者可照常工作。局部淋巴結腫大,輕度壓痛,偶見化膿。血培養可陽性。多見於流行初、末期或預防接種者。

(6)中毒性紅斑鼠擴展閱讀:

其他少見類型:

1、皮膚鼠疫:病菌侵入局部皮膚出現痛疼性紅斑點,數小時後發展成水泡,形成膿皰,表面復有黑色痂皮,周圍有暗紅色浸潤,基底為堅硬潰瘍,頗似皮膚炭疽。偶見全身性膿皰,類似天花,有天花樣鼠疫之稱。

2、腦膜腦炎型:多繼發於腺型或其它型鼠疫。在出現腦膜腦炎症狀、體征時、腦脊液為膿性,塗片或培養可檢出鼠疫桿菌。

3、眼型:病菌侵入眼結膜,致化膿性結膜炎。

4、腸炎型:除全身中毒症狀外,有腹瀉及粘液血樣便,並有嘔吐、腹痛、里急後重,糞便可檢出病菌。

Ⅶ 鼠疫常見的幾種傳播途徑

鼠疫常見的傳播途徑主要有兩種:一種為「鼠—蚤—人」,即跳蚤叮咬病鼠後再回叮咬人,或剝取染疫旱獺皮或答剝食其它染疫動物,此類傳播方式常引起腺鼠疫或敗血型鼠疫。另一種則為「人—人」方式,即健康者接觸患有肺鼠疫的病人後,經呼吸道吸入感染,此種方式感染的主要為肺鼠疫。

肺鼠疫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肺鼠疫是臨床上最重的病型之一,病死率高,在流行病學方面危害也最大。病人除具備鼠疫的全身症狀外,由於呼吸困難、缺氧,導致口唇、顏面及四肢皮膚發紺、甚至全身發紺,故有「黑死病」之稱。

(7)中毒性紅斑鼠擴展閱讀

鼠疫的預防措施:

1、避免到疫區旅遊或活動,避免接觸嚙齒動物(如:鼠類、旱獺);

2、避免與患有鼠疫的病人密切接觸,與可能感染肺鼠疫的病人接觸時,盡可能和病人保持1米以上的接觸距離,並帶口罩,勤洗手;

3、採取必要的防跳蚤叮咬措施,使用驅蟲制劑;

4、如曾去過疫區,應持續2周自測體溫,如突然出現發熱、寒戰、淋巴結疼痛、咳嗽、咳血或出血等任一症狀,應當立即就醫並告知醫生疫區旅行史。

閱讀全文

與中毒性紅斑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整形醫師嚴新 瀏覽:466
水泡茶花 瀏覽:53
下巴整形手術後 瀏覽:171
激素皮炎的紅血絲 瀏覽:564
舒淇皮膚過敏照片 瀏覽:13
專科整形整容醫院 瀏覽:352
治療蕁麻疹的葯物圖片 瀏覽:193
大連皮膚病醫院招聘信息 瀏覽:661
美容院解壓 瀏覽:26
武漢整形醫院藝星 瀏覽:208
男性生殖皰疹吃什麼葯 瀏覽:355
神經性皮炎偏方不復發 瀏覽:362
水泡不挑破多久好 瀏覽:674
肛門邊皰疹 瀏覽:177
美容院怎麼弄蘆薈鮮汁 瀏覽:497
大都會美容美發民生大街店 瀏覽:894
生完寶寶皮膚特別黑 瀏覽:252
1祛黃褐斑的方法 瀏覽:977
閉口粉刺和蟎蟲的區別 瀏覽:661
水泡邊框 瀏覽: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