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紅斑雀斑 > 香砂六君丸治黃褐斑醫案

香砂六君丸治黃褐斑醫案

發布時間:2021-03-03 07:09:42

A. 我長期壞肚子是怎麼事

炎症重啊

B. 急性胃腸炎,救命啊!!

兄弟,趕快去做個血檢和胸透吧,
我上會也是這樣,吃涼東西,胃痛,拖了幾天,再吃飯,竟然得了腸梗阻,到現在腸胃也不太好!!

C. 父親三十多年的老腸炎,經常患病!怎樣才能治癒呢

養胃,1、多喝小米粥容易消化的食物。
2、進餐及時,少用多餐。
3、注意不要著涼、不要吃不潔凈、有刺激的食物。
4、適當吃些酵母片、雙岐桿菌等葯物,幫助消化。
一般1個月見起色。

D. 徐富業的臨 床 經 驗

一、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臟炎性病變為主並可引起多器官損害的一種傳染病,部分病人轉變為肝硬化、肝癌。其病因病機復雜,大部分因脾虛復感濕熱疫毒,以及情志失和,肝失疏泄所引起。脾虛不能運化水濕,痰濁內生,痰濁互結瘀阻,導致血行不暢而形成血瘀;血瘀日久又可化為痰水,痰瘀與瘀血互為因果,互相轉化,而致惡性循環。脾虛中氣不足,氣虛無以推動血行,導致瘀血內阻。濕熱疫毒內侵,濕傷陽耗氣,熱傷陰動血,纏綿不解,導致瘀熱互結。肝主疏泄,情志失和,肝失條達舒暢,疏泄失司,則肝氣郁結,氣郁則血行受阻,氣結則血瘀成積,以致瘀血內生。同時,「久病入絡」,病變日久,導致肝之血絡不能疏通,血瘀肝脈。徐老認為,肝失疏泄在慢乙肝的主要表現之一就是血瘀肝脈。現代醫學之肝臟穿刺活組織病理檢查證實,絕大部分慢乙肝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纖維組織增生。故徐老認為,血瘀是慢乙肝病程中重要的病理機制,且血瘀貫穿於慢乙肝病程的始終,各種證型均兼有血瘀證的存在。所以,徐老提出了「從瘀論治慢乙肝」的觀點,他認為慢乙肝的治療應該緊緊抓住「血瘀」的病理變化,辨證重在「瘀」字,治療重在「化瘀」,在慢乙肝治療的始終,或以活血化瘀法為主,或在辨證的基礎上靈活加用活血化瘀葯物進行治療,能取得較好的療效。徐老認為中醫葯治療慢乙肝有幾個特點:(1)注重全面整體觀,綜合考慮五臟六腑之間互相關系。(2)注意辨證論治的靈活性,因人施治,症變葯變,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病情易於向愈轉歸。(3)注意預防疾病的傳變,治療中防止它臟的損害。(4)告訴病人,密切配合飲食療法,充實人體正氣,抗禦病邪,更有利於提高療效,因為食物有五味,人有體質差異,突出虛者,按虛症治療,實者按實症治療,這樣臨床的效果確實不一樣。(5)用補益葯扶正固本,提高人體正氣,提高免疫功能,增強抗病能力,利於保肝護肝,促進改善肝功能。(6)用清熱解毒除濕葯,清解濕熱疫毒病邪,清除肝臟病毒。(7)用活血軟堅葯,改善微循環,抗肝纖維化,抗肝組織壞死,促進肝細胞再生。(8)酌情辨證與辨病結合,充分發揮中醫葯的作用。
二、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系指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病變,以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的浸潤為主。主要病因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自身免疫、十二指腸液反流等多種因素,常遷延難愈,且易反復發作。徐老認為胃痛的病位在胃,與肝、脾的關系密切。胃與脾以膜相連,胃主受納,腐熟水谷,以和為順,脾主飲食精微的運化轉輸,以上升為常。二者同為後天之本,倉稟之官,在生理上相互配合,在病理上亦相互影響,如勞倦內傷,飢飽無常,每多脾胃同病。肝屬木,為剛臟,喜條達,主疏泄,肝氣橫逆,木旺乘土;或中土壅滯,木郁不達,或肝火亢火只,迫灼胃陰,或肝血瘀阻,胃失滋榮,故胃病亦多關乎肝。在臨床中應注意辨寒熱、辨虛實、辨氣血,但辨寒熱虛實是關鍵。徐老的辨證要訣是:胃脘病痛,四字辨證,寒熱虛實,切勿疏之,虛證喜按,寒證喜暖,熱證灼熱,實證刺脹。
胃脘痛的基本病理是脾胃納運升降失常,氣血瘀阻不暢,即所謂「不通則痛」。治療上多用通法,使氣血調暢,納運復常,則其痛自已。徐老在施治上,採用自擬胃病系列方治療慢性胃炎:胃熱證用清胃飲,胃陰虛症用養胃飲,胃寒證用溫胃飲,脾胃虛弱證用健脾飲,寒熱夾雜證用胃腸合劑,效果顯著。臨床上胃痛多兼氣滯,所以常用辛香理氣葯,一般中病即止,不可過用及久服,以免耗氣傷陰。如需使用苦寒、攻下劑,也要注意其適應證,掌握好劑量,不宜久服。臨證用葯時需注意:多用甘潤調養之品,注意飲食與精神調攝。
三、慢性泄瀉
慢性泄瀉包括現代醫學的慢性腸炎、過敏性結腸炎、慢性結腸炎、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等多種疾病。徐老在長年的臨床診療工作中,總結出慢性泄瀉的治療六法。
(一)、健脾止瀉法:慢性泄瀉常因急性初期表現一派濕熱、食滯等證候,一般用苦寒清熱除濕、消食導滯等常法治療,每因苦寒太過傷胃,脾陽不足;導滯太過,胃腸受傷,胃失受納,腸失傳導,胃腸功能紊亂,後天生化乏源。由於久病不愈,脾胃受損者,徐老認為:(1)脾胃虛弱者治當健脾益胃止瀉,方選參苓白術散加黃芪,本方補而不膩,加黃芪協助黨參益氣,提高機體免疫力,利於改善體質功能,但淮山一味非大量不能奏效,淮山淡平,故可用至60克,單味久服能使脾旺消化良好,泄瀉可止。(2)脾陽虛夾寒者治當溫中補虛,初用理中湯,繼投附子理中丸加味調治。(3)脾虛中氣下陷者可用補中益氣丸,效不顯者可在益氣健脾升陽的前提下,少佐固澀,加入訶子肉、石榴皮等1~2味,即以足夠。切勿專事固澀、速澀固脫,否則腸道氣機忽而阻滯,乃至不通則復痛加劇,反而導致久瀉纏綿難愈。
(二)、溫腎止瀉法: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脾之健運,有賴於腎陽的溫熙,而腎氣之充沛,又需脾胃之補養,腎虛脾弱證候特點,必具腰膝疲軟等腎虛證,腸鳴泄瀉多在黎明前發生,日久不愈,甚則完谷不化,神疲形寒,肢軟乏力,舌淡苔薄白,脈沉細,尺脈較弱,治宜補火生土,可用四神丸加炮姜、附子以增強溫腎暖脾之力。徐老慣用附子粳米湯加炮姜、五味子,曾治數十例頑固性久泄取效。此類久病,亦可少佐澀而不滯之烏梅肉、焦山楂,病情多有向愈轉歸。若脾胃大傷,腎關不固之證,如湯葯不能取效者,宜用丸葯緩圖治療。必須堅持2~3個月,甚至更長時間觀察,不能見症狀好轉就停葯,否則徒勞無功,這種病人每因房勞後或寒冷變化,即可輒發。因此,必須注意防寒保暖,適度天時,節制房事,病中縱情淫慾,最易傷腎,腎陽不得充盈,正氣難復,故對慢性泄瀉治療和康復極為重要。
(三)、舒肝止瀉法:久瀉患者,病情日久,憂心忡忡,肝氣郁結,肝木侮土,可導致肝脾同病,臨床常見證候:(1)肝鬱脾濕者可選逍遙散合平胃散化裁,前者疏肝解郁健脾,後者燥濕和胃健脾。大便稀薄,濕邪較盛者加薏苡仁、葛根淡滲生津;瀉量多而頻者,則加豬苓湯兼以分利,但分利不宜太過,過則重傷陰液,必須在育陰基礎上,方能達到止瀉的目的。(2)肝鬱脾虛者方選柴胡疏肝散合異功散,可加佛手、香附、烏葯等順氣舒肝之品。凡見肝鬱表現,即投大量疏肝葯,結果則劫陰,泄瀉兼見陰血虧損之證,容易出現正虛邪戀,病情難愈。徐老認為柴胡是疏肝佳品,但要用醋炒,疏而不劫正氣,量以6g左右為宜。若證已見肝陰不足,切忌柴胡,可擇用合歡花(皮),或素馨花等舒肝和胃。令其肝藏安和,務求舒肝以健脾補虛止瀉,療效得以鞏固。
(四)、祛痰止瀉法:形胖之體,痰濕居多,痰瀉一證,臨證易於忽略。每因陽虛脾濕不升,胃郁不降,脾不能運化精微,以致痰飲內伏,加之感受風邪,風痰相搏,肺氣郁閉,中焦痰滯,升降失常,凝津流濕而致泄瀉。其證特點,平素多有咳嗽病史,遇寒輒發,咳聲重濁,甚則日漸加劇,久瀉面色不晦,睏倦嗜睡,大便黃褐清稀,排便速暢,口淡口膩,常泛惡欲嘔,痰涎多,苔白滑膩,脈濡滑。治宜溫中健脾,燥濕化痰。方選理中湯合平胃散,加入少許杏仁、蘇葉、桂枝辛溫宣通肺氣,令肺與大腸表裡相濟,痰濕始有出路。取理中湯溫運中焦,補益脾胃,漸杜痰再生,但方中乾薑一味,量大於參,才能達到中寒去、脾陽運的目的,平胃散芳香側重燥濕健脾化痰,痰邪得除,濕邪自去,泄瀉自止。
(五)、化瘀止瀉法:慢性泄瀉,致瘀之因諸多,如久病濕熱瘀積,氣機失暢,累及脾胃;食積內停,氣機受阻而致清濁不分,胃腸功能紊亂,病情日久,遂成瘀瀉。一般常規,各種病的發展規律,初病在經多實,久病在血在絡多虛,久瀉之體漸弱,邪入於絡,正虛血瘀。症見瀉下夾有黏液,腹痛固著,多有定處,面色晦暗或紫黯。舌暗紅或有瘀點,關於瘀血致瀉的治法,原則上,先去其血,後調脾胃。臨證時必須詳細辨別致瘀之因,屬濕熱內阻致瘀者,宜清熱利濕通瘀法,選用膈下逐瘀湯合甘露消毒丹加減治之;由氣機郁阻,累及胃腸者,可用六郁丸合痛瀉要方加減;食積中阻而致久瀉者,以香砂六君子丸為主方,可加檳榔、枳實、大黃等消積和滯之品。
(六)、食療止瀉法:慢性泄瀉,多因飲食不節,腸胃乃傷,身體日漸消瘦,不少患者遵「葯補不如食補」之說,大進、急進、盲進雞鴨魚肉滋補膩滯之食品,速求康復,但事與願違,不僅身體不健,反而泄瀉加重,正氣大傷。在病情纏綿,葯物治療效果不理想階段,考慮飲食調治是必要的,凡是合理的飲食,能促進病體的恢復,因此,應根據病人身體寒、熱、虛、實的不同,針對食品的寒、熱、溫、涼四性及辛、甘、酸、苦、咸五味以指點飲食。一般說,辛辣食物多生熱,生冷食物多生濕,熱偏重者,可食清涼水果類,濕偏重者少食糖果類甜食,不論患者屬寒屬熱,都應限制粗糙纖維食物與刺激性食品,以保護腸道功能。根據具體症情,可給予具有收斂作用食物,如濃米湯、瘦肉湯、檸檬茶、酸牛奶等。常食稀飯、細面條、面片等。如久瀉陰虛濕困者,可進鴨肉薏米粥(鴨肉100g、薏米50g);久瀉脾胃虛弱夾濕熱者,可選用薏仁土茯苓粥(大米150g、薏仁50g、土茯苓50g,用紗布包好,同煮米爛粥濃,去土茯苓吃粥)。此法可單一運用,亦可據上述幾法配合用葯,效果更佳。
四、久咳
咳嗽是肺系疾病主要的證候之一,從病因上分為外感、內傷兩大類,外感為六淫犯肺,內傷臟腑功能失調,內邪干肺,肺失宣肅,肺氣上逆,發為咳嗽,若能及時宣肺散邪,則邪去正安,咳則自愈;若視咳為小病而失治,或醫者未審寒熱,妄投湯葯,或過早使用斂肺鎮咳之劑,則外邪留戀,邪郁於肺,發為咳嗽,日久不愈則成久咳。或為肺臟虛弱,他臟之病易傳至肺臟而為咳嗽,肺虛無以驅邪外出,病情遷延不愈,日久而成久咳。久咳的治療頗為棘手,徐老總結出久咳的治療六法。
(一)風寒未盡,扶正祛邪:人們每因感受風邪,即可發病,風邪最易乘虛傷人,人身肺主皮毛,司腠理開闔,或因攝身不慎,或肺氣稍虛,不能衛外,即難免遭受風邪侵蝕,肺氣不得宣通,而成傷風咳嗽,病始之初,患者認為其症輕微,不予重視,亦有因醫者失治、誤治,遂成久咳重疾。因此,病初切不可忽視。素弱之體,感邪之後,容易余邪未盡,久咳不已,常見風夾寒,即風寒久咳,治宜補肺氣而祛風寒。徐老總結歌括為:「體虛不慎傷風寒,扶正止咳加參防」(命名為扶正止嗽湯),即止嗽散加黨參(偏氣陰虛用太子參)、防風,方中紫菀、百部、白前、桔梗均入肺經,能潤肺、降氣化痰、宣肺止咳,橘紅、甘草利氣和中,可入姜半夏以溫肺散寒、燥濕化痰,荊芥配防風發散余留之風邪,其性平而不烈,加入黨參一味,益氣健脾,土旺生金,統籌大局,肅降寧咳,故擬此方既無攻擊之虞,大有啟門驅賊之勢。
(二)寒熱夾雜,側重論治:寒熱夾雜,也是咳嗽中常見證候之一,每因感受風寒,或因素體有熱,或因體弱,寒邪入里化熱,表裡同病,此為肺熱內壅,外受寒邪,肺氣宣洩不暢,氣逆而咳嗽,其症特點是咳而聲嘎,甚則氣逆而喘為主症,兼見惡寒,發熱,痰稠而難咳出,口渴咽痛,舌苔白膩而帶黃,脈浮緊而數,治宜外散寒邪,內清肺熱,常以麻杏石甘湯加味治療。但運用此方治療寒熱夾雜之咳嗽,必須注意葯物份量上稍事變動,否則體現不出寒熱側重施治的意義,不掌握寒熱輕重,概以此方,效果明顯差異。用葯的關鍵在於麻黃與石膏兩味,一般常規量麻黃量等於石膏的八分之一,若寒邪偏重,麻黃可取到八分之二、三,若寒邪化熱,里熱較甚者,石膏要比麻黃量大,臨床上只有審明寒熱輕重,用葯有所側重,結合辨證加減,每每獲效。此方具有較強解熱、鎮咳、平喘之功,故為治寒熱咳或寒邪日久化熱致咳之名方。
(三)虛實互見、動靜並治:人稟素虛,不慎六淫邪氣作咳者,較為難治,病機較為復雜,既不能因實而強攻,又不能因虛而峻補,擬攻邪惟恐傷正,欲扶正又怕戀邪。因此,虛實互見之咳,動靜結合較為適宜。一般說,具有辛、散、瀉、利等作用之葯謂之「動葯」;具有酸、澀、溫、補等作用之葯謂之「靜葯」。在方劑組成中,它反映了葯物的「走」與「守」的關系,這對選葯組方具有指導作用,方劑的「走」與「守」結合,實為動靜並治。故見一方面虛,或兩方面虛證,即可運用酸、澀、溫、補等具有「守」作用之品,凡見有新感之邪,或余邪未盡之實證,便可用辛、散、逐瀉、滲利、祛痰、活血等具有「走」作用之品。譬如氣陰兩虛兼熱性久咳,按動靜結合考慮,應用生脈飲合瀉白散化裁,生脈飲中人參甘溫功在益氣,具有「守」與「靜」的作用,麥冬甘寒養陰,五味子酸溫斂肺,頗有「靜」的功能;瀉白散瀉氣分之熱,桑白皮瀉肺化痰,地骨皮退伏熱,具有「走」與「動」之功,粳米與甘草合用,清中兼補,寓補於清;兩方合用,動靜相配,效多益彰。又若脾虛痰濕久咳,可用具有「靜」作用的四君子湯合具有「動」作用的二陳湯,一方守,一方走,動靜合參,確為合理解決虛實互見證的上策,臨床用上此法,效果最佳。
(四)肺燥腑實、潤上通下:燥邪傷人,常先犯肺與皮毛,肺失肅降而咳嗽,蓋肺與大腸相表裡,往往腸腑積熱,腑氣不通,影響肺的宣肅功能,故腑實則咳嗽加劇。因此,只要通下瀉其實熱,咳嗽自減,肺燥分涼燥與溫燥。涼燥證治宜用蔥豉湯合調胃承氣湯加減,蔥、豉通陽解在上在表之邪,加紫菀辛溫潤肺,治肺經虛熱,下氣,消痰,故主咳逆上氣,百部甘苦微溫,潤肺降氣、化痰宣肺止咳,治肺熱燥咳,甘草協和諸葯,兼以止咳。調胃承氣湯硝、黃、草三味潤燥泄熱,調和胃氣,兩方合用潤上通下,不傷正。溫燥證治宜選用清燥救肺湯加少許大黃,方中桑葉輕宣肌表,石膏清肺之燥熱,阿膠、麥冬潤肺滋液,麻仁滋燥潤腸,人參培土生金,枇杷葉、杏仁潤肺降逆,加少量大黃刺激腸蠕動而促進排便,作用較和緩,且服少量大黃,取其味苦,尚能健胃,胃納得進,則肺氣得以清肅,若身體極差,便秘兼咳者,因其腸腑推動無力者,可用麻子仁丸潤其腸道,兼以補氣行氣之品,切忌猛峻攻下,以免損傷正氣,導致咳嗽難平。
(五)頑痰久咳、從脾緩治:脾胃虛弱之體,脾失健運,痰濁內生,上犯於肺,發為咳嗽,由於反復病久,肺脾兩傷可發展成為痰飲。此類疾病,其病較深,治癒難取速效,故應緩圖治其本。脾胃為後天之本,水谷生化之源,脾肺為母子之臟,土虛不能生金,故培土生金法。故治咳因脾臟受傷,影響於肺而咳者,則重點治脾,脾臟為生痰之源,脾臟健運則痰無以生,肺亦無痰可貯,故咳嗽自愈。脾臟陰虛而致咳嗽者,法當甘潤滋陰,宜用防己麻仁湯治之。因脾陽虛而咳嗽者,治當溫陽利濕,益氣化痰,可首選理中湯治之,如痰特別多則加茯苓、半夏加強化痰之力,如寒重則加肉桂、熟附片扶元陽,元陽旺則脾臟自旺,脾臟陽旺,則轉輸於肺,不治咳以達止咳的目的。
由於脾虛已久,氣血運行緩慢,水液輸布失調,可形成瘀滯現象,使痰濁與血瘀氣滯等錯綜復雜的病理變化,往往會加重氣血瘀阻,如果在健脾補益之前,不祛除體內瘀滯,則很難達到扶正的目的,故補脾也得審慎其證的陰陽,證具必健脾,脾旺則痰不生,故頑痰治脾,緩收其功,久咳則止矣。

E. 脾胃濕熱證吃什麼西葯

內調外養的祛斑方式是科學的祛斑方式。是不傷皮膚的,自然的祛斑方式。


除了選擇使用適合自己的祛斑方式之外,在日常生活中還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保證良好的作息時間,不要熬夜;

  1. 避免皮膚長時間曝曬在陽光下:外出時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選擇有防曬和美白功效的防護保養品。合理適當的運動,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
  2. 避免食用色素含量高的食物或者飲料:如:醬油炒飯、可樂、巧克力、可可等。常年與電腦打交道的人最好塗些隔離霜,用完電腦後應立即洗臉。妊娠期前後做適當保養和護理,能夠減少妊娠斑的出現。
  3. 充足的睡眠:熬夜是皮膚的一大殺手,經常熬夜的人特別容易出現肌膚問題,不僅臉部暗淡無光,就連黑眼圈眼袋也會找上門,肌膚不能及時排毒,積累的色素也會沉著,久而久之就容易長斑。每天我們要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讓你的肌膚在夜間深呼吸吧.
  4. 良好的生活習慣:好的生活習慣能夠有效地預防和減少因為後天因素出現的色斑,維護水嫩肌膚。臉蛋需要呵護,注意一些很簡單的細節,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夠擁有一張光潔嫩白的臉。

F. 急性腸炎

「拉肚子」在生活中極為常見。急性腸炎就是在「拉肚子」中最常見的疾病。一旦人們飲食不當,經常發生的就是急性腸炎。
(一) 急性腸炎的病因:(1) 暴飲暴食,進食過多的高脂高蛋白食物,飲酒、飲冰涼飲料過多,或受涼之後。(2) 進食腐敗、污染的食物,如隔夜食物未加熱消毒,臭魚爛蝦,不新鮮的螃蟹、海味,久存冰箱內的肉類食品,發酵變質的牛奶及奶製品。(3) 個別病人對食物產生過敏反應。急性腸炎夏季節多發,與天氣炎熱、食物易腐敗有關。把好「病從口入」這一關,急性腸炎會大大減少。
(二) 急性腸炎的臨床表現:(1) 腹痛腹瀉是主要特點。大多在肚臍周圍痛,呈陣發性絞痛,引起排便感覺,排便後腹痛略有減輕。腹瀉大多為稀水樣便,含有不消化食物殘渣,一般每日可排便7~8次,最多可達十幾次。經治療,1~2天內,最多2~3天恢復正常,病情經過比較良好。(2) 腸鳴音亢進。近病人身旁可清楚聽見其腹內「咕咕」作響。(3) 個別嚴重病人伴低燒,惡心嘔吐,並發生脫水症狀。(4) 急性腸炎要注意與其他疾病引起的腹瀉鑒別。總的說來,腹瀉中較輕的情況一般為急性腸炎。其他疾病需到醫院進一步檢查方能確診。
(三) 救護措施:(1) 首先要卧床休息,保暖,並且禁食12小時,以後逐漸進少量流食,如米湯、藕粉,或稀粥、面湯等,慢慢地恢復正常飲食。(2) 適當止痛止瀉。口服顛茄片。腹瀉嚴重的可吃些烤焦的饅頭片或糊米粥以收斂止瀉。(3) 鼓勵多飲水,具體可見「急性胃炎的救護措施」。(4) 病情輕者可不用「消炎葯」。一般可選用乳酶生、黃連素、氟哌酸等葯。(5) 腹瀉嚴重伴脫水者,及時送醫院給予靜脈輸液治療。

什麼叫急性腸炎?
急性腸炎是夏秋季的常見病、多發病。多由細菌及病毒等微生物感染所致,其表現主要為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發熱等,嚴重者可致脫水、電解質紊亂、休克等。
急性腸炎的診斷並不難,患者多在夏秋季突然發病;並多有飲食不節或誤食的病史;有呈暴發性流行的特點;病人多表現為惡心、嘔吐在先,繼以腹瀉,每天3~5天,甚至數十次不等,大便呈水樣,深黃色或帶綠色,惡臭,可伴有腹部絞痛、發熱、全身酸痛等症狀。大便常規檢查及糞便培養,紅、白細胞計數可正常或異常。病人以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同時並見,故亦稱急性胃腸炎。

急性腸炎的發病與哪些因素有關?
(1)細菌和毒素的感染
常以沙門菌屬和嗜鹽菌(副溶血弧菌)感染最常見,毒素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常見,病毒亦可見到。常有集體發病或家庭多發的情況。如吃了被污染的家禽、家畜的肉、魚;或吃了嗜鹽菌生長的蟹、螺等海產品及吃了被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了的剩菜、剩飯等而誘發本病。
(2)物理化學因素
進食生冷食物或某些葯物如水楊酸鹽類、磺胺、某些抗生素等;或誤服強酸、強鹼及農葯等均可引起本病。

急性腸炎的病理變化是什麼?
胃腸粘膜充血、水腫、滲出,表面有片狀黃色滲出物或粘液覆蓋,病變可呈局限性或彌漫性。粘膜皺壁上有糜爛、出血點。如表層上皮細胞壞死脫落,固有膜血管受到損害則引起出血和血漿外滲,往往有中性白細胞、淋巴細胞、漿細胞和少量嗜酸性細胞浸潤,嚴重者粘膜下層亦有充血、水腫。
沙門菌性胃腸炎時小腸是主要的病變部位,但也累及到結腸,引起痢疾樣症狀。沙門菌具有侵襲性,引起粘膜炎症反應,伴粘膜下層中性粒細胞浸潤,有時可深至固有層。炎症細胞產生和釋放前列腺素,使腺苷酸環化酶活性增高。沙門菌分泌腸毒素,直接刺激腺苷酸環化酶系統,使腸液分泌能力大大增加,超過腸道重吸收能力,引起腹瀉。

急性腸炎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1)消化道症狀: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是本病的主要症狀。嘔吐起病急驟,常先有惡心,繼之則嘔吐,嘔吐物多為胃內容物。嚴重者可嘔吐膽汁或血性物。腹痛以中上腹為多見,嚴重者可呈陣發性絞痛。腹瀉表現為水樣便,每天數次至數十次不等,伴有惡臭、多為深黃色或帶綠色便,很少帶有膿血,無里急後重感。
(2)全身症狀:一般全身的症狀輕微,嚴重病人有發熱、失水、酸中毒、休克等症狀,偶可表現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3)體征方面:早期或輕病例可無任何體征。查體時可有上腹部或臍周有輕壓痛、腸鳴音常明顯亢進,一般患者的病程短,數天內可好轉自愈。

急性腸炎的實驗室檢查有哪些?
(1)血液檢查:血常規中的白細胞可輕度增加,血沉略有增快。
(2)大便常規或培養:多為正常,也可見到少量白細胞和紅細胞。如系細菌感染可發現致病菌。

急性腸炎的診斷依據是什麼?
本病診斷主要依據急性起病,最近有飲食不節或攝入對胃有不良刺激的葯物等病史,以及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臨床表現。大便常規有粘液及紅、白細胞。細菌培養可發現致病菌。白細胞計數輕度升高。

急性腸炎與哪些疾病鑒別?
本病當有上消化道出血時,應與消化性潰瘍、食道靜脈曲張破裂等引起的出血相鑒別。少數病例出現腹部劇痛,應與消化性潰瘍穿孔、急性膽囊炎、急性腹膜炎、急性闌尾炎和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相鑒別。

急性腸炎的治療原則是什麼?
(1)去除誘因,卧床休息,進清淡易消化食物。
(2)如找到致病菌,應按葯物葯敏試驗用葯,或選用黃連素0.1~0.2g,或PPA 0.5~ 1.0g,日3~4次/日,口服。
(3)對症治療,腹痛可用阿托品。脫水病人應予補液,並注意糾正電解質紊亂和酸中毒。發生休克者應按休克處理。

急性腸炎的常用治療葯物有哪些?
(1)解痙止痛:腹痛可用解痙劑,如口服阿托品0.3~0.6mg或普魯苯辛15mg~30mg,或肌肉注射山莨菪鹼5~10mg,或安腹痛1支。
(2)抗菌消炎:如細菌感染,應選用抗生素葯物,如黃連素0.3g,每日3次,復方新諾明,每次1~2片,每日3~4次。氟哌酸0.1~0.2,每日3次。慶大黴素16萬單位,口服,每日3~4 次。若劇烈嘔吐或明顯失水時,給予靜脈滴注葡萄糖鹽水。酸中毒時適當靜點5%碳酸氫鈉溶液。上消化道出血時應補液或輸血、冰水洗胃、口服制酸劑。

中醫對急性腸炎是如何認識的?
中醫學沒有急性腸炎的病名,根據本病的主要臨床表現,屬中醫嘔吐、腹痛、泄瀉、霍亂、絞腸痧、脫證等病證范疇。其病因有感受時邪、飲食所傷、情志失調及臟腑虛弱等,但主要關鍵在於脾胃功能障礙和胃腸功能失調。
(1)感受時邪
夏秋之交,暑濕蒸騰,若調攝失宜,感受暑濕穢濁之氣;或因貪涼露宿,寒濕入浸,寒邪穢氣,郁遏中焦,使脾胃受損,升降失調,清濁不分,發為本病。
(2)飲食所傷
飲食過量,停滯不化;或恣食肥甘,濕熱內蘊;或誤食生冷不潔之物,損傷脾胃,致運化失職,水谷精華不能吸收,反停為濕滯,清氣不升,濁氣不降,吐瀉交作,而發本病。
(3)情志失調
脾氣素虛,或原有食滯,或本有濕阻,但未致發病,復因情志失調,憂郁惱怒,精神緊張,以致肝失疏泄,橫逆乘脾犯胃,脾胃受制,運化失常而成本病。正如《景岳全書·泄瀉》篇所說:「凡遇怒氣便作泄瀉者,必先怒時挾食,致傷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隨觸而發,此肝脾二臟之病也,蓋以肝木克土,脾氣受傷而然。」
(4)脾胃虛弱
長期飲食失調,或勞倦內傷,或久病纏綿,均可導致脾胃虛弱,因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胃虛弱則不能受納水谷和運化精微,以致水反成濕,谷反為滯,濕滯內停,清濁不分,混雜而不遂成本病。

中醫對急性腸炎的病機是如何認識的?
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位於中焦屬土臟,喜燥惡濕,主升清氣,脾主運化水谷,轉輸津微,胃與脾為表裡關系,主受納水谷,氣機為降,喜潤惡燥,二臟共為一燥一濕,一納一運,共起健運受納功能。夏秋之際,暑濕交蒸,病者又貪冷涼或誤食腐蝕之物,致脾胃受傷,升降失司,清濁不分,亂於胃腸而致吐瀉發為本病。

怎樣辨治腸胃濕熱型急性腸炎?
證候表現:起病急驟,惡心頻發,嘔吐吞酸,脘腹陣痛,瀉下急迫,大便不爽,糞色黃褐腥臭,舌苔黃膩,脈滑數。
證候分析:腸胃濕熱,多見夏季,暑熱夾濕,損傷脾胃,內擾胃腑,濁氣上逆則惡心嘔吐;腸中有熱,濕熱蘊蒸胃腸,則瀉下急迫;濕阻中焦,氣機不利則腹痛陣作;苔黃膩,脈滑數均為濕熱之證。
治法:清化濕熱,調理腸胃。
方葯:葛根芩連湯加減:葛根、黃芩、黃連、金銀花、荷葉、白扁豆、甘草、車前子。
葯中葛根、金銀花解肌清熱,升清止瀉;黃芩、黃連苦寒清熱燥濕;茯苓、車前子健脾利濕;扁豆、荷葉清暑化濕;甘草甘緩和中止痛調和諸葯。
如腹痛甚者,加白芍、木香理氣緩中;嘔吐劇者,可先服玉樞丹以辟濁止嘔;夾食滯者,宜加神曲、麥芽、山楂等消食之品。

寒濕阻滯型急性腸炎如何辨治?
證候表現:嘔吐清水,惡心,腹瀉如水,腹痛腸鳴,惡寒發熱,全身酸痛,苔薄白或白膩,脈濡。
證候分析:夏秋之交,貪涼露宿,寒濕侵體,寒邪穢氣,郁遏中焦,脾胃乃傷,則見嘔吐、瀉下清稀或清水樣便;若寒濕內盛,脾胃氣機不暢,則腹痛腸鳴,若邪束肌表,營衛不和,則發熱惡寒,頭痛身痛;苔白膩,脈濡或浮,為寒濕蘊阻之象。
治法:祛邪化濁,散寒除濕。
方葯:藿香正氣散加減:藿香,大腹皮、白芷、紫蘇、茯苓、清半夏、白術、陳皮、川厚朴。
方中藿香、紫蘇、川厚朴祛邪化濁,半夏、陳皮、茯苓、大腹皮和胃降逆;白芷、紫蘇辛溫解表。
加減:惡寒發熱者,可加荊芥、防風;頭痛,加羌活、獨活;如有宿滯伴腹脹者,去白術,加炒六神曲、雞內金消食導滯。

食滯胃腸型急性腸炎的辨治如何?
證候表現:惡心厭食,得食愈甚,吐後反快,腹痛,瀉下穢臭,急迫不爽,瀉後痛減,苔厚膩,脈滑。
證候分析:飲食不節,尤誤食腐蝕,或貪食生冷,暴飲暴食,致宿食內停,壅阻胃腸,氣機失調,濁氣上逆,而噯腐酸臭;宿食下注,則瀉下臭如敗卵;若瀉後腐蝕外出,則腹痛減輕;舌苔厚膩,脈滑是宿食內停之象。
治法:和胃降逆,消食化滯。
方葯:保和丸加減:焦山楂、炒六神曲、茯苓、半夏、陳皮、連翹、萊菔子。
方中山楂、神曲、萊菔子、茯苓消食和胃;陳皮、半夏理氣降逆;連翹消食滯之郁熱。
加減:食滯化熱,大便瀉下不爽者,可投枳實導滯丸;若胃中熾熱嘔吐者,可加姜竹茹、代赭石之品。

如何辨治脾胃虛弱型急性腸炎
證候表現:稟賦不足,素體脾虛,飲食不慎,即易吐瀉,大便溏薄,嘔吐清水,時作時休,伴有面色不華,四肢乏力,舌淡脈濡。
證候分析:素體脾胃虛弱,運化失職,易吐瀉交作,久瀉不止;氣血來源不足,故面色無華,四肢無力;舌淡,脈濡均為脾胃虛弱之象。
治法:健脾補氣,和胃滲濕。
方葯:參苓白術散加減:人參、白術、山葯、茯苓、扁豆、砂仁、薏米仁、炙甘草。
方中人參、白術、茯苓、炙草補氣健脾;扁豆、薏米仁、山葯淡滲利水;砂仁理氣,使氣機上下貫通,則吐瀉可止。
加減:夾有食滯者,宜加雞內金、山楂、神曲;腹痛甚而喜溫喜按者,可用乾薑、白芍;久瀉脫肛者,可服用補中益氣丸。

急性腸炎的成葯及簡易方治療有哪些?
(1)香連化滯丸1丸,每日2次。用於濕熱壅滯,腹痛腹瀉,或下痢赤白,里急後重。或加味香連丸,主清熱化濕,化滯止瀉。寒濕阻滯型腹瀉用香砂養胃丸,每次6g,每日2次。食滯胃腸者用越鞠保和丸,每次6g,每日2次。脾胃虛弱者用香砂六君子丸,每次6g,每日2次。甘溫益氣、健脾養胃。
(2)茯苓15g,黃蓮6g,澤瀉5g,苡米15g,車前子15g,葛根15g,滑石15g,甘草3g,用於濕熱腹瀉。
(3)焦三仙各10g,檳榔10g,白蔻仁10g,萊菔子10g,丹參10g,薄荷6g,大腹皮10g,元胡9g,煎湯飲用,每日1劑,主治食滯胃腸,腹痛腹瀉。

怎樣掌握急性腸炎的中醫辨證治療原則和方法?
急性腸炎屬實邪致病、來勢兇猛、發病急驟、變化突然。病因常為脾傷積濕。脾主運化,喜燥惡濕。胃主受納,喜潤惡燥。脾升胃降,表裡為助,燥濕相濟,共同完成消化吸收功能。一旦燥濕平衡失調,易現「濕勝則濡瀉」,本病病機在於脾胃的運化失職,脾升不及,則下溜而瀉。急性腸炎以實邪為主,故祛邪是關鍵,邪去則正安。無論外感、食滯、內傷均可導致濕邪內停,祛邪主以祛除濕邪。祛濕之法不外芳香化濕、淡滲利濕、苦寒燥濕、祛風勝濕,辛通泄濕,健脾運濕、溫陽化濕等。應分別根據寒、熱、表、里、陰、陽、虛、實隨證辨證選葯,再加用健脾益胃之品。
急性腸炎雖然是實邪致病,但亦因人而異,男、女、老、幼體質不同,具體分別對待。素有脾弱易泄瀉或瀉甚體弱傷及氣陰者,尤應注意扶正,不能拘實邪所傷,即單認祛邪為法,而應掌握中醫整體觀念與辯證論治的特點,因症辨證。其治之要在於虛者補之,寒者溫之,食積則消導,濕熱則清利,陷下必升提,滑脫需固澀。對本病常用的方法有:祛積消食法、導滯攻下法、清熱利濕法、行氣消脹法等。體弱久瀉者,可用溫中健脾法、澀腸止瀉法、養陰清熱法、扶陽固脫法等等。臨床常見寒熱、虛實證候,往往不是單純存在,故治法也不能截然分開,須據病情,因機靈變。用葯須注意幾點:①清熱苦寒之品,中病即止,不宜久用,否則易傷脾胃之氣。②淡滲利濕之劑,不可用之過量,滲利過度則津枯陰遏。③固澀之劑,不可用之過早,固澀收斂過早,致積滯未消,余邪留寇。④攻下之劑不可多用,攻伐太過則傷元氣,尤對虛弱者更應慎用。
腹瀉止後,應保護胃氣,可給予參術苓草之類健脾益氣。若氣陰兩虛,表現口乾舌燥,少氣懶言者,可投生脈散,益氣養陰。

急性腸炎的預後如何,如何進行預防保健?
(1)預後:本病一般預後良好。由於沙門菌屬感染的急性腸炎的胃腸道反應劇烈的腸道內的致病菌被迅速排出體外,因此,毒血症症狀一般較輕,病人多於短期內自行恢復。部分病人由於機體抵抗力差,或患有一些慢性病或接受腎上腺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等治療,致使身體抵抗力下降,則病菌可自腸壁侵入血液引起菌血症,造成較大的感染過程。對急驟暴瀉者要及時補液,並注意糾正電解質酸鹼平衡,否則會有不良後果,對老人和嬰幼兒尤應注意。
(2)預防:積極開展衛生宣教工作,勿進食病死牲畜的肉和內臟。肉類、禽類、蛋類等要煮熟後方可食用。加強食品衛生管理,變質及被沙門菌屬污染食品不準出售。搞好食堂衛生,建立衛生管理制度,認真注意食品製作衛生,防止食品被污染。做好水源保護,飲水管理和消毒。
(3)保健:加強鍛煉,增強體質,使脾旺不易受邪。心情舒暢,保持胃腸功能平衡。節飲食,以利脾胃受納吸收功能。慎起居,避風寒乃陰平陽密,精神乃治。

急性腸炎的治癒標準是什麼?
(1)症狀體征消失。
(2)因嘔吐劇烈或有失水、酸中毒經對症處理後糾正。大便常規、血常規正常。

G. 消化不好是不是飲食不當引發的

拉肚子」在生活中極為常見。急性腸炎就是在「拉肚子」中最常見的疾病。一旦人們飲食不當,經常發生的就是急性腸炎。 (一) 急性腸炎的病因:(1) 暴飲暴食,進食過多的高脂高蛋白食物,飲酒、飲冰涼飲料過多,或受涼之後。(2) 進食腐敗、污染的食物,如隔夜食物未加熱消毒,臭魚爛蝦,不新鮮的螃蟹、海味,久存冰箱內的肉類食品,發酵變質的牛奶及奶製品。(3) 個別病人對食物產生過敏反應。急性腸炎夏季節多發,與天氣炎熱、食物易腐敗有關。把好「病從口入」這一關,急性腸炎會大大減少。 (二) 急性腸炎的臨床表現:(1) 腹痛腹瀉是主要特點。大多在肚臍周圍痛,呈陣發性絞痛,引起排便感覺,排便後腹痛略有減輕。腹瀉大多為稀水樣便,含有不消化食物殘渣,一般每日可排便7~8次,最多可達十幾次。經治療,1~2天內,最多2~3天恢復正常,病情經過比較良好。(2) 腸鳴音亢進。近病人身旁可清楚聽見其腹內「咕咕」作響。(3) 個別嚴重病人伴低燒,惡心嘔吐,並發生脫水症狀。(4) 急性腸炎要注意與其他疾病引起的腹瀉鑒別。總的說來,腹瀉中較輕的情況一般為急性腸炎。其他疾病需到醫院進一步檢查方能確診。 (三) 救護措施:(1) 首先要卧床休息,保暖,並且禁食12小時,以後逐漸進少量流食,如米湯、藕粉,或稀粥、面湯等,慢慢地恢復正常飲食。(2) 適當止痛止瀉。口服顛茄片。腹瀉嚴重的可吃些烤焦的饅頭片或糊米粥以收斂止瀉。(3) 鼓勵多飲水,具體可見「急性胃炎的救護措施」。(4) 病情輕者可不用「消炎葯」。一般可選用乳酶生、黃連素、氟哌酸等葯。(5) 腹瀉嚴重伴脫水者,及時送醫院給予靜脈輸液治療。 什麼叫急性腸炎? 急性腸炎是夏秋季的常見病、多發病。多由細菌及病毒等微生物感染所致,其表現主要為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發熱等,嚴重者可致脫水、電解質紊亂、休克等。 急性腸炎的診斷並不難,患者多在夏秋季突然發病;並多有飲食不節或誤食的病史;有呈暴發性流行的特點;病人多表現為惡心、嘔吐在先,繼以腹瀉,每天3~5天,甚至數十次不等,大便呈水樣,深黃色或帶綠色,惡臭,可伴有腹部絞痛、發熱、全身酸痛等症狀。大便常規檢查及糞便培養,紅、白細胞計數可正常或異常。病人以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同時並見,故亦稱急性胃腸炎。 急性腸炎的發病與哪些因素有關? (1)細菌和毒素的感染 常以沙門菌屬和嗜鹽菌(副溶血弧菌)感染最常見,毒素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常見,病毒亦可見到。常有集體發病或家庭多發的情況。如吃了被污染的家禽、家畜的肉、魚;或吃了嗜鹽菌生長的蟹、螺等海產品及吃了被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了的剩菜、剩飯等而誘發本病。 (2)物理化學因素 進食生冷食物或某些葯物如水楊酸鹽類、磺胺、某些抗生素等;或誤服強酸、強鹼及農葯等均可引起本病。 急性腸炎的病理變化是什麼? 胃腸粘膜充血、水腫、滲出,表面有片狀黃色滲出物或粘液覆蓋,病變可呈局限性或彌漫性。粘膜皺壁上有糜爛、出血點。如表層上皮細胞壞死脫落,固有膜血管受到損害則引起出血和血漿外滲,往往有中性白細胞、淋巴細胞、漿細胞和少量嗜酸性細胞浸潤,嚴重者粘膜下層亦有充血、水腫。 沙門菌性胃腸炎時小腸是主要的病變部位,但也累及到結腸,引起痢疾樣症狀。沙門菌具有侵襲性,引起粘膜炎症反應,伴粘膜下層中性粒細胞浸潤,有時可深至固有層。炎症細胞產生和釋放前列腺素,使腺苷酸環化酶活性增高。沙門菌分泌腸毒素,直接刺激腺苷酸環化酶系統,使腸液分泌能力大大增加,超過腸道重吸收能力,引起腹瀉。 急性腸炎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1)消化道症狀: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是本病的主要症狀。嘔吐起病急驟,常先有惡心,繼之則嘔吐,嘔吐物多為胃內容物。嚴重者可嘔吐膽汁或血性物。腹痛以中上腹為多見,嚴重者可呈陣發性絞痛。腹瀉表現為水樣便,每天數次至數十次不等,伴有惡臭、多為深黃色或帶綠色便,很少帶有膿血,無里急後重感。 (2)全身症狀:一般全身的症狀輕微,嚴重病人有發熱、失水、酸中毒、休克等症狀,偶可表現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3)體征方面:早期或輕病例可無任何體征。查體時可有上腹部或臍周有輕壓痛、腸鳴音常明顯亢進,一般患者的病程短,數天內可好轉自愈。 急性腸炎的實驗室檢查有哪些? (1)血液檢查:血常規中的白細胞可輕度增加,血沉略有增快。 (2)大便常規或培養:多為正常,也可見到少量白細胞和紅細胞。如系細菌感染可發現致病菌。 急性腸炎的診斷依據是什麼? 本病診斷主要依據急性起病,最近有飲食不節或攝入對胃有不良刺激的葯物等病史,以及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臨床表現。大便常規有粘液及紅、白細胞。細菌培養可發現致病菌。白細胞計數輕度升高。 急性腸炎與哪些疾病鑒別? 本病當有上消化道出血時,應與消化性潰瘍、食道靜脈曲張破裂等引起的出血相鑒別。少數病例出現腹部劇痛,應與消化性潰瘍穿孔、急性膽囊炎、急性腹膜炎、急性闌尾炎和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相鑒別。 急性腸炎的治療原則是什麼? (1)去除誘因,卧床休息,進清淡易消化食物。 (2)如找到致病菌,應按葯物葯敏試驗用葯,或選用黃連素0.1~0.2g,或PPA 0.5~ 1.0g,日3~4次/日,口服。 (3)對症治療,腹痛可用阿托品。脫水病人應予補液,並注意糾正電解質紊亂和酸中毒。發生休克者應按休克處理。 急性腸炎的常用治療葯物有哪些? (1)解痙止痛:腹痛可用解痙劑,如口服阿托品0.3~0.6mg或普魯苯辛15mg~30mg,或肌肉注射山莨菪鹼5~10mg,或安腹痛1支。 (2)抗菌消炎:如細菌感染,應選用抗生素葯物,如黃連素0.3g,每日3次,復方新諾明,每次1~2片,每日3~4次。氟哌酸0.1~0.2,每日3次。慶大黴素16萬單位,口服,每日3~4 次。若劇烈嘔吐或明顯失水時,給予靜脈滴注葡萄糖鹽水。酸中毒時適當靜點5%碳酸氫鈉溶液。上消化道出血時應補液或輸血、冰水洗胃、口服制酸劑。 中醫對急性腸炎是如何認識的? 中醫學沒有急性腸炎的病名,根據本病的主要臨床表現,屬中醫嘔吐、腹痛、泄瀉、霍亂、絞腸痧、脫證等病證范疇。其病因有感受時邪、飲食所傷、情志失調及臟腑虛弱等,但主要關鍵在於脾胃功能障礙和胃腸功能失調。 (1)感受時邪 夏秋之交,暑濕蒸騰,若調攝失宜,感受暑濕穢濁之氣;或因貪涼露宿,寒濕入浸,寒邪穢氣,郁遏中焦,使脾胃受損,升降失調,清濁不分,發為本病。 (2)飲食所傷 飲食過量,停滯不化;或恣食肥甘,濕熱內蘊;或誤食生冷不潔之物,損傷脾胃,致運化失職,水谷精華不能吸收,反停為濕滯,清氣不升,濁氣不降,吐瀉交作,而發本病。 (3)情志失調 脾氣素虛,或原有食滯,或本有濕阻,但未致發病,復因情志失調,憂郁惱怒,精神緊張,以致肝失疏泄,橫逆乘脾犯胃,脾胃受制,運化失常而成本病。正如《景岳全書·泄瀉》篇所說:「凡遇怒氣便作泄瀉者,必先怒時挾食,致傷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隨觸而發,此肝脾二臟之病也,蓋以肝木克土,脾氣受傷而然。」 (4)脾胃虛弱 長期飲食失調,或勞倦內傷,或久病纏綿,均可導致脾胃虛弱,因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胃虛弱則不能受納水谷和運化精微,以致水反成濕,谷反為滯,濕滯內停,清濁不分,混雜而不遂成本病。 中醫對急性腸炎的病機是如何認識的? 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位於中焦屬土臟,喜燥惡濕,主升清氣,脾主運化水谷,轉輸津微,胃與脾為表裡關系,主受納水谷,氣機為降,喜潤惡燥,二臟共為一燥一濕,一納一運,共起健運受納功能。夏秋之際,暑濕交蒸,病者又貪冷涼或誤食腐蝕之物,致脾胃受傷,升降失司,清濁不分,亂於胃腸而致吐瀉發為本病。 怎樣辨治腸胃濕熱型急性腸炎? 證候表現:起病急驟,惡心頻發,嘔吐吞酸,脘腹陣痛,瀉下急迫,大便不爽,糞色黃褐腥臭,舌苔黃膩,脈滑數。 證候分析:腸胃濕熱,多見夏季,暑熱夾濕,損傷脾胃,內擾胃腑,濁氣上逆則惡心嘔吐;腸中有熱,濕熱蘊蒸胃腸,則瀉下急迫;濕阻中焦,氣機不利則腹痛陣作;苔黃膩,脈滑數均為濕熱之證。 治法:清化濕熱,調理腸胃。 方葯:葛根芩連湯加減:葛根、黃芩、黃連、金銀花、荷葉、白扁豆、甘草、車前子。 葯中葛根、金銀花解肌清熱,升清止瀉;黃芩、黃連苦寒清熱燥濕;茯苓、車前子健脾利濕;扁豆、荷葉清暑化濕;甘草甘緩和中止痛調和諸葯。 如腹痛甚者,加白芍、木香理氣緩中;嘔吐劇者,可先服玉樞丹以辟濁止嘔;夾食滯者,宜加神曲、麥芽、山楂等消食之品。 寒濕阻滯型急性腸炎如何辨治? 證候表現:嘔吐清水,惡心,腹瀉如水,腹痛腸鳴,惡寒發熱,全身酸痛,苔薄白或白膩,脈濡。 證候分析:夏秋之交,貪涼露宿,寒濕侵體,寒邪穢氣,郁遏中焦,脾胃乃傷,則見嘔吐、瀉下清稀或清水樣便;若寒濕內盛,脾胃氣機不暢,則腹痛腸鳴,若邪束肌表,營衛不和,則發熱惡寒,頭痛身痛;苔白膩,脈濡或浮,為寒濕蘊阻之象。 治法:祛邪化濁,散寒除濕。 方葯:藿香正氣散加減:藿香,大腹皮、白芷、紫蘇、茯苓、清半夏、白術、陳皮、川厚朴。 方中藿香、紫蘇、川厚朴祛邪化濁,半夏、陳皮、茯苓、大腹皮和胃降逆;白芷、紫蘇辛溫解表。 加減:惡寒發熱者,可加荊芥、防風;頭痛,加羌活、獨活;如有宿滯伴腹脹者,去白術,加炒六神曲、雞內金消食導滯。 食滯胃腸型急性腸炎的辨治如何? 證候表現:惡心厭食,得食愈甚,吐後反快,腹痛,瀉下穢臭,急迫不爽,瀉後痛減,苔厚膩,脈滑。 證候分析:飲食不節,尤誤食腐蝕,或貪食生冷,暴飲暴食,致宿食內停,壅阻胃腸,氣機失調,濁氣上逆,而噯腐酸臭;宿食下注,則瀉下臭如敗卵;若瀉後腐蝕外出,則腹痛減輕;舌苔厚膩,脈滑是宿食內停之象。 治法:和胃降逆,消食化滯。 方葯:保和丸加減:焦山楂、炒六神曲、茯苓、半夏、陳皮、連翹、萊菔子。 方中山楂、神曲、萊菔子、茯苓消食和胃;陳皮、半夏理氣降逆;連翹消食滯之郁熱。 加減:食滯化熱,大便瀉下不爽者,可投枳實導滯丸;若胃中熾熱嘔吐者,可加姜竹茹、代赭石之品。 如何辨治脾胃虛弱型急性腸炎 證候表現:稟賦不足,素體脾虛,飲食不慎,即易吐瀉,大便溏薄,嘔吐清水,時作時休,伴有面色不華,四肢乏力,舌淡脈濡。 證候分析:素體脾胃虛弱,運化失職,易吐瀉交作,久瀉不止;氣血來源不足,故面色無華,四肢無力;舌淡,脈濡均為脾胃虛弱之象。 治法:健脾補氣,和胃滲濕。 方葯:參苓白術散加減:人參、白術、山葯、茯苓、扁豆、砂仁、薏米仁、炙甘草。 方中人參、白術、茯苓、炙草補氣健脾;扁豆、薏米仁、山葯淡滲利水;砂仁理氣,使氣機上下貫通,則吐瀉可止。 加減:夾有食滯者,宜加雞內金、山楂、神曲;腹痛甚而喜溫喜按者,可用乾薑、白芍;久瀉脫肛者,可服用補中益氣丸。 急性腸炎的成葯及簡易方治療有哪些? (1)香連化滯丸1丸,每日2次。用於濕熱壅滯,腹痛腹瀉,或下痢赤白,里急後重。或加味香連丸,主清熱化濕,化滯止瀉。寒濕阻滯型腹瀉用香砂養胃丸,每次6g,每日2次。食滯胃腸者用越鞠保和丸,每次6g,每日2次。脾胃虛弱者用香砂六君子丸,每次6g,每日2次。甘溫益氣、健脾養胃。 (2)茯苓15g,黃蓮6g,澤瀉5g,苡米15g,車前子15g,葛根15g,滑石15g,甘草3g,用於濕熱腹瀉。 (3)焦三仙各10g,檳榔10g,白蔻仁10g,萊菔子10g,丹參10g,薄荷6g,大腹皮10g,元胡9g,煎湯飲用,每日1劑,主治食滯胃腸,腹痛腹瀉。 怎樣掌握急性腸炎的中醫辨證治療原則和方法? 急性腸炎屬實邪致病、來勢兇猛、發病急驟、變化突然。病因常為脾傷積濕。脾主運化,喜燥惡濕。胃主受納,喜潤惡燥。脾升胃降,表裡為助,燥濕相濟,共同完成消化吸收功能。一旦燥濕平衡失調,易現「濕勝則濡瀉」,本病病機在於脾胃的運化失職,脾升不及,則下溜而瀉。急性腸炎以實邪為主,故祛邪是關鍵,邪去則正安。無論外感、食滯、內傷均可導致濕邪內停,祛邪主以祛除濕邪。祛濕之法不外芳香化濕、淡滲利濕、苦寒燥濕、祛風勝濕,辛通泄濕,健脾運濕、溫陽化濕等。應分別根據寒、熱、表、里、陰、陽、虛、實隨證辨證選葯,再加用健脾益胃之品。 急性腸炎雖然是實邪致病,但亦因人而異,男、女、老、幼體質不同,具體分別對待。素有脾弱易泄瀉或瀉甚體弱傷及氣陰者,尤應注意扶正,不能拘實邪所傷,即單認祛邪為法,而應掌握中醫整體觀念與辯證論治的特點,因症辨證。其治之要在於虛者補之,寒者溫之,食積則消導,濕熱則清利,陷下必升提,滑脫需固澀。對本病常用的方法有:祛積消食法、導滯攻下法、清熱利濕法、行氣消脹法等。體弱久瀉者,可用溫中健脾法、澀腸止瀉法、養陰清熱法、扶陽固脫法等等。臨床常見寒熱、虛實證候,往往不是單純存在,故治法也不能截然分開,須據病情,因機靈變。用葯須注意幾點:①清熱苦寒之品,中病即止,不宜久用,否則易傷脾胃之氣。②淡滲利濕之劑,不可用之過量,滲利過度則津枯陰遏。③固澀之劑,不可用之過早,固澀收斂過早,致積滯未消,余邪留寇。④攻下之劑不可多用,攻伐太過則傷元氣,尤對虛弱者更應慎用。 腹瀉止後,應保護胃氣,可給予參術苓草之類健脾益氣。若氣陰兩虛,表現口乾舌燥,少氣懶言者,可投生脈散,益氣養陰。 急性腸炎的預後如何,如何進行預防保健? (1)預後:本病一般預後良好。由於沙門菌屬感染的急性腸炎的胃腸道反應劇烈的腸道內的致病菌被迅速排出體外,因此,毒血症症狀一般較輕,病人多於短期內自行恢復。部分病人由於機體抵抗力差,或患有一些慢性病或接受腎上腺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等治療,致使身體抵抗力下降,則病菌可自腸壁侵入血液引起菌血症,造成較大的感染過程。對急驟暴瀉者要及時補液,並注意糾正電解質酸鹼平衡,否則會有不良後果,對老人和嬰幼兒尤應注意。 (2)預防:積極開展衛生宣教工作,勿進食病死牲畜的肉和內臟。肉類、禽類、蛋類等要煮熟後方可食用。加強食品衛生管理,變質及被沙門菌屬污染食品不準出售。搞好食堂衛生,建立衛生管理制度,認真注意食品製作衛生,防止食品被污染。做好水源保護,飲水管理和消毒。 (3)保健:加強鍛煉,增強體質,使脾旺不易受邪。心情舒暢,保持胃腸功能平衡。節飲食,以利脾胃受納吸收功能。慎起居,避風寒乃陰平陽密,精神乃治。 急性腸炎的治癒標準是什麼? (1)症狀體征消失。 (2)因嘔吐劇烈或有失水、酸中毒經對症處理後糾正。大便常規、血常規正常。

H. 請問,急性腸炎有什麼症狀,需要注意哪些問題謝謝各位了!

慢性結腸炎復的症狀包括:制
1.腹痛:腹痛多為慢性,時輕時重,可在臍周或左下腹;有時腹痛伴有發熱、惡心、腹脹、食慾減退等症狀,
2.腹瀉:腹瀉程度輕重不一,輕者每日排便3次,重者可達幾十次。大便多為黏液膿血便;
3.腸外症狀:偶爾可出現關節炎、結膜炎、皮疹等表現。

I. 容易發怒,有口臭,月經老是推遲或者提前3到5天,經量沒有生小孩之前多 臉上長的斑越來越多 但是這個…

你這是內分泌混亂的情況,平時多吃點大豆食品,黃豆,紅豆,黑豆,黑米,等,補氣血的可多吃,紅棗,枸杞,桂圓,銀耳,黑木耳等不要熬夜,飲食作息要規律,經常要給皮膚補水,腸胃要通暢這樣有助於淡斑的哦

J. 吃完寬腸理氣湯拉肚子是怎麼回事

「拉肚子」在生活中極為常見。急性腸炎就是在「拉肚子」中最常見的疾病。一旦人們飲食不當,經常發生的就是急性腸炎。 (一) 急性腸炎的病因:(1) 暴飲暴食,進食過多的高脂高蛋白食物,飲酒、飲冰涼飲料過多,或受涼之後。(2) 進食腐敗、污染的食物,如隔夜食物未加熱消毒,臭魚爛蝦,不新鮮的螃蟹、海味,久存冰箱內的肉類食品,發酵變質的牛奶及奶製品。(3) 個別病人對食物產生過敏反應。急性腸炎夏季節多發,與天氣炎熱、食物易腐敗有關。把好「病從口入」這一關,急性腸炎會大大減少。 (二) 急性腸炎的臨床表現:(1) 腹痛腹瀉是主要特點。大多在肚臍周圍痛,呈陣發性絞痛,引起排便感覺,排便後腹痛略有減輕。腹瀉大多為稀水樣便,含有不消化食物殘渣,一般每日可排便7~8次,最多可達十幾次。經治療,1~2天內,最多2~3天恢復正常,病情經過比較良好。(2) 腸鳴音亢進。近病人身旁可清楚聽見其腹內「咕咕」作響。(3) 個別嚴重病人伴低燒,惡心嘔吐,並發生脫水症狀。(4) 急性腸炎要注意與其他疾病引起的腹瀉鑒別。總的說來,腹瀉中較輕的情況一般為急性腸炎。其他疾病需到醫院進一步檢查方能確診。 (三) 救護措施:(1) 首先要卧床休息,保暖,並且禁食12小時,以後逐漸進少量流食,如米湯、藕粉,或稀粥、面湯等,慢慢地恢復正常飲食。(2) 適當止痛止瀉。口服顛茄片。腹瀉嚴重的可吃些烤焦的饅頭片或糊米粥以收斂止瀉。(3) 鼓勵多飲水,具體可見「急性胃炎的救護措施」。(4) 病情輕者可不用「消炎葯」。一般可選用乳酶生、黃連素、氟哌酸等葯。(5) 腹瀉嚴重伴脫水者,及時送醫院給予靜脈輸液治療。 什麼叫急性腸炎? 急性腸炎是夏秋季的常見病、多發病。多由細菌及病毒等微生物感染所致,其表現主要為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發熱等,嚴重者可致脫水、電解質紊亂、休克等。 急性腸炎的診斷並不難,患者多在夏秋季突然發病;並多有飲食不節或誤食的病史;有呈暴發性流行的特點;病人多表現為惡心、嘔吐在先,繼以腹瀉,每天3~5天,甚至數十次不等,大便呈水樣,深黃色或帶綠色,惡臭,可伴有腹部絞痛、發熱、全身酸痛等症狀。大便常規檢查及糞便培養,紅、白細胞計數可正常或異常。病人以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同時並見,故亦稱急性胃腸炎。 急性腸炎的發病與哪些因素有關? (1)細菌和毒素的感染 常以沙門菌屬和嗜鹽菌(副溶血弧菌)感染最常見,毒素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常見,病毒亦可見到。常有集體發病或家庭多發的情況。如吃了被污染的家禽、家畜的肉、魚;或吃了嗜鹽菌生長的蟹、螺等海產品及吃了被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了的剩菜、剩飯等而誘發本病。 (2)物理化學因素 進食生冷食物或某些葯物如水楊酸鹽類、磺胺、某些抗生素等;或誤服強酸、強鹼及農葯等均可引起本病。 急性腸炎的病理變化是什麼? 胃腸粘膜充血、水腫、滲出,表面有片狀黃色滲出物或粘液覆蓋,病變可呈局限性或彌漫性。粘膜皺壁上有糜爛、出血點。如表層上皮細胞壞死脫落,固有膜血管受到損害則引起出血和血漿外滲,往往有中性白細胞、淋巴細胞、漿細胞和少量嗜酸性細胞浸潤,嚴重者粘膜下層亦有充血、水腫。 沙門菌性胃腸炎時小腸是主要的病變部位,但也累及到結腸,引起痢疾樣症狀。沙門菌具有侵襲性,引起粘膜炎症反應,伴粘膜下層中性粒細胞浸潤,有時可深至固有層。炎症細胞產生和釋放前列腺素,使腺苷酸環化酶活性增高。沙門菌分泌腸毒素,直接刺激腺苷酸環化酶系統,使腸液分泌能力大大增加,超過腸道重吸收能力,引起腹瀉。 急性腸炎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1)消化道症狀: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是本病的主要症狀。嘔吐起病急驟,常先有惡心,繼之則嘔吐,嘔吐物多為胃內容物。嚴重者可嘔吐膽汁或血性物。腹痛以中上腹為多見,嚴重者可呈陣發性絞痛。腹瀉表現為水樣便,每天數次至數十次不等,伴有惡臭、多為深黃色或帶綠色便,很少帶有膿血,無里急後重感。 (2)全身症狀:一般全身的症狀輕微,嚴重病人有發熱、失水、酸中毒、休克等症狀,偶可表現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3)體征方面:早期或輕病例可無任何體征。查體時可有上腹部或臍周有輕壓痛、腸鳴音常明顯亢進,一般患者的病程短,數天內可好轉自愈。 急性腸炎的實驗室檢查有哪些? (1)血液檢查:血常規中的白細胞可輕度增加,血沉略有增快。 (2)大便常規或培養:多為正常,也可見到少量白細胞和紅細胞。如系細菌感染可發現致病菌。 急性腸炎的診斷依據是什麼? 本病診斷主要依據急性起病,最近有飲食不節或攝入對胃有不良刺激的葯物等病史,以及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臨床表現。大便常規有粘液及紅、白細胞。細菌培養可發現致病菌。白細胞計數輕度升高。 急性腸炎與哪些疾病鑒別? 本病當有上消化道出血時,應與消化性潰瘍、食道靜脈曲張破裂等引起的出血相鑒別。少數病例出現腹部劇痛,應與消化性潰瘍穿孔、急性膽囊炎、急性腹膜炎、急性闌尾炎和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相鑒別。 急性腸炎的治療原則是什麼? (1)去除誘因,卧床休息,進清淡易消化食物。 (2)如找到致病菌,應按葯物葯敏試驗用葯,或選用黃連素0.1~0.2g,或PPA 0.5~ 1.0g,日3~4次/日,口服。 (3)對症治療,腹痛可用阿托品。脫水病人應予補液,並注意糾正電解質紊亂和酸中毒。發生休克者應按休克處理。 急性腸炎的常用治療葯物有哪些? (1)解痙止痛:腹痛可用解痙劑,如口服阿托品0.3~0.6mg或普魯苯辛15mg~30mg,或肌肉注射山莨菪鹼5~10mg,或安腹痛1支。 (2)抗菌消炎:如細菌感染,應選用抗生素葯物,如黃連素0.3g,每日3次,復方新諾明,每次1~2片,每日3~4次。氟哌酸0.1~0.2,每日3次。慶大黴素16萬單位,口服,每日3~4 次。若劇烈嘔吐或明顯失水時,給予靜脈滴注葡萄糖鹽水。酸中毒時適當靜點5%碳酸氫鈉溶液。上消化道出血時應補液或輸血、冰水洗胃、口服制酸劑。 中醫對急性腸炎是如何認識的? 中醫學沒有急性腸炎的病名,根據本病的主要臨床表現,屬中醫嘔吐、腹痛、泄瀉、霍亂、絞腸痧、脫證等病證范疇。其病因有感受時邪、飲食所傷、情志失調及臟腑虛弱等,但主要關鍵在於脾胃功能障礙和胃腸功能失調。 (1)感受時邪 夏秋之交,暑濕蒸騰,若調攝失宜,感受暑濕穢濁之氣;或因貪涼露宿,寒濕入浸,寒邪穢氣,郁遏中焦,使脾胃受損,升降失調,清濁不分,發為本病。 (2)飲食所傷 飲食過量,停滯不化;或恣食肥甘,濕熱內蘊;或誤食生冷不潔之物,損傷脾胃,致運化失職,水谷精華不能吸收,反停為濕滯,清氣不升,濁氣不降,吐瀉交作,而發本病。 (3)情志失調 脾氣素虛,或原有食滯,或本有濕阻,但未致發病,復因情志失調,憂郁惱怒,精神緊張,以致肝失疏泄,橫逆乘脾犯胃,脾胃受制,運化失常而成本病。正如《景岳全書·泄瀉》篇所說:「凡遇怒氣便作泄瀉者,必先怒時挾食,致傷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隨觸而發,此肝脾二臟之病也,蓋以肝木克土,脾氣受傷而然。」 (4)脾胃虛弱 長期飲食失調,或勞倦內傷,或久病纏綿,均可導致脾胃虛弱,因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胃虛弱則不能受納水谷和運化精微,以致水反成濕,谷反為滯,濕滯內停,清濁不分,混雜而不遂成本病。 中醫對急性腸炎的病機是如何認識的? 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位於中焦屬土臟,喜燥惡濕,主升清氣,脾主運化水谷,轉輸津微,胃與脾為表裡關系,主受納水谷,氣機為降,喜潤惡燥,二臟共為一燥一濕,一納一運,共起健運受納功能。夏秋之際,暑濕交蒸,病者又貪冷涼或誤食腐蝕之物,致脾胃受傷,升降失司,清濁不分,亂於胃腸而致吐瀉發為本病。 怎樣辨治腸胃濕熱型急性腸炎? 證候表現:起病急驟,惡心頻發,嘔吐吞酸,脘腹陣痛,瀉下急迫,大便不爽,糞色黃褐腥臭,舌苔黃膩,脈滑數。 證候分析:腸胃濕熱,多見夏季,暑熱夾濕,損傷脾胃,內擾胃腑,濁氣上逆則惡心嘔吐;腸中有熱,濕熱蘊蒸胃腸,則瀉下急迫;濕阻中焦,氣機不利則腹痛陣作;苔黃膩,脈滑數均為濕熱之證。 治法:清化濕熱,調理腸胃。 方葯:葛根芩連湯加減:葛根、黃芩、黃連、金銀花、荷葉、白扁豆、甘草、車前子。 葯中葛根、金銀花解肌清熱,升清止瀉;黃芩、黃連苦寒清熱燥濕;茯苓、車前子健脾利濕;扁豆、荷葉清暑化濕;甘草甘緩和中止痛調和諸葯。 如腹痛甚者,加白芍、木香理氣緩中;嘔吐劇者,可先服玉樞丹以辟濁止嘔;夾食滯者,宜加神曲、麥芽、山楂等消食之品。 寒濕阻滯型急性腸炎如何辨治? 證候表現:嘔吐清水,惡心,腹瀉如水,腹痛腸鳴,惡寒發熱,全身酸痛,苔薄白或白膩,脈濡。 證候分析:夏秋之交,貪涼露宿,寒濕侵體,寒邪穢氣,郁遏中焦,脾胃乃傷,則見嘔吐、瀉下清稀或清水樣便;若寒濕內盛,脾胃氣機不暢,則腹痛腸鳴,若邪束肌表,營衛不和,則發熱惡寒,頭痛身痛;苔白膩,脈濡或浮,為寒濕蘊阻之象。 治法:祛邪化濁,散寒除濕。 方葯:藿香正氣散加減:藿香,大腹皮、白芷、紫蘇、茯苓、清半夏、白術、陳皮、川厚朴。 方中藿香、紫蘇、川厚朴祛邪化濁,半夏、陳皮、茯苓、大腹皮和胃降逆;白芷、紫蘇辛溫解表。 加減:惡寒發熱者,可加荊芥、防風;頭痛,加羌活、獨活;如有宿滯伴腹脹者,去白術,加炒六神曲、雞內金消食導滯。 食滯胃腸型急性腸炎的辨治如何? 證候表現:惡心厭食,得食愈甚,吐後反快,腹痛,瀉下穢臭,急迫不爽,瀉後痛減,苔厚膩,脈滑。 證候分析:飲食不節,尤誤食腐蝕,或貪食生冷,暴飲暴食,致宿食內停,壅阻胃腸,氣機失調,濁氣上逆,而噯腐酸臭;宿食下注,則瀉下臭如敗卵;若瀉後腐蝕外出,則腹痛減輕;舌苔厚膩,脈滑是宿食內停之象。 治法:和胃降逆,消食化滯。 方葯:保和丸加減:焦山楂、炒六神曲、茯苓、半夏、陳皮、連翹、萊菔子。 方中山楂、神曲、萊菔子、茯苓消食和胃;陳皮、半夏理氣降逆;連翹消食滯之郁熱。 加減:食滯化熱,大便瀉下不爽者,可投枳實導滯丸;若胃中熾熱嘔吐者,可加姜竹茹、代赭石之品。 如何辨治脾胃虛弱型急性腸炎 證候表現:稟賦不足,素體脾虛,飲食不慎,即易吐瀉,大便溏薄,嘔吐清水,時作時休,伴有面色不華,四肢乏力,舌淡脈濡。 證候分析:素體脾胃虛弱,運化失職,易吐瀉交作,久瀉不止;氣血來源不足,故面色無華,四肢無力;舌淡,脈濡均為脾胃虛弱之象。 治法:健脾補氣,和胃滲濕。 方葯:參苓白術散加減:人參、白術、山葯、茯苓、扁豆、砂仁、薏米仁、炙甘草。 方中人參、白術、茯苓、炙草補氣健脾;扁豆、薏米仁、山葯淡滲利水;砂仁理氣,使氣機上下貫通,則吐瀉可止。 加減:夾有食滯者,宜加雞內金、山楂、神曲;腹痛甚而喜溫喜按者,可用乾薑、白芍;久瀉脫肛者,可服用補中益氣丸。 急性腸炎的成葯及簡易方治療有哪些? (1)香連化滯丸1丸,每日2次。用於濕熱壅滯,腹痛腹瀉,或下痢赤白,里急後重。或加味香連丸,主清熱化濕,化滯止瀉。寒濕阻滯型腹瀉用香砂養胃丸,每次6g,每日2次。食滯胃腸者用越鞠保和丸,每次6g,每日2次。脾胃虛弱者用香砂六君子丸,每次6g,每日2次。甘溫益氣、健脾養胃。 (2)茯苓15g,黃蓮6g,澤瀉5g,苡米15g,車前子15g,葛根15g,滑石15g,甘草3g,用於濕熱腹瀉。 (3)焦三仙各10g,檳榔10g,白蔻仁10g,萊菔子10g,丹參10g,薄荷6g,大腹皮10g,元胡9g,煎湯飲用,每日1劑,主治食滯胃腸,腹痛腹瀉。 怎樣掌握急性腸炎的中醫辨證治療原則和方法? 急性腸炎屬實邪致病、來勢兇猛、發病急驟、變化突然。病因常為脾傷積濕。脾主運化,喜燥惡濕。胃主受納,喜潤惡燥。脾升胃降,表裡為助,燥濕相濟,共同完成消化吸收功能。一旦燥濕平衡失調,易現「濕勝則濡瀉」,本病病機在於脾胃的運化失職,脾升不及,則下溜而瀉。急性腸炎以實邪為主,故祛邪是關鍵,邪去則正安。無論外感、食滯、內傷均可導致濕邪內停,祛邪主以祛除濕邪。祛濕之法不外芳香化濕、淡滲利濕、苦寒燥濕、祛風勝濕,辛通泄濕,健脾運濕、溫陽化濕等。應分別根據寒、熱、表、里、陰、陽、虛、實隨證辨證選葯,再加用健脾益胃之品。 急性腸炎雖然是實邪致病,但亦因人而異,男、女、老、幼體質不同,具體分別對待。素有脾弱易泄瀉或瀉甚體弱傷及氣陰者,尤應注意扶正,不能拘實邪所傷,即單認祛邪為法,而應掌握中醫整體觀念與辯證論治的特點,因症辨證。其治之要在於虛者補之,寒者溫之,食積則消導,濕熱則清利,陷下必升提,滑脫需固澀。對本病常用的方法有:祛積消食法、導滯攻下法、清熱利濕法、行氣消脹法等。體弱久瀉者,可用溫中健脾法、澀腸止瀉法、養陰清熱法、扶陽固脫法等等。臨床常見寒熱、虛實證候,往往不是單純存在,故治法也不能截然分開,須據病情,因機靈變。用葯須注意幾點:①清熱苦寒之品,中病即止,不宜久用,否則易傷脾胃之氣。②淡滲利濕之劑,不可用之過量,滲利過度則津枯陰遏。③固澀之劑,不可用之過早,固澀收斂過早,致積滯未消,余邪留寇。④攻下之劑不可多用,攻伐太過則傷元氣,尤對虛弱者更應慎用。 腹瀉止後,應保護胃氣,可給予參術苓草之類健脾益氣。若氣陰兩虛,表現口乾舌燥,少氣懶言者,可投生脈散,益氣養陰。 急性腸炎的預後如何,如何進行預防保健? (1)預後:本病一般預後良好。由於沙門菌屬感染的急性腸炎的胃腸道反應劇烈的腸道內的致病菌被迅速排出體外,因此,毒血症症狀一般較輕,病人多於短期內自行恢復。部分病人由於機體抵抗力差,或患有一些慢性病或接受腎上腺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等治療,致使身體抵抗力下降,則病菌可自腸壁侵入血液引起菌血症,造成較大的感染過程。對急驟暴瀉者要及時補液,並注意糾正電解質酸鹼平衡,否則會有不良後果,對老人和嬰幼兒尤應注意。 (2)預防:積極開展衛生宣教工作,勿進食病死牲畜的肉和內臟。肉類、禽類、蛋類等要煮熟後方可食用。加強食品衛生管理,變質及被沙門菌屬污染食品不準出售。搞好食堂衛生,建立衛生管理制度,認真注意食品製作衛生,防止食品被污染。做好水源保護,飲水管理和消毒。 (3)保健:加強鍛煉,增強體質,使脾旺不易受邪。心情舒暢,保持胃腸功能平衡。節飲食,以利脾胃受納吸收功能。慎起居,避風寒乃陰平陽密,精神乃治。 急性腸炎的治癒標準是什麼? (1)症狀體征消失。 (2)因嘔吐劇烈或有失水、酸中毒經對症處理後糾正。大便常規、血常規正常。

閱讀全文

與香砂六君丸治黃褐斑醫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整形醫師嚴新 瀏覽:466
水泡茶花 瀏覽:53
下巴整形手術後 瀏覽:171
激素皮炎的紅血絲 瀏覽:564
舒淇皮膚過敏照片 瀏覽:13
專科整形整容醫院 瀏覽:352
治療蕁麻疹的葯物圖片 瀏覽:193
大連皮膚病醫院招聘信息 瀏覽:661
美容院解壓 瀏覽:26
武漢整形醫院藝星 瀏覽:208
男性生殖皰疹吃什麼葯 瀏覽:355
神經性皮炎偏方不復發 瀏覽:362
水泡不挑破多久好 瀏覽:674
肛門邊皰疹 瀏覽:177
美容院怎麼弄蘆薈鮮汁 瀏覽:497
大都會美容美發民生大街店 瀏覽:894
生完寶寶皮膚特別黑 瀏覽:252
1祛黃褐斑的方法 瀏覽:977
閉口粉刺和蟎蟲的區別 瀏覽:661
水泡邊框 瀏覽: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