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赤斑羚的繁殖方式
赤斑羚被人類科學史上發現不足30年,種群數量極少,分布區域極窄。分布區內主要受門巴族、珞巴族和愛好狩獵的部分藏族獵人們的威脅。特別是從1970年以後獵人們狩獵工具或狩獵方式不斷改進,由弓箭至刀槍,盜獵者已不用土槍而更換為獵槍和響聲小、命中率高的小口徑步槍,獵捕率愈來愈高。此外還用絕滅種群的鋼絲套等狩獵器械,致使赤斑羚的活動隨時潛伏著生命危險。
赤斑羚又是在分布區內野生動物中被獵人列為重要的狩獵對象之一。主要狩獵期是12月至翌年3月。高山上降雪以後,赤斑羚多轉移到海拔較低的2500-3000米的常綠闊葉林內。此期又是該地區的旱季,獵人們伺機大量捕殺,成為赤斑羚最厄運的時期。
由於赤斑羚分布過於狹窄,人類文明社會對它了解的時間十分短暫,可以說還是「養在深閨人未識」,所以一直沒有被社會重視。但可以肯定,赤斑羚的基因價值、科研價值、觀賞價值、生態價值等用金錢是無法估算的。大自然的奧秘是無窮的,人類的認識是無限的。隨著生物學、遺傳學、醫葯學、仿生學、遺傳工程等科學技術的發展,赤斑羚也會和其他野生動物一樣對人類的意義和作用越來越大。 在野生動物世界中赤斑羚這一高等物種已瀕臨岌岌可危的處境,如再不採取嚴厲的保護措施,將有滅絕的危險,1979年,上海動物園在西藏米林4500m的山頂上,共觀察到3次6隻,並組織活捕19隻(成活7隻),據此估計,在當地還有相對較高的密度和數量,但分布區相當狹小。
1989年時估計總數量不足1500隻,每年捕殺量超過200隻。1980年後每年獵殺的赤斑羚就高達150隻以上,所以亟待加強宣傳教育和積極保護,使亂捕濫獵的現象得以控制。 墨脫自然保護區
位於西藏東南部墨脫縣境內,這里是中國迄今保護區中面積最大,原始狀況保持良好的天然林區。它地處喜馬拉雅山南麓,北高南低。北部是海拔5000米上下的冰封積雪的高山峻嶺,向南逐漸降為800米至1000米,南部雅魯藏布大峽谷海拔在800米以下。墨脫有獨特氣候。來自南部孟加拉灣的暖流,沿著雅魯藏布江河谷溯流而上,被北部大山阻擋,在這里形成暖濕氣流。因而這里冬無霜凍,夏無酷暑,年均溫度為20℃,沒有明顯的四季之分,只有干濕季之分。保護區內雨水充沛,年均降水量在2500毫米以上,是中國雨量較多的地區之一。這與西藏高原其他地區的氣候截然不同。墨脫自然保護區面積達46萬公頃,是一座天然自然博物館。獨特的地理氣候,使這里成為天然的珍稀動植物園。自然保護區除海拔4000米地平線以上的高原外,幾乎都被森林密蓋。保護區內現有高等植物3000多種,特有的珍稀植物有間種。野生動物也很多,被列為國家級珍稀動物的便有42種。其中一類保護動物有:長尾猴、雪豹、黑鹿、赤斑羚、雲豹。大犀鳥、虎等。一些在印度、東南亞才能見到的鳥類,如斑點鴿、紅嘴相思鳥、黑胸太陽烏等,在保護區內都能看到。
察隅自然保護區
地處青藏高原的東南邊緣,1985年建立,為西藏自治區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為101400公頃。主要保護對象為森林生態系統及樹種種質資源。屬於林芝地區素有「西藏江南」之稱的察隅縣。以保護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亞熱帶珍稀動物種類,雲南松高產林為目的,是西藏東南角氣候溫暖濕潤、物種豐富、森林生態系統比較完整的地區。保護區內無人居住,在整個保護區內,森林原始景觀十分完整,珍稀野生動物活動頻繁,其中有孟加拉虎、熊、豹、穿山甲、全雕、緋胸鸚鵡、蟒等。在未建保護區之前曾有少數獵人入溝狩獵,使珍稀野生動物數量有所下降;建立保護區後,狩獵現象基本被杜絕,區內野生動物數最大量增加。
波密崗鄉自然保護區
位於扎木縣城以西22公里,總面積4600公頃,其中森林面積2800多公頃,森林覆蓋率達61%以上。保護區內林木生長速度、持續生長期和單位蓄積量遠遠超過國內外同類林,尤以雲杉為突出。區內珍稀野生動物活動頻繁,各類名貴中葯材蘊藏豐富。1984年被劃為以保護豐產針葉林為主的森林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保護區還蘊藏著極豐富的動物資源,如羚牛、豹、盤羊、黑熊、獼猴、雪雞、麝、鸚鵡、費氏黃麂等。
東久赤斑羚自然保護區
林芝東久赤斑羚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動物類型,面積2.3萬公頃,主要保護對象為赤斑羚等珍稀動物及生態系統。保護區在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背後,位於川藏公路干線上,距拉薩500公里,距林芝地區行署駐地八一鎮約97公里。 保護區以保護赤斑羚等野生動物和它們生存所需的特定環境為目的,內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12種,以赤斑羚為主的國家和自然區重點保擴動物50種。赤斑羚是日前較稀有的動物之一,1973年才在西藏發現,其分布區十分狹小,是獵人圍追獵捕的主要動物之一。西藏境內赤斑羚總數不足1500隻,因此該保護區已成為赤斑給這一瀕危動物的物種保存基地區。
B. 斑羚百科
斑羚
網路名片
斑羚廣泛地分布於中國和亞洲東部、南部等地,屬於高山動物,常置身於孤峰懸崖之上。善於跳躍和攀登,在懸崖絕壁和深山幽谷之間奔走如履平川,也能縱身跳下10m 余深的深澗而安然無恙。但是,斑羚雖有肌肉發達的4 條長腿,極善跳躍,但也有極限。在水平方向,一般健壯的雄獸最多能跳出5m多遠,而雌獸、幼仔和老年個體只能跳出4m左右。
中文學名: 斑羚
拉丁學名: Naemorhes goral
別稱: 青羊、山羊、野山羊、岩羊、青山羊
二名法: Goral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綱: 哺乳綱
目: 偶蹄目
科: 牛科
亞科: 羊亞科
屬: 斑羚屬
分布區域: 東北、華北、西北、華南及西南諸省區
目錄
外形特徵
分布范圍
生活環境
生活習性
生長繁殖
種群現狀
致危因素
保護級別
亞種簡介中華斑羚
赤斑羚
自然保護區
沈石溪《斑羚飛渡》外形特徵
分布范圍
生活環境
生活習性
生長繁殖
種群現狀
致危因素
保護級別
亞種簡介
中華斑羚 赤斑羚自然保護區沈石溪《斑羚飛渡》展開
編輯本段外形特徵
體型大小如山羊,但無胡須。體長110~130厘米,肩高70厘米左右,體重40~50千克。眼睛大,向左右突出,沒有眶下腺,耳朵較長。雌雄均具黑色短直的角,較短小,長15~20厘米,最長的記錄為23.2厘米。角的基部靠得很近,相距僅有1~2厘米,自額骨長出後向後上方傾斜,角尖向後下方略微彎曲。角尖尖銳、光滑,其餘部分具有10多個橫棱,數目與年齡相關,橫棱之間有淺而細的縱溝,但不割裂橫棱。雌獸的角稍細,頭部較狹而短,面部較寬,吻鼻部裸露區域較大,向後延伸到鼻孔以後。沒有鬣毛,但從頭部沿脊背有一條黑褐色背紋,喉部有白色或黃色的淺喉斑。四肢短而勻稱,蹄狹窄而強健,有蹄腺。毛色隨地區而有差異,一般為灰棕褐色,背部有褐色背紋,喉部有一塊白斑。體毛厚密、松軟且蓬鬆,通常呈灰褐色,但針毛的毛尖為黑褐色,遠觀時似有若隱若現的麻點,所以也有「麻羊」之稱。尾巴短,鼠蹊部污白、棕白色。鼠鼷部有2對乳頭,但沒有鼠鼷腺。
編輯本段分布范圍
在我國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華南及西南諸省區;國外尚見於尼泊爾、印度、緬甸以及原蘇聯的西伯利亞。Ellerman和Morrison-Scott(1951)曾將斑羚分為 7個亞種,後Gloves和Grubb(1985) 將caudatus從中分出,成為一有效的種。 斑羚
總起來說,在中國有分布的有(Wang,S. et al., 1966; Shackleton, 1997):華南亞種 N. g. arnouxianus (=N. caudatus griseus) 分布於中國中部地區,包括陝西南部、安徽南部、浙江南部、福建北部、江西東部、湖北、湖南、廣東北部、貴州大部分地區和廣西(Luo et al. 1985)西南亞種 N. g. griseus(=N. c. griseus) 分布於西藏高原東部邊界的高原和中國西南地區,包括西藏東南部、青海東南部、甘肅東南部和陝西東南部、四川西部、湖北西部和雲南東部。華中亞種 N. g. caudatus(= N. caudatus raddeanus) 分布於寧夏、山西、河北北部、吉林、黑龍江和遼寧。喜馬拉雅亞種 N. g. goral(= N. g. hodgsoni) 僅分布於西藏南部邊境的狹窄地帶。
編輯本段生活環境
為典型的林棲獸類,棲息生境多樣,從亞熱帶至北溫帶地區均有分布, 斑羚
可見於山地針葉林、山地針闊葉混交林和山地常綠闊葉林,但未見於熱帶森林中。常在密林間的陡峭崖坡出沒,並在崖石旁、岩洞或叢竹間的小道上隱蔽。一般數只或10多隻一起活動,其活動范圍多不超過林線上限。它棲居的山地一般都有林密谷深、陡峭險峻的特點。性情孤獨,喜歡單獨活動,或者結成2~3隻的小群。冬天大多在陽光充足的山岩坡地曬太陽,夏季則隱身於樹蔭或岩崖下休息,其他季節常置身於孤峰懸崖之上。
編輯本段生活習性
生活於山地森林中,單獨或成小群生活。多在早晨和黃昏覓食活動,一般在固定的范圍內。極善於跳躍、攀登,在懸崖絕壁和深山幽谷之間奔走如履平川,即使縱身跳下10餘米高的深澗也安然無恙。視覺、聽覺極為靈敏,叫聲似羊。受驚時常搖動兩耳,以蹄跺地,發出「嘭,嘭」的響聲,嘴裡還發出尖銳的「噓,噓」聲。如果危險臨近,則迅速飛奔而逃。以各種青草和灌木的嫩枝葉、果實以及苔蘚等為食。
編輯本段生長繁殖
斑羚於秋末冬初發情交配,雄獸之間以角相抵或用後肢站立、前肢搏擊,爭奪雌獸。雌獸的懷孕期為6~8個月左右,每胎產1仔,有時產2仔。哺乳期為2個月。1.5~2歲時性成熟。壽命為15~17年。由於亂捕濫獵,斑羚的數量日趨下降。 斑羚
人工繁殖: 斑羚性怯膽小,屬神經質型動物,從野外捕獲而進行人工馴養具有一定難度。湖北十堰市某動物園近幾年來先後從野外獲得成年斑羚6隻,經過馴化成活2隻(1公1母),並自1998年開始繁殖,至今已成功繁殖5胎。
編輯本段種群現狀
迄今對斑羚種群的現狀尚未作過專項調查,全國儲量難以估計。但據目前零星資料,獲悉四川省在過去幾十年間平均年產毛皮8000張(施白南、趙爾宓,1980),其中四川西部橫斷山區及川北為其重點產地,估計過去野生種群至少有2~3萬只。目前西藏自治區約有2485隻±629隻(尹秉高、劉務林,1993);廣西東北部山區的斑羚,其種群數量均十分稀少(全國強、李思華,1988);本種曾記載於廣東北部山地,但從50年代始的歷次考察中均未獲過標本,說明數量十分稀少(徐龍輝、吳屏英等,1989)。浙江和安徽地區也已難見到。至於東北和華北地區的種群數量情況迄今不詳。 據初步統計,現有20餘處的自然保護區棲居著斑羚,它們可值此得到較好的保護: 1、華南亞種在佛坪保護區(陝西)得到較好的保護,另外在至少十個保護區有其蹤跡,包括,九連山保護區和武夷山保護區(江西);花坪保護區、千家洞保護區、壽城保護區、西嶺山保護區和銀錠山保護區(廣西);梵凈山保護區(貴州);太白山保護區(陝西)等。 斑羚
2、灰斑羚出現在墨脫和Xiaca保護區(西藏);白水江和頭二三灘保護區(甘肅);白河、蜂桶寨、黃龍寺、九寨溝、喇叭河、馬邊大風頂、塘家河鐵布、王朗、卧龍和小寨子溝保護區(四川);神農架保護區(湖北);哀牢山、白馬雪山、大圍山、大雪山、高黎貢山、黃連山、南滾河、銅壁關和玉龍哈巴雪山保護區(雲南)等。 3、華中亞種在其分布區的大部分保護區都可見到,例如鏡泊湖和茂山保護區(黑龍江);長白山和左家保護區(吉林)等。 4、喜馬拉雅亞種在與尼泊爾交界的邊境的珠峰保護區得到保護。
編輯本段致危因素
斑羚棲於森林中,由於過去的林木被大量砍伐、導致適宜棲息地不斷喪失,生存空間日益縮減、分割,這是主要的致危因素。自1962年起,國家主管野生動物的有關部門已把斑羚列為保護動物,但因宣傳教育不夠,當地獵民為獲取其肉、皮和制葯的原料而大量捕殺,這是造成野生種群日漸稀少的另一原因。例如每年僅陝西省就收購灰斑羚的皮毛1,200元~1,300元/張(Zhen, 1984),自60年代到80年代,本種一直被列為受保護的種類,但執法不力。
編輯本段保護級別
國家重點保護等級:一級 生效年代:1989年 CITES瀕危等級:附錄I 生效年代:1997年 IUCN瀕危等級:未列入 生效年代:1996年 IUCN瀕危等級: 生效年代:2003年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易危 生效年代:1996年 現為國家2級保護動物
編輯本段亞種簡介
中華斑羚
別名 青羊、山羊 學名 Naemorhes goral 英文名 goral 牛科 Bovidae 分布 東北、華北、西南、華南等地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體大小如山羊,但無胡須。體長110-130厘米,肩高70百米左右,體重40-50千克。雌雄均具黑色短直的角,長15-20厘米。四肢短而勻稱,蹄狹窄而強健。毛色隨地區而有差異,一般為灰棕褐色,背部有褐色背紋,喉部有一塊白斑。 生活於山地森林中,單獨或成小群生活。多在早晨和黃昏活動,極善於在懸崖峭壁上跳躍、攀登,視覺和聽覺也很敏銳。以各種青草和灌木的嫩枝葉、果實等為食。秋末冬初發情交配。孕期6個月左右,每胎1仔,有時產2仔。
赤斑羚
別名:紅青羊、紅山羊、紅斑羚 學名:Naemorhes cranbrooki 英文名: red goral 分類:牛科(Bbvidae)、斑羚屬 分布范圍:赤斑羚在國外分布於緬甸和印度的阿薩姆邦,我國境內直至1973年才發現,分布於西藏波密、易貢、察隅、米林、墨脫、林芝和雲南貢山等地。 外形特徵:體長95~105厘米,肩高60~70厘米,體重為20千克左右。四肢粗壯,蹄子較大。雌雄均具一對黑色角,短而圓,向上後方傾斜,基部有環棱。體型與斑羚相似,但頭部、頸、體背以及四肢(除外側上段污白色外)均為紅棕色,腹面黃褐色,體側稍顯淺淡。上、下唇灰白色。尾巴較短,褐黑色,長度不超過10厘米。 生活習性:赤斑羚為典型的林棲動物,終年棲息於海拔1500~4000米之間的高山、亞高山常綠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內,喜歡在山勢險峻、水急林密、巨岩陡坡的深山峽谷地區活動,寬大的蹄子適於攀登,能在懸崖峭壁上奔跑跳躍,如履平地。早晨和下午活動較多,一般成對或幾只結成小群,外出覓食和飲水,主要以草本植物和樹葉等為食。中午大多在隱蔽的石板上休息。性情機警,活動前先要在四處窺探,確認沒有危險才慢步前進,一旦受驚便立即竄入附近的隱蔽處躲藏起來,很少作長距離的奔逃。 生長繁殖:赤斑羚一般在11~12月份發情,雌獸的表現為活動遲鈍,願意接受雄獸的嗅聞,高潮時每天接受爬跨10~15次。雌獸的懷孕期為6個月左右,此時乳房開始膨大,周圍的被毛變稀,喜歡休息。分娩大多在翌年5~6月份,時間需要1個小時左右。幼仔出生後即可站立、吃奶,100天以後能夠獨立生活。 保護級別:目前,我國的赤斑羚總數僅有1500隻左右,但是因為赤斑羚肉味鮮美、毛色艷麗和皮質柔軟,1980年後每年獵殺的赤斑羚就高達150隻以上,所以亟待加強宣傳教育和積極保護,使亂捕濫獵的現象得以控制。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編輯本段自然保護區
林芝東久赤斑羚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動物類型,面積2.3萬公頃,主要保護對象為赤斑羚等珍稀動物及生態系統。保護區在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背後,位於川藏公路干線上,距拉薩500公里,距林芝地區行署駐地八一鎮約97公里。 林芝東久赤斑羚自治區
以保護赤斑羚等野生動物及其生態環境為目的的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喜馬拉雅山脈東端,加拉白壘峰北坡,東久河流域南岸。1985年建立,保護區屬高山峽谷地貌,山高谷深,水流湍急,森林茂密,有冰峰雪嶺,也有溪流瀑布,具有完整的山地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及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平均坡度50°以上,坡面物質移動強烈,局部地區山崩、雪崩、滑坡、泥石流等物理地質現象頻繁發生。冰川類型為海洋性冰川。年降水量達900毫米以上,年均相對濕度70%左右,年均溫8.5℃。特有的自然地理和氣候環境造就了保護區茂密的原始森林植被,垂直分布系列明顯。海拔2500米左右河谷為植被基帶,有部分通麥櫟和西藏箭竹等組成的常綠闊葉林帶;海拔2500~3500米是以林芝雲杉林為主的地帶;海拔3500~4100米之間分布了急尖長苞冷杉林;海拔4100米以上是高山灌叢草甸帶,由雪層杜鵑、藏十柳等矮灌叢組成;海拔4500~4800米多流石灘,主要有雪蓮花屬、矮垂頭菊等;海拔5200米以上為雪線。保護區由於地理位置和地形特點,動物的垂直分布呈現古北界與東洋界並存的現象。除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赤斑羚外,還有雲豹、熊猴、黑熊、小熊貓、小爪水獺、大靈貓、麝、岩羊、大緋胸鸚鵡、藏馬雞等。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0種,二級保護動物40種,珍稀植物5種。赤斑羚是珍稀保護動物之一,1973年在西藏首次發現,其分布區域十分狹小,西藏境內赤斑羚總數不足1500隻。因此,該保護區已成為赤斑羚的保護基地。
編輯本段沈石溪《斑羚飛渡》
我們狩獵隊分成好幾個小組,在獵狗的幫助下,把七八十隻斑羚逼到戛洛山的傷心崖上。 傷心崖是戛洛山上的一座山峰,像被一把利斧從中間剖開,從山底下的流沙河抬頭往上看,宛如一線天,其實隔河對峙的兩座山峰相距約六米左右,兩座山都是筆直的絕壁。斑羚雖有肌腿發達的四米長腿,極善跳躍,是食草類動物中的跳遠冠軍,但就像人跳遠有極限一樣,在同一水平線上,健壯的公斑羚最多隻能跳出五米遠的成績,母斑羚、小斑羚和老斑羚只能跳四米左右,而能一跳跳過六米寬的山洞的超級斑羚還沒有生出來呢。 斑羚
開始,斑羚們發現自己陷入了進退維谷的絕境,一片驚慌,胡亂躥跳。有一隻老斑羚不知是老眼昏花沒測准距離,還是故意要逞能,竟退後十幾步一陣快速助跑奮力起跳,想跳過六米寬的山澗,結果在離對面山峰還有一米多的空中哀咩一聲,像顆流星似的筆直墜落下去,好一會兒,懸崖下才傳來撲通的落水聲。 過了一會兒,斑羚群漸漸安靜下來,所有的眼光集中在一隻身材特別高大、毛色深棕油光水滑的公斑羚身上,似乎在等候這只公斑羚拿出使整個種群能免遭滅絕的好辦法來。毫無疑問,這只公斑羚是這群斑羚的頭羊,它頭上的角像兩把鐮刀。鐮刀頭羊神態莊重地沿著懸崖巡視了一圈,抬頭仰望雨後湛藍的蒼穹,悲哀地咩了數聲,表示自己也無能為力。 斑羚群又騷動起來。這時,被雨洗得一塵不染的天空突然出現一道彩虹,一頭連著傷心崖,另一頭飛越山澗,連著對面那座山峰,就像突然間架起了一座美麗的天橋。斑羚們凝望著彩虹,有一頭發黑色的母斑羚舉步向彩虹走去,神情飄渺,似乎已進入了某種幻覺狀態。也許,它們確實因為神經高度緊張而誤以為那道虛幻的彩虹是一座實實在在的橋,可以通向生的彼岸。 灰黑色母斑羚的身體已經籠罩在彩虹炫目的斑斕光譜里,眼看就要一腳踩進深淵去,突然,鐮刀頭羊「咩——咩」發出吼叫,這叫聲與我平常聽到的羊叫迥然不同,沒有柔和的顫音,沒有甜膩的媚態,也沒有絕望的嘆息,音調雖然也保持了羊一貫的平和,但沉鬱有力,透露出某種堅定不移的決心。 事後我想,鐮刀頭羊之所以在關鍵時刻想出那麼一個挽救種群生存的絕妙辦法,或許就是受了那道彩虹的神秘啟示,我總覺得彩虹那七彩光斑似乎與後來發生的斑羚群的飛渡有一種美學上的溝通。 隨著鐮刀頭羊的那聲吼叫,灰黑色母斑羚如夢初醒,從懸崖邊緣退了回來。 隨著鐮刀頭羊的那聲吼叫,整個斑羚群迅速分成兩撥,老年斑羚為一撥,年輕班羚為一撥。在老年斑羚隊伍里,有公斑羚,也有母斑羚;在年輕斑羚隊伍里,年齡參差不齊,有身強力壯的中年斑羚,有剛剛踏進成年行列的大斑羚,也有稚氣未脫的小斑羚。兩撥分開後,老年斑羚的數量比年輕斑羚那撥少十來只。鐮刀頭羊本來站在年輕斑羚那撥里,眼光在兩撥斑羚間轉了幾個來回,悲愴地輕咩了一聲,邁著沉重的步伐走到老年斑羚那一撥去了。有幾只中年公斑羚跟隨著鐮刀頭羊,也自動從年輕斑羚那撥里走出來,歸進老年斑羚的隊伍。這么一倒騰,兩撥斑羚的數量大致均衡了。 就在這時,我看見,從那撥老斑羚里走出一隻公斑羚來。公斑羚朝那拔年輕斑羚示意性地咩了一聲,一隻半大的斑羚應聲走了出來。一老一少走到傷心崖,後退了幾步,突然,半大的斑羚朝前飛奔起來,差不多同時,老斑羚也揚蹄快速助跑,半大的斑羚跑到懸崖邊緣,縱身一躍,朝山澗對面跳去;老斑羚緊跟在半大斑羚後面,頭一勾,也從懸崖上躥躍出去;這一老一少跳躍的時間稍分先後,跳躍的幅度也略有差異,半大斑羚角度稍偏高些,老斑羚角度稍偏低些,等於是一前二後,一高一低。我吃了一驚,怎麼,自殺也要老少結成對子,一對一對去死嗎?這只半大斑羚和這只老斑羚除非插上翅膀,否則絕對不可能跳到對面那座山崖上去!突然,一個我做夢都無法想像的鏡頭出現了,老斑羚憑著嫻熟的跳躍技巧,在半大斑羚從最高點往下降落的瞬間,身體出現在半大斑羚的蹄下。老斑羚的跳躍能力顯然要比半大斑羚略勝一籌,當它的身體出現在半大斑羚蹄下時,剛好處在跳躍弧線的最高點,就像兩艘宇宙飛船在空中完成了對接一樣,半大斑羚的四隻蹄子在老斑羚寬闊結實的背上猛蹬了一下,就像踏在一塊跳板上,它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墜的身體奇跡般的再度升高。而老斑羚就像燃料已輸送完了的火箭殘殼,自動脫離宇宙飛船,不,比火箭殘殼更悲慘,在半大斑羚的猛力踢蹬下,像只突然斷翅的鳥筆直墜落下去。這半大斑羚的第二次跳躍力度雖然遠不如第一次,高度也只有地面跳躍的一半,但足夠跨越剩下的最後兩米路程了。瞬間,只見半大斑羚輕巧地落在對面山峰上,興奮地咩叫一聲,鑽到磐石後面不見了。 試跳成功,緊接著,一對對斑羚凌空躍起,在山洞上空畫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繚亂的弧線,每一隻年輕斑羚的成功飛渡,都意味著有一隻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 山洞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架起了一座橋,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橋墩架設起來的橋。沒有擁擠,沒有爭奪,秩序井然,快速飛渡。我十分注意盯著那群註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許有個別比較滑頭的老斑羚,會從死亡那撥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撥去,但讓我震驚的是,從頭至尾,沒有一隻老斑羚為自己調換位置。 它們心甘情願用生命為下一代開通一條生存的道路。 絕大部分老斑羚,都用高超的跳躍技藝,幫助年輕斑羚平安地飛渡到對岩的山峰,只有一頭衰老的母斑羚,在和一隻小斑羚空中銜接時,大概力不從心,沒能讓小班羚精確地踩上自己的背,結果一老一小一起墜進深淵。 我沒想到,在面臨種群滅絕的關鍵時刻,斑羚群竟然能想出犧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辦法來贏得種群的生存機會。我沒想到,老斑羚們會那麼從容地走向死亡。 我看得目瞪口呆,所有的獵人都看得目瞪口呆,連狗也驚訝地張大嘴,長長的舌頭拖出嘴外,停止了吠叫。 傷心崖上最後只剩下那隻成功地指揮了這群斑羚集體飛渡的鐮刀頭羊。這群斑羚不是偶數,恰恰是奇數,鐮刀頭羊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既沒有年輕的斑羚需要它做空中墊腳石飛到對岸去,也沒有誰來幫它飛渡。只見它邁著堅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絢麗的彩虹。彎彎的彩虹一頭連著傷心崖,一頭連著對岸的山峰,像一座美麗的橋。 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燦爛中。
C. 美遊客用相機捕捉到了兇猛花豹獵殺斑羚精彩瞬間嗎
據9月26日報道,近抄日,一則視頻顯示,在南非的克魯格國家公園里,當幾只毫無戒備之心的黑斑羚依次經過一個水坑時,躲在灌木叢中的一隻花豹突然一躍而起,瞬間將其中一隻黑斑羚捕殺,而這一令人震驚的時刻,被相機記錄了下來。
該公園的導游告訴觀光團的成員們,這種成功捕殺的畫面非常罕見。馬蒂斯也表示自己很幸運,准備好了相機記錄下了這罕見、強大、非凡、激動人心的一刻。
這個真的是機遇啊,千載難逢的畫面被拍攝了下來。
D. 〈斑羚飛渡〉中2級保護動物的斑羚為什麼會被捕殺
由於近年來的動物保護政策,使得一些動物得以大量繁殖。
為了使其不至於過多而破壞生回態平衡,國家一般答會不定期或定期
實行有償獵殺政策,即允許獵人進入保護區獵殺指定數量保護動物
這在國際上是通用的方法。
現在我國這項政策還不對國人開放,得到獵殺許可的都是外國人。
E.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哪些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
1、紫貂:體長約40厘米,體重約1千克,尾長12厘米,壽命8-15年左右。屬中小型獸類,軀體細長,四肢較短。頭形狹長,耳短而圓,嗅覺、聽覺靈敏。犬齒較發達,裂齒較小;上臼齒橫列,內葉較外葉寬;臼齒齒冠直徑大於外側門齒高度。體毛柔軟,無斑紋。前後足均5指(趾);爪鋒利,不可伸縮。
2、大熊貓:我國的國寶。屬於食肉目、熊科、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唯一的哺乳動物,頭軀長1.2-1.8米,尾長10-12厘米。體重80-120千克,最重可達180千克,體色為黑白兩色,它有著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志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
3、金絲猴:毛質柔軟,鼻子上翹,有緬甸金絲猴、怒江金絲猴、川金絲猴、滇金絲猴、黔金絲猴、越南金絲猴6種,其中除緬甸金絲猴和越南金絲猴外,均為中國特有的珍貴動物。
4、長臂猿:是靈長目一科動物的通稱,有4屬16種。因臂特別長而得名。體長45.6-63.5厘米,無尾,體重6-13千克。直立高不過0.9米;腿短,手掌比腳掌長,手指關節長;身體纖細,肩寬而臀部窄;有較長的犬齒。臀部有胼胝,無尾和頰囊。
5、丹頂鶴:是鶴類中的一種,大型涉禽,體長120-160厘米。頸、腳較長,通體大多白色,頭頂鮮紅色,喉和頸黑色,耳至頭枕白色,腳黑色,站立時頸、尾部飛羽和腳黑色,頭頂紅色,其餘全為白色;飛翔時僅次級和三級飛羽以及頸、腳黑色,其餘全白色,特徵極明顯,極易識別。幼鳥頭、頸棕褐色,體羽白色而綴栗色。
F. 西藏有哪些野生動物
藏野驢,野氂牛,雪雞,棕尾紅雉,白尾梢紅雉,馬鹿,石貂,普氏原羚,白唇鹿,藏羚羊,雪豹,白琶鷺,金雕,小靈貓,小熊貓,長尾葉猴,紅隼
G. 紅斑羚跑得快嗎
這位朋友,復您好!
中文學制名:紅斑羚 中文別名:赤斑羚、紅山羊 紅青羊、紅斑羚,屬於牛科,學名為: Naemorhes cranbrooki。
我國是1979年發現赤斑羚的。體長95—105厘米,肩高60~70厘米。雌雄均具一對黑色角。四肢
粗壯,蹄較大。體型與斑羚相似,但頭部、頸、體背以及四肢(除外側上段污白色外)均為紅棕色,腹面黃褐色,體側稍顯淺淡。上、下唇灰白色。尾褐黑色,長度不超過10厘米。
是典型的林棲動物,多生活在海拔1500~4000米林內較空曠處或林緣多巨岩陡坡的地方活動。
紅斑羚 - 分布范圍
范圍較固定,性機警,步履輕盈,受驚後迅速竄入附近躲藏。多成對或集群活動,早晨和午後
覓食,主要以植物的嫩芽、綠葉為食。冬季為繁殖期,6~8月份產仔,每胎1~2仔。數量極稀少。
產於雲南西部及西藏東南部。
總之,紅斑羚跑起來的步伐輕盈、速度很快~!
希望以上回答能夠幫助到您,祝好~!
H. 斑羚飛渡視頻
斑羚飛渡是假的,沒有這回事兒.更不可能有視頻.除非是動畫或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