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紅斑雀斑 > 蝌蚪紅斑

蝌蚪紅斑

發布時間:2021-02-27 13:47:16

1. 牛蛙蝌蚪期飼養應採取哪些管理措施

牛蛙蝌蚪會出現斷尾,腹部發紅是錨頭鰠病。病原體為錨頭鰠。主要寄生在蝌蚪胴體與尾交界處的略凹陷部分,蟲體頭部深深鑽人蝌蚪組織中,留在寄主體外部分佔身體全長2/5-2/3。寄生部位的肌肉組織常發炎紅腫,並溢血而出現紅斑,嚴重時發生潰爛,組織壞死。蟲體吸取蝌蚪的血液和體液,1尾5-6厘米的蝌蚪身上寄生3-4個鯉錨頭鰠,會很快引起蝌蚪死亡;寄生1-2個時雖不立即死亡,但會使蝌蚪生長停滯。防治方法:蝌蚪放養前用生石灰清塘,可以殺滅水中錨頭鰠幼蟲。治療用濃度10-20毫克/升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洗2-2.5小時,每天一次,連續2-3次,蟲體在2個星期後陸續死亡,蝌蚪在浸洗時會出現浮頭現象,應用清水洗掉鰓上的粘液和沉積的微量二氧化錳,以保證鰓的呼吸正常。也可用濃度為0.5毫克/升的90%敵百蟲液全池潑灑,有較好療效。蝌蚪管理 1 .經常換注新水 換水的目的是為了調節蝌蚪池水質,增加水中溶氧量,增強新陳代謝水平,促進生長。換注蝌蚪池水要選擇晴朗天氣,一般於太陽初升後的 7 一 8 時進行。此時換水水溫相差小,換水後蝌蚪受日照的時間長,易適應新的水體。換水量一般為蝌蚪池原水量的一半左右。春、夏、秋三季換水,注入新水水溫宜比原池水溫略低0.5 一 1.0℃ 。若溫差超過 3 ℃ ,則應適當調溫,使溫差少於 3 ℃ 後再換水或降慢換水速度。換水的次數因季節而異,春秋每周進行一次,夏季一周兩次,冬季 2 一 3 周換水一次,也可不換水。 2 .保持池水清潔 及時撈除蝌蚪池水面的懸浮雜物和死亡的蝌蚪等;清除食台上的殘余飼料,食台最好天天洗刷清潔,並在 1g / m3水濃度的漂白粉葯液中或石灰水中浸泡消毒 5 一 10min 再放回原處;經常消毒水體,最好每隔7 一 10 天用 0 . 5 一 1 . 0g / m3 水濃度的漂白粉溶液或 10 一 20g / m3 水濃度的石灰水全池潑灑消毒一次,確保蝌蚪池池水清潔。 3 .及時解救浮頭 蝌蚪浮頭大多有先兆,如無病的蝌蚪突然減少吃食量;蝌蚪池水突然變黑變混濁,水面、池邊氣泡和泡沫頻生;蝌蚪不再在池水中上下垂直活動或仰口在水面吞食浮性飼料,而是在水面漂浮露頭不吃食,焦躁不安不下沉等。蝌蚪浮頭輕重程度一般憑肉眼觀察可判斷。輕浮頭無須驚慌,也無須採取解救措施。若天氣悶熱,下雨,無風或風向山南轉北,往往溫度高、氣壓低、有機物耗氧增加,水質容易惡化,水中溶氧逐漸減少,極易發生牛蛙蝌蚪浮頭現象。有時在前半夜甚至在傍晚時分或雷陣雨後就出現浮頭,此浮頭則屬重浮頭,必須立即採取措施進行解救,立即加註新水,水流最好水平沖撒在木板或蘆葦席上再流入蝌蚪池。暫時無法注入新水的蝌蚪池,每公頃可用225 一 625kg 黃泥或 7 . 5 一 15kg 明礬溶液潑灑全池,將池內大量的有機物吸附沉澱於池底,減少有機物的耗氧來維持池中蝌蚪對氧氣的要求。 4. 及時促進登陸 牛蛙蝌蚪在前肢長出以後,鰓的呼吸功能逐步退化,肺的結構和功能逐漸完善。此時牛蛙蝌蚪就無法長期生活在水中,而要經常露出水面,登上陸地呼吸空氣以維持其生命代謝所需的氧氣。在牛蛙蝌蚪這個生理大變態期間,管理上稍一疏忽,就會造成大批死亡。這是牛蛙蝌蚪飼養管理中的危險期,亦稱死亡高峰期。為此,在這個階段,要積極創造條件,及時給予登陸條件讓其登陸,一是降低蝌蚪池水位,將蝌蚪池的水深由 70 一 80cm 降至20~30cm,暴露一部分池邊灘地和池中土墩供其登陸:二是往蝌蚪池中放一些木板、塑料泡沫板等水上漂浮物,使變態的蝌蚪離水登上木板或泡沫板呼吸空氣,以便蝌蚪安全地變態為幼蛙。

2. 殺紅蟲葯傷害了小蝌蚪怎麼辦

紅蟲是搖蚊的卵,一種水下寄生蟲,屬於卵類,而且繁殖率驚人,紅蟲會在水第以最專快的繁殖率生殖,水下就容易出屬現紅蟲災,時間長了魚會有病,身上出現紅斑或潰爛.紅蟲大量在水下繁殖,容易出現經常說的"水太肥了",就是指紅蟲等水下寄生物太多,多養些雜魚如鯽魚、白魚條等,它們會吃掉紅蟲的

3. 牛蛙的病害有哪些,怎麼防治

在正常情況下,牛蛙對疾病具有很強的抵抗力,牛蛙濕潤的皮膚分泌多種殺專菌酶,它們甚至屬具有抗菌素無法比擬的作用;還具有細胞免疫系統和體液免疫系統。所以,幼成蛙、蝌蚪一般很少發病。但當放養密度過大,水質變壞,飼養管理不善,操作受傷,也會發生各種疾病。常見病有病毒性疾病、細菌性、真菌性和寄生蟲性疾病。對於這些疾病還是應採取以防為主,防重於治的方針。水霉病(膚霉病或白毛病)【病原】 病原體為水霉科的水黴菌,主要寄生在蝌蚪體表皮膚的損傷部位。【症狀】水黴菌從皮膚傷口侵入後,吸取皮膚中的養分,菌絲體向內深入肌肉,向外長成分枝繁茂的菌絲,形成肉眼可見的棉絮狀的淺白色斑塊。在水溫10℃~20℃的池水中易發生此病,患病的蝌蚪游動遲緩,覓食困難,而且其他病菌可從傷口侵入而加速死亡。【防治】

(1)蝌蚪池等的操作應注意不對蝌蚪造成創傷,有傷口的蝌蚪可用3%的食鹽水浸泡皮膚傷口至癒合。

(2)對已發病的蝌蚪,可用0.1ppm的「水霉凈」溶液浸洗15~20分鍾進行治療。

(3)(3)可用20毫克/升的「安潔」消毒30分鍾,每日兩次,經3天可治癒。

4. 石蛙會生什麼病

一、蛙卵黴菌病
1. 病因。由黴菌引起,水質較差、卵塊密度大、氣溫驟降和卵塊曬不到太陽會導致發病,特別是陰雨天更易發病。
2. 症狀。肉眼可見卵塊表面長出灰白色菌絲。此菌繁殖迅速,一夜之間可布滿整個卵群,消耗氧氣和營養,可導致蛙卵大量死亡,危害極大。
3. 防治。①采撈蛙卵動作要輕,不要損傷卵膜,死卵要及時清除,防止污染水質。②用0.3毫克/升高錳酸鉀溶液浸浴蛙卵5分鍾,以殺滅黴菌。

二、蝌蚪膚霉病
1. 病因。由水黴菌引起,多因捕捉和運輸操作不當造成皮膚損傷而引發。
2. 症狀。菌絲從傷口侵入皮膚和肌肉,分泌出有毒物質。病蝌蚪焦躁不安,游動異常,覓食困難。菌絲吸收蝌蚪營養物質,導致蝌蚪體質日漸消瘦,進而衰竭死亡。
3. 防治。①用10%甲紫溶液或3%食鹽溶液塗抹皮膚傷口,直至癒合。②用3毫克/升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每天2次,每次30分鍾,可治癒。③蝌蚪入池前用2%~2.5%食鹽溶液浸浴,在水溫25℃時浸浴5~10分鍾,進行消毒殺菌。

三、蝌蚪爛鰓病
1. 病因。由黏液球菌侵入蝌蚪鰓部所致。
2. 症狀。病蝌蚪鰓部充血、出血,後期鰓絲腐爛發白,鰓上常附著污泥、黏液,呼吸困難常浮於水面,游動緩慢,重症者伴發其他疾病致死。
3. 防治。①蝌蚪放養前,用生石灰消毒清池。隔日每立方米水體用生石灰10克或漂白粉0.5克再潑灑1次,防病效果明顯。②保持水體清潔,防止水質惡化,以防發病。

四、蝌蚪出血病
1. 病因。由多種細菌和真菌感染所致。
2. 症狀。已長出後肢的蝌蚪腹部、尾部有許多出血斑,或片狀分布,故又稱紅斑病。蝌蚪患病後在水面上不停打轉,數小時後沉入水底死亡,嚴重時死亡率高達80%以上。
3. 防治。①定時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水體。②保持餌料衛生,及時清除殘餌。③將病蝌蚪集中在網箱內,每2萬尾蝌蚪用120萬單位青黴素和100萬單位鏈黴素混合液浸泡30分鍾左右,療效顯著。

五、蝌蚪細菌性炎症和寄生蟲病
1. 病因。由細菌感染和各種寄生蟲寄生所引起。
2. 防治。用8毫克/升硫酸銅和10毫克/升漂白粉混合液,水溫10~15℃時浸浴20分鍾;還可配製2%~2.5%食鹽溶液,在水溫25℃時浸浴5~10分鍾,以進行消毒殺菌。蝌蚪錨頭蚤寄生時,可用20毫克/升高錳酸鉀溶液在水溫10~20℃時浸浴10分鍾,或用10毫克/升高錳酸鉀溶液在水溫25~30℃時浸浴15~30分鍾。葯液應隨配隨用,放置太久失效。漂白粉的含氯量低於10%則殺菌效果不佳,不能使用。高錳酸鉀溶液不能在陽光直射下使用,否則會影響殺菌效果。配製配合液時,兩種葯物要先在各自容器中溶解,待完全溶解後再混合。浸浴時間要根據蝌蚪的體質和溫度高低適當調整,浸浴過程中發現異常情況,應立即放入清水中解毒。

六、蝌蚪氣泡病
1. 病因。沉積池底的有機物發酵分解產生細小的水泡,蝌蚪吞入腸道內引發此病。
2. 症狀。多發生在高溫季節,病蝌蚪食慾減退,進而停食,腹部膨脹,常仰浮於水面,不能下沉。
3. 防治。高溫期間每2~3天換水1次,及時清除池底有機物,發病蝌蚪放入2%硫酸鎂溶液中浸泡30分鍾,然後轉入清水中暫養2天(不投餌),2天後在飼料中添加乾酵母(每1000尾蝌蚪用0.5克),通過消化排出腸內氣體,恢復正常。

七、腸胃炎(幼蛙、成蛙)
1. 病因。多因水質污染、餌料不潔所引起,也有因消化不良所致。
2. 症狀。病蛙初期躁動不安,東爬西躥,喜歡鑽泥;後期常伏在池邊陰暗處,伸腿,閉眼,不吃,不動,反應遲鈍,不怕驚擾,縮頭弓背。解剖病蛙可見腸道充血、發炎,腸內無內容物。
3. 防治。①注意餌料和食台衛生。②用土黴素20克和乾酵母25片拌料1千克填喂,每天2次,連服5天。③病情嚴重時肌內注射鏈黴素,每隻注射1萬~2萬國際單位,每天1次,連用2天。④發病季節,每10~15天用1毫克/升漂白粉溶液全池潑灑1次。

八、紅腿病(又稱敗血病)
1. 病因。多因受傷感染嗜水氣單胞菌而引起,尤其是天氣由熱轉冷時,易發病。
2. 症狀。病蛙大腿與前肢間皮膚發紅,後肢無力顫抖,頭部伏地不吃不動,3~4天便會死亡。胃腸壁可見出血點,肝、腎、肺有紅腫等現象。
3. 防治。①用漂白粉溶液潑灑,使池水葯物濃度達到1毫克/升;或用三氯異氰尿酸潑灑,使池水葯物濃度達到0.5毫克/升。②用復方新諾明拌料,第一天用量為50毫克/千克體重,第二至第七天用葯量減半。③用諾氟沙星(氟哌酸)拌料,用量為30毫克/千克體重,連用5天。④用硫酸銅全池潑灑,使池水葯物濃度達到1.4毫克/升。⑤將病蛙捕出,用2%~2.5%食鹽水浸浴30分鍾,每天1次,連續3天。

九、爛皮病(又稱腐皮病)
1. 病因。放養密度大,水質不良和飼料單一,缺乏多種維生素,特別是缺乏維生素A、D會引發此病。
2. 症狀。發病初期,頭部背麵皮膚失去光澤,出現白斑花紋,體色發黑,接著表皮層脫落,真皮層開始腐爛,露出肌肉和骨骼,如不及時治療,潰爛面會蔓延到身體背部和四肢等處;在眼球內出現粒狀突起,呈黑色,以後變成白色,還可能出現關節腫大,皮下、腹腔積水腫脹。5~10月份為發病高峰期,傳染快,死亡率高。
2. 防治。①病情較輕者,可用10毫克/升高錳酸鉀溶液浸浴30分鍾,連續3~5天,直至傷口癒合。②對病蛙補喂魚肝油(10~20毫克/千克飼料)或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A、B、C。③病情嚴重者,可用2.5%食鹽溶液浸浴2小時,連續3~5天。④用濃度分別為2毫克/升的卡那黴素、磺胺甲基異 唑、羧卡青黴素和氯素合劑浸浴,療效顯著。⑤每千克餌料中拌土黴素3~5克。

十、脫肛病
1. 病因。吃進不易消化的食物,導致排泄不暢,糞便排出時直腸翻出。
2. 症狀。蛙的直腸外露於肛門外,食慾減退,行動不便,活動減少,體質瘦弱,腹部膨脹。
3. 防治。用冷開水將翻出的直腸洗凈後,塞入肛門內,放入清水中暫養,減少其活動。

十一、腹水病(又稱水腫病)
1. 病因。由嗜水氣單胞桿菌感染所致。
2. 症狀。患病的多為成蛙,病蛙前、後肢甚至全身出現水腫,皮膚與肌肉間充滿液體,不吃不動,幾天後便死亡。發病季節為5~10月份。
3. 防治。①定期加換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環境,可預防此病發生。②高錳酸鉀溶液全池潑灑,使池水葯物濃度達到20毫克/升,可控制病情。

5. 我在青海貴南縣抓了一蜥蜴,它背部灰色,腹部黑色,頭頂眼睛倆側有紅斑,請問這是什麼品種,該給它喂什麼

家的蜥蜴是灰色的復蜥蜴。腹部也是制色它主要就是吃生菜。生菜一定一定要洗干凈泡上半小時後再沖洗干凈。否則如果菜不幹凈蜥蜴會拒食。那樣就麻煩了。如果真的這樣可以扒開口倒入一些頭孢消炎葯再倒入點水,服下去。一天一次到蜥蜴吃了為止。
還有那種黑色蜥蜴比較小的那種好像吃麵包蟲的。倒入一些它自己會吃的。
蜥蜴是冷血動物周圍的溫度也有講究20度左右,會睡覺不吃,冬季可以上方離開它點的地方放個燈泡。但溫度太高有好有壞,好就是吃得厲害尤其是吃生菜的。不好就是一定要弄盆水。不易打翻的盆最好。大概就這些。太熱也會死太冷也會死。看它吃得情況就可以看出身體的好壞。慢慢來吧。

6. 我的兩側腹股溝出現紅斑,求救.

馬上就醫!

7. 蝌蚪養殖中的常見病有什麼

車輪蟲病
[症狀]患病蝌蚪食慾減退,呼吸困難,動作遲緩而離群,常招致大量死亡。
[病原體]為原生動物門,纖毛綱的單細胞動物。車輪蟲,因其反口面觀似車輪而得名,側面觀似鍾形,它寄生在蝌蚪體表和鰓口,以纖毛擺動在蝌蚪體表滑行,以胞口吃蝌蚪組織細胞和血細胞。[防治] 第一、減少蝌蚪的養殖密度,加強營養以預防發病;第二、發病初期每立方米水體用硫酸銅0.5克和硫酸亞鐵0.2克合劑或0.7克硫酸銅全池潑灑。第三、每667平方米水面用切碎的韭菜20克與黃豆混合磨漿,均勻潑灑,連續進行1-2次,可控制發病蝌蚪不至於惡化死亡。
蝌蚪膚霉病
[症狀]蝌蚪體表受傷處可見白色棉絮狀纖維。患病蝌蚪活動遲緩、攝食困難,體弱,嚴重者並發其它疾病致死。
[病因]感染水黴菌所致。菌絲先從傷口侵入,逐漸深入肌肉,並向體外長出分支繁茂的白色菌絲。水黴菌侵入危害後多導致其他病菌加害於蝌蚪。
[防治]第一、避免蝌蚪體表受傷。第二、對患病蝌蚪用0.5ppm高錳酸鉀溶液消毒。蝌蚪爛鰓病
[症狀]蝌蚪鰓絲腐爛發白,鰓上常附污泥和黏液,呼吸困難,常游於水面,活動緩慢,嚴重者伴有其它疾病致死。
[病因]由黏液球菌侵入蝌蚪鰓部所致。
[防治]第一、蝌蚪池用生石灰消毒清池。第二、蝌蚪池水每立方米用生石灰20克或漂白粉1克調成水劑後潑灑,隔日再施用1次,效果明顯。
蝌蚪鰓霉病
[症狀]與蝌蚪膚霉相似,患病蝌蚪的鰓部蒼白,有時呈現點狀充血或出血狀,嚴重時鰓潰爛,呼吸受阻而死。
[病因]由鰓黴菌侵入鰓部所致,多發生在水質污染,有機質含量過多而發臭的蝌蚪池內。
[防治]第一、防止水質污染。第二、已污染的蝌蚪池要用生石灰水清池,加速有機物分解,殺死鰓霉病菌。第三、患病蝌蚪用0.7ppm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5:2比例配合)浸泡治療。
舌杯蟲病
[症狀]舌杯蟲寄生在蝌蚪尾部,以周圍水中的食物粒作營養。對寄生組織無直接破壞作用,但在蝌蚪密度高,每年7~8月份發病高峰期時感染快,舌杯蟲繁殖數量多,對蝌蚪危害增重。
[病原體]為舌杯蟲屬原生動物門,纖毛綱單細胞動物。
[防治]第一、消毒池塘,改善水質。第二、每立方米水體用0.7克硫酸銅潑灑,7小時後有70%的蟲體從蝌蚪身上脫落,24小時治癒率達95%以上。
出血病
[主要症狀]已長後腿的蝌蚪腹部及尾部有出血斑塊,故又稱紅斑病,蝌蚪在水中打圈一段時間後沉入水底死亡。
[病因]多種細菌和真菌感染所致。
[防治]第一、定期消毒水體,經常保持飼料衛生,及時消除剩餌。第二、將蝌蚪高度集中於網箱內,按每萬尾蝌蚪用5單位青黴素和50萬單位鏈黴素液浸泡半小時,療效顯著。
斜管蟲病
[症狀]患病蝌蚪體色由黑褐變黃褐,常浮於水面、池邊,反應遲鈍,手捉網撈時也不逃離,常停食,腹部小,嚴重時很快死。
[病原體]為寄生體表的大量斜管蟲,該蟲亦屬原生動物門,毛蟲綱單細胞動物。
[防治]與車輪蟲相同。
錨頭鰠病
[症狀]患病蝌蚪胴體與尾交界處肌肉組織發炎紅腫,甚至潰爛,導致生長停滯,消瘦,嚴重時死亡。
[病原體]為錨頭鰠寄生,蟲體頭部深鑽進蝌蚪肌肉組織內,吸取蝌蚪的營養,蟲體其它部分則留在蝌蚪體外,一尾蝌蚪如有1-2尾錨頭鰠寄生時,症狀較輕;如有3-4尾或更多蟲體寄生,則蝌蚪很快致死。
[防治]第一、用10-20ppm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患病蝌蚪10-20分鍾,每天1次,連續治療2~3天。錨頭鰠很快就會陸續死亡。用葯水浸泡蝌蚪時,蝌蚪會浮頭。可在浸泡後用清水洗去蝌蚪上少量被葯水氧化的黏液和沉積的微量二氧化蒙,處理後蝌蚪將呼吸正常而不再浮頭。青蛙成體也發現有錨頭鰠寄生情況,但危害比蝌蚪輕些。防治方法同上。第二、也可用0.5ppm的敵百蟲液或鮮松樹汁全池潑灑。

8. 老師你好,蟾蜍皮膚出現好多紅斑點,還愛發呆

是不是變異華蟾 紅斑
也有可能是蟾蜍紅斑病
這是我的想法,建議你再問問其他老師,歡迎好評
紅斑病
【病原】嗜水氣單細胞。
【發病季節】4~10月份,水溫20~30℃。
【發病情況】出血病又稱蝌蚪爆發性出血敗血病,在各地都有發生,一旦發病蔓延很快,成為蝌蚪的主要疾病之一,會造成蝌蚪大批量死亡,死亡率高。尤其是蛙池水溫受天氣影響,水體有機質含量高,氨氮、硫化氫、亞硝酸鹽偏高,易爆發流行此病。
【症狀識別】
1、多發生於即將長出後肢的蝌蚪,腹部、肛門附近及尾部有出血斑塊,並在水面打轉,腹部有血水流出,嚴重時可引起蝌蚪大批死亡。
2、傳染快,死亡率高。
【治療】
1、清塘消毒,調節水質(可用「解毒調水靈」進行調節),保持水質新鮮。
2、每隔7~10天用濃度為0.2~0.3毫克/升三氯異氰尿酸鈉或其他消毒劑全池潑灑。
3、2萬只蝌蚪可用100萬國際單位鏈黴素和青黴素侵泡30~60分鍾。
4、用慶大黴素或四環素500~1000國際單位侵泡30~60分鍾。
5、用50克/立方米硫酸脒、硫酸林、硫酸二甲嘧啶或硫酸銨米隆等磺胺類葯物侵泡病蝌蚪30分鍾。
6、用魚康0.5毫克/升或硫酸銅0.7毫克/升溶入池水中。
可以參考
這是我的想法,建議你再問問其他老師,歡迎好評
不客氣,應該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9. 您好 我想問一下蝌蚪的紅斑病跟氣泡病有什麼特效葯么 謝謝 :)

收到求助。來
蝌蚪紅斑病是自一種惡性傳染病,對於你們初養者不要期望用葯物能夠有效治療。這是因為這個感染一旦爆發,能夠在極短時間內感染全部蝌蚪,蝌蚪感染後死亡時間非常快,僅48小時可導致全部蝌蚪死亡。因此在你求助的時候,恐怕已經全軍覆沒了。但你以後養殖要注意,這種病和水質嚴重污染有關,主要是你平時對水質管理不當造成的惡果。
同樣,氣泡病不是病菌感染的結果,而是水質嚴重污染造成的物理性疾病現象。對此的防治可查閱我的博客有關文章。

管理好水質是養殖蝌蚪的關鍵之一,以後千萬不要再忽視對水質的管理了。

閱讀全文

與蝌蚪紅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整形醫師嚴新 瀏覽:466
水泡茶花 瀏覽:53
下巴整形手術後 瀏覽:171
激素皮炎的紅血絲 瀏覽:564
舒淇皮膚過敏照片 瀏覽:13
專科整形整容醫院 瀏覽:352
治療蕁麻疹的葯物圖片 瀏覽:193
大連皮膚病醫院招聘信息 瀏覽:661
美容院解壓 瀏覽:26
武漢整形醫院藝星 瀏覽:208
男性生殖皰疹吃什麼葯 瀏覽:355
神經性皮炎偏方不復發 瀏覽:362
水泡不挑破多久好 瀏覽:674
肛門邊皰疹 瀏覽:177
美容院怎麼弄蘆薈鮮汁 瀏覽:497
大都會美容美發民生大街店 瀏覽:894
生完寶寶皮膚特別黑 瀏覽:252
1祛黃褐斑的方法 瀏覽:977
閉口粉刺和蟎蟲的區別 瀏覽:661
水泡邊框 瀏覽:122